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土地生态评价论文题目有哪些好写的

发布时间:2024-07-17 15:58:07

土地生态评价论文题目有哪些好写的

当年参加土改的干部,还有多少人健在?土地法大纲手册。是古懂宝书了?

同学,你把模板发给我看看。

土地资源管理可选题目很多。比如土地开发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农村土地的征购问题。政府如何处理好招商中的土地资源问题。等等。自考本科6000字足矣。交论文的时间,还是问招办(你如果参加了辅导班,他们应该给你派指导教师帮你选题)。

土地生态评价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土地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生产力的高低,但这个生产力又多是通过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间接表现出来的。1.土地生产力的内涵土地生产力是反映土地本身的自然生产潜力和人类劳动经营的综合指标,是土地在特定的管理措施条件下生产出某种植物或植物产品的能力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除了表现为农业生产力,也是人类进行居住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非农业生产力同样重要。土地生产力是一定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大水平,有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理论生产力)之分;自然生产和社会经济生产力之分,但一般表现为综合生产力。土地生产力也叫土地潜力、土地生产潜力。2.土地的适宜性土地的适宜性就是指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对发展某项生产或作为某种用途所提供的生态环境的适宜程度,这既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又直接决定于生物的特点、更替及产量等。自然适宜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土地的适宜性一般可以分为多宜性、双宜性、单宜性和暂不适宜等几种,且多是针对农林牧利用而言。一般说来,土地质量越好,其适宜面就越宽,而质量越差,则适宜面就越窄。3.土地的限制性土地的限制性又称土地的局限性,它是与适宜性相对而存在的,是限制土地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潜力的障碍因素。由于土地中某种元素过多或过少,甚至缺乏,限制土地资源的潜力或某种用途的正常发挥,或影响了某些用途的适宜程度。限制因素有不易改变的,即稳定性限制因素,如气候、地貌等;也有容易改变的,如植被、水文等,称不稳定限制因素。在进行土地评价时,要抓住主要限制因素,适当考虑其它限制因素 1.土地特性土地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一系列与其它物质相区别的性质。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社会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属性,如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质量差异性;土地的经济特性则指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表现的特性,如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增值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属性。人类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总是要反映出一定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生产关系,包括占有、使用、支配和收益的关系。土地的这种社会属性,是进行土地产权管理、调整土地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土地特性是一种可度量或测定的土地属性。例如,坡度、降雨量、土壤质地、有效水容量、植被的生长量等。有的文献上将土地特性称土地性质。土地特性就是土地构成要素的性质。常见的土地特性按构成土地的要素可分为如下几类:①土地的气候性质:主要表现为气温(年和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积温)、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各月或旬降水量、降水季节、降水强度)、光照条件(日照时数、光照强度);②土地的水文性质: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水利设施、水旱渍灾害状况;③土地的土壤性质:主要有土壤质地、土壤结构、PH值、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等;④土地的地学性质:主要有地质构造、岩石种类、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等;⑤土地的生物性质:主要有植被类型(自然植被、人工植被)、动植物的地方性性病及传染病、危险性动物;⑥土地的社会经济特性包括的范围广泛,一般来说,土地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人口(数量、素质、劳动力)、教育情况、交通状况及区位、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如能源、供水、供电、电讯)、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等。2.土地质量有关土地质量的表述很多,①土地质量是指土地的状态和条件(土壤、水及生物特性)及其满足人类需要(农林业生产,自然保护以及环境管理)的程度;②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和价值判断;③土地质量是土地功能满足人类需要的优劣程度;④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该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或生产力的大小或价格的高低。综上所述,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综合属性,但土地属性不一定是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针对土地利用或土地利用方式而言的,也可以用土地生产力的指标表示,如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利润、级差收益等。土地质量的差别,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差异。