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病毒性肝炎论文总结与体会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5 23:42:57

病毒性肝炎论文总结与体会

朱曾柏教授公开出版的医学专著有9种、14种版本,公开发表的中医药论文210余篇,共约260万字。其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类。一、痰病学类。痰病学是广义的,以广义痰病学为主线,论述临床各科50余种病症,并折射出许多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五种版本的《中医痰病学》开创了我国中医痰病学的先河。三版《中医痰病学》并作为中医学院高年级教材。1998年8月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医痰病研究与临床》一书第21—22页记载:“在临床实践基础上,不少医家提出了有关痰症的宏观辨证标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北中医学院朱曾柏教授”。在长期治疗各科痰病、痰症的基础上(即所谓怪病责之于痰、百病多因痰作祟等疑难病症),提出五脏生痰的学术见解。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证明,五脏生痰说是正确的,在诊治多种痰病、痰症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能为病患者减轻费用,也为众学者所引用,是中医学、中药学按自身规律发展、创新的正确途径。不能不提到的是,13亿多人口的大国,农村合作医疗、城市社区医疗,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对看病贵、看病难,群众反应极其强烈,这是人所共知的),应视为一个政治问题,而中医痰病学的许多具体内容确能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做人、做事不要自傲,但要自尊,更要自信,这是朱曾柏教授在医疗实践中运用、拓展中医痰病学中反复证实了的结论,故敢为来者言。业务是为政治服务的,朱曾柏教授从不吆喝这种高调,所以上世纪中页的“文化大革命”他从来不参加,长期在XXX思想医疗队工作,这里讲到中医痰病学,倒是要说研究、推广中医痰病学确能为政治服务(指上述范围),话是讲远了一些,似乎有些离题,但确实是朱曾柏教授30多年在实践中探索中医痰病学的切身感受。医案举例:背冷或背部作胀,主要是指患者自觉背部凉冷或作胀而言。背部凉冷如冰,却检查不出相应的病理变化,西医一般是不作病态的,但患者却很痛苦。本症临床并不少见,古医籍中亦早有记载,《伤寒论》称“背恶寒”,《金匮要略》称“背寒冷”,刘完素《河间六书》则称“背怯冷”。本症无外感兼症,故不属于外感症(当然也有由外感风寒或恣食生冷而诱发或加重者)。无阳虚全身畏冷等症状,故不属于阳虚之症。本症主要讨论痰饮内伏、阳气被阻遏不能伸展之背冷作胀实证。主症:背部凉冷或发胀,其冷、胀部位及其特征,常表现为背心有手掌大小一片寒冷或作胀。少数患者冷胀感呈直线沿背正中沟向下延伸。经年累月,时轻时重,每遇寒凉之季,阴雨之天,或案牍过劳,多卧少动,饱食、恣食水浆则病显而症重;反之气候燠暖,明静晴朗,体力劳动,体育运动,背部捶打,热敷,则症情缓解,甚至可暂时消失。有的病人并兼有前额凉冷、胸膺满闷、胃脘痞结、纳谷不馨、运化迟滞、咽喉有曀塞感,但不妨碍食纳,时或咳唾清稀痰涎。舌淡,苔微腻或少苔。按:中医将背部凉冷之症,称之为痰饮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了,按温化痰饮为治,累试不爽。背部凉冷一症,临床上有两种情况:一是痰湿内伏,遏阻阳气不能展布,以致背部凉冷或作胀;一是寒邪客于经脉,阳气被郁而凉冷。然本症特点是背部凉冷仅如掌大,症近乎怪,故不属于后者,而是痰湿内伏之候。类似本症的论述,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已有记载:“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王隐君《泰定养生主论》言顽痰怪证时说:“痰证古今未祥,······或脊上一条如线之寒起者。”明代戴思恭说:“其人素有痰饮,常流注肩背作痛。”(引自《证治要诀》)。提倡“百病多有兼痰者”的治痰大家朱丹溪,他在论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先治气”之后说:“背心一片常如冰冷,······皆痰饮所致。”(《丹溪心法·痰》)可见古代医家对由内痰而引起的肩背疼痛、凉冷诸症是很注意观察的,究其病理,乃因寒痰冷饮积留胃中,上凌胸膈,阻遏胸中阳气不得流行展布使然。脾胃为仓禀之官,职司水谷纳运,脾胃失和纳运失常,水谷津液化失其正,积成痰饮,留着心下胃脘。故本病多有纳谷不香,运化迟滞,胃脘痞结等症。病症初起,人多不以为然,渐至痰饮潜滋暗长,遏积而上渍胸膈。胸膈内居心肺,宗气汇聚其间以为一身之气的流行出入。《灵枢·邪客篇》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吸吸。”《灵枢·刺节真邪篇》又云:“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一合经文之义即知胸膈宗气,一合肺气走息道以司呼吸,一合心阳贯注脉中以运血行,周流展布,运化舒展,有如离照当空,旷然晴朗,而痰饮上犯,则宛如地气阴浊升于天际,阴霾重合,失去明朗之性。宗气流行碍滞,于是胸部郁闷,息道喉咙受阻则感曀塞。《脉要精微论》说:“背者,胸中之府”,背属阳,心之脉转行于背,痰饮阻膈,宗气不能贯心脉,合心阳转于背,背失温煦,故背部凉冷、发胀。阻滞严重者症情则重,故可一直延伸至尾骶。本症虽以背冷发胀为主症,但病情初起,背部寒冷发胀,时有时无,时轻时重,经捶打、热敷、阳气暂得流行而症状消失。故患者于此多不经意,或仅以为气血运行不畅,抑或背部偶受风寒而然。就诊时往往忽于主诉,反以纳谷不馨,运化迟滞,胸胃痞闷,喉咽曀塞求诊。医者不悉心诊察,则多误为食积、气滞、梅核气等症。采用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半夏厚朴汤等理气消导之法为治,投以上述药物,积饮少去,也可得三五日轻松。但毕竟未中綮要,甚至中气益伤,痰饮旋复凝聚,病情则又依然。患者不明病情真相,求诊不愈则情怀苑结,以致气机愈郁滞而痰饮愈聚而不化,彼此相因为患,因而本病经年不愈者屡见不鲜,尤以女性为多。治则:温阳和胃 行气化痰方药:薤白 桂枝 杏仁 橘红 郁金 浙贝母 半夏 莱菔子 旋覆花 威灵仙 炙甘草方中薤白性温味辛苦,辛通滑利。自仲景《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三方明其用以来,古今皆奉为开胸痹、祛膈间阴邪痰浊之要剂。桂枝辛温而甘,合甘草辛甘化阳,益心阳而助宗气。威灵仙除痰湿,通经络,性急善走,每剂中不得少于50g,合桂枝辛通,促使胸背阳气展布流行,松弛背部肌肉。上述四药专从温阳行气着眼,即如喻嘉言所谓“补天浴日”,一旦离照当空,何患胸际阴霾不开。天气之窒塞因于地气之上升,故还当用化橘红、半夏和胃化痰,以靖痰饮之源。旋覆花、浙贝母、郁金化痰散结行气,与橘、夏配伍,化痰之力益增。莱菔子化痰积而兼消导,以灭减痰饮再生之势。本症虽以寒痰冷饮遏阻阳气为多见,但偶也见到因痰饮久郁,气机郁滞渐变化热,症成寒热夹杂,背部作胀时,伴有口苦、尿黄赤。凡此,则可于上述药物中稍事变通,适当加入瓜蒌甘凉清润,连翘清热散结,枇杷叶化痰泄热,亦不难治愈。痰血同源,痰疾旷日持久不解,势必兼夹瘀血,症见凉冷而胀痛甚,用肉桂、水蛭、橘红、威灵仙等制成蜜丸与服。如病致阳气虚馁者,又当适当选用补脾乃至补肾阳之剂,如补骨脂、蜈蚣、鹿角片等等。1967年冬,笔者在湖北省神农架“开门办学”,一日见一年轻司机(解放军战士)开车时,将背部紧靠司机台椅背,频频挨动,并时而以手猛捶打背部。其痛苦之情,益于颜表。约莫十日后,又见此司机在开车时复如前。我问:解放军同志,何故如此?答曰:在一次野营“拉练”之后,部队加餐改善生活,食肥肉油腻过多,不久即出现背部胀满凉冷,故时时以背部紧挨椅背或使劲捶打以解其急。说话间,取出旧棉衣两件,棉衣背部均已磨烂,棉衣中的棉絮一片无存,而卫生队又说没有病······。因其部队战士煎药不便,即以外敷药为治(即本症附方),制送威灵仙、蜈蚣、橘红······等化痰丸一料。约半年后,该同志荣升某车队队长,一日他送我一挂包“红宝书”(《毛泽东语录》),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件很珍贵的礼物。往事重提,意在说明许多疑难杂症,从痰论治,是一条有效的思路。禁忌:笔者治病,除癌症、癫痫等特殊病症之外,极少讲禁忌,本“天人合一”之理,以患者自感适宜之衣食住行为准。比如:讲茶叶、萝卜、绿豆······等等解药,我历来是不苟同的,但痰饮留伏背部寒冷作胀之症,即要在某些方面作些适当禁忌:即治疗期间、或病情初愈之后,必须少食腥荤油腻,少食冷饮冷盘,少饮酒,甚至多带汤水的菜肴也应少吃(我在深圳遇到十多位先生、女士喝早茶稍一过量,即感背部不适,并作呕恶!他们常开玩笑说,有了金钱,没有口福!其实这是痰饮作祟。本院87级有几位同学,早餐只吃馒头或油条等干焦食物,不能喝清稀之稀饭,稍进稀食,即感背部作胀,胃中有水气荡漾然),多吃些干、焦、烧、枯、香食物,待痰饮化净,脾胃气复如强壮者流,肝气疏泄而不郁滞时,方可“解禁”。这样作,对杜绝痰饮病复发大有俾益(由于不注意饮食禁忌,或房事过度,愈而复发者不少)。《儒门事亲》有言:“因隆暑津液焦涸,喜饮寒水,本欲止渴,乘快过多,逸而不动,亦为留饮。”《素问·至真要大论》讲的“湿淫所盛······,民病积饮······。”等等,是泛指痰饮形成之病因病机以及地区方域、大气运行致痰致饮之言,张子和等人是单言饮水过多而为痰饮留伏之说,至今仍有临床价值。改革开放的政策好,食客、请吃、白吃之辈多,恣食豪饮、冷盘冷饮者众,痰饮病愈而复发者屡见不鲜,可不慎乎?附:外敷经验方一则威灵仙 辣椒粉 肉桂 小茴香 苏叶 麻黄 白芥子 樟脑上药共研极细末,装于布袋内,拍整平,用线含缝,不使药粉聚落在一起,干敷于背部凉冷胀满处。布袋另套一布袋,一则脏了可换,二则使药力缓慢释放,延长其药效。布袋周围各系一条布,以便随挂随取。此药袋最好是热敷,即:先将布袋挟在两个暖水袋中间约十分钟,再从速挂于背上,或以火烤热后挂于背部。越热越效,越热见效越快。有不少这样的实例,热药袋挂上,不到三分钟时间,患者即感到背部及浑身轻松,或几声快意的呃逆之后,宛如平人。“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此之谓也。二、肝病类。朱曾柏教授治肝炎,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除发表多篇辨证施治慢性病毒性肝炎论文外,还出版了两种版本《中医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辨证施治》和《乙型肝炎的辨证施治》三部肝病专著。在治疗20000余人次的基础上(也包括失败的病例和教训)指出:“治疗病毒性肝炎,仍然要遵循辨证施治原则(即所谓乙肝个体化治疗),而清热解毒治则要贯彻始终”。清热解毒治则贯彻始终这一思路,20年来被公开引用者达数十次之多。1991年11月,朱氏乙肝散(A、B、C型)再一次获国际金奖,暨99世界优秀传统医学国际博览会金奖,除授予国际金奖证书、奖杯外,并同时授予纯金荣誉勋章和纯金荣誉奖章各一枚。2000年11月在第二届全国中医科研方法论学术讨论会上,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和教训,提出中医治疗乙肝要从整体调养、调控来达到抗病毒之目的,从提高机体自稳状态入手而立法谴药的思路,使其愈而不发。