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关于传统节日和外国节日的议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11:49:55

关于传统节日和外国节日的议论文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过春节俗称过大年。几千年来,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让中国人感受的是团圆、温馨、喜庆、祥和。今年的春节大年初一,巧遇西方的情人节,这一天许多年轻人一大早就纷纷地离开了亲人,走出家门,捧着玫瑰花,带着巧克力去约会心上人。面对热衷于过洋节而冷落中华传统节日一族,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的沉重。近年来,外国的“情人节”、“圣诞节”、“平安夜”、“愚人节”凡是洋节,就有国人对其追捧。那些赶时髦的商家把洋节炒得惊天动地,那些好奇心强的年轻族把洋节过得轰轰烈烈。而对本民族传统节日却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记得有一年的端午节,作为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我走上街头,采访有关端午节话题的新闻。没想到我遇见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采访对象。问:请问,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答:知道,不就是吃粽子吗?问:你知道屈原是什么人吗?答:我想想,啊,我想起来了,屈原好像是我家的邻居。这位年轻人连端午节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都不知道,真是不可思议啊!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进程中产生了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传统节日形成的过程,也是这个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比如我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中秋节 等都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凝结着深厚的民族情结,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的希望和祈福。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门的打开,传统的节日渐渐淡化了,传统的记忆渐渐的褪色了,不仅如此,崇洋媚外现象不胜枚举。不是吗?好端端的一头黑发漂染成黄头发,认为是时尚;穿上袒胸露背的服装被视为洋气;中国的七夕情人节无人问津,西方情人节却津津乐道。当然,对于西方文化的精华我们是可以吸取的,不过,应该是在发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当春节的亲情和洋节的爱情发生冲突时,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我们是不是应该世世代代来传承呢?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对西方人来说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而在社会的不断开放和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断变革的今天,中国人对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过得越来越简单了,对于西方的圣诞节却是一年比一年过得隆重了。特别是现在年轻一代,在不信奉基督教,更不了解西方的节日的背景的情况就跟着别人欢天喜地庆祝圣诞节,这不单单是表面的重洋媚外,更折射出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危机。 现在我们的社会不断地进步,人们的思想也不断地开放,许多西方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大部分中国人所接受,而这也意味着有许多传统的东西被人们所淡忘、所摒弃。如我国的国粹——京剧。现在懂得欣赏京剧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都是一些年老的观众,而有意投身这一门艺术的人更是稀缺,曾经风靡世界的京剧如今正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走着下坡。而反观日本传入的动漫文化却日渐侵入青少年的生活,各地漫友会的人数不断攀升,各种COSPLAY大赛人潮峰涌,而且都是些年轻的身影。再看看4年一度的飘饰举行时都是些孩子、妇女在围观,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境地更是不言而喻。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仅在于娱乐和节日方面,更入侵到了我们的生活最根的一面——语言。英语是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了。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已被父母逼着学习英语,学校把英语这门学科放到了重点位置,各种英语的补习、提高班年年坐无虚席。但相反语文却变成了学生心中主科中的次科,人们只满足于会写汉字、说好汉语而已,那人们要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更难了。母语,是灵魂的语言,西方的文化已经侵蚀到人们的灵魂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已经使我们受到了惩罚——源于中国的皮影戏被别的国家申请为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了。人们在愤怒,在惊讶的同时是否有在反思我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文化珍宝的呢?难道有些东西真的在被人抢了之后才会恍然发现它的珍贵? 接受外来的文化,博采众长是我国人民的大度,但盲目地追逐潮流却忘了自己的根本,我们的民族就会失去它的优秀、它强大的生命力。对于世界上精彩多样的文化,我们在接受、学习的同时要分清主次,有所选择,有所方向,才能永葆民族的魅力和凝聚力。

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议论文

在西方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相互交融的今天,有的人坚持中国传统节日,而有的人却一心过着洋节,而忘记中国的传统节日。就以平安夜与圣诞节为例,本来就是西方的一个表示祝福的节日,但却因为商家的炒作和有人媚洋的因素,使得这个节日变得失了本来的意义。西安的一个学校在平安夜组织学生看爱国教育片,也是反对盲目的过西方洋节。还有比如光棍节,情人节,都成了商家牟利而炒作的对象。每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他是一种纪念也是文化,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和外来节日有奖调查

