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金属功能材料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07-08 17:56:30

金属功能材料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水污染状况调查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用高锰酸钾溶液定量测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铁粉的优缺点探究)加碘食盐的碘含量是否达标橙汁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近年发表论文180多篇,部分论文如下:Jie-Jie Chen, Wen-Wei Li, Xue-Liang Li*,Han-Qing Yu*, Carbon dioxide capture by minoalkyl imidazoliumbased ionic liquid: a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Carbon dioxide capture by aminoalkylimidazolium-based ionic liquid: a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Physical chemistry and chemical physics, 14, 4589-4596,Jie-Jie Chen, Wen-Wei Li, Xue-Liang Li*, and Han-Qing Yu*, Improving Biogas Separation and Methane Storage with Multilayer Graphene Nanostructure via Layer Spacing Optimization and Lithium Doping: A Molecular Simulation I E S T, 46 (18), pp 10341–10348, LI Xue Liang*,CHEN Jie Jie et al , QuantumChemical Calculation of Hydroxyalkyl Ammonium Functionalized Ionic Liquids for Absorbing SO Acta P -C S, 26(5):1364-1372 ,Li, X L *; Wang, W D; Shi, C W; Wang, H; Xing, Y, Structural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LiFePO4/C prepared by a sol-gel route with long- and short-chain carbon 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 13, (6), 921-926,Li, X L, C L Han, et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straw based activated carbon forsupercapacitor in non-aqueous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131(1-3): 303-Li, X L, P P Li, et Controllable solvo-hydrothermal electrodeposition of lithium vanadateuniform carnation-like nanostructure and their electrochemical Journal of Solid StateElectrochemistry 14(7): 1325-Li, X L *; Liu, D J; Zhang, D W; Chen, X Y; Tian, X L, One-step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LiMnO2 and its composite from MnO2 in the presence of Journal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 70, (6), 936- Li, X L *; Xing, Y; Wang, H; Wang, H L; Wang, W D; Chen, X Y, Synthesis andcharacterization of uniform nanoparticles of gamma-Mo2N for Transactions of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19, (3), 620-625,Li X L *; Chen C L; Chang P P; Yu S M; Wu W S; Wang X K, Comparative studies of cobalt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n bentonite, alumina and silica: effect of pH and fulvic Desalination 244, 283-292,Li, X L *, Y Xing, et al, (2009)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niform nanoparticles of gamma-Mo2N for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19(3): 620-625,Chen, X Y *; Ma, C; Li, X X; Shi, C W; Li, X L; Lu, D R, Novel Necklace-likeMAl2O4:Eu2+, Dy3+ (M = Sr, Ba, Ca) Phosphors via a CTAB-Assisted Solution-Phase Synthesis andPostannealing A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113, (7), 2685-2689,Luo M *; Tang H M; Li Q R; Sun J; Yang S Z; Li X L, The synthesis of N–Zn, N–Cucomplexes involving 2-amino pyridine and ethylenediamine ligands and application to the H Journal of Chemical Sciences 121, (3), 1-6, Luo mei *, Li, X L; ,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o-Diaminobenzene)2 Zn(OAc)2,Russian Journal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35(12)871–873, Chen, X Y; Zhang, Z J; Shi, C W; Li, X L,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ly porousbeta-Ni(OH)2 microspheres and NiO nanoparticles with the optical property of NiO Materials Letters 2008, 62, (3), 346-Chen, X Y; Zhang, Z H; Li, X L; Lee, S W, Controlled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colloidalboehmite (gamma-AlOOH) nanorods and nanoflakes and their conversion