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土地生态评价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9 02:34:13

土地生态评价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

你看下(城镇化与集约用地)别人的参考文献;,看下别人是用了哪些论文

刘胜华、潘成荣、曲福田等学者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角度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了研究。刘胜华 (2004)围绕我国土地生态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要完善我国土地生态安全的法律体系。潘成荣 (2004)根据安徽省自然资源质量与分布等特征讨论了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并针对土地利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曲福田(2005)首先阐述了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随后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其严重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最后提出了确保土地生态安全的对策。罗贞礼、王强、刘勇、田克明以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为主要内容对土地资源生态评价进行了研究。罗贞礼 (2002)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以湖南省 14 个地州 (市)为样本,从 1999 年社会经济和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能力等多方面选取了 24 个指标,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作了聚类分析。王强 (2003)通过介绍我国草地概况和国内外生态安全研究的进展,提出了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的评价体系。刘勇在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概念、内容和目标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代表性指标体系,并以浙江嘉兴市为例,以嘉兴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作为评价的目标层,构建了适合区域特征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相关数学方法,对嘉兴市 1991 年和 1997 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田克明 (2005)在分析我国农用地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表 2)。表 2 我国以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为主题的部分研究课题一览

土地生态评价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你看下(城镇化与集约用地)别人的参考文献;,看下别人是用了哪些论文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整个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造成某种影响,从而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效应,谓之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土地资源利用要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总和,这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组完整的准则。生态环境可以作为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的所有者是人类全体。任何在地球上的人类工程,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必然地与人类的生态环境相互交流。一个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际上是生态作为一种资源向项目的投入。许多污染性大的用地项目,在不计其他生态投入的成本时,可能计算出较高的土地利用效果,但考虑到生态投入以后,就要大打折扣了。生态环境作为人类共有的资源,很难像其他的经济资源一样用货币的价值尺度来衡量其投入或损失。在生态环境的定量化并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资源共同的度量标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尚未克服困难的情况下,也影响了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指标所作的准确的评价。一是通过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做出评价。如佟香宁、杨钢桥、周飞、陈爱珠鲍新中等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二是运用数学分析、计算机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早期的定量研究是罗罡辉等(2003)尝试建立全国主要城市用地效益图。随后,王雨晴等利用改进熵值法构建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评价模型。王筱明、冯达、傅利平等将数据包络分析的理论与模型应用于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王棚宇等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这些指标体系或评价方法,指标选用的变量较多,变量间的数学关系较难理解,同时不易操作。

首先你得确定下你的论题吧,你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等等方式来找灵感,可以看下(土壤科学)等等这样的资料参考吧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论文选题方向

刘胜华、潘成荣、曲福田等学者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角度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了研究。刘胜华 (2004)围绕我国土地生态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要完善我国土地生态安全的法律体系。潘成荣 (2004)根据安徽省自然资源质量与分布等特征讨论了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并针对土地利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曲福田(2005)首先阐述了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随后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其严重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最后提出了确保土地生态安全的对策。罗贞礼、王强、刘勇、田克明以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为主要内容对土地资源生态评价进行了研究。罗贞礼 (2002)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以湖南省 14 个地州 (市)为样本,从 1999 年社会经济和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能力等多方面选取了 24 个指标,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作了聚类分析。王强 (2003)通过介绍我国草地概况和国内外生态安全研究的进展,提出了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的评价体系。刘勇在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概念、内容和目标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代表性指标体系,并以浙江嘉兴市为例,以嘉兴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作为评价的目标层,构建了适合区域特征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相关数学方法,对嘉兴市 1991 年和 1997 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田克明 (2005)在分析我国农用地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表 2)。表 2 我国以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为主题的部分研究课题一览