这一学术见解和实际经验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对提高治疗乙肝的疗效起了很好的作用。有的报刊并以套红标题登载了这一学术见解和治疗方药。医案举例:屈XX,男,43岁,医师。肝区不适三个月。近三月来肝区时觉不适,并日益重坠和加重。精神欠佳,食纳不馨,不安于寐,经B超和CT检查,发现肝右叶有二、三个约蚕豆大阴影,但都不认为是肝结石。转氨酶偏高。患者操西医有年,临床经验丰富,鉴于肝癌等肝脏疾病发病率高,故自感肝区不适,情志不安等症日益加重。患者面色晦暗,表情抑郁,脉弦滑而沉,时而口苦,舌苔薄黄,舌根部覆少许腻苔不化。1983年10月4日就诊。症属痰浊郁结于肝。治以化散痰结为主,兼以解毒活血。方药:柴胡、夏枯草、浙贝母、威灵仙、海藻、鸡内金、青皮、茵陈、板蓝根、炒川楝子、丹参、甘草。五剂,水煎服。另用川山甲、鸡内金、浙贝母,共研极细末,每次随药吞服3~6g。按:肝主疏泄而司情志,疏泄失司,可造成津液、水液、血液停聚而发生多种病症:可病血,可病水,可病痰,可病精神情志之患。本症为肝郁不畅,津液聚而为痰,复因CT等检查发现阴影,因而情志更加抑郁,肝气更为郁滞。气郁化热,津液流通不畅,疑结于肝中使然。肝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唐容川说:“心主血,肝行之”。这种解释是很科学的。因此,肝脏亦常有淤血症状发生。然一病有一病之症,一人有一人之异。本症症状,舌、脉均系肝郁化热,痰结于肝。治以化散痰结为主,兼以解毒活血。方中柴胡、炒川楝子、青皮,疏肝柔肝行气;浙贝母、鸡内金、威灵仙、海藻,化痰软坚。海藻、甘草二药相激,对顽痰痼结之症,疗效尤佳。茵陈、板蓝根、丹参,凉肝解毒活血,是肝有病,多兼有毒和血行不畅。另以山甲、浙贝母、鸡内金为末与服,意在取平和之剂,胜顽痰之疾,并兼以强胃化积。服药一月,肝区不适之症大减,情绪、食欲转佳。上方大发不变,只稍事增减,服药十月(有时嘱其停药,以防服药过久戕伤胃气),诸症悉除。后二次经B超和CT检查,肝中阴影消失。类似的案例尚多,中医治病,应该重视和参考西医的检查和诊断,但也不能为西医的检查和诊断印定眼目。三、医案、医话类。整体恒动观是中医学的灵魂,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而医案、医话正是体现上述二者之最佳形式和载体。出于此种认知,故朱曾柏教授公开发表的医案、医话较多。医案、医话有借鉴、有继承,但更多的内容是他长期临床实践的体会;即在借鉴、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不创新义,何以辨雄”(梁·刘勰《文心雕龙》)这二句话他在医案、医话和有关著作中多次引用。公开发表的医案、医话,主要是疑难杂症和某些难治之症,一般常法、常方难以奏效,故在组方、遣药时,不得不独辟蹊径;时而单骑独战,时而四面出击,时而以轻制重(包括多种外治法),时而以重取轻,时而正面疗疾,时而剑走偏锋,这正是人们普遍关注和提倡治病要注意个体化的真实写照。从中医的历史和近百年中医、中药发展或低落的情况看,具有中医灵魂、精髓的医案、医话,是中医自主发展、自主创新、不断丰富、发展中医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医案、医话它首先重视诊治生了病的人;并特别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现在医疗模式的转变,之所以广泛的为全球医学、生物、化学等各个领域所公认,也就是整体恒动观中的个体化,中医的医案、医话就体现了这一特色;它展示了医生辨证论治、立法组方的自身经验,反映了医生创新的学术水平和思维倾向。是中医学按自身规律发展的源泉的基石。从中医文献学研究中不难发现2000多年这一历史性现象。从现在和今后的状况讲,要发展、创新中医学、中药学,留住中医的根,也要重视中医医案、医话的积累和升华。我们叨念、乃至呐喊了几十年的优势、特色和创新,究竟应该落实在中医、中药的哪些靶点上?哪些是通过医疗实践容易做到的?朱曾柏教授认为正确的积累好的医案、医话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医案、医话也要不断规范化、有易于书写之模式,扩大其重复性,便于推广)。提倡中医医案、医话积累的重要性时,也要提到现在人们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从大样本、多中心、以随机、双盲的方法对中医、中药的理论和疗效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期达到共性疗效,或以一种药、二种药治疗多种病症的规律,这无疑是一种有意义的工作,对中医、中药的发展具有前瞻性。但我们冷静的回顾一下,近40多年来,这些随机双盲总结出的假说和药物疗效,有多少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朱曾柏教授认为:现在应该重视二股力量,一股搞个案的医案、医话的整理、提高和规范化,一股大样本和动物实验,二者互为借鉴。说到底,西医学、中医学都是治病的,看不好病,看不好某些难治之病(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还应包括少花钱看好病这个问题),何谈优势?中医又怎么能按中医自身规律发展?医案举例:某男,老年。咽嗌干涩,时时呛咳,目胀,或咯唾稠痰。胸膺痞闷,心烦,口苦,尿黄,常便秘。上症时轻时重匝月。侍医以二方见示:一为温化痰饮剂,一为养阴润肺方,谓愚孰可取孰可弃?望形色,察色脉,径问其所苦,是中医立方遣药之前提,而患者形色、舌脉未见,却要定方于俄倾。岂可为呼?遂告知曰:中医疗疾,不独四诊八纲不可弃,而形体之强悍羸弱,性情之亢奋抑郁,以及劳心劳力之不同等等亦不可废。医之使剂,犹将之用师,适则健体除病,反则罔效,甚至牋身益疾。侍医信然,始悉患者已年逾花甲,虽形体魁梧,然公务繁多,运筹帷幄,日理万机。吸烟多而只只相继,饮食清淡而酷食辣,且素有便秘宿疾,殊为所苦。盖人身津液几何?年半百而阴气自半,就年龄、工作而言,津液耗损势所必然,复为神思过度,彻夜“操刀”之累,肺胃阴伤已不待言。患者久受烟、辣之气灼炼,津液耗伤,燥痰之疾又首当其冲。人身津液,五脏一气系之,一损具损,一荣具荣,肺胃津液耗损,势必下汲肾阴,遂致阴伤而燥咳之疾诸症作。操劳太过之人,久受烟、辣灼炼,其伤津耗液之势,又较他人为害为烈。自信推断无错,当取滋阴润燥之方为治,药用:川尖贝20g、全瓜蒌10 g、麦门冬20 g、清半夏10 g、甜杏仁10 g、五味子10 g、柏子仁10 g、蜜甘草6 g等13味药为伍,复以甜梨100 g入药,寓食疗于药疗之中,以溉救沃。滋阴养液可润肺燥,可柔肝直,亦可滋养胃肺之阴。津液充而金木得养,燥痰为祟之势自可减灭,咽嗌干涩、呛咳、口苦、心烦之症自平也。顾松园说:“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顾松园医镜》)一般患者尚应如此,本案尤需慎审为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肥而修者饮剂丰”云云,只言其常,未达其变,若不深究其隐微,误投辛温、甘温之品,自不啻拥薪就火,焰上添油,势必轻症致重,重症致危矣!汤液入咽,自感咽嗌滋润,胸中快然,口苦、呛咳减。一剂毕,愈疾过半,越二日,药晋五剂,疾痊。并亲勉慰其劳。至此对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的认识又深悟其一仞。歧黄术,自古迄今,一直是一门综合性、辨证性很强的学科,为上工者,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素问·著至教论》)这是中医学理论的优势和特色。为医者务必洞悉人情,谙练时务。细心的读者当不难发现为本案患者选方制药难度的!愚不忍私其密,兹将其医理、事理条贯成文,与同道共勉。四、肿瘤类。癌症,当前还是一种难治之症,故朱曾柏教授从不讲他治疗癌症的效果如何如何好。患者执意求诊时(都是晚期病人),他总是对患者家属讲,一定要治,可以试试。由于他发表治癌的文字较多,1993年4月台湾佳恩出版社就出版了《朱曾柏治癌病案选》专著,所以求治的癌症病人仍日多一日。通过30多年的治疗实践,有经验、有教训,但也从中总结出了他自己认为中医、中药治癌、防转移、防复发方面的三条体会:一、组方遣药时,要突出补肾、解毒、化痰三种治则。根据病人当时的主要症状、体质以及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或一法独取、或二法、三法并进。有时还要根据患者特殊的体质条件和特殊的个性和生活嗜好,剑走偏锋,行反治、重治之法(但方、药必须平和、无毒性),挽狂澜于既倒。二、外治法。不论什么情况,外治法一定要用。为什么外治法不可缺如?朱教授认为外治法(药)可自达病所,几乎没有毒副作用。外治剂有外敷剂、有外搽剂、有喷雾剂、有作垫具垫于身下以及吸闻药气之吸闻剂(放于患者头部两侧或房间里即可)等多种剂型。西医常以介入、栓塞药物治癌,中医外治法之优势为什么不在临床中加以运用和发挥?近几年来国外多次报道,以吸入药物分子治肺癌,据说效果很好,并说这是发明,是分子水平的高科技。朱教授认为这种发明至少比在中医和民间用吸闻药气治病疗效晚了两千年。古代以燃烧中草药治病疗疾、驱散毒气以及畅通气血、增强食欲等等,就是明证,只是吸闻药气治病疗疾,在继承、创新工程中是一个被遗忘了的角落!而常常可以见到的则是在桑拿房、足浴房、星级酒店等场所供有钱人享受,工毕,确能使人神清气爽,浑身舒畅,这也正是中医外治法在救治危重病症之一大优势。三、畅达情怀,忌食发物。这一条对缓解病情,控制转移,非常重要,已为众多的病例反复证实,限于篇幅,只能意到笔不到。医案举例:刘XX,男,82岁。 1990年3月18日就诊。病人于1990年3月11日经医院肿瘤科诊断为膀胱癌(细胞学检查)。因惧怕手术而于3月18日来诊。其时患者头晕甚,精神萎靡,语音低微难续,步履艰难,小便滴沥难解,夹脓血较多,但不甚疼痛,口淡无味,食欲极差,形体消瘦,舌质淡而微紫,黄腻苔,脉象微弱无神。 [辨证]痰瘀交阻,凝聚化毒。 [治法]补肾益气,解毒抗癌。 [方药]自拟方:枸杞子,天麻,炙黄芪,新开沙参,白木耳,香菌,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海金沙,三七(研极细末,分次吞服),灸甘草g。浓煎,每次服10~20ml。 四天后,自称头晕不减,整天如坐舟车,小便中仍时有脓血,望其舌质似有由淡白转为红润之势,语声较前清晰有力,上方枸杞子、天麻、炙黄芪、新开沙参、白木耳、香菌、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加一倍量,去三七,再加败酱草60g,薏苡仁60g。另用六号抗癌粉50g(自制药),三七粉20g;琥珀20g,共研极细末,每日2次服药,用药水化服5~1.0g。 一周后复诊,头晕有所好转,小便中脓血减少。上方再加炒薏苡仁20g,猪苓60g,生蒲黄30g,再服3剂。药粉照服。一周后复诊,头晕进一步好转,便中夹杂之脓血进一步减少。上方将白木耳、生蒲黄各减去20g,继续服用。此后每月诊治1~2次,解毒扶正大法不变,药味略事增损,有外感不适时停药,纳差、口味不好时药量酌减。一年后头晕、小便中夹杂之脓血渐次减少以至消失,随之心怀喜悦,精神好转。 1992年4月、5月经两次细胞学检查,尿液中均未发现癌细胞。后以上方加紫河车300g熬膏。每天2~3次,服3个月。六号药粉每天仍服1~2g。 1992年12月20日,小便中脓血从未复发,仍嘱其每隔3~5日服上方1剂,6号抗癌粉不辍。 本病人年高体弱,又头晕、疲惫、虚证也。故首次即径用大队炙黄芪、新开沙参、天麻、白木耳、香菌、枸杞等扶正药,以期留人治病。癌因毒成,故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败酱草、甘草,一用3年不衰。败酱草对腹腔、肠道肿瘤效果较好。故药量尤重,再与薏苡仁、白木耳、香菌,使毒解而不伤正,相得益彰。生蒲黄、田三七、海金沙、猪苓止血清利湿热之毒。6号抗癌粉具有解毒扶正双相功效,故亦用3年不辍。

