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阳新铜矿论文发表要求

发布时间:2024-07-03 17:29:37

阳新铜矿论文发表要求

①、看期刊是否正规合法:大家无论选择哪本期刊,都要首先确认自己要投稿的期刊是否正规合法,建议大家亲自去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查看一下,你所选择发表论文的期刊是否被收录了!②、看期刊级别是否合适:对评职称的人来说,期刊级别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期刊级别的高低限制着你评职称的等级,如果评初、中级职称,省级期刊就可以;如果是评高级职称,则必须是国家级期刊!在期刊级别这点上,大家一定要注意看单位的要求,有些单位会要求核心级的期刊,那么大家在选择发表论文的期刊时就要注意了!③、看期刊收稿方向是否符合:每本期刊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有自己的侧重点,选择一本符合你论文发表方向的期刊,能够确保文章快速通过审核,也更能证明你论文的学术价值④、看刊期是否来得及:评职称也好,大学生发表论文也好,都是有时间要求的,所以大家必须看下你所选择的发表论文的期刊是否能够及时见刊!

一般中级职称论文还是比较好发表的,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文章是原创的,抄袭率不能超过30%,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一般杂志社都会查抄袭率的;字数不宜太多,3000字左右,正好一个版面为佳;期刊必须有CN或ISSN刊号的,在新闻出版总署网可以查到的期刊。具体对期刊的选择最好是符合当地相关单位要求的;关注一下当地评职称相关文件,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例如有些地方发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加分是不同的;需要注意下发表时间,有些专业性强的期刊发表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应提前几个月准备;还有你在中级职称时发表的文章是不能用作评高级职称的,也就是说评高级的时候还要发表新的文章,并且对期刊要求更高了。具体的你可以去问问百姓论文网,我同事都在那里发表的,期刊也都拿到手了,很满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1)内容主题与所要投的期刊收稿方向相符,需积极向上、注重逻辑性(2)不同期刊对文章的字符数要求不同,投稿时注意按期刊要求字符数调整(3)控制重复率,一般期刊的重复比要求控制在30%内,个别会要求20%或15%等

一、文章质量要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文章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也有一个大致通用的标准,即,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如果您有了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投稿的事情了。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的特殊情况,文章质量达到发表的要求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经过我们的修改就可以发表。关于质量,可以参考日本质量专家的话,质量的核心是实用性。二、文章的选题要符合刊物的定位,不能乱投稿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三、文章格式要规范,还需控制字数学术性期刊的格式是非常严格的,论文的格式可以参照你所投刊物的要求去做。至于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您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省得花冤枉钱。比如,高校评中级职称一般3500字就可以了,社会上评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3000字以上即可。还要注意,如果文章有图表,则要适当增加版面。四、提前投稿,尽量提前2—3个月投稿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虽然最近几年,有很多刊物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提前准备为好。

阳新铜矿论文发表

一、大地构造单元

丰山洞铜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通山-瑞昌坳褶断束内丰山洞复式向斜的东端。

二、矿区地质

(一)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下三叠统大冶群第四(T1dy4)至第七岩性段(T1dy7)(图2-49),其中第五、六段(T1dy5、T1dy6)与成矿关系密切。

T1dy7:灰黄色厚层和薄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角砾状白云岩,厚79m。

T1dy6:上部为厚层状间夹薄层状灰岩,局部有少量燧石条带(或结核)和泥质条带,中部为中厚层状灰岩,具缝合线构造;下部为中-薄层状灰岩,厚122m。

T1dy5:上部为淡黄色、灰色薄层状白云质灰岩;中部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下部为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含石膏条带状灰岩,厚121m。

T1dy4:上部为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下部为灰白色夹紫红色厚层状灰岩、白云岩,具鲕状构造,厚205m。

(二)构造

矿区位于鸡笼山-苗母山复式倒转向斜核部。该向斜轴面走向近东西,倾向南。核部地层为三叠系碳酸盐岩,两翼地层为二叠系—志留系。两翼地层总体向南倾,倾角40°~60°。核部次级褶皱发育,主要有大垅倒转向斜、仙人洞倒转背斜、立头倒转向斜和柯家塘倒转背斜(图2-49),其中与成岩成矿关系密切的是立头倒转向斜和柯家塘倒转背斜。

断裂构造主要有近EW向、NWW向,近SN向和NE向。近EW向断裂规模较大,以压性结构面为主,多为逆断层。NWW向断裂以张性、张扭性为特征,地表并不明显。NE向断裂比较复杂,有平移断层,NW盘南移,SE盘北移,表现为左旋扭动,矿田南部还有NE向逆断层。近SN向断层既有正断层,也有逆断层,切割岩体和矿体,为成岩成矿后断裂。岩枝、岩墙、岩脉主要呈EW向展布,受近EW断裂控制。而岩株主要呈NWW向展布,受NWW向构造控制。

图2-49丰山洞铜(钼)矿床地质图Fig.2-49Geological map of Fengshandong copper-molybdenum deposit(据翟裕生等,1992)(after Zhai Yusheng et al.1992)

