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黄明教授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8:11:39

黄明教授发表的论文

1、论文论著91年01期 程序变换综述 计算机与现代化 第一作者91年08月 过河算法的演绎推理 91全国理论计算机年会 第一作者论文集并作大会报告91年04期 面向对象系统中的分类 计算机与现代化 第二作者91年04期 二叉树插入删除算法的演绎推理 江西师大学报 第二作者92年01期 多型函数和高阶函数的可重用性 计算机与现代化 第二作者92年04期 函数程序语言SML及其实现 计算机与现代化 第二作者92年04期 C++的虚拟函数与虚拟基类 江西师大学报 第二作者92年04期 过河算法的综合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第一作者93年08月 一类树的遍历算法的演绎综合 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八届 第一作者年会论文集(摘要)94年增刊 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可复用机制 计算机与现代化 第二作者95年11期 函数式语言中多态类型的实现技术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独 著96年07期 通用的文本检索工具 电子与计算机 第一作者96年11月 江西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手册 江西高校出版社 第二主编96年02期 环型队列的插入删除算法分析及其改进 江西师大学报 独 著96年03期 面向对象开发中的继承机制和可重用性 计算机与现代化 第一作者96年03期 树算法综述 成人高教理论与实践 独 著97年增刊 面向对象的多态性和异质队列系统的实现 计算机与现代化 独著97年04期 OO设计和对象模型构建技术 计算机与现代化 第一作者97年01期 树遍历算法的演绎综合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独 著97年04期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及其可复用性分析 江西师大学报 第二作者97年02期 双机容错热备系统综述 计算机与现代化 第三作者97年增刊 用分枝限界法求解0/1背包问题 计算机与现代化 通讯第一作者98年02期 金山汉字编辑系统加密剖析 江西师大学报 第二作者98年06期 回溯法的并行处理 计算机与现代化 通讯第一作者98年02期 金山汉字编辑系统加密剖析 江西师大学报 第二作者98年12月 数据结构 江西教育出版社 第一作者98年05期 面向对象多态性和通用异质栈的实现 计算机科学 独著98年10月 分治方式的并行处理与高效 98全国理论计算机年会 第一作者并行排序算法 论文集并作大会报告98年05期 江西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研究和实施 江西高教研究 第二作者98年05期 面向对象多态性和通用异质栈的实现 计算机科学 独著99年01期 分治算法的并行处理 江西师大学报 通讯作者99年11期 回路算法的演绎综合 计算机科学 独著00年04期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 华东师大出版社 主编00年02月 计算机软件工 上 地质出版社 副主编00年02月 计算机软件工 中 地质出版社 副主编00年02月 计算机软件工 下 地质出版社 副主编00年08期 一类数组算法的演绎综合 计算机科学 独著00年04期 异构计算机开发最大循环并行性 江西师大学报 第三作者00年增刊 软件工程教学探讨 江西师大学报 通讯作者00年10月 浅谈21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 清华大学出版社 通讯作者00年10月 探索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清华大学出版社 通讯作者01年02期 汽车备件管理系统的OO分析与建模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第一作者01年07期 信息管理系统的OO分析与建模 计算机科学 第一作者01年07期 证券网与 ES-9000大中型机互连应用 计算机科学 第二作者01年04月 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的对象建模与设计 计算机应用研究 第一作者01年10期 DirectShow 中构建过滤器图表技术 计算机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02年01期 利用DirectShow技术实现多媒体流的 计算机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解码和回放02年12期 利用VBA扩展WORD功能的一个实例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通讯作者02年08月 Web企业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计算机科学 第一作者02年06期 MPEG流封装成RTP协议包的具体实现 微型电脑应用技术 通讯作者02年12月 C语言程序设计 中国铁道出版社 主 审03年03期 汉若塔问题非递归算法的形式推导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通讯作者03年06期 基于MIS的通用编辑界面的关键技术 计算机与现代化 通讯作者及其实现03年01期 VB中高清晰可视化图文打印的实现 江西师大学报 通讯作者03年09月 计算机文化基础 江西高校出版社 主 审04年09月 A High­-efficient Parallel Reasoning Algorithm 第一作者DCABES 2004 Proceadings04年04期 基于MFC的对象序列化机制探讨及其应用 江西师大学报 通讯作者04年05期 一种视频点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江西师大学报 通讯作者04年08月 对印度计算机教育的思考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 通讯作者会 2004年会论文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04年08月 培养创造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几点建议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 第二作者础教育研究会 2004年会论文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05年05月 A Developing Method of GPS Real-time Data Collection Systemfor Traffic Monitoring and PositioningPROCEEDING 2005 SEMINAR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operation& Academic Research for Chinese-French Universities 第一作者05年05月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Message and Presence Service Basedon SIPPROCEEDING 2005 SEMINAR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operation& Academic Research for Chinese-French Universities 通讯作者2、课题部分实现理论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骨干完成OO建模设计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用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完成面向对象的重用技术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完成面向对象的设计及其在软件开中的应用 省科委一级项目 主持完成基于对象的教案设计平台研究开发 省教委重点项目 主持完成国家计算机软件工题库系统 国家劳动部项目 主持完成基于语义的题卷库系统 省教委重点课题 主持完成智能演绎模型开发工具研究 省科委一级项目 主持完成教案编辑方法研究 校重点课题 主持完成可重用性理论及其在软件开发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骨干完成党外干部管理系统 省科委软课题 主持在研导师制下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研究 省教育厅 主持在研基于webservice的通用教案制作平台设计 江西省分布式计算工程中心 主持在研

