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严新发表SCi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0:09:41

严新发表SCi论文

发表sci文章的指南:

一、完成论文

SCI论文其实没有想象中那样的难写,只要熟悉你自己的专业,选择与专业相符的主题内容;在写作过程中避免与其他的论文内容有较高的重复度。

使用你自己较为熟悉的语言;要舍得投入足够的耐心和精力还有时间;论文完成以后一定要请专业人士替你审阅。

二、选择投稿期刊

论文投稿到哪个期刊是有很大学问的,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先投到高于目标的杂志上,这样即使被退稿可以收到非常有用的意见。

在选择期刊过程中,要避免不小心选到假期刊,否则你的论文发表无效。通常情况下,假期刊有以下几种:

1、套刊:这是最难甄别的,明明有一本刊物,正常发行,且知网已经全文收录,但是,又冒出一个一摸一样的刊物,刊号刊物名完全一样,就是不上任何的数据库,不能在任何一家数据库检索到,这样的就是套刊。是自己冒名刊物名自己印刷的刊物。

2、假刊: 所谓假刊,就是压根在新闻出版总署没有备案,而是自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然后自己印刷的刊物,这样的刊物新闻出版总署查不到,数据库也没有收录。

3、电子版期刊:这样的期刊也是在玩文字游戏,明明备案的是电子版期刊,但是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于是大力宣传,说的天花烂坠,说什么电子版期刊其实也出版的,这其实是在混淆概念,玩文字游戏。

电子版期刊,和正规的期刊是有很大区别的,一定要警惕这种陷阱,作者听到刊物名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备案情况,如果名字后面还有“电子版”字样,则要谨慎处理。

三、审稿人

此外,对于审稿人,你推荐的审稿人除了有要学问,还要是专业人士。注意,推荐的审稿人最好不要太忙或者太厉害,否则他们可能不会理睬杂志发出的邀请。

四、在线投稿

投稿者对于投稿系统要有所了解,Elsevier、Springer、Wiley这些数据库等都是采用在线投稿的模式。

由于对投稿界面不熟悉,投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个多操作几次就可以了,投稿前Cover Letter最好先写好,这样投稿时直接复制粘贴就行了。

因为后续交流主要依靠邮箱,所以所留的邮箱一定要是常用邮箱。

五、审稿状态

关于审稿状态,稿件投递结束后,在几天内会经过杂志主编的分配到编辑手中,一般情况下,审稿流程会有以下几种状态:

1、主编和执行副主编进行初审。一般级别比较高的期刊在初审会拒掉至少一半的文章了。然后给你一个拒稿信,全是官方表达,语气客气的同时无审稿意见。

初审速度会比较快,一般高级别期刊1-2周内完成。其他的期刊,反应稍慢,当然也就是初审拒稿的比例较少的原因了。

2、跨过初审这一关后,稿件到审稿人那里。大部分杂志是2-3个审稿人,少数杂志会有4个审稿人。小编认为,论文投稿后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于审稿人。根据期刊不同,采取不同策略,在超过1-3月周期后去信催稿,但切忌不能太着急催稿而得罪主编。

3、大修/小修/拒绝阶段。拒绝了,最多只能进一步argue,但一般是机会不太大了。如果大修和小修的话,需要把握机会再努力一把!

按照审稿意见仔细修改,如果小修或大修后被拒了,那就真的悲剧了。这个阶段,审稿人会根据文章的数据状况,给作者1-3个月左右的时间补充相关数据。

4、二修。如果你一修做的很到位的话,一般都不需要二修了,当然,这取决于审稿人的满意程度,二修一般是一个月时间。

5、最终决定,是拒绝还是接收。当然不排除三修,四修的可能性。如果接收了,编辑部会发来一系列文件,包括版权呀,校对呀,还有提供原始图片呀,付款呀等等。

这时候只需要作者照单全收。该付钱的,就得付,没办法。不过,如果杂志让你购买copy,这可以拒绝。

六、论文确定发表

在论文被确认发表之后,编辑将论文转移到出版编辑手中。这时候一般会有论文的校样寄给你,校样是不可以有大幅度改动的。

校样主要是查看作者名字有没有写错,图表上数据有没有错,查看完之后要尽快将校样寄给印刷编辑。论文会以印刷和在线方式两种方式出版,通讯作者的信息会公布出来,一般读者与感兴趣媒体联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度发展,越来愈多的大师,似乎也在层出不穷的诞生,而这自然也要读者对信息正确性的识别,有着一双慧眼。而在40年前红极一时的“气功大师”严新,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早在80年代开始,当时全国各地,就曾经出现过一股气功热,从城镇居民,乡村街坊,上到科学家和电影明星,都认为练习气功,能够开发特异功能,可以强身健体,治疗百病。

而不少所谓大师,更是纷纷涌现,收揽了不少子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存在,至于严新,正是其中之一。

1950年出生的严新是四川江油人,小学毕业后,进入绵阳卫校学医两年,之后又在江油县卫生防疫站当医生。1974年,再次进入成都中医学院学习,然而等到1982年,他却已经成为了号称集中西医、气功、武术和特异功能于一身的“气功科学家”。

在此之后,严新开始频繁彰显他的奇迹,在他的引导下,一位白塞氏综合症6年的病人,进行了一次“通电治疗”,竟然当场痊愈,一位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奇迹般的恢复了肢体...

很快。“严大师”的威名就传遍各地,他也开始广泛地收纳徒弟,举办各种学习班,甚至创造几百人到广场上共同练功的特殊场景。

最让严新受到关注的,莫过于1987年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的火灾,在火灾结束后,严新对外界声称,自己封闭在火灾现场2000公里的一个小洋楼上“发功”,经过三天的时间,火势开始缓解,而在数天后,火势被全部扑灭,似乎严新的话真起到了作用。

为此物理学家何祚庥不无讽刺的说:“严大师早不灭火晚不灭火,偏等大火快把森林烧光了,他才发功灭火。”然而依然有着不少人,还是将严新当成了偶像。至于严新,却展开了更多让人瞠目结舌的事迹,他声称自己和国内外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并且发表了SCI论文6篇。严新甚至还表示自己和清华大学进行合作,发现“气功外气”能够影响核酸分结构,不过随后有清华大学教授否定了这个说法。

当面对迷信的质疑,1987年气功科学研究会上,严新发表《气功漫谈》,给自己披上了科学的外衣:“气功不是迷信,气功特别反对迷信”。

然而观察严新所提出的所谓训练方法,却依然离不开古代出家修行的那一套,包括“辟谷”(不吃饭)、“打禅”、“入定”等等一系列手法,与此同时,严新在市面上所销售讲法的磁带,在当时竟然高达80元的巨款,然而销量依然火爆,严新最终结局如何呢?

