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论文素材摘要

发布时间:2024-07-03 09:59:40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论文素材摘要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势不可挡,给各国经济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各国的贸易往来也更加紧密,各种合作如雨后春笋。在这种情况下,谁不开放、不融入就会被淘汰、被边缘化。如何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当中去,迎接挑战、规避风险、赚取利润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发展,生的,影响,对策,摘要,随着,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势不可挡,给各国经济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各国的贸易往来也更加紧密,各种合作如雨后春笋。在这种情况下,谁不开放、不融入就会被淘汰、被边缘化。如何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当中去,迎接挑战、规避风险、赚取利润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应该面对的问题,:m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影响:策略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是由经济学家s,奥斯特雷最先提出来的,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解释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产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本国本地区的范围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体化过程。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1/7页从经济发展来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与我们不断的扩大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是有利的,给了我们更好的机会去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充分利用外资进行资金融通,并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更多的贸易机遇。(一)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更加坚定当前我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科技相对不发达,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搞闭关自守。邓小平说过“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应该积极地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中,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等原则,迅速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事实证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的外资利用额不断扩大,对外贸易额不断扩大,国内制造业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位列前茅,并向研发转型。(二)经济全球化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话语权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步成长为充满活力的经济大国。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日俱增,2001年11月的世贸组织部长会上,我国第一次成为世贸组织新会员,2003年成为正式会员,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有了更强的话语权。2/7页(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全球化使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生产模式、高新技术迅速的融入到国内的行业中,冲击了国内企业原有的状态,带动了国内有能力的大企业纷纷效仿变革,改变组织结构与生产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融入国际竞争。也使粗放经营、重复建设、盲目投资项目不得不搁浅,使政府与企业不得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国际竞争力。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挑战(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民族产业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减弱甚至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想在一国之内保持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是不可能了,特别是对缺乏规模的小型民族企业是不小的冲击。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各种生产要素的供求状况都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外国的产品和企业也更多地进入到国内,冲击国内的汽车制造、农业生产、航空、电子、金融领域等等各个行业,形成竞争局面,给我国的民族企业带来挑战。(二)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的风险,增强了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不确定性3/7页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我国的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也面临较大的风险。美国到现在还没有从次贷危机中走出来,欧洲经济的萎靡不振都严重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行风险,给国际贸易与投资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外市场需求的急剧缩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外贸出口,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金融领域的投资更是险象环生,随着国外资本的流入,政府的有关部门更应该增加防范意识,避免国际基金大鳄做空中国经济。(三)经济全球化也给各国的政治稳定性带来挑战政治稳定是各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反过来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与不确定性也给各国的政治稳定带来挑战。国际上因为经济动荡而引起政治动荡的国家比比皆是,委内瑞拉就是很好的例子。不只是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更是依仗自己具有经济实力,打着“民主和人道主义、种族与宗教”问题的幌子,到处干涉别国内政。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政治化、把国内问题国际化,是他们常用的手段。三、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都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将各国经济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国内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海外市场。国际跨国公司的进驻挤占了国内民族企业的发展空间,并且因为跨国公司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会快速的占据市场,加速形成垄断局面,绑架了国家经济。所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4/7页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一)进一步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没有信息的全球化就不会有经济的全球化,是全球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以微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光导通讯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世界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现在以无线电通讯、电脑、卫星、电视等为主体的传播网络,大大缩短了人类社会的时间、空间距离,使人类社会紧密的结合成为一个信息整体。在这个进程中?l落后谁就会被动、落后、被边缘化,就会“挨打”。世界各个国家竞相发展的态势促使我们必须以积极地态度把握信息全球化的带来的机遇。(二)继续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当中去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客观的历史潮流,是经济关系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资本、市场、技术等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再重新配置的过程中,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利用本国的经济政策,对有些资源与领域要有条件、有步骤的逐步适应与开放,在准入领域与时间上要符合本国的长远战略目标,这样才能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中国企业做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及进程中,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帮助企业5/7页点击展开全文从APP打开该文档,阅读高清版开通Plus会员,全场文档6折起 >>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政治改革过程面临更大的困难、矛盾和风险,孕育新的政治不稳定因素。  第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国文化与思想观念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政治不稳定  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存在着“蝴蝶效应”,国际社会任何一个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带来中国社会的经济波动与政治不稳定。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方式和特点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矛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状况,主要是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稳定。