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卢煜明教授发表新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7:31:09

卢煜明教授发表新论文

先父遗传,非处生的就是杂肿

这是谣言,骨髓移植都如此艰难,人体怎么会容留这些呢?多读读书吧!如果相爱只是为了有一个“基因纯洁”的孩子,那实在是一种悲哀。再者兄弟啊,凭良心讲,女性在这种关系上的不利地位,不是性别歧视的理由,也不是使非处女成为比非处男不堪的存在的理由。她们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她们在经历在成长,每一刻都是一个全新的生命体。你爱的是由无数经历成长起来的人,不是基因!请尊重,请珍惜。真情最难得

无创DNA产前检测准确率99%以上。

它主要检测的内容是:21三体(就是唐氏儿)、18三体、13三体,也就是说无创DNA产前检测主要检查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胎儿异常。

无创DNA产前检测,又称为无创产前DNA检测、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等。根据国际权威学术组织美国妇产科医师学院委员会,无创产前DNA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名称。 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仅需采取孕妇静脉血,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母体外周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包含胎儿游离DNA)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可以从中得到胎儿的遗传信息,从而检测胎儿是否患三大染色体疾病。

母体血浆中含有胎儿游离DNA,为该项目提供现实依据。 胎儿染色体异常会带来母体中DNA含量微量变化,通过深度测序及生物信息可分析检测到该变化,为项目提供理论依据。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在1997年就发现了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并发展出了一套新技术来准确分析和度量母亲血浆内的胎儿DNA,被誉为“无创DNA产前检测”的奠基人。由于他所开创的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人类重大出生缺陷防控领域的杰出贡献,卢煜明在2016年获得了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发的“生命科学奖”,以及2016年“引文桂冠奖”,堪称中国版“诺贝尔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卫计委公布的数据,中国21三体(唐氏综合症)真实发病率万分之五左右,但无创产检的误诊率高达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2014年8月论文),是真实发病率的2-4倍。