欢迎各位同学参与

沙发椅子先抢了

已投~

我比较看好春节

过自己的节日。外国的节日好像不适和咱们人过,因为文化不同。但是到了外国过下外国的节日那叫入乡随俗啊

关于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议论文

传统节日PK西方洋节 结论一: 传统节日获胜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 都沉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人们辛勤忙碌了一年, 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老老少少,团团圆圆,全家幸福,和谐美满, 该是多么愉快的节日呀!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扫墓, 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端午节, 是专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一天,我们可以划龙舟、 吃粽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中秋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举家团圆的节日, 我们可以再一次全家团圆在花前月下,赏桂花,吃月饼,品美酒, 话别离,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其乐融融……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 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 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 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精神遗产! 结论二: 西方洋节夺魁 当人情越来越冷,人心越来越远时,我们是否需要一个节日, 抑或是说一个借口,来重温昨日的温情?当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 工作负荷越来越大时,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理由来为自己放假呢? 当愚人节到来时,朋友的一个玩笑, 可能会让你露出已失去好久的笑容;平安夜的时候, 桌子上的那只苹果可能会让你重亲体验被人关怀的滋味; 当圣诞节的早晨,你醒来时,发现床前悄悄摆放的圣诞老人, 墙上袜子里的小礼物时, 你是否想到了那充满天真烂漫的遥远童年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洋节弥补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面对社会的竞争和生活的压力,平日里我们的步伐太快了, 快到照顾不到了家人、朋友,而与之同时,我们得到的关爱也太少。 所以我们希望找一天,找一天,慢下步伐, 对朋友或家人进行一下感情上的弥补。 洋节的到来为我们了确了心愿。 PK大战结局: 我们应守卫传统节日,不仅是一味的将其灵魂—— 丰富的文化内涵保存延续,还要紧跟时代,有所创新, 适当的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元素,让更多的人懂得过节,想过节, 理性过节。 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和技术,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学。 要了解外国的文化,我们可以去接触,去研究, 但并不是所有的洋节每年都要过一过, 我们作为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骨气, 要努力宏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我们得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 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适当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 也不迷失自我, 让中华传统美德和悠久外来民族文化这两朵奇葩并蒂开放, 香飘世界!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对西方人来说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而在社会的不断开放和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断变革的今天,中国人对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过得越来越简单了,对于西方的圣诞节却是一年比一年过得隆重了。特别是现在年轻一代,在不信奉基督教,更不了解西方的节日的背景的情况就跟着别人欢天喜地庆祝圣诞节,这不单单是表面的重洋媚外,更折射出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危机。 现在我们的社会不断地进步,人们的思想也不断地开放,许多西方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大部分中国人所接受,而这也意味着有许多传统的东西被人们所淡忘、所摒弃。如我国的国粹——京剧。现在懂得欣赏京剧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都是一些年老的观众,而有意投身这一门艺术的人更是稀缺,曾经风靡世界的京剧如今正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走着下坡。而反观日本传入的动漫文化却日渐侵入青少年的生活,各地漫友会的人数不断攀升,各种COSPLAY大赛人潮峰涌,而且都是些年轻的身影。再看看4年一度的飘饰举行时都是些孩子、妇女在围观,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境地更是不言而喻。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仅在于娱乐和节日方面,更入侵到了我们的生活最根的一面——语言。英语是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了。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已被父母逼着学习英语,学校把英语这门学科放到了重点位置,各种英语的补习、提高班年年坐无虚席。但相反语文却变成了学生心中主科中的次科,人们只满足于会写汉字、说好汉语而已,那人们要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更难了。母语,是灵魂的语言,西方的文化已经侵蚀到人们的灵魂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已经使我们受到了惩罚——源于中国的皮影戏被别的国家申请为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了。人们在愤怒,在惊讶的同时是否有在反思我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文化珍宝的呢?难道有些东西真的在被人抢了之后才会恍然发现它的珍贵? 接受外来的文化,博采众长是我国人民的大度,但盲目地追逐潮流却忘了自己的根本,我们的民族就会失去它的优秀、它强大的生命力。对于世界上精彩多样的文化,我们在接受、学习的同时要分清主次,有所选择,有所方向,才能永葆民族的魅力和凝聚力。

外国节日和中国节日议论文

1、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不同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与人文文化有关,西方传统节日主要与宗教文化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最初的雏形是一些祭祀的日子;人们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到自然地变化规律,总结出时令。西方节日(Western festivals)指西方国家一年中的节日。包括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情人节、愚人节以及母亲节等。由于文化和习俗的不同,各国人民庆祝元旦和新年的方式和形式也有一定的差异。2、 中西方节日文化中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也源于中西方的不同价值取向:礼仪和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是反映华夏主文化特征的核心文化。这种礼治思想从集体本位主义出发,强调个体的义务,崇尚个体服从集体,因此中国节日注重的是节庆活动中的集体参与。在西方的节日体系中,并非绝对和他们的民间生活及传统生活方式无关,但是这些节日就是因为基督教最后成为了大家主要的信仰,而且在他们整个社会生活当中,在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当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在他们节日体系当中就有非常强力的这样一种情况出现。中西方节日中外还有很多具有独特民族气息的节日,比如:中国的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七夕节,和西方的愚人节(April Fool’Day)、复活节(Easter)、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等。中国传统节日,第一和自然的关系在节日当中体现得很清楚,另外和时间的进展有很大的关系,就是一年四季的变化在我们这里也体现得特别明显。另外就是人际关系,即创造一种社会和谐关系。再有就是自身的调节。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端午节的来历之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来历之�河�紊袼怠4怂党鲎远�骸恫芏鸨�贰4呵锸蔽夤�页嘉樽玉愫�┒�乐�螅���紊瘢�廊税Ф�乐��视卸宋缃凇?端午节的来历之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的来历之四: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端午节的来历之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端午节的来历之诸说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伟大,诗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一,刚开始是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外国人或者在外国生活过的中国人要过节。二,过节可以让商业活动项目更加丰富。比如天猫凭空都要创造一个双十一和双十二来,就是为了促进消费。 以上原因使外国节日慢慢流行起来,主要原因还是现代社会,对本国传统节日重视不够,加上有些国人根本对外国节日的内在含义根本是无知的,只是看这样热闹好玩就过呗,比如外国“情人节”,估计外国人看到很多中国人在这一天忙着约会开房,心里也是啼笑皆非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文化入侵,需要国人警醒,并不是说不准过外国节,只是要弄清楚节日的含义是什么,比如自己的生日,为什么只在生日那天搞个仪式,只是这一天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比较值得纪念比较有意义;为什么国庆节要放假庆祝呢?因为这一天是国家成立的日子,值得庆祝。那些这样来说,外国节日我们是要去纪念什么呢?庆祝什么呢?所以热闹归热闹,开心归开心,要明白内在含义。生日时不要忘了这一天也是母难日,国庆这一天,不要忘了为了这一天,无数先烈付出生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