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柯西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6:11:27

柯西发表的论文

1811年至1812年,柯西先后向科学院提交的两篇论文使得他在数学界轰动一时,从此,他便成了法国科学院的常客,据说法国科学院的印刷费用因柯西的作品实在太多而超出了预算。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奥古斯丁·路易·柯西(Augustin Louis Cauchy)著名数学家。第一个认识到无穷级数论并非多项式理论的平凡推广而应当以极限为基础建立其完整理论的数学家。 著作成就:19世纪微积分学的准则并不严格,他拒绝当时微积分学的说法,并定义了一系列的微积分学准则。他一生共发表800多篇论文。其中较为有名的是《分析教程》、《无穷小分析教程概论》和《微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他在1823年的在其中一篇论文中,提出弹性体平衡和运动的一般方程可分别用六个分量表示。他和马克劳林重新发现了积分检验这个用来测试无限级数是否收敛的方法,积分检验最早可追溯到14世纪印度数学家Madhava和Madhava的Kerala学派。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主要是在微积分学、复变函数和微分方程这三个领域。 学术价值:奥古斯丁·路易·柯西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他是数学分析严格化的开拓者,复变函数论的奠基者,也是弹性力学理论基础的建立者.他是仅次于欧拉的多产数学家,他的全集,包括789篇论著,多达24卷,其中有大量的开创性工作.举世公认的事实是,即使经过了将近两个世纪,柯西的工作和现代数学的中心位置仍然相去不远.他引进的方法,以及无可比拟的创造力,开创了近代数学严密性的新纪元. 主要作品:奥古斯丁·路易·柯西一生曾发现过和证明过很多微分方程,主要列表如下: 柯西判别法 柯西积分定理 柯西积分公式 柯西-施瓦茨不等式 柯西分布 柯西数列 柯西-黎曼方程 柯西积 柯西–比内公式 柯西-欧拉方程 柯西方程 柯西问题 柯西边界条件 柯西面 积分检验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卢柯发表的论文

1981.08—1985.09,在南京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1984年底,当卢柯准备考研的时候,黄日华、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开始热播,其他考研的同学都放弃了,卢柯一集不落地看完。他有严格的时间表和工作计划,20年来一直恪守着这个时间表,依然每天工作到晚上10点。1985.09—1988.08,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已故中科院院士王景唐先生;1988年,卢柯放弃去日本读博士的机会,留在中科院当起了土博士。这期间,他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修正了被引用10年的英国科学家斯考特等人确定的Ni-P非晶合金晶化产物间的位向关系,并提出非晶态金属的新的晶化机制,因此于1989年荣获首届“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 1988.08—1990.0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0.01—1993.0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0年,刚刚博士毕业的卢柯在美国的《J.Appl.Phys》及《Scripta Metall.Mater》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制备纳米晶体的一种新方法——非晶完全晶化法,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晶粒度易于控制、界面清洁且不含微孔洞等优点。1991.9—1993.3,公派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期间1993年1月,晋升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94年,国际学术刊物《Mater.Sci.Eng.Reports》邀请卢柯撰写关于非晶完全晶化法的专题综述,该制备方法在国际纳米材料界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成为当今国际纳米材料的3种主要制备方法之一。该制备方法的确定,使我国的纳米晶体研究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1995年1月开始聘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生导师;1998年,国际亚稳及纳米材料年会(ISMANAM)授予卢柯ISMANAM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对这一新兴领域的杰出贡献。1999年,卢柯当选为国际纳米材料委员会,成为该委员会中惟一的中国籍委员。 2001年,被中科院任命为金属研究所所长。2003年11月,年仅38岁增选为中科院院士;《科学》又发表了卢柯等人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将铁表层的晶粒细化到纳米尺度,其氮化温度显著降低,从而为氮化处理更多种材料和器件提供了可能,被评为 2003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2003年11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仅38岁);2004年3月,当选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科学家。2005年4月,被有350余年历史的德国科学院增选为该院院士。2013年9月受聘为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PI(principal investigator),纳米金属材料团队带头人。他16岁上大学,30岁成为博士生导师,32岁担纲“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Nothing is impossible(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Game is never over(游戏永远没有结束)!这是卢柯经常勉励学生的几句话。卢柯的一系列重大发现都是在“破铜烂铁”里找到的。他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受到鼓舞。他常常跟学生说:“任何事情你都不可以说,别人做过了,我没戏了。科学研究永远需要冒险的勇气。要敢于想别人之不想,做别人之不做。前几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在陶瓷里找到了超导,在塑料里找到了超导,这是人们想都不会去想的事情。”

中科院院士,辽宁副省长卢柯在2020未来科学大奖中荣获“物质科学奖”,他在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方面贡献突出,拿下中国诺奖。

纳米“鼻祖”高度评价2000年,卢柯在极具影响力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受到了世界同行的高度好评。纳米材料“鼻祖”葛莱特教授认为,卢柯课题组的这项工作——发现了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具有超塑延展性而没有加工硬化效应,延伸率高达5100%——是“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2004年4月16日,《科学》杂志发表了卢柯课题组的最新成果。《科学》杂志的评审人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是其他任何强化技术无法达到的。它“再次用极为漂亮的实验结果演示,通过在纳米尺度上的结构设计可以从本质上优化材料的性能和功用”。《自然》杂志的评价是一个疑问句——“在一个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里怎么还会做出东西来?” 卢柯有一股钻研到底的劲头;有很强的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做事很有计划性。

卢柯,1965年5月出生于甘肃华池,原籍河南汲县。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1981年卢柯进入南京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1985年本科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获得首届中国科学院院长奖特别奖;1990年1月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3年加入九三学社;1998年获得国际亚稳及纳米材料年会金质奖章;1999年当选为国际纳米材料委员会,成为该委员会中惟一的中国籍委员;200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2003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年38岁);2005年被德国科学院增选为院士。