而到了1994年,“气功热”现象当中,越来越多的现象引发了学者的质疑,其中有些明显不符合科学和逻辑,而相关部门《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下达,认为“伪科学需要破除”,气功热潮这才开始退散,至于严新大师所谓的治病救灾,也被当众拆穿,跑到了北美,一去不回。

1、首先气功大师被认为“伪科学”需要破除,根本没有所谓致病救灾这种可能性,这只是一种局。2、严新大师被当众拆穿,他深知自己无法在国内发展下去,于是选择了逃避。3、后来通过一些资料看到他已经居住在北美地区,至于其他音讯就无从得知。

我对他不熟悉,据说美国人特别信气功这一套,还给气功的水平进行了分级制,貌似五级气功师是最高水平,但从未听说过此人参与过评级考核,所以不敢说他水平有多高,这种事如果没有权威机构评定,很容易被归为子,所以真大师也会被埋没,从近些年的情况看。严新已经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可能也很难回来了。

不要去争论谁的过错,看一看历史,任何运动搞过头了都是一样的。严新不过是做了那个时代“神化气功”的代表而已。我们是那个时代亲身经历者,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在提倡练气功,不论哪个城市大街小巷都有练气功的队伍,谁也很难认识到气功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功效。搞过头是时代的原因,不能把罪过加到某一个人身上,我个人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我们现在还在练气功,去研究它应有价值,为我们这个社会服务。想望身体健康,拥有长寿是全人类共同目的。

八十年代的气功大师,那时和现在的传武一样出了很多的假气功大师,把气功的名声都破坏了,本来气功是一门很好的强身健体,又可出特异功能的功法。特别是内家功就气功作用下的发挥出人体无穷潜力的功夫,传武内家功是优任何拳种的功夫,气功被八十年代的假气功大师破坏了名声而引起了内家的发展。

气功没有大师,只有修行者,气功可以自救,不要指望被救。大屎基本都是纸。修行有成就的唯恐被人知道,《听心斋客问》上说∶迹与人同,心常异俗。

大师,是世人吹捧出来的,贪图虚名而己。修炼气功的人其实就是修行的人,现在大多数都隐藏在民间山野之中而,有修为成就的人大多不贪恋世俗之虚妄之事,所以世人少见之。

严新发表论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度发展,越来愈多的大师,似乎也在层出不穷的诞生,而这自然也要读者对信息正确性的识别,有着一双慧眼。而在40年前红极一时的“气功大师”严新,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早在80年代开始,当时全国各地,就曾经出现过一股气功热,从城镇居民,乡村街坊,上到科学家和电影明星,都认为练习气功,能够开发特异功能,可以强身健体,治疗百病。

而不少所谓大师,更是纷纷涌现,收揽了不少子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存在,至于严新,正是其中之一。

1950年出生的严新是四川江油人,小学毕业后,进入绵阳卫校学医两年,之后又在江油县卫生防疫站当医生。1974年,再次进入成都中医学院学习,然而等到1982年,他却已经成为了号称集中西医、气功、武术和特异功能于一身的“气功科学家”。

在此之后,严新开始频繁彰显他的奇迹,在他的引导下,一位白塞氏综合症6年的病人,进行了一次“通电治疗”,竟然当场痊愈,一位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奇迹般的恢复了肢体...

很快。“严大师”的威名就传遍各地,他也开始广泛地收纳徒弟,举办各种学习班,甚至创造几百人到广场上共同练功的特殊场景。

最让严新受到关注的,莫过于1987年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的火灾,在火灾结束后,严新对外界声称,自己封闭在火灾现场2000公里的一个小洋楼上“发功”,经过三天的时间,火势开始缓解,而在数天后,火势被全部扑灭,似乎严新的话真起到了作用。

为此物理学家何祚庥不无讽刺的说:“严大师早不灭火晚不灭火,偏等大火快把森林烧光了,他才发功灭火。”然而依然有着不少人,还是将严新当成了偶像。至于严新,却展开了更多让人瞠目结舌的事迹,他声称自己和国内外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并且发表了SCI论文6篇。严新甚至还表示自己和清华大学进行合作,发现“气功外气”能够影响核酸分结构,不过随后有清华大学教授否定了这个说法。

当面对迷信的质疑,1987年气功科学研究会上,严新发表《气功漫谈》,给自己披上了科学的外衣:“气功不是迷信,气功特别反对迷信”。

然而观察严新所提出的所谓训练方法,却依然离不开古代出家修行的那一套,包括“辟谷”(不吃饭)、“打禅”、“入定”等等一系列手法,与此同时,严新在市面上所销售讲法的磁带,在当时竟然高达80元的巨款,然而销量依然火爆,严新最终结局如何呢?