黄明, 刘新荣, 祝云华等. 低频周期荷载下广义Kelvin-Voigt模型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 2009, 30(8): 2300-2304 (EI检索)刘新荣, 黄明, 祝云华等. 土石混合体填筑路堤中的非线性蠕变模型探析[J].岩土力学.2010,31(08): 2453-2458 (EI检索)黄明, 刘新荣. 交通荷载作用下高填方路堤的工后蠕变模型探析[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54-58 (EI检索)方焘, 刘新荣,黄明. 不同建模假定下岩石损伤黏弹模型的参数转换关系探讨[J].岩土力学,2012,07(EI检索)黄明, 刘新荣. T2b2泥质粉砂岩非线性蠕变模型辨识[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supp.2(EI检索)黄明, 刘新荣, 邓涛. 基于含水劣化特性的隧道围岩时效变形数值计算[J]. 岩土力学, 2012, 33(6) (EI检索)黄明, 刘新荣,邓涛.考虑含水劣化的泥质粉砂岩单轴蠕变特性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黄明, 张旭东. 含水状态下T2b2泥质粉砂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 工业建筑, 2011,41(4): 77-81黄明, 刘新荣. 循环荷载下Kelvin模型特性探讨[J]. 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11: 213-217刘新荣, 张旭东, 黄明, 李晓红. 深埋隧道填充型溶腔溃水机制及风险识别[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5(2): 28-34(EI检索)刘新荣,张旭东, 黄明. 隧道岩溶溃水延滞性特征分析及其安全风险规避[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09(EI检索)黄明,张旭东,刘华荣,张光武. 采空区大跨连拱隧道围岩稳定分析及其加固[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128-133黄明, 裴丽, 刘新荣, 邓涛. 软土地层中深基坑SMW工法施工数值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2,03黄明, 刘新荣, 杨成忠等. 深埋长大隧道衬砌交叉段裂缝成因分析与模拟[J]. 工程勘察, 2009, 6:13-18刘新荣, 黄明, 祝云华等. 锚杆支护下深埋圆形洞室塑性区半径求解探讨[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1(5): 573-576(EI检索)刘新荣, 黄明, 祝云华等. 浅埋大跨隧道掘进中爆破振动控制与监测[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8, 19 (2): 44-48.杨成忠, 黄明, 刘新荣等. 碳纤维布用于深埋隧道衬砌裂缝的加固效果[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2010, 3(EI检索)祝云华, 刘新荣, 黄明. 超前地质预报在歌乐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8, 19(1): 109-112.祝云华, 刘新荣, 黄明. 偏压连拱隧道中隔墙力学特征数值分析[J].工程勘察, 2009, 37(1): 8-12.刘亮, 黄明, 钟祖良等. 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建设关键技术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 (增): 1403-1407