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状态下,土地质量的含义也有差异。在农、林、牧业等利用中,土地质量指的是土地生物生产能力的差异,即土地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在工业、交通、城镇等非农业建设利用中,则是指以区位条件优劣为主造成的劳动生产率或土地使用效益的差异。3.二者关系土地特性是土地的属性在各个方面的直观反映(能直接测量或估算)。土地质量是土地综合属性的描述,是土地特性综合反映的土地性质。土地特性与土地质量的关系是多对一、一对一的关系。可以根据一种土地性质去估计土地质量;可以用一组土地性质中的某一起主要限制性作用的土地性质去估计土地质量;可以综合多种土地性质去估计土地质量。,如土壤侵蚀危险这一土地质量不仅决定坡度,还取决于坡长、渗透性、土壤结构、降水强度和其他特性的相互作用。土地特性与土地质量本质上是一样的,即土地具有的属性。但土地特性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状态,没有好坏、高低之分;土地质量是针对一定用途而言的,表示为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或适宜程度高低。土地质量强调的是土地本身属性及满足人类需要的程度。土地评价时,可以选择土地特性或土地质量作为评价对象。采用土地特性的优点是评价的程序较简单和直接,能够对观察的特征和适宜性分级进行直接比较。但是,土地特性种类繁多,而且土地特性之间又往往是相互作用的,这可能使评价所考虑的因素过多或者选择评价因素很困难。采用土地质量,其优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如前所述,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的具体要求直接相关;二是土地质量是几种土地特性的综合反映,在计算土地质量时考虑了这几中土地特性的相互关系;三是土地质量的数目要比土地性质的数目少,从而减少了土地评价的工作量。 土地评价要考虑土地作为何用,即土地用途。土地用途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详细的。分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类型也叫土地利用大类,指根据土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将土地的利用分为农业用地、牧业用地、林业用地、建设用地等的土地利用方向,叫土地利用大类。如通常所说的八大地类: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土地利用方式是比土地利用大类描述或规定得更为详细的土地利用种类,它由一系列在既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技术说明所构成。土地利用方式一般包括劳动力、工具、土地规模、资金、技术、市场、制度等方面。土地利用方式分为:①单一用途的的土地利用方式:同一土地,同一时间只有一种产品的输出。②多用途的土地利用方式:同一时间,同一地块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地利用,但每种土地利用均有自身的产品输出。如间作,套作。③复式土地利用方式:同一地块上,在同一时间周期内的不同时段,土地的利用不同。如我国的多熟制农业。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论文题目有哪些

多看看优秀的文章就懂了水声通信在水下定位中的应用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基于产业能级的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潮州自然村村通GSM无线网络规划方案设计公安院校《刑事影像技术》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基于Encase平台下的计算机犯罪勘查的研究及应用黄土塬区地震波场的数值模拟与实例研究EH4系统电磁测深数据处理与改进预测反褶积在专用雷达检测冻土路基试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乌努格吐山斑岩型铜钼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结构研究基于ARM9的交通事故道路数据采集系统

为了对浙江上虞土地质量安全性进行区域性评价,作者选择了本区大面积种植的水稻作为评价指示作物。评价指标选择Cd、Hg、Pb、As、Cr、Cu、Zn、Se等8种元素指标。评价的源标准采用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表5-1)。表5-1 8种评价指标的国家食品限量卫生标准一览表 Table 5-1 The indexes of National limited sanitary standards for estimating food(一)确定评价标准值浙江上虞境内采取稻米-根系土配套样品26组,另外在浙江东部沿海平原区、浙江北部平原其他地区还采集稻米-根系土配套样品156 组,因此,在浙江省平原(盆地)区可用于确定评价标准值的原始数据共有182组。Cd从稻米-根系土Cd数据分布图(图5-1)可以看出,土壤中Cd含量分布范围为95~2059μg/kg,相应的稻米中Cd含量分布范围为7~3μg/kg。显然,根据如此分布的182组数据建立稻米Cd与土壤Cd的相关分析是不合适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中15%的数据组(175组)集中分布在土壤Cd含量为95~608μg/kg范围内、稻米Cd含量为7~6μg/kg范围内,且其相关趋势比较显著,因此,本书试图利用较集中分布的175组数据以《食品中镉限量卫生标准(GB15201—94)》规定的大米Cd最高限量200μg/kg确定评价标准值。图5-2是浙江北部及东部地区175组稻米Cd-根系土Cd的分布及回归分析。从图5-2中可以看出,回归方程和其构造的95%的置信区间,未能很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数量关系特征,主要原因在于这组数据在低值区段极为密集,结果是在采用最小二乘法使残差平方和达到最小的计算中,这些数据的残差占据了明显优势,而这是由于原始数据分布造成的。为了消除这方面的影响,本书采用了聚类分析方法,将密集数据按聚类分组合并构造出一组能代表原始数据特征的新的数据组,并进行了构造数据组的代表性比较试验。代表性比较试验是将原始数据按数据相近程度构造成一系列新的数据组,并分别进行回归分析,观察回归方程对数据特征的逼近程度。图5-3、图5-4、图5-5、图5-6、图5-7、图5-8、图5-9、图5-10、图5-11,分别为160 组、140 组、120 组、100组、90组、80组、70组、50组和30组构造数据的分布及相关关系图。