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在sci期刊发表论文200篇

发布时间:2024-07-03 05:56:30

在sci期刊发表论文200篇

广州南方医院是国内血液内科实力最强的医院。血友病全国最专业的医院,我是一名血友病患者,我了解到的基本都去南方,尤其是动手术等高危风险的。它也是全国最早从事血液病研究的医院之一。

血液内科,无非就是出凝血疾病与血液肿瘤,而出凝血疾病又主要是血小板和血友病,血液肿瘤又主要是白血病。

因此我们只要了解血液病与白血病的专家即可。

出凝血疾病专家

1.孙竞教授

医疗特长:擅长非亲缘移植和难治性白血病移植,以及移植并发症防治;擅长血友病诊治管理工作。

从医历程:血液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负责完成移植2000余例,擅长非亲缘移植和难治性白血病移植,以及移植并发症防治;负责血友病诊治管理工作,通过建立综合关怀和分级管理模式,使南方医院血友病中心成为WFH中国血友病培训中心和国家血友病诊疗示范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亚专科和出凝血疾病亚专科负责人。

学术任职:任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止血血栓学组和贫血学组委员,中国血友病协作组常委及预防治疗组和护理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血友病诊疗管理中心主任,广州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广州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是血友病的知名专家

2.叶洁瑜医生

医疗特长:擅长血小板相关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

从医历程:副研究员,医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血液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对血小板相关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具有较深入的研究。

科研情况: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南方医院杰出青年培育计划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副研究员,医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血液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对血小板相关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具有较深入的研究。科研情况: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南方医院杰出青年培育计划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血液肿瘤专家

1.刘启发教授

医疗特长:在白血病的分子发病机理、造血干细胞移植、肿瘤免疫治疗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防治等领域具有高的造诣。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难治性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从医经历: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院血液科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198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血液肿瘤的诊疗和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曾在日本东京自治医科大学作为客座研究人员进行一年的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在白血病的分子发病机理、肿瘤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防治等领域有极高造诣。科研情况:曾先后主持1项“九五”国家重大疾病攻关课题,3项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7项面上和20余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和三等奖7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

学术任职:亚太地区血液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和感染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常委及精准医学学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和细胞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血液肿瘤首席专家。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IF:6.263)、中华内科学杂志及中华血液学杂志等11家核心期刊编委或常务编委,10余家SCI期刊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审稿专家。

2.冯茹教授

医疗特长:作为淋巴瘤亚专科负责人在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从医经历:血液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科室党支部书记。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曾先后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美国进修深造。长期从事血液病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研情况:先后三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多次获广东省国际合作项目、广东省社会发展、广东省自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省卫生厅基金资助。近年来发表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包括CELL、PNAS,Blood,BMT等著名杂志发表论文,且单篇论文被引用次数高达近700次和近200次。

学术任职:现任中国实验血液学专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侯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委员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血液免疫学组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临床流式细胞术学组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广东省免疫学会理事、广东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血液淋巴专业委员会常委。

3.平宝红

医疗擅长:擅长疾病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综合治疗。

从医历程:惠侨医疗中心一病区科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血液病临床诊治工作,在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综合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科研情况:主持国自然基金1项,省市级课题5项,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微重力环境对造血干细胞调控、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GVHD防治作用相关研究等领域有深入研究。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SCI收录。

学术任职:担任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血液病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涉外与特需医疗服务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多发性骨髓瘤学组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淋巴瘤学会委员、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分会委员。

南方医院血液科简介

一、 学科发展沿革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国内较早成立的血液专科之一;经过几代人不断努力,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成为硕士与博士授权点学科,且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血液病新药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全军血液病中心(原)、广东省血液病重点专科、广东省高教厅血液病重点学科、广东省血液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血友病诊疗管理中心、世界血友病联盟中国血友病诊疗培训中心、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与台湾慈济骨髓库采集和移植医院等。根据学科发展需求,2011年成立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在白血病精准诊治、淋巴瘤/骨髓瘤靶向诊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并发症防治、血友病诊疗综合关怀等方面居全国领先及先进水平。

