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

发布时间:2024-07-08 08:37:05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

其实我觉得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的过程当中,结合自身的实践来媳妇最好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教师专业化毕竟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 而当前我们却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 , 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6) 非营利 , 以服务为动机 ;(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在约束机制。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从表面看 , 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则是内在目的 ,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则是外在目的。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5、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因为伦理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正如古德森所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 ,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规范伦理取代了德性伦理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伦理 , 是以个体德性为自因的伦理 , 它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规范实际的行为效果, 但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怀, 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和道德危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伦理, 追求规范约束的完备性, 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被边缘化了。教育活动的内涵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 更在于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 , 以及在这种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以 , 教师职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规范伦理。教师职业德性伦理的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的领悟与践履 , 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 , 其养成方式是反思、体验、领悟 , 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教师职业要实现专业化 , 就必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然而 , 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是难以形成的。在现实中 , 现代性通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把教师职业伦理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科层权力制定的管理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证学生考试成功的规范伦理 , 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 , 这样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 , 从而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了伦理困境。三、教师专业化的希望以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行了剖析 ,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全盘否定。诚然 , 无论把教师职业看作是“半专业”、“准专业”, 还是“形成中的专业”,我们不得不承认 : 教师职业相对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也许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一种理想 , 甚至只是一个乌托邦。但是 , 只要这是一种反映正确方向的趋势 , 只要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 只要这是一个必要的乌托邦 , 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我们在困境中也看到了希望 , 希望来自于我们换种视角看待教师专业化。第一种视角是以过程替代结果。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专业化当作了一种静态的结果 , 但把教师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作一番对比之后 , 我们自然会发现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 , 假如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看作一种动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份浮躁和指责 , 多一份从容和宽容。第二种视角是以手段替代目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把教师专业化当成了目的。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看 , 似乎眼前就豁然开朗了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 , 其本身并不是目的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不一定有结果 , 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 , 教师专业化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以教育科研和教研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发展性教育是全面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促进教育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市教育局2002年提出发展性教育理念以来,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贯彻实施,对推进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市实验中学是我市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发展性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利用今天发展性教育论坛的机会,主要谈谈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如果说教育科学发展靠的是一流学校,那么学校科学发展靠的是一流的教师队伍。我校在实施发展性教育过程中,提出了“注重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干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措施写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中,确定了“以教育科研和教研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队伍建设思路。具体工作中,以“师魂工程”、“富脑工程”和“名师工程”为三大主线,本着“德能双修,绩效并进”的原则,引领教师不断拓宽专业化发展渠道,走出了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之路。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教师主体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德建设是思想基础。没有良好的师德,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和灵魂。师德建设中,我校以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教育局下发的各项规章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内化”和“外化”来实现总体设想。 (一)将师德建设要求内化为教师的主体意识。 规范要求是师德建设的具体内容,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参照体系。如何将规范贯彻到教师头脑中,内化为主体意识是关键。为此,我们通过开展三个层次教育活动,实现目标。 一是学习内化。学校通过规范原文引领学、重点条目反复学和观看全国师德模范专题片、爱国教育专题片等形式,让教师对师德规范有整体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通过组织开展师德大讨论、我的师德观演讲等活动,让广大教师畅谈学习感受,交流心得,引起思想共鸣。五年来,组织教师观看主题教育专题片6部,师德先进个体专题片20余部,为规范要求的内化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引领内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优秀师德典型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校内师德优秀教师评比,同时开展师德报告会,让当选的师德典型在会上做报告。几年来,我校先后有16名师德优秀教师登台演讲,他们的先进事迹在教师引起较大反响,取得见贤思齐的教育效果。 三是警示内化。教育是有效的,但又不是万能的。处理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的本身也是教育过程。学校在局党委的支持下,公开处理了5名违反师德的教师。先后对6名教师进行诫勉谈话,既教育了本人,也警示了他人。 (二)将教师的主体意识外化为规范的教育教学行为。 师德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新教师上岗前,学校把师德教育做为岗前培训重点,让新教师在进入岗位前就提高师德意识,自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在班主任选配上,我们把师德高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安排到岗位上来,既体现了师德优先的引领作用,也为学生做出了榜样;教师晋级、评先等方面,师德都作为否决条件。