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如何遵守网络道德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9 05:19:56

如何遵守网络道德论文1000字

网络道德缺失不仅影响网络社会的正常交往和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以及当前和谐社会建设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其危害不可小视。因此,必须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现象。1、完善技术环境,发展相关的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控制网络失范行为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依赖纯粹的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对网络相关技术的完善仍是当前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主要包括网络社会交往中的登录、交往行为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如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和建立与IP地址的关联等手段防止网络身份欺诈;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等攻击性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取信息现象的发生;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则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审查或安装过滤软件等方式加以控制。2、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建设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过程中,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现实社会道德,运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培养起来并在网络活动实践中形成现实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如诚信规范、公平规范、平等规范等都可以经过修改后成为网络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信息社会的道德体系。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在大学生中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引进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发展和弘扬既有道德的优势。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规范。在当前人们的网络规范意识还普遍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适当的道德立法来提高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达到网络道德建设的目的。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应当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尽量地纳入到法律中,融入到管理制度中,融入到公众的各种守则、公约中,对那些严重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应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对于促使社会成员养成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应该遵守哪些网络规则

应该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保证网络清洁,能尽量利用网络帮助他人。

弄死那些愤青 就ok了

如何遵守网络道德议论文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第五,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B.网络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和自身,其社会需要除了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之外,还有提升和发展自己内在精神的需要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D.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色情、赌博活动,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应该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保证网络清洁,能尽量利用网络帮助他人。

以如何遵守网络道德论文

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B.网络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和自身,其社会需要除了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之外,还有提升和发展自己内在精神的需要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D.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色情、赌博活动,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

一、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  网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必要的学习工具,不让学生触“网”,强行“堵”是不切实际的。在中小学校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正确引导学生上网,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加强对网络“是”与“非”的认识,提高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对中小学生进行相应的网络道德观和法规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使其自觉遵守网络法规,牢固树立有“法”必依的信念,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教会中小学生如何识别、抵制网络垃圾信息。  二、健全开放校园网  校园网络作为学校这方育人阵地中最具时代性的媒体,应充分发挥其时代性的优越性。校园网络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网站,是为校园服务的。校园网如能及时过滤不真实的信息,防止垃圾信息非法信息及病毒信息的侵入与传播,同时开展各种既拓宽中小学生知识,又为中小学生所喜爱的校园网上作文竞赛、网上绘画竞赛、网上益智游戏等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活动,将更多的中小学生吸引到校园网络中来,远离营业性网站,这样便可以有效避免网络不良因素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三、把信息道德教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要有崇高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在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教师,是否具备崇高的信息道德,直接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教给学生的立场问题。