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水准测量论文心得体会3000字长篇

发布时间:2024-07-08 19:06:36

水准测量论文心得体会3000字长篇

四等水准测量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2.掌握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及求出待定点的高程。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3学时,实验小组由4 ~ 5人组成。2.实验设备每组为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测伞1把。3.实验场地选择一条闭合水准路线,中间设置三个坚固点A、B、C作为水准点,以A点为已知高程点假定高程为000m 。由A点出发,测定B、C点高程,并测回到A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对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出待定点高程。记录计算在实验报告八,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报告。三、方法与步骤 1.从已知点A出发,固定点A、B、C中间设置若干个转点。2.每测站观测程序为:(1)后视黑面尺,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读中、下、上丝读数。(2)前视黑面尺,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读中、下、上丝读数,(3)前视红面尺,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读中丝读数,(4)后视红面尺,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读中丝读数。3.每测站各读数按四等水准表格记录;计算和校核计算要求如下:(1)视线长≤100m。(2)前、后视距差d ≤±5m 。(3)红、黑面读数差≤±3mm 。(4)h黑—h红≤±5mm 。(5)视距差累计值∑d ≤±10m 。四、注意事项1.每测站观测完毕,要立即进行计算和校核,符合要求后方可搬站。否则,需要重测。2.本站的∑d接近10m 时,下一站要调整前、后视距,使之减少,但一次不超过5m 。

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巩固和深化对《数字测图原理》课程的理解,具体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过程与测绘方法;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程序及相关软件的应用。 2,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个方面的能力。 3,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4,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5,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1,每小组施测一条约1km的四等水准闭合路线。 2,每小组完成一幅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区面积为150m*150m)的白纸测图。 3,每小组完成老师规定的数字测图任务。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2月13日起,共为时两周,实习具体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一,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对一条长约1km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所包含的区域中应有图书馆,运动场,友谊广场等学校的主要地物;二,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中,以夏坚白雕塑为中心,对周围150米*150米的区域完成一幅1:500比例尺的白纸测图。整个实习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规定主要是《城市测量规范》CJJ8-9和《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地形图测绘都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在低矮破碎的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进行地形图测绘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通视情况一般,且多陡坎,沟渠的复杂地物,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地形图测绘带来了一定难度。 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幼儿园等设施,导致测区内人流量与车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武汉市区的天气状况以阴天为主,并且时常伴随着小到中雨,气温也一直在10度以下徘徊,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技术设计: 1, 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 各类测站的选择: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选取2个普通水准标石作为固定点,将整个闭合回路分为2个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之间距离应适中。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四等水准测量中使用一套S3水准仪,按照国家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并参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进行施测。 各项限差: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高差闭合差 i角误差 ≤80m ≤0m ≤0m ≤0mm ≤0mm ≤±√Lmm ≤20〃 2,地形图测绘: (1)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方法:采用图根三维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既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 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6个点作为控制点,并用油漆画⊕作为标记,由这6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点连线方向做为正南正北方向,给其中一控制点赋予坐标值(1000,1000,100)。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施测中使用的仪器有: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3个,反射棱镜2套。 在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时,导线的转折角,导线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进行观测,并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其中对转折角及导线边长采用一测回观测,而三角高程测量时采用对向观测。在移站的过程中,采用三联脚架法,以减少操作和提高测量精度。 各项限差: 水平控制测量:(n为测站数) 比例尺 闭合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 导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J6 方位角闭合差 1:500 ≤900m ≤80m ≤1/4000 1 ≤±40〃√n 三角高程测量:(S为一条导线边长,[S]为导线全长,以千米为单位) 仪器J6 指标差较差 对象观测高差较差/m 闭合路线闭合差/mm 对向一测回 ≤25秒 ≤0。4*S ≤±40√[S] (2)碎部测量: 成图规格:1:500 测图方法及使用的仪器:根据〈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及〈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的要求,对坐标格网进行绘制和图根点的展绘。同样根据两本规范书的要求,采用全站仪+白纸的方式对测区进行碎部点的测绘,对碎部点的施测同时测取高程与其平面位置,在用极坐标法求得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后,利用分度规与三角尺结合的方式将所测碎部点展绘到聚脂塑料薄膜上。 困难地区的技术要求:在对控制点无法通视的碎部点进行观测时,采用布设支导线的方式,并且支导线线路上的图根点不得超过两个。 各项限差: 仪器对中误差 归零差 转折角观测较差 ≤2mm ≤4′ ≤2′ 四,作业方法: 1, 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共有成员6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四人为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另外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杂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树立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2,地形图测绘: (1) 图根控制测量: 在图根控制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分配:四人负责棱镜与配套脚架,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坐标和正北方向后,按照三联脚架法对导线进行观测: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和前视点i+1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六种观测值:水平角β,距离S,竖角α,仪器高i,目标高υ。迁站时,点i和点i+1上的脚架和基座不移动,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1站的基座上,第i站上则安置棱镜,再将第i-1站的仪器迁到第i+2站,随后再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遵守〈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及〈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的要求。 (2) 碎部测绘: 在碎部测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配如下:两人负责棱镜,一人负责绘图,两人负责记录数据,一人进行观测。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首先根据控制测量得到的数据,由负责绘图的同学将坐标格网和控制点坐标展绘在塑料薄膜上。在可以观测到待测碎部点的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在碎部点处设置对中杆进行观测,由观测员读取数据水平距HD,垂直距VD,水平角HR,记录员读取数据后,进行简单的高程和距离计算后将数据报给绘图员,由绘图员利用分度规和直尺将碎部点标注在图纸上,如此进行直到所有碎部点测量完毕。 对于观测困难的碎部点,采用支点线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两左右测回观测确定支导线线上支点的坐标后,将支点等同于控制点进行如前的观测与展绘。 五,计算成果及评价 1, 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对水准路线进行了往返观测,主要计算及其成果如下: I角进行了两次检验及一次调试,两次观测过程中i角值分别为21秒和0秒,基本符合要求。 在由观测员读取各站观测数据后,立即由记录员算出视线长度及前后视距差,黑红面读数差以及黑红面高差之差,均满足限差条件。 内业计算后得出:往测中,前后视距累计差为0cm,高程闭合差为-1mm,返测中,前后视距累计差为+35cm,高程闭合差为+5mm。 以上各项数据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2,地形图测绘: 在进行了内业计算后,本小组地形图测绘的指标数据如下: 闭合导线长度:634m≤900m; 平均边长:778m≤80m; 导线相对闭合差:1/79≤1/4000; 方位角闭合差:55〃≤40〃√n=97〃; 高程闭合差:1mm; 以上各项数据也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其中,所有的数据记录表均复印并作为附页。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在进行水准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之前,作为组长,我都组织大家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下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此外,由于实习是在校园内进行,人流量大且具有规律性,大家还分析了每个测段可能出现道路上车,人流量的时间,有选择性的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测段进行观测,这样,全组测量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仅仅用半天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个测回。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实习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是担任着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使用这样的方法,成功的避免了一名小学生故意踢踹脚架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3,有关数字的的技巧:在具体操作前,很多时候都觉得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中的数据计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逐渐掌握了一些有关数字方面的技巧:在水准测量的时候,对于前后视距累计差这一项限差,记录员在每一站读数完毕后应该立即计算得出,这样在下一站的时候就可以有意对其进行调节;在碎部测图中,记录员将实测距离换算成1:500上的距离时,可以直接乘以002,简化了计算;在获得碎部点高程时,可以预先调节觇牌高度,使得碎部点高程直接由一常数加上全站仪上VD读数即可得到。 4,因充分利用多人检核这一工具来避免在计算和测量之中的错误,从而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次数。 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1,团队中要对人员做合理的安排:例如,在碎部测绘的过程中,全站仪上读数的速度远远快于本组绘图的速度,在实际操作了一段过程后,由于组内有足够的人手,组内开始分配出两名记录员,在完成在一控制点的测量后,由一记录员留下,辅助完绘图员完成本站绘图后再进行迁站,而另一记录员则跟测量员一起前往下一测站进行数据的记录,这样的做法使得我们小组的作业效率有了相当的提高。 2,团队精神: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在碎部测图的截止期限到来之前,任务依然有一小部分没有完成,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晚上天气寒冷,休息不足等困难,一直加班到晚上八点,终于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 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也获益非浅,使我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 即使在我们的实习这样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测量工作中,许多限差的单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单位来进行度量的,这是测绘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观的反映;在学校这样相对比较容易的测区进行观测,我们许多同学都感到了疲劳,更不用谈那些在情况更为负责和困难地区进行的野外观测了。正是通过对测绘工作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的直观认识,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仔细,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认识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

