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2024-07-09 03:56:47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摘要

人口过多,需要环境的承载力高和经济的发展速度快。然而以目前的社会科技实力而言,环境的承载力和经济的发展速度是不能满足当前过多的人口的,所以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由于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要求人类社会的经济也要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盲目的寻求经济快速发展,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到一定程度就开始限制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必然大量开发和利用土地、水、森林、能源、草原、矿产、等资源,而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人口对环境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自诞生后,长期过着采集与狩猎生活,完全被动地受自然的调节,主要是利用环境中的自然生物资源。环境对人类的发展有很大的约束性。此时,人类只是自然界的成员之一,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因素。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则很小。 农牧业时期,由于物质资料供应的丰富性与稳定性,促进了人口数量的猛增,也改变了人口的组成结构。大部分采集者和狩猎者逐渐变成了农民、牧民。人类由简单地利用生物资源,扩大到利用气候、水利和土地资源,且由简单利用环境资源到利用和改造环境资源。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由依赖自然生态系统到建立由自己控制的人工生态系统,提高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量,复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由此出现了环境问题,如生物资源、气候、水利资源、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和恶化。 工业革命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和扩大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在大量利用生物资源、气候、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的同时,又发掘了矿产资源,大大丰富了物质资料,也提高了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但同时也因环境污染和破坏,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随着人类的发展,原始的环境已几乎不存在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使人类环境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也使人类与环境,向更高级阶段、更合理的方面发展。一、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口数量的激增,使人们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人均土地面积逐年下降,人均土地面积从1975年的0.31hm2下降到2000年的0.1hm2;加上大量的不合理的开发、占用土地,使土地退化,大量耕地被毁。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自然灾害频发,污染加剧,危害严重。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原本就低于世界水平,2000年,只有不足0.8hm2,如按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人均土地面积应为0.2hm2的左右,才能最低限度养活全部的人口及支持经济和工业的适度发展,但目前的实际情况与之相差很远,再力口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污染,次生盐渍化及工业、城市发展占用耕地等,使我国耕地以每年47万~67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因此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必须加紧采取强有力的综合措施,缓解人口与土地的矛盾。 二、人口对水资源的影响虽然地球上的水是“可再生的”,但也是有限的资源。水资源中只有2%为淡水,而其中的88%为固态,剩下的12%,大多数为地下水,人类可以直接取用的只占0.014%。水资源的消耗数量又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资源的使用量。随着人口的增加,世界人均水量2000年相对减少了24%,且水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差异,据报道,目前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3个,有15亿人缺少饮用水。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原本存在的水资源的不足,加上用水额度高、效率低、浪费严重;地下水严重超采;围湖造田;大量地表水资源被破坏;水体污染严重等这些都是由于人口激增造成的,因此更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三、人口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由于人口的激增,大量的毁林造田、建房,加之不当的管理,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全球的森林已受到无法控制的退化,世界森林从76亿公顷降至20亿公顷。 1975~1980年的五年间,非洲由于人口大量增加,森林被毁面积达3700万公顷;亚洲毁林1200万公顷;拉丁美洲1840万公顷。 中国曾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口的增加,耕地的需求,大量森林被砍伐,成为少林国。目前,森林覆盖率仅有12.98%,在世界160个国家地区中名列地120位人均森林面积0.11hm2,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8%。为了满足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导致森林大量过度开采、滥砍乱伐、毁林开荒、加上长期以来,中砍伐轻抚育,加剧了人口和森林资源的矛盾;加重森林灾害、生态破坏,必然引起自然灾害的增多。 四、人口对能源的影响 人口的激增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猛增,造成能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为了满足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除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外,木材、秸秆、动物粪便都成了能源,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秸秆、粪便被烧掉,使农田肥力减退,粮食减产,人们生活更加贫困。