而到了1994年,“气功热”现象当中,越来越多的现象引发了学者的质疑,其中有些明显不符合科学和逻辑,而相关部门《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下达,认为“伪科学需要破除”,气功热潮这才开始退散,至于严新大师所谓的治病救灾,也被当众拆穿,跑到了北美,一去不回。

严新去年还在国际英文杂志上和哈佛大学合作发表新论文呢。

据知情的朋友说,他近几年在美国的科学刊物上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气功研究论文发表,而且哈佛大学一直是合作机构。 这些论文都是关于生命科学最前沿的课题。这就是说,严新从80年代后期到现在,基本上一直没有停止气功科学研究。而且一直是保持和最权威的机构进行合作的风格和水准。当年他在中国的横空出世的实验确实得到了一批重量级的科学家的支持。这些包括钱学森院士,赵忠尧院士(杨振宁以前的导师,公认的中国核物理鼻祖,我们知道的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中,一大把是他的学生),贝时璋院士(中国生物物理学创始人,世界级的细胞生物学大师),方心芳院士(中国工业微生物的创始人,国家菌种保藏委员会主任)。赵忠尧对严新和高能物理所历经4年,反复重复进行的影响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期的实验结果一直充分肯定和支持。方心芳本人直接参与了严新和清华大学,华东制药厂(亚洲最大,现为华东医药集团公司)经过三年完成的气功成功优化工业微生物菌种(生产抗生素的细菌)的实验,并在1990年亲自主持了国家级正式鉴定。严新气功是否有那么神奇?我只能说,你在公开资料中看到的病例,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是被推翻或者否定的。有些反对的人只是一味地贴标签(这些人占一个便宜,因为严新从来不争辩,时间长了,其他人容易因为谣言是真的。在我看来,严新的不争辩恰好说明他是真正的大师,历史上的祖师们都是打骂不还的),但是你看不到证据。仅有的一些所谓具体说法也是编造出来的。比如一个最有影响的事情是所谓严新到清华大学去要当名誉教授的事情。那是纯粹的编造,当时严新在清华大学做全校报告时,学校的领导和著名教授几乎都在主席台就座(现在还可以查到照片和相关资料),当时严新现场做通电试验,有几位坐在严新身边的校领导都亲自接受通电实验,自己直接体验过,而唯独那位编故事的副校长没有在场。他其实从头到尾都没有见过严新。反对严新的人,对他那么多神奇的病例一个都无法否定,对公开进行了数年的丁静小姑娘辟谷实验从来不敢直接去挑战。从来找不到一个严新收钱的证据。

功效是有的,不过没有那么神奇罢了,他们治病的疗效主要在于,以气功为引,开发了学员的潜意识,让人们在潜意识里相信气功的神奇,所以说,越相信气功和练得越勤快的,效果就好一些。大家都知道,关于意识这方面的研究是很深的一门学问,现在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研究的科学还不是很透彻,所以也不能说他是子。他现在在美国,也收了很多弟子。在国内有个邪教也是以发功治病的名义,散播邪说,殃及了池鱼,把气功也连累了,所以练习的人少了许多。严新也是一个普通人,不能把他当圣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会犯错,早期的气功治疗方法确实有些作用,所以他才出的名,后来媒体炒作的太厉害,当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的时候,人们就觉得严新是个欺世盗名之徒了。以下是严新的个人资料:严新(1950年—),四川江油人,著名医师、气功师。严新1961年小学毕业后就读于江油一中和江油高中,毕业后进入绵阳卫校“6.26”班学医两半,回江油东安乡担任医生。1971年底至1974年8月在江油县卫生防疫站当医生。1974年9月入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绵阳中医学校任教,担任中医内科、妇科、基础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并担任班主任。1982年调到重庆中医研究所从事临床工作,应用常规中西医手段和气功为病人进行治疗,并在一些病例取得堪称神奇的疗效。1984年,《四川工人日报》记者对严新进行了采访报道。1985年,《体育爱好者》、《气功与科学》等杂志先后报道了严新。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严新开始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等机构的陆祖荫、李升平等研究者合作进行了一系列气功科学实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实验包括从广州发放“外气”改变了位于北京清华大学实验室内的水等物质的分子结构。气功协会会长张震寰将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贝时璋等在确认研究报告可靠性的情况下,对该报告进行了推荐。实验论文在《自然杂志》、《生物物理学报》上发表,在《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广泛报道。严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影响,他首创了气功带功报告这一方式使得数千、万人同时在开阔的场地进行练功,并使部分人产生自称奇特的生理反应。90年代末严新气功成为中国首批获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注册的气功功法。从90年起,严新主要活动在美国、加拿大等地,进行了一系列气功生命科学试验。国际上传播严新气功的主要组织有国际严新生命科技学会。严新流传的著述包括《练功八十字》等。严新现在已经逃往美国。现在,我们对于严新的争议可以趋于统一了:严新气功是个局。严新在离开中国前,于上海做过一个“带功报告”。上海人比较实际,让前几排全是瘫痪病人。严新将了很多,发了很多功,但没有一个瘫痪病人站起来,反而有一个心脏病人发作了。严新还说,他能控制导弹的运行。可是,当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时,他为什么不发功控制导弹的运行方向?严新气功是不可信的。气功确实有健身养生的作用,但超出了这个范畴就是不可信的。