into gamma-Al2O3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2008, 145, (7-8), 368-Li, X L; Tian, X L; Zhang, D W; Chen, X Y; Liu, D J, Solvothermal synthesis andcharacterization of nitrogen-enriched carbon-encapsulated nickel Materials Science andEngineering B-Advanced Functional Solid-State Materials 2008, 151, (3), 220-Li, X L; Chen, X J; Chen, X Y; Han, C L; Shi, C W,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characterization of VO2 (B) nanorods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07, 309, (1), 43-Li, X L; Han, C L, Directional role of weak magnetic field on the self-fabrication of ordered nickel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07, 309, (1), 60-Li, X L; Xiang, R M; Su, T; Qian, Y T,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nanostructured LiMn2O4 for lithium-ion Materials Letters 2007, 61, (17), 3597-Chen, C L; Li, X L; Wang, X K, Application of oxidized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for Th(IV) Radiochimica Acta 2007, 95, (5), 261-Chen, C L; Li, X L; Zhao, D L; Tan, X L; Wang, X K, Adsorption kinetic, thermodynamicand desorption studies of Th(IV) on oxidized multi-wall carbon 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7, 302, (1-3), 449-Chen, X Y; Zhang, Z J; Qiu, Z G; Shi, C W; Li, X L, Hydrothermal fabrication andcharacteriz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linneite (Co3S4) nanotubes based on the Kirkendall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7, 308, (1), 271-Li, X L; Duan, T L; Zhu, X Y; Qian, Y T, Long-chain polymer-assisted hydrothermal routeto synthesize flowerlike ZnO Materials Letters 2006, 60, (28), 3350-Li, X L; Zhu, X Y; Duan, T L; Qian, Y T,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uI nanorods using Cu(dmg)2 as precursor via water-in-oil (w/o)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2006, 138, (10-11), 526-Li, X L; Li, W J; Chen, X Y; Shi, C W,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orchid-like MnO2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06, 297, (2), 387-Li, X L; Zhang, X X; Li, Z R; Qian, Y T,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iO nanoparticles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nickel dimethyl-glyoximate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2006, 137, (11), 581-Li, Z R; Li, X L; Zhang, X X; Qian, Y T,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flower-like zinc-doped SnO2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06, 291, (1), 258-Chen, X Y; Zhang, Z J; Qiu, Z G; Shi, C W; Li, X L, A facile biomolecule-assisted approach for fabricating alpha-Fe2O3 nanowires in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2006, 140, (6), 267-Chen, X Y; Li, X X; Jiang, Y; Shi, C W; Li, X L, Rational synthesis of alpha-MnO2 and gamma-Mn2O3 nanowires with th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MnO2 nanowires for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2005, 136, (2), 94-Chen, X Y; Zhang, X F; Shi, C W; Li, X L; Qian, Y T, A simple biomolecule-assistedhydrothermal approach to antimony sulfide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2005, 134, (9), 613-Li, X L; Lu, D R; Wang, H L; He, J B; Zhu, Y G; Shu, Z H, Synchronization of the current oscillation of copper wire anode in phosphoric acid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3, 16, (6), 472-李学良*刘沛 肖正辉 刘庆海,正极材料LiMnPO4/C的离子热法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J] 硅酸盐学报, 40(5):758-761,李学良*,王凯,肖正辉,刘庆海 明胶–凝胶法制备LiFePO4/C复合材料 [J] 硅酸盐学报, 40(2):261-265,李学良*,肖正辉,陈洁洁,铌在铁位掺杂对LiFePO4电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J] 硅酸盐学报, 39(7):42-45,李学良*,陈洁洁, Cr掺杂LiFePO4导电性能的第一原理研究[J] 金属功能材料,45-49,2011,(1)李学良*,徐海龙,何金铧,罗梅, 醇胺作为亲水和封端双功能剂的聚氨酯阴极电泳乳液的制备与研究[J] 