实 习 报 告  题目:公路GPS勘测测量公路野外勘测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2010年4月17日  水利与土木工程技术系  一、前言  在2009至2010学年第二学期末,自2009年11月23日起,我系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或就业。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实习,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二、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巩固和熟练专业知识,将大学阶段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3.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人工构造物的位置,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可靠的资料。  三、实习内容:  公路GPS勘测测量公路野外勘测的总体目的是把研究的路线走向方案通过适当的勘测放在实地,并取得相关的设计资料,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测和定测)。  四、工作安排  工作计划安排我队计划于2010年3月9日进入工地,2010年4月9日完成任务,外业勘测历时30天左右,计划完成以下工作量:①、选点埋石约170个。②、施测GPS点约51个③、施测一级导线约 100 公里。④、联测四等三角高程路线约90公里。  五、坐标系统及精度要求  (一)、投影及坐标系统:①、平面坐标系为公路独立坐标系,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度带,中央子午线为108° 30¢,平均纬度32° 28¢。测区长度归化到参考椭球体面上363米(未考虑高程异常值)的抵偿高程面上,然后再按统一的3度带投影到高斯面上。②、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③、GPS点采用WGS­-84地心直角坐标系,再转换成公路独立坐标系。(二)、GPS点的成果精度要求:GPS点的平面坐标由WGS—84系转换成54系后,其最弱点的相对点位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低于1/5万。(三)、一级导线测量测区呈带状分布,首级控制为三级GPS网,导线布设在两对GPS点之间。每个导线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尺寸为顶部10 ´10厘米,底部为20 ´20厘米,高45厘米导线最大边长为289米,最小边长为086米,平均边长为924米。测角和测距采用TCR702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角方法为测回法,每站三测回,测站进行温度、气压、加乘常数及投影改正。内业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研制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计算,导线精度指标应遵循下表。 一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 1-2 等 级 导 线 长 度 (km) 平均边长 (米) 闭 合 差 限 差 (²) 观测值 中误差(mm) 相对闭合差 备 注 一级 10 500 ≤17 £1/15000 规范要求 (四)、高程控制测量测区首级高程控制网为四等水准,水准网沿导线敷设,水准点高程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施测方法为中丝测高法,对向观测,竖角观测三测回,测距一测回。  六、GPS控制测量  (一)、作业方法  1 选点:  (1)、沿路线中心线由北向南约每5公里左右布设一对GPS点,且对点间通视,分布在中心线两侧,对点距离在500米~800米之间,其连线与中心线交成锐角。  (2)、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  (3)、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4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200米以上;  (4)、为避免多路径效应,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5)、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  2 埋石与点之记:  (1)、标石规格:上表面20cm×20cm,底面25cm×25cm,高60cm,埋石时标石上表面高出地面5cm,并在标石底部现浇混凝土约15 cm,长宽约40cm×40cm做底盘。  (2)、参照《GPS测量规范》中有关规定,在实地绘制点之记,在点之记中做2~3个护桩,其与GPS点位的距离精确到1米。3 使用仪器;外业观测使用仪器为美国ASHTECH公司生产的,标称精度优于5mm+1ppm的ASHTECH Z-Xtreme双频接收机六台,所有接收机均具有十二个独立通道,自动跟踪并锁定可接收到的全部卫星。所有机型都于2010年3月在通过仪器检测中心鉴定,仪器性能可靠,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4 GPS网的布设:本次实际采用牛山、长枪岭和箩筐岩这三个已知点,进行GPS联测共布设GPS点51个,构成50个同步图形。  (二)、外业观测  1、天线的架设  (1)、天线距地面1米以上,严格整平,基座测前经过检验;  (2)、严格对中,其对中误差小于等于1毫米。  2、天线高量取  (1)、量取天线高应从标石中心量至天线外边沿标志处;  (2)、互成120°各量取一次,较差小于3毫米。3 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表5-2 观测模式 静态 数据采集间隔 20秒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 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 1mm 有效观测卫星数 ≥ 4 两次丈量天线高之差 3mm 观测时段长度 ≥60分 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8 观测时段数 ≥ 1 任一卫星的有效观测时间 ≥15分 4外业记簿观测过程中记录员记录以下内容:测站名、测站编号、观测年月、观测员、记录员、时段号、接收机和天线号、天线高、开关机时间、卫星信噪比及天气情况等信息。  (三)、数据处理  1、基线解算软件:ASHTECH公司的SOLUTION软件。  2、网平差软件:天测公司的GPS-NET网平差软件。  七、一级导线测量测区呈带状分布,首级控制为三级GPS网,导线布设在两对GPS点之间。每个导线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尺寸为顶部12 ´12厘米,底部为20 ´20厘米,高45厘米。平均边长为400~500米。测角和测距采用TC1610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角方法为测回法,每站二测回,测站进行温度、气压、加乘常数及投影改正。内业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研制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计算。  八、提交成果  1、勘测报告2份。  2、红外观测记录本26本。  九、 实习总结  GPS测量的优点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随着GPS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特点也越来越明显:  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样就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要求开阔,以使卫星信号不受干扰。  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全天候作业成为可能。  定位精度高,一般来说,双频GPS接受机静态基线解算精度为±(5mm+10—6 D),而红外测距仪标称精度为±(5mm+5×10 —6 D),GPS测量精度与红外测距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的优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实验证明,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使用动态测量,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ˉ 100~500km的基线上可达  观测时间短。在小于20km的短基线上,快速相对定位一般只需5min观测时间即可。   提供3维坐标,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由于GPS自动化程度很高,所以其操作简便。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GPS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利用GPS测量能克服常规控制测量中所存在的缺陷,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  十、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我们在这次的实习中,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而且要分工明确,工作也可以交换来做,还需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我们不断在经验中获得教训而且也多亏了老师的指导,我们实习之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我们实现之初,我还有点担心自己不会测,测不好,担心只有两个星期的测量时间,自己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  (2)在用水准仪和经纬仪测量的过程当中,有的过程出现了大的误差,经过我们的重新测量计算,误差范围也减小到了可以允许的范围里  (3)还有就是计算问题,计算必须由两个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过,在此过程当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算出了正确的数值,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同时,我相信这次实习会给我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水准测量论文心得体会3000字