此外,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加上森林面积的减少,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加,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危害生态系统。 中国人口迅速增加,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短缺,阻碍了优质能源替代劣质能源的进程,现阶段仍以燃煤为主,煤气还不能广泛普及;农村居民仍以秸秆、薪柴、畜粪为能源,导致大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灾害频发;秸秆、粪便被烧掉,使土地缺肥、土壤板结,恶化了耕作条件,土地易早易涝,病虫害增加,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五、人口对物种资源的影响物种资源提供给我们全部的食物;大多数原材料;农业、医药、工业所需基因材料;优雅的生存环境。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干预也增强了,如:毁林开荒、焚草种地、围湖造田、滥砍滥伐、向荒野和滩涂进军,大批水利工程、交通建设、开发区的兴建等,破坏了生物的栖息地,很多珍贵物种的生存环境缩小,甚至消失。结果是新物种的形成速率下降,现存物种的灭绝过程加速,现正以每天100~200种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据专家估计,2000年,所有物种的15%一20%可能会消失;2050年约有6万种植物将会灭绝或成为濒危物种,以此为生的动物也将随之灭绝,估计全部灭绝的生物种达到66万~186万种,而且将是无法恢复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即将面对的事实,如果我们对人口不加以严格控制的话,不但上述结果很快到来,人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资源不足;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人口数量增长给资源带来的压力是对其环境产生的最基本影响。环境污染;伴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分布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剧增。有资料表明,城市人口的人均生活排污量大大高于乡村,人口增长,无论是人类的生活活动,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也会增多,一旦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这是人口数量增多,从生活方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海洋资源缺少;海洋污染;1950年以来:人类对海味的摄人量增长了5倍,使大部分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已达到或超出其可承受的极限。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全球各海洋水域不能承受大大高于9300万吨的年捕捞量。水资源枯竭;河流干枯和地下水位下降,被视作水资源紧缺的证据,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几乎无水人海。目前,包括主要产粮区的世界各大洲地下水位正在下降,美国南部的大平原、中国华北平原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地下蓄水层正日益桔竭。扩展资料:人口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人口变动情况。由于经济是制约人口过程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无一不受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制约,都是在经济的影响和支配下发展的。研究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人口现象,揭示人口过程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参开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有:(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来源中,耕地上的农作物占88%,草原和牧区占10%,海洋占2%。 随着海洋的开发利用, 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能量将会增加。 目前, 全球适于人类耕种的土地约37×109 hm2, 人均约26 hm2。 但由于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促使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据联合国 粮农组织研究,目前全球大约有5亿人口处于超土地承载力的状态下。人口过载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威胁巨大。(2)对水资源的压力虽然水是可再生 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对某一区域,水循环的自然过程限制了该区域的用水量,这就意味着人均用水量是一定的。如果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 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如果要维持生活水准,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 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 甚至导致水荒。 人均年可用水量1 000~2 000 m3的国家被列为水资源紧张国家,全球现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其中有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十几个国家发生水荒。(3)对能源的压力能源为人类生产 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1850~1950年的100年间,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2%。而20世 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4%~10%,出现能源危机。现在能源危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了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 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粪便等都成了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燃料有90%来自森林,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许多地区树木 被砍光,植物秸秆被烧光,甚至牲畜粪便也用做燃料。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在亚洲、非洲等地,每年作燃料烧掉的粪便大约有4×108 t,使农田肥力减退。全球目前以矿物燃料利用为主,一方面缩短了其耗竭时间,另一方面释放出大量的CO2,引起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危害地球自身的健康发展。