图5-1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d分布(182组数据)F5-1 Cd distribution(182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2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d(175组数据)分布F5-2 Cd distribution(175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3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d(160组构造数据)分布F5-3 Cd distribution(160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4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d(140组构造数据)分布F5-4 Cd distribution(140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5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d(120组构造数据)分布F5-5 Cd distribution(120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6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d(100组构造数据)分布F5-6 Cd distribution(100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7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d(90组构造数据)分布F5-7 Cd distribution(90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8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d(80组构造数据)分布F5-8 Cd distribution(80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9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d(70组构造数据)分布F5-9 Cd distribution(70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10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d(50组构造数据)分布F5-10 Cd distribution(50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11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d(30组构造数据)分布F5-11 Cd distribution(30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通过对90组构造数据与原始数据(175组)的数据特征、回归方程、置信区间的比较,认为90组构造数据可以较好地代表175组原始数据组的数据特征,可以用其确定评价标准值。由Cd食品卫生标准计算的回归值或推测回归值分别为324μg/kg、563μg/kg和802μg/kg。综合考虑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其使用情况,建议取320μg/kg作为本区安全界限值,取560μg/kg和800μg/kg分别作为基本安全界限值和危险界限值。Hg从图5-12中可以看出,土壤中Hg含量分布范围为7~530μg/kg,相应的稻米中Hg含量分布范围为5~2μg/kg;其中45%的数据(181组)集中分布在土壤Hg含量为7~530μg/kg、稻米Hg含量为5~7μg/kg范围内,远远低于卫生部颁发的《食品中汞允许量标准(GB2762—94)》规定的粮食Hg最高限量20μg/kg。说明,当土壤中Hg含量低于530μg/kg时,其上生产的稻米Hg指标是安全的,保障程度达99%以上。若根据181组稻米Hg-土壤Hg数据(图5-13),推测回归值分别为2222μg/kg、3932μg/kg和5642μg/kg,远远高于本地区实测数据范围。因此,综合考虑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其使用情况,建议取530μg/kg作为安全界限值,取1000μg/kg、1500μg/kg分别作为基本安全界限值和危险界限值。图5-12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Hg(182组数据)分布F5-12 Hg distribution(182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13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Hg(181组数据)分布F5-13 Hg distribution(181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Pb从图5-14中可以看出,土壤中Pb含量分布范围为6~427mg/kg,稻米中Pb含量分布范围为17~95mg/kg,其中25%的数据(177组)集中分布在土壤Pb含量为6~9mg/kg、稻米Pb含量为17~95mg/kg范围内。此时,18%的数据组中稻米Pb含量高于或远远高于卫生部颁发的《食品中铅限量卫生标准(GB14935—94)》规定的粮食Pb最高限量4mg/kg。显然,根据上述集中分布的177组数据计算得到的安全界限值、基本安全界限值和危险界限值(图5-15)远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①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的制定依据来自对照试验数据,而本书中的数据来自天然状态下的测试数据,这也说明用对照试验模拟天然状态会出现很大偏差;②本区天然状态下土壤Pb可能不是稻米Pb的主要来源,而这与已有研究结论相悖。图5-14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Pb(182组数据)分布F5-14 Pb distribution(182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15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Pb(177组数据)分布F5-15 Pb distribution(177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鉴于在广大的浙江平原(盆地)区,当地居民在长期食用其上生产的稻米尚未发现大量发Pb 和血 Pb 异常累计的情况,本书暂时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Pb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并把土壤Pb含量为35mg/kg定义为安全界限值;把土壤Pb含量为250mg/kg、300mg/kg、350mg/kg分别定义为pH值小于5、5~5、大于5情况下的基本安全界限值;把pH值小于5情况下的土壤Pb含量500mg/kg定义为危险界限值。As从图5-16中可以看出,土壤As含量范围为87~2mg/kg,稻米As含量范围为074~101mg/kg,其中15%的数据(175 组)集中分布在土壤 As 含量87~89mg/kg、稻米A074~09mg/kg范围内。