1—大冶群五段白云质灰岩;2—大冶群六段厚层-中厚层灰岩;3—大冶群七段白云质灰岩、白云岩;4—花岗闪长斑岩;5—侵入交代角砾岩;6—卵石化角砾岩;7—震碎角砾岩;8—夕卡岩型矿体;9—倒转向斜;10—倒转背斜;11—断裂;①大垅倒转向斜;②仙人洞背斜;③立头倒转向斜;④柯家塘倒转背斜

(三)侵入岩

丰山洞岩体沿柯家塘倒转背斜和立头倒转向斜侵入,平面上近似椭圆形,长轴呈NWW向延伸,向北超覆,向南倾伏,上大下小,为一蘑菇状岩株。岩株长约2200m,中部最大宽度800多米,地表长宽比为3∶1,在—400m标高为1.5∶1。出露面积约1.6km2,由多次侵入活动形成。

丰山洞岩体可划分为四次侵入-爆发活动,第一次侵入活动形成岩株的主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在岩体的边缘,部分为石英闪长斑岩或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是岩体同化围岩后形成的边缘相。

第二次岩浆活动以形成隐蔽爆发角砾岩体(筒)为特征,角砾成分复杂,有大理岩角砾、花岗闪长斑岩角砾、夕卡岩角砾以及矿石角砾等。胶结物有花岗闪长斑岩和热液蚀变产物。

第三次岩浆活动主要形成一个花岗闪长斑岩大岩墙,宽2526m,长近数公里。侵入到主岩体的西南部,并切穿了夕卡岩型矿体和隐爆角砾岩。

第四次岩浆活动形成了粗面质凝灰角砾岩和石英粗面质角砾凝灰岩,呈岩筒、岩墙产出,具有次火山岩和火山喷发岩间的过渡特征,是超浅成岩浆活动的结果。

各次岩浆的规模从早到晚由大渐小,说明岩浆活动强度从早到晚由强渐弱。从分布上看,第一次花岗闪长斑岩分布广,是主岩体,第二次主要分布在主岩体中部及西南部,第三次主要分布在主岩体西南部,第四次主要分布在主岩体东南部。在露天采场内,各次岩浆活动的产物穿插交织明显。

本区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燕山早期,第一次花岗闪长斑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49Ma(K-Ar法),第四次粗面质角砾凝灰岩138Ma(K-Ar法),时差为11Ma。从现场看,不同期次岩体虽然有明显的穿插关系,但冷凝边和烘烤边都不太发育,说明早、晚期岩浆岩时间间隔不大,是在统一的构造-岩浆背景下多次脉动活动的产物。

本区与成矿活动关系密切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侵入的花岗闪长斑岩,它们的化学成分与中国同类岩石化学成分相比,SiO2含量略低,Na2O+K2O含量偏高,w(Fe2O3)/w(Fe2O3+FeO)第一次偏低,第二次偏高。FL与之相近,MF略低,为2.37~3.05,属钙碱性岩系列。岩石化学成分总体变化特征与区域内已知含矿斑岩(城门山、铜山口)十分相似。

稀土元素:w(∑REE)=167,w(∑Ce)/w(∑Y)=8.08,δEu=0.98,(La/Yb)N=31.56,说明岩浆的来源可能为下地壳或上地幔。

成岩深度不大,据初步推算,岩体侵位深度小于1km。岩体剥蚀深度也不大,因此丰山洞岩体为—超浅成侵入体。

三、矿床地质

(一)矿体形态、产状

丰山洞矿床由近百个大小不等的矿体组成,其中1号、501号和558号矿体规模较大,这三个矿体的储量占矿床总储量的90%以上。

1号矿体:位于岩体南缘接触带上,走向NW300°,倾向SW,倾角陡,一般在500左右。矿体沿走向长800m,矿体厚度一般30~40m。最大厚度可达85m,矿体倾斜延深最大为400m,总的形态为一复杂的扁豆体,走向上和倾向上都有分支复合现象,剖面上有叠瓦状排列的特点(图2-50)。最近查明,该矿体位于—400m上下的叠瓦状部分,在接触带大理岩褶曲突入岩体时,或凹兜部位时相连接,构成厚大的沿接触带受小褶曲控制的完整矿体。这一发现,使该矿体的储量成倍增长。

图2-50丰山洞铜(钼)矿床联合剖面图Fig.2-50Combined profile of Fengshandong Copper-Molybdenum Deposit(据翟裕生等,1992)(after Zhai Yusheng etc.1992)

1—大理岩;2—花岗闪长斑岩;3—夕卡岩型矿体;4—斑岩型矿化带;5—矿体编号

501号矿体:产于岩体北缘接触带上,矿体走向随接触带变化而变化,总体上向南倾,倾角在—100m标高以上为350左右,在—100m以下变陡,为50°~70°。矿体东西向长约1500m,厚8~15m,最厚达36m,沿矿体倾斜延深最大在500m以上。矿体形态较为规则,分支复合现象少,分布较稳定,呈似层状沿接触带分布。