1 研究方法定量测度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和水平是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还处在实践和探索阶段,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3种。1 综合指数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首先筛选因子构建多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建立以后,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特尔菲法(Delphi)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确定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即判定安全阈值,设定评价等级准则。通过数学计算得到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指数及安全等级。其中指标安全阈值的确定是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一个难点。安全阈值的确定不仅影响着评价结果,还能起到预警控制的作用,一旦某些指标接近安全阈值的警戒线,即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法律、经济等措施改善这些指标的状态。由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评价标准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不同时期或者不同国家和地区,其评价标准也会不同,这给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安全阈值的确定带来了困难。2 承载力分析法目前常用的是传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和近年来兴起的生态足迹法。传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是将区域土地资源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即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与现实人口数量相比较。如果承载量大于现实人口数量则判定土地资源处于安全状态,反之则不安全。而近年来兴起的生态足迹分析法是把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所消耗的所有资源和能源及吸收这些人口所生产的所有废弃物的量都相应地转化为一定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比较土地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生态足迹,即土地生态承载力和人类对生态足迹的需求,如果土地生态承载力大于人类对生态足迹的需求,则出现生态盈余,判定系统是安全的;如果土地生态承载力小于人类对生态足迹的需求,则出现生态赤字,判定系统是不安全的。生态足迹的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了人类及其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其定量化程度高,可用较少的因素定量测算生态承载力状况。但因其无法考虑生态承载力复杂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且是单纯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占有与利用角度分析系统的承载力水平,难免有些以偏概全。3 景观生态学方法景观生态学强调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生态功能之间的联系,景观结构、功能和变化是景观生态学关注的最基本的3个特征,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生态指数可以定量化描述这3个方面的特征。景观结构、功能和变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相当密切,土地资源的退化也必然会导致区域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失调或退化。斑块-廊道-基质是景观的基本结构,土地利用单元也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其结构、功能、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等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状态,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中定量化的景观生态指数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是综合指数评价法。2 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技术路线是以遥感和实地调查的数据采集手段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相结合的高新技术手段为突破口,以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方式为基本线索,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针对区域特点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评价分析,最终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状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维护体系。研究的技术路线见图 1。图 1 河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技术路线

土地生态评价论文选题意义是什么

顾名思义,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对应于人类的不同需求的适宜性的量化指标

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的区别 :选题的目的:(1)课题的延续。我校在“九五”“十五”期间,一直从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成效显著。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其实就是课堂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们拟定将课堂教学资源研究泛化深化,所以将课题定为: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了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即由统一和求同指向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由预定性和封闭性指向生成性和开放性,由知识本位指向学生发展本位。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更新资源观念,增强资源意识。(3)解决存在的问题:各门学科都有着广泛的可待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带有共性的问题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资源意识较为淡薄。不少教师将教科书视为教学资源的全部,近而把教学过程窄化为“教教材、学教材、考教材”。这不符合学习的规律,也阻碍着着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掩埋着课堂中生命的灵性。也是由于资源意识淡漠,一些很好的课堂教学资源被闲置、浪费,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课堂中学生偏离教师“预设轨道”的个性化发言,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然而,他们被漠视的现象比比皆是。缺乏发现教学资源的“慧眼”,当然也就没有利用教学资源的“慧心”了。因此,增强教师的资源意识,研究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选题的意义:(1)增强教师的资源意识,改变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2)提高教师充分合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一、选题能够体现论文的价值和效用论文的成果与价值,最终是需要根据论文的完成客观效用来进行评价的,但是论文的选题对其有重要作用。选题不是给论文定一个题目和规定一个范围,选择论文标题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一个好的标题,需要经过作者深思熟虑、互相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才进行敲定的。论文选题好了,也就表示作者已经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二、选题能够提前对文章做出估计好标题能够对论文作出一个基本的估计,这是因为在确定题目之前,作者一般是经过整理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后才能进行论文标题的敲定。在论文写作的时候,我们所找到的客观事物或资料中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思维不断碰撞并产生共鸣,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过程中,使作者产生了认识上的思想火花和飞跃。一般选题来源于自选课题,上级主管部门指定课题与横向联系单位委托课题(包括联合攻关课题)三种形式。无论那种形式的课题都来自两大方面:(1)引领:解决社会实践的紧迫需要。这是一种直接性来源。例如:《北京古树神韵》图书,献给第29届北京绿色奥运的一份特殊礼物 。(2)总结:从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领域最新的成果和有关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前沿中挖掘课题。这是一种间接性来源。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即从前人的理论总结基础上派生、外延与升华出来,从而选出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充实、完善甚至能填补其空白的课题。如“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系列著作”出版工程,是“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等系列研究的成果集成。按国家精品图书出版的要求,以打造国家精品图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土地生态评价论文选题方向有哪些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整个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造成某种影响,从而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效应,谓之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土地资源利用要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总和,这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组完整的准则生态环境可以作为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的所有者是人类全体任何在地球上的人类工程,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必然地与人类的生态环境相互交流一个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际上是生态作为一种资源向项目的投入许多污染性大的用地项目,在不计其他生态投入的成本时,可能计算出较高的土地利用效果,但考虑到生态投入以后,就要大打折扣了生态环境作为人类共有的资源,很难像其他的经济资源一样用货币的价值尺度来衡量其投入或损失在生态环境的定量化并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资源共同的度量标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尚未克服困难的情况下,也影响了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指标所作的准确的评价 一是通过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做出评价如佟香宁、杨钢桥、周飞、陈爱珠鲍新中等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二是运用数学分析、计算机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早期的定量研究是罗罡辉等(2003)尝试建立全国主要城市用地效益图随后,王雨晴等利用改进熵值法构建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评价模型王筱明、冯达、傅利平等将数据包络分析的理论与模型应用于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王棚宇等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这些指标体系或评价方法,指标选用的变量较多,变量间的数学关系较难理解,同时不易操作