集中分布的175组稻米As-土壤As数据(图5-17)具有以下特点:①稻米As含量不随土壤As含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与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表4-11)不同。在土壤环境质量研究组的试验中,从北方到南方的不同地区,不论草甸褐土、草甸棕壤、黄棕壤,还是红壤、赤红壤、砖红壤,试验组中稻米A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②其中土壤As最高含量低于15mg/kg,所对应的71%的数组中稻米As含量低于《食品中砷限量卫生标准(GB4810—94)》中的7mg/kg。这说明在90%的置信度下,当土壤As含量低于15mg/kg时,其上生产的稻米As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图5-16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As(182组数据)分布F5-16 As distribution(182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17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As(175组数据)分布F5-17 As distribution(175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考虑到土壤As含量15mg/kg恰好也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自然背景值,本书建议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水田As含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并将土壤As含量15mg/kg定义为安全界限值;把土壤As含量30mg/kg、25mg/kg、20mg/kg分别定义为pH值小于5、5~5、大于5情况下的基本安全界限值;把pH大于5情况下的土壤As含量30mg/kg定义为危险界限值。Cr图5-18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r(182组数据)分布F5-18 Cr distribution(182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19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r(179组数据)分布F5-19 Cr distribution(179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从图5-18中可以看出,土壤Cr含量范围为9~7mg/kg,稻米Cr含量范围为05~83mg/kg,其中 35% 的数据(179 组)集中分布土壤Cr含量9~7mg/kg、稻米Cr含量05~74mg/kg范围内(图5-19)。集中分布的179组稻米Cr-土壤Cr数据(图5-19)具有以下特点:①稻米Cr含量不随土壤Cr含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悖(包括对照试验和江苏淮安绿色食品基地采样测试),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其中原因;②稻米Cr含量超过国家《食品中铬限量卫生标准》中的0mg/kg的58组数据的土壤Cr含量范围也为9~7mg/kg,就是说稻米超标数据组中土壤Cr-稻米Cr也不存在正相关统计关系。但鉴于长期生活于广大的浙江平原(盆地)区上的居民,并未发现与高Cr有关的健康问题,本书暂时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水田Cr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并把土壤Cr含量90mg/kg定义为安全界限值;把土壤Cr含量250mg/kg、300mg/kg、350mg/kg分别定义为pH值小于5、5~5、大于5情况下的基本安全界限值;把pH值小于5情况下的土壤Cr含量400mg/kg定义为危险界限值。Cu从图5-20中可以看出,土壤中Cu含量分布范围为7~1mg/kg,稻米中Cu含量分布范围为29~8mg/kg,其中45%的数据(181组)集中分布在土壤Cu含量7~1mg/kg、稻米Cu含量29~99mg/kg范围内,远远低于卫生部颁发的《食品中铜限量卫生标准(GB15199—94)》规定的粮食Cu最高限量10mg/kg。这说明,当土壤中Cu含量低于1mg/kg时,其上生产的稻米Cu含量指标是安全的。根据181 组稻米Cu-土壤Cu数据(图5-21),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推测的3个回归值分别为120mg/kg、165mg/kg和211mg/kg。综合考虑国家标准及其使用情况,建议取80mg/kg作为安全界限值,取120mg/kg和200mg/kg分别作为基本安全界限值和危险界限值。图5-20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u(182组数据)分布F5-20 Cu distribution(182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21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Cu(181组数据)分布F5-21 Cu distribution(181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Zn从图5-22中可以看出,土壤中Zn含量分布范围为7~1mg/kg,稻米中Zn含量分布范围为2~07mg/kg,其中90%的数据(180组)集中分布在土壤Zn含量7~200mg/kg、稻米Zn含量2~40mg/kg范围内,远远低于卫生部颁发的《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GB13106—91)》规定的粮食Zn最高限量50mg/kg。这说明,当土壤中Zn含量低于200mg/kg时,其上生产的稻米Zn含量指标是安全的。根据由180组稻米Zn-土壤Zn数据聚类合并的构造数据组(图5-23)推测的3个回归值分别为259mg/kg、524mg/kg和789mg/kg。综合考虑国家标准及其使用情况,建议取200mg/kg作为安全界限值,取300mg/kg和500mg/kg分别作为基本安全界限值和危险界限值。图5-22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Zn(182组数据)分布F5-22 Zn Distribution(182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23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Zn(60组构造数据)分布F5-23 Zn distribution(60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Se从图5-24中可以看出,土壤中Se含量分布范围为124~642mg/kg,稻米中Se含量分布范围为011~311mg/kg,其中45%的数据(181组)集中分布在土壤Se含量124~642mg/kg、稻米Se含量011~133mg/kg范围内,远远低于卫生部颁发的《食品中硒限量卫生标准(GB13105—91)》规定的粮食Se最高限量3mg/kg。