2006年被聘为美国《Science》周刊评审编辑;2013年入选“万人计划”杰出人才。201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3月被选为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扩展资料

卢柯近年来的科研成就:

2010年,卢柯应《科学》周刊邀请,撰文《金属的未来》就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进行了展望。

2011年2月,卢柯研究组在梯度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发现梯度纳米金属铜既具有极高的强度又兼有良好的拉伸塑性,揭示了纳米金属的本征塑性和变形机制,《科学》周刊再次刊登他们的论文。

2013年,卢柯研究组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在金属中发现超硬超高稳定性新型纳米层状结构》,在论文中重点介绍了利用自行研发的技术装备通过高速剪切塑性变形在块体镍金属表面施加高梯度应变,可在其表层形成二维的纳米层状结构。

这种新型超硬超高稳定性金属纳米结构突破了传统金属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倒置关系,为开发新一代高综合性能纳米金属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柯

柯召发表的论文

温州数学家有:姜立夫、谷超豪、苏步青…

1910年出生在浙江温岭一个平民家里。父亲柯伯存在当地一家小布铺中当店员,母亲是家庭妇女,家境窘迫,勉强度日。柯召5岁时,父亲即教他认字,训教甚严。1921年,柯召11岁,本已可升中学,因年幼,父亲便让他在家乡读了一年私塾,从此打下了良好的古汉文基础。1922年,入杭州安定中学读书,1926年毕业。同年考入厦门大学预科,1926—1928年就读于厦门大学预科。1928—1930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28年,升入厦门大学数学系。学满两年后,他希望转学到师资力量更强的清华大学。为筹学费,他去教了一年中学。1930—1931年任浙江海门东山中学教员。1931—193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算学系,获学士学位。1931年,通过考试转学到清华大学算学系。当时,在系里任教的有熊庆来、孙光远、杨武之、胡坤升等,和柯召一起听课的有陈省身、华罗庚、许宝騄、吴大任等。华罗庚是系里的职员,陈省身和吴大任是研究生,柯召和许宝騄是本科生。后来,这五人都成了著名的数学家。193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当时的清华大学淘汰率极高,在同届中能顺利毕业的仅有他和许宝騄两人。1935年,柯召先生公费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师从著名数学家莫德尔(Mordell)。那时的曼彻斯特大学聚集了一批国际数论新秀,柯召先生与爱尔特希、德范波特、马勒等同学,常常切磋学术,研讨问题,相处十分融洽。在这个求学的黄金时期,他在《数论学报》、《牛津数学季刊》、《伦敦数学会会报》等著名杂志发表了一系列出色的论文。其中的许多研究成果,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柯召先生共发表了近百篇卓有创见的论文,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2年8月,他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数学家大会。柯召被称为中国“近代数论和组合论的创始人之一”、“二次型研究的开拓者”、“一代数学宗师”。 1933年,柯召以优异成绩毕业。当时的清华大学淘汰率极高,他们那一届毕业时仅剩他和许宝騄二人,都是在三年级转学来的。杨武之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中国早期从事现代数论研究的学者,柯召和华罗庚都受他指导,师生情谊很深。课余时间,柯召常去老师家中下围棋。杨武之的儿子杨振宁当时还年幼,常站在一旁观棋。1933年,柯召应姜立夫的聘请,去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系当助教。当时南开大学数学系只有他一个助教,任务很重,他工作孜孜不倦,做得十分出色。1933—1935年任南开大学数学系助教。1935—1937年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数学系,获博士学位。1935年,他考上了中英庚款的公费留学生,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在导师L.J.莫德尔(Mordell)的指导下研究二次型,在表二次型为线性型平方和的问题上,取得优异成绩,并应邀在伦敦数学会作报告,受到当代著名数学家G.H.哈代(Hardy)的好评。这是中国人首次登上伦敦数学会的讲台。1937年,由哈代和莫德尔主考,柯召获得博士学位。接着,他在曼彻斯特大学数学系工作一年,指导一位英国学生取得硕士学位。在英国3年,柯召学习刻苦、工作勤奋,为他毕生从事数学的教学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1938年为止,才华横溢的柯召,在《数论学报》、《牛津数学季刊》、《伦敦数学会杂志》、《伦敦数学会会报》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了10多篇极为出色的论文,除了包括二次型方面的一系列深刻工作外,还包括了中国最早的代数数论和数的几何方面的研究成果。1937—1938年在曼彻斯特大学数学系指导研究生。当时(1936年—1938年),在曼彻斯特大学聚集了一批数论新秀,他们当中除柯召外,还有P.爱尔特希(Erdos)、H.达文波特(Davenport)、K.马勒(Mahler)等人,后来他们都成了国际上的著名数学家。柯召与爱尔特希在曼彻斯特大学期间合写了3篇重要论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2年后,爱尔特希在《四川大学学报》为庆祝柯召80寿辰出版的专辑上发表文章,满怀深情地回忆和柯召在英国同窗的美好日子。1938年夏,柯召不顾老师莫德尔的再三挽留,满怀报国之心,毅然回到正受日本侵略军蹂躏的祖国。他和留英的李华宗都来到了成都,受聘为四川大学教授,讲授代数和几何方面的课程。翌年夏,他任四川大学数学系主任。这时(1939年),为躲避日本侵略军的空袭,四川大学由成都迁往峨嵋。尽管抗战大后方条件极为艰苦,他仍坚持教书育人,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在此期间他与李华宗合作,进行了矩阵代数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他主持数学系之后,很注意科研工作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除课堂教学外,定期举办全系的学术讨论会。在四川大学校史上有这样一段记载:“1938—1942年在峨嵋期间,数学系每周设专题研究课,召集全系师生作集体研究,各人阐述自己的研究心得,共同讨论,这种专题研究十分吸引人……它造就了一批在数学上锐进不已的人材。”他和李华宗合作的论文,以及和他的学生朱福祖合作的二次型方面的论文,都是这个专题研究课的产物。1946年,柯召应聘到重庆大学数学系任教授。那时物价暴涨,货币贬值,教员生活非常清苦,柯召仍孜孜不倦从事教学工作,精心讲授“群论”、“数论”等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培养出陈重穆等优秀的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柯召继续在重庆大学任教。1946年8月,柯召来到重庆大学数理系任教授,并担任重庆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在这里,他高兴地见到了他在清华大学时的老师胡坤升。胡坤升1933年回国后,应熊庆来之邀到清华大学算学系作专任讲师,那时柯召、陈省身、吴大任等都是学生,他们与这位年青的老师相处很好,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美好的印象。抗日战争时期,胡坤升随中央大学内迁重庆,作数学系主任。抗战胜利后,中大迁回南京,胡坤升不愿离开四川,便留下来到重大做教授。1947年,胡坤升出任数学系主任。