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矿山地质灾害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16:26:06

矿山地质灾害论文选题方向

同志啊,这种论文网上还是很多的,不用那么懒吧。相关论文很多,自己下载整理一下对你也有好处啊。以下仅供参考中国地质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可划分为10大类31种: 1、地震: 天然地震、诱发地震 2、岩土位移: 崩塌、滑坡、泥石流 3、地面变形: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 4、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渍)化、冷浸田 5、海洋(岸)动力灾害:海面上升、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港口淤积 6、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坑道突水、煤层自燃、瓦斯突出和爆炸、岩爆 7、特殊岩土灾害: 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淤泥质软土、冻土、红土 8、水土环境异常: 地方病 9、地下水变异: 地下水位升降、水质污染 10、河湖(水库)灾害: 淤积、塌岸、渗漏 (一)地震 1、分布发育概况 进入20世纪以来,在我国境内(包括台湾及临近海域)发生大于或等于8级的巨大地震共9次;发生大于或等于7级的地震约80次,其中1949~1990年发生了52次。 我国的构造地震分布非常广泛,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余各省都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水库诱发地震自60年代以来,目前至少以在11个省的15座水库发生,其特点是与水库蓄水有明显关系。 地震在我国大陆地区具明显的西强东弱、西多东少的发育分布规律。如本世纪以来发生的9次大于或等于8级大地震,除2次8级发生于台湾临近海域外,其余均发生于西部省份。我国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除了台湾外,Ⅶ度以上地区的面积相时少得多。 地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了不均一性,往往呈带状分布。近100年发生的地震表明,地震基本上是围绕这26条活动断裂系发生的。我国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呈现出成群分布,活跃高潮与低潮相互交替的活动格局。东部一个周期长约300年左右,西部为100~200年左右,台湾为几十年。 2、危害状况 地震灾害以突然、隐蔽为特点,一旦成灾,极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1901~1980年间,我国地震共死亡61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在千人以上的地震即达31次。1949年以来,地震就造成死亡4万人,伤残5万人,居群灾之首,同时地震还造成倒房60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我国的地震活动,不但频次高,强度大,而且城市受灾率高。据统计,全国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区的面积达312万km2,全国70%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位于烈度为Ⅶ度或高于Ⅶ度的高地震烈度区内,特别是一批重要的城市如北京、天津、西安、太原、兰州、呼和浩特、昆明、乌鲁木齐、银川、拉萨、汕头都位于基本烈度为Ⅷ度的高烈度地震区内。 地震不但可以直接摧毁城镇工程设施,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还可以引发滑坡、崩塌、火灾等其它灾害,加重了地震灾害的损失。 (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1、发育分布基本情况 全国共发育有特大型崩塌51处、滑坡140处、泥石流149处;较大型崩塌2984处以上、滑坡2212处以上。泥石流2277处以上。 从总体看,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诸省区长期处于地壳上隆过程之中,地震活动频繁、地形切割剧烈、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支离破碎,再加上西南地区降水量和强度较大、西北地区植被极不发育,因而崩滑流发育强烈,如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其它地区新构造运动一般相对较弱,其中华北、东北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小,中南、华东大部分地区植被发育较好,因此,这些地区的崩滑流发育强度一般不及西部地区。崩滑流灾害危害较大的省区有:四川、云南、陕西、宁夏、甘肃、贵州、湖北、辽宁、北京、河北、江西和福建等。 在地域上,可基本上划分为15个多发区,它们是:(1)横断山区、(2)黄土高原地区、(3)川北陕南地区、(4)川西北龙门山地区、(5)金沙江中下游地区、(6)川滇交界地区、(7)汉江安康~白河地区、(8)川东大巴山地区、(9)三峡地区ⅲ(10)黔西六盘水地区、(11)湘西地区、(12)赣西北地区、(13)赣东北上饶地区、(14)北京北郊怀柔-密云地区、(15)辽东岫岩-凤城地区。 2、主要危害 近十年来,全国由于崩滑流造成的人员死亡已近万人,平均每年达15人。全国有 400 多个市、县、区、镇受到崩滑流的严重侵害, 其中频受滑坡、崩塌侵扰的市、镇60余座,频受泥石流侵拢的市、镇50余座。较为严重的有重庆、攀枝花、兰州、东川、安宁河谷等。全国几条山区干线铁路如宝成线、成昆线、宝兰线都受到了崩滑流的严重危害。

郑敏(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河北三河,101149)摘要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我国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于此项工作是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部门专项,在项目管理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待研究解决的新问题。本文以调查研究为切入点,从管理实践出发,对部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这一专项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关键词 环境治理 项目 对策建议1 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国土资源部近年来新上项目,属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工作范围之内,此项目是国家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有关此类项目的审报、项目内容、管理等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组织管理。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符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确定的支持方向与重点,也就是符合我国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目的;依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通知的规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矿山因采矿活动而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需恢复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所需投资。该通知明确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矿山全部由国家财政支付而且是单一所有制形式,其遗留下来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理应由国家负担。项目申请与实施: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由各省市国土资源厅组织各省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申报工作及已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国土资源部负责项目初审,对符合国家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方向并按照部申报程序与规定提供相关申报资料的项目,由部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批并上报财政部申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2 关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大类。1 采空沉陷开采沉陷主要表现形式为塌陷、沉降、开裂三种形式。(1)塌陷:指在人为和自然地质因素作用下,地表岩、土体中洞穴顶部向下断错坍塌,形成塌陷坑、塌陷洞、塌陷槽的一种地质现象。(2)地面沉降:地表水平面下降。地面下沉,影响范围大、分布面积大。沉降一般继塌陷之后形成,形态多数似蜗牛状、蝶状等。(3)地面开裂:采矿引起岩层、土体沿一定方向破裂,在地面上形成裂缝。地面开裂是矿山塌陷和沉降的伴生产物,涉及的范围广、数量更多。(4)岩溶地面塌陷:指岩溶地区,由于隐伏下部岩溶洞穴扩大而致顶板岩体塌陷,或上覆岩土层洞顶板失去平衡产生下沉或塌陷。2 崩塌、滑波、泥石流(1)崩塌是位于陡崖、陡坎、陡坡上土体、岩体及他们的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稳而突发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倾倒、翻转、堆积于山体、跛脚和沟谷的地质现象。(2)滑坡是指斜坡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特定面或组合面产生整体滑动的地质现象。(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自然地质现象。是黄土、粘土、松散岩石碎屑由于降水(降暴雨、融雪、冰川)等激发掺合下形成泥浆,特殊性洪流。泥石流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的破坏力。3 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干枯、污染矿山地下水位下降、干枯。由于采矿过程中耗用大量的生产用水,及疏干排水,水资源过量采用与浪费,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矿区出现大面积疏干漏斗,造成地下水动态平衡遭到破坏,以致水源枯竭或者河流断流。地下水污染是因采矿引起的灾害矿物成份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污染。4 危损尾矿坝、废渣场问题危损尾矿坝问题:尾矿坝是用于规范矿山废渣堆放的坝体,由于矿山废渣数量大,如果坝基选择不当,年久失修等就会导致坝基裂缝、滑动,或由于废石堆积过高,没有采取稳固、加固措施而导致滑坡,突涌等灾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停产、公路坡坏以及超前占用良田等恶果。废渣场问题: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石、尾矿,数量巨大。这些固体废物简称废渣,往往堆放于矿区固定场所内,即废渣堆放场。矿山废渣占用大量土地,矿山固体废物中,常含有多种金属元素,长期堆放,流失会损伤地表。与空气发生氧化、分解及溶解作用,有害物质随着雨水流失,污染水体和破坏土质并影响农作物生长、质量,造成农作物减产。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体健康,由于这些有害物质在空气、水、细菌综合作用下,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往往形成酸雨,威胁动植物生存,侵蚀污染自然景观。5 残煤自燃灾害煤矿残煤自燃主要原因:由于煤层暴露于地表与空气直接接触,在太阳的直射下达到燃点引发自然燃烧,或由于采矿过程中不规范操作导致巷道冒顶空气涌入山体纵横交错的巷道中,迂高温引发自燃,火势漫延,如不及时治理多导致矿井塌陷,又形成外燃,火势很难控制。残煤自燃地质灾害治理是我国乃至世界矿山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一旦发生很难控制,易复发。残煤自燃引发多重环境灾害:大气污染、酸雨、地表及地下水污染、地壤污染、寸草不生、水土流失严重。6 土地破坏采矿过程中因挖掘、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使其失去原有可利用状态。7 矿区生态破坏问题采矿活动严重破坏森林,加剧草场退化;动物生存环境遭受侵害;自然景观、地貌、地质遗迹、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侵蚀。目前国土资源部已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从国土资源部2001年下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任务以来,各省国土资源厅积极组织项目的申报工作,并对已下达的矿山环境治理项目进行了认真的组织与实施,地方政府与当地人民对环境治理项目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从2001至2003年国土资源部已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共计88项,累计投资7亿多,预计未来产生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可达到投资的4倍。2004年国土资源部对首批已完的18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进行了验收,其中涉及的治理内容有:地表塌陷治理;崩塌、滑波、泥石流治理;地表、地下水污染治理;危损尾矿坝、废渣场治理;残煤自燃灾害治理;土地复垦;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由于各省厅与地方政府的热情支持与配合,80%的项目落实了地方配套资金,其中大部分为地方政府投资,也有部分企业投资。项目总投资平均达到中央财政总投资的28%。90%的项目工程量超出原定计划,18个项目工程质量均达到预定要求,全部验收合格。