黄行许教授发表过的论文

闫福林,男,1957年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新乡市劳动模范、新乡医学院教学名师。198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鉴定和天然药物的研发。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5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编教材和著作4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药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河南省保健品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审评专家。白素平,女,1965年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药学院副院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天然药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主要成员。河南省优秀教师。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2012年,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博士后。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生物活性成分的发现、结构修饰、合成及构效关系、作用靶点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河南省科技厅项目2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新乡市科技局项目1项。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3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科研论文47篇,其中SCI收录22篇。新乡市红旗区政协委员、新乡医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刘巨源,男,1956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新乡医学院教学名师,新乡市劳动模范。先后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和育人楷模等荣誉。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从事药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30年。河南省重点学科“药理学”学科带头人、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课程负责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和教材10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河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应用技术成果5项。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河南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孙祥德,男,1963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药物分析学教研室主任。新乡医学院师德师风先进个人。1983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主讲本科生《药物分析》、《现代色谱分析》、《体内药物分析》和研究生《分离与色谱技术》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药物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先后承担省、厅、校级科研课题10余项,目前承担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房立真,男,1973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获得新乡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993年毕业于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专业;2003年,毕业于延边大学有机合成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天然药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主要成员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合成和构效关系。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计划课题1项, 2012年获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已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收录17篇。赵 营,女,1974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高校学术技术带头人。1997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专业专业,获硕士学位;2008.12-2011.1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cLean医院进行单胺转运体调控研究和PD发病机制研究。2011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专业,获药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神经精神临床药理学。多年来,从事膜转运蛋白研究,致力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研究。掌握了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研究方法和转运体功能研究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发表论文15篇,SCI收录12篇。吕洁丽,女,1980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优秀教师。2002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药物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分离、结构鉴定及中草药的品质评价。曾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标准制定等项目的研究。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化学与质量分析。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新乡医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开放课题1项;参与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课题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贾岩龙,男,1977年出生,副教授,博士, 药理学教研室副主任。200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肿瘤学专业肿瘤生物工程方向,获医学博士学位。药理学省级重点学科肿瘤药理学方向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肿瘤与生物工程和肿瘤药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教育部“十五”、“ 211”工程重点学科“肿瘤与生物工程”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获2010年河南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1年获得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委员,河南省药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徐 萍,女,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中药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中药学博士学位。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二五计划“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前主持承担新乡医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主要从事中药抗辐射新药研发的研究。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4篇(IJRB 影响因子2.275)。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2项。吴 娇,女,1978年出生,博士,讲师。2001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院植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2011年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技术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2011年毕业于海南大学种质资源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资源化学与质量分析。主持完成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和十一五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获国家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SCI收录1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出版著作3部。刘 巍,男,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任药学院科研秘书。目前从事荧光化学探针方向的研究。赵 杰,女,1982年出生,博士,讲师。2006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讲本科生《天然药物化学》和研究生《高等有机化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和结构修饰。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项目的研究,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闫建伟,男,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200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发展新颖的反应方法学构建结构多样性的类药性结构骨架,通过对化合物库的高通量筛选寻找新的先导化合物;活性天然产物骨架的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阎玺庆,男,1971年出生,博士后,讲师。1992年毕业于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200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无机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复合材料纳米摩擦学性能研究;2006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现代药剂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纳米肝靶向制剂研究;同年,进入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从事多肽类药物微米制剂的研发.2009年3月至6月,在扬子江药业集团从事药品研发工作。完成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深圳市科信局基金项目1项。主要从事药用高分子材料修饰及脑靶向研究。目前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合作课题1项,新乡市科技局基金1项,学校教改课题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篇。黄 锋,男,1977年出生,博士后、讲师。2000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从汕头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肿瘤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著10余篇,被SCI收录6篇。参与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刘瑞丽,女,1975年出生,博士,讲师。1999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药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神经药理学。曾参加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获省级科研鉴定2项,成果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编著作2部。孙彭利,男,1972年出生,博士,讲师。199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获药物化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药物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承担及参与课题4项,发表科研及教育论文10余篇,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4项。宋 宇,男,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1999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10年获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神经药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神经药理学,主要从事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和.神经退行性病变中针对胶质细胞的新药筛选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基金1项,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4篇。张来宾,男,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2002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获中药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药学院,获生药学博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浙江大学化学系作为访问学者从事研究,从事多糖化学及逆流色谱研究。承担《天然药物化学》、《中医药学概论》、《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主要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生物活性成分和中药质量评价研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发表在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Chromatographia等杂志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宋宏林,男,1977年出生,博士,讲师。2003年毕业于锦州医学院临床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锦州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剂学教学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工业药剂学》、《药剂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等课程从事药物新剂型的研究。研究方向:缓控释制剂和微粒制剂、注射给药系统、中药有效成分色谱分析及质量标准。标题: 关键字: 文章分类: 所有类型公告通知图片招生就业其他