四等水准测量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2.掌握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及求出待定点的高程。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3学时,实验小组由4 ~ 5人组成。2.实验设备每组为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测伞1把。3.实验场地选择一条闭合水准路线,中间设置三个坚固点A、B、C作为水准点,以A点为已知高程点假定高程为000m 。由A点出发,测定B、C点高程,并测回到A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对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出待定点高程。记录计算在实验报告八,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报告。三、方法与步骤 1.从已知点A出发,固定点A、B、C中间设置若干个转点。2.每测站观测程序为:(1)后视黑面尺,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读中、下、上丝读数。(2)前视黑面尺,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读中、下、上丝读数,(3)前视红面尺,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读中丝读数,(4)后视红面尺,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读中丝读数。3.每测站各读数按四等水准表格记录;计算和校核计算要求如下:(1)视线长≤100m。(2)前、后视距差d ≤±5m 。(3)红、黑面读数差≤±3mm 。(4)h黑—h红≤±5mm 。(5)视距差累计值∑d ≤±10m 。四、注意事项1.每测站观测完毕,要立即进行计算和校核,符合要求后方可搬站。否则,需要重测。2.本站的∑d接近10m 时,下一站要调整前、后视距,使之减少,但一次不超过5m 。

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巩固和深化对《数字测图原理》课程的理解,具体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过程与测绘方法;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程序及相关软件的应用。 2,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个方面的能力。 3,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4,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5,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1,每小组施测一条约1km的四等水准闭合路线。 2,每小组完成一幅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区面积为150m*150m)的白纸测图。 3,每小组完成老师规定的数字测图任务。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2月13日起,共为时两周,实习具体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一,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对一条长约1km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所包含的区域中应有图书馆,运动场,友谊广场等学校的主要地物;二,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中,以夏坚白雕塑为中心,对周围150米*150米的区域完成一幅1:500比例尺的白纸测图。整个实习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规定主要是《城市测量规范》CJJ8-9和《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地形图测绘都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在低矮破碎的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进行地形图测绘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通视情况一般,且多陡坎,沟渠的复杂地物,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地形图测绘带来了一定难度。 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幼儿园等设施,导致测区内人流量与车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武汉市区的天气状况以阴天为主,并且时常伴随着小到中雨,气温也一直在10度以下徘徊,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技术设计: 1, 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 各类测站的选择: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选取2个普通水准标石作为固定点,将整个闭合回路分为2个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之间距离应适中。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四等水准测量中使用一套S3水准仪,按照国家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并参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进行施测。 各项限差: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高差闭合差 i角误差 ≤80m ≤0m ≤0m ≤0mm ≤0mm ≤±√Lmm ≤20〃 2,地形图测绘: (1)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方法:采用图根三维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既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 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6个点作为控制点,并用油漆画⊕作为标记,由这6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点连线方向做为正南正北方向,给其中一控制点赋予坐标值(1000,1000,100)。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施测中使用的仪器有: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3个,反射棱镜2套。 在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时,导线的转折角,导线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进行观测,并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其中对转折角及导线边长采用一测回观测,而三角高程测量时采用对向观测。在移站的过程中,采用三联脚架法,以减少操作和提高测量精度。 各项限差: 水平控制测量:(n为测站数) 比例尺 闭合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 导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J6 方位角闭合差 1:500 ≤900m ≤80m ≤1/4000 1 ≤±40〃√n 三角高程测量:(S为一条导线边长,[S]为导线全长,以千米为单位) 仪器J6 指标差较差 对象观测高差较差/m 闭合路线闭合差/mm 对向一测回 ≤25秒 ≤0。4*S ≤±40√[S] (2)碎部测量: 成图规格:1:500 测图方法及使用的仪器:根据〈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及〈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的要求,对坐标格网进行绘制和图根点的展绘。同样根据两本规范书的要求,采用全站仪+白纸的方式对测区进行碎部点的测绘,对碎部点的施测同时测取高程与其平面位置,在用极坐标法求得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后,利用分度规与三角尺结合的方式将所测碎部点展绘到聚脂塑料薄膜上。 困难地区的技术要求:在对控制点无法通视的碎部点进行观测时,采用布设支导线的方式,并且支导线线路上的图根点不得超过两个。 各项限差: 仪器对中误差 归零差 转折角观测较差 ≤2mm ≤4′ ≤2′ 四,作业方法: 1, 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共有成员6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四人为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另外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杂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树立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2,地形图测绘: (1) 图根控制测量: 在图根控制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分配:四人负责棱镜与配套脚架,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坐标和正北方向后,按照三联脚架法对导线进行观测: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和前视点i+1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六种观测值:水平角β,距离S,竖角α,仪器高i,目标高υ。迁站时,点i和点i+1上的脚架和基座不移动,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1站的基座上,第i站上则安置棱镜,再将第i-1站的仪器迁到第i+2站,随后再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遵守〈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及〈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的要求。 (2) 碎部测绘: 在碎部测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配如下:两人负责棱镜,一人负责绘图,两人负责记录数据,一人进行观测。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首先根据控制测量得到的数据,由负责绘图的同学将坐标格网和控制点坐标展绘在塑料薄膜上。在可以观测到待测碎部点的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在碎部点处设置对中杆进行观测,由观测员读取数据水平距HD,垂直距VD,水平角HR,记录员读取数据后,进行简单的高程和距离计算后将数据报给绘图员,由绘图员利用分度规和直尺将碎部点标注在图纸上,如此进行直到所有碎部点测量完毕。 对于观测困难的碎部点,采用支点线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两左右测回观测确定支导线线上支点的坐标后,将支点等同于控制点进行如前的观测与展绘。 五,计算成果及评价 1, 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对水准路线进行了往返观测,主要计算及其成果如下: I角进行了两次检验及一次调试,两次观测过程中i角值分别为21秒和0秒,基本符合要求。 在由观测员读取各站观测数据后,立即由记录员算出视线长度及前后视距差,黑红面读数差以及黑红面高差之差,均满足限差条件。 内业计算后得出:往测中,前后视距累计差为0cm,高程闭合差为-1mm,返测中,前后视距累计差为+35cm,高程闭合差为+5mm。 以上各项数据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2,地形图测绘: 在进行了内业计算后,本小组地形图测绘的指标数据如下: 闭合导线长度:634m≤900m; 平均边长:778m≤80m; 导线相对闭合差:1/79≤1/4000; 方位角闭合差:55〃≤40〃√n=97〃; 高程闭合差:1mm; 以上各项数据也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其中,所有的数据记录表均复印并作为附页。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在进行水准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之前,作为组长,我都组织大家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下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此外,由于实习是在校园内进行,人流量大且具有规律性,大家还分析了每个测段可能出现道路上车,人流量的时间,有选择性的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测段进行观测,这样,全组测量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仅仅用半天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个测回。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实习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是担任着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使用这样的方法,成功的避免了一名小学生故意踢踹脚架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3,有关数字的的技巧:在具体操作前,很多时候都觉得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中的数据计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逐渐掌握了一些有关数字方面的技巧:在水准测量的时候,对于前后视距累计差这一项限差,记录员在每一站读数完毕后应该立即计算得出,这样在下一站的时候就可以有意对其进行调节;在碎部测图中,记录员将实测距离换算成1:500上的距离时,可以直接乘以002,简化了计算;在获得碎部点高程时,可以预先调节觇牌高度,使得碎部点高程直接由一常数加上全站仪上VD读数即可得到。 4,因充分利用多人检核这一工具来避免在计算和测量之中的错误,从而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次数。 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1,团队中要对人员做合理的安排:例如,在碎部测绘的过程中,全站仪上读数的速度远远快于本组绘图的速度,在实际操作了一段过程后,由于组内有足够的人手,组内开始分配出两名记录员,在完成在一控制点的测量后,由一记录员留下,辅助完绘图员完成本站绘图后再进行迁站,而另一记录员则跟测量员一起前往下一测站进行数据的记录,这样的做法使得我们小组的作业效率有了相当的提高。 2,团队精神: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在碎部测图的截止期限到来之前,任务依然有一小部分没有完成,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晚上天气寒冷,休息不足等困难,一直加班到晚上八点,终于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 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也获益非浅,使我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 即使在我们的实习这样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测量工作中,许多限差的单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单位来进行度量的,这是测绘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观的反映;在学校这样相对比较容易的测区进行观测,我们许多同学都感到了疲劳,更不用谈那些在情况更为负责和困难地区进行的野外观测了。正是通过对测绘工作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的直观认识,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仔细,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认识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