涂料工业,10-14,2010,(11)李学良*,郭丽彬, 纳米NiO作催化剂的扣式锂-氧电池的性能[J] 电池,276-278,2010,(5)李学良,刘爱菊, 多元酸催化炭气凝胶的常压制备及表征[J] 精细化工,841-843,2010,(9)李学良,孙炜, 水性聚氨酯的蓖麻油和环氧改性及其富锌涂层耐蚀性能研究[J] 电镀与涂饰,50-54,2010,(5)李学良*,孙炜, 蓖麻油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及其防蚀性能[J] 广东化工,3-5,2010,(5)李学良、刘大军,汪华,汪在锋,王荣贵,层状LiMnO2正极材料的新型碳热还原法制备与性能表征, 金属功能材料, 16(6):50-54, 李学良*,席俊松,汪华,段体兰,离子液体AHNR3与AOHNR3的SO2吸收解吸行为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卷(11)期:1723-1726, 2009年11月李学良*,王跃,翁德明,汪华,铝箔腐蚀中咪唑衍生物离子液体的缓蚀作用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8),1166-1169, 2009年8月李学良*,张向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金属功能材料,2011。李学良,韩昌隆. LabVIEW在热力学函数测定中的应用.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06, (04) :17-18,李学良,韩昌隆.虚拟仪器在电导测定中的应用.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6, 27 (04) :59-李学良,鲁道荣,王华林,等.线状铜电极在磷酸溶液中电流混沌振荡的同步行为.化学物理学报, 2003,16 (06) :472-李学良,鲁道荣,何建波,等.恒电位下铜电极电流振荡的延时控制.物理化学学报, 2002, 18 (03) :218-李学良,何建波,鲁道荣,等.化学自催化混沌反应模型中的耦合作用与混沌同步.化学物理学报, 2002,15 (02) :97-李学良,鲁道荣,王华林,等.超电容器用电极材料氮化钼的改性研究(Ⅰ)——钒酸氨添加物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电化学, 2002, 8 (03) :337-342其它略:早期在《科学通报》、《金属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化学学报》、《化学物理学报》、《应用化学》、《化学通报》、《生物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学报》等刊上发表过程控制、材料制备、腐蚀防护、超电容材料、电极过程动力学论文。出版著作:《物理化学实验》,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1,参编。

选什么不好说 不要选流变学。 那玩意我觉得比较不好弄。

国外金属功能材料的现状和展望pdf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pdf国外金属功能材料的现状和展望pdf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和展望_国家材料咨询局金属基复合材料特设委员会报告pdf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展望pdf已发 满意记得采纳

金属功能材料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大全

我觉得~~你还是自己去看下(纳米技术)吧~自己找下这样的论文多参考参考

浅谈纳米技术及其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摘要:主要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内涵、主要内容及纳米技术在微机械和包装、食品机械工业中的应用,并研究预测了纳米技术在未来机械工业中的发展前景。关键词:纳米技术;微机械;机械工业;发展前景1纳米技术的内涵纳米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9(10亿分之一)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科技与众多学科密切相关,它是一门体现多学科交叉性质的前沿领域。若以研究对象或工作性质来区分,纳米科技包括三个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其中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纳米器件的研制水平和应用程度是人类是否进入纳米科技时代的重要标志;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是纳米科技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和理论与实验的重要基础。纳米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以原子、分子为起点,去设计制造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2纳米技术的主要内容(1)纳米材料包括制备和表征。在纳米尺度下,物质中电子的放性(量子力学学性质)和原子的相互作用将受到尺度大小的影响,如能得到纳米尺度的结构,就可能控制材料的基本性质如熔点、磁性、电容甚至颜色。而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成份。(2)纳米动力学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MEMS),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MEMS使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集成电器设计和制造的新工艺。特点是部件很小,刻蚀的深度往往要求数十至数百微米,而宽度误差很小。这种工艺还可用于制作三相电动机,用于超快速离心机或陀螺仪等。在研究方面还要相应地检测准原子尺度的微变形和微摩擦等。虽然它们目前尚未真正进入纳米尺度,但有很大的潜在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3)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如在云母表面用纳米微粒度的胶体金固定DNA的粒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叉指形电极做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试验,磷脂和脂肪酸双层平面生物膜,DNA的精细结构等。有了纳米技术,还可用自组装方法在细胞内放入零件或组件使构成新的材料。新的药物,即使是微米粒子的细粉,也大约有半数不溶于水;但如粒子为纳米尺度(即超微粒子),则可溶于水。(4)纳米电子学包括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电子器件、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纳米电子材料的表征,以及原子操纵和原子组装等。当前电子技术的趋势要求器件和系统更小、更快、更冷。“更快”是指响应速度要快。“更冷”是指单个器件的功耗要小。但是“更小”并非没有限度。3纳米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3.1纳米技术在微机械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应用途径的不断拓宽,微机械的开发在全世界方兴未艾。