558号矿体:产于岩体西北部,501号矿体的上盘,距北部接触带约50m的隐爆角砾岩筒内。大致呈东西向延伸,已控制长度为200m,厚25~40m,最厚60m。矿体赋存标高为+60~—200m。矿体在平面上呈不规则的扁豆状,横剖面上为不规则筒状,受多组断裂控制,在断裂交汇处,角砾岩体厚度大,矿石品位较高。

总的来说,主要矿体产于接触带,与夕卡岩关系密切。岩体南缘的1号矿体形态复杂,赋存部位较高,上部矿体厚度较大。岩体北缘501号矿体形态较规则,分布稳定,延深最大。558号矿体产于岩体内部,受隐爆角砾岩体的控制,赋存部位也较高。

(二)矿石特征

1.矿物成分

常见的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磁铁矿、斑铜矿;其次有方铅矿、闪锌矿、赤铁矿;少量的有辉铜矿、铜蓝、黝铜矿和磁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斜长石、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绿泥石、蛇纹石、绿帘石等。

2.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有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和碎裂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角砾状、细脉浸染状、网脉状和脉状构造等。

3.矿石类型

包括夕卡岩型、角砾岩型、斑岩型和大理岩型等4种。

夕卡岩型矿石是主要矿石,产在夕卡岩体中,矿石品位较高,Cu平均品位为0.9%~1%以上。主要矿物成分是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斑铜矿、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等,可见块状黄铜矿矿石、块状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矿石,细脉—细脉浸染状黄铜矿-黄铁矿矿石以及浸染状黄铜矿黄铁矿矿石。

角砾岩型矿石主要产在隐爆角砾岩体中,角砾和胶结物中都有矿化,胶结物中主要矿物是黄铜矿、黄铁矿、绿泥石、方解石等。角砾中成分比较复杂,既有矿化夕卡岩、矿化斑岩,也有矿化大理岩。矿石Cu品位平均约为0.65%。

斑岩型矿石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主要形成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矿石,也有浸染状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矿化,Cu品位较低,一般为0.2%~0.4%。

大理岩型矿石产于岩体接触带附近的大理岩、蛇纹石化大理岩中,呈团块状、脉状。主要是黄铜矿、黄铁矿(含铜黄铁矿),此外还有方铅矿、闪锌矿等。

(三)蚀变-矿化期次与成矿阶段

本区矿化蚀变是多阶段的,与第一、二次岩浆活动关系密切。与第一次侵入活动有关的蚀变和矿化可分为气液期和热液期。气液期的主要产物是岩体中的钾长石化和接触带的夕卡岩化。钾长石化较普遍,岩体中心最发育,向岩体边缘逐渐减弱。以交代斜长石斑晶为主,其次交代黑云母,还形成钾长石-石英脉或黑云母脉贯入基质之中。这期钾长石化是花岗闪长斑岩结晶晚期的残余热液交代早期岩石生成的。在花岗闪长斑岩与三叠系碳酸盐岩的接触带,断续地形成一圈夕卡岩,其主要组成矿物为硅灰石、石榴子石、透辉石和绿帘石等。矿物成分虽比较简单,但有明显的分带性。外带主要为硅灰石,内带主要为石榴子石和透辉石,二者呈过渡关系。在气液期末,有磁铁矿、辉钼矿及少量黄铁矿的形成。

热液期在花岗闪长斑岩体边缘发生石英-绢云母化,在岩体内部与钾长石化重叠。石英-绢云母主要交代长石,既交代原生长石,也交代次生钾长石。花岗闪长斑岩中铜、钼矿化作用主要是伴随石英-绢云母化作用产生的,铜、钼矿化网脉或细脉充填于岩体边部的细小裂隙和网状裂隙,分布比较普遍,但矿化强度不大。含矿热液主要在夕卡岩中充填、交代,形成很富的夕卡岩型矿体。夕卡岩和斑岩中的矿化是贯通的,一些含铜黄铁矿脉同时贯入岩体和夕卡岩的裂隙中,金属矿物的组合也是一致的,只是它们的含量有差别,斑岩中矿化较为微弱,夕卡岩中矿化强烈,形成了重要的工业矿体。

第二次岩浆活动产生的隐爆作用,使主岩体、夕卡岩以及矿石发生破碎,在隐爆中心,形成爆破角砾岩体(筒)。与之有关的蚀变作用主要有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绿泥石、碳酸盐化等。钾长石化主要发生在花岗闪长斑岩角砾的边缘,使角砾镶上一层肉红色钾化边,也有的沿花岗闪长斑岩角砾的裂隙交代。

石英-绢云母化、绿泥石-碳酸盐化比较发育,以交代隐爆角砾岩中的岩屑胶结物为主,也有交代部分花岗闪长斑岩角砾。这两类蚀变往往共生,相互重叠,在露天采场所见绿泥石-碳酸盐化比石英-绢云母化更为普遍。这两类蚀变作用均伴随有铜钼矿化,主要呈浸染状、细脉状分布,矿化较弱,一般不具工业价值。但当这期矿化与早期矿化重叠时,便形成工业矿体。

