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矿山地质灾害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发布时间:2024-07-05 06:37:36

矿山地质灾害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我国灾害之重、灾史之长、灾域之广、灾种之多是世界少有的。地质灾害已给我国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近40年来,每年由气候、水文、海洋及地震等类型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当年新增国民生产总值的25%~35%,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灾害死亡的人数逾万人。以地震为例,本世纪全球死亡万人以上的地震共29次,我国占了5次;死亡20万人以上的共2次,这2次全在我国发生。地质灾害问题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迫切需要基础研究的深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对地质历史时期尤其是重大地质事件多发的中新生代进行生物古海洋事件方面的研究,无疑会进一步深化对全球地质事件、全球地质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的认识,这对于解释由岩石圈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地质系统科学理论方面的突破可以为准确地预报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只有准确地预报地质灾害的发生,才能够对即将发生的地质灾害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减轻由其所造成的损失。

岩溶空隙指岩溶地块中发育的溶蚀空间,包括溶蚀裂隙、溶洞、溶蚀管道等。由于岩溶发育的特点,在近地表处常发育了较多的岩溶空隙,这类空隙由于离地表很近,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从矿坑抽水到人类对饮用水的开发、房屋建设、铁路运输、水库的修建等都反映出这种密切性。地下空隙造成的地面失稳事件非常频繁,给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6个国家存在严重的岩溶塌陷问题,我国岩溶分布面积达363×104km2,塌陷坑已超过3万多个(陈国亮,1994),每年仍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湖南、云南、湖北、四川及北京、山东、山西、辽宁、河北、陕西等地。广西的岩溶分布广泛,也是我国岩溶塌陷的主要分布地区。据资料统计,作为重点开发新区的桂林市西城区,截至1999年1月,该区已发生的塌陷一共有319处,在覆盖岩溶区塌陷密度达59个/km2,其中人为塌陷86处,占27%;1996年发生于桂林市中心体育场的岩溶塌陷,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1990年广西玉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金工车间的塌陷,造成损失500多万元(陈国亮,1994);1999年桂林市临桂县一粮库发生塌陷,40 t粮食陷入地下,同年1月该县城大圆盘南侧又发生塌陷,造成一死一伤,并损坏一辆运输车。南昆线的正线长5km(不含枢纽部分),其中可溶岩地段长6km,约占1/2,以路基形式通过的地段有5km。施工过程中路基因减薄盖层或揭露溶洞后造成的岩溶塌陷,有记录的达63处之多(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1984)。贵州是有名的岩溶区,全省已有塌陷近100处,塌陷坑点2200余个,80%集中在六盘水市、安顺市、遵义市、贵阳市,造成很大的损失。在六盘水市,房屋倒塌达80多座,直接经济损失260多万元。在水城盆地毁损农田100多亩,铁路中断运行,道路被破坏,地下水遭污染等(刘凯栋,1990)。贵州天生桥引水发电隧道开挖至中部,遇到长90m、宽20m、高约100m的岩溶大厅,线路悬空,最后迫使线路转弯,损失60多万元。1959年以来,武汉有记录的塌陷如下:1959~1962年武昌马鞍山井田发生多次塌陷;1977年9月20日汉阳鹦鹉洲轧钢厂货场出现两个大陷坑,直径20m,深9~10m,其后20天内又陆续出现5个陷坑;1983年武昌江连道口发生塌陷;1988年5月武昌陆家街附近的市司法学校发生塌陷,规模为40m×30m,两个月后离此2km处的青菱乡发生大面积塌陷,陷坑共13个,直径10~60m不等(陈国亮,1994)。统计资料表明,山东泰安市共发生过塌陷近100处,直接影响了津浦铁路的运输,塌陷曾使路轨架空、行车中断,迫使列车长期慢行达半年之久,为治理该区塌陷,共耗资2000余万元;另外,在山东省仅因采煤一项造成的地面塌陷失稳面积达3万余公顷,引发了诸如土地绝产、建筑物破坏及居民大搬迁等一系列次生灾害(寿冀平,1998);在岩溶地区各类矿山中,因为水位下降产生的塌坑数量经常都在千个以上,大大地增大了后期环境治理的费用。从以上这些实例可以看出,岩溶塌陷在我国分布具普遍性,迫切需要解决由其引起的地质问题。这类地质灾害大多数为人类活动而引起,少数为自然塌陷。在国外,岩溶区的这类灾害同样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国外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美国、法国、南斯拉夫、德国、波兰、南非、原苏联、土耳其等,其中以美国的岩溶塌陷居多。美国岩溶分布区约占其总面积的15%。以亚拉巴马、佛罗里达、佐治亚、田纳西、肯塔基等几个州的岩溶塌陷最为严重。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Jamestown地区有两个塌陷发生在抽水型降落漏斗区内。亚拉巴马州有1700个塌坑,宾夕法尼亚州大约有1000个塌陷,都是因抽水而引起的;佛罗里达州Tampa附近,1964年在以抽水井为中心、6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发生了64个塌坑;有名的佛罗里达州Winter Park巨型塌陷,损失超过400万美元。俄罗斯中、东部石膏层地区的岩溶塌陷也较普遍。在俄罗斯平原内的一些地区,塌陷漏斗较为常见,如莫斯科向斜南翼及西北翼、奥卡—茨那长垣地区、阿拉堤尔垣区等等。另外,国外水库蓄水引发的岩溶塌陷较为突出。在美国密苏里州水库、亚利桑那州的Lone Pine水库及加利福尼亚州Cave city附近的水库等都曾发生过塌陷;原苏联安拉河上大型水库May水坝、加拿大的Grand Rapids水电站及捷克的一些水库也都曾发生过塌陷(陈国亮,1994)。南非Far West Raod金矿,自20世纪50年代排水疏干以来,发生数百个塌陷,死亡38人。岩溶空隙引起的地表失稳主要表现为普遍性、复杂性以及它的难以预测性。作为地质灾害,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西部作为我国岩溶分布的主要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对岩溶地质灾害的研究更体现出其重要性。对于岩溶致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塌陷机理及评价预测方面,但由于岩溶致塌的特殊性、复杂性及跨学科性,造成了对它的客观评价及预测工作做得远远不够,因而其发展有待于多学科技术在该领域的渗透及交叉。从上述可见,岩溶塌陷已成为世界上频发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对社会发展和工程建设具有严重的危害,在这一领域还有诸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科学问题。因此,加强对这类灾害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充实和完善这一领域的科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矿山地质灾害论文选题意义

