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郑州航院论文发表数量

发布时间:2024-07-02 15:53:48

郑州航院论文发表数量

刘兆瑜(党总支书记)刘兆瑜,男,河南温县人,中共党员,工学硕士,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检测仪器与仪表专业本科毕业,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电子设计工程师考评员,河南省电工学会理事。现任电子通信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兼系工会主席,主持党总支工作。 2006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获郑州航院“师德标兵”,2008年“郑州市优秀教师”获郑州航院讲课比赛贰等奖,多次获郑州航院“优秀共产党员”和“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编著出版教材3部,发表论文15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项目10项。 王金凤(系主任) 王金凤,女,河南淇县人,工学硕士,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本科毕业;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电子通信工程系主任,负责系行政全面工作。 曾经多次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分别于1998年、2006年被评为郑州航院本科教学评估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8被河南科技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持省级项目三项,主持厅级项目六项,主要参与完成省部级研究项目九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及副主编教材四部。华红艳(系副主任)华红艳,女,江西玉山人,中共党员,教授。郑州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博士。现任电子通信工程系副主任,主管教学工作。 工作以来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实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出版教材两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曾被EI收录检索、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河南省教育厅优秀论文奖。 主持完成了多项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和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获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完成多项工程项目,分别获河南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主持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以及我校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学校有中国航空工业质量与生产力改进研究中心、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等近27个科学研究机构,有16个教学科研实验中心。 主要机构类型名 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航空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路面改性沥青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物流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高透水性路面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生产中心虚拟现实实验室新型复合材料与工程电子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航空材料与工程技术实验室土木节能环保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陶瓷材料界面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会计数据挖掘实验室多模信息感知计算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现代设计制造创新工程中心省(部)级研究中心 河南省航空材料与应用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制造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信息智能处理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通用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生产中心虚拟现实实验室 会计数据挖掘实验室省(部)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航空制造及装备研究中心省(部)示范教学中心管理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会计实验教学中心中国航空工业质量与生产力改进研究中心国防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郑州市级实验室 郑州市“航空产品数字化制造”重点实验室 郑州市郑州航院院士工作站郑州市“航空材料”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航空材料试验中心国防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中心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实验室郑州航院校级研究中心(所) 中国航空工业质量与生产力改进研究中心河南审计发展研究中心郑州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航空动力研究所航空装备保障技术研究所航空材料研究所精密成形与模具研究所机器人与自动化研究所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航空材料实验室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研究中心工商管理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资源与环境技术研究所艺术研究所土木工程与管理技术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中国文化与市场经济研究所文化经济研究中心文字信息化研究所产业与投资研究所CAD/CAM研究所经济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质量工程研究所现代物流研究所工业工程研究所企业与法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审计研究所会计与财务研究所2011协同计划创新中心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单位: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航空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单位:中航工业609所(中航工业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郑州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复合材料与工程电子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航空物流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航空经济研究中心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信息智能处理工程技术中心土木节能环保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郑州航院颁发或修订《郑州航院科研工作奖励办法》等15个关于科研管理制度,设立了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青年基金、教授基金和学术交流基金,用于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术队伍、组建科研梯队、拓展合作领域、开展学术交流,投入近2000万元的科研配套和奖励资金。学校建立力度较大的科研激励制度,各学科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2000年以来,各学科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40多项,经费总额达678.3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等省部军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4项,被采用和转让成果64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出版专著和教材122本,发表论文1639篇,被三大检索机构收录44篇。承担科研经费合计1760万元。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基于NSFC的国际合作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项。承担国防科研项目135项,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9项、中国航空基础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航空管理科学基金项目、解放军总装备部技术基础项目、财政部项目、国家审计署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60多项。 学校把开展学术交流作为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措施,先后与丹麦、瑞典、韩国、日本、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班戈大学、普利茅斯大学等国外高校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中航光电集团、富士康集团等企业进行合作研究。郑州航院先后承办过“2001年中韩质量国际会议”、“2001年中国会计教授会常务理事会年会”、“2002年新世纪情报学教育战略研讨会”、“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中国建筑经济高峰论坛”、“2009管理工程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1年度学术研讨会”、“2011年第三届信息管理与工程国际会议”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会议。学校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质量管理与经济发展国际会议”、“中韩质量科学与生产力促进国际会议”、“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等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有力地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2013年5月18日上午10点,“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和“约翰·卡萨达中国工作室”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揭牌成立。 学校出版的学术期刊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管理工程师》、《航空财会》。该校主办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连续多届被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评选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11年5月,在第二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活动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我校主办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工程师》,荣获“河南省一级期刊”称号 。学校出版的交流期刊有《校友通讯》、《郑州航院报》、《图书馆通讯》、《航货》。《校友通讯》是母校与校友进行交流的内部刊物,由该校校友总会办公室主办。其办刊宗旨是“联络校友、凝聚力量、弘扬传统、爱校荣校”。