遗传改造技术医药学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我整理的遗传改造技术医药学论文,欢迎来参考!

1遗传改造技术和遗传改造疾病动物模型在医药学研究上的应用特点和前景

1.1主要的遗传改造技术应用于制作动物模型上的优缺点

1.1.1转基因技术该技术将体外构建的包含基因表达框的DNA通过直接注射到受精卵雄原核中,使其在基因组DNA扩增的过程中随机插入到基因组中而构建,其中BAC转基因由于具有能完整地保留基因表达的调控元件、基因上下游序列较长大大降低了插入位点周围序列的影响、插入基因组中的拷贝数较低且传代较稳定等传统转基因所不具有的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该技术可以利用强驱动子使基因过表达,用于模拟和再现基因扩增引起的一些疾病,如许多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癌基因的扩增而造成的。利用转基因技术也可以在体表达针对某个或某些mRNA的micoRNA而关闭或敲弱这些基因的表达,以再现由于缺乏这些基因表达而造成的疾病。该技术的主要缺点是:一是插入的随机性可能造成外源性转基因的表达不能完全遵循原有内源性基因表达的模式,对内源性基因的表达还可能造成干扰;二是效率低。

1.1.2以同源重组为基础的遗传改造技术该技术将经改造后的序列通过同源重组替换原有的序列,从而达到改造基因的目的。该技术需经历ES细胞培养、ES细胞内重组和筛选、囊胚注射和子宫移植等阶段而获得嵌合鼠,再从嵌合鼠的后代中获得能稳定遗传改造过的基因的首建鼠。该技术可以用于对基因进行定点突变、整个或部分序列替换造成该基因功能的缺失,可实现传统敲除(conventionalknockout)、结合Cre-loxp、Flp-Frt系统可实现对特定基因的条件性敲除(conditionalknockout,包括组织特性和发育阶段特异性敲除)。该技术可以模拟和再现人或动物由基因点突变而造成的疾病,可以实现在特定的组织细胞、特定的发育阶段关闭某个或某些基因的表达,以模拟和再现这些组织细胞或发育阶段相关的特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等。该技术的主要缺点是:受限于ES细胞的培养技术(目前仅有小鼠、大鼠的数个ES细胞系可用)、首建鼠获得率低、周期长等。

1.1.3以人工核酸内切酶为基础的遗传改造技术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微生物中发现了几种能特异性识别某些碱基序列的内切酶并加以改进,发展成为人工核酸内切酶,应用该技术可以精确地对某些特异DNA序列进行识别、结合和特异性切除,以促进外源DNA序列在缺口处的插入,从而达到切除或者替换原有序列的目的,实现基因改造。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人工内切酶技术,包括ZFN、TALEN、CRISPR/Cas9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修改精确度高、效率高、周期短、不受ES细胞的局限、可对多种细胞内的基因进行改造等优点。其中CRISPR/Cas9技术在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应用,黄行许等人利用该技术已经成功实现对包括人ES细胞在内的多种种属和种系细胞株内的基因改造,成功地实现了对小鼠、大鼠、猴的基因改造,其中包括条件性敲除改造等。CRISPR/Cas9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了遗传改造的成功率,使多种属、种系的遗传改造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成为可能。