山东省矿产资源丰富,在开采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地质灾害也具多样性、复杂性。比如说,即使同类矿产,由于成矿条件和矿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以及矿山开采阶段的不同,产生的矿区地质灾害类型、危害程度等也各具侧重性。我们进行矿区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发育规律及危害程度调查研究,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更好地保护矿区地质环境,这也是进行矿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目前,矿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上尚处于研究、摸索阶段,本次矿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主要依据各主要矿山实践经验和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一)采空塌陷防治对策采空塌陷是矿区地质灾害中发生规模及危害最大、影响最广的主要地质灾害。因此,前人在其防治对策方面也颇有研究。探索科学的采矿方式(1)充填法采矿预防采空塌陷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充填法采矿。中国矿业大学研制的高水速凝充填材料,具有充填速度快、强度高且较稳定等特征,充填液只需20分钟便连砂带水一起固化成高结晶水充填体,其强度1d可达3MPa,3d可达4~5MPa,最终可达5MPa以上。该充填材料不需脱、排水且有一定膨胀性,充盈系数优于混凝土,在招远金矿进行充填试验效果良好。充填法采矿防止采空塌陷,在目前开采的铁、金矿山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为这类矿山矿体多呈脉状或条带状发育,相应采空区也呈条带状,便于充填,所需充填材料相对较少,经济上不需投入太大而且效果明显。充填法开采铁、金矿目前在全省已进行了全面推广和应用,其中莱芜铁矿区及招远金矿区基本上都采取了此种采矿方式。而煤矿等沉积型矿产开采采空区范围广,如果实行充填,花费巨大且效果不明显,从煤矿开采经济效益上分析也不合算,因此,目前煤矿开采以顶板陷落法为主。(2)“自下往上”异向开采煤矿开采一般是从上层煤起自上而下采,这样对煤矿建设来说,具有见效及投资回收快等优势,但对于采空塌陷来说,是愈采愈烈,许多塌陷区是反复塌了再塌,同时浅部采空塌陷也构成对深部采矿的威胁,比如,在汛期,大气降水直接通过塌陷坑进入巷道,增加矿坑排水量乃至造成淹井事故的发生等等。湘潭矿业学院与煤炭部门立项研究煤矿开采方式,提出具有多层煤的煤田,采用由深部至浅部开采的方式,可有效地减轻采空塌陷危害。目前,这一研究已通过国家正式鉴定,如果这种开采方式可行的话,在鲁西南及黄河北远景煤田区开采应该参考、借鉴。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采煤技术水平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井下采煤矸石不出井,用来充填井下采空区,既可以减轻采空塌陷又可避免排矸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如此可谓一举两得。而省内煤矿的采煤方式与我国大多数煤矿一样,使得利用煤矸石充填井下采空区变得复杂化且费用较高,这在新汶矿务局张庄煤矿及国内其他煤矿都已得到证明。这就是,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欲使矸石不排向地表直接充填采空区是不现实的,因此,需加强科学研究,努力改进采煤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煤矿开采为减轻采空塌陷危害,根据各矿实际条件,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1)同一煤层多工作面协调开采,减少地表不均匀下沉,减少倾斜和水平变形对民房的影响;2)分煤层交错布置工作面,可减少不均匀下沉和静态变形值,使部分变形得以抵消。不同煤层开采边界交错布置,错距控制在40~80m;3)积极推广沿空送巷、沿空留巷等采煤新工艺、新方法,实行无煤柱开采,以使地表均匀下沉;4)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如华丰矿通过注浆减沉,取得较好的效果;汶南矿在采13层、15层煤时,采用矸石充填老空区,既减少了矿井排矸量,又减缓了顶板下沉,减轻了采动对地表的影响。治理对策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预防为先。(1)防范1)实行预报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地面塌陷地区(重点为地下采空区)进行预测预报工作,从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到成灾范围和影响强度进行长、中、短期全方位预测预报。2)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系统。3)禁止年产3万t以下的小型煤矿继续开采。这类小煤矿因无力负担巨额抽水费用,通常开采煤层较浅,极易形成采空塌陷。4)严密监测地下水动态。在采空区,今后诱发地面塌陷的因素除继续叠加开采外,就是地下水位变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因此,一切引起地下水位变化的人类工程活动,都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控制方可实施。5)采空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治理1)界定地质灾害的责任,实行“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造成地质灾害的责任人或单位提供治理经费,制定或委托制定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承担或委托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采空区回填,推广中国矿业大学研制的高水速凝材料,该充填液只需20分钟便可使砂水凝结成高结晶水充填体,最终强度可达5MPa以上。减灾措施在山东省各类矿山中,煤矿开采产生的采空塌陷规模大、危害程度高,因此采空塌陷减灾措施主要针对煤矿而言,其他矿种可参照。山东省煤炭资源多分布于人口多、村庄建筑物稠密的广大农村地区,压煤量大。目前,煤炭部门为减少采空塌陷危害,采矿前实行一次性征地。这些地区,往往在采空后半年至一年内发生采空塌陷,使大量耕地减产或绝产。为减轻采空塌陷危害,除了进行村庄搬迁、重点交通和水利设施布置禁采区或留设防护煤柱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重点建筑物不受损害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塌陷地区进行治理和综合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塌陷区内大部分土地可以复垦还田,少部分地区塌陷程度严重,常年积水或地形起伏过大,不能复垦,建议发展水产养殖业,亦可以修建公园,既美化环境又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山东省治理和综合利用塌陷区做得较好的是肥城市。肥城市狠抓采空塌陷地的开发复垦,目前已累计开发复垦塌陷地2万余亩,其中建成鱼塘6000余亩,复垦土地14000余亩,创经济效益5亿元。