严新最近发表论文

作者:掸风尘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中,世代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神用泥土造人”。在中国,有女娲用泥土造人的故事;在西方,则是上帝耶和华用泥土造人;在非洲、南美、澳洲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中,也都有神用泥土造人的传说,这是众多不同民族的一个共同记忆。久远年前的古代,分布在地球不同大陆板块上的人类先民们,与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和状态是相差很大的。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飞机和高铁这些现代交通工具;高山、海洋、大漠、沼泽和丛林,使得先民们彼此隔绝,音信不通。那么,先民们对人类起源的说法为什么会如此一致,不谋而合?又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对这一传说视如命根儿,穿越浩渺的时空,一代一代传下来,直到传给了你和我?遗憾的是,由于历史与时空的变迁,由于人类信神底线的不断下移,使人们对“神用泥土造人”这一古老传说的相信度越来越低。漫长的时空间隔,模糊了人们的记忆。人类进入近代(宗教讲的末世)以来,无神论直接否定神的存在;实证科学给无神论帮腔,说神不存在;在某些地区,科学成了打击信仰神的棍子;特别是达尔文的理论,使人们对“神用泥土造人”的相信度变的更低了。那么,“神用泥土造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文将对这一命题展开论证。一、谈天说地话有神要说清“神用泥土造人”,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有没有神?什么是“神”?亘古以来,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中,人们对神有着各种各样的认识,这些认识都公认:神是智慧和能力远远高出人类的高级生命。我们这一次人类文明时期,几乎是在二千多年前的同一历史年代,东西方同时出现了几个大觉者(神)。东方出现了释迦牟尼佛和老子,西方出现了耶稣。释迦牟尼佛能从一粒沙里看到三千大千世界,见人所不能见,他是神。老子把世人不可名状、玄之又玄的“道”说得头头是道,言人所不能言,他是神。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显现诸多神迹,为人所不能为,他是神。他们是背负天命从天上下凡,把天理传播人间,使人心向善,给人类留下修炼文化,为人类在末世得到创世主的救度铺路的伟大的神。每一茬人类文明时期,都有背负天命的神佛从天国下世传法、讲道。释迦牟尼佛当年说过,在他前面还有原始六佛存在。就是说在他前面,曾经有六尊佛下世传法。就大洪水之后的我们这一茬人类文明而言,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印度有婆罗门教,而婆罗门教是上一茬人类文明时期宗教信仰的遗存。在老子道教之前,包括伏羲在内的中华远古先民们,早已开创了道在中国的辉煌时期,易经、八卦、太极、河图、洛书,都是史前修道者留下的文化结晶。西方在耶稣之前,也有犹太教。需要说明的是,神佛从天国下凡人间,却不能以神佛的本相示人,更不能神通大显。而只能投人胎以人相来到人间,以人言传法、讲道。原始六佛、释迦牟尼佛、老子和耶稣都是这样。耶稣被钉死三天后复活,还是以人相形式跟门徒们相见;人们在峨眉山金顶等处看到的佛光,也只不过是能看见一个光影的昙花一现;身为天人的七仙女下凡嫁给董永,也就跟一般的村妇没什么不同了。古时候,修佛、修道都要进山、入林的;后来修佛进寺庙,修道进道观,都得远离人世,或与世隔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修炼人是可以出现超常能力的,比如佛教的“六通”等,但绝不允许用超常的能力干扰常人社会人的思维和状态——这是创世之初就立下的规矩。中国人有这样的说法:“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世”;“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为什么高人要隐?为什么真人不露相,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宇宙中无量无计的从高到低的各种生命是等级森严的。我们常说“人是万物之灵”,人类在地球上的这一地位,不是什么进化而得来的,这是神赐予人类的权杖。其实,人不过是小小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而在浩瀚宇宙中更高级的生命眼里,人类又是低级和低能的。任何空间的生命都有其特定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进到人类的空间,就得是人的生存状态,这是宇宙法理的制衡性所决定的。这与世人认同的“入乡随俗”、 “赶哪的集,随哪的斗”的道理很相仿。所以,我们看到的释迦牟尼佛、老子和耶稣,都是人相俱全的,但他们讲出的却是能使人成佛、成道、成神的法理。我们翻阅古籍,上面有不少龙、凤、麒麟这些天上的神兽出现在人间的记载;日本大阪有个寺庙叫做瑞龙寺,寺里珍藏着一个真龙标本。但从来也没有过哪个神佛以其光焰无际的本相来到人间的记载,而只有过观音菩萨以老婆婆的形象在人间行善的故事。那些认为只有我自己亲眼见到神佛才相信真有神佛的人,也许是因为他不了解这些道理才那样认识吧?然而,来到世间的神佛,他们生命的内在本质与使命毕竟不同于常人,所以,会有异于常人的超常之处。古书记载,圣人、大德、神佛下世,天必降瑞象相随。以释迦牟尼佛为例,佛经中记载说,释迦牟尼佛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百鸟群集,鸣声相和悦耳,四季花卉一同盛开。尤为奇异的是:在宫内的大池塘中突然长出一朵大如车轮的白莲花,白莲长出之时恰是释迦牟尼佛降生人间。释迦牟尼佛降生之初,在舌根中闪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中还坐着一位小菩萨,等等。释迦牟尼佛、老子和耶稣,分别在人间讲法传道数十年。他们完成各自的使命后,离开人间返回天国的方式各不相同。释迦牟尼佛走了涅槃的路,肉体火化时烧出84000颗珠状舍利子;老子出函谷关西隐,世人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里;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肉身在痛苦的承受中,为弟子们赎了罪。在他们身后,留下了佛经、《道德经》和《圣经》,分别形成了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历经数千年而被信仰和崇拜,充分展现了神佛智慧超越时空的巨大能量;也体现出世人渴望被救度,返本归真,回归天国的悠悠宿愿。中国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灵;又有说神无处不在。天上的神佛有多少?释迦牟尼佛形容说:天上的如来佛就像恒河的沙子一样多!相对而言,能让人知道的却少之又少。即便如此,如果把本次人类文明中,东西方人知晓的神的名号罗列出来,也会是一串长长的名单了。这些名号可不只是单调的文字,而是个个活灵活现,每个名号的背后,都有一部感天动地的修炼故事,如密勒日巴、真武大帝;都有种种神迹展现,如八仙、济公;都有对红尘与众生的无量慈悲,如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史书记载,在人类先民们生活的历史年代,也就是人类纯朴、道德水平高尚的那个时期,信神、修神、祭拜神灵,是从朝至野的头等大事,是那个时候的主流文化。在中国,这一主流文化数千年一脉相承,直到清朝。我们从清朝皇帝到天坛祭天的庄重繁复的仪规中,是可以体察到九五至尊的清帝对上天的无限敬畏与感恩之心的。因为人类先民们相信,神不仅造了人,而且在整体上庇护着人,人类的福分,都是拜神佛所恩赐。这可不象无神论宣扬的,说神是古人茫然无助时的想象,是什么虚幻的精神寄托。神对于古人是真实不虚的,古人信神是发自内心的,古人敬神是五体投地、至虔至诚的。那么,对这样敬神向善的子民,神就会把自己的形像展现给人看。于是,世界各族裔的先民中的匠人、画师们,就根据所见而雕塑、描绘了神的形象。无神论者说,那是人根据自己的样子想象了神的形象,这其实是无神论者反向推论、本末倒置的一种妄说。真正的史实是:神依照自己的形象造了人。所以,我们人的样子才跟神的外形相像。人与神外形的相似性,跟我们人类的儿女像父母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只听说过儿女长的像父母,没有反过来说父母长的像儿女的。那不乱套了吗?现代人类的所有学科中,真正能为回答“人类起源”提供实证的,首推考古。世界各地大量的考古发现,证实着这样一个事实:地球人类的文明时期不只一次,而是一茬一茬的。二十亿年前的核反应堆和三万年前的望远镜等等,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都证明着地球上出现过多次文明。这一事实,直接推翻了达尔文理论,间接证明了有神论和“神创论”。达尔文理论的维护者们,本来想从考古中发现生物化石,来弥补这一假说的证据缺失,结果却适得其反。几乎所有化石都证明着它是站不住脚的。无论是考古出土的五米高的巨人骨格化石,还是现存世间的几寸高的风干小人儿实物,都成了足以压塌次假说门庭的铁证如山。迄今为止,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只有两种:一种是代代相传数千年的神造人,另一种是幼稚的假说达尔文理论。