二、 学科结构

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常驻机构。学科现由常规诊疗病区、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惠侨楼病区和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重点实验室四部分组成。常规诊疗病区床位102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床位34张、惠侨楼病区展开床位16张;血液病实验室实用面积500㎡,下设实验室有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形态学和白血病样本与资料数据库。人员:全科医护技人员140人,其中医生系列34人(含高级职称13人)、技术系列14人、护士91人。医生系列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13人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2人次、常委5人次,省级学会主委4人、副主任委员5人次

三、 医疗特色1、白血病精准诊断与治疗白血病是常见的血液肿瘤,不同类型治疗方案和疗效差别大,目前国际趋势是精准个体化治疗。南方医院血液科从上世纪90年代始,开展白血病的精准医疗包括:精确诊断 综合采用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基因突变检测等先进手段,对每一例白血病患者进行精确诊断分型、评估风险分层、筛选治疗靶点;个体化治疗 通过分析患者精确诊断、预后分层和靶点选择的信息,我们为患者量身设计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移植等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采用精准医疗,目前我科急性白血病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高;采用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年无病生存高;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预后良好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达80%;中高危急性淋巴与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5年无病生存达70%;采用“基因定量”+“突变检测”指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5年无病生存高;采用超强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早期递减免疫抑制剂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策略治疗难治复发性白血病,5年无病生存达到50%以上。 2. 淋巴瘤/骨髓瘤靶向治疗淋巴瘤/骨髓瘤是我科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亚专科方向,我们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淋巴结细胞匀浆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核磁共振、PET-CT、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仪等综合技术手段,建立了淋巴瘤/骨髓瘤精准诊断分型/分层体系,通过化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放疗、新药临床试验等方法对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分层、个体化和靶向治疗,并且结合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特点,汇集南方医院相关科室,建立了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MDT),使患者得到更加全面、快捷、专业的立体层面的诊断与治疗。我们采用免疫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淋巴瘤患者,率先开展苯达莫司汀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细胞性惰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难治复发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3年无病生存达到60%。在国内开展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新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显著提高了疗效和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总之,通过采用精确诊断和个体化靶向治疗体系,我科在淋巴瘤/骨髓瘤综合诊疗领域处于国内优秀水平。

3. 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并发症防治我科是国内较早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单位之一,目前是华南地区规模较大、移植病例较多的移植中心。从1984年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至2015年已完成移植近2000例;现拥有移植层流病房31张,能开展所有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每年完成移植250余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关键流程是供者筛选、移植时机与方式、预处理方案优化和移植后并发症处理。我科已建立成熟的非血缘供者和单倍体(亲缘半相合)供者移植技术,疗效与同胞全相合移植没有差异,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基于精准诊断选择移植时机与方式;采用足叶乙甙增强预处理移植方案治疗高危/难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年无病生存可达70%;采用超强预处理方案移植联合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难治性白血病/淋巴瘤5年生存率达60%;在移植并发症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立有成熟系统的诊治规范,在移植后病毒感染防治体系、PTLD诊断及治疗体系、CD25单抗联合MSC治疗难治GVHD、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早期诊断及干预等领域处于国内优秀水平。此外,我科在CD34纯化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难治复发天疱疮等领域保持较高水平。

4. 血友病综合关怀我院是国内较早开展血友病诊治综合关怀的单位之一。南方医院血友病中心于2000年与加拿大渥太华CHEO医院建立了“WFH血友病姐妹合作中心”,2001年被世界血友病联盟(WFH)批准为“广州血友病治疗中心”;2009年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认定为“广东省血友病诊疗中心”;2010年1月由广东省卫生厅批准为“广东省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中心”;2010年11月被世界血友病联盟认定为“WFH中国血友病诊疗培训中心”;2013年由广东省卫计委批准为“广东省血友病诊疗管理中心”。通过组建多学科参与的综合团队和医护骨干的国内外培训,我科建立了完整的综合关怀体系,目前日常随诊省内外患者1500余人。本中心设立有血友病专科门诊,实施血友病综合关怀护理,血友病专职护士每周一、三、五开展护理门诊,培训病人自我注射和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开展阳光俱乐部活动,每年4月17日世界血友病日定期开展联谊会,给医患、患患之间的经验交流提供了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患者登记和随访管理制度;设有血友病专职理疗医师和治疗师协助指导关节锻炼与康复;定期举办患者血友病知识教育和诊治新进展讲座,免费提供教育资料、治疗辅助材料以及家庭治疗与自我注射培训;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综合团队协助解决血友病疑难并发症的诊治,如基因诊断、产前诊断、中大型手术、抑制物(抗体)监测和免疫耐受治疗等。