二是通过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影响政治稳定发展。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这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一种综合影响力,贯穿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之中。因此,市场机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最基本的方式。    从政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跨国公司和企业根据自由竞争原则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争权逐利,导致了国际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却不对各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负责。因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各国社会政治稳定的职责,仍然需要各国政府承担,通过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使市场起到基础性配置全球性资源的作用。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自由民主市场模式”,鼓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自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方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一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至奉行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干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手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大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  从文化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心稳定。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全球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西方的精神文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大众传播工具却被西方发达国家支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一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销“西方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一和心理稳定,产生和形成了无形的渗透影响和强大的舆论压力。  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当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在影响的方向上是国际国内双向互动。第二,在影响的内容上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叉渗透、相互转化和全面扩展的一体化发展态势。第三,在影响的机制上是结构—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第四,在影响的格局上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容并存。第五,在影响的趋势上是政治稳定与政治不稳定交替发展。我们以新的姿态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保证持续稳定发展是回应经济全球化带来各种不稳定挑战的必然选择。这是一种“冲击—回应”互动关系,其运动轨迹和结果总的说来就是一种“不稳定—稳定—不稳定”、不断循环发展以至无穷的过程。  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选择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实现和维护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选择。  一是不断解放思想,实现观念更新,这是我们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当前,必须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与高度,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及其意义。    二是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及时进行社会政治稳定的政策调整,这是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关键。  三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坚定不移地走制度创新之路,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体制,是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首先,坚持走制度创新全面发展的新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和文化制度,真正实现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这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其次,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快新一轮体制改革的步伐。要及时抓住当前世界发展的有利时机,争取在2010年左右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文化新型体制。要立足全球,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纽带,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文明,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和完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再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民主外交路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全面参与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推动国际经济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创造世界各国人民的平等、多元、共赢的发展新格局,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与进步,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根本方向。

“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  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正是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问题。  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货币、资本在全球大量流动,  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日益互相依赖的经济现象。  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自身所面临的困难具有了新的意义,像债务、人口、能源、环境这样的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关系整个世界资  源合理分配及合理使用的问题。  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  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可以肯定,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有  利的一面,也是新的发展机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吸引外资。  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  有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既有消极不利的一面,也是严峻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全球化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资本开拓了寻求更高利润的地域和  空间。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构筑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经贸基础,。  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  经济活动从来都不是孤立进行的。  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下,如何应对成为关键。  在这一艰难的实践进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适度保护,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条件地参加经济全球化。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促进经济区域化。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进程,是不可逃避的。对于发展中的中  国,参加经济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只是要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手段,来  达到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都有啊,主要的就是经济方面的。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论文素材摘录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优势: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关税壁垒,有助于扩大出口,方便中国优势产业走向世界,有利于中国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互利,互惠互利。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弊端: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下层,承接了大量低端产业,对于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大量外资进入,也会对本土的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造成冲击。