如果达尔文理论被无可辩驳的考古实证所否定,那么,神造人就成了唯一的选项——是的,我们的远古先民们没有欺我们,我们的历代祖先们没有欺我们:人是神造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二、“神用泥土造人”的“泥土”是指什么现代人不能理解和相信“神用泥土造人”的障碍之一,就是人们觉得“泥土”与我们人的身体对不上号儿:明明我们是血肉之躯,为什么说是“泥土”呢?下面,我们就来说明这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从内涵和功用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出世的部分和入世的部分,也可称之为修炼回天的文化和住世做人的文化。前者,以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为代表,讲的是通过修炼而成佛、成道、成神的法门;后者以儒家为代表,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某些人称修炼文化是“封建糟粕”,其实,恰恰相反,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精华之所在。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修炼者大有人在,谁不想上天呢?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入修炼,因为那是讲根基和缘分的。《封神演义》虽然是文学作品,但正如我们平常所言,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书中的角色是有其真实原型的,很多是当时山中修道的人,也有的就是天上的神。比如,书中提到的广成子,相传黄帝当年曾进山访仙,向广成子求教修炼和为政安民之道。我们知道,人类社会中的人,依据其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阶层。同理,宇宙中的生命,根据其生命状态、智慧和能力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境界。人为什么要修炼?就是为了提升生命层次与境界。佛家是为了修成佛,道家是为了修成道,基督教是为了修成西方人对应的天国世界的神。依修炼的方法和精进程度不同,决定了修炼人最后所证得果位的不同。一般而言,如果修的不错,但未得正果,可以上升到天人的层次,在三界之内的天界,享受几百年的神仙福分,等天年享尽,再进入六道轮回。如果一个人修得正果,就跳出三界,不再进入轮回了。出三界后,第一层生命是罗汉,都显男身;如果修的更好些,就可进入菩萨境界,这一境界的生命都显女身;如果修的更好些,就可达到佛的境界了,形象上都显现本相。直到修成更高境界的高级生命。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神在天上”。这句话其实不是现代人说出来的,这句话跟“神用泥土造人”一样,是从很古老时期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人说的“神在天上”的“天”,与我们现代人从自然科学中认识的天,其实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指天堂,是指肉眼看不见、而天眼看的见的神佛世界,也就是现代科学家正在研究和探寻的另外空间;而后者只不过是指人类生存空间中地球表面以上的高空,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 、“天人合一” 、“天道酬勤”等等,这里的天,显然与今天自然科学中天的概念不是一回事。举个例子吧。我们中国人有望月的习惯,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我们会认为月亮在天上,我们不觉得这样认识有什么不妥。可是,如果我们有幸作为一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当我们回望地球的时候,地球是不是也在天上呢?这给人的直观感受跟人在地球上望月亮几乎没有任何区别。那么,究竟哪是天哪是地?一时真有点说不清了。我们现代人类把地面以上的高空称为天空,把大气层以上的天空称为太空,天空也好,太空也罢,说来说去,说的都是人类生存的这个空间范围。我们知道,人类生存的空间的一切物体,其最表面的最大的一层粒子都是分子,我们不妨称其为分子空间。在自然科学天的概念里,称月亮在天上,其实,更确切的说法是:月亮在离开地球一定距离的分子空间里,地球和月亮共处在分子空间的不同位置。同理,对太阳系的其它几大行星的所在位置,也都可以这样去认识和表述。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回答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传统文化说“神在天上”,为什么今天人类的宇宙飞船飞了那么高,天文望远镜望了那么远,却没发现神佛呢?于是,有人轻率的得出这样的结论:神佛根本不存在。殊不知,这是因为宇宙飞船飞的再高,天文望远镜望的再远,也没超出我们人类生存的这个分子空间。更直白的说,都没有超出人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宇宙飞船在人间转来转去,天文望远镜在人间看来看去,尽管飞的好像挺高,尽管看的好像很远,又怎么能发现神佛和神佛的天国呢?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与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天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如果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天是分层的。比如,佛家讲三十三层天,道家讲三十六层天;再比如俗话说的天外有天、九重天等等。不同门派、不同境界对天的认识上会有差异,这是正常的。这与“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很相似。我们再来看,不仅天是分层的,地也是分层的。比如十八层地狱、九泉之下等等。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宇宙中生命的不同境界,与天地的层级结构是不是有某种对应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举例来说吧。道教将天分为三十六层,又细分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圣境四天。在各界的天里,分别有从低到高的各层生命。具体讲,就是所谓的六道轮回之说:天人道(天人)、阿修罗道(魔)、人道(人)、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这也就是说,在传统文化中,生命的境界与天地的层级结构本就是一回事。那么,生命的境界与天地的层级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呢?或者说,境界与层级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其实,从一定角度上讲,生命的境界与天地的层级结构的物质基础,就是不同大小的粒子,就是不同大小的粒子构成的不同的宇宙空间,表现为一层又一层的地,一层又一层的天。通过现代科学我们知道,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一切物质的表面粒子都是分子,钢铁、石头、水、空气、人体等等,都是这样的,我们姑且把这个空间称为分子空间。我们又知道,比分子小一层的粒子就是原子,原子粒子并不是一个粒子的孤立存在,而是象分子粒子一样遍布宇宙空间的。原子粒子构成了另一层空间,那里面的一切生命与物体,其最表面的粒子都是原子。同理,比原子更小的质子、中子、电子、夸克和中微子等等,也构成了它们各自境界的那一层空间。那么,宏观粒子构成的空间里的生命,与相对微观的粒子构成的空间里的生命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以分子空间的生命和原子空间的生命为例,来略作比较和说明。首先,因为原子空间的一切生命与物质的最表面粒子是原子。通过现代科学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比原子的体积大很多,是天文级数的差别。构成原子空间的人的大脑的表面粒子当然也是原子,那么,其大脑的组织结构比我们分子空间人类大脑的组织结构要精密无数倍。同时,他们的大脑是完全开放的;而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我们人的大脑有70%以上是被锁着的。这就是为什么神佛具有大智慧,而人与神相比,我们人的智力只能称之为小聪明。西方有一句犹太谚语叫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不是说上帝怎么看不起人,而是人类带着自私和欲望的思考方式,在上帝看来也太小儿科了。其次,因为分子的体积比原子的体积大很多,是天文级数的差别。那么,分子空间的生命体的皮肤,比原子空间的生命体的皮肤要粗糙的多。打个比方,如果分子空间的人的皮肤表面是鹅卵石砌成的话,那么,原子空间人的皮肤比玻璃还要光洁的多。这一点,正好与我们知道的神佛、菩萨、仙女的美好、圣洁的形象相吻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形容人间最美的佳人为“美若天仙”。第三,我们知道,现代研究发现,原子有放射性,也就是说,原子在分子空间是有能量体现的。这一点,正好和我们知道的神佛、菩萨显现到我们人类分子空间时会发出“佛光”相吻合。其实“佛光”就是能量的体现。我们仅从以上三点就不难发现,微观粒子空间的生命特征,这些都是跟中国传统文化中说的高级生命——神的特征相吻合了。