1.2遗传改造疾病动物模型在医药学研究上的应用及其特点

1.2.1在西医药研究上的应用特点及其前景基于对小鼠遗传信息的深入研究,对人、小鼠疾病的遗传学研究成果,目前已通过遗传改造技术构建出多种能再现人、小鼠疾病的小鼠模型,并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分别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基因及其调控等。由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基因突变及其积累的过程,因此遗传改造技术构建的肿瘤疾病模型能再现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因此在肿瘤医学研究和抗肿瘤药物开发上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并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目前,已获知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是Ras通路、WNT通路或PI3K/AKT通路等促进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被激活,而p53通路或Rb通路等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被破坏的过程。在对这些分子机制较为深刻和充分的认识基础上,已开发出多种抗肿瘤药物。例如对靶向EGFR的药物已被应用于临床上抗肿瘤治疗,对p53通路的调节模式的认识及对有关分子结构的了解,促成了MDM2抑制药物RG7112等的产生,这些药物均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肿瘤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基于对小鼠转移性肿瘤模型中获得的有关肿瘤转移过程所涉及的分子机理的深刻认识,为开发出能广泛抑制肿瘤转移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受到ES细胞培养难等技术限制,目前遗传改造疾病动物模型绝大多数来自于小鼠,CRISPR/Cas9技术在多种模式动物中的成功应用,使得更广泛的动物遗传改造成为可能,从而为构建除小鼠以外的遗传改造疾病动物模型清除了技术障碍。

1.2.2在中医药学研究上的应用特点及其前景由于中医症候的标准化、量化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未统一、未确定,导致中医症候本身的描述和表征上存在争议性,使得依据中医药理论所构建的疾病动物模型能被业者认可的极为有限。尽快制订统一的中医症候确诊标准,探索符合中医药理论的.量化方法,探讨和揭示中医症候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功能的关系,有助于中医药实践和理论的深入发展。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和辨证观强调了机体的整体性、个体的特异性和致病的辩证性在疾病诊断、病因、病机探索和疾病治疗上的关键作用,提示需要以组学如功能基因组学、转录物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的理念和方法,洞察中医症候的病因和病机。因此,从遗传学角度来解读中医症候,更多体现在以某个基因为主的多基因间相互关联和作用(整体性和辩证性),更多表现为表观遗传学上的改变(个体性)所造成的症候的发生和发展。现代遗传改造技术的长足进步和CRISPR/Cas9等新技术的产生,使得经济、快捷地在1个个体中对多个基因进行改造和进行人为模拟自然调控成为可能。随着中医症候的标准化和量化从理论上得到统一和确定,方法上得到改进和广泛的认同,相信遗传改造技术所构建的中医症候动物模型在不久的将来必将面世,这将为中医药学的研究提供新的平台,有望促进中医药学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2小结

包括疾病表型在内的任何表型均可以追溯到相关基因的功能及其调控和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遗传改造所构建的疾病动物模型正是抓住了疾病发生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有助于学者从根本上洞察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也为新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开发提供优良的试验平台。随着对医药学、遗传学本质的深入认识,以CRISPR/Cas9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遗传改造技术有望更广泛地应用于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将强劲地推动现代医药学的发展。

黄仁宇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

黄仁宇先生是史学界的异数,致学于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间。他的“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的“大历史”观,在史学界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在不失史家谨严之基本原则下,同时又能让大众愿意去接受,使得了解历史不再被识为畏途、不再是几个历史学家斋中之物。按现代大史家钱穆先生之不知一国之史则不配作一国之国民以观之,则黄仁宇先生之欲树国民历史性格功不可没。从历史观点和著作风格来看,他继承了钱穆先生的特点:作一个真正的平民学者。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强调背景和事件发生的众多原因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一个历史事件的出现,是经历无数先决条件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我们一般人也都知道事件发生是诸多原因积累的结果,但却无法去剖析,给出令人满意的认识方法。黄仁宇先生运用高超的逻辑技巧,用他独特的研究技巧和方法,为我们展示一个恍然大悟的必然结果是如何产生的。这一方法尤其在他的《万历十五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黄仁宇,凭在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所修的学分获密歇根大学的取录,攻读新闻系,1954年获学士,1957年获硕士。由于言语上的局限,黄仁宇其后转攻历史系,并于1964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明代的漕运》),成为学者余英时于密歇根所指导的唯一博士生。曾先后在南伊利诺伊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任教,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年)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即现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1970年)。他曾参与英国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GonvilleandCaiusCollege)院长李约瑟博士主持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集体研究工作,亦参与了《明代名人传》和《剑桥中国史》的写作。因之他后来经常到台湾的大学演讲作学术交流,并曾在《亚洲周刊》撰写专栏。他的著作在海峡两岸颇受欢迎,但也有许多学者质疑与批判其观点。