重大数学系的教授中,何鲁、段调元、郭坚白和谢昌璃是与熊庆来、姜立夫同时代的数学家。他们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开创了中国现代数学的局面贡献甚大。在他们的辛勤经营下,重大数学系已初具规模。但他们面临的状态类似柯召刚到川大数学系时的情形,即教学上已具一定水平,但科研却难以开展。柯召和胡坤升都是科研上很有成绩的教授,正可发挥他们的长处。重庆大学数学研究所与数理系的教师队伍颇多交叉,并不分开。只不过前者侧重于研究,后者侧重于教学而已。柯召主要从事代数和数论方面的研究,讲授近似代数,线性代数,群论,数论,矩阵论等课程。胡坤升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变分学,讲授的课程主要是分析系统的,包括函数论、变分学、微分方程等。重庆大学数学研究所的导师有柯召和胡坤升,招收过一届研究生。在重大生活的七年之间,柯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数学人才,他们之中有重大数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教授李平渊、陈庭槐等,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陈重穆,还有在西师教代数的张昌铨教授。李平渊和陈庭槐是柯召的研究生,陈重穆在柯召指导下完成了数论方面的毕业论文,从此他致力与代数方面的研究,成为研究有限群的专家。据李平渊教授回忆:“柯召教授有两个最突出的教学特色:一是他始终走在科学前沿,不管什么时候,一直采用着最新的书籍,不断保持着先进性;第二就是他讲课从来不备课他非常熟悉,绝大多数时候不会有问题。”李平渊认为:“这是最能显示他的教学水平的。讲课若遇到问题,便当堂研究,这样学生便可很清晰地看到他的研究思路,了解他的研究状态。知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将自己的研究精神传达给更多的人。”,“柯召和胡坤升两位教授对重大的数理专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大学内迁重庆时,胡坤升曾帮助他在中央大学时的同事周雪鸥把家眷安顿在自己的家乡乐山。1947年冬,周雪鸥从美国学习归来,准备把家属接到南京去。在胡坤升的邀请下,周雪鸥于次年8月来到重大。周雪鸥很健谈,语言生动,长于表达,教学效果特别好。他的到来,对提高重大数学系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柯召、胡坤升和周雪鸥的私交甚笃。他们的性格各有特色,而两两之间又有很多共同之处。柯召和胡坤升都酷爱专业,随时随地都能非常投入地钻研问题。柯召和周雪鸥性格活跃,兴趣也很广泛。胡坤升则性格沉静,不多言语,加之视力极差,常喜静坐冥思。工作之余,柯召和周雪鸥爱好围棋和桥牌,他们二人对局时,胡坤升常常在旁边静观,三人各有各的乐趣。即使是娱乐,他们也喜欢钻研个明白。柯召的研究生李平渊教授说:“生活中的柯召教授特别喜欢打桥牌与下围棋,而且他们打桥牌都有专业教材,只要遇到问题,就会研究个透彻。平时的生活中只要遇到感兴趣的小问题,他就会用数学的思想去想个明白,这种研究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1950年,柯召开始担任重大副教务长。这年,他经友人谢立惠介绍加入了九三学社。1952年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逐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政治活动与行政工作都多起来了。新中国诞生初期,重庆大学的领导机构是校务委员会。何鲁任主任,谢立惠、金锡如任副主任。下设机构之一是教务处,金锡如任处长,柯召和王继强(重大工学院教授)任副处长。那时(1950年),教务处的规模甚小,一个大办公室、几张桌椅板凳而已,没有几个工作人员。工作虽然不多,但什么事都得自己动手,柯召曾把自己家的客厅开辟为制作考卷的场地。学校里最多的还是政治运动。柯召在重大经历了思想改造、三反运动等,倒没有受到什么冲击。1953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柯召翻译的《线性代数基础》,原作者是马力茨夫。1953年,全国的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重庆大学理学院撤消,并入四川大学,柯召等数学系和物理系的大部分师生迁入四川大学。1953年,他调回四川大学任教。在40余年间,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数学人材,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与此同时,他还先后担任了四川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作为学术带头人和学校负责人,他卓有成效地抓了几个重要方面的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应用数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材,等等。1955年,他带领一些青年教师和学生,在线性型的最大不可表数的问题上,作了不少工作。同时,他在二次型方面继续发表了一些优秀论文。特别在60年代,他在不定方程方面,得到一系列极为出色的结果。在组合数学方面,与爱尔特希、T.拉多(Radó)合作,发表了著名的爱尔特希-柯-拉多定理。他主张科研工作要持之以恒,不能停顿,他说,“研究工作不怕慢,只怕站”。他长期参加并指导有多名中青年教师参加的数论讨论班,鼓励大家敢于向难度大的问题挑战。他用袁枚的一首诗来表达他对科学研究的深切体会:“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他说:“对科学研究确有此种境界,肯下功夫,总会有收获,灵感之来源于刻苦,能灵活运用,可以得出很好的结果。”1961年,柯召先生与匈牙利数学家爱尔特希、英国数学家拉多在组合论方面得出有限集组的相交定理,这就是被称为里程碑式的“爱尔特希—柯—拉多定理”,大大推动了极值集论的发展。正如弗兰克尔(Frankl)和格拉厄姆(Gra-ham)所指出的:“爱尔特希—柯—拉多定理是组合数学中一个主要结果,这个定理开辟了极值集论迅速发展的道路。”1962年,柯召终于以精湛的方法解决了卡特兰猜想的二次情形,并获一系列重要成果,被世界数学界誉为“柯氏定理”,它所运用的方法被称为“柯召方法”,被应用于在不定方程研究中。1977年法国数学家特尔加尼亚(Terjanian)运用柯召方法证明了偶指数费马大定理第一情形成立,国际数学界对柯召方法的精妙惊讶不已。1972—1973年,他不辞辛苦地同一些中青年教师一道,到四川的沪州、广元、峨嵋、成都等地去推广优选法,举办讲座。1974-1975年,他亲自编写了国内第一部组合论讲义,作为部队学员培训班的教材。他支持他的学生魏万迪从事组合数学的研究,支持孙琦、郑德勋等开展快速数论变换的研究,使得四川大学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少好成绩。80年代初,他又积极带领四川大学数论组的教师从事国防应用数学的研究,开拓数论应用的新领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74年,他被自行车撞伤,为此卧床近2个月,而那份组合论讲义就是养伤期间在病榻上完成的。在年过八旬后,他仍经常花大量时间审阅稿件和做评论论文的工作,关心数论的发展。1990年4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庆祝柯召80寿辰出版了专辑,共发表了献给柯召80寿辰的论文38篇,包括爱尔特希、格雷厄姆、R.蒂德曼(Tijdeman),以及王元、陈景润、万哲先、潘承洞等一批国内外著名数学家撰写的优秀论文,充分表明他在数学界享有的崇高声誉。他的学术成就和品格,得到了人们的敬重。1990年4月12日,四川大学和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行了庆祝柯召80寿辰暨执教60年大会,有数百人出席,大会收到全国各地贺电、贺信上百件,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顾他几十年来所走过的成功和艰难的道路,颂扬他为发展祖国的数学事业所做的无私奉献。2002年11月8日,为祖国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柯召院士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