附合水准路线是测量学的术语。从某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连测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这样的水准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由某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回到原来的水准点上,这样的水准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水准测量论文心得体会3000字开头

控制测量实习是在课堂学习结束后集中性的的实践教学,将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和深化,所以我们的老师安排了折尺实习。控制测量是在一定能够区域,按照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地面标志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控制网。测定控制点水平位置叫平面控制测量,同理控制点高程测定叫高程控制测量。我们这次的任务分为:导线测量,三角测量,水准测量。测量工作的首要原则是“先控制,后碎部。”所以控制测量是各种测量的基础。所以实习时教学安排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了解控制测量的全过程,系统的掌握仪器的操作与检校,待定点的计算,而且可以为以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的问题打下基础,同时是自己在组织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初步的初步锻炼。在实习中培养了我们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干劲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虽然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意见上的分歧,可是经过协商,讨论,查阅有关资料并通过老师的指导,我们不但解决了遇到问题,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所以这次实习我们很顺利的完成了。

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巩固和深化对《数字测图原理》课程的理解,具体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过程与测绘方法;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程序及相关软件的应用。 2,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个方面的能力。 3,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4,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5,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1,每小组施测一条约1km的四等水准闭合路线。 2,每小组完成一幅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区面积为150m*150m)的白纸测图。 3,每小组完成老师规定的数字测图任务。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2月13日起,共为时两周,实习具体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一,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对一条长约1km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所包含的区域中应有图书馆,运动场,友谊广场等学校的主要地物;二,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中,以夏坚白雕塑为中心,对周围150米*150米的区域完成一幅1:500比例尺的白纸测图。整个实习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规定主要是《城市测量规范》CJJ8-9和《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地形图测绘都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在低矮破碎的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进行地形图测绘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通视情况一般,且多陡坎,沟渠的复杂地物,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地形图测绘带来了一定难度。 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幼儿园等设施,导致测区内人流量与车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武汉市区的天气状况以阴天为主,并且时常伴随着小到中雨,气温也一直在10度以下徘徊,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技术设计: 1, 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 各类测站的选择: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选取2个普通水准标石作为固定点,将整个闭合回路分为2个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之间距离应适中。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四等水准测量中使用一套S3水准仪,按照国家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并参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进行施测。 各项限差: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高差闭合差 i角误差 ≤80m ≤0m ≤0m ≤0mm ≤0mm ≤±√Lmm ≤20〃 2,地形图测绘: (1)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方法:采用图根三维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既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 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6个点作为控制点,并用油漆画⊕作为标记,由这6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点连线方向做为正南正北方向,给其中一控制点赋予坐标值(1000,1000,100)。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施测中使用的仪器有: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3个,反射棱镜2套。 在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时,导线的转折角,导线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进行观测,并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其中对转折角及导线边长采用一测回观测,而三角高程测量时采用对向观测。在移站的过程中,采用三联脚架法,以减少操作和提高测量精度。 各项限差: 水平控制测量:(n为测站数) 比例尺 闭合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 导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J6 方位角闭合差 1:500 ≤900m ≤80m ≤1/4000 1 ≤±40〃√n 三角高程测量:(S为一条导线边长,[S]为导线全长,以千米为单位) 仪器J6 指标差较差 对象观测高差较差/m 闭合路线闭合差/mm 对向一测回 ≤25秒 ≤0。4*S ≤±40√[S] (2)碎部测量: 成图规格:1:500 测图方法及使用的仪器:根据〈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及〈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的要求,对坐标格网进行绘制和图根点的展绘。同样根据两本规范书的要求,采用全站仪+白纸的方式对测区进行碎部点的测绘,对碎部点的施测同时测取高程与其平面位置,在用极坐标法求得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后,利用分度规与三角尺结合的方式将所测碎部点展绘到聚脂塑料薄膜上。 困难地区的技术要求:在对控制点无法通视的碎部点进行观测时,采用布设支导线的方式,并且支导线线路上的图根点不得超过两个。 各项限差: 仪器对中误差 归零差 转折角观测较差 ≤2mm ≤4′ ≤2′ 四,作业方法: 1, 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共有成员6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四人为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另外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杂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树立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2,地形图测绘: (1) 图根控制测量: 在图根控制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分配:四人负责棱镜与配套脚架,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坐标和正北方向后,按照三联脚架法对导线进行观测: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和前视点i+1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六种观测值:水平角β,距离S,竖角α,仪器高i,目标高υ。迁站时,点i和点i+1上的脚架和基座不移动,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1站的基座上,第i站上则安置棱镜,再将第i-1站的仪器迁到第i+2站,随后再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遵守〈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及〈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的要求。 (2) 碎部测绘: 在碎部测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配如下:两人负责棱镜,一人负责绘图,两人负责记录数据,一人进行观测。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首先根据控制测量得到的数据,由负责绘图的同学将坐标格网和控制点坐标展绘在塑料薄膜上。在可以观测到待测碎部点的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在碎部点处设置对中杆进行观测,由观测员读取数据水平距HD,垂直距VD,水平角HR,记录员读取数据后,进行简单的高程和距离计算后将数据报给绘图员,由绘图员利用分度规和直尺将碎部点标注在图纸上,如此进行直到所有碎部点测量完毕。 对于观测困难的碎部点,采用支点线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两左右测回观测确定支导线线上支点的坐标后,将支点等同于控制点进行如前的观测与展绘。 五,计算成果及评价 1, 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对水准路线进行了往返观测,主要计算及其成果如下: I角进行了两次检验及一次调试,两次观测过程中i角值分别为21秒和0秒,基本符合要求。 在由观测员读取各站观测数据后,立即由记录员算出视线长度及前后视距差,黑红面读数差以及黑红面高差之差,均满足限差条件。 内业计算后得出:往测中,前后视距累计差为0cm,高程闭合差为-1mm,返测中,前后视距累计差为+35cm,高程闭合差为+5mm。 以上各项数据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2,地形图测绘: 在进行了内业计算后,本小组地形图测绘的指标数据如下: 闭合导线长度:634m≤900m; 平均边长:778m≤80m; 导线相对闭合差:1/79≤1/4000; 方位角闭合差:55〃≤40〃√n=97〃; 高程闭合差:1mm; 以上各项数据也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其中,所有的数据记录表均复印并作为附页。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在进行水准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之前,作为组长,我都组织大家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下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此外,由于实习是在校园内进行,人流量大且具有规律性,大家还分析了每个测段可能出现道路上车,人流量的时间,有选择性的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测段进行观测,这样,全组测量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仅仅用半天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个测回。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实习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是担任着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使用这样的方法,成功的避免了一名小学生故意踢踹脚架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3,有关数字的的技巧:在具体操作前,很多时候都觉得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中的数据计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逐渐掌握了一些有关数字方面的技巧:在水准测量的时候,对于前后视距累计差这一项限差,记录员在每一站读数完毕后应该立即计算得出,这样在下一站的时候就可以有意对其进行调节;在碎部测图中,记录员将实测距离换算成1:500上的距离时,可以直接乘以002,简化了计算;在获得碎部点高程时,可以预先调节觇牌高度,使得碎部点高程直接由一常数加上全站仪上VD读数即可得到。 4,因充分利用多人检核这一工具来避免在计算和测量之中的错误,从而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次数。 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1,团队中要对人员做合理的安排:例如,在碎部测绘的过程中,全站仪上读数的速度远远快于本组绘图的速度,在实际操作了一段过程后,由于组内有足够的人手,组内开始分配出两名记录员,在完成在一控制点的测量后,由一记录员留下,辅助完绘图员完成本站绘图后再进行迁站,而另一记录员则跟测量员一起前往下一测站进行数据的记录,这样的做法使得我们小组的作业效率有了相当的提高。 2,团队精神: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在碎部测图的截止期限到来之前,任务依然有一小部分没有完成,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晚上天气寒冷,休息不足等困难,一直加班到晚上八点,终于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 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也获益非浅,使我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 即使在我们的实习这样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测量工作中,许多限差的单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单位来进行度量的,这是测绘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观的反映;在学校这样相对比较容易的测区进行观测,我们许多同学都感到了疲劳,更不用谈那些在情况更为负责和困难地区进行的野外观测了。正是通过对测绘工作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的直观认识,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仔细,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认识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