(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进行掠夺性开发,比如毁林造田、毁林建房、采伐木材等,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森林的大肆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5)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制约的。人类发展(人类社会生产、人口增长)需要消耗资源,影响环境,不能超过环境、资源的承受能力,在环境、资源能够承受范围内,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的。1、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2、它们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3、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中,人口是核心关键因素,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环境、资源、经济状况、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论文摘要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必然大量开发和利用土地、水、森林、能源、草原、矿产、等资源,而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人口对环境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自诞生后,长期过着采集与狩猎生活,完全被动地受自然的调节,主要是利用环境中的自然生物资源。环境对人类的发展有很大的约束性。此时,人类只是自然界的成员之一,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因素。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则很小。 农牧业时期,由于物质资料供应的丰富性与稳定性,促进了人口数量的猛增,也改变了人口的组成结构。大部分采集者和狩猎者逐渐变成了农民、牧民。人类由简单地利用生物资源,扩大到利用气候、水利和土地资源,且由简单利用环境资源到利用和改造环境资源。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由依赖自然生态系统到建立由自己控制的人工生态系统,提高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量,复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由此出现了环境问题,如生物资源、气候、水利资源、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和恶化。 工业革命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和扩大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在大量利用生物资源、气候、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的同时,又发掘了矿产资源,大大丰富了物质资料,也提高了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但同时也因环境污染和破坏,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随着人类的发展,原始的环境已几乎不存在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使人类环境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也使人类与环境,向更高级阶段、更合理的方面发展。一、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口数量的激增,使人们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人均土地面积逐年下降,人均土地面积从1975年的0.31hm2下降到2000年的0.1hm2;加上大量的不合理的开发、占用土地,使土地退化,大量耕地被毁。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自然灾害频发,污染加剧,危害严重。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原本就低于世界水平,2000年,只有不足0.8hm2,如按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人均土地面积应为0.2hm2的左右,才能最低限度养活全部的人口及支持经济和工业的适度发展,但目前的实际情况与之相差很远,再力口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污染,次生盐渍化及工业、城市发展占用耕地等,使我国耕地以每年47万~67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因此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必须加紧采取强有力的综合措施,缓解人口与土地的矛盾。 二、人口对水资源的影响虽然地球上的水是“可再生的”,但也是有限的资源。水资源中只有2%为淡水,而其中的88%为固态,剩下的12%,大多数为地下水,人类可以直接取用的只占0.014%。水资源的消耗数量又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资源的使用量。随着人口的增加,世界人均水量2000年相对减少了24%,且水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差异,据报道,目前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3个,有15亿人缺少饮用水。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原本存在的水资源的不足,加上用水额度高、效率低、浪费严重;地下水严重超采;围湖造田;大量地表水资源被破坏;水体污染严重等这些都是由于人口激增造成的,因此更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三、人口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由于人口的激增,大量的毁林造田、建房,加之不当的管理,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全球的森林已受到无法控制的退化,世界森林从76亿公顷降至20亿公顷。 1975~1980年的五年间,非洲由于人口大量增加,森林被毁面积达3700万公顷;亚洲毁林1200万公顷;拉丁美洲1840万公顷。 中国曾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口的增加,耕地的需求,大量森林被砍伐,成为少林国。目前,森林覆盖率仅有12.98%,在世界160个国家地区中名列地120位人均森林面积0.11hm2,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8%。为了满足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导致森林大量过度开采、滥砍乱伐、毁林开荒、加上长期以来,中砍伐轻抚育,加剧了人口和森林资源的矛盾;加重森林灾害、生态破坏,必然引起自然灾害的增多。 四、人口对能源的影响 人口的激增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猛增,造成能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为了满足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除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外,木材、秸秆、动物粪便都成了能源,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秸秆、粪便被烧掉,使农田肥力减退,粮食减产,人们生活更加贫困。