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专利论文发表者是谁啊知乎

发布时间:2024-06-26 14:20:38

专利论文发表者是谁啊知乎

第一作者是文章功劳最大的那个人发表时谁名字放在前面谁就是第一作者合作作者就是放在后面的那个名字通讯作者就是留联系方式的那个作者

1 可以查到。2 因为在申请专利时,需要提交相关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法等信息,其中可能会涉及到别人的论文或已有的技术成果。这些信息会被专利局进行审核和比对,如果发现有重复或涉嫌侵权等情况,专利申请可能会被驳回或被撤销。3 此外,一些专利数据库也会收录已有的专利和技术成果,如果别人的论文已经被转化为专利或成为了技术标准,那么在这些数据库中也可以查到相关信息。

专利有别人的论文能查到吗?答:专利有别人的论文能查到。第一步:确定论文发表人是谁,论文发表人太多了,在查询前,我们必须确定查询哪个论文发表人的。比如某某论文的第一作者:李四。想要知道李四有没有专利,就看李四是否以发明人的身份申请了专利。即李四是查询专利的检索关键词。第二步:国家知识产权局查询专利。查询专利,以国际知识产权局查询结果最为权威。查询论文发表人的专利的具体步骤如下:1、找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并打开进入首页。2、点击服务栏目下的政务服务平台。3、默认是“专利”页面,如果不是的,可以点击“专利”。4、找到“查询服务”版块下的“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后点击打开。5、选择检索类型——发明人,输入“论文代表人”的名字,点击检索。根据检索结果,了解论文代表人是否有专利。