实 习 报 告  题目:公路GPS勘测测量公路野外勘测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2010年4月17日  水利与土木工程技术系  一、前言  在2009至2010学年第二学期末,自2009年11月23日起,我系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或就业。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实习,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二、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巩固和熟练专业知识,将大学阶段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3.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人工构造物的位置,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可靠的资料。  三、实习内容:  公路GPS勘测测量公路野外勘测的总体目的是把研究的路线走向方案通过适当的勘测放在实地,并取得相关的设计资料,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测和定测)。  四、工作安排  工作计划安排我队计划于2010年3月9日进入工地,2010年4月9日完成任务,外业勘测历时30天左右,计划完成以下工作量:①、选点埋石约170个。②、施测GPS点约51个③、施测一级导线约 100 公里。④、联测四等三角高程路线约90公里。  五、坐标系统及精度要求  (一)、投影及坐标系统:①、平面坐标系为公路独立坐标系,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度带,中央子午线为108° 30¢,平均纬度32° 28¢。测区长度归化到参考椭球体面上363米(未考虑高程异常值)的抵偿高程面上,然后再按统一的3度带投影到高斯面上。②、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③、GPS点采用WGS­-84地心直角坐标系,再转换成公路独立坐标系。(二)、GPS点的成果精度要求:GPS点的平面坐标由WGS—84系转换成54系后,其最弱点的相对点位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低于1/5万。(三)、一级导线测量测区呈带状分布,首级控制为三级GPS网,导线布设在两对GPS点之间。每个导线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尺寸为顶部10 ´10厘米,底部为20 ´20厘米,高45厘米导线最大边长为289米,最小边长为086米,平均边长为924米。测角和测距采用TCR702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角方法为测回法,每站三测回,测站进行温度、气压、加乘常数及投影改正。内业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研制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计算,导线精度指标应遵循下表。 一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 1-2 等 级 导 线 长 度 (km) 平均边长 (米) 闭 合 差 限 差 (²) 观测值 中误差(mm) 相对闭合差 备 注 一级 10 500 ≤17 £1/15000 规范要求 (四)、高程控制测量测区首级高程控制网为四等水准,水准网沿导线敷设,水准点高程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施测方法为中丝测高法,对向观测,竖角观测三测回,测距一测回。  六、GPS控制测量  (一)、作业方法  1 选点:  (1)、沿路线中心线由北向南约每5公里左右布设一对GPS点,且对点间通视,分布在中心线两侧,对点距离在500米~800米之间,其连线与中心线交成锐角。  (2)、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  (3)、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4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200米以上;  (4)、为避免多路径效应,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5)、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  2 埋石与点之记:  (1)、标石规格:上表面20cm×20cm,底面25cm×25cm,高60cm,埋石时标石上表面高出地面5cm,并在标石底部现浇混凝土约15 cm,长宽约40cm×40cm做底盘。  (2)、参照《GPS测量规范》中有关规定,在实地绘制点之记,在点之记中做2~3个护桩,其与GPS点位的距离精确到1米。3 使用仪器;外业观测使用仪器为美国ASHTECH公司生产的,标称精度优于5mm+1ppm的ASHTECH Z-Xtreme双频接收机六台,所有接收机均具有十二个独立通道,自动跟踪并锁定可接收到的全部卫星。所有机型都于2010年3月在通过仪器检测中心鉴定,仪器性能可靠,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4 GPS网的布设:本次实际采用牛山、长枪岭和箩筐岩这三个已知点,进行GPS联测共布设GPS点51个,构成50个同步图形。  (二)、外业观测  1、天线的架设  (1)、天线距地面1米以上,严格整平,基座测前经过检验;  (2)、严格对中,其对中误差小于等于1毫米。  2、天线高量取  (1)、量取天线高应从标石中心量至天线外边沿标志处;  (2)、互成120°各量取一次,较差小于3毫米。3 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表5-2 观测模式 静态 数据采集间隔 20秒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 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 1mm 有效观测卫星数 ≥ 4 两次丈量天线高之差 3mm 观测时段长度 ≥60分 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8 观测时段数 ≥ 1 任一卫星的有效观测时间 ≥15分 4外业记簿观测过程中记录员记录以下内容:测站名、测站编号、观测年月、观测员、记录员、时段号、接收机和天线号、天线高、开关机时间、卫星信噪比及天气情况等信息。  (三)、数据处理  1、基线解算软件:ASHTECH公司的SOLUTION软件。  2、网平差软件:天测公司的GPS-NET网平差软件。  七、一级导线测量测区呈带状分布,首级控制为三级GPS网,导线布设在两对GPS点之间。每个导线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尺寸为顶部12 ´12厘米,底部为20 ´20厘米,高45厘米。平均边长为400~500米。测角和测距采用TC1610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角方法为测回法,每站二测回,测站进行温度、气压、加乘常数及投影改正。内业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研制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计算。  八、提交成果  1、勘测报告2份。  2、红外观测记录本26本。  九、 实习总结  GPS测量的优点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随着GPS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特点也越来越明显:  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样就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要求开阔,以使卫星信号不受干扰。  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全天候作业成为可能。  定位精度高,一般来说,双频GPS接受机静态基线解算精度为±(5mm+10—6 D),而红外测距仪标称精度为±(5mm+5×10 —6 D),GPS测量精度与红外测距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的优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实验证明,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使用动态测量,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ˉ 100~500km的基线上可达  观测时间短。在小于20km的短基线上,快速相对定位一般只需5min观测时间即可。   提供3维坐标,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由于GPS自动化程度很高,所以其操作简便。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GPS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利用GPS测量能克服常规控制测量中所存在的缺陷,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  十、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我们在这次的实习中,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而且要分工明确,工作也可以交换来做,还需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我们不断在经验中获得教训而且也多亏了老师的指导,我们实习之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我们实现之初,我还有点担心自己不会测,测不好,担心只有两个星期的测量时间,自己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  (2)在用水准仪和经纬仪测量的过程当中,有的过程出现了大的误差,经过我们的重新测量计算,误差范围也减小到了可以允许的范围里  (3)还有就是计算问题,计算必须由两个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过,在此过程当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算出了正确的数值,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同时,我相信这次实习会给我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水准测量论文心得体会3000字怎么写