此外,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加上森林面积的减少,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加,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危害生态系统。 中国人口迅速增加,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短缺,阻碍了优质能源替代劣质能源的进程,现阶段仍以燃煤为主,煤气还不能广泛普及;农村居民仍以秸秆、薪柴、畜粪为能源,导致大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灾害频发;秸秆、粪便被烧掉,使土地缺肥、土壤板结,恶化了耕作条件,土地易早易涝,病虫害增加,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五、人口对物种资源的影响物种资源提供给我们全部的食物;大多数原材料;农业、医药、工业所需基因材料;优雅的生存环境。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干预也增强了,如:毁林开荒、焚草种地、围湖造田、滥砍滥伐、向荒野和滩涂进军,大批水利工程、交通建设、开发区的兴建等,破坏了生物的栖息地,很多珍贵物种的生存环境缩小,甚至消失。结果是新物种的形成速率下降,现存物种的灭绝过程加速,现正以每天100~200种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据专家估计,2000年,所有物种的15%一20%可能会消失;2050年约有6万种植物将会灭绝或成为濒危物种,以此为生的动物也将随之灭绝,估计全部灭绝的生物种达到66万~186万种,而且将是无法恢复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即将面对的事实,如果我们对人口不加以严格控制的话,不但上述结果很快到来,人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1,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2,人口对森林资源的影响,3,人口对能源的影响,4,人口对城市环境的影响,5,人口对工业发展的影响,6,人口对气候的影响。

人口多少虽可以控制,但人口质量、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生活习惯和品德的互监等,才是主要的。你想:生产不管市场,会咋样?市场虽然是人的舞台,人的质量不行,不也是废物吗?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摘要怎么写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人口增长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物种以100~1000倍的自然速率消失,这是从6500万年前白圣纪末期恐龙绝迹以来,动植物最大量灭绝的时期。物种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增大导致了动植物生存自然环境的恶化。   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特别适于生物繁衍,但又非常脆弱,区内就居住世界人口的60%以上。例如,沿海湿地就繁殖了世界所有营业性捕捞2/3的各种鱼类,而珊瑚礁是继热带雨林之后具有世界生物多样性次高密度。然而,人类的逐渐侵入及其污染使沿海地区的环境日益恶化:粗略估计世界盐沼和红树沼的1/2巳消失或被彻底改变,而且世界2/3的珊瑚礁已退化,其中的10弧“不能辨认”,随沿海移民的继续——不出30年沿海居民可能要占到世界人口的75%——其产生的环境压力很有可能继续增加。

为供养急剧增长的世界人口而对自然资源进行狂采滥掘,人性本恶的失控,只图眼前一己私利不惜杀鸡取卵,人口泛滥 及其欲望的无止境 可视为万恶之源。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必然大量开发和利用土地、水、森林、能源、草原、矿产、等资源,而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人口对环境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自诞生后,长期过着采集与狩猎生活,完全被动地受自然的调节,主要是利用环境中的自然生物资源。环境对人类的发展有很大的约束性。此时,人类只是自然界的成员之一,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因素。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则很小。 农牧业时期,由于物质资料供应的丰富性与稳定性,促进了人口数量的猛增,也改变了人口的组成结构。大部分采集者和狩猎者逐渐变成了农民、牧民。人类由简单地利用生物资源,扩大到利用气候、水利和土地资源,且由简单利用环境资源到利用和改造环境资源。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由依赖自然生态系统到建立由自己控制的人工生态系统,提高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量,复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由此出现了环境问题,如生物资源、气候、水利资源、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和恶化。 工业革命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和扩大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在大量利用生物资源、气候、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的同时,又发掘了矿产资源,大大丰富了物质资料,也提高了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但同时也因环境污染和破坏,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随着人类的发展,原始的环境已几乎不存在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使人类环境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也使人类与环境,向更高级阶段、更合理的方面发展。一、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口数量的激增,使人们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人均土地面积逐年下降,人均土地面积从1975年的0.31hm2下降到2000年的0.1hm2;加上大量的不合理的开发、占用土地,使土地退化,大量耕地被毁。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自然灾害频发,污染加剧,危害严重。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原本就低于世界水平,2000年,只有不足0.8hm2,如按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人均土地面积应为0.2hm2的左右,才能最低限度养活全部的人口及支持经济和工业的适度发展,但目前的实际情况与之相差很远,再力口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污染,次生盐渍化及工业、城市发展占用耕地等,使我国耕地以每年47万~67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因此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必须加紧采取强有力的综合措施,缓解人口与土地的矛盾。 