说明当土壤中Se含量低于64mg/kg时,其上生产的稻米Se含量指标是安全的。根据181组稻米Se-土壤Se数据(图5-25),推测的3个回归值分别为21mg/kg、80mg/kg和39mg/kg。综合考虑有关Se生态效应的文献资料,建议取60mg/kg作为安全界限值,取0mg/kg和0mg/kg分别作为基本安全界限值和危险界限值。图5-24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Se(182组数据)分布F5-24 Se distribution(182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图5-25 浙江省北部及东部地区稻米-根系土Se(181组数据)分布F5-25 Se distribution(181 groups of data)chart for rice-root soil in the north and east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综上所述,浙江北部、东部平原区水田安全性评价的农业地质地球化学评价标准值可归纳为表5-2、表5-3。表5-2 浙江北部、东部平原区5种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值一览表 Table 5-2 Evaluation standard values for the 5 estimation indexes of the north and east plain area in Zhejiang表5-3 浙江北部、东部平原区3种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值一览表 Table 5-3 Evaluation standard values for the 3 estimation indexes of the north and east plain area in Zhejiang (mg/kg)(二)评价结果及讨论根据评价方法要求和确定评价标准值实测数据情况,在对浙江上虞市进行土地安全性农业地质地球化学评价之前,首先将浙江上虞全域区分为丘陵山区和平原盆地区两类。本方法仅对浙江上虞平原盆地区进行评价,实际评价范围包括北部山前平原-滨海平原区、章镇盆地、丰惠盆地等,面积约5km2。评价数据采用浅层土壤样品测试分析数据,即样品数据密度为1个/km2。浙江上虞境内共计1040个采样点数据,其中评价区内共有868个采样点数据。评价程序是,首先逐一进行单指标评价,得到每个指标的评价结果离散图;再采用“一票否决,区域叠加”方法,进行多指标评价;最后综合考虑地质地理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勾绘评价分区。安全区、基本安全区分别用绿色、黄绿色表示;警戒区、危险区分别用橙黄色、红色表示,并用评价指标命名(图5-26)。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显示,上虞市平原盆地区土地地球化学状况良好,安全区和基本安全区面积约4km2,占评价区面积的5%。其中,安全区面积1km2,占评价区面积的3%,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的沥海镇、崧厦镇、盖北乡、百官镇以及丰惠盆地的永和镇、章镇盆地南部、曹娥江沿岸上浦镇—曹娥街道等地区。基本安全区面积约3km2,占评价区面积的2%,主要分布在丁宅—章镇、汤浦镇、丰惠镇、东关—道墟、小越—盖北等地。基本安全区特征是土壤Pb含量稍高,其中除小越—盖北一带可能主要由于受施用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活动影响以外,其余地区主要是受银山、大齐岙矿化的自然地质背景的控制。个别地区也有Hg、As或Cd含量稍高的现象,如东关镇西局部地区土壤Hg、As、Cd 含量稍高,盖北乡以南局部地区As、Cd含量稍高,丰惠镇西北局部地区土壤Hg含量稍高。警戒区零星分布在东关、长塘湖田、银山、丰惠镇黄浦桥、盖北乡夏盖山村五个地点(表5-4),面积约7km2,占评价区面积的4%。其中银山为As、Pb警戒区,主要是由于银山矿化点地质背景造成的;东关、湖田、黄浦桥均为Hg警戒区,主要是受长期人类活动影响所致;盖北乡夏盖山村为Cu警戒区,反映了盖北葡萄基地20余年来施用CuSO4溶液防治病虫害产生的土壤Cu积累。表5-4 浙江省上虞市土地警戒区分布情况一览表 Table 5-4 Distribution chart for alerting land zones in Shangyu City,Zhejiang Province危险区零星分布在海螺山、称山、华镇、中塘四个地点(表5-5),面积约4km2,占评价区面积的1%。除海螺山为As危险区以外,称山、华镇、中塘均为Cd危险区,可能都是人类活动影响所致。表5-5 浙江省上虞市土地危险区分布情况一览表 Table 5-5 Distribution charts for dangerous land zones in Shangyu City,Zhejiang P评价结果讨论从本地区的评价结果看,与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结果相比较(表5-6),二者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第一,从各类区的土地面积及分布来看,土地安全区相当于土壤环境质量的Ⅰ类和Ⅱ类区,基本安全区相当于Ⅲ类区,警戒区和危险区相当于超Ⅲ类区。仅从这一点来说,目前评价工作中,将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得出的Ⅰ类、Ⅱ类、Ⅲ类、超Ⅲ类的土壤环境质量分级,分别定义为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不符合实际情况。第二,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制定原则看,Ⅰ类和Ⅱ类区都应属于未使农作物籽实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地区,应属于安全区,这一点在本书的实例中得到了证实。第三,本书所定义的基本安全区为农作物籽实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保障程度是75%,而用国家土壤质量标准评价的Ⅲ类区属于农作物籽实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范围。二者对同一地区的土地质量安全性的评判存在很大差异,同时也证实了国家土壤质量标准确定的界限过于严格。第四,本方法将相当于国家土壤质量标准评价结果的超Ⅲ类区,进一步区分为警戒区和危险区,更有利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表5-6 浙江省上虞市土地安全性分区与国家标准土壤分类对比表 Table 5-6 Contrast chart for the ecological safety zoning of land in Shangyu City,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National Soils Categories续表图5-26 浙江省上虞市土地生态安全性评价图F5-26 Ecological safety estimation chart for land in Shangyu City,Zhejiang Province