(四)蚀变-矿化分带

本区蚀变、矿化作用是多期次的,相互叠加,且具有一定分带性。从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夕卡岩化带-蛇纹石化带。

钾长石化带:主要分布于岩体中部和北部,以交代斜长石斑晶为主,其次交代黑云母,也有黑云母-钾长石细脉、石英-钾长石细脉贯入基质之中。该带有浸染状辉钼矿、黄铜矿和黄铁矿等。

石英-绢云母化带:主要发育于岩体边缘部分,细晶石英和鳞片状绢云母呈“面型”交代,或沿原生硅酸盐矿物边缘和节理缝交代。该带局部叠加有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细脉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铜钼矿比较发育。

夕卡岩化带:在岩体接触带断续地形成一圈夕卡岩。该带由内到外又可分为夕卡岩化花岗闪长斑岩亚带-石榴子石夕卡岩亚带-透辉石夕卡岩亚带-夕卡岩化硅灰石大理岩亚带。该带构成主要矿体,矿石具典型的夕卡岩矿物组合。金属矿物分带明显,在夕卡岩化花岗闪长斑岩亚带,主要是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在石榴子石夕卡岩亚带,主要是磁铁矿、黄铁矿和黄铜矿;在透辉石夕卡岩亚带和夕卡岩化硅灰石大理岩亚带,主要是黄铜矿、斑铜矿;在夕卡岩化硅灰石大理岩亚带可见方铅矿和闪锌矿。

蛇纹石化带:蛇纹石沿层间裂隙充填交代。该带常叠加有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可见含铜黄铁矿脉或团块以及闪锌矿和方铅矿团块。

四、成矿条件

丰山洞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多期、多类型的,以夕卡岩矿化为主,也有斑岩型矿化和角砾岩型矿化,这些矿化都与岩浆活动有密切联系。

(一)矿化特征

矿体主要产于岩体接触带和岩体内部,矿化强度与岩浆活动强度呈正相关性。第一次岩浆活动规模大,形成了岩株的主体,与之有关的矿化作用在斑岩中和接触带普遍发生,在接触带形成了主要矿体。随着岩浆活动的减弱,矿化作用也越来越弱。

与国内已知斑岩铜矿相比,本区主岩体具有含矿斑岩的特征。岩体的化学成分与城门山、铜山口等花岗闪长斑岩相似。岩体中铜、钼含量比正常花岗闪长斑岩高若干倍,银、铅、锌等的含量也高于同类岩石的维氏值。

岩体与矿石中主要元素含量变化一致。

(二)控矿条件分析

构造裂隙控矿:矿化作用受构造控制明显。成矿流体(含矿热液)由深部沿断裂构造上升,经过次级断裂裂隙构造的分配,然后在接触带构造、岩体中捕虏体以及岩体中裂隙交代充填成矿。由于接触带的物理化学环境优于岩体中的裂隙构造,因此,接触带构造是主要容矿空间,矿体规模大,矿石品位富。而岩体中矿化虽然普遍,但品位较低。

隐爆角砾岩控矿:与隐爆角砾岩有关的含矿热液,在上升过程中,部分沿用了第一次矿液运移的通路。容矿空间则主要受角砾岩体和断裂裂隙构造控制。如前述对558号矿体的厚度,矿石品位与坑道编录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在构造交叉部位,角砾岩体厚度较大,矿石品位也较高。

(三)稳定同位素

硫同位素:在花岗闪长斑岩矿化带及夕卡岩型矿体内、大理岩及角砾岩中,采硫化物测定的硫同位素结果如表2-38。测定结果表明,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34S基本一致,大多变化在—0.4‰到+2.7‰。这表明形成夕卡岩型矿体和花岗闪长斑岩中矿化热液的硫源是一致的,且主要是来自深部岩浆。

氧同位素:对矿区石榴子石、石英、钾长石等测定的氧同位素值列于表2-39。

表2-38丰山洞矿床硫同位素组成Table 2-38Sulfur isotope composition jn Fengshandong deposit

表2-39丰山洞矿床氧同位素组成Table 2-39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in Fengshandong deposit

根据夕卡岩和蚀变矿物的氧同位素δ18O分析,本区至少在早期成矿阶段,成矿热液的δ18O值接近岩浆水。

(四)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

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反映出蚀变矿化过程中含矿热液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在石榴子石矿物包裹体的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K+含量最高,Na+次之;阴离子以Cl-和 为主,Mg2+、Ca2+和F-等含量较低。在石英矿物包裹体的液相成分中,阳离子Na+含量最高,其次是K+、Ca2+;阴离子以Cl-为主,F-和 浓度较低。矿物包裹体的气相成分都以H2O为主,其次是CO2和CO。这些特征也可说明含矿热液的主体应属NaCl-KCl-H2O体系。

从气液期到热液期,K+和 含量迅速降低。Na+含量逐渐降低,[Na+]/[K+]值、Cl-和F-的浓度逐渐增加,Ca2+和Mg2+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这些特点与蚀变作用是相吻合的。