二、人口对水资源的影响虽然地球上的水是“可再生的”,但也是有限的资源。水资源中只有2%为淡水,而其中的88%为固态,剩下的12%,大多数为地下水,人类可以直接取用的只占0.014%。水资源的消耗数量又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资源的使用量。随着人口的增加,世界人均水量2000年相对减少了24%,且水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差异,据报道,目前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3个,有15亿人缺少饮用水。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原本存在的水资源的不足,加上用水额度高、效率低、浪费严重;地下水严重超采;围湖造田;大量地表水资源被破坏;水体污染严重等这些都是由于人口激增造成的,因此更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三、人口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由于人口的激增,大量的毁林造田、建房,加之不当的管理,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全球的森林已受到无法控制的退化,世界森林从76亿公顷降至20亿公顷。 1975~1980年的五年间,非洲由于人口大量增加,森林被毁面积达3700万公顷;亚洲毁林1200万公顷;拉丁美洲1840万公顷。 中国曾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口的增加,耕地的需求,大量森林被砍伐,成为少林国。目前,森林覆盖率仅有12.98%,在世界160个国家地区中名列地120位人均森林面积0.11hm2,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8%。为了满足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导致森林大量过度开采、滥砍乱伐、毁林开荒、加上长期以来,中砍伐轻抚育,加剧了人口和森林资源的矛盾;加重森林灾害、生态破坏,必然引起自然灾害的增多。 四、人口对能源的影响 人口的激增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猛增,造成能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为了满足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除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外,木材、秸秆、动物粪便都成了能源,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秸秆、粪便被烧掉,使农田肥力减退,粮食减产,人们生活更加贫困。此外,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加上森林面积的减少,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加,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危害生态系统。 中国人口迅速增加,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短缺,阻碍了优质能源替代劣质能源的进程,现阶段仍以燃煤为主,煤气还不能广泛普及;农村居民仍以秸秆、薪柴、畜粪为能源,导致大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灾害频发;秸秆、粪便被烧掉,使土地缺肥、土壤板结,恶化了耕作条件,土地易早易涝,病虫害增加,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五、人口对物种资源的影响物种资源提供给我们全部的食物;大多数原材料;农业、医药、工业所需基因材料;优雅的生存环境。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干预也增强了,如:毁林开荒、焚草种地、围湖造田、滥砍滥伐、向荒野和滩涂进军,大批水利工程、交通建设、开发区的兴建等,破坏了生物的栖息地,很多珍贵物种的生存环境缩小,甚至消失。结果是新物种的形成速率下降,现存物种的灭绝过程加速,现正以每天100~200种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据专家估计,2000年,所有物种的15%一20%可能会消失;2050年约有6万种植物将会灭绝或成为濒危物种,以此为生的动物也将随之灭绝,估计全部灭绝的生物种达到66万~186万种,而且将是无法恢复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即将面对的事实,如果我们对人口不加以严格控制的话,不但上述结果很快到来,人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题目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来源中,耕地上的农作物占88%,草原和牧区占10%,海洋占2%。 随着海洋的开发利用, 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能量将会增加。 目前, 全球适于人类耕种的土地约37×109 hm2, 人均约26 hm2。 但由于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促使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目前全球大约有5亿人口处于超土地承载力的状态下。人口过载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威胁巨大。(2)对水资源的压力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对某一区域,水循环的自然过程限制了该区域的用水量,这就意味着人均用水量是一定的。如果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如果要维持生活水准,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 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 甚至导致水荒。 人均年可用水量1 000~2 000 m3的国家被列为水资源紧张国家,全球现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其中有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十几个国家发生水荒。(3)对能源的压力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1850~1950年的100年间,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2%。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4%~10%,出现能源危机。现在能源危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了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粪便等都成了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燃料有90%来自森林,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许多地区树木被砍光,植物秸秆被烧光,甚至牲畜粪便也用做燃料。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在亚洲、非洲等地,每年作燃料烧掉的粪便大约有4×108 t,使农田肥力减退。