教师的信息行为应在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不违反道德规范的情况下发生,也惟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学生。互联网的开通,使人类突破了信息交流传递的空间限制。教师在接触各种各样信息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有用的、有正确影响的信息进行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学生的信息,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判断评价信息。  信息技术课教师在课堂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组织学生上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不破坏网络秩序;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可选拔出两至三名网络管理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选择正确信息,抵制垃圾信息、黄色信息、反动信息、封建迷信信息等。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轮流担任信息小卫士,营造全班学生抵制不良信息的氛围,培养学生批评与抵制不道德的信息行为,培养学生依据社会所要求的信息道德标准对信息行为进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维护信息活动的正常秩序是每个人都应负的责任,对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应坚决批评和抵制。 不损害他人利益、不随意发布信息、培养合作精神、倡导道德自律。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培养其良好的信息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使其将社会对信息行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修养。  四、发挥学校班级少先队共青团的德育功能  班级是中小学生学习交友的主阵地,而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则是中小学生的优秀群体。所以,可充分发挥班、团、队的德育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周末辩论会、专题演讲等。同时,建立以班、团、队联合体为单位的监督岗,鼓励学生举报去游戏厅、网吧玩耍的学生,及时对这类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  五、开设心理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室  中小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学习压力大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还是因为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有所有长辈的关爱,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不知如何友好相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日趋成熟,但又缺少指导,处理不好友谊、早恋与学习的关系,更有部分学生家庭不和,学生担心家里父母吵架甚至离异。而网络虚拟社会正好满足了一些中小学生个人中心主义倾向,导致其出现“网络孤独症”和“自我封闭”等不同的心理障碍。所以学校应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课普及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焦虑,稳定J清绪,同时适时举办青春期心理保健讲座,成立学校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有困惑向学校心理咨询室求助。  六、学校与家庭共同监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每位学生受家庭环境、父母言行的影响不同,他们的道德观、个人品行及对自身要求也就不同。  学校应经常组织家长教育研讨会,使家长理解认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中小学生心理特征,了解学校对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学习交流教育孩子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并能了解网络。只有让学生家长认识网络,他们才能配合好学校树立中小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  学校可定期邀请家长(特别是迷恋网的学生家长)参观校园网络建设,了解校园网络信息,观摩教师的网络公开课使学生家长认识网络给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极大便利。同时,让学生家长认识网上有金矿、也有垃圾,而这些垃圾信息会给中小学生造成什么样的身心伤害,国家有什么样的网络法规来约束人们的网络道德行为,从而使家长对网络的优越性和危害性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在教育孩子时,才会有的放矢,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提高教育实效。  针对特别迷恋上网的中小学生,学校可与家长共同建立特殊的“家庭档案”。随时了解掌握这类学生接受的网上信息类别,了解其心理变化。学校与家庭加强监管力度,发现上网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共同教育。  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网络带来了开放共享的意识和多元化的信息,它既为人们的学习的网上不良行工作带来了快捷与便利,也为部分人至犯罪提供了温床。社会治安部门应根据国家制定的网络道德法规,坚决取缔违反法规的网吧经营场所,严惩网上发布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垃圾信息的犯罪分子。网络软件开发的高科技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方能从事网络游戏等的开发设计,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氛围。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时代,也是人类高度文明的时代。作为二十一世纪主人的当代中小学生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观念,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网络对中小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下一代。让我们共同行动,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使中小学生具有高尚的网络道德观,用好网络,发展网络,开辟一片新天地。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第五,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虽然是在网络上,我们应该像现实生活中一样严格要求自己。