在上篇中我们提到了同学们在选材的普遍问题,可以说选材是写人论文的一个坎儿,很多同学就摔倒在这里了,我们说选材创新不能只是塑造完美的人物,当然也要注意选材创新不等于描写社会阴暗面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3(a)-0033-02建国以来,我国在乙肝的控制和预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疾病的检测方面一直较为薄弱和滞后,目前我国急需探讨乙肝监测系统的可行途径,该市依据国家监测方案开展了乙肝的监测并进行分析

1953-1956年三大改造1953-1957年一五计划16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17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24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8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农村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2001加入世贸,申奥成功2008奥运会2003神舟5号

病毒性肝炎论文总结与体会怎么写

论文摘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探索和调查取证,我们已对化学污染与环境有所了解,并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和实践验证。使我们正确的认识到当代化学污染与环境的种种矛盾。同时,对如何减少这一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问题提出了较为正确的方法。在此,希望能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关键词】 化学生产 环境污染 环保【论点的提出】 面对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之下随之而来的环境影响也一度让人困惑不已。仅从陆地污染来说,那难以处理的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无一例外均是化工生产的产物,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使用过后的处理途径,均是难以权衡的种种矛盾。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为改变现状,用所学的现有知识探寻一些切实可行的环保方法,并对化学学科的知识得以巩固,我们终将论点得以提出。【围绕论点展开的讨论、调查】 在当今社会,概括地说,现如今的环境污染主要为三方面:海洋污染陆地污染空气污染。情况一:空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达到有害程度,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的现象。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约有100多种。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另一种是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烟液滴、雾、降尘、漂尘、悬浮物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大气中不仅含无机污染物,而且含有机污染物。随着人类不断开发新的物质,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变化着。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碳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氯氟烃类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对生物的危害是十分可怕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防治,减少污染,保护人类。碳氧化合物(COx)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释放而产生,如汽车;摩托,以及工业生产中化工原料的燃烧,CO2能强烈吸收太阳光的红外线,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造成所谓的“温室效应”,改变并破坏了生态平衡,CO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为O2与血红蛋白亲合力的210倍,因而它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导致头痛、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大气层的二氧化碳的急剧增加,如果不治理,吸收二氧化碳的海洋表层将达到饱和,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2057年世界的热带雨林可能全部消失,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充分吸收,在未来的100—150年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20%,平均气温提高5℃,到21世纪末,地球上的平均气温升高5至6℃,那时地球上将无现在的冬天。除COx以外CH4、NOx和氯氟烃类也能吸收红外辐射,加剧温室效应,因此,我们应重视治理。情况二:饮食污染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品种多,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化肥(氮肥、磷肥、钾肥等);农药(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沙蚕毒素类、有机砷类、有机氟类、有机汞类等);各种有害金属和非金属(汞、砷、铅、镉、镍、锑、硒、钴、氟等);各种有机物、无机物(苯并芘、亚硝胺、酸、碱、苯胺等)。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涉及范围较广,污染情况也较复杂。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合理科学施用不但能够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由于近几年大量长期地乱施化肥,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变劣,肥力下降,同时造成了农业环境的污染,进而给食品带来了污染。为了防止通过化肥、农药、带入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必须经常进行环境污染物含量的检测管理,加强环保教育,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制定各种农药和作物使用、收获、食用的合理安全间隔期。要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和对食品包装材料卫生的管理工作。制订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卫生标准,使之成为国家实行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的依据,用以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情况三: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 而造成的污染。可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 、锑 、汞 、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⑥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 响生物的新 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因此,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约来约多的重视。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主要有: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立足于对污染源的治理;对海洋环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组织;宣传教育;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结论】 经过此次探究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如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急待于整改处理的紧迫性。我们作为公民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保护环境,为拥有一个更加良好的生存空间,贡献自己的力量!【致谢】 论文的最后,我们要感谢参与指导、讨论及协助过论文的全体人员;论文中采用的图文及数据资料的提供者;提供信息或帮助收集、整理资料的人员。

在上篇中我们提到了同学们在选材的普遍问题,可以说选材是写人论文的一个坎儿,很多同学就摔倒在这里了,我们说选材创新不能只是塑造完美的人物,当然也要注意选材创新不等于描写社会阴暗面