为期17天的测量学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将近三周的实习生活,虽然确实体会到了学长们所描述的精疲力竭和酷暑炎热,可是我们也在收获一种技能的同收获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 由于测量学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既有丰富的测绘理论,又有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测量学实习作为《测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我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通过现场实际操作巩固课堂知识,查漏补缺的最佳方式。 这十几天来,我们每天早晨都坚决地克服了赖床的毛病,踩着朝露,扛着仪器,在安静的校园道路上大刀阔斧的向实习地迈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克服天气的炎热,挥洒青春的汗水;在烈日的照射下,挑战我们的极限。小组内大家亲如一家,相互关心,相互体谅,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大家分工合理并不断交换工作,因此我们六个人每人都能参与到每份工作中,得到相同并且全面的实习机会。在对平顶山市会议中心进行地形图测绘的工作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大家耐心讨论并寻求问题的答案以及困难的最佳解决方法,对于无法组内解决的问题我们虚心向其他组同学请教,或者查阅资料询问老师。总之在这次实习中,大家对于知识的那种渴望、积极和谦逊似乎都是空前的。求学十几载,我们似乎一直都在为了考试而拼命死记课本中的条条框框;为了分数而对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唯命是从,却从没能在实际中运用到这些知识,从而不能发现知识的漏洞所在,更不能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 实习第一天,领取了实习所需的包括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等仪器之后,大家开始进行第一项工作,检校仪器。作为一名测量工作人员我们深知仪器既是我们的得力助手又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我们不但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力助手的价值提供测量的精度和速度,更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精心呵护它。因为它的好坏会关系到测量工作的好坏,进而也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好坏。所以检校仪器不仅是对仪器的检查,更是对工作对自己甚至是对人民负责态度的细微体现。所以当时大家都格外的仔细认真,通过检校后仪器正常良好,这无疑是实习工作的良好开头,大家信心满满的迎接下一任务,踏勘测区选点。这也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经过全组讨论大家选定了将会议中心包围的六个控制点。接下来就是包含了导线测量、图根水准测量的两项外业工作。大家一鼓作气很顺利地完成,接下来是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由于大家利用钢尺量距法测量其中某一测段时少加了一个测段从而给内业计算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事后大家深刻总结了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吸取了这一教训。在课堂上老师曾反复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少加了尺段以致出错,当时我就想这怎么可能啊,难道一个大学生还能记错数不成?这次失误重重的敲醒了我,让我深刻认识到离开了教室放下了课本,但却不能丢掉理论和老师的提醒。 接下来就是绘图工作了,坐标格网的绘制,展绘图根点和细部点的展绘。这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但由于我们没有注意绘图的基本要求,例如要佩戴手套作图等,导致最后在现场做出的图纸不到两天就已经十分脏了。以致于最后还要再重新画一张。这就让我明白了测绘工作不像开始想的那样在野外不断的测量,只要有一个好的身体就行了,它还要求具有相当够的耐心和仔细。这可不是通过简单的锻炼就能做到的,而是要改变以往的随性任意的态度。我想这也是我实习的最大收获之一。最后一项工作是测设图上的建筑物到实地,这项工作虽然相对前几项工作较为轻松,可大家秉承着对待工作善始善终的态度圆满完成了测设工作。到此实习任务已全部结束。 我通过这次测量学实习不仅掌握了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我终于领悟到了“我听过了就知道了,我看过了记住了,我做过了就懂得了”这句话的真谛。有时候理论和实际确实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的,而实践就是缩小这种差距和体会两者奇妙关系的绝佳渠道。 最后通过实习我总结出这样一句话:“指导是实践的明灯,实践是理论的明镜”。同时也坚信自己会在属于测绘者的这条道路上一路前行。为自己,加油!