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相关问题针对国土资源部已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我们组织了相关调研,并就已验收的18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1 项目组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深得省厅、地方政府、百姓的支持,对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配合。2001年该项目主要直接下达给项目申报单位(企业),由于是新上项目,规范化管理还处于探索中。2002年始国土资源部开始实行规范化管理,从项目申报、审批、下达、验收都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项目运作逐步走上正规,下达到各省的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行网上公开招投标。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形成了“部门审批—省厅上报—公开招标”的管理程式。各省国土资源厅与项目地资源局、地方政府负责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项目设计、工程承担单位的招标工作、负责工程监理与审计工作的落实、监督工程与资金落实工作、组织专家审查与验收等。中标单位承担相关设计、工程实施任务。由独立资质监理单位、审计事务所负责对工程的监理与审计。从国土资源部已验收的18个项目分析,95%的项目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并通过了专家论证,80%项目聘请了监理公司或由通过部门认证资格的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了监理。40%的项目通过社会审计事务所审查,并出具投资审计报告,其余由省级国土资源厅组织负责审查。80%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得到落实。2 项目投资由于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历史欠债太多,需要投资治理环境的申报项目较多,目前各省申报的项目数已达300多项。而国家专项投资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实际落实的只有申报项目数的30%。矿山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来源主要是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权使用费与价款,目前中央下达的专项资金也只是占其中的一少部分,占矿山历史所创利税的1%,可见总体投资量不大。由于矿山地质环境复杂,治理工程难度与技术要求高,工程量大,不可预见因素多又难以控制,从另一方面加大了资金缺口。对国土资源部已验收的18个项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80%的项目配套了地方资金,20%的项目只有中央投资;80%的项目出现投资不足超出设计预算总额,平均超出率为28%,最高超出率为150%;95%的项目完成投资工作量后,因无投资而余留环境问题有待治理。3 项目管理由于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是国家近年来才开展起来的项目,许多项目管理运作规范、规章、标规还没有建立,项目实施管理落差很大。部分项目设计预算没有具体遵从的依据;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与审查工作还没有规范;对项目工程的技术规范、预算标准以及监督管理没有出台部门要求;工程实施过程中缺乏管理规章责任制,工程监察工作不到位,部分项目不能提供工程质量监理报告与投资审计报告等。以上问题将会给今后的项目实施带来管理及工程质量等漏洞。4 对策与建议1 走“中央、地方、企业共同治理”之路由于矿山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缺口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中央、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合作,同时也需要矿山企业的积极合作,走“以矿治矿”的道路。在这方面已有些好的典型,如浙江、新疆、山西等省,为填补资金上的缺口,他们采取了企业出资、自筹集资、义务劳动、以矿产资源抵偿劳务支付等多种办法,这些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很有借鉴意义,值得推广与政策鼓励。2 加强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为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程实施与质量,加强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批准下达的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进行施工,严格实行项目公告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加大项目预算的执行和检查力度,按照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的要求,建立健全具体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对具体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应建立严格的上报审批机制,杜绝隐瞒、谎报情况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不断出台、修订部门监管规范。矿山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治理成果也需要监督与维护。建议国土资源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在加强项目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果的后期维护与监管工作,要求地方政府做好配合工作。3 做好专项资金项目规范化管理的研究工作对国家新开展的专项资金项目,建议应建立案例分析制,进行跟踪研究。目前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技术以及预算规范与标准尚未出台,为确保工程质量与投资目标实现,急需加强技术与预算管理规范、标准的研究工作,不断完善项目工程设计与设计预算规范化管理。为防止套用国家财政专项资金,促进国家专项基金项目规范化管理,建议对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与管理机制进行研究,要求各地政府管理部门对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进行监督,确保国家投资与地方投资的落实与投资综合效益最大化。4 充分重视环境治理工程科学研究矿山环境治理,是一个地质学、力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解决地质环境问题必需以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为基础,不同地质、水文环境条件,不同岩性,不同矿种,不同规模,不同开采方式,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同,治理保护的措施和方案也不同。如矿区地质环境分析,土地适宜性分析,植物适应性分析,环境变化分析,治理技术与方案确定等,这些研究工作复杂而艰巨,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需要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重视。工程技术手段是解决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的关键,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比较晚,技术手段的研究也落后于发达国家,一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而得不到解决。近年来,此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曾设立了相关治理技术方面研究的课题,但因没有专项资金来源支持,很难立项。即使立项也只能列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之中一小部分,其投资不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总投资的1%,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国家应在重视环境治理的同时重视环境治理工程科学研究,中央、地方财政也应积极支持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工程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矿山地质灾害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寿冀平(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济南,250014)摘要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矿山开采引发的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的现状分析,结合矿产开发规划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减轻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地面塌陷 现状 趋势分析 防治措施前言山东省是我国矿业大省、经济大省,全省累计发现各类矿产150种,其中能源矿产11种、金属矿产45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4种。山东省采矿历史悠久,矿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全省95%的一次性能源和80%的原材料依靠开发矿产资源提供,矿山企业达9482个。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的增大,矿山地面塌(沉)陷问题越发突出,成为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1 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山东省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按其成因和塌(沉)陷特征分为采空地面塌(沉)陷和岩溶地面塌陷。1 采空塌(沉)陷采空塌(沉)陷是山东最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涉及煤矿、金矿、铁矿、石膏、滑石等所有地下开采矿山,伴随采空塌(沉)陷出现的往往还有地裂缝、山体开裂等。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煤矿采空区,其次是金、铁矿及石膏、滑石矿等采空区,但从突发性和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上来讲,又以金、铁、石膏、滑石矿更为严重。全省17个地市有10个地市存在规模不同的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煤炭资源开采强烈的地区。塌(沉)陷面积规模较大的依次为泰安(主要分布于煤炭资源丰富的新泰、宁阳、肥城三地)、济宁(主要分布于兖州及济宁煤田)、枣庄(主要分布于滕州及陶枣煤田、峄城及底阁石膏矿区)、莱芜(四大国有煤矿区、张家洼及小官庄铁矿区、莱芜铁矿马庄矿区)、烟台(主要分布于金矿资源开采强烈的招远、莱州、牟平及龙口煤矿区)。2 岩溶地面塌陷矿山岩溶地面塌陷是开发排水(包括矿坑突水)为主导因素引发的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具备岩溶塌陷条件的莱芜铁矿谷家台及叶庄矿区、蒙阴洪沟煤矿区、沂南铜井金矿区等,其中以莱芜铁矿岩溶塌陷最为发育。2 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发育现状1 采空地面塌(沉)陷采空塌(沉)陷是由于矿层(体)采出后,采空区上方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离层乃至冒落而形成。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地表变形程度,主要取决于矿层条件、顶板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和采高、开采条件等。据2002年调查资料可知,我省各类矿山采空塌(沉)陷面积为01km2,其中煤矿采空塌(沉)陷最大,占采空塌(沉)陷面积的97%。各主要矿种的采空塌(沉)陷现状分述如下:1 煤矿采空塌(沉)陷山东省采煤历史悠久,开采方式从以往的小规模开采转入现在的机械化深部大规模开采,随着采空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各采煤区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规模不等、形状各异的采空地面塌(沉)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省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塌(沉)陷已达800余处,累计塌(沉)陷面积625km2,其中绝产面积大于50km2,平均采万吨煤地面塌(沉)陷率为0037km2。山东省煤矿区采空塌(沉)陷基本情况见表1。表1 山东省煤矿区采空地面塌(沉)陷情况统计表塌(沉)陷的平面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的塌(沉)陷盆地,盆地中心下沉深度各地不一,最大下沉深度50m(肥城王瓜店),最小下沉深度10m(枣庄黄庄煤矿)。其中塌(沉)陷区最大下沉深度小于50m,地表形态相对变化较轻的塌(沉)陷区面积累计6km2,占全省总塌(沉)陷面积的74%;塌(沉)陷区下沉深度大于50m,地表形态相对变化较大的塌(沉)陷区分布面积累计达03km2,占全省塌(沉)陷区总面积的26%。此类塌(沉)陷分布区,地表地形起伏较大,在第四系沉积厚度较大或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地段,常形成季节性乃至常年性积水洼地,导致土地复垦困难或不能复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部分老塌(沉)陷区的常年积水面积已达2km2以上,造成了耕地的大面积绝产和荒废。由于各地区成煤条件(厚度、埋深、顶底板岩性等)的差异,以及各采煤区开采方式的不同,使得各采区采空塌(沉)陷的发育规模差异较大。