朱曾柏教授公开出版的医学专著有9种、14种版本,公开发表的中医药论文210余篇,共约260万字。其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类。一、痰病学类。痰病学是广义的,以广义痰病学为主线,论述临床各科50余种病症,并折射出许多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五种版本的《中医痰病学》开创了我国中医痰病学的先河。三版《中医痰病学》并作为中医学院高年级教材。1998年8月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医痰病研究与临床》一书第21—22页记载:“在临床实践基础上,不少医家提出了有关痰症的宏观辨证标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北中医学院朱曾柏教授”。在长期治疗各科痰病、痰症的基础上(即所谓怪病责之于痰、百病多因痰作祟等疑难病症),提出五脏生痰的学术见解。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证明,五脏生痰说是正确的,在诊治多种痰病、痰症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能为病患者减轻费用,也为众学者所引用,是中医学、中药学按自身规律发展、创新的正确途径。不能不提到的是,13亿多人口的大国,农村合作医疗、城市社区医疗,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对看病贵、看病难,群众反应极其强烈,这是人所共知的),应视为一个政治问题,而中医痰病学的许多具体内容确能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做人、做事不要自傲,但要自尊,更要自信,这是朱曾柏教授在医疗实践中运用、拓展中医痰病学中反复证实了的结论,故敢为来者言。业务是为政治服务的,朱曾柏教授从不吆喝这种高调,所以上世纪中页的“文化大革命”他从来不参加,长期在XXX思想医疗队工作,这里讲到中医痰病学,倒是要说研究、推广中医痰病学确能为政治服务(指上述范围),话是讲远了一些,似乎有些离题,但确实是朱曾柏教授30多年在实践中探索中医痰病学的切身感受。医案举例:背冷或背部作胀,主要是指患者自觉背部凉冷或作胀而言。背部凉冷如冰,却检查不出相应的病理变化,西医一般是不作病态的,但患者却很痛苦。本症临床并不少见,古医籍中亦早有记载,《伤寒论》称“背恶寒”,《金匮要略》称“背寒冷”,刘完素《河间六书》则称“背怯冷”。本症无外感兼症,故不属于外感症(当然也有由外感风寒或恣食生冷而诱发或加重者)。无阳虚全身畏冷等症状,故不属于阳虚之症。本症主要讨论痰饮内伏、阳气被阻遏不能伸展之背冷作胀实证。主症:背部凉冷或发胀,其冷、胀部位及其特征,常表现为背心有手掌大小一片寒冷或作胀。少数患者冷胀感呈直线沿背正中沟向下延伸。经年累月,时轻时重,每遇寒凉之季,阴雨之天,或案牍过劳,多卧少动,饱食、恣食水浆则病显而症重;反之气候燠暖,明静晴朗,体力劳动,体育运动,背部捶打,热敷,则症情缓解,甚至可暂时消失。有的病人并兼有前额凉冷、胸膺满闷、胃脘痞结、纳谷不馨、运化迟滞、咽喉有曀塞感,但不妨碍食纳,时或咳唾清稀痰涎。舌淡,苔微腻或少苔。按:中医将背部凉冷之症,称之为痰饮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了,按温化痰饮为治,累试不爽。背部凉冷一症,临床上有两种情况:一是痰湿内伏,遏阻阳气不能展布,以致背部凉冷或作胀;一是寒邪客于经脉,阳气被郁而凉冷。然本症特点是背部凉冷仅如掌大,症近乎怪,故不属于后者,而是痰湿内伏之候。类似本症的论述,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已有记载:“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王隐君《泰定养生主论》言顽痰怪证时说:“痰证古今未祥,······或脊上一条如线之寒起者。”明代戴思恭说:“其人素有痰饮,常流注肩背作痛。”(引自《证治要诀》)。提倡“百病多有兼痰者”的治痰大家朱丹溪,他在论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先治气”之后说:“背心一片常如冰冷,······皆痰饮所致。”(《丹溪心法·痰》)可见古代医家对由内痰而引起的肩背疼痛、凉冷诸症是很注意观察的,究其病理,乃因寒痰冷饮积留胃中,上凌胸膈,阻遏胸中阳气不得流行展布使然。脾胃为仓禀之官,职司水谷纳运,脾胃失和纳运失常,水谷津液化失其正,积成痰饮,留着心下胃脘。故本病多有纳谷不香,运化迟滞,胃脘痞结等症。病症初起,人多不以为然,渐至痰饮潜滋暗长,遏积而上渍胸膈。胸膈内居心肺,宗气汇聚其间以为一身之气的流行出入。《灵枢·邪客篇》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吸吸。”《灵枢·刺节真邪篇》又云:“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一合经文之义即知胸膈宗气,一合肺气走息道以司呼吸,一合心阳贯注脉中以运血行,周流展布,运化舒展,有如离照当空,旷然晴朗,而痰饮上犯,则宛如地气阴浊升于天际,阴霾重合,失去明朗之性。宗气流行碍滞,于是胸部郁闷,息道喉咙受阻则感曀塞。《脉要精微论》说:“背者,胸中之府”,背属阳,心之脉转行于背,痰饮阻膈,宗气不能贯心脉,合心阳转于背,背失温煦,故背部凉冷、发胀。阻滞严重者症情则重,故可一直延伸至尾骶。本症虽以背冷发胀为主症,但病情初起,背部寒冷发胀,时有时无,时轻时重,经捶打、热敷、阳气暂得流行而症状消失。故患者于此多不经意,或仅以为气血运行不畅,抑或背部偶受风寒而然。就诊时往往忽于主诉,反以纳谷不馨,运化迟滞,胸胃痞闷,喉咽曀塞求诊。医者不悉心诊察,则多误为食积、气滞、梅核气等症。采用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半夏厚朴汤等理气消导之法为治,投以上述药物,积饮少去,也可得三五日轻松。但毕竟未中綮要,甚至中气益伤,痰饮旋复凝聚,病情则又依然。患者不明病情真相,求诊不愈则情怀苑结,以致气机愈郁滞而痰饮愈聚而不化,彼此相因为患,因而本病经年不愈者屡见不鲜,尤以女性为多。治则:温阳和胃 行气化痰方药:薤白 桂枝 杏仁 橘红 郁金 浙贝母 半夏 莱菔子 旋覆花 威灵仙 炙甘草方中薤白性温味辛苦,辛通滑利。自仲景《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三方明其用以来,古今皆奉为开胸痹、祛膈间阴邪痰浊之要剂。桂枝辛温而甘,合甘草辛甘化阳,益心阳而助宗气。威灵仙除痰湿,通经络,性急善走,每剂中不得少于50g,合桂枝辛通,促使胸背阳气展布流行,松弛背部肌肉。上述四药专从温阳行气着眼,即如喻嘉言所谓“补天浴日”,一旦离照当空,何患胸际阴霾不开。天气之窒塞因于地气之上升,故还当用化橘红、半夏和胃化痰,以靖痰饮之源。旋覆花、浙贝母、郁金化痰散结行气,与橘、夏配伍,化痰之力益增。莱菔子化痰积而兼消导,以灭减痰饮再生之势。本症虽以寒痰冷饮遏阻阳气为多见,但偶也见到因痰饮久郁,气机郁滞渐变化热,症成寒热夹杂,背部作胀时,伴有口苦、尿黄赤。凡此,则可于上述药物中稍事变通,适当加入瓜蒌甘凉清润,连翘清热散结,枇杷叶化痰泄热,亦不难治愈。痰血同源,痰疾旷日持久不解,势必兼夹瘀血,症见凉冷而胀痛甚,用肉桂、水蛭、橘红、威灵仙等制成蜜丸与服。如病致阳气虚馁者,又当适当选用补脾乃至补肾阳之剂,如补骨脂、蜈蚣、鹿角片等等。1967年冬,笔者在湖北省神农架“开门办学”,一日见一年轻司机(解放军战士)开车时,将背部紧靠司机台椅背,频频挨动,并时而以手猛捶打背部。其痛苦之情,益于颜表。约莫十日后,又见此司机在开车时复如前。我问:解放军同志,何故如此?答曰:在一次野营“拉练”之后,部队加餐改善生活,食肥肉油腻过多,不久即出现背部胀满凉冷,故时时以背部紧挨椅背或使劲捶打以解其急。说话间,取出旧棉衣两件,棉衣背部均已磨烂,棉衣中的棉絮一片无存,而卫生队又说没有病······。因其部队战士煎药不便,即以外敷药为治(即本症附方),制送威灵仙、蜈蚣、橘红······等化痰丸一料。约半年后,该同志荣升某车队队长,一日他送我一挂包“红宝书”(《毛泽东语录》),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件很珍贵的礼物。往事重提,意在说明许多疑难杂症,从痰论治,是一条有效的思路。禁忌:笔者治病,除癌症、癫痫等特殊病症之外,极少讲禁忌,本“天人合一”之理,以患者自感适宜之衣食住行为准。比如:讲茶叶、萝卜、绿豆······等等解药,我历来是不苟同的,但痰饮留伏背部寒冷作胀之症,即要在某些方面作些适当禁忌:即治疗期间、或病情初愈之后,必须少食腥荤油腻,少食冷饮冷盘,少饮酒,甚至多带汤水的菜肴也应少吃(我在深圳遇到十多位先生、女士喝早茶稍一过量,即感背部不适,并作呕恶!他们常开玩笑说,有了金钱,没有口福!其实这是痰饮作祟。本院87级有几位同学,早餐只吃馒头或油条等干焦食物,不能喝清稀之稀饭,稍进稀食,即感背部作胀,胃中有水气荡漾然),多吃些干、焦、烧、枯、香食物,待痰饮化净,脾胃气复如强壮者流,肝气疏泄而不郁滞时,方可“解禁”。这样作,对杜绝痰饮病复发大有俾益(由于不注意饮食禁忌,或房事过度,愈而复发者不少)。《儒门事亲》有言:“因隆暑津液焦涸,喜饮寒水,本欲止渴,乘快过多,逸而不动,亦为留饮。”《素问·至真要大论》讲的“湿淫所盛······,民病积饮······。”等等,是泛指痰饮形成之病因病机以及地区方域、大气运行致痰致饮之言,张子和等人是单言饮水过多而为痰饮留伏之说,至今仍有临床价值。改革开放的政策好,食客、请吃、白吃之辈多,恣食豪饮、冷盘冷饮者众,痰饮病愈而复发者屡见不鲜,可不慎乎?附:外敷经验方一则威灵仙 辣椒粉 肉桂 小茴香 苏叶 麻黄 白芥子 樟脑上药共研极细末,装于布袋内,拍整平,用线含缝,不使药粉聚落在一起,干敷于背部凉冷胀满处。布袋另套一布袋,一则脏了可换,二则使药力缓慢释放,延长其药效。布袋周围各系一条布,以便随挂随取。此药袋最好是热敷,即:先将布袋挟在两个暖水袋中间约十分钟,再从速挂于背上,或以火烤热后挂于背部。越热越效,越热见效越快。有不少这样的实例,热药袋挂上,不到三分钟时间,患者即感到背部及浑身轻松,或几声快意的呃逆之后,宛如平人。“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此之谓也。二、肝病类。朱曾柏教授治肝炎,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除发表多篇辨证施治慢性病毒性肝炎论文外,还出版了两种版本《中医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辨证施治》和《乙型肝炎的辨证施治》三部肝病专著。在治疗20000余人次的基础上(也包括失败的病例和教训)指出:“治疗病毒性肝炎,仍然要遵循辨证施治原则(即所谓乙肝个体化治疗),而清热解毒治则要贯彻始终”。清热解毒治则贯彻始终这一思路,20年来被公开引用者达数十次之多。1991年11月,朱氏乙肝散(A、B、C型)再一次获国际金奖,暨99世界优秀传统医学国际博览会金奖,除授予国际金奖证书、奖杯外,并同时授予纯金荣誉勋章和纯金荣誉奖章各一枚。2000年11月在第二届全国中医科研方法论学术讨论会上,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和教训,提出中医治疗乙肝要从整体调养、调控来达到抗病毒之目的,从提高机体自稳状态入手而立法谴药的思路,使其愈而不发。这一学术见解和实际经验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对提高治疗乙肝的疗效起了很好的作用。有的报刊并以套红标题登载了这一学术见解和治疗方药。医案举例:屈XX,男,43岁,医师。肝区不适三个月。