肥城市现有采空塌陷地5万亩,并仍以每年2000亩的速度递增,开发复垦塌陷势在必行,为此,该市规定:凡复垦塌陷地进行粮食生产的,3年内不交合同定购任务;从事林果业、养殖业生产的,从有收益之年起,3年内免征农林特产税,并适当延长承包期,种植业延长到20年,养殖业延长到30年。对4000多万元塌陷地开发资金的使用,该市实行以奖代补、规模治理的重点扶持办法,对常年较深的积水区,实行挖塘养鱼、淤泥造地、种养结合、立体开发;对塌陷变形地,削高填洼、划方整平,恢复耕种。该市湖屯镇西湖西村在复垦的500亩塌陷地上搞特色种植,亩收达千元以上,石横镇马坊村利用塌陷地养甲鱼,每亩收益超过10万多元。可观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资的积极性,全市每年都有几十万人投身塌陷地开发之中。由此看来,采空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应当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根据塌陷程度、周围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力争使之具有新的地面生态环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值得可喜的是,全社会正在逐步重视地面塌陷的治理工作。据悉,经国务院开发办批准国家级采空塌陷地综合治理示范区目前在山东省枣庄市设立。示范区第一期治理工程为期3年,总投资达2400万元。有关部门将对采矿塌陷地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治理,使其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二)崩、滑、流(渣石流)重力地质灾害防治对策避让避让是减灾防灾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案之一,在渣堆重力危害即将发生或短期来不及治理的渣堆可采取避让措施。削坡渣堆坡度大多大于40°,未达到平衡状态,可采用削坡减重的方法减小其坡角。挡土墙挡土墙是对不宜削坡的较大型渣堆进行的一种工程治理方法。采用挡土墙可以有效地防止渣堆坍塌,保护渣堆下建筑物的安全。绿化护坡对难以治理的渣堆,可进行植树、种草等绿化措施。植被是斜坡稳定的重要因素,植被对渣堆提供一个保护层,缓冲了雨水对渣堆的冲击。综合利用可利用渣堆进行铺路、制砖、回填采空区等。矸石堆主要用于以下方面:①公路建设及做砖、水泥等建材行业的辅助材料;②进行重选硫精矿及硫铁矿;③作为辅助原料进行低热发电。(三)地面沉降及散落油污染治理对策加强地面变形和地面沉降监测和研究,建立预测预报系统,采取减少开采量、回灌注水措施,减少地面沉降量。对散落油污染防治的重点是防止油气开发区跑、冒、滴、漏现象。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21世纪是山东省全面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时期。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为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和“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总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利用方式与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推动矿业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依据《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一)调整矿山规模结构保持矿山开采与矿床储量规模相适应,优化资源配置,杜绝资源分割与重复建设,实现规模经营。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按矿种及按大、中、小型矿区(床)分别限定,作为新建矿山准入条件之一。对不符合最低开采规模要求的小型矿山企业,加快改组、改制和资产重组,形成规模经营。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生产能力过小、破坏浪费矿产资源、污染破坏矿山生态环境的矿山依法予以关闭。(二)优化采、选、冶结构按照山东省抓大扶优和促进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采、选、冶结构调整力度,改变过去盲目建设选矿厂、冶炼厂,采、选、冶失衡,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实现合理采、集中选、定点炼,资源相对集中开发,采、选、冶基本合理配套的开发建设模式。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键技术为中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研究提高采、选、冶水平的新工艺、新技术、淘汰落后工艺。禁止使用堆浸法提金、土法炼油,关闭选冶能力小于100t/d的金矿选冶厂,关闭生产能力3万t/a以下的小钢厂、10万t/a以下的立窑水泥厂和日熔量400级以下的浮化玻璃厂。在不久的将来,力争全省采、选、冶结构基本合理配套。提高矿山开采回采率加大监管力度,完善“三率”考核体系,“三率”水平较低的矿种、矿山要重点考核。鼓励矿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采、选、冶技术装备水平,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矿产。金矿、铁矿等地下开采的金属矿山,应采用胶结充填采矿法,提高开采回采率,防止地面塌陷。加强铁、铜难采矿体高效采矿方法和贫铁矿开发利用研究;石膏矿开采,要积极推广房柱式-崩落采矿法,试验臂式采矿法,开展同时开采多层石膏、多层盐、多层硫技术研究;煤矿推广无矿柱开采,厚煤层可先采上分层后放顶,极薄煤层无人工作面开采等采矿法,提高开采回采率,继续对“离层注浆”、地下气化、膏体充填等技术进行研究试验,解决“三下”煤的开采问题;铁矿、石膏矿限制使用房柱式采矿法;金矿禁止使用房柱式采矿法。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通过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监督管理,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投入,抓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应用,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面。重点做好铁矿中伴生的铜、钴、金,金矿中伴生的银、铜、铅、硫等元素的综合回收;同时鼓励煤矿企业综合利用与煤共(伴)生的高岭土、耐火粘土矿、硫铁矿等矿产。到2005年综合利用共(伴)生矿产的矿山数达到60%,回收率平均提高2~3个百分点。(三)新建矿山准入条件为优化全省矿业结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设立新建矿山企业除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必须具备下列准入条件:———资质条件。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技术、人才及其有关规定的条件。———资源条件。必须有经资源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相应类型的矿产资源储量。———规模条件。应符合《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标准,并与可供开采的矿产储量相适应,矿山建设须符合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的原则。