省内济宁、枣庄、泰安、龙口、临沂、淄博和坊子七大采煤区,除淄博采煤区的采空塌(沉)陷的发育规模较小外,其他地区的采空塌(沉)陷均较严重。尤其以泰安、济宁、枣庄三地市所辖煤田区的采空塌(沉)陷最为严重,累计塌(沉)陷面积达81km2,占全省采空塌(沉)陷总面积的67%。不但塌(沉)陷分布面积大,下沉深度深,而且积水面积广,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也极大。2 铁矿采空塌(沉)陷省内铁矿采空塌(沉)陷相对较轻,尽管目前济南、莱芜、淄博等铁矿主要产地的矿山开采已具规模,但由于矿石采出后对采空区大都进行了尾矿充填。因此,铁矿采空塌(沉)陷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据调查,至2002年底,全省仅发生3处采空塌(沉)陷,淄博1处、莱芜2处,累计塌(沉)陷面积673km2。3 金矿采空塌(沉)陷金矿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胶东金矿区的招远、莱州、牟平、威海等地,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金矿开采区发生采空塌(沉)陷160多处,累计塌(沉)陷面积约851km2。塌(沉)陷的形态多为条形,走向与矿脉走向一致。塌坑两侧边坡陡立,地表岩体内沿矿脉走向的张性裂隙发育,裂隙宽度可达20cm。受矿脉地质特征和开采规模的控制,塌坑的发育规模(长、宽、深等)差异悬殊。塌坑长度一般10余m到数10m不等,最长达800m。4 石膏、滑石等其他矿产采空塌陷(1)山东省石膏矿储量十分丰富,石膏生产量逐年上升,因此矿区采空塌(沉)陷也越发突出。目前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临沂市平邑县、苍山县石膏矿区和枣庄底阁石膏矿区,累计塌(沉)陷面积774km2。(2)滑石矿采空塌陷区主要分布于栖霞、莱州等地,现已发生采空塌(沉)陷3处。最大的一处发生在莱州市滑石矿采空区,塌陷形态为椭圆形盆地状,面积约45km2,塌(沉)陷中心下沉深度3m左右,该塌陷的发生对位于其西部的莱州市滑石矿构成了很大威胁,目前厂院围墙已有多处倾斜开裂,墙体裂缝最宽达10cm。(3)此外,临沂、潍坊等地在开采重晶石矿的过程中,也先后发生较大规模的采空塌(沉)陷,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2 岩溶地面塌陷矿山岩溶地面塌陷是因开采矿产资源疏排地下水(包括矿坑突水)而导致的岩溶塌陷。目前,全省岩溶塌陷面积约6544ha。相对于采空塌(沉)陷,岩溶塌陷面积较小,目前只局限于莱芜铁矿区、蒙阴洪沟煤矿区、沂南金矿区三个矿区。3 矿山地面塌(沉)陷趋势分析1 煤矿采空塌(沉)陷现阶段煤矿开采主要在鲁西地区的淄博煤田、肥城煤田、新汶煤田、兖州煤田、滕州煤田、陶枣煤田、临沂煤田和鲁东地区的黄县煤田。就目前采空塌(沉)陷情况分析,山东煤矿采空塌(沉)陷基本分两种情况:①淄博、陶枣、临沂等煤田,多处于低山丘陵区,煤层薄,上覆第四系厚度均小于100m,开采深度多在-500m以下,煤层采出顶板冒落后,很快自动叉实,地表只出现小规模地面变形、斑纹或裂缝,对地表或农业耕作不产生重大损害;②兖州、滕州、肥城、黄县等煤田,多处于山前冲洪积平原或盆地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开采煤层厚度大,多8~12m,煤层产状平缓,采出后,顶板煤层失去支撑,形成破碎冒落、弯曲下沉,随着采空面积的逐渐扩大,在地面出现缓慢、连续的盆状塌(沉)陷坑,严重破坏了地质地貌景观,对农田、村庄等破坏严重,给矿山建设和矿区农业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也为矿山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由此可见,后者采空塌(沉)陷规模及危害要大于前者。根据煤矿开发规划,近期煤炭生产的重点地区是济宁、兖州、滕州、新汶(含莱芜)、肥城等深部煤田。煤矿采空塌(沉)陷也主要发生在济宁、兖州、滕州煤田,其次是肥城、龙口、新汶煤田。淄博煤田面临闭坑期,采煤塌(沉)陷影响很小。也就是说,除了淄博煤田外,其他各煤田采空塌(沉)陷仍将继续发展,尤其是济宁、兖州、滕州三大煤田,开发潜力大,采煤塌(沉)陷又属于第(2)种情况,故其采空塌(沉)陷规模和危害程度显得尤为突出。据省煤炭工业局资料,近期我省煤矿采空塌(沉)陷面积年均增长4km2,按此推算(以2002年采空塌(沉)陷面积625km2为基础),到2005年和2010年我省由于采煤将增加塌(沉)陷面积分别为102km2和204km2。未来煤炭资源开发远景区在鲁西南及黄河北煤田,此处煤田正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区。尽管煤层埋深大,但由于具有上覆第四系厚度大、煤层厚度大、煤层产状平缓与济兖煤田类似的自然地质条件,推测未来开发会产生严重的塌(沉)陷危害。采用采煤塌(沉)陷系数法,结合2010年规划采煤量9000万t,预测采空塌(沉)陷面积为6km2。2 铁矿采空塌陷省内铁矿采空塌陷相对较轻,目前主要发生在淄博黑旺铁矿朱崖矿区庙子采空区、鲁中矿业公司(莱芜)张家洼小官庄矿山区及莱芜铁矿马庄矿区三处。据2002年调查资料,庙子采空区由于当地乡镇和个体采矿影响,范围有所扩大,对正处于采空区上方的庙子村而言,仍存在潜在的采空塌陷危害;张家洼、小官庄、马庄矿区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以及各矿区采用了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法(砂土、尾矿充填法),并作为莱芜市重点恢复治理区,区内采空塌陷面积将逐年减少。3 金矿采空塌陷据金矿开发规划,2003年至2010年,采空塌陷将随着采空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加剧。由于三山岛、新城、金城等金矿已经转入海下或深部开采,故其采空塌陷发生规模不会增幅太大;而牟平、乳山、龙口,尤其是招远金矿,由于资源相对丰富,加上国有矿山和集体、个体矿山的联合无序开采,采空塌陷面积将不断增大,采空塌陷危害将越发突出。4 石膏、滑石矿采空塌陷山东省石膏矿产资源集中分布于鲁中地区,尤以泰安、枣庄、临沂三区资源丰富;滑石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鲁东北部地区。目前石膏、滑石开发强度较高,产品已供大于求,采空塌陷时常发生,给矿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开采强度的加大,其采空塌陷也会越发突出。5 矿山排水岩溶塌陷矿山开发排水(包括矿坑突水)为主导因素而引发的岩溶塌陷,主要发生于莱芜铁矿区第三系缺失的“天窗”内及断裂带附近。据监测资料,该区岩溶塌陷近年来发展迅速,1997年塌陷面积6320m2,2000年达到8450m2,2002年达17m2,塌陷面积年均增长700多平方米,累计塌陷坑228个,塌陷密度最大达5处/km2。随着矿山开采强度的增大及部分矿山恢复(如顾家台矿区等)建设,区内岩溶塌陷面积将不断增大。4 矿山地面塌(沉)陷防治措施矿山地面塌(沉)陷是由人类开采矿产资源诱发引起的,因此,防治应首先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目的是既要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又能保障矿产资源有序开发。根据前人生产实践经验,提出防治建议。1 探索科学的采矿方式1 充填法采矿预防采空塌(沉)陷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充填法采矿。这里推荐中国矿业大学研制的高水速凝充填材料,该充填材料具有充填速度快、强度高且较稳定等特征,充填液只需20分钟便连砂带水一起固化成高结晶水冲填体,其强度一天可达3兆帕,三天可达4~5兆帕,最终可达5兆帕以上。该充填材料不需脱、排水且有一定膨胀性,充盈系数优于混凝土,在招远金矿进行充填试验,效果良好。充填法采矿防止采空塌(沉)陷,在目前开采的铁、金矿山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为这类矿山矿体多呈脉状或条带状发育,相应采空区也呈条带状,便于充填,所需充填材料也相对少,经济上不需投入太大而且效果明显。充填法开采铁、金矿目前在全省已进行了全面推广和应用,其中莱芜铁矿区及招远金矿区基本上都采出了此种采矿方式。而煤矿等沉积型矿产开采由于采空区范围广,如果实行充填,花费巨大且效果不明显,从煤矿开采经济效益上分析也不合算,因此,目前煤矿开采以顶板陷落法为主。2 煤炭地下气化工程研究煤炭地下气化(UCG)工程是指煤层在地下直接燃烧变成可燃气态燃料的过程,是一种化学采煤方法,属洁净煤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气化炉所产煤气目前除用于矿区居民生活用气和小型工业锅炉燃气外,主要用于燃气发电机组发电,另外,还可以用于煤气化工,生产甲醇、二甲醚等化工产品。此技术方法的应用可有效减轻煤炭生产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善矿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今后煤炭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值得很好的研究发展推广。目前,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鄂庄煤矿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实验,并于2002年投入生产,综合效益良好。莱芜鄂庄煤矿煤炭地下气化站工程是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十五”期间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目前已被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实验研究基地。2 科学采煤方式研究1 “自下往上”异向开采煤矿开采一般是从上层煤起自上往下采,这样对煤矿建设来说,具有见效及投资回收快等优势,但对于采空塌(沉)陷来说,是愈采愈烈,许多塌(沉)陷区是反复塌了再塌,同时浅部采空塌(沉)陷也构成对深部采矿的威胁,比如,在汛期,大气降水直接通过塌(沉)陷坑进入巷道,增加矿坑排水量乃至造成淹井事故的发生等等。湘潭矿业学院与煤炭部门立项研究煤矿开采方式,提出具有多层煤的煤田,采用自深部→浅部开采的方式,可有效地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目前,这一研究已经通过国家正式鉴定,如果这种开采方式可行的话,我们认为,对鲁西南及黄河北远景煤田区,在未来开采时应该参考、借鉴。2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采煤技术水平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井下采煤矸石不出井,用来充填井下采空区,既可以减轻采空塌(沉)陷,又可避免排矸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真可谓一举两得。而省内煤矿的采煤方式与我国大多数煤矿一样,使得利用煤矸石充填井下采空区变得复杂化且费用较高,这在新汶矿务局张庄煤矿及国内其他煤矿都已得到证明。也就是,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欲使矸石不排向地表直接充填采空区是不现实的,因此,需加强科学研究,努力改进采煤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煤矿开采为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根据各矿实际条件,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①同一煤层多工作面协调开采,减少地表不均匀下沉,减少倾斜和水平变形对民房的影响;②分煤层交错布置工作面,可减少不均匀下沉和静态变形值,使部分变形得以抵消。不同煤层开采边界交错布置。错距控制在40~80m;③积极推广沿空送巷、沿空留巷等采煤新工艺、新方法,实行无煤柱开采,以使地表均匀下沉;④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如华丰矿通过注浆减沉,取得较好的效果;汶南矿在采13层、15层煤时,采用矸石充填老空,既减少了矿井排矸量,又减缓了顶板下沉,减轻了采动对地表的影响。3 帷幕注浆堵水法采用大型帷幕注浆工程既可以治理水害保护地下水资源,又可以减轻岩溶塌陷,已成为除疏干法以外,可供选择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矿区灾害的方法。该方法在济南张马屯铁矿、肥城矿务局陶阳煤矿等矿区得到了成功应用。4 矿山矿坑水预先疏干排供结合据本次调查不完全统计,仅鲁中地区,国有煤矿和铁矿矿坑排水量就达4亿m3/a,这个水量是非常惊人的。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还产生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采用该法将水资源提前利用,同时降低了产生岩溶塌陷的水动力条件。5 合理有序开采及灾害治理恢复采矿前,在压矿地区实行一次性征地,减少采空塌(沉)陷损失。为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除了进行村庄搬迁、重点交通和水利设施布置禁采区或留设防护煤柱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重点建筑物不受损害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塌(沉)陷地区进行治理和复垦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塌(沉)陷区内大部分土地可以复垦还田,少部分地区塌(沉)陷程度严重,常年积水或地形起伏过大,不能复垦,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也可修建公园,既美化环境又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5 结语本文以全省矿山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为基础,通过对灾害现状分析,结合矿山开采规划对灾害趋势进行了分析,对前人在矿山灾害防治的生产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希望能对矿山地面塌(沉)陷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query取得iframe中元素的几种方法在iframe子页面获取父页面元素代码如下:$(

当然是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说了 。 首先从理论上结合你要研究的论题,说说你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填补了理论界的什么空白,或者说你的理论有什么创新之处。实际方面说,肯定就是你的研究对于指导实践有多大作用之类的,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具体的都要结合你自己的论文啊 建议去知网上下载一些相近的论题,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写的,借鉴别人的,再加上自己的特色。望采纳!

