期刊投稿百科

论文的政策建议应该怎么写啊初中

发布时间:2024-08-29 20:25:43

论文的政策建议应该怎么写啊初中

不知道怎么写就是文献看少了,你有时间可以多看看参考文献,比如哲学进展或者社会科学前沿这本期刊的文献,免费下载查阅的哦

一、毕业论文评阅成绩的标准根据有关规定,毕业论文的评阅成绩一般可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档。现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对毕业论文的具体标准抄录如下,供参考。(一)优秀1.能正确地体现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2.能密切联系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深度或有所创见,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表达能力较强。4.材料丰富,数据可靠,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二)良好1.能正确体现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有关的知识。2.能较好地联系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比较正确、全面,对指导现实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3.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较分明,文句通顺,有较好的表达能力。4.材料比较丰富,数据基本可靠,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2篇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 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 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 比1999年预算增长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4%。 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在成长的过程中,在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往往会有自己的观点,并能说出支持观点的理由和依据。把自己的观点连同支持这些观点的理由和依据写下来,就是一篇议论文。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是初中生必须具有的写作基本功。如何写好议论文呢? 一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可分两大类。一类是立论。即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论点,用充分的事实和道理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从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另一类是驳论。即用事实和道理反驳对方的言论,证明对方的言论是错误的。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从两方面批驳对方论调,一方面结露“一部分人”即国民当局,“自信力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另一方面,用事实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最后从立场观点上作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的地底下。”驳论,可以驳论点,可以驳论据,也可以驳论证。许多议论文常常立中有破,破中有立。无论哪一类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 论点。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决不可以模棱两可。对一件事、一个问题、一个现象,我们的看法、见解、观点、意见有时会有许多,写时就要抓住重点, 写最容易的、写最重要的、写最新颖的, 写和社会和时代密切相关的。在众多的感点中只写一点,才能有针对性、才能写深写透。如果能一改常人思维定势,提出更新理念更佳。如人人都说“名师出高徒”,我言“名师未必出高徒”,“高徒亦可出名师”;人人都道“旁观者清”,我谈“旁观者未必清”。中心论点的位置灵活多变,可以直接作为文题,也可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中间。对于初写议论文的中学生来说,提倡把论点放在开头,开宗明义,能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有时中心论点需要分解成为几个分论点来论述,最好把分论点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形成论点句,总领全段。这样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是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个别事例、概括性事例和数字。选用事实论据时要注意:①要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最好是大多数人所都知道的,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报道过的。②最好具有新颖性。有些同学写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海伦·凯勒、贝多芬,就把他们当作万金油,变换着角度翻来覆去地写,这些论据已经被许多人多次运用,已经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如果能举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论据来说理,使读者在阅读中眼前一亮,效果会更好。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来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运用一些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时代感,文章更具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指来源于实践,并且已经被长期实践和证明和检验过的,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和常识,也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根据需要在文中恰如其分地引用几条,会使文章顿时生色。因此平时要经常注意积累和记诵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道理论证的运用要精确,不能随意篡改、歪曲、张冠李戴;另外,道理论据要和论点有必然的联系,能证明论点,不能为用名言而用名言,弄巧成拙。 论证。论证就是使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也就是指材料和观点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它担负着回答怎样证明的任务。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喻证法。 例证法,也叫举例论证,就是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如《敬业与乐业》中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两个例子,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在论证“敬业”问题时有举了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摆事实的目的是为了讲道理,在摆事实的同时把事实中包含的本质揭示出来,这样才完成了论证的全过程。如果光摆事实,却不会讲道理,难以收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议论文中,除了运用事例论据外,还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俗话、谚语、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如 《敬业与乐业》中,引用大量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运用道理论证,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议论文的文学性。 对比论证,也叫正反论证。就是将两种对立事物或两种相反的观点对举出来进行论证的方法。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批评“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最后提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种论证方法,对比鲜明,是非清楚,使读者对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论证效果好。喻论法,也叫比喻论证。就是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如《谈读书》中,“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喻巧而理至”,恰倒好处的比喻往往能帮助说清事理。这种论证方法可以增强作品的形象性、文学性、说服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前三种比较容易掌握,运用得心应用。二、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形式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即引论——本论——结论,这种总——分——总的形式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一般议论文在第一部分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并稍作说明,这是引论部分,即所谓提出“是什么”的问题。第二部分运用一些引证材料从理论上进行论述,再运用例证进行事实论证,还可以从正面反面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推进加深,这是本论部分,分析“为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论证次序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内容可适当增减,可分为若干自然段使层次更分明。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是解决问题,回答“怎么办”。三、完善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概括、严密、生动。所谓准确,主要指论点、判断、推理的语言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以偏概全。所谓鲜明,是指全文所贯穿的立场,观点要鲜明,是非判断,一目了然。所谓概括,主要指论据的运用。比如运用事例来论证,讲一个小故事或表述一种社会现象,语言要高度精练、概括,不能照搬记叙文的写法,对人和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所谓严密,是指论证要合乎逻辑,即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做到论据能证明论点。所谓生动,就是议论文也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重视文学色彩。修辞议论文的语言,可运用比喻、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形成华美的流畅感,运用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增强语势,增加感染力。领悟修改方法 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通过自改,他改(小组互评,班内评赏)可以使文章更加完善。在错别字、病句等常规修改的基础上,议论文的修改还应关注: 1、文章确定的论点是否正确、明确? 2、论据是否真实充分?论据是否证明论点? 3、论证的过程是否合乎逻辑?论证方式是否多种多样? 总之,要想写好议论文,把上述写作方法作为一个基础,做个有心人,反复实践,从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入手,提高思辨能力,学会思辩方法。克隆学形式,独特才创新,相信只要肯用心,一定能写出优秀的议论文。