例如,进入人体的医疗机械和管道自动检测装置所需的微型齿轮、电机、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等。制造这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产品,其技术路线可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微加工和固态技术,不断将产品微型化;二是以原子、分子为基本单元,根据人们的意愿进行设计和组装,从而构筑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3.1.1采用微加工技术制造纳米机械(1)微细加工。日本发那科公司开发的能进行车、铣、磨和电火花加工的多功能微型精密加工车床(FANUCROBO nano Ui型),可实现5轴控制,数控系统最小设定单位是1nm(10-3μm)。该机床设有编码器半闭环控制,还有激光全息式直线移动的全闭环控制。编码器与电机直联,具有每周6 400万个脉冲的分辨率,每个脉冲相当于坐标轴移动0.2 nm,编码器反馈单位为1/3 nm,故跟踪误差在±1/3 nm以内。直线分辨率为1 nm,跟踪误差在±3 nm以内。CNC装置采用FANUC-16i,实现AInano轮廓控制。并用FANUCSERVOMOTORαi伺服电机装上高分辨率检测装置及αi系列伺服放大器,实现了微细加工。(2)微型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微型机器人可以适应精密微细操作,尤其在电子元器件的制造方面。美国迈特公司的研究人员最近设计出一种用于组装纳米制造系统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的长度约为5mm。研究人员称,假设能利用纳米制造技术使这种机器人的体积不断缩小,其最终的体积不会超过灰尘的微粒。日本三菱公司也开发了一种微型工业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了5节闭式连杆机构,以实现手臂的轻量化与高刚性,其动作速度及精度完全可以赶上专用机器人。往复上下方向25 mm,水平方向100 mm的拾取动作,所需时间缩短到0.28 s。另外,通过采用闭式连杆机构与高刚性减速机,实现了比以往机器人高10%的位置重复精度(±5 nm),可适用于精密微细操作。我国在微型机器人的研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媒体报道,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机器人,其操作精度达到了纳米级,可以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基因操作,能够对细胞和染色体进行“手术”,并能在微电子、精密加工等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一显身手。(3)微型电机。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西卡塞大学已建立了一所纳米级微型电机实验室,专门研究纳米技术及其超微机电系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的微型电动机,小到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德国汽车零件制造商博士公司正在研制纳米技术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将为人们提供关于汽车上每个零部件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的精确信息。当微型传感器探测到速度骤减时,就会自动释放安全气囊。3.1.2采用自组装技术制造纳米机械(1)生物器件。以分子自组装为基础制造的生物分子器件是一种完全抛弃以硅半导体为基础的电子器件。将一种蛋白质选作生物芯片,利用蛋白质可制成各种生物分子器件,如开关器件、逻辑电路、存储器、传感器以及蛋白质集成电路等。美国密歇根韦思大学医学院生物分子信息小组,利用细菌视紫红质(简称BR蛋白质)和发光染料分子研制具有电子功能的蛋白质分子集成膜,这是一种可使分子周围的势场得到控制的新型逻辑元件。美国锡拉丘兹大学也利用BR蛋白质研制模拟人脑联想能力的中心网络和联想式存储装置。(2)纳米分子电动机。美国IBM公司瑞士苏黎士实验室与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DNA能够被用来弯曲直径不及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的硅原子构成的“悬臂”。上下弯曲,顶端则粘有单股DNA链。DNA自然形成双螺旋结构,双链被分开后,它们会力图重新组合。当研究人员将带有单股DNA链的“悬臂”置于含有与之对应的单股DNA链的溶液中,这两个链就会自动配对结合在一起,小“悬臂”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开始弯曲。研究人员利用这种生物力学技术制造带有纳米级阀门的微型胶囊(纳米分子电动机)。通过控制这种驱动力来控制阀门的开合,可以将精确剂量的药物传送到身体的需要部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3.2纳米技术在包装机械领域中的应用采用纳米材科技术对包装机关键零部件(如轴承、齿轮、弹簧等)进行金属表面纳米粉涂层处理,可以提高设备的耐磨性、硬度和寿命。碳纳米管还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高的热导率。由于具有非常大的长度—直径比,可以制造出任何复杂形状的零件,是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纤维。目前,用价格低廉的纳米塑料制成的齿轮、陶瓷轴承、纳米陶瓷蚊辊、电雕辊等印刷包装机械零件已走进企业,开始代替金属材料。现代胶印机上应用着很多传感器.如控制飞达纸堆的自动升降、气泵供气时间检测、合压时间检测、空张检测、墨量控制等。纳米陶瓷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较高的强度及较强的韧性可用于制造刀具、包装和食品机械的密封环、轴承等以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蚀性,也可用于制作输送机械和沸腾干燥床关健部件的表面涂层。3.3纳米技术在食品机械领域中的应用纳米SiC、Si3N4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对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可用作红外吸波和透波材料,做成功能性薄膜或纤维。纳米Si3N4非晶块具有从黄光到近红外光的选择性吸收,也可用于特殊窗口材料,以纳米SiO2做成的光纤对600 nm以上波长光的传输损耗小于10 dB/km,以纳米SiO2和纳米TiO2制成的微米级厚的多层干涉膜,透光性好而反射红外线能力强,与传统的卤素灯相比,可节省15%的电能。经研究证明,将30~40 nm的TiO2分散到树脂中制成薄膜,成为对400 nm波长以下的光有强烈吸收能力的紫外线吸收材料,可作为食品杀菌袋和保鲜袋最佳原料。纳米SiO2光催化降解有机物水处理技术无二次污染,除净度高,其优点是:①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可将有机物最大限度地吸附在其表面;②具有更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可快速将吸附在其表面的有机物分解掉。这为污水处理量较大的食品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介孔固体和介孔复合体是近年来纳米材料科学领域较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由于这种材料较高的孔隙率(孔洞尺寸为2~50 nm)和较高的比表面,因而在吸附、过滤和催化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纯净水、软饮料等膜过滤和杀菌设备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橡胶和塑料是包装和食品机械应用较多的原材料。