附合水准路线是测量学的术语。从某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连测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这样的水准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由某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回到原来的水准点上,这样的水准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实 习 报 告  题目:公路GPS勘测测量公路野外勘测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2010年4月17日  水利与土木工程技术系  一、前言  在2009至2010学年第二学期末,自2009年11月23日起,我系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或就业。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实习,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二、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巩固和熟练专业知识,将大学阶段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3.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人工构造物的位置,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可靠的资料。  三、实习内容:  公路GPS勘测测量公路野外勘测的总体目的是把研究的路线走向方案通过适当的勘测放在实地,并取得相关的设计资料,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测和定测)。  四、工作安排  工作计划安排我队计划于2010年3月9日进入工地,2010年4月9日完成任务,外业勘测历时30天左右,计划完成以下工作量:①、选点埋石约170个。②、施测GPS点约51个③、施测一级导线约 100 公里。④、联测四等三角高程路线约90公里。  五、坐标系统及精度要求  (一)、投影及坐标系统:①、平面坐标系为公路独立坐标系,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度带,中央子午线为108° 30¢,平均纬度32° 28¢。测区长度归化到参考椭球体面上363米(未考虑高程异常值)的抵偿高程面上,然后再按统一的3度带投影到高斯面上。②、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③、GPS点采用WGS­-84地心直角坐标系,再转换成公路独立坐标系。(二)、GPS点的成果精度要求:GPS点的平面坐标由WGS—84系转换成54系后,其最弱点的相对点位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低于1/5万。(三)、一级导线测量测区呈带状分布,首级控制为三级GPS网,导线布设在两对GPS点之间。每个导线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尺寸为顶部10 ´10厘米,底部为20 ´20厘米,高45厘米导线最大边长为289米,最小边长为086米,平均边长为924米。测角和测距采用TCR702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角方法为测回法,每站三测回,测站进行温度、气压、加乘常数及投影改正。内业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研制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计算,导线精度指标应遵循下表。 一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 1-2 等 级 导 线 长 度 (km) 平均边长 (米) 闭 合 差 限 差 (²) 观测值 中误差(mm) 相对闭合差 备 注 一级 10 500 ≤17 £1/15000 规范要求 (四)、高程控制测量测区首级高程控制网为四等水准,水准网沿导线敷设,水准点高程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施测方法为中丝测高法,对向观测,竖角观测三测回,测距一测回。  六、GPS控制测量  (一)、作业方法  1 选点:  (1)、沿路线中心线由北向南约每5公里左右布设一对GPS点,且对点间通视,分布在中心线两侧,对点距离在500米~800米之间,其连线与中心线交成锐角。  (2)、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  (3)、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4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200米以上;  (4)、为避免多路径效应,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5)、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  2 埋石与点之记:  (1)、标石规格:上表面20cm×20cm,底面25cm×25cm,高60cm,埋石时标石上表面高出地面5cm,并在标石底部现浇混凝土约15 cm,长宽约40cm×40cm做底盘。  (2)、参照《GPS测量规范》中有关规定,在实地绘制点之记,在点之记中做2~3个护桩,其与GPS点位的距离精确到1米。3 使用仪器;外业观测使用仪器为美国ASHTECH公司生产的,标称精度优于5mm+1ppm的ASHTECH Z-Xtreme双频接收机六台,所有接收机均具有十二个独立通道,自动跟踪并锁定可接收到的全部卫星。所有机型都于2010年3月在通过仪器检测中心鉴定,仪器性能可靠,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4 GPS网的布设:本次实际采用牛山、长枪岭和箩筐岩这三个已知点,进行GPS联测共布设GPS点51个,构成50个同步图形。  (二)、外业观测  1、天线的架设  (1)、天线距地面1米以上,严格整平,基座测前经过检验;  (2)、严格对中,其对中误差小于等于1毫米。  2、天线高量取  (1)、量取天线高应从标石中心量至天线外边沿标志处;  (2)、互成120°各量取一次,较差小于3毫米。3 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表5-2 观测模式 静态 数据采集间隔 20秒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 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 1mm 有效观测卫星数 ≥ 4 两次丈量天线高之差 3mm 观测时段长度 ≥60分 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8 观测时段数 ≥ 1 任一卫星的有效观测时间 ≥15分 4外业记簿观测过程中记录员记录以下内容:测站名、测站编号、观测年月、观测员、记录员、时段号、接收机和天线号、天线高、开关机时间、卫星信噪比及天气情况等信息。  (三)、数据处理  1、基线解算软件:ASHTECH公司的SOLUTION软件。  2、网平差软件:天测公司的GPS-NET网平差软件。  七、一级导线测量测区呈带状分布,首级控制为三级GPS网,导线布设在两对GPS点之间。每个导线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尺寸为顶部12 ´12厘米,底部为20 ´20厘米,高45厘米。平均边长为400~500米。测角和测距采用TC1610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角方法为测回法,每站二测回,测站进行温度、气压、加乘常数及投影改正。内业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研制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计算。  八、提交成果  1、勘测报告2份。  2、红外观测记录本26本。  九、 实习总结  GPS测量的优点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随着GPS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特点也越来越明显:  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样就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要求开阔,以使卫星信号不受干扰。  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全天候作业成为可能。  定位精度高,一般来说,双频GPS接受机静态基线解算精度为±(5mm+10—6 D),而红外测距仪标称精度为±(5mm+5×10 —6 D),GPS测量精度与红外测距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的优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实验证明,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使用动态测量,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ˉ 100~500km的基线上可达  观测时间短。在小于20km的短基线上,快速相对定位一般只需5min观测时间即可。   提供3维坐标,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由于GPS自动化程度很高,所以其操作简便。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GPS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利用GPS测量能克服常规控制测量中所存在的缺陷,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  十、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我们在这次的实习中,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而且要分工明确,工作也可以交换来做,还需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没有错误,我们应该不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我们不断在经验中获得教训而且也多亏了老师的指导,我们实习之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中的难题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我们实现之初,我还有点担心自己不会测,测不好,担心只有两个星期的测量时间,自己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  (2)在用水准仪和经纬仪测量的过程当中,有的过程出现了大的误差,经过我们的重新测量计算,误差范围也减小到了可以允许的范围里  (3)还有就是计算问题,计算必须由两个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过,在此过程当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算出了正确的数值,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同时,我相信这次实习会给我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3000字长篇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2007年3月5日至4月15日在天津丝印器材供销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六周的专业实习,以下是此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及其具体操作--包括了解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了解借贷账户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以及编制会计分录的操作、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操作以及根据原始凭证判填制记账凭证的方法。使我对会计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我将来步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本次实习的目的!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书本上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真的是无从下手。这次实习,我是做会计,刚开始还真不习惯,才做了两天,就感觉人都快散架了,心情自然就变得烦躁了,而会计最大的忌讳就是心烦气燥,所以刚开始做的几天,那真是错误百出啊!!幸好有老会计杨姐的指导和教诲才是我逐步进入状态。几天过后我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提供代写,原创制作,