土地生态评价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

和指导老师搞好关系,也要有真本事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整个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造成某种影响,从而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效应,谓之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土地资源利用要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总和,这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组完整的准则生态环境可以作为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的所有者是人类全体任何在地球上的人类工程,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必然地与人类的生态环境相互交流一个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际上是生态作为一种资源向项目的投入许多污染性大的用地项目,在不计其他生态投入的成本时,可能计算出较高的土地利用效果,但考虑到生态投入以后,就要大打折扣了生态环境作为人类共有的资源,很难像其他的经济资源一样用货币的价值尺度来衡量其投入或损失在生态环境的定量化并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资源共同的度量标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尚未克服困难的情况下,也影响了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指标所作的准确的评价 一是通过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做出评价如佟香宁、杨钢桥、周飞、陈爱珠鲍新中等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二是运用数学分析、计算机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早期的定量研究是罗罡辉等(2003)尝试建立全国主要城市用地效益图随后,王雨晴等利用改进熵值法构建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评价模型王筱明、冯达、傅利平等将数据包络分析的理论与模型应用于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王棚宇等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这些指标体系或评价方法,指标选用的变量较多,变量间的数学关系较难理解,同时不易操作

这个每个学校要求不同最好到学校问一下

土地生态评价论文选题方向有哪些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整个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造成某种影响,从而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效应,谓之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土地资源利用要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总和,这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组完整的准则生态环境可以作为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的所有者是人类全体任何在地球上的人类工程,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必然地与人类的生态环境相互交流一个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际上是生态作为一种资源向项目的投入许多污染性大的用地项目,在不计其他生态投入的成本时,可能计算出较高的土地利用效果,但考虑到生态投入以后,就要大打折扣了生态环境作为人类共有的资源,很难像其他的经济资源一样用货币的价值尺度来衡量其投入或损失在生态环境的定量化并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资源共同的度量标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尚未克服困难的情况下,也影响了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指标所作的准确的评价 一是通过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做出评价如佟香宁、杨钢桥、周飞、陈爱珠鲍新中等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二是运用数学分析、计算机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早期的定量研究是罗罡辉等(2003)尝试建立全国主要城市用地效益图随后,王雨晴等利用改进熵值法构建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评价模型王筱明、冯达、傅利平等将数据包络分析的理论与模型应用于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王棚宇等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这些指标体系或评价方法,指标选用的变量较多,变量间的数学关系较难理解,同时不易操作

你看下(城镇化与集约用地)别人的参考文献;,看下别人是用了哪些论文