没有影响,是两个不同方向的业务。但注意专利要在论文公开发表前申请,不然就不能申请专利了。

专利论文发表者是谁啊

1、书籍1.WenlanChen,GuishengZhang,LizhiZhu,LanyanFang,XianhuaCao,JamesKedenburg,JieShen,DuxinSun,andPengGeorgeWang,UncommonSugarsandTheirConjugatestoNaturalProducts.《FrontiersinModernCarbohydrateChemistry》,Chapter2,2007,pp15-33;ACSSymposiumSeries,Volume960.PublicationDate(Print):March13,2007(Chapter)DOI:10.1021/bk-2007--0960 ch002.2、论文1.LingjunLi,RanLi,AnlianZhu,GuishengZhang,LiheZhang,CuBr-NCS-mediatedazide-alkynecycloaddition:mildandeffientsynthesisof5-bromo-1,4-disubstituted-1,2,3-triazoles,Synlett,2011,6,874-878.2.XiaoyunDang,QingfengLiu,FenglingCui,LixiaQin,GuishengZhang*,XiaojunYao,JuanDu,Animprovedsyntheticapproachto7-[3-amino-4-O-(α-l-mycarosyl)-2,3,6-trideoxy-α-l-lyxo-hexopyranosyl]daunorubicinoneanditsinteractionwithhumanserumalbumin.CarbohydrateResearch,2011,346,949-955.3.JianpingLi,JikuanJiu,HuijuanLi,GuishengZhang,Anefficientthree-componentone-potpreparationof1,4-dihydropyridinescontainingnovelsubstitutedpyrazoleundersulfamicacidcatalysis.Chin.J.Chem.,2011,29,511-514.4.YanLu,JuanLv,GuishengZhang,GongkeWang,QingfengLiu,InteractionofananthracyclinedisaccharidewithctDNA:Investigationbyspectroscopictechniqueandmodelingstudies.SpectrochimicaActaPartA,2010,75,1511-1515.5.XiaopengZhang,HuanzhiJingandGuishengZhang,Selenium-catalyzedoxidativecarbonylationofanilineandalcoholstoN-phenylcarbamates.Synth.Commun.,2010,40,1614-1624.6.YanLu,QingqinFeng,FenglingCui,WeiweiXing,GuishengZhang,*XiaojunYao.Interactionof3`-azido-3`-deaminodaunorubicinwithhumanserumalbumin:Investigationbyfluorescencespectroscopyandmolecularmodelingmethods.Bioorg.Med.Chem.,2010,20(23),6899-6904.7.HaimingGuo,ZhijieMao,ARKIVOC,2010(ix)300-307.HongyingNiu,DongchaoWang,GuishengZhangandGuirongQu,Improvedone-potsynthesisof6-methylpurinesundermicrowaveirradiation.8.ZhiguoHu,*XiaoshanFan,GuishengZhang,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glucose-graftedbiodegradableamphiphilicglycopolymersP(AGE-glucose)-b-PLA.Carbohydr.Polym.,2010,79,119-124.9.LingjunLi,JiuxiaWang,GuishengZhang*,QingfengLiu,Amildcopper-mediatedGlaser-typecouplingreactionunderthenovelCuI/NBS/DIPEApromotingsystem,TetrahedronLett.,2009,50,4033.10.FenglingCui,XiaoduoKong,LixiaQin,GuishengZhang*,QingfengLiu,BeileiLei,XiaojunYao,Specificinteractionof4′-O-(a-l-Cladinosyl)daunorubicinwithhumanserumalbumin:ThebindingsiteIIonHSAmolecularusingspectroscopyandmodeling,J.Photochem.Photobio.B,2009,95(3),162-169.11.FenglingCui,LixiaQin,GuishengZhang,*XiaojunYao,BeileiLei,StudyoftheInteractionofAglyconofDaunorubicinwithHumanSerumAlbuminbySpectroscopyandModeling,MacromolBiosci,2008,8,1079-1089.12.FenglingCui,LixiaQin,GuishengZhang,*QingfengLiu,XiaojunYao,BeileiLei,Interactionofanthracyclinedisaccharidewithhumanserumalbumin:Investigationbyfluorescencespectroscopictechniqueandmodelingstudies,J.Pharma.Biomed.Anal.,2008,48,1029-1036.13.FenglingCui,LixiaQin,GuishengZhang,*XiaobingLiu,XiaojunYao,BeileiLei,Aconciseapproachto1,11-didechloro-6-methyl-4`-O-demethylrebeccamycinanditsbindingtohumanserumalbumin:Fluorescencespectroscopyandmolecularmodelingmethod,Bioorg.Med.Chem.,2008,16,7615-7621.14.LingjunLi,GuishengZhang,*AnlianZhuandLiheZhang,Aconvenientpreparationof5-Iodo-1,4-disubstituted-1,2,3-triazole:multi-componentone-potreactionofazideandalkynemediatedbyCuI-NBS,J.Org.Chem.,2008,73(9),3630-3633.15.LeiShi,GuishengZhang*andFengPan,Fe2(SO4)3·xH2O-catalyzedper-O-acetylationofsugarscompatiblewithacid-labileprotectinggroupsadoptedincarbohydratechemistry,Tetrahedron,2008,64,2572-2575.16.FenglingCui,LixiaQin,GuishengZhang,XiaojunYao,JuanDu,Bindingofdaunorubicintohumanserumalbuminusingmolecularmodelinganditsanalyticalapplication