论文的政策建议应该怎么写啊

回答 提问 我是本科艺术生大四学生,我的选题方向是抗疫抗洪。上面是我的题目。我的大致思路是突出党的领导,在抗击疫情中发挥巨大作用、然后医护人员,及民众,国家企业,响应号召、医护人员奔赴一线,民众听从指挥,在家中隔离,企业积极捐款捐物 请帮我写一下研究思路大概是什么 回答 可以啊。你得思路没有问题,但是得加上抗洪。你得思路里面没有 提问 回答 结合上述问题,笔者主要围绕科普的定位以及科普作为一个大众传播过程的4个基本环节——传播主体(以科学家为主)、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对象,提出一些应急科普机制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提问 我选的第二个 回答 主要围绕科普的定位以及科普作为一个大众传播过程的4个基本环节——传播主体(以科学家为主)、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对象,提出一些应急科普机制建设的思路 更多8条 

本文着重研究XXXXXXXXX,从XXXXX、XXXXXX两方面对XXXXXX分析为基础,提出5个假设命题,并通过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进行实证研究。按照以下思路构建全文,分为三部分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第三章为理论分析、第四章为实证分析、第五章为政策建议,其中三、四、五章是论文的核心内容。第一部分为一、二两章,是文章的理论基础:第一章主要概述……blablabla~~~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两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第三章分析……blablabla~~~第三部分是文章的XXX部分……blablabla~~~

通过简介写出书本内容和自己课题内容然后介绍自己的环节和结果

1绪论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政策建议基本介绍论文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2两章,是文章的理论基础;第一章主要概述论文基本核心和此篇论文要写的内容;第二部分包括第4两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第三章分析此论文论点或研究对象的内容;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政策建议部分,需要补充具体参考文献等等。然后收尾就可以了;并且,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边写边保存,不然出现什么突发情况,你写的论文可就没了。

论文的政策建议应该怎么写啊呢

通过简介写出书本内容和自己课题内容然后介绍自己的环节和结果

好写。论文政策支持可以如下编写:1、第一,理想情况下政策建议是根据实证的结果来撰写。2、第二政策建议就是根据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所获得的结论,提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对策。

不知道怎么写就是文献看少了,你有时间可以多看看参考文献,比如哲学进展或者社会科学前沿这本期刊的文献,免费下载查阅的哦

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2篇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 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 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 比1999年预算增长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4%。 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论文的政策建议应该怎么写啊英文