1 评价区域概述根据国内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研究的工作成果,可以发现,生态安全评价区域选择主要有基于面状的矢量评价单元和点状的栅格评价单元两类。面状评价单元是以矢量面元作为评价的信息载体,数据获取尤其是社会经济数据的获取较为方便,评价结论亦便于应用于环境管理之中。面状评价单元主要类型分为行政单元、小流域和景观单元等。(1)行政区单元:行政区单元在以国家、省域、市域、县域等为尺度进行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时采用较多,社会、经济指标均以行政单元进行统计,统计数据容易获取,所得的结论便于各行政单元生态保护与建设政绩的确定与比较。(2)流域单元: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主要根据是区域生态系统的地貌分异以及小流域范围水文过程形成的生态空间格局。由于小流域是一个独立的地貌单元,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具有从上游至下游的生态完整性,对于以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为目标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3)景观单元:景观由土地单元镶嵌构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自然、社会复合区域生态系统,由基质、镶嵌于基质上的拼块体,以及线状连接景观内生态系统的廊道构成。构成景观的下一级单位是土地单元,上一级单位是构成地理分异的生态区划基础单位。因此,它是连接生态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中间环节,采用景观为单元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对于生态功能区划分和区域生态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点状评价单元是以栅格单元作为评价的信息载体和评价单元。由于栅格单元具有空间“精确位置”的含义,就使得评价结果具有“真正空间性”的意义。但是评价结论不能直接在区域之间进行比较,评价结论在环境管理中不具有区域性,不能直接应用。2 评价区域划分原则评价区域是研究的基础,区域选取的多少和选取的代表性都直接影响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选择和划分过程中应遵循综合分析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1 综合分析性原则生态安全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要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评价,作为基本的评价区域要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性,既能反映生态安全的现状,也能表现出存在的生态问题,为保障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提供决策依据,达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2 主导性原则影响生态安全的区域有很多,而区域选取的多少和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都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评价区域的选取时一定要优选代表性区域。3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区域的选择应要充分考虑其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并保证数据准确可靠。尽量利用统计资料数据、已有规范标准、相关规划的数据和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完整的区域作为评价区域。这样既保证能全面地反映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内涵,又便于操作。3 评价样区选择结果根据矢量面状评价单元以及栅格点状评价单元各自的特点,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矢量面状评价单元中的行政区单元作为综合评价分析单元,具体操作主要通过数据库功能和GIS技术实现。运用GIS技术,采用MAPGIS软件的多边形叠置分析法进行评价区域的选择和划分。多边形叠置分析是指将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多边形要素的数据文件进行叠置,根据两组多边形的交点来建立具有多重属性的多边形或进行多边形范围内属性特征的统计分析。其实质是把两层或多层要素(面状或线状)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的要素层。新要素层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本次研究中进行空间分析的底图采用的是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础研究中的“土地生态环境适宜性分区图”和“自然经济分区图”。在进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区域的选择时,将土地生态环境适宜性分区图和自然经济分区图通过MAPGIS软件进行叠加形成新的生态安全评价分区图。由于在叠加过程中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特征值个体,为消除这种特殊值个体或极值个体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条件、水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其进行了修正,确定了合理科学的生态安全评价分区图。最后在不同的区域内,按照均质性原则、独特性原则等,以县(市、区)为单位选取代表性样点,展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修正后的生态安全评价分区图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太行山地丘陵区、秦岭-伏牛山山地丘陵区、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区、南阳盆地区和黄淮平原区,共选取34个样点(区)。1 太行山地丘陵区太行山地丘陵区位于河南省北西部,包括安阳市(林州、安阳县)、鹤壁市(市区、淇县)、新乡市(辉县、卫辉、获嘉县)、焦作市(修武县、博爱县、沁阳市)和济源市。本区系太行山脉展布区,由一条向东南凸出的弧形山脉、东部的低山丘陵及山前平原组成。区内地貌属于陡坡中山,海拔一般在1000~1500m,山势陡峻,山坡呈梯级状陡壁,悬崖峭壁极为发育,沟谷切割深达50~200m。由于地势较高,平均气温为13℃左右,是河南省冷期最长地区之一。区内北部属海河流域,安阳河、淇河、汤河均发源于此;西部属黄河流域,黄河支流沁河、蟒河等发源于此。年降水量700mm左右,大部分集中于夏季,而且多暴雨,易引起山洪暴发、山坡塌方,水土流失严重。区内东部的低山丘陵,海拔一般400~800m,低山坡度较陡,丘陵坡度较缓,在中山或低山之间,分布着一些断陷盆地,海拔300m左右,盆地内地面平坦,土层深厚。根据本区的地势、气温和水土等条件特征,从土地利用可持续的生态安全角度出发,以加强山地丘陵的水土流失防治为目标,考虑样点选取的均质性,选取的样点依次为林州市、辉县、修武县和济源市。2秦岭-伏牛山山地丘陵区秦岭-伏牛山山地丘陵区包括崤山、小秦岭、熊耳山、外方山和伏牛山脉等,海拔一般为1000~2500m,向东和东南部逐渐降低为低山和丘陵。由于地势陡峭,宜耕地很少,但林地、荒山面积较大。区内气候复杂,各地差异很大,栾川、鲁山、南召等地降水量较多,在800~900mm之间;卢氏一带较少,仅600mm上下,年降水量有50%以上集中在夏季,降水强度大,暴雨多,易形成洪水灾害。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各地差别较大。