你看下(城镇化与集约用地)别人的参考文献;,看下别人是用了哪些论文

1 评价区域概述根据国内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研究的工作成果,可以发现,生态安全评价区域选择主要有基于面状的矢量评价单元和点状的栅格评价单元两类。面状评价单元是以矢量面元作为评价的信息载体,数据获取尤其是社会经济数据的获取较为方便,评价结论亦便于应用于环境管理之中。面状评价单元主要类型分为行政单元、小流域和景观单元等。(1)行政区单元:行政区单元在以国家、省域、市域、县域等为尺度进行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时采用较多,社会、经济指标均以行政单元进行统计,统计数据容易获取,所得的结论便于各行政单元生态保护与建设政绩的确定与比较。(2)流域单元: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主要根据是区域生态系统的地貌分异以及小流域范围水文过程形成的生态空间格局。由于小流域是一个独立的地貌单元,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具有从上游至下游的生态完整性,对于以水生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为目标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3)景观单元:景观由土地单元镶嵌构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自然、社会复合区域生态系统,由基质、镶嵌于基质上的拼块体,以及线状连接景观内生态系统的廊道构成。构成景观的下一级单位是土地单元,上一级单位是构成地理分异的生态区划基础单位。因此,它是连接生态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中间环节,采用景观为单元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对于生态功能区划分和区域生态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点状评价单元是以栅格单元作为评价的信息载体和评价单元。由于栅格单元具有空间“精确位置”的含义,就使得评价结果具有“真正空间性”的意义。但是评价结论不能直接在区域之间进行比较,评价结论在环境管理中不具有区域性,不能直接应用。2 评价区域划分原则评价区域是研究的基础,区域选取的多少和选取的代表性都直接影响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选择和划分过程中应遵循综合分析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1 综合分析性原则生态安全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要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评价,作为基本的评价区域要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性,既能反映生态安全的现状,也能表现出存在的生态问题,为保障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提供决策依据,达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2 主导性原则影响生态安全的区域有很多,而区域选取的多少和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都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评价区域的选取时一定要优选代表性区域。3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区域的选择应要充分考虑其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并保证数据准确可靠。尽量利用统计资料数据、已有规范标准、相关规划的数据和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完整的区域作为评价区域。这样既保证能全面地反映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内涵,又便于操作。3 评价样区选择结果根据矢量面状评价单元以及栅格点状评价单元各自的特点,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矢量面状评价单元中的行政区单元作为综合评价分析单元,具体操作主要通过数据库功能和GIS技术实现。运用GIS技术,采用MAPGIS软件的多边形叠置分析法进行评价区域的选择和划分。多边形叠置分析是指将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多边形要素的数据文件进行叠置,根据两组多边形的交点来建立具有多重属性的多边形或进行多边形范围内属性特征的统计分析。其实质是把两层或多层要素(面状或线状)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的要素层。