论文中政策与建议:第一,理想情况下政策建议是根据实证的结果来撰写,但是小弟提出的针对性政策建议都很干涩,三五句话就写不下去了。第二,查阅其他毕业论文,发现这么一种情况:某些大牛可以绕过实证结果,洋洋洒洒的写上几万字的政策建议,要说这些政策建议与实证结果无关吧,其实也有一点点关系,但是实在是关系不大。一般都是退而求其次,参考主题与自己文章相关的,即便他们的政策建议与你的论文实证结果不相关,你也可以强行通过几句话给他圆起来。难点就在于怎么圆。如果只是靠自己想凭空政策建议,难度太大了。“政策建议”是论文研究结论的直接应用和逻辑延伸“政策建议”就是根据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所获得的结论,提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对策。这种对策是论文研究结论的自然的、直接的引申,是理论研究结论应用于具体问题时所推断出的结果,在逻辑上与论文的理论研究结论是一脉相承的。必须依据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有的研究生还没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时,就把政策建议想好了,在论文开题报告中,提出了数条乃至近二十条政策建议。还没有对问题进行研究,何来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显然违背了学术研究应有的逻辑。也有个别的导师头脑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政策主张,希望自己的研究生做论文进行论证。不论这个主张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学生已经先入为主认定这个政策建议是正确的,然后去展开论文的研究工作,这实际上扭曲了学术研究。我们经常发现学位论文政策建议环节中逻辑推理出现问题,很多研究生脱离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去寻找政策建议,政策建议与理论研究相脱节,整篇学位论文不能保持逻辑一致性。举个常见的例子。经济学研究中,一般的假设是“人是理性的”,几乎所有的借助经济学分析方法所进行的社会科学研究,都以此假设为基本前提。“理性人假设”把人的理性都看成是等同的、不变的。这类研究中,省略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考察,没有去考察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因素。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研究,把人的“偏好”视为是稳定不变的,把人的行为视为理性选择的结果,人的行为的差异、变化是由外部约束条件的差异、变化所致。这类研究所能提出的政策建议的范围,仅限于改变制度、物质、技术等约束条件,得不出改变人的主观认识、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方面的建议。但是,有的研究生利用经济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却提出了要“改变人的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之类的对策。也许有些建议可能是正确、可行的,但在逻辑上,从论文的研究结论无法引申出这一建议,就不应出现在论文中。学位论文必须立足于研究中所发现的规律,依据论文确立的因果关系,去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与对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都能得出确凿的因果关系结论,都真正确认了规律的存在。社会科学研究有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也有解释性研究;可用定量方法,也可以用定性方法。定量研究有因果关系研究,也有相关关系研究,对应的结论分别是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研究并没有确认因果关系存在。探索性研究只是对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没有取得对规律的准确认识。案例分析不能做因果关系检验的手段,仅凭案例分析得不出肯定的因果关系结论。所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得出结论的类型不同,相应的政策建议的类型、建议的肯定性程度就不同。学位论文中要对此加以区分,作出准确说明。例如,依据探索性研究的结论,所提出的仅仅是“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办法也可能是不合适的,必须详细说明论文所给出的仅仅是“可能的”、“潜在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文章题目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的英文缩写(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摘 要(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中文摘要要求200字左右。中文摘要用第三人称编写,简短精炼,明确具体。摘要格式要规范,不能出现本文、论文等类似字样,不能出现数学公式、插图、表格、参考文献序号等。摘要中应用黑体明确列述该文的创新点(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等等),以便于创新性知识的发现,提取和评价,。英文摘要同中文一致,创新点用斜体标出。(宋体、小四)  关键词(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词1;词2;词3(宋体,小四,要求3-8个,用分号隔开)英文摘要与关键词:Title(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n体、加粗)Key words(Times New Roman体、加粗)目 录(三号、黑体、加粗、居中、字间空两字符)参考文献(五号、黑体、加粗、居中)