———技术经济条件。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矿山设计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方法、选矿工艺及采、选设备必须科学、先进、合理、安全。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指标能达到规定要求,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伴)生矿产能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条件。符合《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准入条件,并提供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环评报告;矿山环境影响报告书、土地复垦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与矿山建设同时进行。沿海及海洋矿产资源的开采,还必须符合《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规划分区条件。国家和省矿产资源规划所规定的禁止开采区、禁止开采的矿种和已规划开发利用的矿区以外的区域,是新建矿山准入的矿种地区。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有安全、稳定的地质环境做基础。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形成的地质灾害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还对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会极大破坏生态环境。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与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需要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开展防治工作。现就地质灾害减灾工程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简述如下:(1)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与作用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大江大河上中游水利枢纽工程、内河航运通道、宝成铁路、成昆铁路、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重大工程,由于地域跨度大,且多处在或穿过地质灾害易发区,故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并对工程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保障上述工程安全施工和运营,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减灾工程措施,防止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2)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与作用截至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63座,建制镇20312个,城镇总人口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建制镇平均规模扩大,小城镇开始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规模成长转变。预计2020年左右,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45%~50%,城市数量将达到1000~1100座,建制镇将达到29500~30500个。城镇建设中因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愈加突出,许多山区城市,如重庆、兰州、大连、十堰、攀枝花等,由于城市规模扩大,严重破坏了山地斜坡的自然平衡状态,成为滑坡、崩塌灾害严重的城市。平原城市为满足发展需要,用水量增大,从而过量开采地下水,已经有40座以上的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因此,需要根据城市规划,提供安全、稳定的建筑场地,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区采取减灾工程予以治理;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也需要及时给予治理。(3)对西部大开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意义与作用西部各省(市、区),特别是陕西、甘肃、四川、重庆、云南、贵州以及新疆、西藏的一些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尤其严重;东北老工业基地因矿产资源开采诱发的采空地面塌陷和露天边坡稳定等地质灾害非常严重。因此,为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减灾工作。(4)对资源开发的意义与作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有赖于优良的地质环境,又对地质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中产生的尾矿弃石形成了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露天采矿形成的边坡破坏,地下采矿引发的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十分突出,必须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有效治理;为了充分利用国土资源,也必须对影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种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此外,还需对地下水超采诱发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进行防治。(5)对国土安全的意义与作用沿国界分布的界河因塌岸灾害常造成国土面积的损失,从而威胁国土安全;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还使国土质量下降,可开发利用程度降低。因此,亟须对界河塌岸灾害进行整治,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实施有效的减灾工程,提高国土安全度。

当然是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说了 。 首先从理论上结合你要研究的论题,说说你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填补了理论界的什么空白,或者说你的理论有什么创新之处。实际方面说,肯定就是你的研究对于指导实践有多大作用之类的,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具体的都要结合你自己的论文啊 建议去知网上下载一些相近的论题,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写的,借鉴别人的,再加上自己的特色。望采纳!