5. 红细胞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我科设有“红细胞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亚专科方向,主要负责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MDS等疾病的诊治和研究。 我科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人类遗传病分子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内较早组织实施地贫人群的监控预防计划,建立了针对地贫和G6PD缺乏症等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新技术及临床应用;采用CD55/CD59联合Flaer流式技术检测阵发性睡眠型血红蛋白尿(PNH),显著提高了PNH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率;在国内较早开展环孢素联合ATG和脐血输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新业务新技术,有效率达80%,明显提高了重型再障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进行精确诊断及分层治疗,中低危组采用对症支持、来那度胺或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高危组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显著改善了预后和患者生活质量。

发表sci对于论文的数据以及英文的写作有较高要求,能够发表200论文是非常厉害的科研人员

陈吉华教授。陈吉华教授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8.89,2018年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金岩教授以通讯作者在著名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20.56,累计影响因子约850。陈发明教授以通讯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4.505,单篇最高他引超400余次,累计他引超2600余次,已连续4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赵领洲副教授以通讯和第一作者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8篇论著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四位学者的入选,标志口腔医院的科研成果再一次获得国际同行认可,医院的国际的影响力稳步提升。

在sci发表论文200篇

黄楠,男,1956年6月出生,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先进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四川省人工器官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学院生物材料与表面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最早开展心血管生物材料研究的学者之一,先后主持承担“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00余万元,发展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心血管材料表面改性的先进技术和心血管植入介入器械的关键技术,所研究的具有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血管支架临床应用被证实优于国内外现有产品。申请及获得专利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00篇,被他人引用1000余次。国际会议邀请报告20余次,黄楠所带领的团队是心血管生物材料与器械领域我国的领导团队并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 。历次评为部级优秀教师(1996),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1999)、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00),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2002),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Fellow(2008) 。在国际等离子体物理大会(ICPP)2002、表面工程国际会议2002、亚洲生物材料国际会议2004等多个国际会议组委,及系列国内外学术组织任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三次载入优秀成果、成果年报、优秀成果应用推广项目)、主持“973”项目(课题)1项,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国际会议邀请报告、SCI检索论文60余篇),参加两本著作编著,应邀主编专著1本,申请及获得中国及国际专利7项。7次在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担任2005年第8届国际等离子体离子注入国际会议主席。获奖与成果情况1998年人工心脏瓣膜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2000年人工心脏瓣膜表面改性收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2002年血管支架表面改性研究评为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优秀成果2003、2004年抗凝血材料研究进展收入“中国学科发展蓝皮书”

发表sci对于论文的数据以及英文的写作有较高要求,能够发表200论文是非常厉害的科研人员

sci发表论文200篇

能发就很厉害了,再看发表的分区影响因子,来看真实学术水平。

高手中的高手 本人博士毕业,在我接触的多个领域,不管你发文章档次的高低,整数在sci能够达到200篇。这已经是非常厉害的高手了。一般这样的人都是课题组组长,手下有一帮子人在做实验。你想能够成为课题组的组长,带领一帮子人。这样的人不厉害吗?

SCI收录的杂志有影响因子的区别,一般影响因子越高的杂志越权威,不过也有研究领域的差异,比如在化学合成领域可能影响因子IF4-5就算比较高了,心血管领域的可以高到10以上,甚至100以上。所以SCI论文的质量要从发表论文所收录的杂志的权威性来衡量。但能发230篇SCI的,起码可以说明他在某一方面的研究已经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可能有一个比较强大的研究团队。

sci论文发表200篇

科研实力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国家工程中心(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发改委,共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在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生物学过程与调控、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和阻控重金属积累的分子遗传基础理论、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生物学过程、陆地表层碳氮过程与全球变化生物学等方面处于本学科前沿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新型微生物有机肥研发、污泥和污水生物处理工程技术、绿色食品生产等许多成熟技术在社会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励近20项。承担着一批国家和地方部门的重大科研项目,年到位科研经费在1.0亿元左右,年发表SCI论文200篇左右(单篇平均影响因子约4.5),入选Nature指数和ESI高被引论文50篇左右。在国际交流方面,有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生物学研究”创新引智基地(“111”项目),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建设目标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业和农村源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农学-生态-环境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处于国际生态环境学科领域学术前沿、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学院。

高手中的高手 本人博士毕业,在我接触的多个领域,不管你发文章档次的高低,整数在sci能够达到200篇。这已经是非常厉害的高手了。一般这样的人都是课题组组长,手下有一帮子人在做实验。你想能够成为课题组的组长,带领一帮子人。这样的人不厉害吗?