去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机遇:1、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2、市场竞争中,各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3、科技成果快速传播。4、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5、环境、资源、人口等全球性的共同问题更好的解决。挑战:1、把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其他弊端也全球化了。2、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得以推行,导致全球范围内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贸易。3、局部的经济危机容易引起全球的动荡甚至危机。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政治改革过程面临更大的困难、矛盾和风险,孕育新的政治不稳定因素。  第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国文化与思想观念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政治不稳定  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存在着“蝴蝶效应”,国际社会任何一个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带来中国社会的经济波动与政治不稳定。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方式和特点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矛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状况,主要是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稳定。二是通过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影响政治稳定发展。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这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一种综合影响力,贯穿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之中。因此,市场机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最基本的方式。    从政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跨国公司和企业根据自由竞争原则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争权逐利,导致了国际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却不对各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负责。因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各国社会政治稳定的职责,仍然需要各国政府承担,通过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使市场起到基础性配置全球性资源的作用。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自由民主市场模式”,鼓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自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方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一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至奉行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干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手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大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  从文化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心稳定。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全球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西方的精神文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大众传播工具却被西方发达国家支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一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销“西方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一和心理稳定,产生和形成了无形的渗透影响和强大的舆论压力。  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当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在影响的方向上是国际国内双向互动。第二,在影响的内容上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叉渗透、相互转化和全面扩展的一体化发展态势。第三,在影响的机制上是结构—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第四,在影响的格局上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容并存。第五,在影响的趋势上是政治稳定与政治不稳定交替发展。我们以新的姿态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保证持续稳定发展是回应经济全球化带来各种不稳定挑战的必然选择。这是一种“冲击—回应”互动关系,其运动轨迹和结果总的说来就是一种“不稳定—稳定—不稳定”、不断循环发展以至无穷的过程。  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选择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实现和维护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选择。  一是不断解放思想,实现观念更新,这是我们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当前,必须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与高度,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及其意义。    二是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及时进行社会政治稳定的政策调整,这是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关键。  三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坚定不移地走制度创新之路,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体制,是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首先,坚持走制度创新全面发展的新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和文化制度,真正实现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这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其次,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快新一轮体制改革的步伐。要及时抓住当前世界发展的有利时机,争取在2010年左右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文化新型体制。要立足全球,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纽带,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文明,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和完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再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民主外交路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全面参与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推动国际经济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创造世界各国人民的平等、多元、共赢的发展新格局,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与进步,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根本方向。

(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三)促进安全内涵扩展。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四)促进国家主权转移。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仅1990至1998年,国际组织就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WTO在其《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WTO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DSB)。的确,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家主权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向各种各样的其他非政府国际组织转移社会权利。全球化还促使一国的国内规则尽可能与国际规则协调与一致。(五)推进国际体系转型。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国际组织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和“问题国家”得不到有效制约。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日渐乏力,其调整、完善和转型乃大势所趋。今后几十年内新的国际体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由于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有利于多强不利于“一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变化,“一超”与多强、南方与北方两个力量对比失衡问题有望最终解决。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经济大国将重新洗牌,中国将跃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印度、巴西将跃入前10名,另有部分发展中大国将跃居前20名。美、中、欧、日、俄、印度、巴西等新的各极之间利益融合与相互依存度提高,彼此发生尖锐对抗与全面战争的危险性降低。二是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共同主导。将来随着美国“一超”地位和西方力量优势的逐步丧失,西方的主导地位将难以维系,多极、西方与非西方将共同主导新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民主化将得到发展。