矿山地质灾害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当然是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说了 。 首先从理论上结合你要研究的论题,说说你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填补了理论界的什么空白,或者说你的理论有什么创新之处。实际方面说,肯定就是你的研究对于指导实践有多大作用之类的,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具体的都要结合你自己的论文啊 建议去知网上下载一些相近的论题,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写的,借鉴别人的,再加上自己的特色。望采纳!

岩溶空隙指岩溶地块中发育的溶蚀空间,包括溶蚀裂隙、溶洞、溶蚀管道等。由于岩溶发育的特点,在近地表处常发育了较多的岩溶空隙,这类空隙由于离地表很近,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从矿坑抽水到人类对饮用水的开发、房屋建设、铁路运输、水库的修建等都反映出这种密切性。地下空隙造成的地面失稳事件非常频繁,给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6个国家存在严重的岩溶塌陷问题,我国岩溶分布面积达363×104km2,塌陷坑已超过3万多个(陈国亮,1994),每年仍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湖南、云南、湖北、四川及北京、山东、山西、辽宁、河北、陕西等地。广西的岩溶分布广泛,也是我国岩溶塌陷的主要分布地区。据资料统计,作为重点开发新区的桂林市西城区,截至1999年1月,该区已发生的塌陷一共有319处,在覆盖岩溶区塌陷密度达59个/km2,其中人为塌陷86处,占27%;1996年发生于桂林市中心体育场的岩溶塌陷,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1990年广西玉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金工车间的塌陷,造成损失500多万元(陈国亮,1994);1999年桂林市临桂县一粮库发生塌陷,40 t粮食陷入地下,同年1月该县城大圆盘南侧又发生塌陷,造成一死一伤,并损坏一辆运输车。南昆线的正线长5km(不含枢纽部分),其中可溶岩地段长6km,约占1/2,以路基形式通过的地段有5km。施工过程中路基因减薄盖层或揭露溶洞后造成的岩溶塌陷,有记录的达63处之多(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1984)。贵州是有名的岩溶区,全省已有塌陷近100处,塌陷坑点2200余个,80%集中在六盘水市、安顺市、遵义市、贵阳市,造成很大的损失。在六盘水市,房屋倒塌达80多座,直接经济损失260多万元。在水城盆地毁损农田100多亩,铁路中断运行,道路被破坏,地下水遭污染等(刘凯栋,1990)。贵州天生桥引水发电隧道开挖至中部,遇到长90m、宽20m、高约100m的岩溶大厅,线路悬空,最后迫使线路转弯,损失60多万元。1959年以来,武汉有记录的塌陷如下:1959~1962年武昌马鞍山井田发生多次塌陷;1977年9月20日汉阳鹦鹉洲轧钢厂货场出现两个大陷坑,直径20m,深9~10m,其后20天内又陆续出现5个陷坑;1983年武昌江连道口发生塌陷;1988年5月武昌陆家街附近的市司法学校发生塌陷,规模为40m×30m,两个月后离此2km处的青菱乡发生大面积塌陷,陷坑共13个,直径10~60m不等(陈国亮,1994)。统计资料表明,山东泰安市共发生过塌陷近100处,直接影响了津浦铁路的运输,塌陷曾使路轨架空、行车中断,迫使列车长期慢行达半年之久,为治理该区塌陷,共耗资2000余万元;另外,在山东省仅因采煤一项造成的地面塌陷失稳面积达3万余公顷,引发了诸如土地绝产、建筑物破坏及居民大搬迁等一系列次生灾害(寿冀平,1998);在岩溶地区各类矿山中,因为水位下降产生的塌坑数量经常都在千个以上,大大地增大了后期环境治理的费用。从以上这些实例可以看出,岩溶塌陷在我国分布具普遍性,迫切需要解决由其引起的地质问题。这类地质灾害大多数为人类活动而引起,少数为自然塌陷。在国外,岩溶区的这类灾害同样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国外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美国、法国、南斯拉夫、德国、波兰、南非、原苏联、土耳其等,其中以美国的岩溶塌陷居多。美国岩溶分布区约占其总面积的15%。以亚拉巴马、佛罗里达、佐治亚、田纳西、肯塔基等几个州的岩溶塌陷最为严重。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Jamestown地区有两个塌陷发生在抽水型降落漏斗区内。亚拉巴马州有1700个塌坑,宾夕法尼亚州大约有1000个塌陷,都是因抽水而引起的;佛罗里达州Tampa附近,1964年在以抽水井为中心、6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发生了64个塌坑;有名的佛罗里达州Winter Park巨型塌陷,损失超过400万美元。俄罗斯中、东部石膏层地区的岩溶塌陷也较普遍。在俄罗斯平原内的一些地区,塌陷漏斗较为常见,如莫斯科向斜南翼及西北翼、奥卡—茨那长垣地区、阿拉堤尔垣区等等。另外,国外水库蓄水引发的岩溶塌陷较为突出。在美国密苏里州水库、亚利桑那州的Lone Pine水库及加利福尼亚州Cave city附近的水库等都曾发生过塌陷;原苏联安拉河上大型水库May水坝、加拿大的Grand Rapids水电站及捷克的一些水库也都曾发生过塌陷(陈国亮,1994)。南非Far West Raod金矿,自20世纪50年代排水疏干以来,发生数百个塌陷,死亡38人。岩溶空隙引起的地表失稳主要表现为普遍性、复杂性以及它的难以预测性。作为地质灾害,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西部作为我国岩溶分布的主要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对岩溶地质灾害的研究更体现出其重要性。对于岩溶致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塌陷机理及评价预测方面,但由于岩溶致塌的特殊性、复杂性及跨学科性,造成了对它的客观评价及预测工作做得远远不够,因而其发展有待于多学科技术在该领域的渗透及交叉。从上述可见,岩溶塌陷已成为世界上频发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对社会发展和工程建设具有严重的危害,在这一领域还有诸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科学问题。因此,加强对这类灾害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充实和完善这一领域的科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回答 壁饰的品种类别:1、按制作材料分为:金属壁饰、陶瓷壁饰、复合材料壁饰、纤维纺织壁饰、亚克力壁饰、纸壁饰等。2、按设计风格分为:工艺型壁饰、自然型壁饰、功能型壁饰、装饰型壁饰、写实型壁饰和抽象型壁饰。3、按类型分为:书法、绘画、壁饰、摄影及装饰挂件。壁饰的作用:1、壁饰是装饰,它能美化居室环境,并营造出温馨、舒适、美好的室内氛围。2、壁饰不仅是环境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赋予环境文化内涵,而且还使人对作品产生想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3、壁饰可以怡人性情、一件好的壁饰作品可以使人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壁饰的品种分类及作用特点详解壁饰的特点:1、壁饰具有极强的艺术兼容性。2、壁饰与建筑相结合。3、壁饰与工艺制作相结合。

