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专利论文发表者是谁写的

发布时间:2024-06-29 14:29:43

专利论文发表者是谁写的

您说的是第一发明人与其余发明人吧,法律上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对技术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没什么区别;不过某些企业要评先进,评职称的话就不一定了,这要看各个企业的规定了。

如果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通讯作者享有全文知识产权,第一作者享有自己制作部分知识产权。因为,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

申请人有两人以上且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 除本指南另有规定或请求书中另有声明外,以第一署名申请人为代表人。请求书中另有声明的, 所声明的代表人应当是申请人之一。除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外, 代表人可以代表全体申请人办理在专利局的其他手续。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包括:提出专利申请,委托专利代理,转让专利申请权、优先权或者专利权,撤回专利申请,撤回优先权要求,放弃专利权等。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应当由全体权利人签字或者盖章。

1、从定义上来说,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者)。

而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2、从条件来说,第一作者不仅是实验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是实验的主要执行者。在一个科研项目立项后,假如需要几个科研人员参与,其中必定有一个主要的科研人员进行项目的具体设计,包括试验用的各种材料,时间进程表等具体细节。

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第一作者为整个实验的主要操作者,这包括但不限于准备实验用的各种试剂和设备,记录各种数据,绘制各种图表,分析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数据,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从项目负责人上说,而通讯作者一般是导师,教授或者研究机构的项目负责人,他们也许不直接做具体的实验,但是在整个实验阶段,都会关注实验的进程,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另外,通讯作者一般是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其主要贡献是提供研究经费、实验场所、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与实验相关的物质资源。

一篇论文最多几个作者,跟论文的篇幅、工作量大小也有关,有的论文涉及工作量庞大,需要实验、考察、数据收集等,甚至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一篇论文的作者则多达十几个。

对于一般单位,评职称时对是第几作者没有明确要求,只要有论文发表即可。而有的单位像科研单位、高校,就要求必须是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具体还需要根据各个地方人事部门的规定以及政策要求而定。