三是国际组织作用增强。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将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强化,对大国和“问题国家”的约束将得到加强。四是国际治理多样化。全球性问题增多将促进国际治理模式多样化,如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大国共治与中小国家共治、全球性国际组织治理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治理等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五是和平渐进性。以往国际体系的变革都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这一次国际体系转型可能在保持总体和平状态下通过大国之间、南北方国家间的斗争、协商、妥协以渐进式改良逐步完成。(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础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超越。二我们在看到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逐渐积累的负面作用也不能忽视。(一)经济危机。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传导的速度、影响的深度可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世界经济危机。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最终会威胁全球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二)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失业问题突显,社会风潮增多。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机率都在增大。(三)大国对抗。有的国家背离全球化的演进方向、背离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没有放弃搞霸权主义,没有放弃搞战略扩张,没有放弃搞军备竞赛,没有放弃遏制其他新兴大国。特别是它还将在一二十年内保持战略优势,一旦摆脱当前的战略困境,仍有再次挑起大国对抗的可能,那将对国际体系的转型、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产生严重危害。(四)地区动荡。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可能使用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使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三置身全球化浪潮,要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完善国家发展观、利益观、安全观、主权观与国际秩序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五个统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化发展间良性互动。摒弃绝对排外的国家利益观,远离霸权主义那种维护一己私利的国家利益观,把更多的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纳入国家利益视野,在推进与外部世界互利共赢中发展并延伸国家利益。创新国家安全观,促进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和平发展的协调,促进维护传统安全与维护非传统安全的协调,促进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国际安全的协调,促进军事手段与其他手段间的协调,力争摆脱“安全困境”羁绊,推进安全与发展统一,努力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妥善应对国家主权转移的趋势,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发展取舍国家主权让渡,以是否有利于本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稳定决定对国际干预的立场。充实国际秩序观,在适当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和谐世界建设。增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动增强,要善于利用全球化机遇促进国内发展,善于利用全球化压力推进国内制度创新,善于规避全球化风险维护自身安全,善于防范国内问题冲击地区和全球安全与发展。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论文素材摘抄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优势: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关税壁垒,有助于扩大出口,方便中国优势产业走向世界,有利于中国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互利,互惠互利。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弊端: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下层,承接了大量低端产业,对于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大量外资进入,也会对本土的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造成冲击。去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机遇:1、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2、市场竞争中,各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3、科技成果快速传播。4、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5、环境、资源、人口等全球性的共同问题更好的解决。挑战:1、把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其他弊端也全球化了。2、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得以推行,导致全球范围内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贸易。3、局部的经济危机容易引起全球的动荡甚至危机。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政治改革过程面临更大的困难、矛盾和风险,孕育新的政治不稳定因素。  第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国文化与思想观念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政治不稳定  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存在着“蝴蝶效应”,国际社会任何一个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带来中国社会的经济波动与政治不稳定。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方式和特点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矛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状况,主要是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稳定。二是通过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影响政治稳定发展。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这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一种综合影响力,贯穿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之中。因此,市场机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最基本的方式。    从政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跨国公司和企业根据自由竞争原则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争权逐利,导致了国际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却不对各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负责。因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各国社会政治稳定的职责,仍然需要各国政府承担,通过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使市场起到基础性配置全球性资源的作用。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自由民主市场模式”,鼓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自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方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一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至奉行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干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手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大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  从文化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心稳定。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全球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西方的精神文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大众传播工具却被西方发达国家支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一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销“西方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一和心理稳定,产生和形成了无形的渗透影响和强大的舆论压力。  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当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在影响的方向上是国际国内双向互动。第二,在影响的内容上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叉渗透、相互转化和全面扩展的一体化发展态势。第三,在影响的机制上是结构—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第四,在影响的格局上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容并存。第五,在影响的趋势上是政治稳定与政治不稳定交替发展。我们以新的姿态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保证持续稳定发展是回应经济全球化带来各种不稳定挑战的必然选择。