黄仁宇,湖南长沙人,生于1918年,病逝于2000年。1936年,18岁的他进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1954年获得学士学位,1957年获得硕士学位,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黄仁宇的作品主要有: 《万历十五年》 《中国大历史》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等黄仁宇的名字因《万历十五年》而被国内大众广泛知晓。几年前,我还是因为追当时的一部热剧《人民的名义》而知道了该书。在那部剧中,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女人依靠《万历十五年》一书把一名官员拉下水。从此,这本书在各种媒体平台上一再被提起,2019年我买了一本,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发现它确实值得阅读,怪不得它被一版再版。打开此书,在扉页的背面清楚地说明它受欢迎的程度,此书从1997年5月北京第1版,                       2006年6月北京第2版,                     2018年12月北京第55次印刷    一本书在10年左右的时间,被55次印刷,可见它受欢迎的程度不言而喻。  坊间盛传,当年,王小波,王朔都很喜欢它,许多在校大学生,及研究明史的学者,都在争相阅读此书。这本书究竟说的是什么?主要讲明代万历朝的历史,其中重点讲了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清官海瑞、一代名将戚继光,最后一位是知识分子李贽。全书共七章,黄仁宇用详尽的历史资料和完美的细节再现,阐述了明代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它拥有东厂、西厂这样严苛的特务机构,依然走向没落,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社会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在书的自序中,黄仁宇写到: 中国疆域幅员辽阔,情形复杂,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执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以增益全国财富,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这种情形,在世界史中实属罕见,在中国历史中也以明代为甚,而其始作俑者就是明太祖朱元璋。黄仁宇认为,维护落后的农业经济、不愿发展商业及金融的做法,正是我们在世界范围内有先进的汉唐演变为落后的明清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商业是工业的先驱,商业有了充分的发展,工业的发展才能同样地增进。明朝的传统社会禁止商业发展,不愿私人财富扩充至不易于控制的地步,成为王朝的安全之累,因此工业和科技也从谈起。读过此书后,我觉得,商业活动是经济的基础,是文明富强和谐的一切来源。仓廪实而知礼节,文化复兴是在殷实的生活之中才产生的,兜里有闲钱的父母才培养孩子的兴趣学习艺术。贫穷生盗心,饿着肚子谈什么文明礼仪,无异于某个白痴在快要饿死的人面前说“何不食肉糜?”。近来,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作者在自序中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岛国日本可以侵犯中国,而中国却不能远征日本?2.为什么当时的西欧已经用火器改进战术,而中国还在修筑万里长城?3.为什么人人都说海瑞是好官,而他却偏偏屡遭排挤?也许你读过《万历十五年》之后会有自己的答案。

张继明教授发表的论文

本人是一名在上海大学生活学习满四年的本科生,现已毕业,在此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958年自上海大学前身始建,从这里走出的知名校友遍布各界,其中科学界校友杨雄里、林国强、孙晋良、严东生等人均为早一批从上大走出的杰出人士,在此杨雄里院士做简单介绍。

杨雄里长期从事视觉神经机制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色觉的心理物理、视网膜电图、视网膜信息处理等方面。

他在水平细胞所接收的光感受器信号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有新的发现,修正了传统观念,此项研究获得198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与合作者首先报道视杆—视锥间电耦合因背景光而增强,在国际上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视网膜研究中的突出成果,他率先发现了视觉信号在暗中受压抑的新现象(暗压抑效应),并对网间细胞及几种神经调质参与的机制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分析。