也就是说,微观粒子构成的空间里,存在着高级生命,那就是我们人类世代敬仰、无限向往的天堂。当然了,微观粒子构成的空间的生命与我们人的差别还不止这些。比如,微观世界里的生命身体没有轻重,可以飘起来,可以变大和缩小,可以变化出各种形象;他对他以下的境界一目了然;他们的生命是用“劫”来计算的,可以活很长很长的时间;他想要什么伸手即来;他们没有人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活的大自在,等等。人为什么要修炼?为了到达幸福的彼岸,那是生命的归宿,那是做人的真正目的。人为什么要活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等等这些人生的终极问题,在这里是不是都找到了答案?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也就是说,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存在的。同理,天与地也是成双存在、相对而言的。如果我们把宗教中所讲的天地的完整的层级结构比作一座万丈高楼的话,那么,一楼的天花板,就是二楼的地板;二楼的天花板,就是三楼的地板;三楼的天花板,就是四楼的地板,依此类推,一直到达万丈高楼的最高层。这个比喻虽然不是太恰当,大概就是那么个意思。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揭开了一个谜底了:在位居三界之上的天堂的众神眼里,整个三界相对他们的天堂而言,都可称之为地,都可称之为土。因为地就是土,土就是地。也就是说,“神用泥土造人”的真正涵义,其实就是说的“神用三界内的物质粒子造了人”这个意思。三、神用什么方法造的人现代人不能理解和相信“神用泥土造人”的另一个障碍是:如果说神用三界内的物质——土造了人,土是神造人的原料,那么,神是用什么方法,或者说用什么能力造了人呢?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按照我们人的思维和观念,造人的外形比较容易,就好比雕石像、烧瓷人、捏面人儿、吹糖人儿,这都是我们常见的技艺。可是人不只是有了外形就完事了,人的内在结构,大到五脏六腑,小到毛细血管,再到我们现在知道的DNA双螺旋结构,还有更微妙的经络呢,造化人体如此细微精妙的生物工程,神是怎么完成的呢?接下来,我们就说明这个问题。正如前文所言,神是智慧和能力远远高出人类的高级生命。黄帝是人文初祖,也曾进山访仙,向广成子求教修炼和治世为政之道。孔子是人中至圣,也曾向老子问礼求教,敬谓老子为“龙”——神龙见首不见尾。黄帝和孔子尚切如此,就更不用说世间的云云众生了。人与神的这种差距,不是幼儿园与博士后的差距——这不过是人与人的差距,而是整个人类与高级生命的差距,是生命境界的差距,是天文级数的差距。表现在做事方式上:人做什么事情,得通过大脑支配肢体去完成;而神做事情是用佛法神通——神造人就是用的佛法神通。为了把佛法神通说清楚,我们先从气功说起吧。(一)全国气功热上世纪下半叶,横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持续二十多年,在中国大陆出现了一个全国气功热。这是天象变化带动下,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一时间,全国数千万人修炼气功;气功师受到明星一样的礼遇和追捧;出现了几十家气功报刊和大量关于气功的学术著作;随处可见气功医疗院、气功表演会等。气功热得到了官方和科学界的高度认同。1986年成立的国防科工委所属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会,由张震寰将军任理事长,钱学森任名誉理事长;1988年成立的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由卫生部崔月犁部长任会长。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主办召开过五届全国气功科学研究学术论文报告会,出版了四集《气功科学文集》,总数超过150篇的实验报告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记录。气功热中被公认的特异功能主要有六种:特异致动、非眼识别、遥视、预测、透视、心灵传感。这六种特异功能分别对应修炼界常识的搬运功、天目、遥视、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二)气功师的能量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原苏联科学家基尔利安夫妇研究发现,每个人的周围都存在一个微弱的能量场。而气功师的光场、电场、磁场要远远超过普通人。普通人体的磁场约为 0.25高斯,气功师可高出许多倍,可达4高斯。现代仪器的检测已经证明,当气功师发功时,其意念控制部位的穴位可测到超常的电磁波。对气功师的外气研究表明,气功外气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能量场,现在的物理手段已经能从外气中测出各种高能粒子,包括γ射线、高低频电磁波、红外辐射、次声振动、微弱可见光等。还发现外气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改变物质内部组成结构,促进生物增长等效果。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王修壁教授的实验表明,气功师发功时,用8566A型频率分析仪进行连续扫瞄,检测到频率为10~360MHz、功率为30~65dBm的高频电磁波。1986年12月到1987年1月间,清华大学陆祖荫、赵南明教授等,让气功师在距离实验室6公里处发功, 结果表明其能量可以使内腔式激光管发射的激光偏振面转动。上世纪八十年代,气功热中红极一时的气功师严新,与清华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等机构的陆祖荫、李升平等研究者合作,进行了一系列气功科学实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实验包括从广州发功,改变了位于北京清华大学实验室内的水等物质的分子结构。气功协会会长张震寰将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贝时璋等,在确认研究报告真实可靠的情况下,对该报告进行了推荐。实验论文在《自然杂志》、《生物物理学报》上发表,《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作了广泛报道。说到中国气功热,严新之外,还有一个人不能不说,他叫张宝胜。张宝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耳朵识字”兴起的时候,即宣称自己有“非眼视觉”功能,并能进行“送物取货”表演,风靡整个京城,震惊中国科学界。中国科学院、包括高能物理研究所,以及一些高等学府,对张宝胜经过系统的研究,运用了非常严格的科研手段,包括双盲、封粒、对照,证实确实有这些现象。电影《赌神2》里面有特异功能的张宝成,就是以张宝胜为原型的。1983年6月2日,经国防科工委批准,张宝胜被正式调入507所,由一个平头百姓,华丽转身成为国家核心科研管理机关的军队干部。从此,他的身影出现在包括政府要员等在内的单位或家庭寓所。通过表演,他赢得了“神人”、“国宝级气功师”等美誉,成为享受专车、专宅、专职服务员的中央领导级待遇的人物。1984年3月11日,张宝胜给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作表演。大约三个小时内做了十五项表演。包括隔着信封认字(透视功能);打开信封后,里面多了五根火柴(搬运功);从密封的玻璃瓶子里取出23粒药片(搬运功);向三个走时准确的手表吹气后,一个慢了一个小时,一个慢了两个小时,另一个日历慢了两天……等等。(三)佛法神通一个修炼有素的气功师具有超常的能量,可以出现特异功能,这已经是科学验证的事实了。那么,气功师的能量以什么方式存在呢?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能量存在方式是,能量储存在构成人体的细胞和分子、原子等等层层的粒子中。随着修炼功夫的加深,修炼层次的提高,其能量密度会越来越大,直到高能量物质完全代替了人的肉体细胞的原有成分,这就是历来修炼界说的“走出五行”。也就是说,他的身体已经不是我们这个空间的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所构成的了,而完全被从另外空间采集的高能量物质给代替了。第二种能量存在方式是,修炼人的体内会结丹。这个丹的能量密度,要远远超过第一种存在方式的能量密度。打个比方,丹就好比一枚“超能激光炸弹”,它起什么作用呢?在修炼人最后圆满的时候,这个丹要爆炸,“轰——”一震,把修炼过程中锁在命门里的各种功能全部释放出来。然后,他的元神带着这些东西圆满升天。我们知道,高僧圆寂后火化时会出现舍利子,那就是爆炸后的丹在肉身里的遗存。化验表明,舍利子包含着大量另外空间的物质。第三种能量存在方式是,修炼人走出世间法修炼以后,会有功的产生,会在头顶上出现一根功柱,随着修炼层次的提升,功柱也在不断向高层次突破。如果一个修炼人的功柱突破了三界的范围,能够达到得正果的境界,这就是修炼界常说的“跳出三界外”。那么,他将来的生命去向就超出三界了,修成了罗汉、菩萨、佛道神,乃至更高境界的高级生命,就不再进入六道轮回了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说说这第三种能量存在方式——功。我们知道,从一定角度上讲,宇宙的结构,就是从微观粒子到宏观粒子的排列组合。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生命与物体之所以千姿百态,甚至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其实就