陈自卢教授论文发表情况

[导读] 对中国广大医生而言,临床与科研的关系,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当前国内的很多医院强调,医生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又要做好科研工作,以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等指标要求临床医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临床与科研不可兼得的尴尬局面。 对中国广大医生而言,临床与科研的关系,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当前国内的很多医院强调,医生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又要做好科研工作,以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等指标要求临床医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临床与科研不可兼得的尴尬局面。 全民科研所言不虚:个人兴趣?硬性指标? 参加讨论的临床医生几乎都在三级医院供职,绝大多数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并且有指导研究生的资质,有一半以上的人平均每年发表3篇以上的论文,全部是在SCI或中文核心期刊上。很多人主持或参与多项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药物验证、国家重大专项研究等,课题经费高达两千万。然而,有趣而讽刺的是,没有任何一个人选择“我对科研更感兴趣”. 所有的医生都表示,医院和科室对医生下达了发表论文的任务;即使医院没有要求,晋升职称也要有一定数量和等级的论文。于是医生们白天忙临床,晚上做科研写论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这个过程非常辛苦,刚刚在顶级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论文的顾锋教授说:“我们发表这篇文章历时一年半,每位作者每隔2至3周都会抽出至少8到10小时的时间,不断地对文章进行修改。” 张强医生也说:“我在做年轻医生的时候,是临床和科研的拼命三郎。哪个时候没有要求发表SCI文章,我一年可以写6篇中华牌杂志文章,课题也很多。牺牲了应该关爱照顾家庭的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当然,也有医生对科研和论文表示不满或反对:“我是外科医生,只要会找资料,把人家的经验拿来融会贯通就好,干好医生的本分即可。”刚刚跳出体制的于莺则表示:“我希望每个人干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做能提高自己的事情。如果觉得科研有帮助,那就做。但是如果只为了晋升而做无意义、浪费钱的重复科研,对我来说,我不会去做!” 论文指挥棒下,行进如何? 由于科研和论文与职称评定晋升体系和医院等级评定等挂钩,导致医院过度强调科研,几乎所有的医生都经历过被迫申请课题和撰写论文的痛苦。 为了科研而科研,难免会偏离原本目的。国内很多大医院的科研方向偏向基础领域,一方面是这些研究看起来“高大上”,更容易申请到课题经费;另一方面,现在很多顶级SCI杂志青睐这方面的论文,做基础研究更容易产出高水平的文章。很多教授为大势所趋,直接将研究聚焦于奔着基因检测、分子调控的水平去了。 而大多数临床医生的基础研究水平并不是很高,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课题在进行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鲜有一帆风顺。真正参与实施这些课题的绝大多数是研究生,为了保证课题尽快完成按期毕业,很多研究生几乎三年都泡在实验室里,进行临床训练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研究生毕业之后,对临床工作连起码的感性认识都没有,这样的医学研究生,又怎样能做好医生呢? 过度追求课题经费金额和论文数量,必然会导致造假泛滥。在讨论中,很多医生表示见到过试验或论文作假的现象。课题一旦申请,必须如期结题,否则经费如数收回,论文不发表,晋升无门。在强大的压力下,有些人被逼选择了造假。一些教授表示,在自己的课题中从未有过造假的行为,但是“进行得非常困难”. 良好的课题需要投入很多人员和精力,但能够产出并发表的论文数量有限;有些医院在职称评定晋升过程中,只认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了完成科研和论文的硬性指标,有些医生不得不通过其他渠道“想办法”,除了造假之外,导致了近年盛行的论文买卖现象,形成了一条论文代写造假产业链,其猖獗程度触目惊心。更有甚者,一些医生公开宣称,只要花钱能办到的事情,根本就不算什么事情。毫不夸张地说,这种过度强调科研和论文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医学行业的科研伦理道德,起到了颠覆性的摧毁作用。 临床科研,被忽视的风景 尽管医生们对举国科研的体制表示不满,仍有很多人找到了捷径。很多医生表示,真正的临床科研,是循证医学的需要,是医学科学进步的阶梯,他们更愿意进行临床相关的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胸外科主任陈静瑜介绍经验:“我发表的SC1论文主要与肺移植相关,前后共5篇。第一篇SCI是个案报道:左供肺植入右胸治疗肺纤维化,全球仅两例;第二篇肺移植治疗肺结核。这些论文在国际上都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在国外,很多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了特殊案例,会写成论文,作为个案报道(case report)发表在专业期刊上,象《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作为医学领域的顶级期刊,从1953年起,就开设Case Record of th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专栏,每周刊登一篇麻省总医院的特殊病例,供广大同行交流学习,内容往往涉及多个学科专业,至今已经登载3160余例,对提高临床医生的知识和技术很有帮助。虽然几乎所有的参加讨论医生都认为,个案报道很具有参考价值,但只有76%的医生表示,自己会将临床中的特殊案例写成个案报道投稿,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很多医院在职称评审晋升过程中,并不承认个案报道的价值。 很多医生认为,SCI论文并不是只有要在实验室的瓶瓶罐中中才能做出来,临床研究一样可以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关键是思路。中国从来不缺病人,针对某一类疾病,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同样也能做出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来。也有些医生选择与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合作,他们戏称,这是在没有行政背景资源,也没有扎实基础学科背景的情况下杀出的“一条血路”. 写自己喜欢的内容,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在临床工作中,很多医生都会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向,对这些方面的内容加以总结就不会感到痛苦和枯燥,而是一件愉快的事。一位神经内科医生说:“前阵子我们给一个杂志写综述,我很感兴趣,夜以继日跟美国朋友一起合作写,虽然这个杂志的影响因子不高,但是我觉得特别有收获,因为这是‘我手写我心’。” 当然也有执着的探索者,协和尹佳的团队刚刚获得了北京市药监局9个过敏原制剂注册许可证,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获得注册的花粉等过敏原制剂。对此,她颇有感慨:“好的临床科研需要长期投入,耐得住寂寞,我们的科研课题均为解决临床问题,国家要的成果是药监局的注册许可或新药证书,而非SCI文章。为了这些研究,我们的团队在前辈工作的基础上又埋头奋斗了12年,这一切都是在每年数万病人门诊的情况下进行的。短期见效的SCI评价体系会误导科研方向。” 科研模式屡遭诟病,怎样才是合理? 讨论进行到一半,突然有人发言:“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即使咱们群内的讨论,也未能免俗,一样用SCI文章数量和经费金额来衡量各自‘牛不牛’,这些东西无形中已经变成了医生的身份标签。客观地说,目前中国并不存在能够客观评价临床能力的方式和指标,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诚然,对每位医生的临床水平,现实中很难做出客观评价,如何再按照目前的模式评定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更是个问题。但在国外和台湾,医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职称评定体系,也没有论文压力,做科研全凭兴趣。美国的临床医生只有两个级别, 完成了住院医师(resident)培训之后,成为主治医生(attending),已是最高职称,可以自由地选择在医院工作还是自己开诊所。畸形的职称评定体系,才是导致今天的临床、科研难以兼顾这一难题的真正根源。 讨论中,几乎所有的医生都承认,在临床中遇到疑难问题时,都会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如果临床工作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将这些问题交给科研团队去研究,而不占用临床过多的时间,反倒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纵观国外的名医,都具有很高的临床水平,虽然他们不是每天泡在实验室,但他们背后往往拥有一个自己的研究团队,或者能与优秀的科研团队密切配合,通过明确的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了骄人的临床或科研成就。 因为看到了国外医生的执业模式更合理,张强决定自由执业,他坦言:“我的自由执业,会更好地帮助我提升学术水平,将来能力允许时,一定会聘用或者寻求与顶级的国际化科研团队进行合作。临床和科研的人员分离,各司其职,沟通协调。这是我理想中的科研模式。北京和睦家医院为每位医生提供每年25000元的出国交流经费,私立医院对医生学术交流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公立医院,而且更加合理规范。” 没有自由流动的医疗市场,没有患者用脚投票的机制,科研和SCI论文自然就成了片面且容易计算的指标。然而科研利益分配和评价制度的不合理,很容易变成对临床医生的剥削。张强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很多科主任,是很好的资源整合者,而非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这是特殊历史阶段的现象。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科研的性质、目的以及承载的主题都会发生改变。” 现代医学中,临床和科研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浑身一体,不可分割。一位好医生,其临床与科研水平也许不一定并驾齐驱,但决不可能偏废任何一方。 参与讨论的医生一致认为,当前临床医生面临的临床与科研孰轻孰重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多年来实行的医疗资源集中体制,造成广大医生缺乏正规的培训教育,而各级主管行政部门颁布的各式各样的临床与科研指标,在无形中变成了限制和盘剥各级医生的工具。医疗资源的集中体制不改,临床与科研矛盾割裂的积弊,决无改观可能。然而,在这个大环境下,医生们还是必须正视科研与论文的压力,找到更适合各自情况的道路,因为各位医生能够做到的,只是努力小范围地改变自身环境,其程度相当有限,更多情况下还是不得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大环境。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如下:

1.田莹

田莹,女,汉族,医学硕士,主任护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兼护理教研室主任,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云南省医学卫生技术人员护理学科带头人,昆明医科大学校级重点学科临床护理学科带头人,中华护理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委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所招研究生类型:专硕/学硕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学术论文4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6篇,SCI收录论文1篇,核心期刊13篇(北大版核心7篇、统计源核心6篇)。

2.马芳

马芳,女,回族,护理学博士,副主任护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三批“百名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培育对象。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委员、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心理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护理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所招研究生类型:学硕。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统计源期刊文章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

3.杨春梅

杨春梅,女,白族,硕士,副主任护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支部书记兼护理教研室副主任,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华护理学会管理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院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护理学会理事、云南省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护理组成员等。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所招研究生类型:专硕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篇。

4.苏真芳

苏真芳,女,汉族,医学硕士,主任护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遗传科护士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辅助生殖技术监测与评估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委员。