但通常的橡胶是靠加入炭黑来提高其强度、耐磨性和抗老化性,制品为黑色,不适宜用在食品机械上。纳米材料的问世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新的纳米改性橡胶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抗老化性能提高3倍,使用寿命长达30年以上,且色彩艳丽,保色效果优异。普通塑料产量大、应用广、价格低,但性能逊于工程塑料,而工程塑料虽性能优越,但价格高,限制了它在包装和食品机械上的大范围应用。用纳米材料对普通塑料聚丙烯进行改性,达到工程塑料尼龙-6的性能指标,且工艺性能好、成本低,可大量采用。4纳米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发展前景(1)机械及汽车工业的滑配原件如:轴承、滑轨上应用纳米陶瓷镀膜能产生超底的磨擦界面,大大减低磨损并能提高负载。(2)塑胶流道的低粘应用:例如T型模、拉丝模、套筒和热胶道,可有效减少积料碳化的产生几率。(3)射出成型时发生的粘模、包封短射、镜面雾化及拖痕均具有革命性的改善,尤其是在滑块及顶针上所展现的干式润滑,更是任何金属所无法表现的优异性。(4)IC封装胶、橡胶及发泡塑料由于具有极高的粘着性,因此必须借助大量脱模剂来帮助脱模,纳米陶瓷的荷叶效应可减少脱模剂的使用及模具清理时间。(5)纳米陶瓷的低摩擦、低沾粘特性使塑胶在模具内的流动性大幅提升,特别是高精度模具例如薄光板、塑胶镜片、汽车聚光灯罩等模具应用后对产品的不良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5结语综上所述,纳米技术是近十多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前沿性与综合性交叉的新学科,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迅猛发展将引发21世纪新的工业革命。美国商业通讯公司研究报告称,未来五年,用于橡胶产品和油墨生产的碳黑填充料将继续高居纳米材料需求榜首。今后几年,全球纳米材料的需求将以2.7%年增长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1 030万t,所以纳米包装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过去,我国机械包装工业的一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大多是依靠进口。纳米技术的出现,将对我国机械包装行业的技术创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的各个领域,它给机械工业带来的变化将是巨大的。参考文献1向春礼.纳米科技及其发展前景[J].新材料产业,2001(4)2王新林.金属功能材料的几个最新发展动向[J].新材料产业,2001(4)3唐苏亚.纳米技术在微机械领域中的应用[J].微电机,2002(5)4万乃建.21世纪数控技术新面貌[J].机械制造,2001(20)5杨大智.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金属功能材料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高中

我觉得~~你还是自己去看下(纳米技术)吧~自己找下这样的论文多参考参考

专著(Book Chapter)(*通讯作者)27、Ma, J*; Yu, F; Ma, B Y,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different-diameters, different properties, and different applications”, Carbon Nanotube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论文:26、Ma, J; Wang, J N, Purification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a highly efficient and nondestructive approach, C M, 2008, 20, 2895- (SCI, IF 2)25、Ma, J; Wang, J N, Preparation of water-dispersibl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freeze-smashing and application as a catalyst support for fuel cells,J M C, 2010, 27, 5742-(SCI, IF 1)24、Ma, J; Wang, J N, Large-diameter and water-dispersibl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J M C, 2009, 19, 3033-( SCI, IF1)23、Yu, F, Wu, Y Q,Ma, J*, Influence of the pore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emistry on adsorption of ethylbenzene, xylene isomers by KOH-activated multi-walled carbon J HM, 2012, DOI: 1016/(SCI, IF 9)22、Yu, F, Chen J H, Chen L, Huai J, Gong W Y, Yuan Z W, Wang J H, Ma, J*, Magnetic carbon nanotube synthesized by Fenton's reagent method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the removal of azo dye from aqueous solution, J Colloid Interface S, 2012, 378(3), 175-183(SCI, IF 1)21、Yu, F, Chen J H, Yang, M X, Li, F L, Su, C, Yuan, Z W, Yu, L L, Zhou, L, Jin, L, Ma, J*, A facile one-pot method to synthesis low-cost magnetic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ye removal, New J C, 2012, 36 (10), 1940-1943 (SCI, IF 9)20、Ma, J*; Yuan Z W, Chen, J H, Diameter-dependent thermal-oxidative stability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ynthesized by a floating 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A S S, 2011, 257, 10471-10476(SCI, IF 103)19、Yu, F, Wu, Y Q, Ma, J*, Adsorption of lead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different outer diameters and oxygen contents:kinetics, isotherms and J E S, ( SCI, IF 660)18、Yu, F, Yang, M X, Li, F L, Su, C, Ma, B Y, Yuan, Z W, Chen, J H, Ma, J*,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a controlled diameter, Physica E, 2012, 44: 2032–2040(SCI, IF 