地质灾害的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当然是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说了 。 首先从理论上结合你要研究的论题,说说你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填补了理论界的什么空白,或者说你的理论有什么创新之处。实际方面说,肯定就是你的研究对于指导实践有多大作用之类的,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具体的都要结合你自己的论文啊 建议去知网上下载一些相近的论题,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写的,借鉴别人的,再加上自己的特色。望采纳!

岩溶空隙指岩溶地块中发育的溶蚀空间,包括溶蚀裂隙、溶洞、溶蚀管道等。由于岩溶发育的特点,在近地表处常发育了较多的岩溶空隙,这类空隙由于离地表很近,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从矿坑抽水到人类对饮用水的开发、房屋建设、铁路运输、水库的修建等都反映出这种密切性。地下空隙造成的地面失稳事件非常频繁,给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6个国家存在严重的岩溶塌陷问题,我国岩溶分布面积达363×104km2,塌陷坑已超过3万多个(陈国亮,1994),每年仍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湖南、云南、湖北、四川及北京、山东、山西、辽宁、河北、陕西等地。广西的岩溶分布广泛,也是我国岩溶塌陷的主要分布地区。据资料统计,作为重点开发新区的桂林市西城区,截至1999年1月,该区已发生的塌陷一共有319处,在覆盖岩溶区塌陷密度达59个/km2,其中人为塌陷86处,占27%;1996年发生于桂林市中心体育场的岩溶塌陷,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1990年广西玉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金工车间的塌陷,造成损失500多万元(陈国亮,1994);1999年桂林市临桂县一粮库发生塌陷,40 t粮食陷入地下,同年1月该县城大圆盘南侧又发生塌陷,造成一死一伤,并损坏一辆运输车。南昆线的正线长5km(不含枢纽部分),其中可溶岩地段长6km,约占1/2,以路基形式通过的地段有5km。施工过程中路基因减薄盖层或揭露溶洞后造成的岩溶塌陷,有记录的达63处之多(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1984)。贵州是有名的岩溶区,全省已有塌陷近100处,塌陷坑点2200余个,80%集中在六盘水市、安顺市、遵义市、贵阳市,造成很大的损失。在六盘水市,房屋倒塌达80多座,直接经济损失260多万元。在水城盆地毁损农田100多亩,铁路中断运行,道路被破坏,地下水遭污染等(刘凯栋,1990)。贵州天生桥引水发电隧道开挖至中部,遇到长90m、宽20m、高约100m的岩溶大厅,线路悬空,最后迫使线路转弯,损失60多万元。1959年以来,武汉有记录的塌陷如下:1959~1962年武昌马鞍山井田发生多次塌陷;1977年9月20日汉阳鹦鹉洲轧钢厂货场出现两个大陷坑,直径20m,深9~10m,其后20天内又陆续出现5个陷坑;1983年武昌江连道口发生塌陷;1988年5月武昌陆家街附近的市司法学校发生塌陷,规模为40m×30m,两个月后离此2km处的青菱乡发生大面积塌陷,陷坑共13个,直径10~60m不等(陈国亮,1994)。统计资料表明,山东泰安市共发生过塌陷近100处,直接影响了津浦铁路的运输,塌陷曾使路轨架空、行车中断,迫使列车长期慢行达半年之久,为治理该区塌陷,共耗资2000余万元;另外,在山东省仅因采煤一项造成的地面塌陷失稳面积达3万余公顷,引发了诸如土地绝产、建筑物破坏及居民大搬迁等一系列次生灾害(寿冀平,1998);在岩溶地区各类矿山中,因为水位下降产生的塌坑数量经常都在千个以上,大大地增大了后期环境治理的费用。从以上这些实例可以看出,岩溶塌陷在我国分布具普遍性,迫切需要解决由其引起的地质问题。这类地质灾害大多数为人类活动而引起,少数为自然塌陷。在国外,岩溶区的这类灾害同样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国外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美国、法国、南斯拉夫、德国、波兰、南非、原苏联、土耳其等,其中以美国的岩溶塌陷居多。美国岩溶分布区约占其总面积的15%。以亚拉巴马、佛罗里达、佐治亚、田纳西、肯塔基等几个州的岩溶塌陷最为严重。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Jamestown地区有两个塌陷发生在抽水型降落漏斗区内。亚拉巴马州有1700个塌坑,宾夕法尼亚州大约有1000个塌陷,都是因抽水而引起的;佛罗里达州Tampa附近,1964年在以抽水井为中心、6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发生了64个塌坑;有名的佛罗里达州Winter Park巨型塌陷,损失超过400万美元。俄罗斯中、东部石膏层地区的岩溶塌陷也较普遍。在俄罗斯平原内的一些地区,塌陷漏斗较为常见,如莫斯科向斜南翼及西北翼、奥卡—茨那长垣地区、阿拉堤尔垣区等等。另外,国外水库蓄水引发的岩溶塌陷较为突出。在美国密苏里州水库、亚利桑那州的Lone Pine水库及加利福尼亚州Cave city附近的水库等都曾发生过塌陷;原苏联安拉河上大型水库May水坝、加拿大的Grand Rapids水电站及捷克的一些水库也都曾发生过塌陷(陈国亮,1994)。南非Far West Raod金矿,自20世纪50年代排水疏干以来,发生数百个塌陷,死亡38人。岩溶空隙引起的地表失稳主要表现为普遍性、复杂性以及它的难以预测性。作为地质灾害,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西部作为我国岩溶分布的主要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对岩溶地质灾害的研究更体现出其重要性。对于岩溶致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塌陷机理及评价预测方面,但由于岩溶致塌的特殊性、复杂性及跨学科性,造成了对它的客观评价及预测工作做得远远不够,因而其发展有待于多学科技术在该领域的渗透及交叉。从上述可见,岩溶塌陷已成为世界上频发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对社会发展和工程建设具有严重的危害,在这一领域还有诸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科学问题。