研究方向:辅助生殖护理、糖尿病护理、护理管理;所招研究生类型:专硕。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篇,核心期刊4篇(统计源核心4篇),主编护理专著1部,副主编1部,参编5部。

卢晓明发表的论文

经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筹备委员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主 任:袁贵仁 教育部部长杨 雄 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市长执行主任:郝 平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 上海市副市长副 主 任:冯建中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傅振邦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逸平 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秘 书 长:王登峰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宗 明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执行秘书长:郭建军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司长杜汇良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杨立国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秘书长苏 明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毓毅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夏科家 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副秘书长:续 梅 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廖文科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巡视员张 智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刘培俊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张燕军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副秘书长王 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郭 蓓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刘 刚 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委 员:孙霄兵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泰青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胡延品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王定华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申继亮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周 为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巡视员葛振江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周 坚 教育部督导办副主任陈瑞武 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副局长万丽君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巡视员宋尽贤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薛彦青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副秘书长张 剑 中国教育电视台党委书记、副台长林奇青 中国教育报刊社纪委书记姜 鸣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思政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戎之勤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秘书长王志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秘书长金 梅 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陈 臻 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金为民 上海市财政局副局长杨小溪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滕俊杰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总监瞿介明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江小民 上海市审计局巡视员范宇飞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沈山州 上海市旅游局副局长鲁建平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周 晓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徐 威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雷鸣 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顾振华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市食安办副主任杨引明 上海市气象局副局长顾金龙 上海市消防局副局长王建军 上海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冯 军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王吉杰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赵 峻 上海铁路局副局长邵伟中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剑鸣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徐 辉 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礼明 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谢毓敏 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程霄玉 上海市黄浦区副区长朱成钢 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陈志奇 上海市长宁区副区长景 莹 上海市普陀区副区长鲍英菁 上海市闸北区副区长李国华 上海市虹口区副区长黄 红 上海市杨浦区副区长陶夏芳 上海市宝山区副区长杨德妹 上海市闵行区副区长李 原 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蒋仁辉 上海市青浦区副区长叶茂林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戈金亭 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韩俊兰 河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张文栋 山西省教育厅厅长侯 元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厅长王庆东 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战高峰 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牧 童 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沈 健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鲍学军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江 春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剑津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郭奕珊 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传铁 湖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王 键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郑庆顺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秦 斌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廖清林 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钟 燕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巡视员何 浩 四川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 涛 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罗嘉福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伯清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嘉毅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庞晓玲 青海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董宏伟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巡视员赵德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高继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靳丽娟 香港学界体育联会董事会主席龚志明 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学校体育暨课余活动事务处处长组织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竞赛部、大型活动部、活动部、新闻宣传部、信息技术部、行政接待部、安全保卫部、卫生保障部、财务审计部、市场拓展部、志愿者总队等12个部门,主要成员名单如下:办 公 室主 任 : 刘培俊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王 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燕军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副秘书长副主任 : 卢 逊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处长王从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体卫艺科处处长华爱军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办公室主任成 员 : 赵靖茹、柏 丹、何 斌、潘幼群、陈 杰、徐 新、徐皓刚、徐悦廷竞 赛 部部 长 : 杨立国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秘书长姚颂平 上海市学校体育卫生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副部长 : 王晓毅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竞赛部部长王龙龙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调研员胡 红 上海市体育局青少处处长成 员 : 赵俊杰、刘 铮、程 洁、林 红、周齐佩、蒋 胜、倪 伟、刘瑾、杨玉娟、秦振海、唐行晨、高山青大型活动部部 长 : 滕俊杰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总监万丽君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巡视员副部长 : 梁建敏 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成 员 : 王美意、蒋萍芳、黄孙巍、蒋 倩、张新初、鲍向群、陶 冶活 动 部部 长 : 刘培俊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王 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副部长 : 仲立新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赵靖茹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科处副处长成 员 : 许 弘、赵玉平、张 煜、季乐蔚、孙 宏、吴永安、徐 浩、陈志飞、顾力丹、郭 莹、李 闻新闻宣传部部 长 : 续 梅 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刘培俊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徐 威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薛彦青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副秘书长副部长 : 曹荣瑞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秘书长、宣传处处长谭方正 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成 员 : 刘海元、张 磊、冯 艾、唐洪平、金声涛、曹 刚、万姗姗、洪卫林、严旦华、许喆哲。信息技术部部 长 : 戎之勤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秘书长副部长 : 王明政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成 员 : 胡璎琦、朱宇红、王媛媛、滕 毅、华 晨、章 擘行政接待部部 长 : 周 晓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王志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秘书长王 钢 中国中学生体协专职副主席副部长 : 高 军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综合处处长卢晓明 上海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主任张荣生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信息处处长成 员 : 张 汉、胡济群、殷以杰、王 艳、徐 尔、汪小剑、屠剑平、王蔚、刘华、李志伟、田睿芳、黄晓琳安全保卫部部 长 : 陈 臻 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副部长 : 王立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学校后勤保卫处处长曹 军 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成 员 : 赵 杰、张 旭、陈冬平、尹 捷、钱荣恺、 宋 毓卫生保障部部 长 : 瞿介明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顾振华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市食安办副主任副部长 : 丛海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科处副处长何智纯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应急办副主任沈伟涛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餐饮监管处处长成 员 : 胡佳蓉、陆威达、马宏赟财务审计部部 长 : 金为民 上海市财政局副局长江小民 上海市审计局副局长副部长 : 王家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财务处处长吴小蕾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审计处处长成 员 : 毕升华、周 琳、蒋 凌、方建德、张又新、田子飞市场拓展部部 长 : 王 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副部长 : 王从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体卫艺科处处长赵春彦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董事长助理陶轶妍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商务部副主任成 员 : 许松涛、黄 峰、胡 雪、黄丽娟、张业飞志愿者总队部 长 : 刘 刚 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副部长 : 刘树新 共青团上海市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成 员 : 王 婷、王晓春、徐 睿科学论文报告会学术委员会主 任 : 刘培俊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宋尽贤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薛明扬 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席副主任 : 王 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郭为禄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秘书长 : 卢 逊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处长张 芯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卫生处处长执行秘书长 : 陈永利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秘书长汪晓赞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秘 书 : 刘桦楠、王秋辰、孙 朋、金 燕、姜 斌资格审查委员会主 任 : 杨立国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秘书长副主任 : 陈瑞武 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副局长执行委员 : 王龙龙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调研员王晓毅 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委 员 : 赵俊杰、程 洁、贺 鸣、郭 飞、胡京敏、张思思、曹 源、司尚泰、赵 兴纪律监督委员会主 任 : 王登峰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副主任 : 杨立国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秘书长陈瑞武 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副局长刘培俊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委 员 : 王晓毅、王龙龙、赵俊杰、程 洁、贺 鸣、郭 飞、胡京敏、张思思、曹 源、司尚泰、赵 兴、罗 健、杨玉强、柳学林、姜征明、李连江、徐 敏、于长菊、林小美、张国强兴奋剂检测委员会主 任 : 张燕军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副秘书长副主任 : 王龙龙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调研员程 洁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竞赛部副主任委 员 : 李 臻、林 凌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委员会主 任 : 廖文科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巡视员副主任 : 王刚 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委 员 : 刘海元、华爱军、许 弘“优胜杯”评选委员会主 任 : 王登峰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苏 明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 刘培俊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王 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燕军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副秘书长委 员 : 王从春、王晓毅、刘海元、刘 铮、胡济群学校体育博览会筹备组组 长 : 王 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副组长 : 胡璎琦 上海健生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 员 : 黄旭东、陈 健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筹备组组 长 : 王登峰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副组长 : 刘培俊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王 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成 员 : 卢 逊、王从春、赵 宁、陈永利、刘海元、许 弘、林炊利