全球目前以矿物燃料利用为主,一方面缩短了其耗竭时间,另一方面释放出大量的CO2,引起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危害地球自身的健康发展。(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进行掠夺性开发,比如毁林造田、毁林建房、采伐木材等,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森林的大肆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5)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来源中,耕地上的农作物占88%,草原和牧区占10%,海洋占2%。 随着海洋的开发利用, 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能量将会增加。 目前, 全球适于人类耕种的土地约37×109 hm2, 人均约26 hm2。 但由于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促使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目前全球大约有5亿人口处于超土地承载力的状态下。人口过载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威胁巨大。(2)对水资源的压力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对某一区域,水循环的自然过程限制了该区域的用水量,这就意味着人均用水量是一定的。如果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如果要维持生活水准,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 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 甚至导致水荒。 人均年可用水量1 000~2 000 m3的国家被列为水资源紧张国家,全球现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其中有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十几个国家发生水荒。(3)对能源的压力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1850~1950年的100年间,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2%。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4%~10%,出现能源危机。现在能源危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了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粪便等都成了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燃料有90%来自森林,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许多地区树木被砍光,植物秸秆被烧光,甚至牲畜粪便也用做燃料。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在亚洲、非洲等地,每年作燃料烧掉的粪便大约有4×108 t,使农田肥力减退。全球目前以矿物燃料利用为主,一方面缩短了其耗竭时间,另一方面释放出大量的CO2,引起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危害地球自身的健康发展。(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进行掠夺性开发,比如毁林造田、毁林建房、采伐木材等,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森林的大肆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5)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来源中,耕地上的农作物占88%,草原和牧区占10%,海洋占2%。 随着海洋的开发利用, 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能量将会增加。 目前, 全球适于人类耕种的土地约37×109 hm2, 人均约26 hm2。 但由于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促使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目前全球大约有5亿人口处于超土地承载力的状态下。人口过载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威胁巨大。(2)对水资源的压力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对某一区域,水循环的自然过程限制了该区域的用水量,这就意味着人均用水量是一定的。如果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如果要维持生活水准,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 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 甚至导致水荒。 人均年可用水量1 000~2 000 m3的国家被列为水资源紧张国家,全球现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其中有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十几个国家发生水荒。(3)对能源的压力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1850~1950年的100年间,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2%。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4%~10%,出现能源危机。现在能源危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了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粪便等都成了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燃料有90%来自森林,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许多地区树木被砍光,植物秸秆被烧光,甚至牲畜粪便也用做燃料。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在亚洲、非洲等地,每年作燃料烧掉的粪便大约有4×108 t,使农田肥力减退。全球目前以矿物燃料利用为主,一方面缩短了其耗竭时间,另一方面释放出大量的CO2,引起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危害地球自身的健康发展。(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进行掠夺性开发,比如毁林造田、毁林建房、采伐木材等,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森林的大肆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5)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人口多少虽可以控制,但人口质量、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生活习惯和品德的互监等,才是主要的。你想:生产不管市场,会咋样?市场虽然是人的舞台,人的质量不行,不也是废物吗?