532)17、Ma, J; Wang, J N, Control of the diameters of 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related nano-chemistry and nano-biology, F M S, 2010, 4, 17-(特邀综述)16、Wu, Z P; Wang, J N; Ma, J, Methanol-mediated growth of carbon nanotubes, Carbon, 2008, 47, 324- (SCI, IF 378)15、Yu, F; Ma, J; Wu, Y Q, Adsorption of toluene, ethylbenzene and m-xylene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different oxygen content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J HM,2011, 192(3), 1370-1379 (SCI, IF 173) 14、Niu, J J; Xie, J; Su, L F;Ma, J, An approach to carbon nanotubes with high surface area and large pore volume, M M M, 2007, 100, 1- (SCI, IF 285)13、Yu, F; Ma, J; Wu, Y Q, Adsorption of toluene, ethylbenzene and xylene isomers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oxidized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NaOCl, F E S E, 2012, 6(3): 320–329 (SCI, IF 754)12、Wu, Z P; Xu, Q F; Wang, J N; Ma, J, Preparation of large area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macro-films with self-cleaning properties, J M S T, 2010, 26, 20- (SCI, IF 759)11、马杰,虞琳琳,金路,袁志文,陈君红,改性碳纳米管原始样品吸附亚甲基蓝染料性能研究,环境化学,2012, 31(5), 646-65210、于飞,周露,杨明轩,陈君红,袁志文,马杰,柔性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国内外研究进展,功能材料,2012,43 (15): 1969-19759、金路,高振威,怀静,张雪,郭文瑞,周露,陈君红,袁志文,汤宇航,栾敬帅,范海波,马杰,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工艺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功能材料,20128、周露,陈君红,袁志文,马杰,芬顿试剂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管及其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研究, 环境化学,2012, 31(5), 669-6767、马杰, 吴玉程, 电沉积法制备Cu/Al2O3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光吸收特性研究, 复合材料学报, 2006, 23, 21-6、马杰, 吴玉程, 李广海, 化学沉积Co-Fe-P纳米涂层结构与磁学性能研究, 金属功能材料, 2004, 01:6-5、虞琳琳,马杰,袁志文,虞晓敏,陈君红,次氯酸钠改性磁性碳纳米管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水处理技术,2011,37(10) 21-254、吴玉程,马杰,张立德,氧化铝有序阵列模板制备工艺研究及应用,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74,680-6873、吴玉程,马杰,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5, 11, 440-4442、吴玉程,叶敏,马杰,处理工艺对阳极氧化铝模板光学性能的影响,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6, 27(1): 13-1、吴玉程,叶敏,解挺,马杰,电沉积二氧化钛功能薄膜的制备与组织转变研究,人工晶体学报,2006,35(3):612-会议:5、Ma, J; Yuan, Z W; Chen, J H, Enhanced adsorptive removal of methyl orange and methylene blue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lkali-activated multi-walled carbon 244th ACS National Meeting & E Philadelphia, USA, (Poster presentation)4、Ma, J; Yuan, Z W; Chen, J H, Green-chemical synthesis of a novel magnetic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iron oxide hybrid as methyl orang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 Technology, China, 3、Ma, J; Yuan, Z W; Chen, J H, Removal of methyl orange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novel magnetic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iron oxide hybrids, Annual World Conference on Carbon (Carbon 2011), China, 2、周露,马杰*,袁志文,陈君红, 芬顿试剂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管及其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研究, 第六届全国环境大会,上海,20111、马杰,虞琳琳,袁志文,陈君红*,改性碳纳米管原始样品吸附亚甲基蓝染料性能研究,第六届全国环境大会,上海,2011

金属功能材料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初中