郑州航院期刊工程师投稿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于2009年5月11日-14日一次性通过建设部专业评估,跻身全国本专业20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nt;ZZIA)简称郑州航院是一所以管理学科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原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现为河南省主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管理为本,管工结合”的特色。学院的前身为1949年10月成立的“平原省省立财经学校”,主要为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培养管理干部。1964年,学校迁至郑州,更名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校”,1978年经原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专科学校,1984年又升格为本科,定名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1985年学院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1989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49年建校,原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部, 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省管为主的办学体制。现已发展为以管理学科为主,涉及工学、经济学、法学、理学、文学等学科的普通高等院校,成为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航空工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200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占地面积1900余亩,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0万册。1500亩的新校区已入住万余名学生,2009年,一个全新的现代化校园将全部建成。 学校设有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贸学院、信息科学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外语系、法律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系、数理系、人文社会科学系(马列主义理论教学部)、电子通信工程系、艺术设计系(艺术教育中心)、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院、系、部,还有信息统计职业学院(二级学院)。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8个,工业工程和会计学专业系国家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于2009年5月11日-14日一次性通过建设部专业评估,跻身全国本专业20强。 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深、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专任教师87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近300人,博士、硕士560余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4人,航空科技带头人16人;聘请张彦仲院士、李培根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王逢振研究员、等兼职教授62人。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基于 NSFC 的国际合作项目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此外还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航空基础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航空管理科学基金项目、解放军总装备部技术基础项目、财政部项目、国家审计署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百项。 学校设立有工业工程研究所、会计与财务研究所、CAD/CAM 研究所、质量工程研究所、土木工程与管理技术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 19个研究所。 学校与美国、日本、 丹麦、瑞典、 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数十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先后承办过“2001年中韩质量国际会议”、“2001年中国会计教授会常务理事会年会”、“2002年新世纪情报学教育战略研讨会”等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学校从1984年开始聘请外籍专家、教师来校任教或进行学术交流,并接收培养韩国等国外留学生。1982年起学校选派教师前往美、英、法、加、日、德、澳等10多个国家留学、访问。 学校确立“德育首位,教学中心,质量至上,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建校近60年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0余万名,一大批毕业生相继成为所在单位的高级管理人才或业务骨干。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学校出版的学术期刊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管理工程师》、《航空财会》。 学校确立“德育首位,教学中心,质量至上,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航空工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 068人。建校近60年来,坚持“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培养各类人才10余万名。一大批毕业生相继成为所在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第一点:字数要求工程师职称论文千万不要像毕业论文那样写一万字的长篇大论,只要2500字符就行包括标点符号和空格。第二点:期刊要求,工程师职称论文不需要发表核心期刊也并一定发专业性期刊,工程类的综合性期刊就可以,便宜又可用。第三点:内容要求,工程师职称论文不是按毕业专业来写文章,除非你是从事的就是你毕业专业的行业。

不同级别对职称论文发表期刊的要求不同:申报中级职称的论文发表的期刊应在市级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的论文发表的期刊应在省级以上,申报正高级职称的论文发表的期刊应为国家级期刊和核心期刊,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