1:Ko Chao,Decomposition into Four Cubes,JLondon MathSoc,1936,11(3):218~219. 2:Ko Chao,On a Warings Problem with Squares of Linear Forms,ProcLondon MathSoc,1937,42(3):171~185.3:Ko Chao,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a Quadratic Form as a Sum of Squares of Linear Forms,QuartJof Math(Oxford),1937(8):81~98.4:Ko Chao,Note on the Lattice Points in A Parallepiped,JLondon MathSoc,1937,12(1):40~47.5:PErds,Ko Chao,Note on the Euclidean Algorithm,JLondon MathSoc,1938,13(1):3~8.6:Ko Chao,Note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a Quadratic Form as a Sum of Squares of Linear Forms,QuartJof Math(Oxford),1938(9):32~33.7:Ko Chao,Determination of the Class Number of Positive Quadratic Forms in Nine Variables with Determinant Unity,JLondon MathSoc,1938,13(2):102~110. 8:PErds,Ko Chao,Some Results on Definite Quadratic Forms,JLondon MathSoc,1938,13(3):207~214.9:Ko Chao,On the Decomposition of Quadratic Forms in Six Variables,Acta Arith,1938(1):64~78.10:Ko Chao,On the Positive Definite Quadratic Forms with Determinant Unity,Acta Arith,1938,3(1):79~85.11:PErds and Ko Chao,On Definite Quadratic Forms,Which are not the Sum of Two Definite or Semidefinite FormsActa Arith,1938,3(1):102~122. 12:Ko Chao,HCLee,Note on a Theorem on Matrices,JLondon MathSoc,1940,15(3):150~152.