.Int.J.Biol.Macromol.,2008,42,221-228.17.GuishengZhang*,QingfengLiu,LeiShi,JiuxiaWang,Ferricsulfatehydrate-catalyzedO-glycosylationusingglycolswithorwithoutmicrowaveirradiation,Tetrahedron,2008,64,339-344.18.GuishengZhangandQingfengLiu.Ferricsulphatehydrate-catalyzed,microwave-assistedsynthesisof2,3-unsaturatedO-glycosidesviatheFerrierreaction.Synth.Commun.,2007,37,3485-3492.19.GuishengZhang,*LeiShi,QingfengLiu,J.Wang,L.LiandX.Liu.Adivergentstrategyforconstructingasugarlibrarycontaining2,6-dideoxysugarsanduncommonsugarswith4-substitution.Tetrahedron,2007,63,9705-9711.20.G.Zhang,L.Shi,Q.Liu,X.Liu,L.LiandJ.Wang,Adivergentapproachto3-azido-2,3,6-trideoxy-L-hexosesfromrhamnal,TetrahedronLett.,2007,48,3413-341621.D . Lu,J.Nadas,G.Zhang,W.Johnson,J.L.Zweier,A.J.Cardounel,F.A.Villamena,andP.G.Wang,4-Aryl-1,3,2-oxathiazolylium-5-olatesaspH-ControlledNO-Donors:TheNextGenerationofS-Nitrosothiols,J.Am.Chem.Soc.,2007,129(17),5503-5514.22.R.F.Battisti,Y.Zhong,L.Fang,S.Gibbs,J.Shen,J.Nadas,G.ZhangandD.Sun,ModifyingthesugarmoietiesofdaunorubicinovercomesP-gp-mediatedmultidrugresistance.MolecularPharmaceutics,2007,4(1),140-153.23.ChangshengZhang,ChristophAlbermann,XunFu,NoelR.Peters,JohnD.Chisholm,GuishengZhang,EricJ.Gilbert,PengGeorgeWang,DavidL.VanVrankenandJonS.Thorson*,RebG-andRebM-catalyzedindolocarbazolediversification.ChemBioChem,2006,7,795-804.24.G.Zhang,L.Fang,L.Zhu,Y.Zhong,P.G.Wang,D.Sun,Synthesesandbiologicalactivitiesof3-azidodisaccharideanaloguesofdaunorubicinagainstdrug-resistantleukemia.J.Med.Chem.,2006,49(5),1792-1799.25.L.Fang,G.Zhang(co-firstauthor),C . Li,X.Zheng,L.Zhu,J.J.Xiao,G.Szakacs,J.Nadas,K.K.Chan,P.G.Wang,D.Sun,DiscoveryofadaunorubicinanaloguethatexhibitspotentantitumoractivityandovercomesP-gp-mediateddrugresistance.J.Med.Chem.,2006,49(3),932-941.26.Zhang,G.;Fang,L.;Zhu,L.;Sun,D.;Wang,P.G.,Synthesesandbiologicalactivityofbisdaunorubicins.Bioorg.Med.Chem.,2006,14(2),426-434.27 .Li,L.;Zhu,L.;Zhang,X.;Zhang*,G.;Qu,G.,Convenienttetrahydropyranylationofalcoholsandphenolsbycatalyticferricsulfatehydrate(Fe2(SO4)3·xH2O).Can.J.Chem.,2005,83(8),1120-1123.28.Zhang,G.;Shen,J.;Cheng,H.;Zhu,L.;Fang,L.;Luo,S.;Muller,M.T.;Lee,G.E.;Wei,L.;Du,Y.;Sun,D.;Wang,P.G.,Synthesesandbiologicalactivitiesofrebeccamycinanalogswithuncommonsugars.J.Med.Chem.,2005,48(7),2600-2611.29. Ye,X.-S.;Sun,F.;Liu,M.;Li,Q.;Wang,Y.;Zhang,G.;Zhang,L.-H.;Zhang,X.-L.,Syntheticiminosugarderivativesasnewpotentialimmunosuppressiveagents.J.Med.Chem.,2005,48(11),3688-3691.30.Luo,S.;Zhu,L.;Talukdar,A.;Zhang,G.;Mi,X.;Cheng,J.-P.;Wang,P.G.,Recentadvancesinrareearth-metaltriflatecatalyzedorganicsynthesisingreenmedia.Mini-ReviewsinOrganicChemistry,2005,2(2),177-202.31.Zhu,L.;Talukdar,A.;Zhang,G.;Kedenburg,J.P.;Wang,P.G.,ADivergentsynthesisofuncommonsugarsfromfuranaldehyde.Synlett,2005,10,1547-1550.32.Zhang,G.;Fang,L.;Zhu,L.;Aimiuwu,J.E.;Shen,J.;H.,C.;Muller,M.T.;Lee,G.E.;Sun,D.;Wang,P.G.,SynthesesandBiologicalActivitiesofDisaccharideDaunorubicins.J.Med.Chem.,2005,48,5269-5278.33.Zhu,L.;Cao,X.;Chen,W.;Zhang,G.;Sun,D.;Wang,P.G.,Synthesesandbiologicalactivitiesofdaunorubicinanalogswithuncommonsugars.Bioorg.Med.Chem.,2005,13,6382-6387.3、专利1.Multidrugresistanceanticanceranthracyclines.USPatent20060276418A1。2.Multidrugresistanceanticanceranthracyclines.PCT/US2006/018630;WO2006124720A1。3.多重耐药抗癌药蒽环类,200680016329.04.一种用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新型分水器,ZL201020181503.0,5.一种简单、高效、合成4-取代恶唑烷酮衍生物的方法,201010264733.8,。6具有抗癌活性的蝴蝶霉素类似物及合成方法,201010569632.1。7具有抗癌活性的蒽环类抗生素简单结构类似物及制备方法,201010569901.4。8具有抗癌活性的3'-叠氮基表阿霉素的合成,201110023054.6。9(S)-2-羟烷基-1,4-二羟基-9,10-蒽醌与糖基缀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201110023502.2。