这是一种“冲击—回应”互动关系,其运动轨迹和结果总的说来就是一种“不稳定—稳定—不稳定”、不断循环发展以至无穷的过程。  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选择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实现和维护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选择。  一是不断解放思想,实现观念更新,这是我们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当前,必须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与高度,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及其意义。    二是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及时进行社会政治稳定的政策调整,这是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关键。  三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坚定不移地走制度创新之路,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体制,是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首先,坚持走制度创新全面发展的新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和文化制度,真正实现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这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其次,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快新一轮体制改革的步伐。要及时抓住当前世界发展的有利时机,争取在2010年左右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文化新型体制。要立足全球,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纽带,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文明,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和完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再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民主外交路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全面参与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推动国际经济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创造世界各国人民的平等、多元、共赢的发展新格局,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与进步,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根本方向。

(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三)促进安全内涵扩展。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四)促进国家主权转移。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仅1990至1998年,国际组织就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WTO在其《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WTO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DSB)。的确,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家主权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向各种各样的其他非政府国际组织转移社会权利。全球化还促使一国的国内规则尽可能与国际规则协调与一致。(五)推进国际体系转型。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国际组织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和“问题国家”得不到有效制约。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日渐乏力,其调整、完善和转型乃大势所趋。今后几十年内新的国际体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由于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有利于多强不利于“一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变化,“一超”与多强、南方与北方两个力量对比失衡问题有望最终解决。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经济大国将重新洗牌,中国将跃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印度、巴西将跃入前10名,另有部分发展中大国将跃居前20名。美、中、欧、日、俄、印度、巴西等新的各极之间利益融合与相互依存度提高,彼此发生尖锐对抗与全面战争的危险性降低。二是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共同主导。将来随着美国“一超”地位和西方力量优势的逐步丧失,西方的主导地位将难以维系,多极、西方与非西方将共同主导新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民主化将得到发展。三是国际组织作用增强。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将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强化,对大国和“问题国家”的约束将得到加强。四是国际治理多样化。全球性问题增多将促进国际治理模式多样化,如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大国共治与中小国家共治、全球性国际组织治理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治理等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五是和平渐进性。以往国际体系的变革都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这一次国际体系转型可能在保持总体和平状态下通过大国之间、南北方国家间的斗争、协商、妥协以渐进式改良逐步完成。(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础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超越。二我们在看到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逐渐积累的负面作用也不能忽视。(一)经济危机。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传导的速度、影响的深度可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世界经济危机。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最终会威胁全球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二)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失业问题突显,社会风潮增多。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机率都在增大。(三)大国对抗。有的国家背离全球化的演进方向、背离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没有放弃搞霸权主义,没有放弃搞战略扩张,没有放弃搞军备竞赛,没有放弃遏制其他新兴大国。特别是它还将在一二十年内保持战略优势,一旦摆脱当前的战略困境,仍有再次挑起大国对抗的可能,那将对国际体系的转型、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产生严重危害。(四)地区动荡。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可能使用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使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三置身全球化浪潮,要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完善国家发展观、利益观、安全观、主权观与国际秩序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五个统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化发展间良性互动。摒弃绝对排外的国家利益观,远离霸权主义那种维护一己私利的国家利益观,把更多的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纳入国家利益视野,在推进与外部世界互利共赢中发展并延伸国家利益。创新国家安全观,促进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和平发展的协调,促进维护传统安全与维护非传统安全的协调,促进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国际安全的协调,促进军事手段与其他手段间的协调,力争摆脱“安全困境”羁绊,推进安全与发展统一,努力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妥善应对国家主权转移的趋势,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发展取舍国家主权让渡,以是否有利于本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稳定决定对国际干预的立场。充实国际秩序观,在适当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和谐世界建设。增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动增强,要善于利用全球化机遇促进国内发展,善于利用全球化压力推进国内制度创新,善于规避全球化风险维护自身安全,善于防范国内问题冲击地区和全球安全与发展。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论文素材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政治改革过程面临更大的困难、矛盾和风险,孕育新的政治不稳定因素。  第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国文化与思想观念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政治不稳定  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存在着“蝴蝶效应”,国际社会任何一个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带来中国社会的经济波动与政治不稳定。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方式和特点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矛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状况,主要是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稳定。