严新去年还在国际英文杂志上和哈佛大学合作发表新论文呢。

有人说他活着。有人说他死了。。

论文发表外审严不严

外审是非常严格的,外审通常是由杂志社外部专家进行的,因此是比较严格的,初审是编辑进行的大致浏览和审核,终审是主编进行的最终把关,可以说文章审稿的关键就在外审环节了,要想顺利通过审稿就必须把握外审。

论文外审没通过主要问题都集中在文章质量和内容上,常见的原因如论文创新不够,内容相关分析没有深度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引起专家的兴趣,还有就是文章论证不够充分,说服力有限,这些都是外审被拒的常见原因,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

教育部关于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

第十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随机匹配方式组织同行专家对抽检论文进行评议,提出评议意见。每篇论文送3位同行专家,3位专家中有2位以上(含2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毕业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毕业论文”。

3位专家中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将再送2位同行专家进行复评。2位复评专家中有1位以上(含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将认定为“存在问题毕业论文”。

以上内容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

不是非常严格,硕士论文的外审其实并不是非常严格,只要你的论文有研究成果,以及具有比较好的撰写规范的话,那么外省通过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严纯华发表了哪些sci论文

兰州大学院校代码是10730,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兰州大学(Lanzhou-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位列“双一流”、“985工程”和“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为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学校历史

1908年11月8日(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甘肃法政馆呈清甘肃省当局将法政馆改为甘肃法政学堂。

1909年(宣统元年),奉部令改法政馆为法政学堂,划归甘肃提学使司主管。法政学堂由提学使王新桢迁设于兰州城内西大街。

1909年2月5日,清政府学部同意将甘肃法政馆改为“甘肃官立法政学堂”,由提学使司主管,颁发“甘肃法政学堂关防”,性质为高等学堂,学堂地址移至城内西大街。

1909年7月,法政学堂完成再次迁址,迁于城内西大街,为兰州大学历史上的第四个校址。

1912年2月24日(民国元年二月二十四日),陕西革命军发动起义,甘肃保皇势力出兵围剿,消耗了甘肃库存,提学使司王新桢札至法政等学堂,通报甘肃提学使司教育总会及议长议绅商议,决定本年度甘肃省只办存古学堂一所学堂,暂时停办优级师范学堂、文高等学堂、法政等学堂与农矿学堂四所学堂。