我那时候看中学生博览,还有读者,还有女友,故事会,还有张小娴。看前4者是因为挺好看的,可以消遣还可以学东西,还可以看美女之类的,后者是因为喜欢。

太多了,主要看你的兴趣与爱好.看小说,可以增长阅历;看散文,可以提高辞藻;看古典,可以知道怎样做人......太多了,不胜枚举!

中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种文 学 作 品 (40部)1, 《唐诗选》, 马茂元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2, 《宋词选》, 胡云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版3, 《元明清散曲精选》, 黄天骥,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版4, 《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俞为民校注,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5,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版6, 《西游记》, 吴承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版7, 《水浒传》, 施耐庵,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版8, 《红楼梦》, 曹雪芹,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版9, 《鲁迅作品精选》, 鲁迅,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年版10, 《家》,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版11, 《茶馆》, 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12, 《围城》,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年版13, 《繁星·春水》, 冰心,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版14, 《余光中诗选》, 刘登翰、陈圣生选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15, 《朦胧诗选》, 阎月君等选编,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16, 《北方的河》, 张承志,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17, 《射雕英雄传》, 金庸, 三联书店 1999年版18, 《少年天子》, 凌力, 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19, 《花季·雨季》, 郁秀, 海天出版社 1996年版20, 《中华散文百年精华》, 丛培香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版21, 《唐吉诃德》, (西班牙)塞万提斯 刘京胜 译,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年版22, 《简爱》, (英)夏绿蒂o勃朗特 吴钧燮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23, 《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 陈敬荣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24, 《复活》, (俄)托尔斯泰 汝龙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年版25, 《欧也妮·葛朗台》, (法)巴尔扎克 张冠尧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版26, 《匹克威克外传》, (英)狄更斯 莫雅平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27,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吴劳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年版28,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赵少侯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29,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汝 龙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30,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叶冬心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版31,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王永年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版3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梅益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33, 《瓦尔登湖》, (美)戴维·梭罗著, 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34, 《铁皮鼓》, (德)君特·格拉斯 胡其鼎译, 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35, 《 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36, 《泰戈尔诗选》, 冰心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版37, 《普希金诗选》, 卢永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版38, 《雪莱抒情诗选》, 杨熙龄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39,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卞之琳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年版40, 《外国名家散文经典》, 于文心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人 生 修 养 (30部) 41, 《论语今读》, 李泽厚,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42, 《庄子选译》, 王寅生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43, 《美学散步》, 宗白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44, 《校注人间词话》, 王国维 徐调孚校注, 中华书局2003年版45, 《中外影视经典》, 倪祥保编, 已完成 即出46, 《中外美术经典》, 中央美院编, 已完成 即出47, 《世界三大宗教》, 黄心川等编著, 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版48,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德)斯威布著 楚图南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年版49, 《音乐的故事》, (德)保罗o贝克 4马立、张雪燕译 ,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0, 《人类征服的故事》, (美)房龙 常莉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51, 《东方哲学的故事》, (锡兰)LoAo贝克 傅永吉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52, 《文明的溪流》, (美)HoGo威尔士 袁杜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53, 《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 (日本)德田虎雄 李玉莲、李其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54, 《孙子兵法》, 余日昌,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版55,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本书编委会,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6, 《美德书》, (美)威廉o贝内特编著 何吉贤等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57, 《培根人生论》, (英)培根 何新 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8, 《傅雷家书》, 傅雷,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9, 《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 三联书店 1997年版60, 《新编世界五千年》, 夏国梁、夏冰,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61, 《知识改变命运》, 刘县书、潘燕, 三联书店 2000年版62,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美国杰出少年训练计划》, (美)肖恩o柯维 陈允明等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版63, 《致加西亚的信》, (美)阿尔伯特o哈伯德 赵立光、艾柯 译, 哈尔滨出版社2002年版64, 《法律的故事》, (美)约翰o麦o赞恩 刘昕、胡凝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65, 《英文名篇诵读本》, 顾佩娅、苏晓军编译,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66, 《中学人文读本》, 丁东等编,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67, 《一个经济学家 给女儿的忠告》, ()史蒂文·兰兹伯格, 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68, 《成功之路》, (美)拿破仑o希尔张书帆、王明华译, 海南出版社 1999年版69, 《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 (美)珍妮特o沃斯、 (新)戈登o德莱顿著 顾瑞荣、陈标、许静译, 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版70, 《非智力因素学习》, 燕国材等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1, 《拿破仑传》, (德)艾密尔o鲁特维克 梅沱等译, 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72, 《林肯传》, (美)戴尔o卡耐基 叶维明 译, 哈尔滨出版社 2002年版73, 《甘地》, [印度]莫·卡·甘地著 鲁良斌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74, 《毛泽东》, 金冲及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年版75, 《梵高传》, (美)欧文o斯通 常涛译, 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76, 《名人传》, (法)罗曼o罗兰 傅雷译, 译林出版社 2000年版77, 《邓肯自传》, (美国)伊沙朵拉o邓肯著 张敏 译, 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78,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王晓明,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79, 《居里夫人传》, (法)艾夫o居里 左明彻译, 商务印书馆 1984年版80, 《微软的崛起》, (美)丹尼尔o伊克比亚、纳珀著,吴士嘉译, 新华出版社 1996年版81, 《走近袁隆平》, 姚昆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82, 《经营之神--王永庆》, 赵贤明,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83, 《姚明之路》, 肖春飞,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84, 《五体不满足》, [日]乙武洋匡著 郅颙译,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0年版85, 《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名人演讲》, 李然主编, 中国国际出版社2003年版科 技 读 物 (15部)86, 《中国科普佳作百年选》, 绕忠华 主编,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87, 《科学发现纵横谈》, 王梓坤, 中华书局 1998年版88, 《寂静的春天》, (美)蕾切尔o卡逊 吕瑞兰、李长生 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89, 《植物的欲望》, (美)迈克尔·波伦著 王毅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90, 《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美)罗伯特ooKoG坦普尔 陈养正 等译, 21世纪出版社 1995年版91, 《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 (美)约翰o布罗克曼 袁丽琴 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版92, 《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 (英)马特·里德利 刘菁译,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93, 《六大洲动物考察记》, (德)维托斯o德吕舍尔著吴永初 等译, 21世纪出版社1999年版94, 《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100个问题》, (美)艾萨克o阿西莫夫 暴永宁译, 科学普及出版社1980年版95, 《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 (美)卡尔o萨根叶式辉、黄一勤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96, 《神舟载人航天的故事》, 宋晗 林峰等著, 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年版97, 《数理化通俗演义》, 梁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98, 《发明启示录》, 龚镇雄、宋丹,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年版99,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楼庆西 著, 三联书店 2001年版100, 《科技英语阅读》, 金焕荣 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戴黎明教授发表论文