发明专利的第一作者与其他作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

1、概念不同:前者是指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下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后者是指课题的总负责人。

2、职能不同:前者主要是担保文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后者主要是担负文章可靠性的责任,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3、收获不同:前者的好处是一旦文章在专业论文网站或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将获得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后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扩展资料:

一般说来,在进行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因其技术水平较高,都应申请发明专利。例如,对激光技术的应用进行开发研究,将激光全息或光栅光刻瘸蚀方法用于合成皮革制造,而研制出一种全息光栅合成皮革。那么,无论是这种皮革本身还是其制造方法均应申请发明专利。

再例如:用生化技术的方法研制出的药品,该药品和制造该药品的方法都应该申请发明专利。还如:某厂提出了改进空气压缩机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是可实现的,其实施后的效果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机器性能,该方案就可以提出申请发明专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发明专利

申请人有两人以上且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 除本指南另有规定或请求书中另有声明外,以第一署名申请人为代表人。请求书中另有声明的, 所声明的代表人应当是申请人之一。除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外, 代表人可以代表全体申请人办理在专利局的其他手续。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包括:提出专利申请,委托专利代理,转让专利申请权、优先权或者专利权,撤回专利申请,撤回优先权要求,放弃专利权等。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应当由全体权利人签字或者盖章。

您说的是第一发明人与其余发明人吧,法律上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对技术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没什么区别;不过某些企业要评先进,评职称的话就不一定了,这要看各个企业的规定了。

专利论文发表者是指谁啊

1、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有的文章署名也有两个或多个第一作者,称为并列第一作者,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进行标注。

2、合作作者指的是共同创作作品的作者。具体人数无定规。

3、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词条释义

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特别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

由于科学研究的复杂化多样化,如生物信息学有几百人署名一篇论文的情况。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有的文章署名也有两个或多个第一作者,称为并列第一作者,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进行标注。

另外,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同,与创造性贡献不同,通讯作者常由诸作者中在论文所属领域最有权威者所充当。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合作作者

1、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通讯作者常由诸作者中在论文所属领域最有权威者所充当,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通讯作者后面会加星号,脚注也会有注明,杂志社一般跟通讯作者联系。

2、第一作者:

就是文章的第一个名字,一般第一作者是该论文的主要完成者,包括实验,论文撰写等等方面。第一作者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特别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

3、通讯作者未必是第一作者,但第一作者可以是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多数情况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只有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时候,才有必要在文章脚注中附加通讯作者的标识。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区别:

一、从定义来说

1、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他要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实际上如果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通讯作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2、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 (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

二、从条件来说

1、通讯作者

是SCI论文的法定负责人。一般情况下,SCI论文的通讯作者对这篇论文负有责任,包括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因而,通讯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

也可以这么说,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这项科研成果的主要贡献者,而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这项成果的责任者和受益人。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这项研究成果涉及到专利,那么这个专利是属于通讯作者或者单位。