近三月来肝区时觉不适,并日益重坠和加重。精神欠佳,食纳不馨,不安于寐,经B超和CT检查,发现肝右叶有二、三个约蚕豆大阴影,但都不认为是肝结石。转氨酶偏高。患者操西医有年,临床经验丰富,鉴于肝癌等肝脏疾病发病率高,故自感肝区不适,情志不安等症日益加重。患者面色晦暗,表情抑郁,脉弦滑而沉,时而口苦,舌苔薄黄,舌根部覆少许腻苔不化。1983年10月4日就诊。症属痰浊郁结于肝。治以化散痰结为主,兼以解毒活血。方药:柴胡、夏枯草、浙贝母、威灵仙、海藻、鸡内金、青皮、茵陈、板蓝根、炒川楝子、丹参、甘草。五剂,水煎服。另用川山甲、鸡内金、浙贝母,共研极细末,每次随药吞服3~6g。按:肝主疏泄而司情志,疏泄失司,可造成津液、水液、血液停聚而发生多种病症:可病血,可病水,可病痰,可病精神情志之患。本症为肝郁不畅,津液聚而为痰,复因CT等检查发现阴影,因而情志更加抑郁,肝气更为郁滞。气郁化热,津液流通不畅,疑结于肝中使然。肝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唐容川说:“心主血,肝行之”。这种解释是很科学的。因此,肝脏亦常有淤血症状发生。然一病有一病之症,一人有一人之异。本症症状,舌、脉均系肝郁化热,痰结于肝。治以化散痰结为主,兼以解毒活血。方中柴胡、炒川楝子、青皮,疏肝柔肝行气;浙贝母、鸡内金、威灵仙、海藻,化痰软坚。海藻、甘草二药相激,对顽痰痼结之症,疗效尤佳。茵陈、板蓝根、丹参,凉肝解毒活血,是肝有病,多兼有毒和血行不畅。另以山甲、浙贝母、鸡内金为末与服,意在取平和之剂,胜顽痰之疾,并兼以强胃化积。服药一月,肝区不适之症大减,情绪、食欲转佳。上方大发不变,只稍事增减,服药十月(有时嘱其停药,以防服药过久戕伤胃气),诸症悉除。后二次经B超和CT检查,肝中阴影消失。类似的案例尚多,中医治病,应该重视和参考西医的检查和诊断,但也不能为西医的检查和诊断印定眼目。三、医案、医话类。整体恒动观是中医学的灵魂,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而医案、医话正是体现上述二者之最佳形式和载体。出于此种认知,故朱曾柏教授公开发表的医案、医话较多。医案、医话有借鉴、有继承,但更多的内容是他长期临床实践的体会;即在借鉴、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不创新义,何以辨雄”(梁·刘勰《文心雕龙》)这二句话他在医案、医话和有关著作中多次引用。公开发表的医案、医话,主要是疑难杂症和某些难治之症,一般常法、常方难以奏效,故在组方、遣药时,不得不独辟蹊径;时而单骑独战,时而四面出击,时而以轻制重(包括多种外治法),时而以重取轻,时而正面疗疾,时而剑走偏锋,这正是人们普遍关注和提倡治病要注意个体化的真实写照。从中医的历史和近百年中医、中药发展或低落的情况看,具有中医灵魂、精髓的医案、医话,是中医自主发展、自主创新、不断丰富、发展中医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医案、医话它首先重视诊治生了病的人;并特别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现在医疗模式的转变,之所以广泛的为全球医学、生物、化学等各个领域所公认,也就是整体恒动观中的个体化,中医的医案、医话就体现了这一特色;它展示了医生辨证论治、立法组方的自身经验,反映了医生创新的学术水平和思维倾向。是中医学按自身规律发展的源泉的基石。从中医文献学研究中不难发现2000多年这一历史性现象。从现在和今后的状况讲,要发展、创新中医学、中药学,留住中医的根,也要重视中医医案、医话的积累和升华。我们叨念、乃至呐喊了几十年的优势、特色和创新,究竟应该落实在中医、中药的哪些靶点上?哪些是通过医疗实践容易做到的?朱曾柏教授认为正确的积累好的医案、医话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医案、医话也要不断规范化、有易于书写之模式,扩大其重复性,便于推广)。提倡中医医案、医话积累的重要性时,也要提到现在人们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从大样本、多中心、以随机、双盲的方法对中医、中药的理论和疗效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期达到共性疗效,或以一种药、二种药治疗多种病症的规律,这无疑是一种有意义的工作,对中医、中药的发展具有前瞻性。但我们冷静的回顾一下,近40多年来,这些随机双盲总结出的假说和药物疗效,有多少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朱曾柏教授认为:现在应该重视二股力量,一股搞个案的医案、医话的整理、提高和规范化,一股大样本和动物实验,二者互为借鉴。说到底,西医学、中医学都是治病的,看不好病,看不好某些难治之病(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还应包括少花钱看好病这个问题),何谈优势?中医又怎么能按中医自身规律发展?医案举例:某男,老年。咽嗌干涩,时时呛咳,目胀,或咯唾稠痰。胸膺痞闷,心烦,口苦,尿黄,常便秘。上症时轻时重匝月。侍医以二方见示:一为温化痰饮剂,一为养阴润肺方,谓愚孰可取孰可弃?望形色,察色脉,径问其所苦,是中医立方遣药之前提,而患者形色、舌脉未见,却要定方于俄倾。岂可为呼?遂告知曰:中医疗疾,不独四诊八纲不可弃,而形体之强悍羸弱,性情之亢奋抑郁,以及劳心劳力之不同等等亦不可废。医之使剂,犹将之用师,适则健体除病,反则罔效,甚至牋身益疾。侍医信然,始悉患者已年逾花甲,虽形体魁梧,然公务繁多,运筹帷幄,日理万机。吸烟多而只只相继,饮食清淡而酷食辣,且素有便秘宿疾,殊为所苦。盖人身津液几何?年半百而阴气自半,就年龄、工作而言,津液耗损势所必然,复为神思过度,彻夜“操刀”之累,肺胃阴伤已不待言。患者久受烟、辣之气灼炼,津液耗伤,燥痰之疾又首当其冲。人身津液,五脏一气系之,一损具损,一荣具荣,肺胃津液耗损,势必下汲肾阴,遂致阴伤而燥咳之疾诸症作。操劳太过之人,久受烟、辣灼炼,其伤津耗液之势,又较他人为害为烈。自信推断无错,当取滋阴润燥之方为治,药用:川尖贝20g、全瓜蒌10 g、麦门冬20 g、清半夏10 g、甜杏仁10 g、五味子10 g、柏子仁10 g、蜜甘草6 g等13味药为伍,复以甜梨100 g入药,寓食疗于药疗之中,以溉救沃。滋阴养液可润肺燥,可柔肝直,亦可滋养胃肺之阴。津液充而金木得养,燥痰为祟之势自可减灭,咽嗌干涩、呛咳、口苦、心烦之症自平也。顾松园说:“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顾松园医镜》)一般患者尚应如此,本案尤需慎审为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肥而修者饮剂丰”云云,只言其常,未达其变,若不深究其隐微,误投辛温、甘温之品,自不啻拥薪就火,焰上添油,势必轻症致重,重症致危矣!汤液入咽,自感咽嗌滋润,胸中快然,口苦、呛咳减。一剂毕,愈疾过半,越二日,药晋五剂,疾痊。并亲勉慰其劳。至此对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的认识又深悟其一仞。歧黄术,自古迄今,一直是一门综合性、辨证性很强的学科,为上工者,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素问·著至教论》)这是中医学理论的优势和特色。为医者务必洞悉人情,谙练时务。细心的读者当不难发现为本案患者选方制药难度的!愚不忍私其密,兹将其医理、事理条贯成文,与同道共勉。四、肿瘤类。癌症,当前还是一种难治之症,故朱曾柏教授从不讲他治疗癌症的效果如何如何好。患者执意求诊时(都是晚期病人),他总是对患者家属讲,一定要治,可以试试。由于他发表治癌的文字较多,1993年4月台湾佳恩出版社就出版了《朱曾柏治癌病案选》专著,所以求治的癌症病人仍日多一日。通过30多年的治疗实践,有经验、有教训,但也从中总结出了他自己认为中医、中药治癌、防转移、防复发方面的三条体会:一、组方遣药时,要突出补肾、解毒、化痰三种治则。根据病人当时的主要症状、体质以及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或一法独取、或二法、三法并进。有时还要根据患者特殊的体质条件和特殊的个性和生活嗜好,剑走偏锋,行反治、重治之法(但方、药必须平和、无毒性),挽狂澜于既倒。二、外治法。不论什么情况,外治法一定要用。为什么外治法不可缺如?朱教授认为外治法(药)可自达病所,几乎没有毒副作用。外治剂有外敷剂、有外搽剂、有喷雾剂、有作垫具垫于身下以及吸闻药气之吸闻剂(放于患者头部两侧或房间里即可)等多种剂型。西医常以介入、栓塞药物治癌,中医外治法之优势为什么不在临床中加以运用和发挥?近几年来国外多次报道,以吸入药物分子治肺癌,据说效果很好,并说这是发明,是分子水平的高科技。朱教授认为这种发明至少比在中医和民间用吸闻药气治病疗效晚了两千年。古代以燃烧中草药治病疗疾、驱散毒气以及畅通气血、增强食欲等等,就是明证,只是吸闻药气治病疗疾,在继承、创新工程中是一个被遗忘了的角落!而常常可以见到的则是在桑拿房、足浴房、星级酒店等场所供有钱人享受,工毕,确能使人神清气爽,浑身舒畅,这也正是中医外治法在救治危重病症之一大优势。三、畅达情怀,忌食发物。这一条对缓解病情,控制转移,非常重要,已为众多的病例反复证实,限于篇幅,只能意到笔不到。医案举例:刘XX,男,82岁。 1990年3月18日就诊。病人于1990年3月11日经医院肿瘤科诊断为膀胱癌(细胞学检查)。因惧怕手术而于3月18日来诊。其时患者头晕甚,精神萎靡,语音低微难续,步履艰难,小便滴沥难解,夹脓血较多,但不甚疼痛,口淡无味,食欲极差,形体消瘦,舌质淡而微紫,黄腻苔,脉象微弱无神。 [辨证]痰瘀交阻,凝聚化毒。 [治法]补肾益气,解毒抗癌。 [方药]自拟方:枸杞子,天麻,炙黄芪,新开沙参,白木耳,香菌,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海金沙,三七(研极细末,分次吞服),灸甘草g。浓煎,每次服10~20ml。 四天后,自称头晕不减,整天如坐舟车,小便中仍时有脓血,望其舌质似有由淡白转为红润之势,语声较前清晰有力,上方枸杞子、天麻、炙黄芪、新开沙参、白木耳、香菌、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加一倍量,去三七,再加败酱草60g,薏苡仁60g。另用六号抗癌粉50g(自制药),三七粉20g;琥珀20g,共研极细末,每日2次服药,用药水化服5~1.0g。 一周后复诊,头晕有所好转,小便中脓血减少。上方再加炒薏苡仁20g,猪苓60g,生蒲黄30g,再服3剂。药粉照服。一周后复诊,头晕进一步好转,便中夹杂之脓血进一步减少。上方将白木耳、生蒲黄各减去20g,继续服用。此后每月诊治1~2次,解毒扶正大法不变,药味略事增损,有外感不适时停药,纳差、口味不好时药量酌减。一年后头晕、小便中夹杂之脓血渐次减少以至消失,随之心怀喜悦,精神好转。 1992年4月、5月经两次细胞学检查,尿液中均未发现癌细胞。后以上方加紫河车300g熬膏。每天2~3次,服3个月。六号药粉每天仍服1~2g。 1992年12月20日,小便中脓血从未复发,仍嘱其每隔3~5日服上方1剂,6号抗癌粉不辍。 本病人年高体弱,又头晕、疲惫、虚证也。故首次即径用大队炙黄芪、新开沙参、天麻、白木耳、香菌、枸杞等扶正药,以期留人治病。癌因毒成,故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败酱草、甘草,一用3年不衰。败酱草对腹腔、肠道肿瘤效果较好。故药量尤重,再与薏苡仁、白木耳、香菌,使毒解而不伤正,相得益彰。生蒲黄、田三七、海金沙、猪苓止血清利湿热之毒。6号抗癌粉具有解毒扶正双相功效,故亦用3年不辍。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护理的开题报告俺有一套完整的