1961年10月,戴黎明生于瑞安塘下镇。初中时,化学老师黄迪金穿插故事性的生动的上课方式,吸引了戴黎明,在他的眼中,Fe+CuS04==FeS04+Cu此类的化学方程式不再显得枯燥,也不需要死记硬背。随之而来,戴黎明成了偏科生,理科特别好。“由于学校课程安排不正规,两年的高中生活形同虚度。”在塘下中学完成2年制学业后,戴黎明成了高考落榜生,然而他并不气馁,依然选择继续求学。1978年,他参加了瑞安中学的高复班,埋头苦读,刻苦学习。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下,他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一次期中考试,因为家里有事,不能参加数学考试,数学老师黄吉光老师就将考卷让他带回去,并嘱咐他像考试那样,在家里完成。老师的信任,给戴黎明增加不少信心。同时,在化学老师曹振旦循循善诱的教导下,当年高考难度相当大的化学考试犹如拦路虎,碎了不少人的高考梦,而戴黎明却考出了瑞安第二的高分。197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录取。 大学临近毕业,戴黎明忙着他的毕业论文。当时深受从美国进修回来的导师袁惠根的影响,戴黎明选择了在国内尚未深入研究的新塑料品种——“高抗冲聚苯乙烯”,从选题到完成,单塑料实体研究就花了2个来月。该篇毕业论文完成后,导师袁惠根发现还有许多可深挖之处,便指导戴黎明深入研究,并做了另一篇相关的论文,发表在国内化工专业杂志上。“一般的聚乙烯抗冲强度不是很好,要是混点橡胶,却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做毕业论文期间,不仅培养了他独立科研的能力,也为今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橡胶含量不同,合成的品种也不同,其抗冲能力也有强弱,戴黎明在实验室里渡过了大学最后的3、4个月时间,每天的生活里充满了含量、性能等问题。橡胶分散不均,量没控制好,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做出了令人满意的“作品”。戴黎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学校与浙江省化工研究所共同向戴黎明伸出了橄榄枝,经过深思熟虑以及参考导师袁惠根的建议,他最终选择了在科研方面条件较好的浙江省化工研究所。 1985以后,戴黎明自费出国留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三年半时间内,戴黎明有幸得到原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约翰·怀特的教导,顺利完成博士学位。“那时一心一意做研究,‘导电高分子材料’是当时的一大成果。”在塑料中加入橡胶成分,可把原本不导电的塑料做成可导电,可以广泛用于航天航空业,减少成本、减轻重量,随之而来的是减少燃耗。1988年,有文章报道该类橡胶经碘掺杂后导电率极大提高,这一发现引起极大的轰动,《自然》期刊对此作过主题报道,但其导电机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阐明。1992年,戴黎明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该类橡胶导电的机理是碘的先加成、后消除反应在聚二烯类高分子链上产生了共轭结构,而不是碘掺杂引起的超键作用。以此为基础,他利用聚丁二烯的特性,选择性地加成碘和消除碘化氢,通过微光刻技术,成功地在聚丁二烯橡胶薄膜上刻画出可导电的微米级线条宽度的图形。这一简单和有选择性地在聚合物薄膜上形成稳定的导电图形的方法,对发展新型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和开发新型的印刷线路板、集成电路及光电贮存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长期从事功能性高分子以及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戴黎明在碳纳米管的合成组装、导电高分子、发光高分子、含C60的新型高分子光电材料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特别是在阵列型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研究成果,现为该研究领域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之一。“碳纳米管的定向可控生长和排列是碳纳米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前定向生长的碳纳米管主要利用多孔模板来实现。”2001年,戴黎明不需要使用模板,仅通过热解特定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成功地制备了大面积高度定向的碳纳米管阵列膜。利用电化学方法,戴黎明还实现了导电聚合物在每一根阵列型碳纳米管管壁上的沉积,获得了阵列型导电聚合物—碳纳米管同轴纳米线。经过申请,他的以上创新性成果获得了六项国际专利。 简介戴黎明老师 ,杭州育才中学初三生化备课组长,现担任初三(7)、初三(8)班的生化老师。他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三十年,忠诚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是他的一贯作风。在教育工作岗位上荣获过市级、区级、校级多种荣誉,2011年1月被评为杭州育才中学首届年度人物。这是领导和全体教师对他工作的最大的肯定。戴老师工作作风严谨、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在育才工作的四年中一直把关初三生化教学,工作成绩突出,所担任的班级科学成绩在每年的中考中名列杭州市前列。戴黎明老师专业知识扎实、广博,在教学工作中站得高、看得远,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拓展知识,使育才的优秀学生更能适应不断创新的中考试题,每年中考中科学优秀率都较高。 热爱学生、关爱学生,视学生为子女,既教知识又育人品。这是戴黎明老师最大的优点,为人和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很高,喜欢上戴老师的课,在课堂教学中他一直践行自己的风格:幽默风趣,充满激情,所以他的课总能牢牢地吸引着学生。他始终真诚地关心每一个学生,与他们交朋友,课后耐心细致的辅导他们,赢得了学生的高度信赖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也换来了这几年他所带班级优异的科学成绩。他常说: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是他的最大的骄傲和自豪,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成就的取得是他最大的满足。为人师表,诚恳待人,同事关系融洽,作为生化组组长,以身作则,团结同事,组内真诚合作,带头在前,关心帮助年轻教师,在业务上精心指导,培养出了多位徒弟。在事业上有一定成就的他,正在寻找新的突破,开创新的局面。戴黎明老师心中一直有一个奋斗目标:把育才中学的科学组打造成全省一流的科学组,使它成为杭州育才中学又一张靓丽的金名片。 荣誉他于1987年被评为浙江省临海市优秀校长、1990年被评为浙江省临海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一等奖、1995年被评为台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2003年被评为杭州市西湖区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03—2004学年度被评为西湖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2004年被评为杭州市西湖区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杭州市西湖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杭州市西湖区教育系统工会积极分子、2007年被评为第十七届“优秀西湖园丁”、2010年9月被评为杭州育才中学月度人物、2010年1月被评为杭州育才中学首届年度人物。