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高尚师德师风成为广大教师的从教追求,形成了人人讲师德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校还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学校德育协调起来,作为教育科研课题来研究,从理论上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专业能力培养,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智力基础 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专业基础。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为基本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为有效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我校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开展行动研究,优化专业能力结构。 教师的基础能力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支撑,行动研究是提高基础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是开展备课研究。这里所说的备课,不是单纯的分析教材和形成教案,而是提倡创新。我们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单位,实行备课汇课制,备课组内“同一课”研讨活动依据学科特点,以教研组为单位,深入开展新课型和有效教学的探索。如语文科以“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阅读”三种模式为依托,探索新路。数学科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开展数学“同一节课”教学模式研究。英语课注重口语能力培养,设立英语听力时间,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英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是组织观摩课研究。观摩课是体现教师集体智慧和研究成果的舞台,也是引领青年教师提高的途径。每年学校都组织一定数量教师做观摩课。通过教学活动和评课活动,提高教师的基础能力。如去年十二月份我校组织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在全市进行了教学和备课组研讨开放月活动,全市有近20所中学,近千名教师到校做教学观摩,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广大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三是开展读书活动。在学校“富脑工程”的倡导下,教师再读书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由学校规定重点必读篇目,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读书心得、上一节高质量的研讨课、写一篇深刻的教学案例、立一项与学科教学有关的研究题目,期末组织“教学艺术心得”研讨会。 四是开展竞赛活动。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平台,学校定期开展教学技能活动。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竞赛、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 此外,学校还有目的的派教师外出专项学习,参加国家和省市级培训。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及时为相关教师做报告,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二)组织能力测试,促进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每学年都有目的、分项目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能力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能力合格教师指出其努力方向,能力欠缺教师进行集中训练,促进广大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每学期进行学生、家长、教师三个层面问卷,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集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并进行培训。 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近年来,我校先后有李平、王金华、庄春辰被评为市级名师,姜海波、刘波、王金华被评为第二届省科研型名师,王金华、姜海波被市研修院聘为兼职教研员。 三、加强专业水平培训,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学术基础 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教师适应工作需要和成为成熟教师的主要表现。我校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上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占领专业水平的制高点。 课题研究是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市级课题15项,参与研究人员占任课教师的90%。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实践中,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专家报告、案例研讨、课例点评、经验交流、听课观摩,使广大教师形成了浓厚的研究风气。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在困惑中反思、感悟,在研究中分享、交流,在辨析中超越、提高在为教师的学术追求。以有效教学为例,我校先后确立科研课题3项:《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的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好课及评价研究》、《有效校本教研实践研究》,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生良好作用,今年的中考,全市前二十名中我校占17人,前一百名中我校占78人。这其中教育科研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课异构课题研究也是我校的一大特点。研究中,我们把同样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教学条件进行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不同,教学设计、执教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听课的老师就能对这几节课进行有效的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进行对比、反思、总结、提高。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促进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了对教材的理解、处理、把握及教学领悟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目前,学校正在全力打造“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年底将举行校内成果总结会,让优秀成果在校内推广。同时,把发展性教育实施作为“十二五”课题研究重点,在学生学习方法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办学特色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 (二)以问题研究为先导,定位专业水平的新起点。 问题研究是近几年教师培训的新形式,也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手段。问题是从实践中来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育教学中有些问题是十分典型的,很有必要进行认真思考研究。我校近年来在教师中开展课堂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系列研讨活动:由青年教师将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然后由名师骨干面对面的进行现场解答。这种研讨看似杂乱,但很实用,既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让教师在研讨中增强了研究意识,提高了专业水平。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激发专业水平的兴奋点。 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育人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要以各项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提供竞争与合作的平台,在全体教师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我校通过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专业理论测试、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教师说课大赛、教师演讲比赛、青年教师才艺大赛、教师教案设计大赛等活动激励优秀教师,鞭策弱势教师,有效的激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兴奋点,从而自觉的参与到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 同时,学校还通过适时、适当的评价机制使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也鼓励相对落后教师在学校大环境的引领下鼓足勇气,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对于一个学校中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其发展的目标和动力,使全体教师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均在不断的提高。 (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专业水平的平衡点。 随着近几年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成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显著标志。能否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发布,成为衡量教师现代化的重要依据。 