资源不足;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人口数量增长给资源带来的压力是对其环境产生的最基本影响。环境污染;伴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分布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剧增。有资料表明,城市人口的人均生活排污量大大高于乡村,人口增长,无论是人类的生活活动,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也会增多,一旦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这是人口数量增多,从生活方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海洋资源缺少;海洋污染;1950年以来:人类对海味的摄人量增长了5倍,使大部分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已达到或超出其可承受的极限。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全球各海洋水域不能承受大大高于9300万吨的年捕捞量。水资源枯竭;河流干枯和地下水位下降,被视作水资源紧缺的证据,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几乎无水人海。目前,包括主要产粮区的世界各大洲地下水位正在下降,美国南部的大平原、中国华北平原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地下蓄水层正日益桔竭。扩展资料:人口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人口变动情况。由于经济是制约人口过程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无一不受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制约,都是在经济的影响和支配下发展的。研究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人口现象,揭示人口过程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参开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2,人口对森林资源的影响,3,人口对能源的影响,4,人口对城市环境的影响,5,人口对工业发展的影响,6,人口对气候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论文摘要怎么写

环境保护问题对策探讨  【论文关键词】: 资源消耗; 环境污染; 保护对策   【论文摘要】: 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都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一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对目前我国环保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资源环境破坏和社会各种体制的不健全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现阶段应采取的措施。         引言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然而环境问题却一再为我们所忽视。自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一眨眼35年过去了,我国的环保问题却并不尽人意,很多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其中资源环境破坏和社会各种制度不完善成为环保建设过程中的最大两个障碍。       资源环境的破坏      资源环境问题已日渐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首先,资源储存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利用又与我们生存的环境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资源与环境已日渐成为制约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1]。   1 资源消耗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人类极大地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和需要,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地幅辽阔,各种自然资源在总数上跻身于世界前几名。可是,由于受到传统发展观点的影响,我们认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量的“三高”原则是实现经济技术腾飞的法宝。因而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没有得到改变,掠夺式开发使资源储备量锐减,使资源开发利用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状态。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成为一个自然资源紧缺、供需矛盾日趋紧张的国家。   2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与治理是中国环境保护最重要的领域。中国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海洋,淡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音,辐射污染等七类,污染面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从发达地区扩大到欠发达地区;形成点源、面源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排放叠加,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环保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工业发展所产生的污染,呈现出逐年加剧的趋势。如果不选择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继续保持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粗放型开发保持不予重视的态度,我们为资源环境问题买的单会大大抵消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效益。环境污染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1 法律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的有关能源、环境的各项法规制度名目繁多,研究结果政策建议更是林林总总,但是仍然不能扭转我国目前环境恶化、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主要问题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首先表现在法律不够与时俱进。《环境法》自颁布以来至今已18年多了。这么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要求,这也给一些污染户们钻了空子却无法予以惩治。   同时法律中一些条款只是制定了基本原则,却不具备实施条件。一些主要的环境法律尚有空白,立法的缺失,使人身健康以及所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2]。   2 监管制度不完善   在许多地方,往往因地方经济保护的干扰,一些排污大户同时是利税大户,轻易便能轻易避开法律追究。比起加速实现工业化,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显得不够重视,因此环境保护的法制、体制、机制都存在一定的滞后,环保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和环保发生冲突,往往是后者服从前者。或是由于一些政府官员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个人利益,使得国家环境政策难于得到有效地执行。许多地方官员为了提高当地GDP而对其污染企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3 缺乏技术支撑   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还不能适应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而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部门是专业性要求很强的部门[3]。可是我国地方环保部门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的人员结构却不能适应这种要求,所以,即使有了法律作为武器,环境问题依然频频发生,基层环保部门素质不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4 公众环保意识薄弱   2006年1月15日,《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正式对外公布。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17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2分[4]。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人民大众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在中国政府才是环境保护的主导因素。因此,逐渐形成了一种依赖感,认为环境保护仅仅是国家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       现阶段应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      1 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必然引起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的转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 在污染治理方面应当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 法律的制定要确立预防为主的理念, 在环境资源法律保护方面,应树立整体环境资源观, 用整体观点去看待自然资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和司法的力度方面,要健全环境执法责任制,理顺各个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部门的执法责任和权限。对于法律有明确规定而执法不力的, 应该由有关机关予以监督。尽可能地防止行政权力缺位、越位现象的发生。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2 优化能源结构以提高能效   提高能效和开发利用清洁、可持续能源的根本在于科技进步,既要继续扩大技术引进的力度,又要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在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环保科技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投入,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政府可以鼓励开发和应用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如洁净煤、煤层气利用,绿色照明、再制造等。   因此我们可以效仿,加强环保科技的投入,加速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得强化环保科技内容,提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还大力培养环保科技人才,满足对环保产业发展和执法队伍人员的需求。   3 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间顿,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昊婧, 袁绪英 对资源环境的思考——熵率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7)   [2] 梁从戒 2005:中国环境危局与突围[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田文富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 学习论坛   [4] 国内首个环保“民生指数”出炉   [5] 杨明 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学园部落3000左右得读后感