同志啊,这种论文网上还是很多的,不用那么懒吧。相关论文很多,自己下载整理一下对你也有好处啊。以下仅供参考中国地质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可划分为10大类31种: 1、地震: 天然地震、诱发地震 2、岩土位移: 崩塌、滑坡、泥石流 3、地面变形: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 4、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渍)化、冷浸田 5、海洋(岸)动力灾害:海面上升、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港口淤积 6、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坑道突水、煤层自燃、瓦斯突出和爆炸、岩爆 7、特殊岩土灾害: 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淤泥质软土、冻土、红土 8、水土环境异常: 地方病 9、地下水变异: 地下水位升降、水质污染 10、河湖(水库)灾害: 淤积、塌岸、渗漏 (一)地震 1、分布发育概况 进入20世纪以来,在我国境内(包括台湾及临近海域)发生大于或等于8级的巨大地震共9次;发生大于或等于7级的地震约80次,其中1949~1990年发生了52次。 我国的构造地震分布非常广泛,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余各省都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水库诱发地震自60年代以来,目前至少以在11个省的15座水库发生,其特点是与水库蓄水有明显关系。 地震在我国大陆地区具明显的西强东弱、西多东少的发育分布规律。如本世纪以来发生的9次大于或等于8级大地震,除2次8级发生于台湾临近海域外,其余均发生于西部省份。我国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除了台湾外,Ⅶ度以上地区的面积相时少得多。 地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了不均一性,往往呈带状分布。近100年发生的地震表明,地震基本上是围绕这26条活动断裂系发生的。我国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呈现出成群分布,活跃高潮与低潮相互交替的活动格局。东部一个周期长约300年左右,西部为100~200年左右,台湾为几十年。 2、危害状况 地震灾害以突然、隐蔽为特点,一旦成灾,极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1901~1980年间,我国地震共死亡61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在千人以上的地震即达31次。1949年以来,地震就造成死亡4万人,伤残5万人,居群灾之首,同时地震还造成倒房60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我国的地震活动,不但频次高,强度大,而且城市受灾率高。据统计,全国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区的面积达312万km2,全国70%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位于烈度为Ⅶ度或高于Ⅶ度的高地震烈度区内,特别是一批重要的城市如北京、天津、西安、太原、兰州、呼和浩特、昆明、乌鲁木齐、银川、拉萨、汕头都位于基本烈度为Ⅷ度的高烈度地震区内。 地震不但可以直接摧毁城镇工程设施,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还可以引发滑坡、崩塌、火灾等其它灾害,加重了地震灾害的损失。 (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1、发育分布基本情况 全国共发育有特大型崩塌51处、滑坡140处、泥石流149处;较大型崩塌2984处以上、滑坡2212处以上。泥石流2277处以上。 从总体看,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诸省区长期处于地壳上隆过程之中,地震活动频繁、地形切割剧烈、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支离破碎,再加上西南地区降水量和强度较大、西北地区植被极不发育,因而崩滑流发育强烈,如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其它地区新构造运动一般相对较弱,其中华北、东北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小,中南、华东大部分地区植被发育较好,因此,这些地区的崩滑流发育强度一般不及西部地区。崩滑流灾害危害较大的省区有:四川、云南、陕西、宁夏、甘肃、贵州、湖北、辽宁、北京、河北、江西和福建等。 在地域上,可基本上划分为15个多发区,它们是:(1)横断山区、(2)黄土高原地区、(3)川北陕南地区、(4)川西北龙门山地区、(5)金沙江中下游地区、(6)川滇交界地区、(7)汉江安康~白河地区、(8)川东大巴山地区、(9)三峡地区ⅲ(10)黔西六盘水地区、(11)湘西地区、(12)赣西北地区、(13)赣东北上饶地区、(14)北京北郊怀柔-密云地区、(15)辽东岫岩-凤城地区。 2、主要危害 近十年来,全国由于崩滑流造成的人员死亡已近万人,平均每年达15人。全国有 400 多个市、县、区、镇受到崩滑流的严重侵害, 其中频受滑坡、崩塌侵扰的市、镇60余座,频受泥石流侵拢的市、镇50余座。较为严重的有重庆、攀枝花、兰州、东川、安宁河谷等。全国几条山区干线铁路如宝成线、成昆线、宝兰线都受到了崩滑流的严重危害。

矿山地质灾害论文选题方向怎么选

我个人看法是选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吧,因为现在建设工程在办理规划许可证的时候,都要委托环评单位出具环评报告的,所以,选择这个方面就有可能是在大城市而不是经常出差去野外治理灾害。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地下工程隧道、公路铁路地质、矿产普查、煤田地质、岩土、资源勘查、地下水、生态地质环境地质、地球化学、物探等,甚至珠宝都是地质专业的方向。地质正是黄金时期,楼主可以选择其一。当然各个学校的地质专业的特色不一样。同济的隧道方面,长安的公路,地大的地下水、矿普,矿大的煤田,成都理工的地质灾害等还有好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排名不分先后)楼主可补充问题我再回答。 楼主HI上问的矿大情况如下:(我以前就是矿大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又叫水文地质,与地质工程同在一个学院)地质工程属于资源学院的,我上面说的有些是研究生的方向。矿大的介绍:地质工程专业详情如下: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从事资源地质勘查的初步能力和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地学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各类工程建设地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大二下学期左右分方向,到时有3个方向可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方向主要课程:资源与环境地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原理、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基础、矿物岩石学、能源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地质、矿山、建筑设计院、岩土工程公司、水资源管理单位、地球物理勘探单位从事相应的生产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岩土工程与勘查技术专业方向主要课程:资源与环境地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原理、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土质学与土力学、岩土工程勘察、钻探设备与工艺。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类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部门、岩土工程公司、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

当然是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说了 。 首先从理论上结合你要研究的论题,说说你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填补了理论界的什么空白,或者说你的理论有什么创新之处。实际方面说,肯定就是你的研究对于指导实践有多大作用之类的,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具体的都要结合你自己的论文啊 建议去知网上下载一些相近的论题,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写的,借鉴别人的,再加上自己的特色。望采纳!