病毒性肝炎论文总结怎么写

年轻时,为了人权为国义务做斑,也是自取,回放后不知悔改又义务加班,几年后心灰意冷,至今已无意回天,放弃人生,也许是咎由自取,无心再取,听天由命吧!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临床医师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应努力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一)预防性措施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 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粪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在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大大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虽然上述工作主要由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部门牵头执行,但临床医师也应积极配合。预防接种(vaccination)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1)预防接种的种类1)人工自动免疫:是指以免疫原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免疫原物质包括处理过的病原体或提炼成分及类毒素。其制剂可分为:活菌(疫)苗:由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活菌(病毒或立克次体)株制成。如结核、鼠疫、布鲁菌活菌苗,脊髓灰质炎、流感、麻疹活疫苗。其优点是能在体内繁殖,刺激机体时间长,接种量小,接种次数少。但由于不加防腐剂,当被污染时杂菌易生长。一般必须冷冻保存。死菌(疫)苗:将免疫性强的活细菌(病毒等)灭活制成。优点是勿需减毒,生产过程较简单,含防腐剂,不易有杂菌生长,易于保存;缺点是免疫效果差,接种量大。也有将菌体成分提出制成的多糖体菌苗,如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体菌苗,其免疫效果较一般菌苗为好。类毒素:是将细菌毒素加甲醛去毒,成为无毒而又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等。2)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由于抗体半衰期短,有超过25天,因而难保持持久而有效的免疫水平。主要在有疫情时使用。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动物取得的含特异抗体的血清称抗毒素。提出其丙种球蛋白有效免疫成分称精制抗毒素,含异种蛋白少,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免疫血清主要用于治疗,也可作预防使用。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由人血液或胎盘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成。可作为麻疹、甲型肝炎易感接触者预防接种使用,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更不能作为万能治疗制剂滥用。被动自动免疫:只是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婴幼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但只能用于少数传染病,如白喉,可肌注白喉抗毒素1000~3000单位,同时接种精制吸附白喉类毒素。(2)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我国自70年代中期开始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地已自上而下建立起计划免疫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冷链系统,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1988年和1990年,我国分别实现了以省和以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并通过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组的审评。目前,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重点,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又进入了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新阶段。1)计划免疫的免疫制品及病种:我国常年计划免疫接种主要内容为对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以后适时的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结核和破伤风的免疫。目前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的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未纳入计划免疫程序。有些地区也将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的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范畴。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可以预计,其他一些危害儿童健康、用疫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也将列入计划免疫工作范围。2)计划免疫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根据有关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因素、卫生设施等条件,由国家对不同年(月)龄儿童接种何种疫苗作统一规定。只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才能充分发挥疫苗效果,避免浪费。免疫程序的内容包括:初种(初服)起始月龄、接种生物制品的间隔时间、加强免疫时间和年龄范围。儿童基础免疫:卡介苗1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3针,两针(两次)间最短间隔时间为一个月;麻疹活疫苗1针。要求城市和已经装备冷链设备的地区,在12月龄内完成儿童基础免疫;尚未装备冷链和边远地区儿童可在18月龄内完成:牧区(含半牧区)及人口稀少的边境地区在36月龄内完成。同时还要求,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基础免疫的起始月龄不准比规定的免疫月龄提前(但可以推后);两针次间隔时间最短不应短于28天(但可长于28)。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基础免疫才算合格接种。城市12岁儿童是否作卡介苗加强,根据当地结核病流行情况决定。3)计划免疫的实施:①组织措施:接种方式有定点和分散接种,凡有条件和可能的地区都应实行定点接种,以保证接种质量和降低疫苗损耗。接种人员城镇由基层保健构成预防保健科(组)、乡镇卫生院防保组(股、站)负责实施接种;农村由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或乡村医生负责实施接种,在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的地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工作态度不可信的地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技术不适应的地区可组织接种小组(分队)实施接种。②接种剂量和部位:使用有效疫苗,正确的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是保证免疫成功的关键。如接种剂量与途径不当,可造成接种事故,如个别基层卫生组织误将用卡介苗作皮下接种而发生成批的深部脓肿患者出现。③接种实施步骤:实施接种步骤及其工作要求如下:④计划免疫疫苗的禁忌证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计划免疫接种所用的疫苗几乎没有禁忌证。发热、腹泻和营养不良的儿童均可进行接种,儿童腹泻时,仍可口服脊灰疫苗,但不计入基础免疫次数,应在下次补服;家长或临床医生对正在患病的儿童接种疫苗有顾虑时,应鼓励和动员他们进行接种;若经劝告仍不愿接受,可暂缓接种,等愈后及时补种;对接种第一针百白破疫苗发生强烈反应(抽搐、高热、惊厥)的儿童,不可再接种第二针。根据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实际情况,处理疫苗禁忌证的原则为:受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及结核病六种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以减少其发病率与死亡率。1990年9月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991年3月,我国政府总理已正式签署了上述两个世界性文件,为实现文件规定的各项目标作出了庄严承诺。这两个文件涉及到预防接种目标者,如下:到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到1995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到1995年,与实行计划免疫前相比,使麻疹死亡率降低95%,发病率降低90%,以此作为长期在全球消灭麻疹的重要步骤;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到2000年以后)。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的儿童,一般不予接种(口服脊灰疫苗除外);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可暂缓接种,等愈后补种;具体如何掌握各种疫苗的禁忌证,应以疫苗使用说明书为准4)冷链:实施计划免疫,冷链是保证疫苗接种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冷链”(cold chain)是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到使用单位,为保证疫苗在贮存、运输和接种过程中,都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而装备的一系列设备的总称。5)扩大免疫计划: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扩大免疫计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要求1990年全世界所有的儿童接种率至少达到90%,以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肺结核。世界卫生组织西太洋地区通过了在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决议,我国地处西太洋地区,因此这个庄严的任务也是我国的奋斗目标。为此,我国《八五计划纲要》规定,到1995年乡镇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3)预防接种反应1)一般反应:接种24小时内接种部位有局部红、肿、痛、热等炎症反应,有时附近淋巴结肿痛。一般反应是正常免疫反应,不需作任何处理,1~2天内即可消失。倘若反应强烈也仅需对症治疗。如果接种人群中的强度反应超过5%,则该批疫苗不宜继续使用,应上报上级卫生机关检验处理。2)异常反应: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如晕厥、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虽然异常反应出现机率很低,但其后果常较严重。若遇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抢救,注意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并向上级卫生机构报告。3)偶合疾病:偶合疾病与预防接种无关,只是因为时间上的巧合而被误认为由接种疫苗所引起。冬季常偶合流脑,夏季常偶合肠道传染病,可经诊断加以鉴别。在接种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接种,注意当时一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尽量避免偶合疾病发生,同时应向病人家属作好解释。4)预防接种事故:制品质量不合格或消毒及无菌操作不严密或接种技术(部位、剂量、途径)错误而引起,常误认为接种反应。5)计划免疫所用疫苗的反应及处理。(4)预防接种效果考核:预防接种效果的考核多由生物制品研究所或卫生防疫站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免疫学效果评价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流行病学效果评价包括不良反应观察和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发病率对比分析。免疫学效果评价系观察接种者免疫指标的变化状况。防护措施 在某些疾病流行季节,对易感者可采取一定防护措施,以防止受感染,如应用蚊帐或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以预防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等感染;在进入血吸虫病污染的“疫水”中时,可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擦防护剂(如含2%氯硝柳胺的脂肪酸涂剂),或者穿用氯硝柳胺浸渍过的布料缝制的防蚴裤、袜,以避免尾蚴感染。携带者的检查措施 有很多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其危害程度不同,平坦应按病种在该地有目的地检查携带者。也可在新兵入伍、新生入学及招工的健康检查中发现。疟疾、丝虫病等寄生虫必要时可经普查发现。也可以从恢复期病人、病人密切接触者中追踪发现到病原携带者。特殊职业,如儿童机构、饮食行业、牛奶厂及水厂工作人员、炊事人员的定期检查发现携带者是必要的,因为很多爆发是由这些职业工作人员引起的。要建立登记卡,对上述特殊职业人员管理要严格,发现携带者时应将其暂时调离工作进行治疗,治疗无效时,则需调换职业。