专利论文发表者是谁

[1] Liang Guo, Jun Zhao, ZonglianShe, Mingmin Lu, Yan Zong. Statistical key factors optimization of conditionsfo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TE (Solubilization by thermophilic enzyme) wastesludge.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3, 137: 51-56 (SCI,IF=4.75)[2] Liang Guo, JunZhao, Zonglian She, Changli Cao. Effect of different pretreatment onbio-hydrogen production with S-TE (solubilization by thermophilic enzyme)pretreated mariculture organic wastes (MOW).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Management Journal. Accept (SCI, IF=1.117)[3] Liang Guo, Jun Zhao, ZonglianShe, Mingmin Lu, Yan Zong. Effect of S-TE (solubilization by thermophilicenzyme) digestion conditions on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waste sludge. Bioresourcetechnology,2012,117(8):368-372. (SCI,IF=4.75)[4] Liang Guo, Xiaoming Li*, Guangming Zeng, Yi Zhou. Effectivehydrogen production using waste sludge and its filtrate. Energy, 2010,35(9):3557-3562 (SCI,IF=3.651)[5] Liang Guo, Xiaoming Li*, GuangmingZeng, Xiaofeng Zhu, Qi Yang, and Zonglian She. Enhanced hydrogen productionfrom sewage sludge pretreated by thermophilic bacteria. Energy and Fuel, 2010,24(11): 6081-6085 (SCI,IF=2.853)[6] Liang Guo, Xiaoming Li*, Xie Bo, Qi Yang, Guangming Zeng,Dexiang Liao, JingjinLiu. Impacts of sterilization, microwave and ultrasonication pretreatment onhydrogen producing using waste sludg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 99(9):3651-3658 (SCI,IF=4.75)[7] Xiaoming Li*, Liang Guo, Qi Yang, GuangmingZeng, Dexiang Liao. Removal of carbon and nutrients from low strength domesticwastewater by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zeolite bed filtration (EGSB-ZBF)integrated treatment concept.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7, 42(8): 1173-1179 (SCI,IF=2.414,并列第一作者)[8] Liang Guo, Xiaoming Li, Yi Zhou, Zonglian She. Impact of carbonatehydroxylapatite (CHAP) addition on 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microwavepretreated sludg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1(71-78):2903-2906 (EI)[9] Zonglian She, En Shi, Xiaohui Fu, Jian Wu, LinaJiang andLiang Guo*. Acclimation of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and2,6-DNP removal in the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reactors. Advancedmaterials research, 2011, 183-185: 352-361 (EI,通讯作者)[10] Zonglian She, Xiaohui Fu, Jian Wu, En Shi,Laili Zhao, Liang Guo*. Treatment of low strength wastewater and sludgecharacteristics in an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 at room temperature. proceedings2011 world congress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1,5:721~724 (EI,通讯作者)[11] 郭亮, 李小明*, 曾光明, 杨麒, 廖德祥. 沸石在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中的应用. 工业水处理, 2007, 27(1): 12-16[12] 赵珺,郭亮*,曹昌丽,王宇宁. 不同预处理条件对海水养殖废弃物发酵产氢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2012,39(9):1225-1233[13] 朱小峰,郭亮,李小明,曾光明,潘维,周屹,杨永林,汤迎. S-TE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 太阳能学报, 2010,31(10):1257-1263 (EI)[14] 谢波, 郭亮, 李小明*, 杨麒, 张昱, 杨浩, 曾光明, 刘精今. Pseudomonas sp. GL1利用不同预处理污泥产氢及其底物变化研究. 环境科学, 2008, 29(4): 996-1001 (EI)[15] 谢波, 郭亮, 李小明*, 杨麒, 杨永林, 周屹. 3种预处理方法对污泥破解效果的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5): 417-421(EI)[16] 周屹, 郭亮, 李小明*, 谢波, 曾光明, 李宇亮, 杨麒, 刘精今. 灭菌预处理污泥及其滤液产氢发酵的比较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2008, 2(10):1332-1338[17] 李宇亮, 李小明*, 郭亮, 曾光明, 杨 麒, 廖德祥. 污泥发酵制氢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中国沼气, 2008, 26(1): 3-7[18] 李宇亮, 李小明*, 郭亮, 周屹, 曾光明, 杨麒, 廖德祥. 污泥发酵产氢中高效产氢菌Enterococcus sp.LG1的分离及产氢特性. 微生物学通报, 2008, 35(9):1373-1378[19] 杨永林,李小明, 郭亮, 贾斌, 曾光明, 唐清畅, 汤迎. 接种嗜热菌对剩余污泥的溶解效果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17): 5~9[20] 胡劲梅, 李小明*, 杨麒, 郭亮, 曾光明, 刘倩倩. 表面活性剂加强动电技术去除污泥中铜和镉的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2009, 3(3): 532-538[21] Xiao-Ming Li*, Qian-Qian Liu, Qi Yang, LiangGuo, Guang-Ming Zeng, Jin-Mei Hu. Enhanced sludge granulation in sequencingbatch reactor by Mg2+ augmenta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9, 100(1):59-63(SCI, IF=4.75)[22] 汤迎, 李小明*, 杨永林, 杨麒, 曾光明,郭亮,朱小峰,李焕利,潘维. 嗜热菌株AT07-1的分离鉴定及其在污泥溶解预处理厌氧发酵产氢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11): 2300-2305 [1]. 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郭亮,李小明,曾光明,杨麒,管慧玲【发明名称】:城市污水综合处理装置[2]. 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郭亮,佘宗莲,马启敏,李茜【发明名称】:序批式悬浮填料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3]. 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佘宗莲,郭亮,马启敏,李茜【发明名称】:一种悬浮填料微生物快速挂膜的方法[4]. 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佘宗莲,郭亮,马启敏,周艳丽【发明名称】:内循环序批式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5]. 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郭亮,李小明,曾光明,杨麒,廖德祥【发明名称】:微波法预处理污水厂剩余污泥发酵产氢的方法及其装置[6]. 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郭亮,佘宗莲,马启敏,赵珺,卢明敏,纵岩【发明名称】:一种嗜热菌及其在发酵产氢中的应用

您说的是第一发明人与其余发明人吧,法律上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对技术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没什么区别;不过某些企业要评先进,评职称的话就不一定了,这要看各个企业的规定了。

申请人有两人以上且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 除本指南另有规定或请求书中另有声明外,以第一署名申请人为代表人。请求书中另有声明的, 所声明的代表人应当是申请人之一。除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外, 代表人可以代表全体申请人办理在专利局的其他手续。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包括:提出专利申请,委托专利代理,转让专利申请权、优先权或者专利权,撤回专利申请,撤回优先权要求,放弃专利权等。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应当由全体权利人签字或者盖章。