工业工程系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博士9人,在读博士生4人,硕士33人,在读硕士4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79.2%;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设有工业工程、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环境工程、物流工程等5个教研室;设有工业工程实验中心,下设基础工业工程、现代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生产系统、工业设计模型、快速成型、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基础等实验室和艺术设计室;设有质量工程、CAD/CAM、工业工程等研究所。开设有工业工程、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环境工程、物流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有1300多人。 工业工程系是我院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建设承担单位。该学科的主干专业——工业工程专业是我院两个河南省首批名牌专业之一,也是我院两个“国管专业”之一。我院是国内第二批开办该专业的高校之一。 十几年来,工业工程系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以科研促进教学,发挥师资队伍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的优势,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每年均发表有大量的高质量论文。被EI、ISTP收录的论文30余篇,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项的论文30篇;已完成和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防科工委、航空工业部、河南省等省部级基金研究课题20余项,横向科技合作与开发课题约20余项。建系以来,每年均荣获学院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和奖励。 工业工程系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工业工程高级人才培训基地。已为航空企事业单位等培养研究生课程班学员100余名,本科生300余名,专科生500余名;此外,我系的成人教育工作也颇具规模,为河南省和外省培养各类本科生100余名,专科生1000余名。工业工程系是河南省农电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工业工程系大力开展实践环节和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贵州、沈阳、陕西、株洲、成都、深圳、郑州等地建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工业工程系学生曾获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2006年河南赛区三等奖;2003年获“第八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奖;2003年和队友一起获河南省健美操比赛一等奖;04-05国际设计连接全球竞赛银奖等十余项大奖。近几年,有近百名同学考上西安交大、西北工大、北航等重点院校和其它高校的研究生。工业工程系已向社会输送了千余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都成为用人单位的中坚力量。

郑州科技学院论文发表量

和郑州科技学院都好。黄河科技学院对外宣传力度大,影响力大,医学专业还不错,分数相对较高。郑州科技学院比较重视内涵建设,管理相对比较严格,考研抓的比较紧,有免费的考前辅导,考研率比较高。

1、师资力量

黄河科技学院: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教师18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青年教师中80%具有研究生学历。拥有工程师暨教师、律师暨教师、会计师暨教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63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当代教育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教师150余人。

郑州科技学院:截至2017年10月,学校有专职教师110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366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569人。有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13个校级教学团队,4个郑州市优秀教学团队。

2、教学建设

黄河科技学院: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6个河南省特色专业、7个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8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门校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科技创新型团队。

郑州科技学院:截至2017年10月,学校有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6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河南省特色专业1个,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郑州市示范专业3个,郑州市重点专业6个,郑州市精品课程2门,郑州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

3、科研成果

黄河科技学院:截至2017年7月,学校承担科研项目34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河南省科技计划等省部级课题30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其中检索收录280篇、中文核心期刊1356篇;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3363项,其中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及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8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

郑州科技学院:2013年,学校完成、发表、获奖的科研成果633项,立项课题134项。成果包括:教材、著作47部,论文313篇,结项课题72项,鉴定成果4项,获奖成果(作品)165项,专利12项;学生论文19篇,学生专利1项。立项包括:教职工立项课题130项,学生立项项目4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科技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州科技学院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比较好,因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在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民办本科高校。

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97年的郑州华信专修学院;2001年更名为郑州华信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专科学历教育;2008年升格为本科高校,更名为郑州华信学院。

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更名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截至2019年11月,学院总占地2090亩,校舍建筑面积69.86万平方米,总投资18.37亿元。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设有14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开设47个本科专业、16个高职专业;有专任教师1359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30000余人。

扩展资料:

截至2019年11月,学院与菲律宾、马来西亚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创办“中加高尔夫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达成合作办学共识;与泰国格乐大学合作建立“中泰研究生教育学院”。

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研究生院、孔子学院的硕士教学点合作项目也即将启动;与泰国国立法政大学合作。学院共有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省级产学研合作试点、河南省科技计划。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数百项被批准立项,于2013年9月获得45项河南省民办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1933篇,2018年发表632篇学术论文。

郑州一中发表论文数量

我是郑州中学的毕业生。个人认为 母校好!因为实验中学的班级太多,我这一届(今年高中毕业)有40个班 ,而郑州中学只有11个(包括一个复读班)所以学生的被重视程度可想而之