乙型脑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现在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对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要加强卫生教育,正确认识携带状态对周围人群的可能危害性,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接受必要的措施。⒌健康教育 平时的健康教育对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的养成是文明生活的具体内容之一。可以针对不同病种按照季节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宣传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达到普及卫生常识、预防疾病的目的。(二)防疫措施是指疫情出现后,采取的防止扩散、尽快平息的措施。对病人的措施 关键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1)早发现、早诊断:健全初级保健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普及群众的卫生常识是早期发现病人的关键。诊断可包括三个方面: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上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可早期诊断,如麻疹的科氏斑、白喉的伪膜等。但有时应有实验室诊断,方才较为客观、正确,如伪膜涂片查出白喉杆菌。在传染病诊断中,流行病学资历料往往有助于早期诊断,如病人接触史、既往病史和预防接种史等。此外,年龄、职业和季节特征往往对早期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2)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是疫情管理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法定制度。因此,迅速、全面、准确地做好传染病报告是每个临床医师的重要的法定职责。1)报告的种类:根据1989年国家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的病种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计35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2)报告人及报告方式:凡从事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应以最快方式逐级报告给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法定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以电话或传染病卡报告疫情。发现爆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站报告。法定报告人确诊或疑诊丙类传染病中的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病人,按规定向有关卫生防疫站报告疫情。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感冒,除霍乱、痢疾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为仅在监测点上进行监测的传染病。监测点上的法定报告人,对确诊、疑诊的上述五种传染病,按乙类传染病报告方法报告疫情。对疑似病人应尽快确诊或排除,发出订正报告。病人死亡、治疗、形成带菌者或有后遗症时要作转归报告。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逐项填写,字迹清楚,防止漏项,14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以便于作流行病学调查。3)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镇于6小时内,在农村应于12小时内报至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发现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在12小时内报出疫情。发现爆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慌报疫情。(3)早隔离:将病人隔离是防止扩散的有效方法。隔离期限依各种传染病的最长传染期,并参考检查结果而定(参见附录一)。隔离要求因病种而异。1)鼠疫、霍乱病人及病原携带者、艾滋病、肺炭疽,必须住院或隔离,由医生负责治疗。如拒绝或不治疗、隔离期未满擅自离院或脱离隔离,诊治单位可提请公安部门责令患者强制住院或重新隔离继续治疗。2)乙类传染病患者,住院或隔离由医生指导治疗。3)淋病、梅毒患者必须根治。医务人员不得扩散患者的病史。4)病人出院或解除隔离后,如病情需要,医疗、保健机构或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可以继续随访、管理。除上述必须住院隔离的病种以外,一些传染病可采取在机关单位、居民点、学校建立临时隔离室或家庭隔离的方式进行隔离,由医护人员诊治、护理,并指导有关人员消毒与照顾。有些传染病病人传染源作用不大,勿需隔离。一些隐性感染较多的传染病,隔离病人的措施,并不能达到控制疾病扩散的目的。对接触者的措施 接触者是指曾接触传染源或可能受到传染并处于潜伏期的人。对接触者进行下列措施可以防止其发病而成为传染源。(1)应急预防接种: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可对其接触者进行自动或被动免疫预防接种,如麻疹爆发时对儿童接触者可注射麻疹疫苗,对体弱小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2)药物预防:对某些有特效药物防治的传染病,必要时可用药物预防。如以抗疟药乙胺嘧啶、氯喹或伯喹预防疟疾;服用喹哌、增效磺胺甲氧吡嗪或青蒿素等预防耐药性疟疾;用强力霉素预防霍乱;用青霉素或磺胺药物预防猩红热等。要防止滥用药物预防,以免造成药品浪费和增加病原体的耐药性。药物预防最好只用于密切接触者,而不要普遍投药。(3)医学观察:对某些较严重的传染病接触者每日视诊、测量体温、注意早期症状的出现。 (4)隔离或留验: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必须严加隔离(霍乱老疫区的接触者是否隔离,需根据当地情况而定),在医学观察同时还需限制行动自由,在指定地点进行留验。对接触者实施隔离或留验的时间应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⒊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 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如家畜若患有烈性传染病时,可以由兽医部门进行隔离、治疗。对家畜的输出应建立必要检疫制度,防止瘟疫蔓延。疫区的家畜、畜产品或动物原料必须经过检疫才准允外运。对绝大部分染病的野生动物而无经济价值时,采取杀灭措施,如鼠类可以杀灭(灭鼠方法参见附录四)。有些传染病的动物尸体应焚烧、深埋,如患炭疽的动物尸体。对疫源地污染环境的措施 疫源地环境污染因传染传播途径不同而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地段医师或基层单位的医务人员尤应注意。肠道传染病由于粪便污染环境,故措施的重点在污染物品及环境的消毒。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通过空气污染环境,其重点在于空气消毒、个人防护(戴口罩)、通风。虫媒传染病措施重点在杀虫(杀虫方法参见附录三)。经水传播传染病的措施重点在改善饮水卫生及个人防护。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消除和杀灭传播途径上的病原体,并非要求杀灭一切微生物(称灭菌,sterilization)。消毒可分为预防性消毒及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即前述预防性措施中饮水消毒、空气消毒、乳品消毒等。疫源地消毒指对现有或曾有传染源的疫源地进行的消毒,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又可分为随时消毒及终末消毒。(1)随时消毒(current disinfection):指在现有传染源的疫源地对其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以迅速将病原体杀灭,例如,对疾病病人的粪便进行随时消毒。因为随时消毒要经常进行,所以一般要指导病人家属进行,或由病房护理人员完成。(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对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应明确哪些病应进行终末消毒。一般是指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的疾病,才进行终末消毒。而病原体存活时间较短的病,如麻疹、水痘、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病的病原体,一般勿需消毒。进行终末消毒前应明确消毒范围与物品。因此,消毒之前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考虑消毒的范围、物品及方法。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主要疾病为: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副伤寒、疾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呼吸道传染病:肺鼠疫、肺结核、白喉、猩红热等。动物传染病:炭疽、鼠疫等。消毒方法参见附录二。(三)治疗性预防正确并及时地治疗病人,可以尽早中止传染过程,缩小传染源作用,有时也可防止传染病病人(如伤寒、疟疾等)形成病原携带者。孕妇在妊娠初4个月患风疹所产出的婴儿患有出生缺陷的机会很大,可考虑人工流产,以防止缺陷胎儿出生。(四)集体机构(作业)的预防措施集体机构(作业)的群体结构特点及生活状况特异,故其预防措施也很有差别。本节仅阐述托幼机构、集体野外作业的预防措施。医院的预防措施在第十章《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控制》中介绍。托幼机构 托儿所及幼儿园是传染病易感集中的群体,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爆发,尤以病毒性肝炎、菌痢、病毒性腹泻、水痘、腮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为多见。(1)预防性措施:重点在于加强卫生监督,避免传染源进入。收容儿童及招聘老师和保育员均须经过体格检查,并有定期体检制度。应建立合理的儿童接送制度,接收儿童时要问清是否曾与有病儿童接触,晨检时应仔细检查有无早期症状及体征以便早发生疾病。对儿童及家长要做好卫生宣传工作,以取得合作。认真执行计划免疫工作。要做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及环境卫生工作,教育儿童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2)防疫措施:发现疫情后,要立即报告卫生防疫站,以便取得指导。在单位领导下制定防疫措施方案,重点是尽量控制疫情,使之不在机构内扩散。立即隔离、治疗病人。密切接触者(一般指同活动的班组)应检疫,即本班组与其他班组隔离、医学观察、施行适合的应急预防接种、给预防药物及消毒。疫情扑灭之前暂停接受新儿童。将有关情况通告所有家长,取得谅解及配合,共同合作扑灭疫情,避免进一步扩散。集体野外工作 野外作业如水利建设、筑路、勘探、农垦、部队野营等常集中较多人员协同工作或行动。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生活条件简陋,故极易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如菌痢、伤寒、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等。因此,在作业开始之前,就应做好预防措施。(1)预防性措施:在作业开工之前,应组织医务人员深入作业所在地区,进行流行病学侦察。了解该地区的环境、饮水来源、当地既往及现在有哪些疾病,并向该地区卫生防疫部门了解有关传染病及地方病的情况。进入现场前要组织好医务与卫生人员的队伍,并结合当地存在的特殊疾病及卫生问题作好进岗前培训工作。选择好生活场地、盖好工棚、厨房,选择好水源,兴建厕所,搞好杀虫、灭鼠和消毒工作,制订必要的卫生制度,要求派来工作人员的单位事先做好健康检查,以免传染源进入,并预先做好必要的预防接种,如流脑多糖体菌苗、破伤风类毒素类等接种。进入现场后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卫生宣传,建立疫情报告制度。(2)防疫措施:重点在使疫情不扩散,保证作业顺利进行。病人应隔离、治疗。接触者庆给以适合的应急接种、药物预防及消毒,力求不发病。报告卫生防疫部门,取得指导帮助。(五)自然灾害的防疫措施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涝、旱灾、风灾、雹灾、滑坡等。1976年河北省唐山大地震,正处午夜,居民熟睡,死亡24万人,重伤16万人。1991年夏天,安徽、江苏等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自古以来即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谚语。表明传染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大灾”。自然灾害之能导致传染病发生或流行是由于:①居民生活秩序失常;②自然环境遭受破坏;③医疗卫生机构遭受破坏三方面的原因。自然灾害虽已发生,若控制灾情的决策得当,措施及时,亦能控制或减少疾病发生,达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我国1976年唐山大地震及1991年安徽、江苏等省特大洪涝灾害由于中央决策英明,各级政府措施得力,灾区群众不懈斗争,使灾区疫病发生减少,基本上达到“灾后无大灾”的要求。自然灾害的防疫措施:灾前在灾害的多发地区应建立应急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做好组织、技术及物质准备工作。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护理的开题报告俺有一套完整的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3(a)-0033-02建国以来,我国在乙肝的控制和预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疾病的检测方面一直较为薄弱和滞后,目前我国急需探讨乙肝监测系统的可行途径,该市依据国家监测方案开展了乙肝的监测并进行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论文总结与体会