发表sci论文200篇

能发就很厉害了,再看发表的分区影响因子,来看真实学术水平。

在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E 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200多篇(绝大部分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影响因子大于3的论文60多篇,论文他引超过2000次,h因子24。部分重要性论文(*为通讯作者)1. S. Zhu, F. Wang, Y. Chen, Z. Li, Y. Cai*, Opt. Express22, 28697 (2014)2. F. Wang, C. Liang, Y. Yuan, Y. Cai*, Opt. Express 22, 23456 (2014)3. X. Liu, F. Wang, C. Wei, Y. Cai*,Opt. Lett. 39, 3336 (2014)4. Y. Chen, L. Liu, F. Wang, C. Zhao, Y. Cai*, Opt. Express 22, 13975 (2014).5. Y. Chen, Y. Cai*, Opt. Lett. 39, 2549 (2014)6. G. Wu, F. Wang*, Y. Cai*, Phys. Rev. A 89, 043807 (2014)7. Y. Cai*, S. Zhu, Opt. Lett. 39, 1968 (2014)8. Y. Chen, F. Wang, C. Zhao, Y. Cai*,Opt. Express 22, 5826 (2014)9. Y. Yang, Y. Dong, C. Zhao, Y. Liu,Y. Cai, Opt. Express 22, 2925 (2014)10. R. Chen, L. Liu, S. Zhu, G. Wu, F. Wang, Y. Cai*, Opt. Express 22, 1871 (2014)11. C. Liang, F. Wang, X. Liu, Y. Cai*, O. Korotkova,Opt. Lett. 39, 769 (2014)12. Y. Chen, F. Wang*, L. Liu, C. Zhao, Y. Cai*, O. Korotkova,Phys. Rev. A89, 013801 (2014)13. Y. Yang, Y. Dong, C. Zhao*, Y. Cai*, Opt. Lett. 38, 5418 (2013)14. X. Liu, Y. Shen, L. Liu, F. Wang, Y. Cai*, Opt. Lett. 38, 5323 (2013)15. S. Zhu, X. Zhu, L. Liu, F. Wang, Y. Cai*, Opt. Express 21, 27682 (2013)16. F. Wang, X. Liu, L. Liu, Y. Yuan, Y. Cai*, Appl. Phys. Lett. 103, 091102 (2013)17. F. Wang, X. Liu, Y. Yuan, Y. Cai*, Opt. Lett. 38, 1814(2013)18. C. Zhao, F. Wang, Y. Dong, Y. Han, Y. Cai*, Appl. Phys. Lett. 101, 261104 (2012)19. F. Wang, Y. Cai*, Y. Dong, O. Korotkova,Appl. Phys. Lett. 100, 051108 (2012)20. Y. Dong, F. Wang, C. Zhao, Y. Cai*, Phys. Rev. A86, 013840 (2012)21. F. Wang, Y. Cai*, H. T. Eyyuboğlu, Y. Baykal, Opt. Lett. 37, 184(2012)22. G. Wu, F. Wang, Y. Cai*, Opt. Express 20,28301(2012)23. Y. Dong, F. Feng, Y. Chen, C. Zhao, Y. Cai*, Opt. Express 20, 15908 (2012)24. G. Zhou, Y. Cai, X. Chu, Opt. Express 20, 9897 (2012)25. C. Zhao, Y. Cai*, Opt. Lett. 36, 2251 (2011)26. L. Zhang, Y. Cai*, Opt. Express 19, 13312 (2011)27. F. Wang, S. Zhu and Y. Cai*, Opt. Lett. 36, 3281(2011)28. G. Wu, Y. Cai*, Opt. Lett. 36,1939 (2011)29. Y. Dong, Y. Cai*, C. Zhao, M.Yao, Opt. Express 19, 5979 (2011)30. F. Wang, G. Wu, X. Liu, S. Zhu, Y. Cai*, Opt. Lett. 36, 2722(2011)31. G. Wu,Y. Cai*, Opt. Express19, 