one possible view/

(Abstract) 也成为内容提要,通常在学士论文中都必须附有摘要,其位置应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对整个论文内容的概述无论对专业读者还是对非专业读者而言,摘要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  摘要如果和论文一起发表,则被称为一次性出版物摘要,主要用于帮助读者评价文章内容及其潜在作用,使读者不必阅读全文就可以了解论文的内容除此之外,摘要也可以被单独收入文摘机构出版的摘要期刊如: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等、称为二次性出版物摘要此类脱离论文独立成篇的摘要主要用于方便读者检索文献、收集信息,帮助研究者寻找新的研究领域  一、 摘要的定义  摘要的英文术语:有两个词汇,一个是 abstract, 一个是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于1971年通过并颁布的《美国国家文摘写作标准》(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for Writing Abstracts)规定,Abstract 不应与 summary 混同  Abstract 对一篇论文的主要内容以精炼的文字进行高度概括,使读者不必阅读全文即可了解论文内容,或者让读者对即将阅读的文章有思想准备,或者让读者判断是否有通读全文的必要文中只对论文信息进行浓缩,而不加主观评论或解释,可以脱离原文而独立成篇字数通常在100~150个词左右,更确切地说,约为原文长度的1% ~ 5%(有的杂志规定摘要平均为全文的3% ~ 5%)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法是   尤其是放在索引资料中一律要用 abstract 这个术语,在论文的题目下也通常要用这个词  Summary (概要) 与 abstract 无明显差别严格地说,summary 一般附在论文的后面,对论文的主要结论和成果进行再叙述其前提是读者已经通读过全文,通过 summary 来巩固论文的主要论点和成果在某些论文中,用 summary 取代正文中的 conclusion 部分 Summary 是论文的"缩影",可以概括论文的全部内容,只是在删繁就简上下功夫,字数长短不一,少则两三句话,多则500个单词甚至更长美国的一些高等学校规定,硕士论文提要(summary)以250词左右为宜,而博士论文题要以350词左右为宜国际会议论文的提要一般规定为300 ~ 500 词或 1000 个印刷符号  至于究竟要采用什么形式,要根据征稿而定  一般说来,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及要求按 Summary 方式来写摘要,而正式出版发行的刊物要修不尽一致对于个别论文还见有前面为 Abstract, 结尾又有一个Summary , 这多半是由于文章过长,内容有多,后面的 Summary 相当于该文的缩写  二、 摘要的种类  摘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说明性摘要(Descriptive/ Indicative Abstract),一类是资料性(Informative Abstract)摘要   说明性摘要 (Descriptive / Indicative Abstract)  如同迈克尔艾利 (Michael Alley)所说,"一篇说明性摘要是段落形式的目录,使读者手中的一份简要地图"从这句话中可以清楚地了解说明性摘要的作用说明性摘要指向读者指出论文的主要议题是什么,不涉及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但无法给读者提供更多的详细信息它一般是用于综述性文章,也用于讨论、评论性文章,尤以介绍某学科近期发展动态的论文居多,常出现"… is studied"、 "…is discussed" 字样时态多用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其篇幅也较短,大多在100 ~ 150 字之间以下是一篇说明性摘要的样例  Ten widespread diseases that are hazards in isolated construction camps can be prevented by removing or destroying the breeding places of flies, mosquitoes and rats, and by killing their adult 由于说明性摘要仅限于陈述论文的主要论题且篇幅较小,主要用于评述性的论文   资料性摘要 (Informative Abstract)  资料性摘要的优点是比说明性摘要能提供多的多的信息,它应该尽量完整和准确地体现原文的具体内容,特别强调指出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结论等其篇幅较长,大多在150 ~250 字之间根据原文长度,也有多达500字的通常,这类的摘要反映了论文的基本面貌,能够代替阅读论文全文  Ten widespread diseases that are hazards in isolated construction camps can be prevented by removing or destroying the breeding places of flies, mosquitoes and rats, and by killing their adult The breeding of flies is controlled by proper disposal of decaying organic matter, and of mosquitoes by destroying or draining pools, or spraying them with For rats, only the indirect methods of rat-resistant houses and protected food supplies are Control of adult forms of both insects and rodens requires use of Screens are used for Minnows can be planted to eat mosquito   三、 如何写摘要   摘要的位置 摘要的位置是确定的,一般在作者工作单位的下方如: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USA (标题)  Xu Ying (署名)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工作单位) Abstract: (摘要) Key words: (关键词)   写作要点  (1) 长度:有专家认为150 ~ 200 个词之间;文章长度的五分之一 有些刊物会规定摘要的篇幅不能超过一定的字数,如:在80 ~ 100 之间,在投稿前应查询 若刊物没有规定长度时,可以参阅已发表的文章长度参加国际会议的论文摘要有字数限制,一般要求200 ~ 500 个词之间,约1000个印刷符号(美国化学文献、医学文献的论文摘要规定在200个词以内)  (2) 不要重复论文中的句子  (3) 避免列举大堆数据  (4) 一般只是一个段落,不要将其分为数段  (5) 不要使用祈使句、感叹句、公式、表格等  (6) 完成论文后在写摘要  (7) 一般使用第三人称或被动语态  (8) 语言需简明扼要  下面请看一段论文摘要: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nglish syllabus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C The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graduate English teaching, then discusses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syllabus and finally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论文的政策建议应该怎么写好