因此,加强对这类灾害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充实和完善这一领域的科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我国灾害之重、灾史之长、灾域之广、灾种之多是世界少有的。地质灾害已给我国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近40年来,每年由气候、水文、海洋及地震等类型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当年新增国民生产总值的25%~35%,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灾害死亡的人数逾万人。以地震为例,本世纪全球死亡万人以上的地震共29次,我国占了5次;死亡20万人以上的共2次,这2次全在我国发生。地质灾害问题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迫切需要基础研究的深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对地质历史时期尤其是重大地质事件多发的中新生代进行生物古海洋事件方面的研究,无疑会进一步深化对全球地质事件、全球地质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的认识,这对于解释由岩石圈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地质系统科学理论方面的突破可以为准确地预报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只有准确地预报地质灾害的发生,才能够对即将发生的地质灾害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减轻由其所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范文一:甘肃省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甘肃省境内泥石流、滑坡发育的基础主要是其特殊的自然条件。陡峭的地形、充足的松散土石和突发性水源是泥石流、滑坡形成的三大条件,另外地震作用也是造成滑坡的因素。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区,境内主要以黄土为主,而黄土由于结构疏松,孔隙大,渗透性强,具强压缩性和自重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特别是极为发育的顺坡向卸荷节理,使边坡稳定性降低,易发生滑坡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滑坡、崩塌等重力堆积物受暴雨形成的坡面流及洪水的冲刷,源源不断地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 通过计算泥石流、滑坡作用强度和危险度,将城市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危险等级。经过对甘肃省灾害防治历史和治理现状的研究,提出存在问题,得到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展趋势,强调防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根据对城市的分级,危险度高的Ⅰ级和Ⅱ级的城市应采取治理体系为主,预防体系和管理体系为辅的综合控制对策;危险度不高或较低的Ⅲ级和Ⅳ级的城市应采取预防体系与管理体系为主,治理体系为辅的控制对策;对于威胁城市安全的巨型滑坡和规模巨大的泥石流沟则采用躲避对策。 城市泥石流、滑坡防治规划的最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重点治理。对于不同类型的泥石流、滑坡建立不同的治理模范文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及其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进展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进展 目前,国内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探究国土和城市规划、地籍测量、农作物估产、森林动态监测、水土流失、地下水资源管理〔4〕和矿产资源勘查〔10〕、潜力评价及开发〔11〕等众多领域。GIS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摘要:(1) 地质灾难评价和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建立地质灾难空间信息管理系统[12,13,14,管理地质灾难调查资料,显示并查询地质灾难的空间分布特征信息,评价地质灾难的危害程度,分析地质灾难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减轻和防治地质灾难的办法,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难进行猜测〔15,16〕。戴福初等利用GIS对香港地区的滑坡灾难进行历史滑坡编录,分析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和静态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滑坡灾难风险进行评价和危险区域划分〔17〕。(2) 地质灾难的危险度区划评价由于各种地质因素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地质因素之间相互功能的复杂性,在收集大量的基础地质环境资料前提下,利用GIS对这些基础资料进行有效地处理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通过选取合适的评价猜测指标〔18〕,运用恰当的数学分析模型〔19,20,21〕,对探究区进行地质灾难危险性等级的划分,从而为地质灾难的管理及防治和预警决策提供依据。(3) 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中,GIS所起的功能主要是管理时空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专家系统所起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专家知识和空间目标的事实推理判定灾难的危险度〔22〕。二者的结合将使专家经验得到推广,减少野外和室内手工作业工作量,使区域地质灾难的动态管理成为可能。4 结语(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了多种学科领域,从比较简单的、单一功能的、分散的系统发展到多功能的、共享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并向多媒体GIS、智能化、三维、虚拟现实及网络方向发展,新兴的地理信息系统将运用专家系统知识,进行分析、预告和辅助决策。(2)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从专业开发工具的组成结构上,可以归纳为集成式GIS、模块化GIS、组件式GIS和网络GIS等几个主要类别。