陈明造教授发表论文

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破灭了,这肯定会给他个人的声誉带来很大的影响。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2、如何确定研究思路?

在研究中到底是问题重要还是概念重要呢?我认为,问题是研究的价值基点,概念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所以首先要找一个真问题,好问题,以及抵达问题的方法路径要合理和科学,这个非常重要。我有两点值得注意:

(1)关注现实(问题/现象),但必须思考理论问题,而不是套一个理论,经常有同学说我得找个什么理论,千万别被理论绑架了,是我们对现实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上,只有从理论上才能很好地诠释和概括,所以才要思考理论。

(2)对策性研究要用数据和方法支撑,拍脑袋谈对策是不行的。不仅要“自圆其说”,还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研究思路要求:

(1)要交代研究命题成立的合法性,也就是为什么这个研究问题成立,问题性到底在哪儿,不要到最后答辩的时候,老师说你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

(2)研究思路不是说你要分几部分来论述,然后每一部分研究什么,而是要说明白我为什么从这几个部分来谈,每一部分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这个要交代清楚。

(3)研究思路即论文框架设计,在开题时应完成总体设计,在写作过程可以进行局部设计,但最好不要进行大的修改。如果推翻重来也就说明原定思路有问题,开题工作没做好。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原来的思路是对的,但写着写着就走歪了,那就是写作的问题了。

创新性要求:

明确指出你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个一般要结合前文文献综述中的结论来谈,一般需要一二三明确指出来,哪些方面创新了。

如何思考整个研究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变换自己的思路。我觉得专家与学者的区别是学者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专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二者结合起来就比较好。既能化繁为简,也能深入浅出。站起来可以看清一群蚂蚁,蹲下来才能看清每只蚂蚁。研究视角沿着宏观——微观——宏观不断变换,形成一个“葫芦式”的研究思路。

3、论文写作

研究生论文主要有三类:课程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课程论文主要是作学术训练,目的是培养研究意识和学术规范;学位论文分描述性与论述性两种,用于研究生的综合训练和学术评价,论述性论文有可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则是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是呈现新观点新发现的.理论创新。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工作者以理论的形式表述自己科学研究的创新成果,公开发表或宣读。学术论文与一般杂文、理论文章的不同点就在于科学和创新。学位论文是要通过答辩和专家评审并授予相应学位的学术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首先是写给老师看的,要经得起学者的审阅和检验。学位论文的核心在创新,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材料来充分论证自己的创新观点。当然,现今的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是科研新手,要求他们的学位论文都达到以上的创新程度,一般很难,但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学位论文完成初稿后,最好冷处理一段时间。一方面交给导师看,提出指导修改意见;一方面利用这段时间考博、找工作、继续读书研究,还可将学位论文拆成小论文发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又有新的思考和收获。到最后正式提交论文前,或者在预答辩之后,静下心来认真修改论文,这样才能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将论文修改好,精益求精,不留遗憾,顺利通过答辩并力争取得好成绩,为读研划上一个准备通过圆满的句号。