我校在完善信息技术设施的同时,重点强化教师培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作为重点,对教师进行分层次、分内容的培训。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除了常规应用以外,重点培训网络资源应用、本土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中等水平教师,重点培训现有资源的创新应用。初级水平教师,重点培训操作技能和资源应用。通过三年来的培训,全校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资源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面达100%,能够开发资源的教师达20%。能利用现有资料制作课件的教师达专任教师的70%,课堂教学信息手段应用率达50%以上。 (五)以终身学习为目标,开发专业水平的创新点。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优化能力结构是根本保障。现代社会知识的快速更新从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及时掌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掌握教育研究的最新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学校教研室每半年为图书馆提供一次新书目,及时购买保证教师阅读。同时,针对学科不同、年龄不同,采取分层次规定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方法,引导教师在原有水平上,通过读书都有提高。目前,我校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团队,学习型教师已经成为自觉行为。 三、加强专业风格打造,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创新基础 教师的专业风格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的最高境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是成为名师的 首要条件。 我校从两个方面入手打造教师的专业风格。 (一)突出教育教学个性化。 教育教学活动不是一般的产品生产,而是面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的创造性劳动。对于教师来说,好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只是完成任务,而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现过程中的个性特点。为此,我校大力提倡教师教学的个性体现,引导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教学语言风格、教学体态风格、板书风格、研究风格、学习风格等等。个性化的体现,促进了教师成长的多样性的丰富性。 (二)倡导教育教学创新。 创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灵魂,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教学创新。现代教学理念认为,缺乏创新的教学就是一种流程,毫无生机可言。这种创新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备课有创新,就不会拘于教材而不敢放开;上课创新,就会为学生的一个智慧火花而激动不已;辅导有创新就会为一个好的方法而欢欣鼓舞。教育教学是在创新中发展的,教师的发展也是在创新中实现的。 教师专业化发展只是发展性教育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不断研究探索,更新理念,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实现目标。我校近几年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点滴成果,希望在局党委的领导下,继续贯彻发展性教育理念,在打造特色学校的进程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

到什么时候教育都放在第一位,人必须要从小教育,所以老师的职业是神圣的

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书籍进行学习,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方式来进行发展,也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学历来获得更好的教师水平,还可以去一些专业的机构进行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选择一些比较有趣的教学方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变得更优秀。

?? 一、讲好课,站好讲台。这是教师的基本功,是今后发展的基础。二、带好班,成为优秀的班主任。这是深入教育的路径。三、积累教学成果,搞课题、要项目、写论文,之后晋升职称。如果运气足够好,可以兼做管理,从主任到校长。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论文选题怎么写

题目自拟是教师内在需求 社会的进步,高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师要想站稳讲台,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必须通过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培训等活动,以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水平,拥有“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才能乘上课程改革之舟,在现代教育的舞台上尽情挥洒。 是学生发展需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了教师的肩上。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或心理发生变化,教师应时刻有察觉,并倾入关注,这需要教师集爱心、学识、智慧等于一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接触到了多门综合性课程,涉猎多门学科知识,这又要求教师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比课程内容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有综合性的能力素养,有协调联系相关知识的能力,于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二、课题的涵义本课题中“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发展,这一概念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时刻需要不断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本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是指学校通过实施“成长工程”、教师的“学习反思”、“校本培训”、建设“和谐校园”等手段,探索出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的途径与方法,展现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反思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专业人才的发展过程。三、课题的理论依据国外教育机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理论。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会议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作是一门专业,它需要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别才能,并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研究才能得以维持。1986年霍尔姆斯小组(The Holmes Group)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组明确提出了教学专业化这一概念,并将其视为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霍尔姆斯他们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一要确立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地位,二要建立起与这一职业相应的衡量标准。追溯这些理论,可以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与进展情况,使本课题的研究少走弯路。我国“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强调要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以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关注国内这些有针对性的理论,可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实验方向。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主体性原则 教师是课题研究的主体。实践性原则 通过教师教育技能提高、教学方式转变的演练过程来实施。互动性原则 通过教师交往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来实施。 发展性原则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教师、学校、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面向全体教师,探索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让不同的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后获得不同的发展。在教师素质全面提高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营造出更加有利于学生进步的氛围,获得教学相长。通过本课题实验,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科研水平得到稳步提升,教师自身专业迅速发展,并沿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道路,探索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适合现代化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之新路。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实验法: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取得有关的事实数据,找出教育现象与教育条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根据提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必要时,也可对计划作调整。