1988年,杨雄里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谢谢阅读,希望回答可以提供帮助。

本人是上海大学的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在此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上海大学是一座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作为一个建校只有二十几年的学校,它有着蓬勃的朝气,但同时它又是一位从1922年一直走到现在的学校,有着一定的历史底蕴。由于上海大学是四大学校合并后建立的,目前为止上海大学走出的知名校友有很多,其中包括政治界、经济界、娱乐界方面的精英校友,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张东、杨尚昆、胡逢康等人。

张东作为上海大学(原上海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专业1989届校友,现任上海晋拓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兼总经理。政治界杨尚昆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1926年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胡逢康:曾任飞利浦照明电子全球研发中心总经理、飞利浦照明亚太区CTO(首席技术官);现任“纵领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科大电子系77届。

除了这些政治界和经济界的精英,上海大学在娱乐圈同样有知名校友,最出名的应该就是郭敬明了。郭敬明,1983年6月6日出生于四川自贡,中国作家、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最小说》等杂志主编。目前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刚刚成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娱乐圈的上海大学知名校友会越来越多。

谢谢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在上大数学系已经就读近两年了,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上海大学建校以来,走出过非常多优秀的校友,给大家介绍一下:

先说个本专业的大神吧:

宋学锋,现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毕业于上海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

算是我这个17级研究生的师兄啦,现在发展的很棒。

大家都知道郭敬明是上大毕业的,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位有名的青年作家也是上大的校友哦:

王若虚:毕业于上海大学。第六届新概念作文比赛C组二等奖得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零》杂志创意总监,新创作网副站长。

上大还有艺术方面的专业,也出过一些成功的校友,比如:

陈帆:现任上海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毕业于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获得过全国主持人金话筒奖银奖、全国百优主持人称号。

还有同样毕业于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的林哲乐,现在是一位著名导演哦!

娱乐圈也有涉及哦,比如:

季佳熙:2008年以前,季佳熙就凭借自己甜美可爱的外表和玲珑有致的身材,获称“校内第一美女”的称号,走红网络。

最后在说个互联网专家:

戎国强:平安集团信息安全总监、首席信息官办公室主任、平安科技副董事长,深圳平安讯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平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毕业于上海大学工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取得EMBA学位。

说了这么多各行各业的知名校友,相信你一定对上大有所期待哦!

感谢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期待能在上大遇见你!

上海大学走出过很多知名校友,下面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就是上大创始人兼第一任校长,钱伟长校长。钱伟长校长出生于江苏无锡,他曾物理5分,化学数学一共20分,但是中文、历史都是100分,从此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但后来他决定弃文从物,后来在物理学和数学等领域均有很大的成就。在钱伟长校长的提倡下,上海大学成立了基础教学强化班,即现在的钱伟长学院,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目前上大还专门设立了钱伟长楼。

其次就是林国强,出生于上海,他从事于昆虫信息素的结构鉴定、合成及应用,迄今发表论文150余篇,申请专利30项,其中有一项获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三等奖。而且还完成了关于不对称合成及手性药物的中、英文著作三本。他曾在上大化学系学习,并于2018年5月18日为上海大学捐赠设立“上海大学国秀奖学金”

上海大学电影学院首任院长陈凯歌,他是中国内地知名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1984年执导的电影处女作《黄土地》获得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陈凯歌导演曾承诺“绝不做空头院长,如果有名无实,我允许大家对我说“下去””,他曾深入2017级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两个专业的课堂,在现场对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并给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可行性的建议,给学生带来了很大启发。

上大还有很多知名校友,我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杨明星教授发表的论文

这位美女科学家的水平非常高,而且她的论文研究还实现了很多项世界级的突破,她本身的成长之路也非常的励志,是一个非常强的女科学家。

一、一生简介:

杨振宁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今属肥西县)。4岁时,母亲开始教杨振宁认字,1年多的时间杨振宁学了3千个字。 他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7年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42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

1954年,杨振宁和已故的米尔斯提出了一个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4月16日当选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二、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

人们赞扬在理论物理前沿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诺贝尔奖得奖人杨振宁是一位坚忍不拔、具数学天才的科学家。他致力于揭示自然的对称性,而这些对称性常常是隐藏在杂乱的实验物理结果的后面。