此外,写论文要从看论文开始,要多读论文读好论文。还要会读论文,研读论文的三种方式:学习知识型、批评讨论型、启发研究型。

4、学术规范

20世纪英国哲学家布朗在一篇题为《科学的自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学术共同体”这个概念。学术共同体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内在精神和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人,为了共同的价值理念或兴趣目标,并且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而构成的一个群体。新闻传播学尽管尚未形成真正的学术共同体,但是需要学术规范已形成共识。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学术规范的内容涵盖以下三个层面:

逻辑层面,主要规范逻辑思维与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论文各章节之间要有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形成一条问题链,不要采用教科书的写法,前后章节只是并列关系。

方法层面,主要规范研究的路径、边界与方法等;问题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方法,而不是反过来。同时要注意问题的边界,把问题讨论限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形式层面,主要指文本规范,包括文献索引、引证出处、参考书目、注释体例等。

研究要讲学术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科学性。但任何一种极致离荒谬只一步之遥,任何东西强调过头了也会有问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能代替原创。有的一万多字的论文可以有100条以上的引文。不妨做个试验:将文中的引文全部抽去,还剩下什么?再将转述的话删除,还只剩下什么?

论文要有学术性,那么什么是学术性呢?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你的核心概念是一个学术概念,就是你的标题里面最起码应该有个学术概念。有人说我要研究电视台做的活动,这只是一个研究范畴,如果聚焦到电视台活动中的仪式传播,仪式传播就是一个学术概念,这样学术性就上来了。

不是学术概念或尚未形成学术概念者难道就没有研究的价值吗?例如“新闻立台”、“网络问政”,是不是学术概念?研究民生新闻、传媒产业到底有多少学术性?处于急剧发展的新闻学和转型中的传媒,有太多的现象需要关注,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难道因为它还没有成为一个学术概念我们就不去研究它吗?我们完全可以用学术的方法来研究这些现实问题、中国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

研究方法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找到合适自身的方法和路径。这里说的方法有三个层面,狭义的层面是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广义的方法包括什么是可以研究的问题,怎样设计一个回答问题的研究计划,用什么方法搜集和分析资料,怎样从资料中提出对问题的解释,怎样阐明自己的发现并把它表述出来等。最高层次的就是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它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在此我着重谈后两个层面的方法。

1、方法论

“方法论的自觉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从方法论层面来看,研究新闻传播用什么方法呢?科学的结论通常用两种方法来保证其有效性:要么由经验事实(尤其是数据)予以支撑,要么由逻辑推理予以保证。研究方法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受美国实证主义的影响,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加强实证研究,这是好事,但也会走进另一个极端。我参加一次传播学硕士论文答辩时发现,有的同学的实证研究虽然做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但却感觉他是认真真地去做一个毫无价值的东西。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简单生硬地使用一种研究方法来讨论和分析某一问题往往是力不从心的。人文科学回答“为什么?”,社会科学回答“是什么?”,应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我国新闻传播学方法论的演变:人文学科方法论——社会学科方法论——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结合的方法论。1987年,祝建华教授发表的论文《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科学来源》,可能是最早的以“科学方法论”为论证对象的文章。这篇文章明确提出,传统的研究方法——哲学思辨、历史求证、法规判别——已不能适应科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借鉴“科学方法论”。文章指出了科学方法论的要义:科学研究的关键不在于结论是什么,而在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合乎科学原理。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质量较高的文章,通常是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相结合,新闻学话题与传播学方法相结合。陈力丹教授认为:“新闻传播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整合方向,除了证实研究的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的结合外,更为长远的整合,应该是人文——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方法论’的思维方式的结合。”①

“当代学术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基本现实:一是没有哪一个学科,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任何一个重大社会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实现学科进步,越来越多地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也就是说,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依存度在加强。正是这两个现实,是学科之间的对话、交流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须。”②因此,跨学科研究和系统研究的方法日益显得重要。

2、研究方法

时常有些同学还在尚未确定选题时就跟我讨论研究方法,试图通过研究方法的优势而确保论文的品质,这是一种为方法而方法的做法。研究方法的选取应该是为研究选题度身定做的。不要过分关心方法,重要的是某研究有没有意思,逻辑是否成立,经验根据是否充分可靠,结论是否有助于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对策。

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主张研究真实的世界,有别于语词构成的概念世界或由信条构成的理论世界。实证研究用可经验感受和验证的方式,有别于概念界定和演绎的方法,运用特定研究所必备的多学科知识,努力追求功能性和因果性,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进而有助于人们审慎但有效地改造世界。实证研究也完全可能做得不好,同样可能毫无学术意义,同样可能自觉不自觉地研究假问题,仅仅是把概念或意识形态争论演绎成所谓实证研究。因此,所谓的实证研究,不是以方法来界定,或者是以概念来界定,而是要看这个问题是不是有意思,是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不要以为实证研究只有定量分析,它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量化研究主要是回答“是什么”,而质化研究主要回答“为什么”。当然,质化研究对于样品的选取十分严格,如果能够辅助其他研究方法,可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差与片面。量化研究同样面临挑战,一是假设和取样,二是对数据的解读,对结果的解释。长期以来,人类学和民族志的“田野调查”没有引起新闻传播学者足够的重视,少有学者把新闻实践和传媒业务作为调查研究的“田野”。为此,我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质化研究:新闻传播被忽视的分析工具》,之后在《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作了更详尽的介绍和讨论。

个案研究

在国内外学界,问卷调查成为主流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则备受批评。在各种批评意见中,代表性问题成为个案研究方法遭受最多批评的问题。例如,人们常常发出疑问:对单个个案的研究,能有代表性吗?能有多大的代表性?个案研究的结论怎么能推论到总体?可以说,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是国内外社会学界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其实所谓“代表性”属于统计调查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指在概率意义上“样本”能否估测“总体”的特征(谢宇,2006;彭玉生,2011)。因为没有涉及“大数”现象,个案研究无从谈及这一问题,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个案研究的意义就限于其本身,研究者都试图“走出个案”(卢晖临、李雪,2007)。