回答 提问 我是本科艺术生大四学生,我的选题方向是抗疫抗洪。上面是我的题目。我的大致思路是突出党的领导,在抗击疫情中发挥巨大作用、然后医护人员,及民众,国家企业,响应号召、医护人员奔赴一线,民众听从指挥,在家中隔离,企业积极捐款捐物 请帮我写一下研究思路大概是什么 回答 可以啊。你得思路没有问题,但是得加上抗洪。你得思路里面没有 提问 回答 结合上述问题,笔者主要围绕科普的定位以及科普作为一个大众传播过程的4个基本环节——传播主体(以科学家为主)、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对象,提出一些应急科普机制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提问 我选的第二个 回答 主要围绕科普的定位以及科普作为一个大众传播过程的4个基本环节——传播主体(以科学家为主)、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对象,提出一些应急科普机制建设的思路 更多8条 

一、策论文提对策的核心原则  1、分论点(主要对策)对等原则。通俗了讲,就是文章的几个主要的分论点,提出的主要对策一定要地位均等,不能忽大忽小。比如说:提高创新能力的对策,有的同学第一条说加强教育,第二条说建立创新机制保障,第三条忽然来了个众创空间。这就属于对策地位不均等。前两者都是大的方面的对策,到了第三条忽然变成了一个很具体的解决办法。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感觉他到此理屈词穷,想不到别的对策才这样做。这样会造成阅卷人感觉文章逻辑混乱,从而评分降低。  2、先宏观后具体的原则。策论文的分论点就是提对策,对于这一部分,常常分成三到四个自然段分开讲。这里要把握一个原则:每段都要有一个宏观性的主要对策,作为段首的起始句。其后这一段的内容都是这个宏观对策下的具体办法。这叫先宏观后具体。  二、从哪几个角度提出对策  对于这一点,肯定没有万能的东西给你。不同的话题自然有不同的视角,还要靠个人去想。我提供你几个常用的角度吧。  1、国家和政府层面怎么做。一是法律法规健全。二是执法与监督监管。三是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扶持。五是加强教育。六是舆论引导。  2、社会层面怎么做。一是行业规章、行业自律。二是营造社会共识。三是发挥民间公益组织作用。  3、个人层面怎么做。一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二是思想道德层面建设。三是理性参与。

本文着重研究XXXXXXXXX,从XXXXX、XXXXXX两方面对XXXXXX分析为基础,提出5个假设命题,并通过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进行实证研究。按照以下思路构建全文,分为三部分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第三章为理论分析、第四章为实证分析、第五章为政策建议,其中三、四、五章是论文的核心内容。第一部分为一、二两章,是文章的理论基础:第一章主要概述……blablabla~~~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两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第三章分析……blablabla~~~第三部分是文章的XXX部分……blablabla~~~

1绪论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政策建议基本介绍论文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2两章,是文章的理论基础;第一章主要概述论文基本核心和此篇论文要写的内容;第二部分包括第4两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第三章分析此论文论点或研究对象的内容;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政策建议部分,需要补充具体参考文献等等。然后收尾就可以了;并且,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边写边保存,不然出现什么突发情况,你写的论文可就没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