新要素层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本次研究中进行空间分析的底图采用的是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础研究中的“土地生态环境适宜性分区图”和“自然经济分区图”。在进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区域的选择时,将土地生态环境适宜性分区图和自然经济分区图通过MAPGIS软件进行叠加形成新的生态安全评价分区图。由于在叠加过程中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特征值个体,为消除这种特殊值个体或极值个体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条件、水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其进行了修正,确定了合理科学的生态安全评价分区图。最后在不同的区域内,按照均质性原则、独特性原则等,以县(市、区)为单位选取代表性样点,展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修正后的生态安全评价分区图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太行山地丘陵区、秦岭-伏牛山山地丘陵区、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区、南阳盆地区和黄淮平原区,共选取34个样点(区)。1 太行山地丘陵区太行山地丘陵区位于河南省北西部,包括安阳市(林州、安阳县)、鹤壁市(市区、淇县)、新乡市(辉县、卫辉、获嘉县)、焦作市(修武县、博爱县、沁阳市)和济源市。本区系太行山脉展布区,由一条向东南凸出的弧形山脉、东部的低山丘陵及山前平原组成。区内地貌属于陡坡中山,海拔一般在1000~1500m,山势陡峻,山坡呈梯级状陡壁,悬崖峭壁极为发育,沟谷切割深达50~200m。由于地势较高,平均气温为13℃左右,是河南省冷期最长地区之一。区内北部属海河流域,安阳河、淇河、汤河均发源于此;西部属黄河流域,黄河支流沁河、蟒河等发源于此。年降水量700mm左右,大部分集中于夏季,而且多暴雨,易引起山洪暴发、山坡塌方,水土流失严重。区内东部的低山丘陵,海拔一般400~800m,低山坡度较陡,丘陵坡度较缓,在中山或低山之间,分布着一些断陷盆地,海拔300m左右,盆地内地面平坦,土层深厚。根据本区的地势、气温和水土等条件特征,从土地利用可持续的生态安全角度出发,以加强山地丘陵的水土流失防治为目标,考虑样点选取的均质性,选取的样点依次为林州市、辉县、修武县和济源市。2秦岭-伏牛山山地丘陵区秦岭-伏牛山山地丘陵区包括崤山、小秦岭、熊耳山、外方山和伏牛山脉等,海拔一般为1000~2500m,向东和东南部逐渐降低为低山和丘陵。由于地势陡峭,宜耕地很少,但林地、荒山面积较大。区内气候复杂,各地差异很大,栾川、鲁山、南召等地降水量较多,在800~900mm之间;卢氏一带较少,仅600mm上下,年降水量有50%以上集中在夏季,降水强度大,暴雨多,易形成洪水灾害。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各地差别较大。北部的义马、渑池、陕县由于矿产开发导致基岩裸露和地面沉降,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频发地质灾害;中部的灵宝、卢氏、洛宁、栾川和嵩县,由于深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地貌复杂加之浅表的矿山开发,易发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卢氏县内的熊耳山、崤山和伏牛山之间海拔标高在500~1000m的山涧河谷地带,自然地势的密闭条件造就了稳定的生态环境,但耕地资源比较匮乏;南部的淅川、西峡、内乡和南召4县,河流密布,分属淮河流域源头和长江流域汉水中下游的主要支流源头,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区,加之植被异常丰富,属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度敏感区,但是有中低度的建筑石材和工艺石材开采,对生态有一定的破坏。本区生态特征明显,从土地利用可持续的生态安全角度出发,考虑样点选取的均质性和区域性,从区内北部、中部、南部选取的样点依次为义马市、渑池县、陕县、卢氏、栾川、嵩县、淅川和西峡。3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区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区位于淮河以南,南阳盆地以东,包括桐柏山的大部、大别山的北部和南阳盆地东侧的丘陵地。区内大部分为山丘,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分布在南部边缘。由于流水侵蚀切割,地形比较破碎,地势低缓,尤其是低山丘陵区,大部分海拔300~600m,山间谷地开阔,坡度平缓,引水方便。部分中山比较陡峻,除河谷和沟谷底部外,耕地很少,但植物资源丰富。区内处于北亚热带北部,气候温和,为全省水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土壤潜在肥力高。