柯布西耶有发表过论文吗

分类: 社会/文化 >> 现当代人物 问题描述: 越详细越好 解析: 勒•柯布西耶于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瑞士小镇Chaux-des-Fonds,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西北靠近法国边界的小镇,父母从事钟表制造,少年时曾在故乡的钟表技术学校学习,对美术感兴趣,1907年先后到布达佩斯和巴黎学习建筑,在巴黎到以运用钢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筑师奥古斯特•贝瑞处学习,后来又到德国贝伦斯事务所工作,彼得•贝伦斯事务所以尝试用新的建筑处理手法设计新颖的工业建筑而闻名,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时在那里工作的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他们互相之间都有影响,一起开创了现代建筑的思潮。他又到希腊和土耳其周游,参观探访古代建筑和民间建筑。 柯布西耶于1917年定居巴黎,同时从事绘画和雕刻,与新派立体主义的画家和诗人合编杂志《新精神》,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笔名为勒•柯布西耶,他在第一期就写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植根于一种新的精神,有明确目标的一种建设性和综合性的新精神。”后来他把其中发表的一些关于建筑的文章整理汇集出版单行本书《走向新建筑》,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称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屋“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勒•柯布西耶是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建筑师,他对理想城市的诠释、对自然环境的领悟以及对传统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一格。作为一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他是善于应用大众风格的稀有人才------他能将时尚的滚动元素与粗略、精致等因子进行完美的结合。 他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经常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一般的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模式。作为一名艺术家,勒•柯布西耶懂得控制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重要性,他所创造的大量抽象的雕刻图样也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中,通过大量的图样以产生一种栩栩如生的视觉效应占据了支配地位,而其建筑模式转化为建筑实物的情况如同艺术家在陶土的模子上进行雕刻和削减一样。通过精心的设计,在明暗光线的对比下,他成功地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并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应。 他主张用传统的模式来为现代建筑提供模板。他曾经申明,传统一直是他真正的主导者,因此,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建筑不止从2 、3种角度,而是从4种角度考虑的,但后来他对自然界的领悟使其风格逐渐发生了变化。自然是美妙的,那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还有来自大自然的清新和美丽,使勒•柯布西耶感觉到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风格去适应当今机器时代的发展。在所有的建筑都作为“机器时代的机器”时,人们也开始重视房屋的基本功能。他的目标是:在机器社会里,应该根据自然资源和土地情况重新进行规划和建设,其中要考虑到阳光、空间和绿色植被等问题。 1911年,勒•柯布西耶 在书中如是写道:“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在傍晚时分的彩虹也仿佛能够一直延续到清晨,当然,这种效果需要在事先的设计中使光与影充分的融合。我们不再是艺术家,而是深入这个时代的观察者。虽然我们过去的时代也是高贵、美好而富有价值的,但是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做到更好,那也是我的信仰。” 1926年勒•柯布西耶提出了著名的新建筑五点(一些人将其比作五个古典的柱型):1. 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2. 屋顶花园;3. 自由平面;4. 横向长窗;5. 自由的立面。人们将这个建筑时代比作为机器时代,勒•柯布西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改良主义者。在考察整个城市中的伟大建筑、宽敞的空间、树木和雕像等方面时,他都充满了 *** 。他丰富多变作品和充满 *** 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追者远远的抛在身后。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柯布西耶强调机械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他指出:"……在近50年中,钢铁与混凝土已经占统治地位,这说明结构本身具有巨大的能力,对建筑艺术家来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经被推翻,如果要与过去挑战,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上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的设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通过强调机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为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 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在具体设计上,柯布西耶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一方面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技术的原则。他是第一个提倡巴黎提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人。 1927年柯布西耶在瑞士 *** 拉兹发起"现代建筑国际会议",成为国际风格现代建筑的中心组织。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我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位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现力的雕塑感和它独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完全背离了早期古典的语汇,这是现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建筑之一。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则以豪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 主要作品: 马赛公寓 仿佛一只诺亚方舟,带着一个失落后的小世界。事实上,一方面马塞公寓拥有绝对的个人私密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拥有像修道士那样的小私室,每一个公寓单元都是隔音的,也都像住在山洞里一般。另一方面它与周围的山光水色保持直接的接触,同时社交的机能又被大大夸张,实际上设计了多达二十六种不同的社交空间。 萨伏伊别墅(the Villa Savoye) 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由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 萨伏伊别墅地段为12英亩,宅基为矩形,长约22.5米,宽为20米,共三层。底层三面透空,由支柱架起,内有门厅,车库和仆人用房。二层有起居室、卧室、厨房、餐室、屋顶花园和一个半开敞的休息空间。三层为主人卧室和屋顶花园,各层之间以楼梯和坡道相联,建筑室内外都没有装饰线脚,用了一些曲线形墙体以增加变化。 萨伏伊别墅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通。别墅轮廓简单,象一个白色的方盒子被细柱支起。水平长窗平阔舒展,外墙光洁,无任何装饰,但光影变化丰富。别墅外形简单,但内部空间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精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萨伏伊别墅是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个特点的具体体现,对建立和宣传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很大。 朗香教堂(Notre Dame tu Haut) 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超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几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香教堂建成之时,即获得世界建筑界的广泛赞誉它表现了勒氏后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娴熟的驾驭体形的技艺和对光的处理能力。无论人们赞赏与否,都得承认勒•柯布西耶的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勒•柯布西耶接受这个重建朗香教堂的工程之后,采用了一种雕塑化而且奇特的设计方案。他突破了,于是好像是飘浮在墙面上一样。南面的墙被称之为“光墙”,这个墙体很厚,上面留有一些不规则的空洞,室外开口小,而室内开口大,比例奇特,靠外墙的部分装上教堂里常用的彩色玻璃,同时,墙体和屋顶的连接并不是无缝的,而是有一定间隙的,她的三个弧形塔把屋顶的自然光引入室内,这些做法使室内产生非常奇特的光线效果,而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主礼拜堂位于东面,这是符合基督教义的。这个礼拜堂可以容纳50个人。 朗香教堂的屋顶东南高西北低,显出东南转角挺拔奔昂的气势,这个坡度很大的屋顶有收集雨水的功能,屋顶的雨水全部流向西北水口 ,经过一个伸出的泻水管注如入地面的水池。教堂的三个竖塔上开有侧高窗。它以一种奇特的歪曲的造型隐寓超常的精神。教堂要求简单造价不高,是一个表意性建筑。 朗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印度昌迪加尔高等法院 它的外形轮廓非常的简单,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是在干旱的平原上,所以在设计中特别注意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在建筑物前面布置了大片水池,在前面看来,建筑物就好像建立在湖中,上下倒映,当一阵微风吹来,湖光潋滟,非常动人。在建筑方位考虑夏季主导风向,使大部分房间获得穿堂风,为了降温,用巨大的钢筋混凝土顶棚把建筑物罩起来,顶盖长100多米,由11个连续的拱壳组成。断面呈V字形,前后檐翘起,既可遮阳,又不阻穿堂风,类似中国的飞檐。顶盖之下有四层空间,第一层有门厅,设有8个小法庭和一个大法庭,在入口处有3根四层高的巨大柱墩,直道顶部分别涂上红黄绿三种颜色。这样就鲜明地突出了人口。立面全部作遮阳板,大门廊之内有室内坡道,墙壁上点缀着大大小小的不同形状的洞孔,并涂上红黄蓝白之类的鲜艳的彩色,加以怪异的体型,超乎寻常的尺度,粗糙的混凝土表面和那些不协调的色块给建筑带来了荒诞粗野的情调,正是这种“粗野主义”它给人的感觉好似一个巨大而沉重的雕塑品,这正是这座建筑之所以出名的原因. 被否决但仍然给后世留下深远影响的作品: 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方案 阿尔及尔的奥勃斯规划 阿尔及尔的奥勃斯规划,总平面,1931年 柯布西耶认为片断组合法则应被运用于整个地区,城市组织形式与其各部分应相互协调,并保持城市的秩序。环绕在海滨周围的长长的带状建筑与位于皇家城堡山上的弧形建筑群之间有一条干道穿过,该干道向下伸延至岸边的摩天楼群。柯布西耶在该地域内的处理是新颖的,该风格体现出了以构成手法处理人工场景,同时,它也是一种不考虑场地原来状况的强加的解决办法。无论是自然还是古代 *** 的宫殿,它们的形式常常是对环境进行了重新诠释。多种风格的汇合反映出充分的自由,城市由此不断地向新秩序演化。 阿尔及尔的奥勃斯规划,高架公路,1931年 从理论角度看,柯布西耶预先安排了这样的建筑元素,即在该地域固定的结构框架内,这种建筑单元是可拆开并能到处移动的,可安放在任何一个地方。每一个建筑单元都可被替代,而不影响该项目的本质,也不与整体风格发生冲突。这一设想的目的不是清除多样性,而是保证他们的共存。城市也只有在遵循自身生产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存在。就像机器一样,它本身既不创造价值,也不产生等级制度,它不过是形成价值的生产体系内的一种工具。城市也是如此,积极的参与来自于公众对它的使用。