1913年6月,法政学堂结束后,蔡大愚筹划改组法政学堂为“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舍定于兰州西关萃英门旧举院内,利用科举时代之至公堂、观戏堂为教室。

1913年10月17日,经教育司批准,法政专门学校将校址迁入省城西关原清朝贡院内原农业,矿物学堂的校舍,并接收了全部校产。后来又批准巡警学堂校舍归属法专,为兰州大学校址的第五次变迁。

1915年9月,经教育科调查,甘肃法政专门学校办理情形与部令符合,准于正式承认甘肃法专办学合格。

1925年7月15日,奉冯玉祥令,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批准将甘肃省立五族学校,更名为甘肃省立中山学院,是1928年成立的兰州中山大学的一个来源。

1928年,甘肃省立中山学院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

1931年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全国各地除广东中山大学外,一律取消“中山”二字。兰州中山大学遂更名甘肃大学。

1931年5月,甘肃大学更名为“省立甘肃学院”。

1944年3月,改为国立甘肃学院。

1946年,在原基础上成立“国立兰州大学”。

1949年,兰州解放。辛树帜校长率兰州大学迎接解放,兰州大学完整地回到了新中国人民手中。其后,奉人民政府教育部令,全国各地学校一律丢掉居首的“国立”、“省立”等字样,国立兰州大学更为兰州大学,沿用至今。

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立为全国重点大学。

1996年,首批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国家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校。

2001年,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高校之一。

2017年9月,兰州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月,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90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7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99人。有研究生导师2105人;在站博士后245人;临床医学教授144人、副教授296人。有两院院士2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65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9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8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4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月,学校下设44个教学科研单位,3所附属医院(其中1所口腔医院),开办10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8个):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大气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草业科学、口腔医学、行政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20个):英语、俄语、应用物理学、应用气象学、生物科学、材料物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工程与核技术、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戏剧影视文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核技术、草业科学、生物技术、大气科学、化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经济学、材料化学、行政管理、功能材料、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固体力学、生态学、植物学、自然地理学、有机化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民族学、区域经济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历史文献学

省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草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国际政治、高等教育学、环境科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7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4个甘肃省临床医学中心,4个甘肃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8个甘肃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3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甘肃省行业技术中心,1个甘肃省企业研究院,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理论研修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4个省高校新型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5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截至2018年7月,学校已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700余项,部编辑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1400余部。2016年发表SCI论文1,547篇;2007-2016年发表SCI论文12220篇,被引用155512次,篇均被引12.73次。2017年8月31日年最新自然指数发布,兰州大学在自然指数所认定的68种期刊上发表论文171篇。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7月,学校先后与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的153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伙伴遍布亚、美、欧、非、大洋洲。近五年来(2013-2017),接待来校访学交流外宾及港澳台地区客人7,853人次,教工因公出国及赴港澳台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等各类活动计3,414人次,派出近4135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招收培养2000余名留学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格鲁吉亚1所孔子学堂。

2019年12月12日,严纯华校长与喀布尔大学校长哈米杜拉·法路其共同签署了《中国兰州大学与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合作交流协议》,并共同见证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兰州大学阿富汗研究中心与阿富汗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

2021年6月24日上午,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深圳研究院共建“现代中药全产业链创新研究中心”合作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举行。

兰州大学既是985,也是211大学。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兰州大学是985大学,也是211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甘肃有1所211大学,1所985大学,兰州大学是甘肃省唯一的一所211和985大学。目前985、211大学已经不再评选,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学校简介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1954年开始研究生教育;2001年,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位列“双一流”、“985工程”和“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为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学校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截至2022年1月,学校榆中、城关两个校区占地3544.32亩;有本科生20146人,硕士研究生13297人,博士研究生3808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月,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90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7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99人。有研究生导师2105人;在站博士后245人;临床医学教授144人、副教授296人。有两院院士2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65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9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8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4人。

学科、专业建设

兰州大学学科特色鲜明,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11个学科门类。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4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部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特色专业。

院系概况

截至2022年1月,学校下设44个教学科研单位,3所附属医院(其中1所口腔医院),开办10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

兰州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同时广泛开展应用研究。近年来,学校坚持贴近国家目标,立足西北特色,大力扶植新的学科增长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均大幅提高。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7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4个甘肃省临床医学中心,4个甘肃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8个甘肃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3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甘肃省行业技术中心,1个甘肃省企业研究院,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理论研修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4个省高校新型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5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截至2018年7月,学校已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700余项,部编辑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1400余部。2007-2016年发表SCI论文12,220篇,被引用155,512次,篇均被引12.73次。

兰州大学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合作,截至2018年7月,学校先后与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的153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伙伴遍布亚、美、欧、非、大洋洲。近五年来(2013-2017),接待来校访学交流外宾及港澳台地区客人7,853人次,教工因公出国及赴港澳台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等各类活动计3,414人次,派出近4135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招收培养2000余名留学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格鲁吉亚1所孔子学堂。

2019年12月12日,严纯华校长与喀布尔大学校长哈米杜拉·法路其共同签署了《中国兰州大学与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合作交流协议》,并共同见证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兰州大学阿富汗研究中心与阿富汗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

2021年6月24日上午,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深圳研究院共建“现代中药全产业链创新研究中心”合作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举行。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8个):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大气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草业科学、口腔医学、行政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20个):英语、俄语、应用物理学、应用气象学、生物科学、材料物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工程与核技术、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戏剧影视文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核技术、草业科学、历史学、生物技术、大气科学、化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经济学、材料化学、行政管理、功能材料、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固体力学、生态学、植物学、自然地理学、有机化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民族学、区域经济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历史文献学

省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草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国际政治、高等教育学、环境科学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牢牢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坚持跨越式发展。于是1998年5月对外宣告,称之为985工程,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985大学整体实力强于211大学,当然所有985大学都是211大学。

985/211工程的不同:

定义不同:

985大学即参加“985工程“的大学,即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大学即参与“211工程”的大学,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实施时间不同:

1999年,“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1995年11月,211工程正式启动。

涵盖大学不同:

985大学都是211大学,但211大学不一定是985大学。

建设内容不同:

“985工程”建设任务为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

“211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是985也是21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