专利论文发表者是指谁

严格来说论文成果是2人共有,学校有意的侧重宣传该教授,因为这样宣传对学校有利。

其实在中大的情况是这样的。文章发表时,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导师,这样的文章算学生的,也算导师的。其实在美国很多高校,导师一般不怎么做第一作者的,除非文章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他们做的。而在国内,很多导师人品太烂,才会把学生做出来的文章,将第一作者搞成自己。因此,中大这位教授,还是非常厚道的,也算是有学术涵养。因此,鉴于这种差人品的存在,所以在这里有个规定,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也认为是学生的成果,可以用于毕业用。

一是论文的发表者为何不是那位博士生?论文档次比较高 导师可能需要高档次的论文 因此学生写作之后 导师署名第一的事情是比较正常的。二是学术界是否有规定,做学生的无论是否第一作者,其论文的发表者只能是其导师或其课题组的老师?无此规定。但有的杂志为了提升自己档次与检索率 会建议你把导师放在第一位 哦 那应该是宣传那个教授的 第一作者还是那个学生

发明专利的第一作者与其余作者(即通讯作者)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

1、概念不同

①前者是指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下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

②后者是指课题的总负责人。

2、职能不同

①前者主要是担保文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②后者主要是担负文章可靠性的责任,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3、好处不同

①前者的好处是一旦文章在专业论文网站或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将获得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