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英汉对照)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  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历史地成为与当代中国人民及其子孙后代生存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 has been launched in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The country has a large population base, its per-capita average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low, an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remain quite 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China's pop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consumption level since the 1970s, the pressure on resources, which were already in rather short supply, and on the fragil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greater and Which road of development to choose has turned out, historically, to be an issu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the survival of the Chinese people as well as their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环境问题,把保护环境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在80年代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措施。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s made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quality of In order to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economy, the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 China enacted and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principles, policies, laws and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确立环境保护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 Mak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e of China's basic national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the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country's overall interests and long-ter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unswervingly carrying out the basic national policy of environmental   ——制定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 Formulating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simultaneous planning, simultaneous implementation and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for economic construction,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and combining the economic returns with social effect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carrying out the three major policies of ``prevention first and combining prevention with control,'' ``making the causer of pollution responsible for treating it'' and ``intensifying environmental ''  ——颁布实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把环境保护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Promulgating and putting into ef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regar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lac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 a legal footing,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statutes concerning the environment, formulating strict law-enforcement procedures and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law enforcement so a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laws and   ——坚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国家指导下的宏观调控与管理,逐步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使环境保护与各项建设事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Persisting in incorpora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o the plans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troducing to it macro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under state guidance, and gradually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put so as to give simultaneous considera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undertakings and ensure their coordinated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环境监督管理的作用。--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s under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forming a rather complete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and bringing into full play the governments' role in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and   ——加速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组织科技攻关,开发和推广防治环境污染的实用技术,扶植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环境保护科研体系。-- Accelerating progres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Strengthening research into basic theories, organizing the tackling of ke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 developing and popularizing prac"itical 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stering the growth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es, and giving initial shape to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广泛进行环境宣传,逐步普及中小学环境教育,发展环境保护在职教育和专业教育,培养环境科学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 Carrying out environmental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whole nation's awareness of the Widely conducting environmental publicity work, gradually populariz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s, developing on-the-job education in environ"imen tal protec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pecialized personnel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推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环境与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努力发挥中国在国际环境事务中的作用。--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Actively expanding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concerning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earnestly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conventions, and seeking scope for China's role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进入90年代,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探索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共同的发展战略,得到了与会各国政府的普遍赞同。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various countries have made an important step forward in exploring solutions to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held in June 1992, ma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for common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nd this won wide acclaim from the governments of all countries represented at the   1992年8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应采取的十大对策,明确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以及未来的必然选择。In August 1992, shortly after that conferenc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ut forward ten major measures China was to adopt to enhance it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clearly pointing out that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s a logical choice for China now and in the   1994年3月,中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有关部门和地方也分别制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计划。In March 1994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pproved and promulgated China's Agenda 21 -- White Paper on China's Populati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 This document, proceeding from the country'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in these three respects, put forward China's overall strategy, measures and program of action for sustainable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localities also worked out their respective plans of action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得以实施。  At its Fourth Session in March 1996 China's Eigh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examined and adopted the Ninth Five-Year Pla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Outline of the Long-Term Target for the Year Both the Plan and Outline tak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modernization, thus making it possi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改善环境从两部分抓起1、调整能源结构因为矿产能源的消耗会附生出一大堆的物质破坏环境。比如,政府现在限制电摩。这样就等于强迫人们去用排污量巨大的汽车和油摩。这需要打破决策层的利益链才能解决。对绿色能源提供方及使用者的补贴,对矿产能源提供者及使用方的税收,也可以做到能源结构的宏观调整,这还得依靠管理者们肯放钱肯出力才行。2、严管污染源近段时间,槽罐车偷排工业废料,乱扔节能灯引起汞污染、河道玻璃污染,食品中的激素、重金属污染等也日益严重。非法排放污染源可以使得种族灭绝,重蹈玛雅人的覆辙。这更需要政府对违法商业链敢于打击,斩草除根才行。反正,要改善环境必需政府支持。决策层的一条禁摩令就能让全中国十面霾雾,只有给他们施压才能有所改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