由于矿山开发的客观要求,再加上许多技术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矿山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水土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破坏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底,因开采煤炭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达30万km2,1993年底达40万km2左右,到去年年底统计土地塌陷面积已达近60万km2,预计今后每年还将以4~5%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土地塌陷面积将达近120万km2。另外煤矸石压占土地和露天矿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也相当严重。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平衡,北方水资源相当贫乏,而煤矿又主要集中在北方,这种煤炭开发的布局与水资源分配的矛盾,使本已缺水的北方更是雪上加霜。据261对矿井调查,1998年矿井总排水量为1亿m3,平均吨煤排水量约0m3。尤其是煤炭工业建设向西部战略的转移,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从而制约着我国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因此矿山开发水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要,其研究趋势表现为如下方面。一、煤炭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技术煤炭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煤炭开发将对水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地下水补排关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几乎在所有矿区都有发生,而且十分明显,例如平顶山矿区在采矿前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平顶山山前有泉水出露达40多处,湛河长年流水,而随着煤炭的开采,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泉水消失,河水经常发生断流。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如在采矿前石炭系与寒武灰岩之间有一层10多米厚的铝土泥岩,使二者之间无水力联系;而采矿过程中铝土泥岩局部地段遭到破坏,使二者彼此连通,形成了寒武灰岩含水层向石炭系含水层补给的关系。对于排泄而言,开采前地下水以泉水和河水形式排泄,而开采后则以矿坑疏干排水和人工开采形式排泄等等。(2)地下水流态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表现为层流向紊流的变化,而且随着矿井疏排水的时空变化而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距疏水巷道越近水流状态变化越大,反之则水流状态变化越小;同样疏排水初期水流状态变化大,而随着疏排水的延续和流量的稳定,水流状态变化越来越小。判断水流状态发生改变的标准是区域内雷诺系数增大的情况,当雷诺系数大于100时,则地下水流态成为紊流区。(3)地下水动态的改变。这种变化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微观动态变化,其变化规律和未开采条件下相似,受降雨及微观地下水潮汐的影响,只不过叠加了趋势变化而已;另一方面是宏观趋势性动态变化,其变化规律是水位不断下降,水量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稳。(4)水—岩作用环境变化。在煤矿巷道中,新鲜岩石暴露于通风环境下,致使原来的还原环境改变为氧化环境,Eh值升高。若煤中硫含量和岩石中和能力达到一定的比值,则会形成酸性水,pH值降低。这样Eh值和pH值的变化就会引起水—岩作用环境变化。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1)水资源枯竭。由于采矿引起水环境变化,使供水系统大量报废,水源地不能使用,这种情况已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全国统配煤矿矿区供水情况调查结果综合表,表明有86%的矿山城市出现缺水现象。(2)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变化导致岩石淋蚀作用加强,水中有毒有害成分增加。据统计,30条500km以上的河流中,有18条受到煤矿开采的污染。如四川的金沙江、辽宁的太子河、山东的汶河、河北的滏阳河等。煤矿范围内的河流更是严重,几乎所有河流都受到污染。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和无机悬浮固体物质。pH值很低, 、Ba2+、F-、酚类化合物、Fe、Ge、Mg以及放射性物质严重超标,供水系统污染,水生生物死亡,土地板结,蔬菜及粮食遭到污染等等,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后果。水环境保护技术煤炭开发对水环境影响的四个方面中,补排关系、流态和动态变化三个方面是由含水层结构破坏和水循环规律变化引起的,而水—岩作用环境变化是由水化学相平衡变化造成的。水环境保护技术则从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入手,阻止煤炭开发对水环境产生的副面影响。(1)防止或减轻含水层结构的破坏。煤矿开采使围岩变形和移动。在采空区上覆岩层直至地面,出现冒落带、弯曲带和裂缝带。岩层移动发展到的层位的含水层结构受到破坏,隔水层—含水层相对关系发生变化,蓄水构造受到破坏,地下水赋存条件发生改变,降低了地下水的调蓄能力,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流态和动态也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含水层结构的突然破坏,一般发生在采用不适当的采煤方法情况下。为防止或减轻含水层结构的破坏,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尽量采用充填采煤和条带式开采方法,同时适当减小第一、二层的开采厚度,并要求顶板一次暴露面积不能过大;②顶板岩层坚硬不易冒落时,应采用人工放顶;③调查老窑采空区,废巷和岩溶等地质开采资料,防止因疏干老窑积水及岩溶含水层水位,造成含水层结构的突然破坏。(2)利用水循环规律的变化。为了煤矿开采的需要,增加了外供水及矿坑调节。同时采煤过程中含水层结构发生了破坏,致使水循环规律和水量平衡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从而改变了矿区水环境条件,以迟久监等人对山西煤矿开采前后水循环规律的对比为例,可得出以下结论:采煤条件下流域地表水汇流条件不断改变,渗漏补给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变异,地面径流、基流和潜流中各有一部分或全部转为矿坑水;地下水的运动由采煤前的以横向运动为主,变为以垂向运动为主,地下水由以前的基流和潜流排泄为主,变为以矿坑排水为主的方式排泄。从水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依据这些水循环特点在矿下设计“净水疏排巷道”及“疏排”结合孔,并配套设计供水系统,实现“排供结合”或“疏供结合”,解决水资源枯竭问题。(3)保护水化学相平衡。水—岩作用环境的变化是由水化学相平衡变化引起的,以Fe的Pe-pH水化学相平衡为例,反映了不同Pe和pH条件下水—岩作用的平衡关系。其它金属离子也有类似的水化学平衡。因此水化学相平衡的变化,势必引起水—岩作用环境和方向的变化,导致水中金属离子的动态变化。水化学相平衡的决定因素是Pe和pH,因此,要深入分析各种水化学相平衡的动态变化条件,设计保护水化学相平稳的参数,实现矿坑水的污染“源区”控制,根据不同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同时实现矿井水的综合利用。实现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的技术比较成熟的有:①混凝沉淀法;②电渗析法;③中和法。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技术有:①两段接触生物氧化净化技术;②地学—生态工程学技术;③洗水闭路循环技术;④沙地净化工艺。二、煤炭开发对土地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井工开采对土地的影响(1)地表塌陷。我国煤炭产量95%以上为井工开采,产生的地表塌陷成为对土地环境影响的主要形式。根据矿区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及地质、采矿条件的不同,地表塌陷对土地环境的影响可分为三类:①丘陵山地塌陷地。开采后地形、地貌无明显变化,基本不积水,对土地环境影响较小,个别地区引起山体滑移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②中、低潜水位平原塌陷地。因地下水位较深,开采塌陷后地面有小部分常年积水,缓坡地发生季节性积水,从而造成水土流失和盐渍化。这类矿区大多分布在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平原矿区。③高潜水位平原塌陷地。由于地下潜水位高,地表大部分常年积水,造成耕地绝产,坡地大部分发生季节性积水,从而使地表农田水利设施遭受严重损坏。这类矿区大部分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中东部。(2)煤矸石压占土地、影响生态环境。煤矸石是煤矿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物,煤矸石废弃堆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占用大量土地,影响生态、破坏景观;煤矸石自燃污染大气,矸石山还会发生爆喷崩塌,阻塞交通;矸石山淋溶水中使水量呈现较强酸性或含有有害有毒元素,污染周围土壤和水体,危害农作物和鱼类生长。露天开采对土地的影响(1)挖损剥离土地。露天矿对土地环境的影响的表现形式最直接的是对矿区煤层上方的表土和岩层剥离,因此,对矿区地形地貌和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如抚顺露天矿、元宝山露天矿、阜新露天矿等二十多个北方著名露天矿平均采万吨煤要挖损土地10~16km2。1949~1989年,我国露天矿挖损土地总面积达9600km2,1990~1998年我国露天矿以每年1200km2的速度增长,即去年底整个挖损土地面积已达21600km2。2000年以后每年还将以8~9%的速度增加,至2020年每年将挖损土地3600km2。(2)排土场压占土地。根据二十多个北方著名露天矿调查估算,每采万吨煤排土场压占土地10~22km2。1949~1989年全国露天煤矿排土场压占土地约8000km2;1990~1998年,每年以1000km2的压占地增加,去年底已压占18000km2;2000年后每年仍将以8~9%速度增加,到2020年将达到3000km2。煤炭开发的土地环境保护(1)开采技术措施。开采技术措施是指从土地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以采煤和环境保护并重为原则,通过合理设计开采方法来达到防止矿山地表土地环境破坏的目的。这种技术有:①留设保护煤柱;②充填法管理顶板;③条带式开采;④消除开采边界的影响;⑤协调开采等等。这些技术在“三下”采煤研究中有详细的论述和要求,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赘述。(2)土地复垦技术。矿区土地复垦不强求恢复到塌陷前原来的状态,而是依据各矿区具体条件,本着因地制宜与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并可开发为娱乐场所。按复垦后的土地用途可以分为建筑复垦、农业复垦、林业复垦、渔业复垦、草地复垦、娱乐园地复垦及生态农业复垦7类。具体技术详见矿山土地复垦研究现状与趋势。三、矿山的地热灾害矿井热害的现状矿山的地热灾害主要表现为矿井热害。解放前我国矿井由于开采的深度有限,各类矿井很少出现矿井热害;解放后,我国采矿事业迅猛发展,新矿井大量兴建,老矿井逐渐向深部延伸,一些矿井逐渐受到地下热水和地热的威胁。