②后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讯作者

专利论文发表者是谁啊

1、书籍1.WenlanChen,GuishengZhang,LizhiZhu,LanyanFang,XianhuaCao,JamesKedenburg,JieShen,DuxinSun,andPengGeorgeWang,UncommonSugarsandTheirConjugatestoNaturalProducts.《FrontiersinModernCarbohydrateChemistry》,Chapter2,2007,pp15-33;ACSSymposiumSeries,Volume960.PublicationDate(Print):March13,2007(Chapter)DOI:10.1021/bk-2007--0960 ch002.2、论文1.LingjunLi,RanLi,AnlianZhu,GuishengZhang,LiheZhang,CuBr-NCS-mediatedazide-alkynecycloaddition:mildandeffientsynthesisof5-bromo-1,4-disubstituted-1,2,3-triazoles,Synlett,2011,6,874-878.2.XiaoyunDang,QingfengLiu,FenglingCui,LixiaQin,GuishengZhang*,XiaojunYao,JuanDu,Animprovedsyntheticapproachto7-[3-amino-4-O-(α-l-mycarosyl)-2,3,6-trideoxy-α-l-lyxo-hexopyranosyl]daunorubicinoneanditsinteractionwithhumanserumalbumin.CarbohydrateResearch,2011,346,949-955.3.JianpingLi,JikuanJiu,HuijuanLi,GuishengZhang,Anefficientthree-componentone-potpreparationof1,4-dihydropyridinescontainingnovelsubstitutedpyrazoleundersulfamicacidcatalysis.Chin.J.Chem.,2011,29,511-514.4.YanLu,JuanLv,GuishengZhang,GongkeWang,QingfengLiu,InteractionofananthracyclinedisaccharidewithctDNA:Investigationbyspectroscopictechniqueandmodelingstudies.SpectrochimicaActaPartA,2010,75,1511-1515.5.XiaopengZhang,HuanzhiJingandGuishengZhang,Selenium-catalyzedoxidativecarbonylationofanilineandalcoholstoN-phenylcarbamates.Synth.Commun.,2010,40,1614-1624.6.YanLu,QingqinFeng,FenglingCui,WeiweiXing,GuishengZhang,*XiaojunYao.Interactionof3`-azido-3`-deaminodaunorubicinwithhumanserumalbumin:Investigationbyfluorescencespectroscopyandmolecularmodelingmethods.Bioorg.Med.Chem.,2010,20(23),6899-6904.7.HaimingGuo,ZhijieMao,ARKIVOC,2010(ix)300-307.HongyingNiu,DongchaoWang,GuishengZhangandGuirongQu,Improvedone-potsynthesisof6-methylpurinesundermicrowaveirradiation.8.ZhiguoHu,*XiaoshanFan,GuishengZhang,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glucose-graftedbiodegradableamphiphilicglycopolymersP(AGE-glucose)-b-PLA.Carbohydr.Polym.,2010,79,119-124.9.LingjunLi,JiuxiaWang,GuishengZhang*,QingfengLiu,Amildcopper-mediatedGlaser-typecouplingreactionunderthenovelCuI/NBS/DIPEApromotingsystem,TetrahedronLett.,2009,50,4033.10.FenglingCui,XiaoduoKong,LixiaQin,GuishengZhang*,QingfengLiu,BeileiLei,XiaojunYao,Specificinteractionof4′-O-(a-l-Cladinosyl)daunorubicinwithhumanserumalbumin:ThebindingsiteIIonHSAmolecularusingspectroscopyandmodeling,J.Photochem.Photobio.B,2009,95(3),162-169.11.FenglingCui,LixiaQin,GuishengZhang,*XiaojunYao,BeileiLei,StudyoftheInteractionofAglyconofDaunorubicinwithHumanSerumAlbuminbySpectroscopyandModeling,MacromolBiosci,2008,8,1079-1089.12.FenglingCui,LixiaQin,GuishengZhang,*QingfengLiu,XiaojunYao,BeileiLei,Interactionofanthracyclinedisaccharidewithhumanserumalbumin:Investigationbyfluorescencespectroscopictechniqueandmodelingstudies,J.Pharma.Biomed.Anal.,2008,48,1029-1036.13.FenglingCui,LixiaQin,GuishengZhang,*XiaobingLiu,XiaojunYao,BeileiLei,Aconciseapproachto1,11-didechloro-6-methyl-4`-O-demethylrebeccamycinanditsbindingtohumanserumalbumin:Fluorescencespectroscopyandmolecularmodelingmethod,Bioorg.Med.Chem.,2008,16,7615-7621.14.LingjunLi,GuishengZhang,*AnlianZhuandLiheZhang,Aconvenientpreparationof5-Iodo-1,4-disubstituted-1,2,3-triazole:multi-componentone-potreactionofazideandalkynemediatedbyCuI-NBS,J.Org.Chem.,2008,73(9),3630-3633.15.LeiShi,GuishengZhang*andFengPan,Fe2(SO4)3·xH2O-catalyzedper-O-acetylationofsugarscompatiblewithacid-labileprotectinggroupsadoptedincarbohydratechemistry,Tetrahedron,2008,64,2572-2575.16.FenglingCui,LixiaQin,GuishengZhang,XiaojunYao,JuanDu,Bindingofdaunorubicintohumanserumalbuminusingmolecularmodelinganditsanalyticalapplication.Int.J.Biol.Macromol.,2008,42,221-228.17.GuishengZhang*,QingfengLiu,LeiShi,JiuxiaWang,Ferricsulfatehydrate-catalyzedO-glycosylationusingglycolswithorwithoutmicrowaveirradiation,Tetrahedron,2008,64,339-344.18.GuishengZhangandQingfengLiu.Ferricsulphatehydrate-catalyzed,microwave-assistedsynthesisof2,3-unsaturatedO-glycosidesviatheFerrierreaction.Synth.Commun.,2007,37,3485-3492.19.GuishengZhang,*LeiShi,QingfengLiu,J.Wang,L.LiandX.Liu.Adivergentstrategyforconstructingasugarlibrarycontaining2,6-dideoxysugarsanduncommonsugarswith4-substitution.Tetrahedron,2007,63,9705-9711.20.G.Zhang,L.Shi,Q.Liu,X.Liu,L.LiandJ.Wang,Adivergentapproachto3-azido-2,3,6-trideoxy-L-hexosesfromrhamnal,TetrahedronLett.,2007,48,3413-341621.D . Lu,J.Nadas,G.Zhang,W.Johnson,J.L.Zweier,A.J.Cardounel,F.A.Villamena,andP.G.Wang,4-Aryl-1,3,2-oxathiazolylium-5-olatesaspH-ControlledNO-Donors:TheNextGenerationofS-Nitrosothiols,J.Am.Chem.Soc.,2007,129(17),5503-5514.22.R.F.Battisti,Y.Zhong,L.Fang,S.Gibbs,J.Shen,J.Nadas,G.ZhangandD.Sun,ModifyingthesugarmoietiesofdaunorubicinovercomesP-gp-mediatedmultidrugresistance.MolecularPharmaceutics,2007,4(1),140-153.23.ChangshengZhang,ChristophAlbermann,XunFu,NoelR.Peters,JohnD.Chisholm,GuishengZhang,EricJ.Gilbert,PengGeorgeWang,DavidL.VanVrankenandJonS.Thorson*,RebG-andRebM-catalyzedindolocarbazolediversification.ChemBioChem,2006,7,795-804.24.G.Zhang,L.Fang,L.Zhu,Y.Zhong,P.G.Wang,D.Sun,Synthesesandbiologicalactivitiesof3-azidodisaccharideanaloguesofdaunorubicinagainstdrug-resistantleukemia.J.Med.Chem.,2006,49(5),1792-1799.25.L.Fang,G.Zhang(co-firstauthor),C . Li,X.Zheng,L.Zhu,J.J.Xiao,G.Szakacs,J.Nadas,K.K.Chan,P.G.Wang,D.Sun,DiscoveryofadaunorubicinanaloguethatexhibitspotentantitumoractivityandovercomesP-gp-mediateddrugresistance.J.Med.Chem.,2006,49(3),932-941.26.Zhang,G.;Fang,L.;Zhu,L.;Sun,D.;Wang,P.G.,Synthesesandbiologicalactivityofbisdaunorubicins.Bioorg.Med.Chem.,2006,14(2),426-434.27 .Li,L.;Zhu,L.;Zhang,X.;Zhang*,G.;Qu,G.,Convenienttetrahydropyranylationofalcoholsandphenolsbycatalyticferricsulfatehydrate(Fe2(SO4)3·xH2O).Can.J.Chem.,2005,83(8),1120-1123.28.Zhang,G.;Shen,J.;Cheng,H.;Zhu,L.;Fang,L.;Luo,S.;Muller,M.T.;Lee,G.E.;Wei,L.;Du,Y.;Sun,D.;Wang,P.G.,Synthesesandbiologicalactivitiesofrebeccamycinanalogswithuncommonsugars.J.Med.Chem.,2005,48(7),2600-2611.29. Ye,X.-S.;Sun,F.;Liu,M.;Li,Q.;Wang,Y.;Zhang,G.;Zhang,L.-H.;Zhang,X.-L.,Syntheticiminosugarderivativesasnewpotentialimmunosuppressiveagents.J.Med.Chem.,2005,48(11),3688-3691.30.Luo,S.;Zhu,L.;Talukdar,A.;Zhang,G.;Mi,X.;Cheng,J.-P.;Wang,P.G.,Recentadvancesinrareearth-metaltriflatecatalyzedorganicsynthesisingreenmedia.Mini-ReviewsinOrganicChemistry,2005,2(2),177-202.31.Zhu,L.;Talukdar,A.;Zhang,G.;Kedenburg,J.P.;Wang,P.G.,ADivergentsynthesisofuncommonsugarsfromfuranaldehyde.Synlett,2005,10,1547-1550.32.Zhang,G.;Fang,L.;Zhu,L.;Aimiuwu,J.E.;Shen,J.;H.,C.;Muller,M.T.;Lee,G.E.;Sun,D.;Wang,P.G.,SynthesesandBiologicalActivitiesofDisaccharideDaunorubicins.J.Med.Chem.,2005,48,5269-5278.33.Zhu,L.;Cao,X.;Chen,W.;Zhang,G.;Sun,D.;Wang,P.G.,Synthesesandbiologicalactivitiesofdaunorubicinanalogswithuncommonsugars.Bioorg.Med.Chem.,2005,13,6382-6387.3、专利1.Multidrugresistanceanticanceranthracyclines.USPatent20060276418A1。2.Multidrugresistanceanticanceranthracyclines.PCT/US2006/018630;WO2006124720A1。3.多重耐药抗癌药蒽环类,200680016329.04.一种用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新型分水器,ZL201020181503.0,5.一种简单、高效、合成4-取代恶唑烷酮衍生物的方法,201010264733.8,。6具有抗癌活性的蝴蝶霉素类似物及合成方法,201010569632.1。7具有抗癌活性的蒽环类抗生素简单结构类似物及制备方法,201010569901.4。8具有抗癌活性的3'-叠氮基表阿霉素的合成,201110023054.6。9(S)-2-羟烷基-1,4-二羟基-9,10-蒽醌与糖基缀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201110023502.2。