二是通过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影响政治稳定发展。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这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一种综合影响力,贯穿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之中。因此,市场机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最基本的方式。    从政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跨国公司和企业根据自由竞争原则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争权逐利,导致了国际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却不对各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负责。因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各国社会政治稳定的职责,仍然需要各国政府承担,通过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使市场起到基础性配置全球性资源的作用。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自由民主市场模式”,鼓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自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方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一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至奉行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干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手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大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  从文化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心稳定。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全球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西方的精神文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大众传播工具却被西方发达国家支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一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销“西方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一和心理稳定,产生和形成了无形的渗透影响和强大的舆论压力。  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当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在影响的方向上是国际国内双向互动。第二,在影响的内容上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叉渗透、相互转化和全面扩展的一体化发展态势。第三,在影响的机制上是结构—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第四,在影响的格局上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容并存。第五,在影响的趋势上是政治稳定与政治不稳定交替发展。我们以新的姿态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保证持续稳定发展是回应经济全球化带来各种不稳定挑战的必然选择。这是一种“冲击—回应”互动关系,其运动轨迹和结果总的说来就是一种“不稳定—稳定—不稳定”、不断循环发展以至无穷的过程。  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选择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实现和维护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选择。  一是不断解放思想,实现观念更新,这是我们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当前,必须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与高度,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及其意义。    二是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及时进行社会政治稳定的政策调整,这是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关键。  三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坚定不移地走制度创新之路,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体制,是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首先,坚持走制度创新全面发展的新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和文化制度,真正实现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这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其次,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快新一轮体制改革的步伐。要及时抓住当前世界发展的有利时机,争取在2010年左右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文化新型体制。要立足全球,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纽带,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文明,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和完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再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民主外交路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全面参与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推动国际经济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创造世界各国人民的平等、多元、共赢的发展新格局,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与进步,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根本方向。

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都有啊,主要的就是经济方面的。

总体地说,应是利大于弊

改革开放30年多年来,中国日益卷入全球化的浪潮。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已经逐渐成为统一的世界中的一部分。卷入全球化的浪潮给中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不仅中国实现了与各国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与合作,而且经济全球化本身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要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注意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过程。改革开放30多年间,大量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办工厂,这不但增加了中国的税收,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制造工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成为可能。但是,世界制造业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也加重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平等地位。以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在全世界140多个国家销售,本身就可以说是世界公民。芭比娃娃的设计和营销战略主要在美国完成,生产芭比娃娃的原材料来自多个国家,并在多国之间进行运输,最终的装配是在中国完成。一款标有“中国制造”字样的芭比娃娃在美国的零售价为99美元,但中国只能从其中拿到大约35美分,而位于美国的美泰公司则会拿到1美元的利润。从这个分析来看,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越发展,跨国公司的收益越大,因为中国只能从商品的制造和销售中获得少量收益,也就是说,这种全球化的商品链条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中国正是这种不平等关系中弱势的一方。此外,在中国卷入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全球化力量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作为全球知名的连锁企业麦当劳,在麦当劳发源地的美国,它只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快餐,甚至被认为是不健康的食品。因此餐厅多设立在加油站附近,装修也较简单。然而,在中国,麦当劳主要作为西方食品而存在,属于一种非日常的、价格偏高的消费品。与美国麦当劳餐厅里的客人不一样,中国人把麦当劳作为一个休闲场所,是朋友聚会聊天的场所。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为其本身加入了新的内容。跟这个案例类似,多数全球性力量在中国都已经发展出了它们的中国意涵,这些全球性力量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或被改造。综上所述,在讨论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境遇时,我们既要注意全球化的机遇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要注意全球化同时加深了中国在世界体系中以来中国内部的不平等。全球化的中国实践是一个双向过程,在全球化改变中国的同时,中国也在改变着全球性的力量。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论文摘要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优势: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关税壁垒,有助于扩大出口,方便中国优势产业走向世界,有利于中国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互利,互惠互利。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弊端: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下层,承接了大量低端产业,对于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大量外资进入,也会对本土的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造成冲击。