随着开采深度增加,井下温度逐渐升高,湿度加大,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从而构成矿井热害。我国矿井热害的治理与研究工作始于50年代。随着煤炭系统出现热害的矿井的增多,煤炭工业部于1975年至1978年曾召开过五次矿井地温研究及降温工作技术座谈会,交流测温和降温技术。在国外早已出现矿井热害问题,秘鲁、南非、日本、美国、赞比亚、墨西哥、尼加拉瓜、前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及前联邦德国都存在矿井热害问题,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与治理工作。矿井热害的分类法(1)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室对矿区地温类型的划分。198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室编著出版了《矿山地热概论》一书,对矿区地温类型进行了划分。该书以我国东部若干矿区实际资料为基础,从矿区地热研究、热害防治的目的出发,对已知矿区划分为六个类型。即基底抬高型、基底坳陷型、深大断裂型、地下水活动强烈型、深循环热水型和硫化物氧化型。(2)阎如燧的矿床地温类型划分。1981年阎如燧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1981年第三期发表的”试谈矿床地温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矿床地温进行了划分。他的划分原则是:既能充分反映地温的赋存状态和成因方面的明确概念,又便于探求不同地温类型在勘探方法上和降温措施方面的主要特点,不考虑开采方法。据此原则,结合一些实际资料,把矿床地温类型划分为热水、岩温、混合三个类型。(3)王锐的矿床地温类型划分。1999年,王锐编著的《矿井热害勘探预测与治理》一书中,以地温的赋存状态、深部热源向地壳上部导热的载体的性质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矿井热害为划分原则,将矿井热害类型划分为:正常地热增温型、地热异常型(包括岩温地热异常亚型和热水地热异常亚型)和碳、硫化物氧化热型。矿床普查勘探时对矿井热害的预测评价近年来,由于具有热害的矿井增多,在进行固体矿床普查勘探时,对矿床地温条件的调查研究已与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同样重要。1991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由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对地温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但不够具体和全面。王锐在他的《矿井热害勘探预测与治理》一书中,根据各种矿产在勘察时对地温工作调查研究的实例,提出了各勘察阶段对地温工作的布置和要求,并对矿产普查勘探时矿产地温调查研究应注意的一些技术方法问题进行了研究。矿井热害治理措施当前各国对矿井热害的防治措施都在进行试验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通风降温,隔绝热源防止热量扩散,机械制冷空调降温、减湿降温和增湿降温等。(1)通风降温。对通风降温的研究集中于开拓系统和通风系统的优化、加大通风量和加强通风管理。(2)隔离热源。隔离热源的方法有:超前中段疏干含水层(带)、加强坑道内热水管理、采用全充填采空区隔断热源和采用隔热材料隔热。(3)机械制冷井下空调。巴西、南非、前联邦德国、比利时、印度、美国、日本都早已使用此方法。我国在矿井中使用机械制冷空调降温是从60年代初开始的。(4)减湿降温和增湿降温。据日本资料,在高温矿井中,湿度降低7%,等于气温降低7℃,当井下湿度较高时,减湿措施是有效的。增湿降温是在相对湿度小于20%~30%时,向进风流中喷水,使空气的含水量增加,利用水的汽化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矿井地热的综合利用它包括矿井地下热水的综合利用和矿井地热的综合利用。矿井地下热水在工业上的利用,目前尚未开展。主要是由于新建矿区远离工业区,不易利用;老矿区的管理体制和排水工程已经形成,不便改建。在生活用水方面,湖南郴州铀矿1979年7月开始在坑口建热水供水系统,在经济和管理上都取得良好效果。矿井地热的利用主要是利用废旧巷道和采空区(应有一定长度)作为冬季矿井的进风道,提高进风温度,防止井筒和巷道的冰冻。四、矿山的塌陷灾害矿山塌陷的基本特征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矿石和钎石被从地下开采出来,所形成的地下空间迟早要由上面和周围的岩石来填补,在地面上往往形成普遍而严重的矿山塌陷灾害。按其形态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漏斗状塌陷坑和台阶状断裂,这类塌陷危害严重,可突然发生,对地面造成猝不及防的损害,但破坏范围较小;第二类是地面形成平缓的塌陷盆地,主要为开采深部急倾斜煤层或开采深度与煤层开采厚度之比大于20的缓倾斜煤层所引起,形成过程缓慢,从开始下沉到最终稳定需1~3年的时间。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开展矿山塌陷的研究。俄罗斯、波兰、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对矿山塌陷的理论和”三下”开采(即建筑下开采、水下开采、铁路下开采)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0年代起,在我国的一些主要矿区,如淮南、开滦、抚顺、阜新、峰峰、大同、鹤岗、阳泉、本溪等地,先后建立了地表观测站,开展了对矿山开采沉陷的观测研究工作。40多年来,我国不仅积累了上千条观测线的实测资料,并由此对矿山塌陷的基本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而且还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观测方法。矿山塌陷的研究涉及相当宽的科研领域,需要测量、采矿、力学、电子计算机、建筑、地质等许多学科的知识。近二三十年来,这些学科的成果特别是计算机方面的新成果不断被引进到矿山塌陷的研究中来,使矿山塌陷的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矿山塌陷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但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相比,目前的矿山塌陷的研究还很不够,有待在理论研究、科学试验、应用技术开发和模拟、测试技术研究上做更多的工作。矿山塌陷的成因机制关于矿山塌陷的成因机制,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通用的理论。下面是几个比较流行的假说。(1)拱形冒落论和压力拱假说。拱形冒落论是俄罗斯MM普罗托吉亚科夫于1907年提出的;德国人哈元和吉列策尔于1928年提出了压力拱假说,补充说明了拱形冒落的假说。该假说借用了巷道顶板的成拱作用,认为采掘时在地下的岩层中形成了空间,引起覆岩冒落,直到形成一个近似拱形的顶。但是在顶板和底版之间形成的压力拱,将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而加大,直到拱顶到达地面为止。此假说基本上符合坚硬且结构简单的覆岩地层,但实际上只适用于解释掘进坑道和跨度较小的采空区的塌陷,却很难解释大面积采空区中覆岩破坏和冒落的实际情况。(2)悬臂梁(板)冒落论和冒落岩块碎涨充填论。悬臂梁(板)冒落论由德国的舒尔茨和施托克提出。它将工作面和采空区上方的顶板看成梁或板,初次冒落后,一端固定在前方的岩石上,只发生弯曲而不折断,当悬臂梁(板)的长度悬伸很大时,便发生周期性的折断,造成周期性的冒压。悬臂梁(板)冒落论符合大面积回采所引起的顶板冒落情况。冒落岩块碎涨充填论认为,冒落的岩块可以自然地碎涨,充填采空区的空间,因而限制了顶板冒落的发展,趋向于稳定。实际上,这两个理论可以互相配合,解释长臂式采矿工作和大面积覆岩破坏的情况。(3)冒落岩块铰结论。由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提出,主张工作面上覆的岩层塌陷落时,其上部的规则移动带的岩石块互相保持一定的联系,绞合成多环节的铰链,在采空区上方规则地下沉。(4)砌体梁平衡说。我国学者发展了冒落岩块铰结论,提出了砌体梁平衡说,主张在工作面区,断裂带的影响比较大。断裂带破碎之后的岩块,形状如同砖石结构的砌体,所形成的平衡结构称为”砌体梁”实际上是一种拱的结构。开采之后,上覆断裂带的岩层分为三个区:即矿壁支撑区、离层区和重新支撑区。每层的结构是靠各个破裂岩块之间,由于水平挤压力所引起的摩擦力来保持平衡的。矿山塌陷灾害的评价(1)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形式。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塌陷形式有:塌陷盆地、裂缝和台阶、塌陷坑三种形式。受到采动影响的区域,地表的标高下降,在采空区的上方形成面积远大于采空区的沉陷区域,称为地表塌陷盆地或地表移动盆地。由地下开采所产生的裂缝主要产生于塌陷盆地的外边缘,其宽度为几毫米至几十厘米,深度可达几至几十米,甚至有的与采空区相通。裂缝两侧有时产生落差,形成台阶甚至类似地堑式的张开裂口和环形的破坏堑沟。在开采急倾斜煤层、浅部的倾斜煤层或采深很小或采厚很大的情况下,用房柱式采煤或硐室式水力采煤时,由于采厚不均匀,造成覆岩破坏的高度不一致,也会在地表上产生塌陷坑及漏斗陷坑。(2)地表塌陷范围预测。① 充分采动塌陷范围。充分采动塌陷范围用充分采动角Φ来确定。充分采动角是在地表塌陷盆地的主断面上,移动地表塌陷盆地平底的边缘,在地表水平线上的投影点,与煤层在采空区一侧的夹角。对斜煤层而言,下山方面的充分采动角以Φ1表示,上山方面的充分采动角以Φ2表示,走向方向上的充分采动角以Φ3表示。② 地表塌陷边界的确定。通常将塌陷盆地的边界分为三类:塌陷盆地的最外边界、塌陷盆地的危险移动边界和塌陷盆地的裂缝界线。矿山塌陷灾害的防治纪万斌在他主编的《塌陷学概论》一书中,以塌陷幅度形式为依据,以地表塌陷地形单元为标志,以地质灾害程度为尺度,对矿山塌陷区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类型划分,共分为两类六型,其中一类包括沉陷区、塌陷区和严重塌陷区;二类包括悬垂岩、土层崩塌区及崩塌危及区、露采边坡崩塌区及崩塌危及区、钎石山、废石堆崩塌区及崩塌危及区。矿山塌陷灾害防治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和方面很多。因此,结合矿区的矿产蕴藏和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和防治方案是非常重要的。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综合治理,保证重点,而不是仓促应付,才能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发挥更大的效益。应解决好重灾城镇的搬迁重建和居民的生活困难,并做到土地复用,还田于民。矿山塌陷灾害的发展是不断扩大的,因此治理工作也应当考虑到后期的沉降和变形;井上治理和井下开采协调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纪万斌在1994年总结了塌陷区和严重塌陷区的综合治理方案,包括以下几项措施:(1)井工减塌技术措施,包括充填采矿法、条带采矿法、房柱采矿法和覆岩破碎带。(2)裂带注浆法。(3)土地复用,还田于民。方法有:改旱田为水田,井上、井下疏、排水—降低潜水位高度,挖深垫浅或围盆造田,发展塌陷区”立体型”生态农业和钎石、废石回填、复土造田。(4)村镇迁建。可利用废石回填,强夯加固,人造迁建地基,设计抗变形建筑物。

矿山地质灾害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