如何遵守网络道德的论文

一、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  网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必要的学习工具,不让学生触“网”,强行“堵”是不切实际的。在中小学校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正确引导学生上网,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加强对网络“是”与“非”的认识,提高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对中小学生进行相应的网络道德观和法规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使其自觉遵守网络法规,牢固树立有“法”必依的信念,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教会中小学生如何识别、抵制网络垃圾信息。  二、健全开放校园网  校园网络作为学校这方育人阵地中最具时代性的媒体,应充分发挥其时代性的优越性。校园网络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网站,是为校园服务的。校园网如能及时过滤不真实的信息,防止垃圾信息非法信息及病毒信息的侵入与传播,同时开展各种既拓宽中小学生知识,又为中小学生所喜爱的校园网上作文竞赛、网上绘画竞赛、网上益智游戏等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活动,将更多的中小学生吸引到校园网络中来,远离营业性网站,这样便可以有效避免网络不良因素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三、把信息道德教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要有崇高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在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教师,是否具备崇高的信息道德,直接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教给学生的立场问题。教师的信息行为应在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不违反道德规范的情况下发生,也惟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学生。互联网的开通,使人类突破了信息交流传递的空间限制。教师在接触各种各样信息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有用的、有正确影响的信息进行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学生的信息,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判断评价信息。  信息技术课教师在课堂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组织学生上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不破坏网络秩序;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可选拔出两至三名网络管理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选择正确信息,抵制垃圾信息、黄色信息、反动信息、封建迷信信息等。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轮流担任信息小卫士,营造全班学生抵制不良信息的氛围,培养学生批评与抵制不道德的信息行为,培养学生依据社会所要求的信息道德标准对信息行为进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维护信息活动的正常秩序是每个人都应负的责任,对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应坚决批评和抵制。 不损害他人利益、不随意发布信息、培养合作精神、倡导道德自律。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培养其良好的信息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使其将社会对信息行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修养。  四、发挥学校班级少先队共青团的德育功能  班级是中小学生学习交友的主阵地,而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则是中小学生的优秀群体。所以,可充分发挥班、团、队的德育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周末辩论会、专题演讲等。同时,建立以班、团、队联合体为单位的监督岗,鼓励学生举报去游戏厅、网吧玩耍的学生,及时对这类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  五、开设心理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室  中小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学习压力大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还是因为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有所有长辈的关爱,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不知如何友好相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日趋成熟,但又缺少指导,处理不好友谊、早恋与学习的关系,更有部分学生家庭不和,学生担心家里父母吵架甚至离异。而网络虚拟社会正好满足了一些中小学生个人中心主义倾向,导致其出现“网络孤独症”和“自我封闭”等不同的心理障碍。所以学校应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课普及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焦虑,稳定J清绪,同时适时举办青春期心理保健讲座,成立学校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有困惑向学校心理咨询室求助。  六、学校与家庭共同监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每位学生受家庭环境、父母言行的影响不同,他们的道德观、个人品行及对自身要求也就不同。  学校应经常组织家长教育研讨会,使家长理解认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中小学生心理特征,了解学校对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学习交流教育孩子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并能了解网络。只有让学生家长认识网络,他们才能配合好学校树立中小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  学校可定期邀请家长(特别是迷恋网的学生家长)参观校园网络建设,了解校园网络信息,观摩教师的网络公开课使学生家长认识网络给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极大便利。同时,让学生家长认识网上有金矿、也有垃圾,而这些垃圾信息会给中小学生造成什么样的身心伤害,国家有什么样的网络法规来约束人们的网络道德行为,从而使家长对网络的优越性和危害性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在教育孩子时,才会有的放矢,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提高教育实效。  针对特别迷恋上网的中小学生,学校可与家长共同建立特殊的“家庭档案”。随时了解掌握这类学生接受的网上信息类别,了解其心理变化。学校与家庭加强监管力度,发现上网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共同教育。  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网络带来了开放共享的意识和多元化的信息,它既为人们的学习的网上不良行工作带来了快捷与便利,也为部分人至犯罪提供了温床。社会治安部门应根据国家制定的网络道德法规,坚决取缔违反法规的网吧经营场所,严惩网上发布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垃圾信息的犯罪分子。网络软件开发的高科技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方能从事网络游戏等的开发设计,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氛围。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时代,也是人类高度文明的时代。作为二十一世纪主人的当代中小学生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观念,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网络对中小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下一代。让我们共同行动,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使中小学生具有高尚的网络道德观,用好网络,发展网络,开辟一片新天地。