郑州市36中比较好一些。

郑州市第三十六中学建于1959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寄宿高中。学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建设西路252号。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各科教师90余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0余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70%,博士1人,研究生学历50余人,中原区名教师3人。

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国家、省、市教育教学杂志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70余篇;有40多位教师在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教学基本功、优质课大赛中获奖,有近100项教科研成果、教学论文获省、市级奖。建校50多年来,学校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郑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2个都不怎么样,郑州中学是民办的吧,在西交那边,要住校,比较偏僻,周围什么玩意都没有,河南省实验中学(分校)那更是烂了,实验中学高中还可以,初中都是就近分配的,初中不怎么样,初中的话还是去外国语和8中吧

建校以来,金水一中全体师生把教学质量看作学校的生命,把校本教研视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可靠品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来,该校建立了六个学科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负责安排各项工作的实施,统一时间和地点,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学科教师为活动主体,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为研究主题,为教师搭建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我们狠抓教研工作,学习教育新理念,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新路子,敢于大胆实践,学校针对青年教师居多的特点,依托各学科教研组,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的优势,发扬“以老带新”的精神,开展集体备课,并以课例为载体发挥校本教研的有效作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由于该校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并把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新理念,使得该校教学质量年年处于上升趋势。该校中招成绩显著,共有400余名学生升入郑州市重点高中,150余名学生考入河南省示范性重点高中。我们还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分别以体育特长优势升入省市重点高中学习,有60多名学生因中招成绩突出而获得柳林镇人民政府设立的“新田教育奖学基金”。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来自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多年来,该校陈志秀、徐遂旺、李淑娥、张桂娥、董平等多名老师分别获省、市优秀辅导教师称号。该校的赵杨老师荣获河南省和郑州市语文观摩课一等奖,张海林老师执教的《背影》获国家级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常振华老师执教的《梭标掷远》获国家级优质课二等奖,卢小楼老师执教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获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几年来,该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有100多篇获省、巿级一、二等奖。

郑州大学cns论文发表数量

郑州大学 单崇新 厉害。

单崇新,1977年12月出生,河南长垣人。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郑州大学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负责人。

任中国物理学会秋季会议组委会成员、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河南省科技委员会主任,任《Journal of Physics: Photonics》、《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中国光学》、《发光学报》等期刊编委。

单崇新教授主要从事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截止到2020年3月,发表SCI论文240余篇,论文被引用550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

研究成果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1)、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2)、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1)。

个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奖、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科院<>计划、中原学者、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河南省创新争先奖状、河南省优秀科技专家等奖励和荣誉。

郑州大学(Zhengzhou University),简称“郑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1]  ,国家“双一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入选高校。

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1961年,郑州师范学院并入,1991年,黄河大学并入,1992年,河南体育专科学校并入;郑州工业大学创建于1963年,初名郑州工学院,1973年,河南农业大学粮油工业系并入,1996年4月,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医科,1952年10月,更名为河南医学院,1962年7月,洛阳医学院一部分师生并入,1984年,定名为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7月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合并组建为新的郑州大学。

截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占地面积5700余亩,校本部包括主校区、南校区、北校区、东校区4个校区;共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6万余人、研究生1.5万余人、留学生1600余人,教职工6000余人;下设46个院(系),9个附属医院,开设有104个本科专业;拥有5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  2017年9月,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3]  2017年11月,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郑州大学在近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0余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科技攻关、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省(部)级重点项目400多项,获科研经费近2亿元,产出科研成果8500余项,其中700多项成果通过国家和省(部)级鉴定,800多项成果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589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8]

“十一五”期间,郑州大学争取到的科研经费达12亿元,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25项,横向科研项目1316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文章5篇,2005年被SCI收录论文位居全国高校第28位,被EI收录论文138篇,发表SCI和EI文章3330篇,申请发明专利698项,与企业签订合同1400份,获得成果转化费4亿多元。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万多篇,出版著作900多部,被SCI收录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39位,被EI收录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55位。

郑大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还不如东电!给一个国网招工名单数参考选校吧,专业特色至关重要滴,别看211、985

再去看看电气工程学科排名助你选校,这个专业有五个细分方向,电力口最好切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