杨振宁长时期在看来是神秘的物理学和数学的十字路口工作。在这个领域内,一组漂亮的方程式可以是灵感的源泉,甚至可以在还没有实验证据以前就洞察物理世界是怎样运转的。这是一个外行很难懂的世界,其中有充满了希腊字母的方程式的黑板,有寻求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品味"和"风格",有寻求用正确语言来描述物理世界的出自内心的灵感。

拓展资料:

学术成果

1、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漂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 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独立完成的关于2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的论文,得到了1/8这一临界指数。这是杨振宁做过的最冗长的计算。Ising模型是统计力学里最基本却极重要的模型,但是它在理论物理中的重要性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广泛认识。1952年,杨振宁还和李政道合作完成并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两篇文章同时投稿和发表,发表后引起爱因斯坦的兴趣。 论文通过解析延拓的方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它的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消除了人们对于同一相互作用下可存在不同热力学相的疑惑。这两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它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在统计力学和场论中,这个理论精品就像一个小而精致的贝壳至今魅力不减。

2、玻色子多体问题

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和李政道用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和黄克孙、李政道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他们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出乎他们的预料,近年来,这个修正项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而得到了实验证实。

3、杨-Baxter方程

20世纪60年代,寻找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模型的尝试将杨振宁引导到量子统计模型的严格解。1967 年,杨振宁发现 1 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费米子量子多体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矩阵方程,后被称为杨-Baxter方程(因为1972年Baxter在另一个问题中也发现这个方程)。 1967年,杨振宁还写了一篇于翌年发表的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此问题的S 矩阵。 后来人们发现杨-Baxter 方程在数学和物理中都是极重要的方程,与扭结理论、辫子群、Hopf代数乃至弦理论都有密切的关系。杨振宁当年讨论的1维费米子问题近年来在冷原子的实验研究中显得非常重要,而他在文中发明的嵌套Bethe假设方法次年被Lieb和伍法岳用来解出了1维Hubbard模型。Hubbard模型后来成为高温超导的很多理论研究的基础。

4、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对称性是物理学之美的一个重要体现,是20世纪理论物理的主旋律之一。从经典物理以及晶体结构,到量子力学与粒子物理,对称性分析是物理学中的有力工具。杨振宁对粒子物理的诸多贡献表现出他对对称性分析的擅长。 他往往能准确利用对称性,用优雅的方法很快得到结果,并且突出本质和巧妙之处。1999年,在石溪(Stony Brook)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杨振宁被称为"对称之王(Lord of Symmetry)"。

5、1950年,杨振宁关于p0衰变的论文以及他和Tiomno 关于β衰变中相位因子的论文奠定了他在此领域中的领先地位。1956年,θ-τ之谜是粒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难题,当时普遍讨论宇称是否可以不守恒。杨振宁和李政道从θ-τ之谜这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走到一个更普遍的问题,提出"宇称在强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中守恒,但在弱相互作用中也许不守恒"的可能,将弱相互作用主宰的衰变过程独立出来,然后经具体计算,发现以前并没有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他们更指出了好几类弱相互作用关键性实验,以测试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吴健雄于1956年夏决定做他们指出的几类实验中的一项关于60Co β衰变的实验。次年1月,他领导的实验组通过该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确实不守恒,引起全物理学界的大震荡。因为这项工作,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6、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

质疑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预印本引起Oehme于1956年8月致信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P)、电荷共轭(C)、时间反演(T)三个分立对称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这导致杨振宁、李政道和Oehme发表论文57e,讨论P、C、T 各自不守恒之间的关系。此文对1964年CP不守恒的理论分析有决定性的作用。

7、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

1960年,为了得到更多弱相互作用实验信息,利用实验物理学家Schwartz的想法,李政道和杨振宁在理论上探讨了高能中微子实验的重要性。这是关于中微子实验的第一个理论分析,引导出后来许多重要研究工作。

8、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

1964年,实验上发现CP不守恒后,引发出众多乱猜其根源的文章。杨振宁和吴大峻没有理会那些脱离实际的理论猜测,而作了CP不守恒的唯象分析,建立了后来分析此类现象的唯象框架。这反映了杨振宁脚踏实地的作风,也明显显示出他受到的Fermi的影响。

她的水平是被大家公认的,是一个能力很出众的科学家,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将事情的核心把握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