网络道德是信息网络社会的时代产物,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人们对网络持有的意识态度、网上行为规范、评价选择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种用来正确处理、调节网络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准则。伴随网络的迅速发展,我国网民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经成为网络的生力军,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网络生活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和学习生活,也影响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互联网在带给大学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直接后果就是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显现,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德育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的网络活动往往缺乏外部监督和社会规范的制约,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负面影响,上网成瘾、沉浸聊天、痴迷网游、浏览黄站、扮演黑客等问题已是司空见惯,近年来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正常学习或被勒令退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术欺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在高校时有发生;社会不良现象与西方消极文化通过网络对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直接影响。针对网络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化解网络道德缺失现象。   1 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面对网络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与行为带来的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引导、教育学生。在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传统优势的同时,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新的领域,实现德育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把网络建设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平台。各高校应着力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通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流网站,以及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类网站,在校内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网,通过 BBS 、聊天室、交互式界面、联网点播直播等各种网络技术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网上正面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  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高度的道德责任感。不断充实德育的内容,注重加强道德责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积极预防网络道德失范,有效避免学生出现孤僻、固执和不合群等网络心理障碍。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使其充分树立网络道德主体和社会主体的主体性意识和责任观念,明确网络只是自己掌握和利用的技术工具,而不是沉迷其中不能自控,明确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为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否则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接受道德的谴责与法律的制裁。   网络社会多元价值共存,各种信息充斥,要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科学甄别和道德选择能力,使其主动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正面信息,不传播、不制造有害信息,为绿色网络、文明网络建设作出贡献。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自律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网络自控能力,使其自觉抵制网络有害信息的诱惑,主动承担维护网络秩序的重任,形成健康有序的网络道德环境。   在德育工作中,要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调适,塑造健全人格,正确处理网上与网下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区别,避免双重或多重人格等人格异常的发生;在发生心理冲突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采取理智的应对方式,防止受到网络犯罪的侵害或自身走向犯罪;正确认识网上情感问题,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处理网恋问题,避免道德失范和情感失调。   课堂是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重要平台,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开设“伦理学和互联网”、“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等专门课程。国内高校可以借鉴有关经验,开设类似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在“两课”中融入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大学课堂的整体德育功能,将网络道德教育贯穿于相关课程,如在计算机技术课程中,加入网络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会技术的同时,树立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意识和习惯。   2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建设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是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特征,对大学生的影响极为深刻,要将其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要不断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网络,充分利用网络的吸引和集聚效应,针对大学生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增强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信息及消极思想的能力。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及其他学生社团等组织的作用,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网络道德教育活动,如组织各类以网络道德教育为主题的报告会、研讨会、演讲赛、辩论赛、征文等活动,加强网络道德知识的传播,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网络道德的交流与讨论,通过活动促进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在思想上增强网络自律意识,在具体的网络行为中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来对待和评判各种网络问题,通过亲身参与,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网络的自我教育功能。   高校要及时向大学生推荐好的网址,指导学生正确上网,用科学、文明的信息感染学生,营造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发挥聪明才智、开展创造性学习的舞台;提倡读书、上网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网上讨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选择点击名师和精品课程,进行学术探讨、思想交流、知识获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引导、启发、释疑、解惑。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在校园网中充分体现学校的宣传文化规划与活动部署,设立权威性的专业学术站点的镜像,设置内涵深刻、形式丰富的专业学术主页,开发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易操作性的中文软件,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其理论素养与文化品位。   3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法制观念淡薄,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道德失范。同时,由于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大学生相应地缺少法律的保护,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因此,要加强网络管理工作,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2004年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要求:“校园网BBS是校内网络用户信息交流的平台,要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要加强对校园网BBS的规范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删除各类有害信息。对有害信息防范不力的要限期整改,对有害信息蔓延、管理失控的要依法予以关闭。”此后,国内许多高校校园网BBS开始按照实名制进行操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高校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进一步探索对校园网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高校要建立和完善与网络有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校园网络的运行。要明确网络监管的责任部门和相应的责任人;切实加强对学校BBS、个人主页、博客及其链接的审查和管理,并落实实名登记制;对涉及政治、宗教、民族、外交和易引发社会争议的焦点问题要及时进行审查;对违反法律的内容要尽快清理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化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需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环境,完善网络相关技术,包括网络社会交往中的登录、交往行为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技术。通过建立与IP地址的关联等手段防止网络身份欺诈;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等攻击性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取信息现象的发生;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通过加强内容审查或安装过滤软件等方式加以控制。要严密监控互联网入口,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时填补网络漏洞,最大限度地剔除和限制色情、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4 健全网络道德规范体系   网络道德规范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建设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过程中,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依据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现实社会道德,运用遵循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并适用于网络实践的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网络道德体系。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引进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发展和弘扬既有道德的优势。高校应在法律规定和一般性道德规范之外,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制定网络道德约束机制,通过明确具体的道德准则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制定包括《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校园网文明公约》、《大学生网络违纪处理条例》等规章制度。为充分发挥校园网络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可以将网络道德指标纳入大学生德育考核体系,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表现直接与学分挂钩,促进大学生良好网络行为习惯的养成。   5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制度   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在当前公众的网络规范意识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的道德立法来提高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应把重要、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纳入法律,融入管理制度,对那些严重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应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面对我国网络建设的严峻形势和迫切需要,各种网络法规、条例相继出台。目前,我国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对网民的行为作出严格的规定,对净化网络环境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还难以对众多的网络违规行为进行全面的约束。因此,要加快网络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与网络道德相关的法律制度,尽快制定出更加细致与更具操作性的相应法规,防止和打击相应的网络违规行为。同时,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盗窃、煽动、传播色情、制作病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和惩治力度。