去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机遇:1、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2、市场竞争中,各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3、科技成果快速传播。4、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5、环境、资源、人口等全球性的共同问题更好的解决。挑战:1、把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其他弊端也全球化了。2、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得以推行,导致全球范围内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贸易。3、局部的经济危机容易引起全球的动荡甚至危机。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势不可挡,给各国经济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各国的贸易往来也更加紧密,各种合作如雨后春笋。在这种情况下,谁不开放、不融入就会被淘汰、被边缘化。如何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当中去,迎接挑战、规避风险、赚取利润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发展,生的,影响,对策,摘要,随着,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势不可挡,给各国经济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各国的贸易往来也更加紧密,各种合作如雨后春笋。在这种情况下,谁不开放、不融入就会被淘汰、被边缘化。如何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当中去,迎接挑战、规避风险、赚取利润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应该面对的问题,:m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影响:策略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是由经济学家s,奥斯特雷最先提出来的,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解释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产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本国本地区的范围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体化过程。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1/7页从经济发展来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与我们不断的扩大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是有利的,给了我们更好的机会去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充分利用外资进行资金融通,并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更多的贸易机遇。(一)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更加坚定当前我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科技相对不发达,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搞闭关自守。邓小平说过“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应该积极地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中,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等原则,迅速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事实证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的外资利用额不断扩大,对外贸易额不断扩大,国内制造业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位列前茅,并向研发转型。(二)经济全球化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话语权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步成长为充满活力的经济大国。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日俱增,2001年11月的世贸组织部长会上,我国第一次成为世贸组织新会员,2003年成为正式会员,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有了更强的话语权。2/7页(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全球化使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生产模式、高新技术迅速的融入到国内的行业中,冲击了国内企业原有的状态,带动了国内有能力的大企业纷纷效仿变革,改变组织结构与生产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融入国际竞争。也使粗放经营、重复建设、盲目投资项目不得不搁浅,使政府与企业不得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国际竞争力。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挑战(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民族产业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减弱甚至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想在一国之内保持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是不可能了,特别是对缺乏规模的小型民族企业是不小的冲击。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各种生产要素的供求状况都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外国的产品和企业也更多地进入到国内,冲击国内的汽车制造、农业生产、航空、电子、金融领域等等各个行业,形成竞争局面,给我国的民族企业带来挑战。(二)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的风险,增强了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不确定性3/7页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我国的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也面临较大的风险。美国到现在还没有从次贷危机中走出来,欧洲经济的萎靡不振都严重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行风险,给国际贸易与投资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外市场需求的急剧缩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外贸出口,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金融领域的投资更是险象环生,随着国外资本的流入,政府的有关部门更应该增加防范意识,避免国际基金大鳄做空中国经济。(三)经济全球化也给各国的政治稳定性带来挑战政治稳定是各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反过来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与不确定性也给各国的政治稳定带来挑战。国际上因为经济动荡而引起政治动荡的国家比比皆是,委内瑞拉就是很好的例子。不只是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更是依仗自己具有经济实力,打着“民主和人道主义、种族与宗教”问题的幌子,到处干涉别国内政。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政治化、把国内问题国际化,是他们常用的手段。三、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都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将各国经济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国内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海外市场。国际跨国公司的进驻挤占了国内民族企业的发展空间,并且因为跨国公司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会快速的占据市场,加速形成垄断局面,绑架了国家经济。所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4/7页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一)进一步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没有信息的全球化就不会有经济的全球化,是全球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以微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光导通讯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世界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现在以无线电通讯、电脑、卫星、电视等为主体的传播网络,大大缩短了人类社会的时间、空间距离,使人类社会紧密的结合成为一个信息整体。在这个进程中?l落后谁就会被动、落后、被边缘化,就会“挨打”。世界各个国家竞相发展的态势促使我们必须以积极地态度把握信息全球化的带来的机遇。(二)继续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当中去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客观的历史潮流,是经济关系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资本、市场、技术等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再重新配置的过程中,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利用本国的经济政策,对有些资源与领域要有条件、有步骤的逐步适应与开放,在准入领域与时间上要符合本国的长远战略目标,这样才能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中国企业做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及进程中,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帮助企业5/7页点击展开全文从APP打开该文档,阅读高清版开通Plus会员,全场文档6折起 >>

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我们现在国家走的世贸组织对全球的影响也很重要

总体地说,应是利大于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