2、第一作者

必须是实验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在一个科研项目立项后,假如需要几个科研人员参与,其中必定有一个主要的科技人员进行项目的具体设计,包括试验用的各种材料,时间进程表等具体细节。

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要我对植物致病疫霉族的有性孢子的萌芽条件和机理做有关研究。

导师只是提出一个研究方向,至于如何进行研究,他只是提醒我多找参考资料。

在接到导师的研究课题,就找参考资料,根据有关资料,设计实验程序,通知实验室的一位技术员购买各种试验用的试剂和设备。

在获得试验结果发表论文时,我理所当然是第一作者。

严格来说论文成果是2人共有,学校有意的侧重宣传该教授,因为这样宣传对学校有利。

发明专利的第一作者与其他作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

1、概念不同:前者是指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下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后者是指课题的总负责人。

2、职能不同:前者主要是担保文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后者主要是担负文章可靠性的责任,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3、收获不同:前者的好处是一旦文章在专业论文网站或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将获得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后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扩展资料:

一般说来,在进行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因其技术水平较高,都应申请发明专利。例如,对激光技术的应用进行开发研究,将激光全息或光栅光刻瘸蚀方法用于合成皮革制造,而研制出一种全息光栅合成皮革。那么,无论是这种皮革本身还是其制造方法均应申请发明专利。

再例如:用生化技术的方法研制出的药品,该药品和制造该药品的方法都应该申请发明专利。还如:某厂提出了改进空气压缩机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是可实现的,其实施后的效果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机器性能,该方案就可以提出申请发明专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发明专利

专利论文发表者是谁啊英文

第一作者的英文:First author

author 读法 英 ['ɔːθə(r)]   美 ['ɔːθər]

n. 作家;作者

vt. 编写;创作

例句

1、The book is authored by six leading historians.这本书由六名权威的历史学家编写而成。

2、He authored two best-sellers.他写过两部畅销书。

短语

1、criticize an author 评论某个作家

2、honour an author 尊重某个作家

3、interview an author 采访某个作家

4、like an author 喜欢某个作家

词语用法

1、author的意思是“作者”,专指从事文学作品创作的人; 特指男性作家; 与之相对的阴性名词为authoress,但此词现已很少使用; 引申可作“策划者,造成…的人”解。

2、author意为“作者”,“作家”,常指文章或书的创作者,要注意同“校订者”,以及“翻译”和“编辑”区分开来。author作为“文学家”的统称时,往往单独使用;

3、虽然部分作家习惯用the author来代替自己(I/me),但不属于正常用法。

1、classic author 古典作家

2、contemporary author 当代作家

3、famous author 著名作家

4、gifted author 天才作家

5、noted author 知名作家

1、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2、C——论文集;

3、N——报纸文章 ;

4、J——期刊文章;

5、D——学位论文 ;

6、R——研究报告 ;

7、S——标准 ;

8、P——专利  。

学术论文期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许多学者往往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没有很好把握这一特性,就导致了使其失去价值。

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学术论文期刊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大多数把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学术论文期刊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

1 、期刊作者.题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

2、 专著作者.书名〔M〕 .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 .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

5 、专利文献题名〔P〕 .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

7、 报纸作者.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

8 、报告作者.题名〔R〕 .保存地点.年份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共同享有!这就是第二第三第四作者的意义

1、关于SCI论文的法定负责人也即你所说的版权的负责人。一般情况下, SCI论文的通讯作者对这篇论文负有责任,包括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因而,通讯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也可以这么说,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这项科研成果的主要贡献者。

2、而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这项成果的责任者和受益人。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这项研究成果涉及到专利,那么这个专利是属于通讯作者或者单位。因为,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3、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 (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