寿冀平(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济南,250014)摘要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矿山开采引发的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的现状分析,结合矿产开发规划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减轻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地面塌陷 现状 趋势分析 防治措施前言山东省是我国矿业大省、经济大省,全省累计发现各类矿产150种,其中能源矿产11种、金属矿产45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4种。山东省采矿历史悠久,矿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全省95%的一次性能源和80%的原材料依靠开发矿产资源提供,矿山企业达9482个。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的增大,矿山地面塌(沉)陷问题越发突出,成为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1 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山东省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按其成因和塌(沉)陷特征分为采空地面塌(沉)陷和岩溶地面塌陷。1 采空塌(沉)陷采空塌(沉)陷是山东最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涉及煤矿、金矿、铁矿、石膏、滑石等所有地下开采矿山,伴随采空塌(沉)陷出现的往往还有地裂缝、山体开裂等。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煤矿采空区,其次是金、铁矿及石膏、滑石矿等采空区,但从突发性和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上来讲,又以金、铁、石膏、滑石矿更为严重。全省17个地市有10个地市存在规模不同的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煤炭资源开采强烈的地区。塌(沉)陷面积规模较大的依次为泰安(主要分布于煤炭资源丰富的新泰、宁阳、肥城三地)、济宁(主要分布于兖州及济宁煤田)、枣庄(主要分布于滕州及陶枣煤田、峄城及底阁石膏矿区)、莱芜(四大国有煤矿区、张家洼及小官庄铁矿区、莱芜铁矿马庄矿区)、烟台(主要分布于金矿资源开采强烈的招远、莱州、牟平及龙口煤矿区)。2 岩溶地面塌陷矿山岩溶地面塌陷是开发排水(包括矿坑突水)为主导因素引发的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具备岩溶塌陷条件的莱芜铁矿谷家台及叶庄矿区、蒙阴洪沟煤矿区、沂南铜井金矿区等,其中以莱芜铁矿岩溶塌陷最为发育。2 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发育现状1 采空地面塌(沉)陷采空塌(沉)陷是由于矿层(体)采出后,采空区上方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离层乃至冒落而形成。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地表变形程度,主要取决于矿层条件、顶板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和采高、开采条件等。据2002年调查资料可知,我省各类矿山采空塌(沉)陷面积为01km2,其中煤矿采空塌(沉)陷最大,占采空塌(沉)陷面积的97%。各主要矿种的采空塌(沉)陷现状分述如下:1 煤矿采空塌(沉)陷山东省采煤历史悠久,开采方式从以往的小规模开采转入现在的机械化深部大规模开采,随着采空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各采煤区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规模不等、形状各异的采空地面塌(沉)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省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塌(沉)陷已达800余处,累计塌(沉)陷面积625km2,其中绝产面积大于50km2,平均采万吨煤地面塌(沉)陷率为0037km2。山东省煤矿区采空塌(沉)陷基本情况见表1。表1 山东省煤矿区采空地面塌(沉)陷情况统计表塌(沉)陷的平面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的塌(沉)陷盆地,盆地中心下沉深度各地不一,最大下沉深度50m(肥城王瓜店),最小下沉深度10m(枣庄黄庄煤矿)。其中塌(沉)陷区最大下沉深度小于50m,地表形态相对变化较轻的塌(沉)陷区面积累计6km2,占全省总塌(沉)陷面积的74%;塌(沉)陷区下沉深度大于50m,地表形态相对变化较大的塌(沉)陷区分布面积累计达03km2,占全省塌(沉)陷区总面积的26%。此类塌(沉)陷分布区,地表地形起伏较大,在第四系沉积厚度较大或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地段,常形成季节性乃至常年性积水洼地,导致土地复垦困难或不能复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部分老塌(沉)陷区的常年积水面积已达2km2以上,造成了耕地的大面积绝产和荒废。由于各地区成煤条件(厚度、埋深、顶底板岩性等)的差异,以及各采煤区开采方式的不同,使得各采区采空塌(沉)陷的发育规模差异较大。省内济宁、枣庄、泰安、龙口、临沂、淄博和坊子七大采煤区,除淄博采煤区的采空塌(沉)陷的发育规模较小外,其他地区的采空塌(沉)陷均较严重。尤其以泰安、济宁、枣庄三地市所辖煤田区的采空塌(沉)陷最为严重,累计塌(沉)陷面积达81km2,占全省采空塌(沉)陷总面积的67%。不但塌(沉)陷分布面积大,下沉深度深,而且积水面积广,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也极大。2 铁矿采空塌(沉)陷省内铁矿采空塌(沉)陷相对较轻,尽管目前济南、莱芜、淄博等铁矿主要产地的矿山开采已具规模,但由于矿石采出后对采空区大都进行了尾矿充填。因此,铁矿采空塌(沉)陷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据调查,至2002年底,全省仅发生3处采空塌(沉)陷,淄博1处、莱芜2处,累计塌(沉)陷面积673km2。3 金矿采空塌(沉)陷金矿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胶东金矿区的招远、莱州、牟平、威海等地,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金矿开采区发生采空塌(沉)陷160多处,累计塌(沉)陷面积约851km2。塌(沉)陷的形态多为条形,走向与矿脉走向一致。塌坑两侧边坡陡立,地表岩体内沿矿脉走向的张性裂隙发育,裂隙宽度可达20cm。受矿脉地质特征和开采规模的控制,塌坑的发育规模(长、宽、深等)差异悬殊。塌坑长度一般10余m到数10m不等,最长达800m。4 石膏、滑石等其他矿产采空塌陷(1)山东省石膏矿储量十分丰富,石膏生产量逐年上升,因此矿区采空塌(沉)陷也越发突出。目前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临沂市平邑县、苍山县石膏矿区和枣庄底阁石膏矿区,累计塌(沉)陷面积774km2。(2)滑石矿采空塌陷区主要分布于栖霞、莱州等地,现已发生采空塌(沉)陷3处。最大的一处发生在莱州市滑石矿采空区,塌陷形态为椭圆形盆地状,面积约45km2,塌(沉)陷中心下沉深度3m左右,该塌陷的发生对位于其西部的莱州市滑石矿构成了很大威胁,目前厂院围墙已有多处倾斜开裂,墙体裂缝最宽达10cm。(3)此外,临沂、潍坊等地在开采重晶石矿的过程中,也先后发生较大规模的采空塌(沉)陷,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2 岩溶地面塌陷矿山岩溶地面塌陷是因开采矿产资源疏排地下水(包括矿坑突水)而导致的岩溶塌陷。目前,全省岩溶塌陷面积约6544ha。相对于采空塌(沉)陷,岩溶塌陷面积较小,目前只局限于莱芜铁矿区、蒙阴洪沟煤矿区、沂南金矿区三个矿区。3 矿山地面塌(沉)陷趋势分析1 煤矿采空塌(沉)陷现阶段煤矿开采主要在鲁西地区的淄博煤田、肥城煤田、新汶煤田、兖州煤田、滕州煤田、陶枣煤田、临沂煤田和鲁东地区的黄县煤田。就目前采空塌(沉)陷情况分析,山东煤矿采空塌(沉)陷基本分两种情况:①淄博、陶枣、临沂等煤田,多处于低山丘陵区,煤层薄,上覆第四系厚度均小于100m,开采深度多在-500m以下,煤层采出顶板冒落后,很快自动叉实,地表只出现小规模地面变形、斑纹或裂缝,对地表或农业耕作不产生重大损害;②兖州、滕州、肥城、黄县等煤田,多处于山前冲洪积平原或盆地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开采煤层厚度大,多8~12m,煤层产状平缓,采出后,顶板煤层失去支撑,形成破碎冒落、弯曲下沉,随着采空面积的逐渐扩大,在地面出现缓慢、连续的盆状塌(沉)陷坑,严重破坏了地质地貌景观,对农田、村庄等破坏严重,给矿山建设和矿区农业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也为矿山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由此可见,后者采空塌(沉)陷规模及危害要大于前者。根据煤矿开发规划,近期煤炭生产的重点地区是济宁、兖州、滕州、新汶(含莱芜)、肥城等深部煤田。煤矿采空塌(沉)陷也主要发生在济宁、兖州、滕州煤田,其次是肥城、龙口、新汶煤田。淄博煤田面临闭坑期,采煤塌(沉)陷影响很小。也就是说,除了淄博煤田外,其他各煤田采空塌(沉)陷仍将继续发展,尤其是济宁、兖州、滕州三大煤田,开发潜力大,采煤塌(沉)陷又属于第(2)种情况,故其采空塌(沉)陷规模和危害程度显得尤为突出。据省煤炭工业局资料,近期我省煤矿采空塌(沉)陷面积年均增长4km2,按此推算(以2002年采空塌(沉)陷面积625km2为基础),到2005年和2010年我省由于采煤将增加塌(沉)陷面积分别为102km2和204km2。未来煤炭资源开发远景区在鲁西南及黄河北煤田,此处煤田正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区。尽管煤层埋深大,但由于具有上覆第四系厚度大、煤层厚度大、煤层产状平缓与济兖煤田类似的自然地质条件,推测未来开发会产生严重的塌(沉)陷危害。采用采煤塌(沉)陷系数法,结合2010年规划采煤量9000万t,预测采空塌(沉)陷面积为6km2。2 铁矿采空塌陷省内铁矿采空塌陷相对较轻,目前主要发生在淄博黑旺铁矿朱崖矿区庙子采空区、鲁中矿业公司(莱芜)张家洼小官庄矿山区及莱芜铁矿马庄矿区三处。据2002年调查资料,庙子采空区由于当地乡镇和个体采矿影响,范围有所扩大,对正处于采空区上方的庙子村而言,仍存在潜在的采空塌陷危害;张家洼、小官庄、马庄矿区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以及各矿区采用了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法(砂土、尾矿充填法),并作为莱芜市重点恢复治理区,区内采空塌陷面积将逐年减少。3 金矿采空塌陷据金矿开发规划,2003年至2010年,采空塌陷将随着采空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加剧。由于三山岛、新城、金城等金矿已经转入海下或深部开采,故其采空塌陷发生规模不会增幅太大;而牟平、乳山、龙口,尤其是招远金矿,由于资源相对丰富,加上国有矿山和集体、个体矿山的联合无序开采,采空塌陷面积将不断增大,采空塌陷危害将越发突出。4 石膏、滑石矿采空塌陷山东省石膏矿产资源集中分布于鲁中地区,尤以泰安、枣庄、临沂三区资源丰富;滑石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鲁东北部地区。目前石膏、滑石开发强度较高,产品已供大于求,采空塌陷时常发生,给矿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开采强度的加大,其采空塌陷也会越发突出。5 矿山排水岩溶塌陷矿山开发排水(包括矿坑突水)为主导因素而引发的岩溶塌陷,主要发生于莱芜铁矿区第三系缺失的“天窗”内及断裂带附近。据监测资料,该区岩溶塌陷近年来发展迅速,1997年塌陷面积6320m2,2000年达到8450m2,2002年达17m2,塌陷面积年均增长700多平方米,累计塌陷坑228个,塌陷密度最大达5处/km2。随着矿山开采强度的增大及部分矿山恢复(如顾家台矿区等)建设,区内岩溶塌陷面积将不断增大。4 矿山地面塌(沉)陷防治措施矿山地面塌(沉)陷是由人类开采矿产资源诱发引起的,因此,防治应首先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目的是既要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又能保障矿产资源有序开发。根据前人生产实践经验,提出防治建议。