找了一些,你可以参考一下(花了我好多时间的说)会计实习心得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2007年3月5日至4月15日在天津丝印器材供销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六周的专业实习,以下是此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及其具体操作--包括了解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了解借贷账户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以及编制会计分录的操作、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操作以及根据原始凭证判填制记账凭证的方法。使我对会计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我将来步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本次实习的目的!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书本上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真的是无从下手。这次实习,我是做会计,刚开始还真不习惯,才做了两天,就感觉人都快散架了,心情自然就变得烦躁了,而会计最大的忌讳就是心烦气燥,所以刚开始做的几天,那真是错误百出啊!!幸好有老会计杨姐的指导和教诲才是我逐步进入状态。几天过后我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会计专业实习心得我们实习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干这个行业的经验,所以,我们收获很多,我们很珍惜这次机会,可以给我们锻炼的地方。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一、每个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做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经理)有签字权的人签字后你在做),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之所以月末登记就是因为要通过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保证记录记算不出错),每发生一笔业务就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二、月末还要注意提取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若是新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 。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月末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实际是地税这一块。就是提取税金及附加,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有税务决定 。三、月末编制完科目汇总表之后,编制两个分录。第一个分录: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 第二个分录: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 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 计算方法,所得税=贷方差额*所得税税率,然后做记账凭证。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 所得税虽然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如果是正数就要计算所得税,同时还要注意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相等的,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不相等的)。四、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 票据,应附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料,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余额(是指总 账科目上的最后一天上面所登记的数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如管 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加等)的发生额(发生额是指本月的发生额)编制利润表。 (关于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金应该根据每个月在国税所抄税的数额来确定因为税控机会打印一份表格上面会有具体的数字)五、其余的就是装订凭证写报表附注分析情况表之类六、注意问题:(1)、以上除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之外,均在月末进行。(2)、月末结现金,银行账,一定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每月月初根据银行对账单调银行账余额调节表,注意分析未达款项。月初报税时注意时间,不要逾期报税。另外,当月开出的发票当月入账。每月分析往来的账龄和金额,包括:应收,应付,其他应收。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会计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在实习期间我也深刻的感觉到了国企的工作效率非常需要大力的提高。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是国期的通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得能力是远远没有达到工作的要求的,实际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的要细致得多复杂得多,这时才真正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实际的工作能力是书本上没有办法教授给大家的,必须要通过实际工作来积累与强化。会计学作为一门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的学科,实习是检验学校里的教学成果的最好的试金石。学校中所有学到的知识都要转化为工作能力,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们的会计教育和实践是有一段距离的。通过这两周的实习,我接触到了真正的账本、凭证,亲手进行了简单的实际业务的处理,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地了解了现实中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认真观摩了师傅针对具体业务的处理,使我对会计实务的认识从纯理性的上升到实践,从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尽管实习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受益匪浅,我深信这段实习的经历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同时我也非常希望学校能加强实际的工作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紧密结合程度,实践可以非常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针对性,对我们这些学生想要尽快熟悉实际工作是非常有好处的。 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一、整体印象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11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与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一般性规范。后者突出表现在准则制定者尝试对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二、具体章节评述(一)关于第一章总则1.关于持续经营假设。我认为第六条关于会计主体存续状态(持续经营)的假设是不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一切会计活动,基本准则规范一切具体准则。除了持续经营会计,还有清算会计、中止经营会计,这些会计也应是会计准则规范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基本准则将会计假设直接限定为“持续经营”这一种情况是不完整的。该条款应补充这类内容:企业处在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变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相应地,根据该条款,应修改第九章会计计量等章节的内容,增加清算价值等计量属性。将来的具体准则则相应应将企业终止经营会计纳入规范。2.关于会计要素。第十条提出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其中“经济特征”是模糊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会计要素是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构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经济特征的抽象。其中资产是交易或事项中的价值物或权利,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则是义务(企业本身就是股东之间的一项长期交易安排)。(二)关于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六条关于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首先,“经济实质“的对应概念是”“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的对应概念是“法律实质”,将“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列,容易造成混乱(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实质,会计应该反映法律实质);其次,我个人认为这一条款近似于哲学,而且该条款的主旨已体现在第十二条“如实反映”的意蕴中(后者实际上也是哲学式的规范,属于难以检验的、形而上的终极理念)。(三)关于第三章资产1.关于资产的概念。第二十条的资产定义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义一般不宜循环定义,但该条款关于“拥有或控制”的定义是循环定义。“拥有”可能是指所有权,大家容易理解。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是“控制”概念,准则制定者却只给出了循环式解说。在关联交易、投资等准则中会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觉得准则制定者在基本准则中,应该给控制一个严肃的定义(我对该概念有过专题研究,相关文章可参看我的个人空间)。其次,拥有或控制不是并列概念,而是包容概念,即控制包括拥有。所以我觉得“拥有”显得多余。第三,该条款关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说明是不成功的,我觉得更好的方式应该是有反向的、对“未来交易或事项”的排除。比如,关于购买,我认为其包括订立合同、交换财物等一系列活动;而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另有许多会计学者所谓的交易就是指交换财物的活动,而将订立合同的情形视同为未来交易;该条款究竟持何种认识,传导得不清楚。2.关于资产的确认。第二十二条资产的确认也有一些瑕疵。其中第一个确认标准是“概率标准”。在资产的定义中有“预期”这种表述,其实也是说有一定“概率”,但概率值不确定。“很可能”条件是确认门槛,琐定了概率值,我觉得应该对“很可能”进行明确诠释(何种概率值算是很可能)。第二个标准是“可计量标准”。会计中普遍使用这几个术语:经济利益、价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价值与其他两个术语的关系,却很少描述。如果价值就是经济利益,这一条款为什么不将价值用“经济利益”概念替换,而要引入一个新术语呢?(即象负债的确认条件那样)!(四)关于第五章所有者权益在各要素的规范中,问题最多的就是关于所有者权益的规范。表现在:1.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的定义“那是相当的不成功”。首先,大家可能未必注意到这样一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是立足于“交易或事项”,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是立足于“企业”或“会计主体”。也就是说前者是基于单项交易或事项,而后者是基于企业整体。其次,这个定义建立在一个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其是一个“量”的描述,而非性质的描述。这两个方面导致的问题是:依据该定义是无法识别单项交易所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比如,投资者向企业投入现金100万元,在这项交易中,我们是可以依据资产的定义将现金确认为资产的,但我们没办法依据所有者权益的该定义将投入资本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另外,收入、费用本质上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即属于所有者权益),我们在确认它们时也无法依据该定义。我个人认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基础应该与资产与负债保持一致,比如可以这样表述:所有者权益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归企业股东享有的经济利益。2.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定义。第二十七条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定义也是“相当不成功的”。首先,会计要素都是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对要素及要素项目的定义应该立足于交易或事项,即应明确利得和损失是哪种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结果。“非日常活动所形成”这类表述指向是不清楚的,比如资产价格变化(如企业持有的股票),是日常活动呢,还是非日常活动?我看它既不是日常活动也不是“非日常活动”,它根本就不是企业的“活动”,而只是外部原因导致的“事项”(这种事项是经常发生的)。其次,“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里涉及“所有者权益”概念;诚如前述,依据第二十六条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在单项交易中无法识别所有者权益,相应地,也就难以在单项交易中识别利得和损失。第二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关于利得与损失是计入损益,还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区分纯粹是废话。在第二十七条定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时,其表述是“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而在第三十八条定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时,其表述是“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依据这两个划分,我们实在无法区分清楚哪种利得应该直接计入损益,哪种利得应该直接计入所有者权利。关于损失的规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3.关于所有者权益的计量。第二十八条提出“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这个观点显然建立在第二十六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的基础上。立足于创造所有者权益的单项交易来看,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会计实践活动告诉我们,所有者权益并不是在总资产、总负债都计量出来后才得出其计量值,而是在每项交易中得出其计量值,而且其计量并不由资产和负债计量共同决定。比如,股东投入现金的交易活动,产生了“实收资本”这项所有者权益,但其计量并不取决于任何负债。又比如,在债转股交易中,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计量也不取决于资产的计量。另外,哪些产生收入或费用的交易,收入与费用计量(即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计量)也未必由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共同决定。(五)关于第六章收入1.关于收入的定义。第三十条对收入的定义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如上所述,“日常活动”不宜作为定义基础,而应回到与资产与负债定义的相同基础上:哪种交易或事项的结果产生收入。第二,既然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使用了“预期”这种不确定性的表述,收入定义中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种肯定表述就不适当,应该改为“预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第三,收入被定义为“总流入”是不适当的。“总流入”定义的是“总收入”,而非“收入”。依据这种定义法,同样是无法识别单项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收入的。在这一点上,我国准则制定者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收益”定义,后者就是立足于单项交易或事项的。2.关于收入的计量。第三十一条关于收入的确认存在的问题是:其可计量标准与第二十一条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协调性需增强。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资源的“成本”或“价值”可计量,而收入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如前所述,“经济利益”通常可等同于“价值”概念,据此理解则两条款有冲突嫌疑。后者宜改为:经济利益的流入额或取得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六)关于第七章费用费用的定义及确认存在与收入章节相似的问题。除此之外,第三十五条关于成本、费用、支出的规范存在内在矛盾:1.关于费用与成本。第三十三条已明确将费用定义为计入损益的项目,但第三十五条又提出“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生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里引述内容中所使用的“费用”,又是可不计入损益的(作为存货资产反映)。费用概念在这里显然是混乱的。引述内容中的“费用”一词应该用“成本”一词替换才合适。2.关于支出与费用。第三十五条的第二款“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也存在一点瑕疵,主要问题存在于“或者”之后的内容中。资产确认主要有两个条件(除符合资产定义之外):概率标准和可计量标准。一般地,如果一项支出“能够产生经济利益”,那说明其符合资产确认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这个条件(概率标准);既然有支出,通常说明其符合资产确认的“成本或价值可计量”这个条件(可计量标准);既然如此,这里所谓的“不符合或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通常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3.关于费用与负债。第三十五条第三款“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存在不严谨的问题。在债务置换交易(一项债务换另一项债务)或在利润分配事项中,导致企业承担了一项负债,而且也不确认一项资产,但是否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呢?显然不能。我觉得严谨的表述应是: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新增负债而又不减少原有负债、或不直接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增加经济利益,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七)关于第九章会计计量基本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当的,但其不宜将其简单地与其他四种计量属性简单拼凑在一块。为什么呢?因为公允价值实际上一个“价值体系”,其有许多表现形式,其中现值计量就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与现值并列是不适当的。上述一些问题,有些内容可能吹毛求疵了,有些可能是我的理解有错误,但有些确实是重大缺陷。这些缺陷不弥补,可能贻笑大方。我国当代的许多会计学者喜欢“玩实证”,喜欢“玩新奇”,而我国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却缺乏深耕,研究水平十分浅薄,这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在自己的思考方面捉襟见肘。不改变这种现状,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就只能跟在别人后边撵或者至于“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尴尬境地。

学习会计的心得体会学习会计这两年来,真正体会到了与表格和数字打交道的无奈与心酸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