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宽,气液期(如石榴子石、硅灰石和钾长石-石英脉)温度为340~600℃,个别高于600℃;热液期(如石英-辉钼矿脉)为330℃左右,而晚期的碳酸盐,石膏脉形成温度为110℃左右。因此,金属硫化物的主要形成阶段为200~350℃。

根据矿物流体包裹体确定的成矿压力为(146~345)×105Pa,推测成矿深度为0.58~1.3 6km。据上覆地层厚度,推算岩体侵位深度为543~915m,说明成岩成矿都处于浅部环境。

(五)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

综上所述,本区成矿作用始于花岗闪长斑岩的侵入,在与灰岩的接触带形成夕卡岩。在岩浆结晶的晚期,在岩体内形成钾长石化。以后,含矿热液从深部沿断裂-接触带构造上升,在夕卡岩带形成铜、钼矿体,同时在岩体边部发生石英-绢云母化,并形成细脉浸染状和网脉状铜钼矿化。在这以后,深部岩浆继续沿着第一次侵入的通道上侵,但因上部岩浆(第一次侵入)固结成岩,加上围岩裂隙受第一次侵入岩的热变质作用而愈合,形成封闭环境,使得大量气液流体在岩浆通道上部聚集,在内压急剧升高超过外压时,便冲破上部早期已固结的岩浆岩和上覆地层向上逃逸,由于能量的急剧释放,在地下一定深度发生爆炸,使得上部岩浆岩破碎,形成隐爆角砾岩,上覆大理岩被震碎崩塌,形成塌陷角砾岩。深部的高压气液流体沿断裂带上升,携带通道中的各种岩石碎块,形成角砾岩墙。角砾岩在热液作用下,发生蚀变和矿化,但矿化强度不大。当其叠加在早期矿化花岗闪长斑岩或含夕卡岩型矿石角砾时,便形成工业矿体。因此,丰山洞应为斑岩-夕卡岩型复合铜(钼)矿床。

由于丰山洞矿床类型与铜山口矿床相似,其矿床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可以互相借鉴。

阳新铜矿论文发表时间

一般的省级、国家级论文审稿需要1~2天,出刊需要1~3个月。个别快的0.5个月,还有个别慢的需要4~7个月。质量水平高一些的期刊,还有一些大学学报,投稿的出刊需要6个月左右,快一些的3~4个月。科技核心期刊审稿需要1~3个月,出刊另需要6~10个月左右,总的算起来大约是1年~1年半。北核、南核审稿需要3~4个月,出刊另需6~15个月左右,跨度较大总的算起来1年~2年。SCI、EI等与北核南核周期相仿。综上所述,评职称发表论文一定要对各不同级别论文的发表周期做到心里有数,提前准备,以免时间上赶不及白白错过评审多等一年。尤其是核心论文,一定要提前。不少客户联系到我们,想三五个月内出刊,那真是太难了,这种急单子我们要么不接,要么提前跟客户说好发不成全额退款,但不担任何责任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发表不是随时想法就可以发的,需要杂志社安排版面,如果下个月版面没,那么只能再往后安全了。省级、国家级期刊的职称论文发表需要提前1-3个月准备我们都知道,省级国家级别的刊物算是普刊,它也是职称发表的起跑线,相对来说,从期刊的选择到发表成功收到刊物的时间不需要很久,有些刊物快的话基本1个月左右就收到刊物了,慢点的话也就3个月左右,但是前提是你的论文已经通过审稿并确定版面了。这里还牵扯到论文的投稿数量问题,如果一个刊物虽然说是普刊,但是在业内的影响非常大,那么向其投稿的作者肯定不会少,这就需要作者有足够的耐心等待通知了。核心期刊的职称论文发表需要提前5-10个月准备除了刚讲过的普刊准备时间因素外,如果你自己投稿核心期刊,那么时间方面更是不能用月份单位来形容了,即使是通过代理来投稿,也只是让你的论文更早的呈现在编辑面前,从审稿修改到录取至出刊也需要5个月左右。具体的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一个核心期刊的每期刊载量是有限的,这就犹如是一个独木桥,都想过去,但是木头只有一根。此时你就需要珍惜编辑看到你论文的机会,用大量的时间来提高自己论文的创新度和针对性,杂志社编辑那里论文如海,如果编辑连你的第一段都没看完就关闭了,可想而知,机会就是这么浪费的,即使编辑能读完你的论文,也不代表就通过,可能论文还需要修改和润色,这种情况也可能会重复的修改来达到要求,这样一去一来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普刊(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比如现在是3月,现在基本都是征收四月的稿件,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在2到4个月,现在大部分本科学报基本都是安排的六七月的版面。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在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一个月。三月安排的话,基本上要十月十一月的版面了。更高端的一些期刊已经在征收13年版面了,如SCI EI等。 ————中国期刊库