浅谈纳米技术及其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摘要:主要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内涵、主要内容及纳米技术在微机械和包装、食品机械工业中的应用,并研究预测了纳米技术在未来机械工业中的发展前景。关键词:纳米技术;微机械;机械工业;发展前景1纳米技术的内涵纳米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9(10亿分之一)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科技与众多学科密切相关,它是一门体现多学科交叉性质的前沿领域。若以研究对象或工作性质来区分,纳米科技包括三个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其中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纳米器件的研制水平和应用程度是人类是否进入纳米科技时代的重要标志;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是纳米科技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和理论与实验的重要基础。纳米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以原子、分子为起点,去设计制造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2纳米技术的主要内容(1)纳米材料包括制备和表征。在纳米尺度下,物质中电子的放性(量子力学学性质)和原子的相互作用将受到尺度大小的影响,如能得到纳米尺度的结构,就可能控制材料的基本性质如熔点、磁性、电容甚至颜色。而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成份。(2)纳米动力学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MEMS),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MEMS使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集成电器设计和制造的新工艺。特点是部件很小,刻蚀的深度往往要求数十至数百微米,而宽度误差很小。这种工艺还可用于制作三相电动机,用于超快速离心机或陀螺仪等。在研究方面还要相应地检测准原子尺度的微变形和微摩擦等。虽然它们目前尚未真正进入纳米尺度,但有很大的潜在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3)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如在云母表面用纳米微粒度的胶体金固定DNA的粒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叉指形电极做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试验,磷脂和脂肪酸双层平面生物膜,DNA的精细结构等。有了纳米技术,还可用自组装方法在细胞内放入零件或组件使构成新的材料。新的药物,即使是微米粒子的细粉,也大约有半数不溶于水;但如粒子为纳米尺度(即超微粒子),则可溶于水。(4)纳米电子学包括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电子器件、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纳米电子材料的表征,以及原子操纵和原子组装等。当前电子技术的趋势要求器件和系统更小、更快、更冷。“更快”是指响应速度要快。“更冷”是指单个器件的功耗要小。但是“更小”并非没有限度。3纳米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3.1纳米技术在微机械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应用途径的不断拓宽,微机械的开发在全世界方兴未艾。例如,进入人体的医疗机械和管道自动检测装置所需的微型齿轮、电机、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等。制造这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产品,其技术路线可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微加工和固态技术,不断将产品微型化;二是以原子、分子为基本单元,根据人们的意愿进行设计和组装,从而构筑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3.1.1采用微加工技术制造纳米机械(1)微细加工。日本发那科公司开发的能进行车、铣、磨和电火花加工的多功能微型精密加工车床(FANUCROBO nano Ui型),可实现5轴控制,数控系统最小设定单位是1nm(10-3μm)。该机床设有编码器半闭环控制,还有激光全息式直线移动的全闭环控制。编码器与电机直联,具有每周6 400万个脉冲的分辨率,每个脉冲相当于坐标轴移动0.2 nm,编码器反馈单位为1/3 nm,故跟踪误差在±1/3 nm以内。直线分辨率为1 nm,跟踪误差在±3 nm以内。CNC装置采用FANUC-16i,实现AInano轮廓控制。并用FANUCSERVOMOTORαi伺服电机装上高分辨率检测装置及αi系列伺服放大器,实现了微细加工。(2)微型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微型机器人可以适应精密微细操作,尤其在电子元器件的制造方面。美国迈特公司的研究人员最近设计出一种用于组装纳米制造系统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的长度约为5mm。研究人员称,假设能利用纳米制造技术使这种机器人的体积不断缩小,其最终的体积不会超过灰尘的微粒。日本三菱公司也开发了一种微型工业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了5节闭式连杆机构,以实现手臂的轻量化与高刚性,其动作速度及精度完全可以赶上专用机器人。往复上下方向25 mm,水平方向100 mm的拾取动作,所需时间缩短到0.28 s。另外,通过采用闭式连杆机构与高刚性减速机,实现了比以往机器人高10%的位置重复精度(±5 nm),可适用于精密微细操作。我国在微型机器人的研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媒体报道,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机器人,其操作精度达到了纳米级,可以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基因操作,能够对细胞和染色体进行“手术”,并能在微电子、精密加工等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一显身手。(3)微型电机。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西卡塞大学已建立了一所纳米级微型电机实验室,专门研究纳米技术及其超微机电系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的微型电动机,小到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德国汽车零件制造商博士公司正在研制纳米技术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将为人们提供关于汽车上每个零部件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的精确信息。当微型传感器探测到速度骤减时,就会自动释放安全气囊。3.1.2采用自组装技术制造纳米机械(1)生物器件。以分子自组装为基础制造的生物分子器件是一种完全抛弃以硅半导体为基础的电子器件。将一种蛋白质选作生物芯片,利用蛋白质可制成各种生物分子器件,如开关器件、逻辑电路、存储器、传感器以及蛋白质集成电路等。美国密歇根韦思大学医学院生物分子信息小组,利用细菌视紫红质(简称BR蛋白质)和发光染料分子研制具有电子功能的蛋白质分子集成膜,这是一种可使分子周围的势场得到控制的新型逻辑元件。美国锡拉丘兹大学也利用BR蛋白质研制模拟人脑联想能力的中心网络和联想式存储装置。(2)纳米分子电动机。美国IBM公司瑞士苏黎士实验室与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DNA能够被用来弯曲直径不及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的硅原子构成的“悬臂”。上下弯曲,顶端则粘有单股DNA链。DNA自然形成双螺旋结构,双链被分开后,它们会力图重新组合。当研究人员将带有单股DNA链的“悬臂”置于含有与之对应的单股DNA链的溶液中,这两个链就会自动配对结合在一起,小“悬臂”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开始弯曲。研究人员利用这种生物力学技术制造带有纳米级阀门的微型胶囊(纳米分子电动机)。