柯布西耶的介绍: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又译做柯比意。 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西北靠近法国边界的小镇,父母从事钟表制造,少内时曾在故乡的钟表技术学校学习,对美术感兴趣,1907年先後到布达佩斯和巴黎学习建筑,在巴黎到以运用钢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筑师奥古斯特·贝瑞处学习,後来又到德国贝伦斯事务所工作,彼得·贝伦斯事务所以尝试用新的建筑处理手法设计新颖的工业建筑而闻名,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时在那里工作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和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他们互相之间都有影响,一起开创了现代建筑的思潮。他又到希腊和土耳其周游,参观探访古代建筑和民间建筑。 勒·柯布西耶于1917年定居巴黎,同时从事绘画和雕刻,与新派立体主义的画家和诗人合编杂志《新精神》,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笔名为勒·柯布西耶,他在第一期就写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植根于一种新的精神,有明确目标的一种建设性和综合性的新精神。”後来他把其中发表的一些关于建筑的文章整理汇集出版单行本书《走向新建筑》,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称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屋“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勒·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的特点,由于墙体不再承重,可以设计大的横向长窗,他的有些设计当时不被人们接受,许多设计被否决,但这些结构和设计形式在以後被其他建筑师推广应用,如逐层退後的公寓,悬索结构的展览馆等,他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勒·柯布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他在20和30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避居乡间,後来又到印度和非洲工作,战後他的建筑设计风格明显起了变化,从注重功能转向注重形式;从重视现代工业技术转向重视民间建筑经验;从追求平整光洁转向追求粗糙苍老的有时是原始的趣味。因此他在战後的新建筑流派中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他的设计理念直到去世,都对世界各国的建筑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他的设计经常引起很大的争议,他设计的朗香圣母院教堂的怪异外观,令守旧派异常愤怒,但被革新派奉为经典。他为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的方案引起评审团长时间的争论,最後由政治家裁决否定。他的马赛公寓,被法国风景保护协会提出控告,到後来,又成为当地的名胜;他为阿尔及尔市做的规划和建筑设计被市政当局否决,但後来其中的逐层後退设计方法却被许多非洲和中东的沿海国家采纳 勒. 柯布西耶——新建筑的5个特点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积进分子和主将。1928年他与W·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勒·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书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1. 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2. 屋顶花园;3. 自由平面;4. 横向长窗;5. 自由的立面。他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是对学院派建筑思想的有力冲击。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1928-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萨伏依别墅:建筑理想体现——阳光空气绿地三要素和新建筑五点的完美结合。提出一套建筑体系——板柱承重体系社会理想——标准化构件,机器生产,能够承担社会职责。体现了欧洲人心理深处的 抹不去的 古典情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不加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或新粗野主义)代表作品有马塞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其中朗香教堂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勒·柯布西耶又是一个城市规划专家,他从事了大量城市规划的研究和设计,代表作品有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朗乡教堂:雪铁龙承重体系,造型奇特,墙体弯曲。主要空间的 周围有三个小龛,每一个的 上部都是 向上拔起的 “塔”。伸出于屋顶之外。各个立面的差别很大。以地中海民宅为思想来源,内部空间关系与万神庙内大厅和周边空间处理相似。它的 建筑形体和空间证明柯布西耶具有非凡的 想象力,也形象的反映出现代西方宗教的特质 勒·柯布西耶生平简介——年代表原名夏尔· 爱德华·让 纳雷 1887 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钟表工人家庭 1905~1908 在家乡的一所艺术学校学习,游历欧洲 1908~1909 在法国建筑师贝瑞的事务所工作 1910 加入贝伦斯的设计事务所 1917 定居巴黎,与Ozenfant创始Purism 1920 创办《新精神》杂志,宣扬抽象艺术 1923 发表《走向新建筑》,宣扬现代主义是 一种几何精神,一种构筑精神与综合精 神,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现代社 会已经达成这样一个结论,即,为人类 建造一个新的家园将成为判定一个文明 特性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一种新的住宅 形式的诞生,机器时代将迈入第二阶段。 即,普遍建造的阶段。” 1927 日内瓦联合国总部设计竞赛一等奖 1929 在普瓦西设计萨伏伊别墅 1929~1933 设计巴黎救世军收容所和巴 黎大学 瑞士学生宿舍 1931~1942 完成许多城市规划项目,关注现代 城市与规划问题 1947~1951 设计完成马赛公寓,体现其未实施 的规划理想 1950~1955 朗香圣母教堂 1951~1965 印度昌迪加尔行政区规划设计 1952~1960 法国里昂拉土雷特修道院 1953~1954 哈佛大学卡本特视觉艺术中心 1965 卒于法国 作品:拉罗歇-让纳雷住宅 萨伏伊别墅 马赛公寓 拉托雷特修道院 东京国家西方美术馆 圣·皮埃尔教堂 印度昌迪加尔是世界上著名建筑师之一...希望我的用心回答会让你满意!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出生于瑞士,1917年定居巴黎,1922年与堂兄在巴黎开设建筑事务所。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大师中著书立说最丰富的一个。他的现代主义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重要论文集《走向新建筑》中,这本著作虽然出版于1937年,但其中不少文章是他早就已经撰写出来或已经发表了的,代表了他的总体设计思想。这本著作的文章,前后跨越几十年,因此难免有些前后矛盾之处,内容也比较庞杂,但是在否定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强调设计的功能至上方面,他的观点与格罗佩斯基本是一致的。柯布西耶强调机械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他指出:"……在近50年中,钢铁与混凝土已经占统治地位,这说明结构本身具有巨大的能力,对建筑艺术家来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经被推翻,如果要与过去挑战,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上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的设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通过强调机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为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在具体设计上,柯布西耶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一方面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技术的原则。他是第一个提倡把立体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人。1927年柯布西耶在瑞士拉萨拉兹发起"现代建筑国际会议",成为国际风格现代建筑的中心组织。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伏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现力的雕塑感和它独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完全背离了早期古典的语汇,这是现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建筑之一。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则以豪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