首先拿自然投稿来说,省级和国家级的论文审稿需要1-2天,发表时间需要1-3个月。个别快的话半个月内就可以完成,慢的话甚至要4-7个月之久了。对于质量水平较高的期刊和一些大学期刊来说,投稿发表时间通常在6个月左右,较快的也需要3-4个月。科技核心期刊审稿需要1-3个月,发表需要6-10个月,总体时间大致是1-1.5年。北核和南核的审稿需要3-4个月时间,出版则需要6-15个月时间,跨度大,总共需要时长约1-2年。SCI和EI等与北核南核时间周期类似。众所周知,省级和国家级别的期刊是普通期刊,是职称期刊发表的起跑线。相对而言,从选刊到成功收刊用不了多长时间。有些刊物块的话研究1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收到了,如果慢的话,大概也就是3个月左右的时间。

化验铜矿发表论文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碘量法

任务描述

铜矿石中的铜,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涉及的测定方法也较广泛。目前对高、中含量的铜的测定多采用碘量法。碘量法已被列为铜精矿测定铜的国家标准方法(GB/T3884.1-2012 )。铜精矿分析一般要求测定铜、金、银、硫、氧化镁、氟、铅、锌、镉、镍、砷、铋、锑、汞等项目。本任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学会碘量法测定铜精矿中铜含量,熟练运用酸分解法对试样进行分解;能真实、规范记录原始记录并按有效数字修约进行结果计算。

任务实施

一、仪器和试剂准备

(1)玻璃仪器:酸式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烧杯。

(2)铜片(≥99.99%):将铜片放入微沸的冰乙酸(ρ=1.05g/mL)中,微沸1min,取出用水和无水乙醇分别冲洗两次以上,在100℃烘箱中烘4min,冷却,置于磨口瓶中备用。

(3)溴水(AR)。

(4)氟化氢铵(AR)。

(5)盐酸(ρ=1.19g/mL)。

(6)硝酸(ρ=1.42g/mL)。

(7)硫酸(ρ=1.84g/mL)。

(8)高氯酸(ρ=1.67g/mL)。

(9)冰乙酸(1+3)(ρ=1.05g/mL)。

(10)硝酸(1+1)。

(11)氟化氢铵饱和溶液(贮存在乙烯瓶中)。

(12)乙酸铵溶液(300g/L):称取90g乙酸铵,置于400mL烧杯中,加入150mL蒸馏水和100mL冰乙酸,溶解后用水稀释至300mL,混匀,此溶液pH值为5。

(13)硫氰酸钾(100g/L):称取 10g 硫氰酸钾溶于 400mL 烧杯中,加 100mL 水溶解。

(14)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蒸馏水稀释至100mL,加热煮沸,冷却备用。

(15)三氯化铁(100g/L)。

(16)碘化钾(AR)

(17)硫代硫酸钠(约0.04mol/L):

——制备:称取100g 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置于1000mL 烧杯中,加入500mL无水碳酸钠(4g/L)溶液,移入10L棕色试剂瓶中,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约10L,加入10mL三氯甲烷,静置两周,使用时过滤,补加1mL三氯甲烷,摇匀,静置2h。

——标定:称取0.080 g(精确至0.0001 g )处理过的纯铜三份,分别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10mL硝酸(1+1),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至溶解,取下,用水吹洗杯壁。加入5mL硫酸(1+1),继续加热蒸至近干,取下稍冷,用约40mL蒸馏水冲洗杯壁,加热煮沸,使盐类完全溶解,取下,冷至室温。加1mL冰醋酸(1 +3),加3mL氟化氢铵饱和溶液,加入2~3g碘化钾摇动溶解,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浅蓝色,加5mL硫氰酸钾溶液,激烈摇振至蓝色加深,再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随同标定做空白试验。

按下式计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滴定度:

岩石矿物分析

式中:T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铜的滴定度,g/mL;m为称取纯铜的质量,g;V为滴定纯铜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0为滴定空白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二、分析步骤

精确称取0.2000 g铜精矿置于300mL锥形瓶中,用少量水润湿,加入10mL浓盐酸置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3~5min取下稍冷,加入5mL硝酸和0.5~1mL溴,盖上表皿,混匀,低温加热(若试料中含硅、碳较高时加5~10mL高氯酸)待试样完全分解,取下稍冷,用少量蒸馏水冲洗表皿,继续加热蒸至近干,冷却。

用30mL蒸馏水冲洗表皿及杯壁,盖上表皿,置于电热板上煮沸,使可溶性盐类完全溶解,取下冷却至室温滴加乙酸铵溶液至红色不再加深为止,并过量3~5mL,然后滴加氟化氢铵饱和溶液至红色消失并且过量1mL混匀。加入2~3 g碘化钾摇动溶解,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浅蓝色,加5mL硫氰酸钾溶液,激烈摇振至蓝色加深,再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随同试样做空白试验。

若铁含量极少时,需补加1mL三氯化铁溶液;如果铅铋含量较高,需提前加入2mL淀粉溶液。

三、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铜质量的百分含量:

岩石矿物分析

式中:w(Cu)为铜的质量分数,%;T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对铜的滴定度,g/mL;V为滴定试样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0为滴定空白试样溶液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m为称取试样的质量,g。

四、质量表格填写

任务完成后,填写附录一质量表格3、4、5。

任务分析

一、碘量法测定铜的原理

碘量法测定铜的依据是在弱酸性溶液中(pH=3~4 ),Cu2+与过量的KI作用,生成CuI沉淀和I2,析出的I2可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有关反应如下:

岩石矿物分析

Cu2+与I-之间的反应是可逆的,任何引起Cu2+浓度减小(如形成配合物等)或引起CuI溶解度增大的因素均使反应不完全,加入过量KI,可使Cu2+的还原趋于完全。但是,CuI沉淀强烈吸附 ,又会使结果偏低。通常使用的办法是在近终点时加入硫氰酸盐,将CuI(Ksp=1.1×10-12)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沉淀(Ksp=4.8×10-15)。在沉淀的转化过程中,吸附的碘被释放出来,从而被Na2S2O3溶液滴定,使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得到提高。即:

CuI+SCN-→CuSCN+I-

硫氰酸盐应在接近终点时加入,否则SCN-会还原大量存在的Cu2+,致使测定结果偏低。溶液的pH值一般应控制在3.0~4.0之间。酸度过低,Cu2+易水解,使反应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率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则I-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I2(Cu2+催化此反应),使结果偏高。

Fe3+能氧化I-,对测定有干扰,但可加入NH4HF2掩蔽。NH4HF2是一种很好的缓冲溶液,因HF的Kα=6.6×10-4,故能使溶液的pH值保持在3.0~4.0之间。

二、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

由于Na2S2O3不是基准物,因此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配制好的Na2S2O2溶液不稳定,容易分解,这是因为在水中的微生物、CO2、空气中的O2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岩石矿物分析

岩石矿物分析

岩石矿物分析

此外,水中微量的Cu2+或Fe3+也能促进Na2S2O3溶液的分解。

因此,配制Na2S2O3溶液时,需要用新煮沸(为了除去CO2和杀死细菌)并冷却了的蒸馏水,加入少量Na2CO3使溶液呈弱碱性,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这样配制的溶液也不易长期保存,使用一段时间后要重新标定。如果发现溶液变浑浊或析出硫,也应该过滤后再标定或者另配溶液。

三、干扰元素及其消除办法

(1)三价铁离子:Fe3+的存在有显著干扰,因为它能氧化I-,析出碘,使结果偏高。为使碘量法测定铜在有铁存在下也能够进行,常把铁转变为不与碘化钾作用的配合物,一般是加入氟化钾(铵),此时,Fe3+结合成为不与碘化钾起反应的配离子 这是快速碘氟法的基础。

(2)亚砷酸、亚锑酸:在碘量法测定铜的条件下(pH>3.5), 等离子能被析出的I2氧化,使结果偏低,甚至不放出I2,因而干扰测定。其反应如下:

岩石矿物分析

五价的砷、锑在pH>3.5的条件下对测定无干扰。因此可在分解试样时将三价砷和锑氧化为高价以消除其干扰。As(Ⅲ)和Sb加入溴水氧化。煮沸除去过量的溴。

(3)亚硝酸根有影响,可于溶液中加入尿素除去。

(4)碘化亚铜沉淀吸附碘,使测定结果偏低。加入硫氰酸铵和碘化亚铜作用,因硫氰化亚铜的溶解度比碘化亚铜的溶解度小,生成硫氰化亚铜,消除对碘的吸附。当铜含量很低时可不加硫氰酸铵。当铜的含量较高时,在滴定终点到达之前可加入适量的硫氰酸铵溶液,使碘化亚铜转变为硫氰化亚铜:

CuI+SCN-→CuSCN+I-

滴定时,体积不能太大,否则碘化亚铜又形成二价铜盐,使溶液变蓝,终点不明显。

实验指南与安全提示

/试样中碳含量较高时,需加2mL硫酸和2~5mL高氯酸,加热溶解至无黑色残渣,并蒸干。

试样中含硅、碳较高时,加0.5 g氟化氢铵和5~10mL高氯酸。

试样中含砷锑高时,需加入溴水,再加入硫酸冒烟处理。

碘化钾的用量:由于I-与Cu2+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岩石矿物分析

故为使Cu2+与I-定量地反应,I-(通常以KI形式加入)过量是十分必要的。实际分析中,一般加入2g左右的KI即可使Cu2+与I-定量地反应。另外,由于过量I-的存在,反应生成的碘能形成I3-,可减少因碘的易挥发性所带来的误差。

硫氰酸盐的作用:在测定铜的溶液中加入硫氰酸盐,使碘化亚铜变为溶解度更小的硫氰酸亚铜,反应如下:

CuI+SCN-→CuSCN+I-

①可克服碘化亚铜对碘的吸附(铜含量高时,这种吸附是相当显著的),使终点清晰;

②可使I-与Cu2+的反应进行得更完全;