你想知道什么知识么?你搜索一下丙肝或者丙肝病毒,百度百科都有的,什么是丙肝病毒,传染途径等

目前在中国约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中,感染基因1b型丙肝病毒的患者超过50%。据统计,初次感染丙肝病毒的

丙型肝炎的预防方法基本与乙型肝炎的相同。目前,我国预防丙型肝炎的重点应放在对献血员的管理,加强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源性传播。国外报告,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可排除85%具有HCV传染性的献血员,从而明显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由于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与ALT水平和抗-HBc是否阳性有关,ALT(丙氨酸转移酶)异常和抗HBc阳性者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和抗HBc阴性者(44%:5% ),因此,在目前尚无条件进行抗HCV筛查的地区,可对献血员作ALT和抗HBc筛查。据报道,排除ALT异常的献血员后,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病率可下降 4%;排除抗HBc阳性的献血员后,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33%;如上述两项指标异常的献血员均被排除,则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病率可下降 2%。最近,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经皮肤感染丙型肝炎病人血液者,于暴露后立即注射免疫蛋白(06ml/kg)可能有预防作用。本病的最终控制将取决于疫苗预防。HCV分子克隆的成功,为本病的疫苗预防提供了可能性,未来的丙型肝炎疫苗应包括各种不同重组的HCV毒株,或根据各地流行的HCV毒株来构建丙型肝炎疫苗。无论是急性丙型肝炎,还是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方案都是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a 或alfa-2b)联合利巴韦林。这也是唯一有效治疗丙型肝炎的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由于一周一次给药,给药次数大大减少,方便了病人用药,相对于普通干扰素的一周三次或隔日一次,聚乙二醇干扰素又称为长效干扰素。两种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直接比较临床试验表明:12KD的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b的复发率明显低于40KD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a,原因可能与抗病毒活性及分子大小引起的药物分布有关。一般认为,聚乙二醇的分子量越大,抗病毒活性越低,12KD的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b的活性明显高于40KD的长效干扰素;而且,12KD的长效干扰素可以全身分布,不仅清除肝内的主要病毒,更可以清除淋巴结、肾脏、脾脏、肾上腺、唾液腺等肝外病毒,故停药后的复发率较低。40KD大分子聚乙二醇干扰素由于分子过大,限于血管和肝内分布,对肝外的病毒清除不利。不仅加重肝脏负担,排泄慢,而且由于不经过肾脏排泄,当发生不良反应时撤药困难。一般认为,由于头对头比较的IDEAL试验结果的公布,12KD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b应做为治疗丙型肝炎的优先用药。

1、急性丙型肝炎: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 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2、慢性丙型肝炎: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3、丙肝肝硬化:感染HCV 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 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病毒性肝炎论文总结怎么写啊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尤其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卫生条件比较差的第三世界国家,流行较为广泛和严重得病的人数很多。那么,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肝炎,简单来说,就是肝脏发炎的意思。 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肝炎,就称为“病毒性肝炎”。目前大家常说的“肝炎”,是指由于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因为它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主要病变发生在肝脏,因此称为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这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肝炎。 肝炎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中医学虽然没有“肝炎”这一病名,但在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中,已有不少类似肝炎的记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已经有“黄疸”病症的记载。我们的祖先,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汉代),就已经在和黄疸病的斗争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总结了一套关于黄疸病症的详细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直到现在,仍然被临床所采用。在国外,对于肝炎,也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认识的。直到近一百年来,才认识到肝炎具有传染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得肝炎的人数逐年有所增加,在世界各地都有比较广泛的流行,成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才引起普遍的重视。经过不断的研究,并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逐渐明确了肝炎是由滤过性病毒传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一直到1965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进行血清检查时年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过去叫做“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以后,才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并 逐渐取得一些比较重大的突破。 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答: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各种体液排至体外,如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月经、泪液、尿、汗等,事实上已经在病人的所有分泌物中能查到HBsAg。因此,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1)母婴围产期传播:主要系分娩时接触母血及产后密切接触引起 (2)医源性传播: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传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传播。 (3)密切接触传播:通过性接触传播或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造成密切接触性传播。 病毒性肝炎做为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的传染病,其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传染源。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隔离是病人暂时不与外界接触,单独在家休息治疗。病人应自觉进行隔离,不要把肝炎病毒传染给别人,防止肝炎的传播、蔓延。急性黄疽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必须做到: (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 (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具、水碗、脸盆、毛巾、便盆等也与健康人分开使用。病人要单独吃饭,剩余的食物不要给他人吃。也不要给其他人拿直接入口的食物和东西如香烟等。 (3)病人的书报、刊物、物品、玩具等不要借给他人传阅、玩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传借别人。 (4)在病人隔离期间,邻居、亲友不要到病家串门,尤其儿童不要与病人一起玩耍。 (5)病人在患病期间不要串门,不要到公共场所,更不要到饮食部门用餐。 慢性肝炎也有传染性,应同样注意隔离。对于甲型肝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注意观察,一般观察45天,没有发病的才可视为健康人。另外,加强对从事饮食业、托幼工作人员和献血人员的检查也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环节。 2.切断传播途径。 (1)提倡用流动水洗手,注射时要一人一针一管,用后高压或煮沸消毒;不使用他人生活用具,搞好个人卫生。 (2)非必要时不输血及血制品;输血员要进行筛选。 (3)消毒也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消灭传染源的另一方法。肝炎病人确诊后,病家应及时做一次较彻底的消毒,食具、漱口用具、毛巾等要煮沸30分钟,家具、物体表面、地面要用3%漂白粉液擦拭。病人的粪便要用漂白粉(粪便4份,漂白粉1份)或生石灰(粪便1份,生石灰1份)进行搅拌后放2小时倒掉。病人使用的便器要专用,使用后,用3%漂白粉水浸泡2小时后再洗刷。病人和大家应做到饭前、便后用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洗手2分钟。 3.保护易感人群。 (1)注射人体免疫球蛋白;适用于接触甲型肝炎的儿童,注射越早越好。 (2)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用于阻断母婴传播。以上两种都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4.食药预防。可选用以下任何一方水煎服,连服7一10天。 (1)茵陈篙30克,生甘草10克。 (2)决明子15克,贯众15克,生甘草10克。

(1)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 (3)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患者常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5)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肝炎。 预防的最好的办法是注射乙肝疫苗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3(a)-0033-02建国以来,我国在乙肝的控制和预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疾病的检测方面一直较为薄弱和滞后,目前我国急需探讨乙肝监测系统的可行途径,该市依据国家监测方案开展了乙肝的监测并进行分析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护理的开题报告俺有一套完整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