1 探索科学的采矿方式1 充填法采矿预防采空塌(沉)陷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充填法采矿。这里推荐中国矿业大学研制的高水速凝充填材料,该充填材料具有充填速度快、强度高且较稳定等特征,充填液只需20分钟便连砂带水一起固化成高结晶水冲填体,其强度一天可达3兆帕,三天可达4~5兆帕,最终可达5兆帕以上。该充填材料不需脱、排水且有一定膨胀性,充盈系数优于混凝土,在招远金矿进行充填试验,效果良好。充填法采矿防止采空塌(沉)陷,在目前开采的铁、金矿山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为这类矿山矿体多呈脉状或条带状发育,相应采空区也呈条带状,便于充填,所需充填材料也相对少,经济上不需投入太大而且效果明显。充填法开采铁、金矿目前在全省已进行了全面推广和应用,其中莱芜铁矿区及招远金矿区基本上都采出了此种采矿方式。而煤矿等沉积型矿产开采由于采空区范围广,如果实行充填,花费巨大且效果不明显,从煤矿开采经济效益上分析也不合算,因此,目前煤矿开采以顶板陷落法为主。2 煤炭地下气化工程研究煤炭地下气化(UCG)工程是指煤层在地下直接燃烧变成可燃气态燃料的过程,是一种化学采煤方法,属洁净煤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气化炉所产煤气目前除用于矿区居民生活用气和小型工业锅炉燃气外,主要用于燃气发电机组发电,另外,还可以用于煤气化工,生产甲醇、二甲醚等化工产品。此技术方法的应用可有效减轻煤炭生产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善矿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今后煤炭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值得很好的研究发展推广。目前,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鄂庄煤矿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实验,并于2002年投入生产,综合效益良好。莱芜鄂庄煤矿煤炭地下气化站工程是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十五”期间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目前已被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实验研究基地。2 科学采煤方式研究1 “自下往上”异向开采煤矿开采一般是从上层煤起自上往下采,这样对煤矿建设来说,具有见效及投资回收快等优势,但对于采空塌(沉)陷来说,是愈采愈烈,许多塌(沉)陷区是反复塌了再塌,同时浅部采空塌(沉)陷也构成对深部采矿的威胁,比如,在汛期,大气降水直接通过塌(沉)陷坑进入巷道,增加矿坑排水量乃至造成淹井事故的发生等等。湘潭矿业学院与煤炭部门立项研究煤矿开采方式,提出具有多层煤的煤田,采用自深部→浅部开采的方式,可有效地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目前,这一研究已经通过国家正式鉴定,如果这种开采方式可行的话,我们认为,对鲁西南及黄河北远景煤田区,在未来开采时应该参考、借鉴。2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采煤技术水平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井下采煤矸石不出井,用来充填井下采空区,既可以减轻采空塌(沉)陷,又可避免排矸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真可谓一举两得。而省内煤矿的采煤方式与我国大多数煤矿一样,使得利用煤矸石充填井下采空区变得复杂化且费用较高,这在新汶矿务局张庄煤矿及国内其他煤矿都已得到证明。也就是,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欲使矸石不排向地表直接充填采空区是不现实的,因此,需加强科学研究,努力改进采煤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煤矿开采为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根据各矿实际条件,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①同一煤层多工作面协调开采,减少地表不均匀下沉,减少倾斜和水平变形对民房的影响;②分煤层交错布置工作面,可减少不均匀下沉和静态变形值,使部分变形得以抵消。不同煤层开采边界交错布置。错距控制在40~80m;③积极推广沿空送巷、沿空留巷等采煤新工艺、新方法,实行无煤柱开采,以使地表均匀下沉;④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如华丰矿通过注浆减沉,取得较好的效果;汶南矿在采13层、15层煤时,采用矸石充填老空,既减少了矿井排矸量,又减缓了顶板下沉,减轻了采动对地表的影响。3 帷幕注浆堵水法采用大型帷幕注浆工程既可以治理水害保护地下水资源,又可以减轻岩溶塌陷,已成为除疏干法以外,可供选择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矿区灾害的方法。该方法在济南张马屯铁矿、肥城矿务局陶阳煤矿等矿区得到了成功应用。4 矿山矿坑水预先疏干排供结合据本次调查不完全统计,仅鲁中地区,国有煤矿和铁矿矿坑排水量就达4亿m3/a,这个水量是非常惊人的。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还产生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采用该法将水资源提前利用,同时降低了产生岩溶塌陷的水动力条件。5 合理有序开采及灾害治理恢复采矿前,在压矿地区实行一次性征地,减少采空塌(沉)陷损失。为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除了进行村庄搬迁、重点交通和水利设施布置禁采区或留设防护煤柱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重点建筑物不受损害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塌(沉)陷地区进行治理和复垦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塌(沉)陷区内大部分土地可以复垦还田,少部分地区塌(沉)陷程度严重,常年积水或地形起伏过大,不能复垦,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也可修建公园,既美化环境又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5 结语本文以全省矿山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为基础,通过对灾害现状分析,结合矿山开采规划对灾害趋势进行了分析,对前人在矿山灾害防治的生产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希望能对矿山地面塌(沉)陷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个人看法是选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吧,因为现在建设工程在办理规划许可证的时候,都要委托环评单位出具环评报告的,所以,选择这个方面就有可能是在大城市而不是经常出差去野外治理灾害。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地质工程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  地质工程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以原二级学科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和探矿工程为主体,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本工程领域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地质学、油气及固体矿产的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2、培养目标  地质工程领域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地质调查、工程勘察、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开发相关的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要求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了解地质工程领域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地质工程有关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与地质工程领域有关的专业文献和撰写论文的外文摘要;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地质工程领域中有关问题。3、研究方向  01钻掘工程与钻掘机械  02基础工程  03非开挖施工技术  04地质工程数值模拟与信息系统  05地质工程中的力学问题  06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方法  07工程区域稳定性评价  08多元勘查技术方法与应用  09地热工程  10超硬材料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14工程力学5、课程设置  基础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自然辩证法、外语、应用数学、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与应用等。  技术基础和专业课:地质工程基础、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数学地质、遥感地质、水文地质学及其应用、工程地质学及其应用、环境地质及质量评价、灾害地质及防治、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综合信息处理方法、技术及地质解释、现代岩石学、现代矿床学、中国地质学、综合地层学、矿产勘查与评价、成矿预测学、资源经济学、地下水资源地球物理探测、构造地质学进展、地质地理信息系统、现代测试技术及方法、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地质过程及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计算机应用等二、就业方向:  地质工程领域适用于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包括地质调查、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评价、大型工矿企业和水利水电建设、公路和铁道建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勘察及监测等。三、就业前景  男女有别 很多用人单位都是对男生优先考虑的,女生找工作相对很难的,而且初期很多需要野外作业,需要实际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工作相对辛苦。  待遇 只要能忍受工作的艰辛和寂寞,待遇和福利都是相当可观的。

矿山地质灾害论文题目怎么写

当然是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说了 。 首先从理论上结合你要研究的论题,说说你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填补了理论界的什么空白,或者说你的理论有什么创新之处。实际方面说,肯定就是你的研究对于指导实践有多大作用之类的,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具体的都要结合你自己的论文啊 建议去知网上下载一些相近的论题,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写的,借鉴别人的,再加上自己的特色。望采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