通过控制这种驱动力来控制阀门的开合,可以将精确剂量的药物传送到身体的需要部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3.2纳米技术在包装机械领域中的应用采用纳米材科技术对包装机关键零部件(如轴承、齿轮、弹簧等)进行金属表面纳米粉涂层处理,可以提高设备的耐磨性、硬度和寿命。碳纳米管还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高的热导率。由于具有非常大的长度—直径比,可以制造出任何复杂形状的零件,是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纤维。目前,用价格低廉的纳米塑料制成的齿轮、陶瓷轴承、纳米陶瓷蚊辊、电雕辊等印刷包装机械零件已走进企业,开始代替金属材料。现代胶印机上应用着很多传感器.如控制飞达纸堆的自动升降、气泵供气时间检测、合压时间检测、空张检测、墨量控制等。纳米陶瓷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较高的强度及较强的韧性可用于制造刀具、包装和食品机械的密封环、轴承等以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蚀性,也可用于制作输送机械和沸腾干燥床关健部件的表面涂层。3.3纳米技术在食品机械领域中的应用纳米SiC、Si3N4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对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可用作红外吸波和透波材料,做成功能性薄膜或纤维。纳米Si3N4非晶块具有从黄光到近红外光的选择性吸收,也可用于特殊窗口材料,以纳米SiO2做成的光纤对600 nm以上波长光的传输损耗小于10 dB/km,以纳米SiO2和纳米TiO2制成的微米级厚的多层干涉膜,透光性好而反射红外线能力强,与传统的卤素灯相比,可节省15%的电能。经研究证明,将30~40 nm的TiO2分散到树脂中制成薄膜,成为对400 nm波长以下的光有强烈吸收能力的紫外线吸收材料,可作为食品杀菌袋和保鲜袋最佳原料。纳米SiO2光催化降解有机物水处理技术无二次污染,除净度高,其优点是:①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可将有机物最大限度地吸附在其表面;②具有更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可快速将吸附在其表面的有机物分解掉。这为污水处理量较大的食品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介孔固体和介孔复合体是近年来纳米材料科学领域较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由于这种材料较高的孔隙率(孔洞尺寸为2~50 nm)和较高的比表面,因而在吸附、过滤和催化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纯净水、软饮料等膜过滤和杀菌设备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橡胶和塑料是包装和食品机械应用较多的原材料。但通常的橡胶是靠加入炭黑来提高其强度、耐磨性和抗老化性,制品为黑色,不适宜用在食品机械上。纳米材料的问世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新的纳米改性橡胶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抗老化性能提高3倍,使用寿命长达30年以上,且色彩艳丽,保色效果优异。普通塑料产量大、应用广、价格低,但性能逊于工程塑料,而工程塑料虽性能优越,但价格高,限制了它在包装和食品机械上的大范围应用。用纳米材料对普通塑料聚丙烯进行改性,达到工程塑料尼龙-6的性能指标,且工艺性能好、成本低,可大量采用。4纳米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发展前景(1)机械及汽车工业的滑配原件如:轴承、滑轨上应用纳米陶瓷镀膜能产生超底的磨擦界面,大大减低磨损并能提高负载。(2)塑胶流道的低粘应用:例如T型模、拉丝模、套筒和热胶道,可有效减少积料碳化的产生几率。(3)射出成型时发生的粘模、包封短射、镜面雾化及拖痕均具有革命性的改善,尤其是在滑块及顶针上所展现的干式润滑,更是任何金属所无法表现的优异性。(4)IC封装胶、橡胶及发泡塑料由于具有极高的粘着性,因此必须借助大量脱模剂来帮助脱模,纳米陶瓷的荷叶效应可减少脱模剂的使用及模具清理时间。(5)纳米陶瓷的低摩擦、低沾粘特性使塑胶在模具内的流动性大幅提升,特别是高精度模具例如薄光板、塑胶镜片、汽车聚光灯罩等模具应用后对产品的不良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5结语综上所述,纳米技术是近十多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前沿性与综合性交叉的新学科,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迅猛发展将引发21世纪新的工业革命。美国商业通讯公司研究报告称,未来五年,用于橡胶产品和油墨生产的碳黑填充料将继续高居纳米材料需求榜首。今后几年,全球纳米材料的需求将以2.7%年增长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1 030万t,所以纳米包装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过去,我国机械包装工业的一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大多是依靠进口。纳米技术的出现,将对我国机械包装行业的技术创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的各个领域,它给机械工业带来的变化将是巨大的。参考文献1向春礼.纳米科技及其发展前景[J].新材料产业,2001(4)2王新林.金属功能材料的几个最新发展动向[J].新材料产业,2001(4)3唐苏亚.纳米技术在微机械领域中的应用[J].微电机,2002(5)4万乃建.21世纪数控技术新面貌[J].机械制造,2001(20)5杨大智.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国外金属功能材料的现状和展望pdf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pdf国外金属功能材料的现状和展望pdf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和展望_国家材料咨询局金属基复合材料特设委员会报告pdf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展望pdf已发 满意记得采纳

金属功能材料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国外金属功能材料的现状和展望pdf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pdf国外金属功能材料的现状和展望pdf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和展望_国家材料咨询局金属基复合材料特设委员会报告pdf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展望pdf已发 满意记得采纳

缺点:1、不易于成型和加工;2、不可根据需要随意着色或制成透明制品;3、制品质量重;4、易生锈,易服饰;5、易传热,保温性能差;6、绝缘性能差;7、透光性差,消音性差;8、产品制造成本高。优点:1、耐热性好,不易燃烧;2、随着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小;3、机械强度高;4、耐久性好,不易老化;5、不易受到损伤,不易沾染灰尘及污物;6、尺寸稳定性佳。

优点:不易燃烧缺点:易生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