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状态,指导自己在这个状态可以得到什么,不可以得到什么,不要随意透支你宝贵的东西。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如何遵守网络道德要求论文

网络道德缺失不仅影响网络社会的正常交往和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以及当前和谐社会建设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其危害不可小视。因此,必须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现象。1、完善技术环境,发展相关的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控制网络失范行为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依赖纯粹的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对网络相关技术的完善仍是当前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主要包括网络社会交往中的登录、交往行为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如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和建立与IP地址的关联等手段防止网络身份欺诈;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等攻击性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取信息现象的发生;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则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审查或安装过滤软件等方式加以控制。2、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建设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过程中,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现实社会道德,运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培养起来并在网络活动实践中形成现实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如诚信规范、公平规范、平等规范等都可以经过修改后成为网络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信息社会的道德体系。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在大学生中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引进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发展和弘扬既有道德的优势。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规范。在当前人们的网络规范意识还普遍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适当的道德立法来提高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达到网络道德建设的目的。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应当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尽量地纳入到法律中,融入到管理制度中,融入到公众的各种守则、公约中,对那些严重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应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对于促使社会成员养成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诚实守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用诚实劳动获取合法利益,讲信用,重信誉,信守诺言办事公道。按行业行为准则办事,不以私害公,不出卖原则。在职业活动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服务群众。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做到自觉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要,为群众排忧解难

大学生如何遵守网络道德一、网络道德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当前社会,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目前,中国网民已突破3亿人,大学生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抽样调查显示,北京重点高校大学生经常上网的人数达到80%。二、网络道德现状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罪不一而足。上网聊天时常有颓废消极不负责任的言论情绪,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某校在本校范围内作了一次网络道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的同学收到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2%的同学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现象,比如谩骂和恐吓。即使是在学校较受欢迎的BBS,也仅有2%的同学认为那上面发表的个人见解值得一看,3%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三、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在无序的网上世界提倡网络道德实在必要。道德主要是通过自律来实现的。大学生如何做到上网自律呢?对反动、色情、迷信的信息,自觉地不看,不听,不信。对这些精神“毒品”,不要抱着好奇、试试看的心理,一“吃”就上瘾,一上瘾就难以自拔。与其以后进“戒毒所”,不如一开始就抵制它。一个不懂得抵制的人,总是跟着感觉走、跟着时髦走的人,是不可能实现道德自律的。不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网上聊天,可帮助我们交流信息和思想。如果认为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不负责任地胡说八道,那就错了。虚 拟的世界连着真实的世界,影响着每一个坐在电脑前面的人,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人,在生活中会处处(包括上网)以负责任的态度行事,主持正义,反对邪恶。参与电脑娱乐和网络游戏,也要掌握“度”。2005年,上海某大学退学试读和转学的学生237名,80%以上是因为过度沉迷于电脑娱乐和网络游戏。偶尔玩玩,未尝不可;一旦沉迷,每日里几小时、十几小时搭进去,荒废学业,辜负了大好时光;严重者导致退学,这就因小失大,损失惨重了。我国领导人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对大学生来说,提倡网络道德,用道德来自律;对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主要的是“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尽量抵制负面效应,以利大学生健康成长。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第五,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