关柯发表过的论文

1.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 出版社:百花文艺 2.跨文化文学理论研究的积极探索

吕康娟,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优秀 ***

陈省身(国语罗马字:Shiing-shen Chern,1911年10月28日—2004年12月3日),美国华裔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微分几何大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时是法国科学院、意大利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1911年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1922年秀州中学毕业,来到天津。1923年入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1926年毕业,入南开大学数学系,193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入清华大学任助教并攻读研究生,师从中国微分几何先驱孙光远,研究射影微分几何,193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名数学研究生。同年获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奖学金(一说受清华大学资助),赴德国汉堡大学学习,师从著名几何学家布拉希开(Blaschke),1936年2月获科学博士学位;毕业时奖学金还有剩余,于是又转去法国巴黎跟从嘉当(E.Cartan)研究微分几何。 1937年,陈省身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后因抗战随学校内迁至云南昆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组的西南联合大学讲授微分几何。 1943年,应美国数学家维布伦(O.Veblen)之邀,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此后两年间,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证明高维的高斯-邦内公式(Gauss-Bonnet Formula),构造了现今普遍使用的陈示性类,为整体微分几何奠定了基础。 1946年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主持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工作,此后两三年中,他培养了一批青年拓扑学家。1949年初,中央研究院迁往台湾,陈省身应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所长奥本海默之邀举家迁往美国。1949年夏,在芝加哥大学接替了E.P.Lane的教授职位;E.P.Lane正是陈省身的导师孙光远当年在美留学时的导师;在此为复兴美国的微分几何做出了重要贡献。1960年,陈省身受聘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直到1980年退休为止。1961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至1964年间,任美国数学会副主席。陈省身晚年的一项重要贡献是1981年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筹建以纯粹数学为主的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他是第一任所长。 1984年退休,陈省身先后受聘为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名誉教授。1985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之聘担任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同年南开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自1986年起,中国数学会设立并承办“陈省身数学奖”。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3日19时14分,陈省身在天津逝世。 丘成桐、吴文俊、廖山涛、郑绍远等著名学者都曾师从陈省身。 [编辑] 成就 陈省身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方法,先后完成了两项划时代的重要工作:其一为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一般公式,另一为埃尔米特流形的示性类论。他引进的一些概念、方法与工具,已远远超出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范围而成为整个现代数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陈省身其他重要的数学工作有: 紧浸入与紧逼浸入,由他和R.莱雪夫开始,历30余年,其成就已汇成专著。 复变函数值分布的复几何化,其中一著名结果是陈-博特定理。 积分几何的运动公式,其超曲面的情形系同严志达合作。 复流形上实超曲面的陈�莫泽理论,是多复变函数论的一项基本工作。 极小曲面和调和映射的工作。 陈-西蒙斯微分式是量子力学异常现象的基本工具。 [编辑] 荣誉 陈省身获得了许多科学荣誉。 1961年,陈省身继物理学家吴健雄之后当选为第二位华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职位。 1970年,获得美国数学协会的肖夫内奖。 1976年,获美国福特总统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国在科学、数学、工程方面的最高奖;陈省身和吴健雄是最早获得该项荣誉的华人科学家。 1983年,美国数学会“全体成就”的斯蒂尔奖。 1984年获以色列总统贺索颁发的沃尔夫数学奖,这是世界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陈省身是获得沃尔夫奖荣誉的第一位华裔数学家、第二位华裔科学家。 此外,他还曾获得美国数学学会颁发的Chau-venet奖(1970年)、Steele奖(1983年)。并曾获得德国洪堡奖、俄罗斯罗巴切夫斯基数学奖等奖项。另外,他在2004年获首届邵逸夫数学科学奖。11月2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1998CS2小行星被命名为“陈省身星”。 陈省身曾经三次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演讲:1950年在美国波士顿的剑桥,1958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1970年在法国的尼斯。1950年和1970年都是一小时报告,这是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最高规格的学术演讲。 陈省身曾出任美国数学学会副主席。他还是法国、意大利、中国等国的外籍院士。他也是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创始发起者,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巴西科学院的通讯院士,印度数学会名誉会员等。他曾被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柏林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陈省身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微分几何学家。陈省身和华罗庚、冯康被认为是三位具有世界顶尖成果和国际性影响的华人数学家。他还是菲尔茨奖得主丘成桐在伯克莱加州大学的导师。 吴文俊 吴文俊,中国人,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4年当先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吴文俊在数学上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 拓扑学方面,在示性类、示嵌类等领域获得一系列成果,还得到了许多著名的公式,指出了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广泛应用。他还在拓扑不变量、代数流形等问题上有创造性工作。1956年吴文俊因在拓扑学中的示性类和示嵌类方面的卓越成就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获。 机器证明方面,从初等几何着手,在计算机上证明了一类高难度的定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定理,进一步探讨了微分几何的定理证明。提出了利用机器证明与发现几何定理的新方法。这项工作为数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将对数学的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中国数学史方面,吴文俊认为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经过分析提高,再抽象出一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最终达到解决一大类问题的目的。他对中国古代数学在数论、代数、几何等方面的成就也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吴文俊 科技名人 数学家。 上海人。 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50年代在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吴文俊公式、吴文...... 吴文俊(1919~ ) 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法国留学,先后在斯特拉斯堡、巴黎、法国科学研究中心进行数学研究,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名誉所长,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常务委员、主任等职。曾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主要从事拓扑学、机器证明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突出成果,是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1952年刊印出版的博士论文《球纤维空间示性类理论》是对纤维空间基本问题的重要贡献。50年代在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文俊公式”、“吴文俊示性类”,已被编入许多名著。这项成果曾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0年代继续进行示嵌类方面的研究,独创性地发现了新的拓扑不变量,其中关于多面体的嵌入和浸入方面的成果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庞特雅金示性类方面的成果,是拓扑学纤维丛理论和微分流形的几何学的一项基本理论研究,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近年来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文俊原理(国际上称为吴方法),实现了初等几何与微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一重要创新改变了自动推理研究的面貌,在定理机器证明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将引起数学研究方式的变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机器发现和创造定理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刘 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贾 宪 贾宪,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曾撰写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数导)均已失传。 