调查法: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考察各种教育现象的研究方法。可以使用开会调查、访谈调查、问卷调查、填表调查等四种基本方法。经验总结法:研究者对教育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进行理论提高和升华,使之变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案例法:研究者如实地报告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以此作为资料积累、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的依据既可是一个单独事件,也可是一系列相关的事件。七、课题实施的途径(一)“学习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学习反思”贯穿于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中,学校开展“三个一”活动,要求教师做到:每天看一小时书报;每周看一份教育杂志;每学期看一部教育专著。要求教师单周完成一份教育教学信息卡(1000字左右),双周写出教学随笔一篇,每学期写好两篇高质量的论文。学校鼓励每位教师记录日常教育现象、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共性的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等,利用双周刊《校园信息》交流与探讨。厚积薄发,教师在学习、实践与反思中积淀知识与技能,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以学习强教师内涵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拨出足够的经费用于教师培训与学习,利用各种方法引导教师学习,促进教师内涵发展。学校图书室每年添置一定量的教育教学类新书,为每个办公室订多份教育报刊(如《江苏教育》、《小学青年教师》等),为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江苏教育》,发动每一位教师至少订一份与自己所任教学科相关的教育杂志,每两周为教师推荐阅读集有最新教育动态与创新教育成功范例的《学习资料》一份,构建学习平台,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发展。学校坚持天天开放教师阅览室,建好开放式书架,每个办公室供应各类报刊杂志,教师随时都能学到新思想、新理念,把握课改脉搏,在教学中应用、创新。建立中层书库,引导中层阅读管理类书籍,提高学校中层教育管理的能力,追求学校管理的实效与创新。以反思伴教师成长教育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着独特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①教育反思贵在教师“学会教学”“学会教学”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②对不同层次教师定“反思要求”。对于新教师要求每节课后立即反思,坚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对于初级教师要突出知识的更新和实践经验的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对于中高级教师要以教育科研能力的形成为重点,从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过渡。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反思意识,拥有反思习惯,本身就是对事业、对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它还有助于形成教师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等优良职业品质。(二)“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高速公路”。它强调教师就是教育研究的主体、教育实践的参与者、改进者或合作改进者,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研究过程。它让教师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创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增强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学校为每位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为了提高教师的基本功,开展演讲比赛、写字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以此要求教师从练好基本功开始,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以教师的发展促学生的发展。举办各种赛课活动,以锻炼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开展“亮相课”、“提高课”、“展示课”、“四优课”、“精品课”等等比赛,为教师们提供了课堂教学展示、学习的机会,为教师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天地。学校还不断为教师提供学习、思考、展示的场所,每周六均组织30多名教师参加“相约星期六、学习大放松”活动,有精彩的课改理念交流,互动的案例评析,还有理想课堂“六个度,我设计”教学设计大比拼,让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在教师的头脑中生存。撰编教师个人撰文集是我校提高教师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又一项展示活动。40周岁以下教师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将自己所撰写的随笔、论文、案例等撰编成个人撰文集。如今,第二个周期已满,学校的中青年教师汇编并展示了个人撰文集第二集,从科研入手,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活动的同时,学校将尽最大努力满足教师的需求,充分挖掘广大教师的潜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学校发展服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自主发展。(三)“和谐校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学校为教师提供各种资源上的支持;校长拥有乐于挑战、民主开放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合作精神,带动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不断反思;教师能坦然面对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与同事、校外一切可以合作的人力,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通过专业对话和合作,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在合作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通过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力宣传和开展“校园文化”的子课题研究,每学期均有“办公室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展示活动,在学校的双周刊中开辟“校园文化”的栏目,让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于,群策群力,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四)“成长工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抓手“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批好的教师。”我校的“成长工程”加快了教师的成长的步伐,使学校对教师的培养更有目的性与可操作性。“成长工程”三年为一期,40周岁以下教师每人一本《教师专业发展史册》,里面有三年的成长目标,每个学期的具体目标,每学期的成长档案记载,包括撰写的论文、随笔、教学设计等,还要记录下每学期自己所取得的成果和获得的荣誉。学校领导每学期对这些教师进行考评,还常常提醒他们经常去对照,去实现目标。与此同时,配合市教育局的“一三五工程”,结合本校的实际,学校对对未满三年的新教师每学期进行考评,安排学科、教科研或班主任方面等各类骨干教师做他们的师傅;给见习期教师指定提出明确要求,学期末请见习期教师进行工作述职,相关教师认真倾听后测评,学校领导小组根据测评情况评定考核等第。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伴随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走向教育成功的彼岸。八、课题研究的步骤【自己填,以下为参考】准备阶段:(2005年11月-2006年5月)完成实验方案,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建立有关教师成长的档案材料等。实施阶段:(2006年6月-2009年6月)实施实验方案,及时反馈与经验总结,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整理实验资料,分析各类数据,汇总实验成果,形成《研究报告》,报请上级部门评估验收。九、研究成果的形式【自己填,以下为参考】《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研究报告学校年刊《迎曦》和双周刊《校园信息》教师版《做成功的教师》与学生版《在体验活动中成长》系列丛书《教师专业发展史册》和“研海成长网”网页等十、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课题领导小组成员:【自己填】参与者:【自己填】课题责任分工:【自己填】总责任人:【自己填】课题管理:【自己填】

论文选题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科研兴趣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论文摘要怎么写