专利论文发表者是谁啊江苏

[1]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EI-Mn0.5Zn0.5Fe2O4 nanoparticles/pEgr1-HSV-TK/GCV associated with radiationand magnet-induced heating on hepatoma. Nanoscale. 2013, 5(3): 991-1000(SCI, IF:6.233)[2] The anti-hepatoma effect of nanosized Mn-Zn ferrite magnetic fluid hyperthermia associated with radi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Nanotechnology, 2013, 24,255101(SCI, IF: 3.842)[3] An Evaluation on Transfection Efficiencyof pHRE-Egr-1-EGFP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Bel – 7402 Mediated byPEI-MZF-NPs.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vol. 2011, Article ID 136052, 10 pages, 2011. doi:10.1155/2011/136052. (SCI, IF:1.675)[4] Preparation of orpiment nanoparticles andtheir effect on cultured K562 cell.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2007, 7(2): 490-496 (SCI,IF:1.987)[5] Recent Advances in Nanosized Mn-Zn Ferrite Magnetic Fluid Hyperthermia for Cancer Treatment.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In press SCI, IF: 1.1)[6] Cytotoxiceffect of As2S3 nanoparticles on liver cancer cells.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and Molecular Systems, P: 925-929,January 18-21, 2006, Zhuhai, China (EI)[7] 雌黄纳米粒对SMMC-7721细胞的治疗作用[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6(2): 298-302(EI)[8] 雌黄细米粒对K562细胞的体外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2008,6(1): 14-19(EI)[9] Egr1 启动子介导的HSV-TK/GCV 联合放疗对卵巢癌细胞的治疗作用.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3,7(17):169-172[10] 产前染色体疾病诊断方法的研究.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2011, 7(4): 300-304[11] 加强临床生化分析前质控提高检验质量.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4): 317-319[12] 加强医院科研激励机制的建设.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9, 22(6):379-381[13] 加强医院重点学科的建设.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0, 23(6): 406-408[14] 纳米雌黄对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7, 11(6): 5-7[15] 雌黄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电子显微学报, 2005,24(6): 604-607[16] 含砷纳米中药的研究. 江苏中医药, 2005,26(11): 73-76[17] 雄黄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医药, 2007,34(13): 1-4[18] 一种纳米磁粒复合系统的制备方法,中国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173486.5)[19] 一种急救板,中国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250001.8)

1、邢廷炎,吕建军,吴亮,城市环境模糊预测与综合评价信息系统[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2、吕建军, 张巧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信息系统科研工作新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97年03期;3、刘云忠,吕建军,发挥学术交流的作用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J],地球科学进展,1994年第05期;4、 吕建军,林伟华,刘福江,功能可配制的GIS服务引擎[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35(3);5、陶留锋, 吕建军,马兵侠,移动GPS数据预处理在巡检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0年01期;6、吕建军,利用GIS技术管理城市供水管线系统[N],科技日报,2001年;7、吕建军,李青山,MAPGIS的产业化发展[J],地理信息世界,2004年03期;8、吕建军,张巧玲,刘云忠,基础研究成果作用的评估[J],地球科学进展,1994年05期;9、吴信才,刘福江,吕建军,林伟华,罗显刚,黄颖,扈震,周林,标准一致性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P].CN201010234984.1;10、曾澜,曹彦荣,何建邦,李莉,杜道生,祁国燕,苏山舞,李浩川,李超岭,李景朝,刘修国,吕建军,刘福江,余国宏,马立广,王占宏,李军,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 25529-2010;11、陶留锋,吕建军,刘福江,嵌入式GIS供水管网数据更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北京测绘,2010年01期;12、刘晓慧,曾文,吕建军,胡芸珊,基于MAPGIS的武汉市统计GIS设计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09期;13、吕建军,GIS在环保管理中的应用[N],科技日报,2002年;14、吕建军,邵敏,胡芸珊,基于ArcObjects和Vega的综合仿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8年第30卷第3期;15、吕建军,王玲,基于MAPGIS平台的航道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年第26卷第5期 ;16、吕建军,刘永,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化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第16卷第2期;17、吕建军,基于MAPGIS的疾病疫情监控系统 科技进步与对策[J],2004;18、张忠贵,吕建军,市政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研究[J],城市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107-114;19、吕建军,GPS车辆自动导航监控系统[N],科技日报,2002年;20、陶留锋, 邢廷炎, 吕建军, 基于BlazeDS推技术的即时协同标绘系统[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9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