他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增乘开方法即求高次幂的正根法。目前中学数学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与此相仿,增乘开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整齐简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开高次方时,尤其显出它的优越性,这个方法的提出要比欧洲数学家霍纳的结论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凡18卷,81题,分为九大类。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乡。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是说明用天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天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步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天元术的。 朱世杰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术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造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术”(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现今河北省涞源县,他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领域,并且是一位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出的圆周率为3.1415926<π<3.1415927,这一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误差的范围,是当时世界最杰出的成就。祖冲之确定了两个形式的π值,约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这两个数都是π的渐近分数。 祖 暅 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 杨辉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叠积、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类。 赵 爽 赵爽,三国时期东吴的数学家。曾注《周髀算经》,他所作的《周髀算经注》中有一篇《勾股圆方图注》全文五百余字,并附有云幅插图(已失传),这篇注文简练地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二十多个命题,他的证明主要是依据几何图形面积的换算关系。 赵爽还在《勾股圆方图注》中推导出二次方程 (其中a>0,A>0)的求根公式 在《日高图注》中利用几何图形面积关系,给出了"重差术"的证明。(汉代天文学家测量太阳高、远的方法称为重差术)。 华罗庚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专家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苏联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 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 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 今仍是最佳纪录。 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 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 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 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 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 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 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 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 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 “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 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陈景润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 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 数学系。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 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 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这项工作,使之与王 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获得197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后对上述定理又作了改 进,并于1979年初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 16 ,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 生活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 数学》等著作 中国著名数学家 许宝騄 华罗庚 陈省身 林家翘 吴文俊 陈景润 丘成桐 张 衡 刘 徽 祖冲之 杨 辉 姜立夫 陈建功 熊庆来 苏步青 江泽涵回答者:hqm4721 - 高级经理 七级 4-21 14:20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4 个人评价 好100% (4) 不好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太好了评论者: 136569769 - 试用期 一级 陈景润 华罗庚 杨辉 祖暅 祖冲之评论者: 122400 - 魔法学徒 一级 很齐全呢!评论者: 不二的芥末寿司 - 试用期 一级 其他回答共 1 条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 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贾宪 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曾撰写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数导)均已失传。 主要贡献是创造了"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增乘开方法即求高次幂的正根法。目前中学数学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与此相仿,增乘开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整齐简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开高次方时,尤其显出它的优越性,这个方法的提出要比欧洲数学家霍纳的结论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约1202--1261) 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凡18卷,81题,分为九大类。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1192----1279) 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乡。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是说明用天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天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步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天元术的。 朱世杰(1300前后) 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术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造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术”(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 祖籍是现今河北省涞源县,他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领域,并且是一位天文学家。 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出的圆周率为3.1415926<π<3.1415927,这一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误差的范围,是当时世界最杰出的成就。祖冲之确定了两个形式的π值,约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这两个数都是π的渐近分数。 祖暅 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 杨辉 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叠积、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类。 华罗庚 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专家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苏联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陈景润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 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 数学系。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这项工作,使之与王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获得197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后对上述定理又作了改进,并于1979年初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 16 ,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 数学》等著作。

(。・ω・。)ノ♡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