发明专利的第一作者与其他作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

1、概念不同:前者是指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下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后者是指课题的总负责人。

2、职能不同:前者主要是担保文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后者主要是担负文章可靠性的责任,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3、收获不同:前者的好处是一旦文章在专业论文网站或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将获得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后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扩展资料:

一般说来,在进行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因其技术水平较高,都应申请发明专利。例如,对激光技术的应用进行开发研究,将激光全息或光栅光刻瘸蚀方法用于合成皮革制造,而研制出一种全息光栅合成皮革。那么,无论是这种皮革本身还是其制造方法均应申请发明专利。

再例如:用生化技术的方法研制出的药品,该药品和制造该药品的方法都应该申请发明专利。还如:某厂提出了改进空气压缩机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是可实现的,其实施后的效果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机器性能,该方案就可以提出申请发明专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发明专利

申请人有两人以上且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 除本指南另有规定或请求书中另有声明外,以第一署名申请人为代表人。请求书中另有声明的, 所声明的代表人应当是申请人之一。除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外, 代表人可以代表全体申请人办理在专利局的其他手续。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包括:提出专利申请,委托专利代理,转让专利申请权、优先权或者专利权,撤回专利申请,撤回优先权要求,放弃专利权等。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应当由全体权利人签字或者盖章。

您说的是第一发明人与其余发明人吧,法律上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对技术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没什么区别;不过某些企业要评先进,评职称的话就不一定了,这要看各个企业的规定了。

专利论文发表者是指谁啊

1、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有的文章署名也有两个或多个第一作者,称为并列第一作者,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进行标注。

2、合作作者指的是共同创作作品的作者。具体人数无定规。

3、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词条释义

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特别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

由于科学研究的复杂化多样化,如生物信息学有几百人署名一篇论文的情况。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有的文章署名也有两个或多个第一作者,称为并列第一作者,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进行标注。

另外,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同,与创造性贡献不同,通讯作者常由诸作者中在论文所属领域最有权威者所充当。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合作作者

1、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通讯作者常由诸作者中在论文所属领域最有权威者所充当,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通讯作者后面会加星号,脚注也会有注明,杂志社一般跟通讯作者联系。

2、第一作者:

就是文章的第一个名字,一般第一作者是该论文的主要完成者,包括实验,论文撰写等等方面。第一作者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特别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

3、通讯作者未必是第一作者,但第一作者可以是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多数情况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只有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时候,才有必要在文章脚注中附加通讯作者的标识。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区别:

一、从定义来说

1、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他要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实际上如果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通讯作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2、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 (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

二、从条件来说

1、通讯作者

是SCI论文的法定负责人。一般情况下,SCI论文的通讯作者对这篇论文负有责任,包括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因而,通讯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

也可以这么说,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这项科研成果的主要贡献者,而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这项成果的责任者和受益人。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这项研究成果涉及到专利,那么这个专利是属于通讯作者或者单位。

2、第一作者

必须是实验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在一个科研项目立项后,假如需要几个科研人员参与,其中必定有一个主要的科技人员进行项目的具体设计,包括试验用的各种材料,时间进程表等具体细节。

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要我对植物致病疫霉族的有性孢子的萌芽条件和机理做有关研究。

导师只是提出一个研究方向,至于如何进行研究,他只是提醒我多找参考资料。

在接到导师的研究课题,就找参考资料,根据有关资料,设计实验程序,通知实验室的一位技术员购买各种试验用的试剂和设备。

在获得试验结果发表论文时,我理所当然是第一作者。

严格来说论文成果是2人共有,学校有意的侧重宣传该教授,因为这样宣传对学校有利。

发明专利的第一作者与其他作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

1、概念不同:前者是指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下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后者是指课题的总负责人。

2、职能不同:前者主要是担保文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后者主要是担负文章可靠性的责任,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3、收获不同:前者的好处是一旦文章在专业论文网站或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将获得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后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扩展资料:

一般说来,在进行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因其技术水平较高,都应申请发明专利。例如,对激光技术的应用进行开发研究,将激光全息或光栅光刻瘸蚀方法用于合成皮革制造,而研制出一种全息光栅合成皮革。那么,无论是这种皮革本身还是其制造方法均应申请发明专利。

再例如:用生化技术的方法研制出的药品,该药品和制造该药品的方法都应该申请发明专利。还如:某厂提出了改进空气压缩机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是可实现的,其实施后的效果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机器性能,该方案就可以提出申请发明专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发明专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