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及过度猎捕野生动物,是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和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壤沙化的主要原因,是本区亟待解决的生态安全问题。本区生态安全问题明确,从土地利用可持续的生态安全角度出发,考虑样点选取应具有集中体现本区生态问题的特性,选取的样点为泌阳、新县、商城和信阳市区。4 南阳盆地区南阳盆地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为南襄盆地的一部分。盆地的西、北和东三面为伏牛山和桐柏山所环绕,中间为堆积平原。地势向南倾斜,比降1∶3000至1∶5000,海拔由200m降到80m。区内属于北亚热带的北缘地带,气候温和,热量资源丰富,盆地冷空气不易入侵,作物越冬条件良好,低温寒害甚少。年降水量900mm左右,有50%集中在夏季,并多暴雨,常常发生洪涝灾害;春冬季节,雨水稀少,往往出现干旱现象。区内气候条件优越,水源充足,土地生产潜力较大,是河南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区。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和砂姜黑土,质地黏重,结构不良,耕作性能较差,是发展农业的有害因素。从土地利用可持续的生态安全角度出发,本区应搞好改良土壤工作,选取的样点为邓州市和镇平县。5 黄淮平原区黄淮平原区由淮河平原区和黄河泛滥冲积平原区组成,其中淮河平原区位于沙颍河以南,淮河干流以北,西接豫西山地,东至省界。地面平坦,海拔大都在40~50m,是全省最低的地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原上地形多有起伏,尤以沿河地带为最大。整个平原西部稍高,有低缓岗地;东部偏低,多浅平洼地和湖积洼地。河道曲折,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尤其是洪汝河两岸,是河南省水灾最严重的地区。本区地处暖温带南部,属于半湿润气候,热量充足,年降水量800~900mm,为河南省降雨最充沛地区。区内河流众多,地下水比较丰富,水质较好,为河南省粮、棉、油的重要产地。但是区内工业生产规模大,水环境容量有限,工业污染排放量大,水环境质量严重超标,对生态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工业应进行技术改造,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黄河泛滥冲积平原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西临豫西山地、黄土台地丘陵区和太行山地丘陵区,南到沙颍河,东面和北面至省界,属黄河冲积三角洲的上部,黄河从平原中部穿过。由于泥沙沉积,河床一般高出两岸平地3~7m,个别地段可达10m以上,成为地上悬河。黄河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只是由于黄河历史决口泛滥和改道,才形成了一些低缓起伏的微地貌形态。另外,在不同的地段,还存在面积不等的沙丘、沙地和丘间洼地,以及呈带状分布的黄河故道与古前河洼地。本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3~14℃,热量资源充足。年降水量多在600~700mm,气温和雨量都有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黄河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是引水灌溉的主要水源。平原上的地下水,大部分水质较好,且埋藏较浅,水量丰富,易于开采,是良好的灌溉用水。区内是沿黄经济带和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条件优越,城市和工业建设初具规模,工农业发展基础好。但是旱涝、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较严重,大气和水环境污染较重,因此决口冲积扇区应防止土地沙化,背河洼地区应预防土壤盐渍化,同时应进行大气和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业发展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控制污染排放总量是解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问题的关键。根据本区自然和特有的生态环境条件,从土地利用可持续的生态安全角度出发,保障工农业发展,选取的样点为新密市、巩义市、内黄县、延津县、兰考县、滑县、封丘、虞城、夏邑县、永城、息县、正阳县、新蔡县、宝丰市、鲁山县和叶县。评价样区总共选择了34个样点(区)(表1)。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区域及样区分布见图1。表1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样区图1 样价区域及评区分布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