像统计调查研究一样,个案研究最终呈现的结果也是一项知识,这一知识是否有意义在于它能否增加新的认识,即能否促进知识的增长。知识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相应地,知识增长也包括两个方面:扩充对经验事实的认知与提出新的理论见解。个案研究如何能获得对更大范围事实的认知?如何能获得更具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即基于个案研究能否获得超过个案适用范围的知识?这是个案研究始终要面临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超越性问题,也是个案研究的典型意义所在。在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脉络中,三种研究取向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深具影响,它们分别是费孝通的“社区研究”、格尔茨的“深描说”和布洛维的“扩展个案法”。对超越性问题的处理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将个案视为“整体”中的“部分”,探寻事实层面上通过“部分”认识“整体”的途径;一是着眼于个案研究的理论意义,试图通过个案进行理论启发或检验。

研究方法是为研究服务的,没有一种研究方法是可以轻而易举取得效果。思辨推理需要很强的理论功底,实证研究不仅要求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严谨,还要有解释力和说服力。往往单一的研究方法难以解决问题,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如定量研究加深度访谈,个案研究为主,比较研究为辅。但一般不宜超过三种研究方法。我们要充分认识各种研究方法所能和所不能,了解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才能把它用对用好。此外,除了史学研究之外,文献分析一般不能算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是研究前必须做的文献综述。

①陈力丹:《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分化、整合与研究方法创新》《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第29页

②卷首语:《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版,第24页

宋代文学的研究特色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京城的勾栏、瓦肆为宋代小说、戏剧的生成提供了广阔舞台。宋代文学的发展,表现在雅和俗两个方面,一是以话本、杂剧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学,另一是以诗、词、古文为主要内容的古典文学,而前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河南大学文学院的教师在宋代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相继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课题多项,研究范围涉及宋代语言、戏剧、小说、词、诗、文、出版印刷等领域。在宋代语言研究方面,杨永龙教授专门从事宋代语法研究,先后在《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专著《〈朱子语类〉完成体研究》运用现代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事件类型、情状类型、时制结构等方面对《朱子语类》中表达完成体意义的若干副词、助词、语气词、完毕义动词予以描写和分析。目前,杨永龙还承担了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汉语虚词研究”。宋代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雏形,早在20世纪30年代,华钟彦先生即著有《戏曲丛谈》一书,讲述戏曲的渊源、体制、声韵、宫调、角色,以及南北曲的区分与作法、度曲法、流派等,开启了河南大学宋代戏剧研究的先河。到80—90年代,郭振勤发表了一系列宋代戏曲研究的文章。目前,张大新教授主攻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戏剧》及其他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他还先后承担了200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宋金时期中原俗文化的发展与古代戏曲的成熟”和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戏曲与民俗文化关系研究”。唐代传奇发展到宋代演绎成了古体小说,赵维国教授对宋代小说尤其是丽情小说的研究可谓情有独钟,他先后在《文献》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宋代小说研究的文章,其博士论文为《两宋古体小说历史轨迹》,并出版了专著《说部论稿》。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词学文献研究一向是河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词学家卢前和华钟彦等即进行词学文献的研究工作。1933年,卢前先生发现、复印了晚清端木垛的重要词文献《宋词赏心录》(又名《宋词十九首》),在当时词学界引为盛事,吴梅、柳诒徵、陈匪石、唐圭璋等均有题跋。华钟彦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花间集注》是现代第一部《花间集》注本。佟培基先生出版了《辛弃疾选集》。邹同庆先生的专著《苏轼词编年校注》解决了苏轼词的校勘、编年、注释等诸多学术问题,被称为苏轼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孙克强教授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曾主持1998年度河南省教委项目“宋代词学”,最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文艺思想研究”,也把宋词文献的整理列为重要内容,其专著《唐宋人词话》将唐宋词人215家的历代总评整理汇编,以文献挖掘深细而受到学界好评,被收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宋代文学研究年鉴1977—1999年》。此外,宋景昌、齐文榜等对苏轼的词也有一定的研究;刘军政的“南宋乾道、淳熙年间词坛研究”,被列为2003年度河南大学校内基金项目。河南大学的宋代诗歌研究比较集中于王安石、苏轼、陆游、黄庭坚等人。高文先生常年从事王安石研究,撰写了大量研究论文,并出版了《王安石选集》。1986年,《河南大学学报》连续发表了华钟彦、李博、白本松的3篇文章,对苏轼的诗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王立群、李贤臣也对陆游、黄庭坚的诗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宋尔康对宋初诗坛崇尚晚唐之原因进行了探究,另外,宋尔康还承担了河南省教委规划项目“宋代诗歌研究”。“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六个,宋文在唐宋文章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刘溶从文章学的角度对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的文章理论进行探讨;张弛、杨国安则从学术史的角度研究了韩愈、欧阳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承先启后的作用;王立群的兴趣集中在以苏轼、陆游为核心的宋代游记文章;张弛、柯翔涌则对苏轼的宗教信仰、历史人物论的逻辑法则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谢桂荣、耿纪平对范仲淹的师承关系、王安石的先世及王安石与曾、谢两家的交往进行了考察,为范仲淹、王安石的早期学术生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另外,李贤臣主持了1999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宋代黄庭坚创造美学论笺”,耿纪平承担了200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宋新学与文学”。雕版印刷术的成熟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宋代印刷业的发展和图书出版的繁荣,促进了各民族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围绕宋代的刻书、编书、图书流通等课题,王星麟、孔学、陈广胜、赵维国分别就宋代的刻书业、宋代书籍文章出版和传播禁令、宋代图书文献的搜集整理、吕祖谦与《宋文鉴》、《太平广记》传入韩国的时间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任何事情都不是空穴来风,有人举报陈铭学术造假,但是陈铭也随即甩出了一系列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但是我个人非常喜欢陈铭,我觉得清者自清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