1、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2、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3、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4、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5、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6、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1、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2、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3、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4、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5、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6、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1、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2、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3、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4、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5、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6、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育学】-教师与学生-教师及教师职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与途径。从总体、宏观的角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第一,师范教育:即通常说的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第二,新教师的入职辅导: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短期的系统培训。目的是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第三,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有很多方式,如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第四,自我教育: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这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自我教育的方式有经常性的系统的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键事件、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师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二、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策略【教育学】-教师与学生-教师及教师职业素养-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策略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以日常教育生活为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与完善教师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与策略有:(1)日常教学反思(2)个人行动研究(3)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4)同伴交流与合作(5)跳出教育谋发展三、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与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系统的理论学习完善的技能训练(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科学的教学反思科学的教育研究有效的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论文题目怎么写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1、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2、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3、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4、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5、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6、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你好。。。。。完整的给你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拓展说明:1、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教师培训必须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按需施训”三条原则,强化校本研修在全员培训的主阵地地位。2、依据年度计划和一年的实施情况从思想工作、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特别是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方面要进行认真梳理。要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教师专业化毕竟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 而当前我们却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 , 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6) 非营利 , 以服务为动机 ;(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在约束机制。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从表面看 , 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则是内在目的 ,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则是外在目的。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5、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因为伦理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正如古德森所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 ,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规范伦理取代了德性伦理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伦理 , 是以个体德性为自因的伦理 , 它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规范实际的行为效果, 但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怀, 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和道德危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伦理, 追求规范约束的完备性, 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被边缘化了。教育活动的内涵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 更在于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 , 以及在这种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以 , 教师职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规范伦理。教师职业德性伦理的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的领悟与践履 , 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 , 其养成方式是反思、体验、领悟 , 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教师职业要实现专业化 , 就必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然而 , 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是难以形成的。在现实中 , 现代性通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把教师职业伦理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科层权力制定的管理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证学生考试成功的规范伦理 , 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 , 这样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 , 从而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了伦理困境。三、教师专业化的希望以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行了剖析 ,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全盘否定。诚然 , 无论把教师职业看作是“半专业”、“准专业”, 还是“形成中的专业”,我们不得不承认 : 教师职业相对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也许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一种理想 , 甚至只是一个乌托邦。但是 , 只要这是一种反映正确方向的趋势 , 只要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 只要这是一个必要的乌托邦 , 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我们在困境中也看到了希望 , 希望来自于我们换种视角看待教师专业化。第一种视角是以过程替代结果。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专业化当作了一种静态的结果 , 但把教师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作一番对比之后 , 我们自然会发现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 , 假如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看作一种动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份浮躁和指责 , 多一份从容和宽容。第二种视角是以手段替代目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把教师专业化当成了目的。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看 , 似乎眼前就豁然开朗了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 , 其本身并不是目的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不一定有结果 , 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 , 教师专业化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