其中组件式GIS在系统的无缝集成和灵活方面具有优势,代表了GIS系统的发展方向。(3)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尤其在地质灾难评价和管理、地质灾难的危险度区划评价和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方面进展很快。以上希望对您有帮助!另外这有个地质灾害论文的网址,可参阅: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按灾种将易发级别相同的评价单元合并连片,并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对边界加以修正,即可圈定出地质灾害易发区。碎屑岩区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区划分出/html/Place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地表组成物质及气候水文条件都很复杂,地理景观多样,地表形态和区域差异十分显著。例如,纵横交织的山脉,把我国大地分隔成许多网格,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镶嵌在其中;季风特色显著,大陆性气候控制和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在气候和地貌的制约下,我国水系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外流流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4%,内陆流域约占36%。所有这些自然地理环境条件,都从区域尺度上决定着我国整个生态环境格局。频繁、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庞大人口总量及分布极不均匀性,以及城市(镇)的发展迅速,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地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造成了自然生态的失衡和破坏,各类环境地质问题凸现,不少地区出现资源、环境双向恶化的趋势,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88年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赋予原地质矿产部以地质环境保护的职责,但全国环境地质状况家底不清,仅有少许、零星的认识,不深入也不系统,地质环境保护处于被动、从属的状态,当时刚成立的原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司决心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为此,从“八五”开始,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到“十五”末,我国首次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系统完成了以省(区、市)为单元的全国1:50万环境地质调查,累计完成调查面积950多万km2,基本覆盖了我国陆域范围,取得了丰富的、系统的、海量的环境地质信息资料,建立了全国环境地质评价体系(表1-2),查明了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基本现状(即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状态)。例如,我国盐渍化主要分布在滨海地区、华北平原地区、东北平原地区、西部地区和青藏高寒地区,总面积约71万km2(李瑞敏等,2007),而且不同地区盐渍化程度差异很大,总体而言我国西部土地盐渍化比东部严重。为了汇总分省1:50万环境地质调查成果,专门立项开展了综合研究工作,总结了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危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表1-3)。表1-2 全国环境地质评价体系续表表1-3 我国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及造成危害续表这项体现中国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程度的工作,获得了系统的、最新的关于全国环境地质状况的重要国情数据,重点关注了经常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常常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的缓变性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构成巨大威胁的土地退化,以及地下水质异常及污染、海岸带变化、特殊不良岩土体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系统总结了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如岩土侵蚀部分重点参阅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张宗祜等,1994)、沙漠化部分重点参阅了《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王涛,2003)等等,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该项重要的环境地质国情调查工作,尚未包括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的、分布面积极其广泛的石漠化、草地退化、湿地退化、雪线后退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人口密集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城市水土环境变化等。关于石漠化、草地退化、湿地退化、雪线后退、城市水土环境变化等问题,也有很多研究,但是或者正如“环境状况公报体系”一样缺乏地质学视野和指标,或者研究者仅着眼于单一的研究视角而缺乏综合性。其实,有关方面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好的工作基础,如王涛等人对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王涛,2003)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唐克丽等对中国水土保持(唐克丽,2004)工作的系统总结等等。总之,针对上述所有环境地质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均需要建立一套定量化的指标体系,指导下一步环境地质或生态地质调查和监测工作,以科学推进环境地质保护和管理工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