北部的义马、渑池、陕县由于矿产开发导致基岩裸露和地面沉降,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频发地质灾害;中部的灵宝、卢氏、洛宁、栾川和嵩县,由于深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地貌复杂加之浅表的矿山开发,易发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卢氏县内的熊耳山、崤山和伏牛山之间海拔标高在500~1000m的山涧河谷地带,自然地势的密闭条件造就了稳定的生态环境,但耕地资源比较匮乏;南部的淅川、西峡、内乡和南召4县,河流密布,分属淮河流域源头和长江流域汉水中下游的主要支流源头,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区,加之植被异常丰富,属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度敏感区,但是有中低度的建筑石材和工艺石材开采,对生态有一定的破坏。本区生态特征明显,从土地利用可持续的生态安全角度出发,考虑样点选取的均质性和区域性,从区内北部、中部、南部选取的样点依次为义马市、渑池县、陕县、卢氏、栾川、嵩县、淅川和西峡。3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区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区位于淮河以南,南阳盆地以东,包括桐柏山的大部、大别山的北部和南阳盆地东侧的丘陵地。区内大部分为山丘,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分布在南部边缘。由于流水侵蚀切割,地形比较破碎,地势低缓,尤其是低山丘陵区,大部分海拔300~600m,山间谷地开阔,坡度平缓,引水方便。部分中山比较陡峻,除河谷和沟谷底部外,耕地很少,但植物资源丰富。区内处于北亚热带北部,气候温和,为全省水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土壤潜在肥力高。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及过度猎捕野生动物,是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和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壤沙化的主要原因,是本区亟待解决的生态安全问题。本区生态安全问题明确,从土地利用可持续的生态安全角度出发,考虑样点选取应具有集中体现本区生态问题的特性,选取的样点为泌阳、新县、商城和信阳市区。4 南阳盆地区南阳盆地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为南襄盆地的一部分。盆地的西、北和东三面为伏牛山和桐柏山所环绕,中间为堆积平原。地势向南倾斜,比降1∶3000至1∶5000,海拔由200m降到80m。区内属于北亚热带的北缘地带,气候温和,热量资源丰富,盆地冷空气不易入侵,作物越冬条件良好,低温寒害甚少。年降水量900mm左右,有50%集中在夏季,并多暴雨,常常发生洪涝灾害;春冬季节,雨水稀少,往往出现干旱现象。区内气候条件优越,水源充足,土地生产潜力较大,是河南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区。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和砂姜黑土,质地黏重,结构不良,耕作性能较差,是发展农业的有害因素。从土地利用可持续的生态安全角度出发,本区应搞好改良土壤工作,选取的样点为邓州市和镇平县。5 黄淮平原区黄淮平原区由淮河平原区和黄河泛滥冲积平原区组成,其中淮河平原区位于沙颍河以南,淮河干流以北,西接豫西山地,东至省界。地面平坦,海拔大都在40~50m,是全省最低的地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原上地形多有起伏,尤以沿河地带为最大。整个平原西部稍高,有低缓岗地;东部偏低,多浅平洼地和湖积洼地。河道曲折,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尤其是洪汝河两岸,是河南省水灾最严重的地区。本区地处暖温带南部,属于半湿润气候,热量充足,年降水量800~900mm,为河南省降雨最充沛地区。区内河流众多,地下水比较丰富,水质较好,为河南省粮、棉、油的重要产地。但是区内工业生产规模大,水环境容量有限,工业污染排放量大,水环境质量严重超标,对生态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工业应进行技术改造,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黄河泛滥冲积平原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西临豫西山地、黄土台地丘陵区和太行山地丘陵区,南到沙颍河,东面和北面至省界,属黄河冲积三角洲的上部,黄河从平原中部穿过。由于泥沙沉积,河床一般高出两岸平地3~7m,个别地段可达10m以上,成为地上悬河。黄河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只是由于黄河历史决口泛滥和改道,才形成了一些低缓起伏的微地貌形态。另外,在不同的地段,还存在面积不等的沙丘、沙地和丘间洼地,以及呈带状分布的黄河故道与古前河洼地。本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3~14℃,热量资源充足。年降水量多在600~700mm,气温和雨量都有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黄河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是引水灌溉的主要水源。平原上的地下水,大部分水质较好,且埋藏较浅,水量丰富,易于开采,是良好的灌溉用水。区内是沿黄经济带和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条件优越,城市和工业建设初具规模,工农业发展基础好。但是旱涝、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较严重,大气和水环境污染较重,因此决口冲积扇区应防止土地沙化,背河洼地区应预防土壤盐渍化,同时应进行大气和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业发展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控制污染排放总量是解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问题的关键。根据本区自然和特有的生态环境条件,从土地利用可持续的生态安全角度出发,保障工农业发展,选取的样点为新密市、巩义市、内黄县、延津县、兰考县、滑县、封丘、虞城、夏邑县、永城、息县、正阳县、新蔡县、宝丰市、鲁山县和叶县。评价样区总共选择了34个样点(区)(表1)。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区域及样区分布见图1。表1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样区图1 样价区域及评区分布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