8700(2011)32. C. Ding, Y. Cai, O. Korotkova, Y. Zhang, L. Pan,Opt. Lett. 36, 517(2011).33. S. Zhu, Y. Cai*, Opt. Express 18,27567(2010)34. F. Wang, Y. Cai*, Opt. Express18, 24661(2010)35. M. Yao, Y. Cai*,O. Korotkova, Q. Lin, Z. Wang, Opt. Express 18, 22503 (2010)36. S. Zhu,Y. Cai*, O. Korotkova, Opt. Express18, 12587(2010)37. F. Wang,Y. Cai*, O. Korotkova, Opt. Express17, 22366(2009)38. C. Zhao, Y. Cai*, O. Korotkova, Opt. Express17, 21472(2009)39. Y. Yuan, Y. Cai*, J. Qu, H. T. Eyyuboğlu, et al., Opt. Express17, 17344 (2009)40. Y. Yuan, Y. Cai*, J. Qu, H. T. Eyyuboğlu, Y. Baykal, Opt. Express17, 11130(2009)41. Y. Cai*, Q. Lin, and O. Korotkova, Opt. Express17, 2450(2009)42. C. Zhao,Y. Cai*, and X. Lu,Opt. Express17, 1753(2009)43. Y. Cai*, O. Korotkova, H. T. Eyyuboğlu, Y. Baykal, Opt. Express16, 15835 (2008)44. M. Yao,Y. Cai*, H. T. Eyyuboğlu, Y. Baykal, O. Korotkova,Opt. Lett. 33, 2266 (2008)45. Y. Cai, Z. Wang, Q. Lin, Opt. Express16, 15254 (2008)46. F. Wang,Y. Cai*, Opt. Lett. 33, 1795 (2008)47. Y. Cai*, Q. Lin, H. T. Eyyuboğlu, Y. Baykal,Opt. Express16,7665(2008)48. C. Zhao,Y. Cai, F. Wang, X. Lu, Y. Wang, Opt. Lett. 33, 1389 (2008)49. Y. Cai*, U. Peschel, Opt. Express15, 15480(2007)50. Y. Cai*,Opt. Lett. 32, 3179 (2007)51. Y. Cai*, Y. Chen, H. T. Eyyuboğlu, Y. Baykal, Opt. Lett. 32, 2405 (2007)52. Y. Cai*, F. Wang, Opt. Lett. 32, 205(2007)53. Y. Cai*, S. He, Appl. Phys. Lett. 89, 041117 (2006)54. Y. Cai*, L. Hu, Opt. Lett. 31, 685 (2006)55. Y. Cai*, S. He, Opt. Lett. 31, 568 (2006)56. Y. Cai*, S. He,Opt. Express14,1353 (2006)57. Y. Cai*, F. Wang, Opt. Lett. 31, 2278 (2006)58. F. Wang,Y. Cai*, S. He,Opt. Express14, 6999(2006)59. Y. Cai*, S. Zhu, Phys. Rev. E 71, 056607 (2005)60. Y. Cai*, S. Zhu, Opt. Lett. 30, 388, 200561. Y. Cai*, Q. Lin, S. Zhu,Appl. Phys. Lett. 86, 021112 (2005)62. Y. Cai*, S. Zhu,Opt. Lett. 29, 2716 (2004)63. Y. Cai, X. Lu, Q. Lin, Opt. Lett. 28, 1084 (2003)64. Q. Lin, Y. Cai, Opt. Lett. 27, 1672 (2002)65. Q. Lin, Y. Cai, Opt. Lett. 27, 216 (2002)

SCI收录的杂志有影响因子的区别,一般影响因子越高的杂志越权威,不过也有研究领域的差异,比如在化学合成领域可能影响因子IF4-5就算比较高了,心血管领域的可以高到10以上,甚至100以上。所以SCI论文的质量要从发表论文所收录的杂志的权威性来衡量。但能发230篇SCI的,起码可以说明他在某一方面的研究已经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可能有一个比较强大的研究团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