③并可增加碘离子浓度,减少碘化钾(价格昂贵)的加入量。

硫氰酸盐的加入时间:当铜的含量较高时,可以接近终点时加入适量的硫氰酸钾应溶液。过早加入会使结果偏低,因为铜可被CNS-还原。反应如下:

岩石矿物分析

滴定时溶液的酸度:碘量法滴定铜可以在醋酸、硫酸或盐酸介质中进行,目前采用最多的还是在醋酸介质中进行,主要原因是在醋酸介质中比在硫酸或盐酸介质中较易控制测定所需的酸度。碘量法测定铜时,pH必须维持在3.5~4之间。

①在碱性溶液中 将发生下列反应: 5H2O,而且I2在碱性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 也可能有水解副反应。

②在强酸性溶液中Na2S2O3溶液会发生分解: 酸度太大,碘化物易被空氧化而析出碘:4I-+4H++O2→2I2+2H2O

③铜矿石中常含有Fe、As、Sb等金属,样品溶解后,溶液中的Fe3+、As(Ⅴ)、Sb(Ⅴ)等均能氧化I-为I2,干扰Cu2+的测定。As(Ⅴ)、Sb(Ⅴ)的氧化能力随酸度下降而下降,当pH>3.5时,其不能氧化I-。Fe3+的干扰可用F-掩蔽。

滴定时溶液的体积:体积不能太大。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增大溶液体积,就相当于降低Cu2+与I-的浓度,使反应速度变慢,碘化亚铜又形成二价铜盐,出现终点返回的现象,终点不明显。

若亚硝酸根未除尽,可加少许尿素,煮沸数分钟。

空白溶液和铁含量很低的试样,为了便于调节pH,可加入数滴100g/L NH4Fe(SO4)2溶液。

案例分析

1.鸿盛矿业公司化验室某员工在用碘量法测定一含铜矿石中的铜含量时,用盐酸、硝酸溶解样品后,加入NH4F消除Fe3+的干扰,但其测定结果经过比较后发现偏高,请以你所学知识分析结果可能偏高的原因。

2.赣州钴钨公司购进了一批含铁铜矿石,对方出具的检验报告表明该批次铜含量为11.26%,实验室某员工在使用碘量法测定铜含量时,将样品溶解后,用NaAc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3.5~5.0左右,加入KI还原Cu2+,滴定完毕,计算结果后发现结果比对方检验更高。技术主管在查找原因时发现该员工忘记加入NH4F,请分析此次测定失败的原因。

阅读材料

铜精矿知识简介

1.概述

自然界中含铜矿物有200多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只有十几种,最常见的铜矿是硫化铜矿,例如: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铜蓝(CuS)等,目前世界上80% 的铜来自此类矿石。铜精矿是将矿石粉碎球磨后,用药剂浮选分离捕集含铜矿物,使品位大大提高,供冶炼铜用。少数铜矿中(如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常常夹杂有孔雀石,这是一种含铜的碳酸盐矿物,色泽优美,经琢磨雕刻,可做成佩饰或项链等装饰品,属稀有宝石类,深受人们喜爱。

我国开采冶炼铜矿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时代,距今有2700多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古铜矿遗址,经考古发掘,已清理出从西周至西汉千余年间不同结构、不同支护方式的竖井、斜井、盲井数百座,平巷百余条,以及一批春秋早期的炼铜鼓风竖炉,随同出土还有大量的用于采矿、选矿和冶炼的生产工具,在遗址旁近2km2的地表堆积着约40 万吨以上的古代炼渣,渣样分析,其铜含量小于0.7%,它表明了我国古代采冶的规模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我国现代化的大型炼铜采冶企业有:江西铜业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湖北)、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江苏)、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甘肃)、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山西)以及云南冶炼厂、沈阳冶炼厂、葫芦岛锌厂等。由于自采铜矿的品位和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而对进口铜精矿的需求日益增大,与我国有过贸易往来的铜精矿生产国有: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蒙古、摩洛哥、莫桑比克、南非、波兰、秘鲁、智利、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

2.特性

进口硫化铜精矿一般为墨绿色到黄绿色,也有灰黑色,其中时有夹杂少许蓝色粉末。铜精矿是浮选产物,粒度较细,接近干燥的铜精矿在储运过程中易扬尘散失,也不适宜远洋运输,因此生产过程中常保持10% 左右的水分。气温高时,硫化铜精矿易氧化,特别是远洋运输时间长,或在夏季交接货物时,氧化现象更为严重。验收这种铜精矿时,往往铜品位降低,收货重量增加。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铜精矿在贸易的交接过程中,是以总金属量来衡量的。用于品质分析的样品,应密封于铝箔袋中存放。实验证明,封存于纸袋或聚乙烯袋中的样品,放置干燥器中保存一个月,铜的百分含量明显降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铜品位还会继续下降,而封存在铝箔袋中的样品,即使存放半年,铜含量也无明显变化。

从冶炼的角度来说,铜精矿中硫和铁的含量高些好,一般要求铜/硫比为1∶1 左右,Fe>20%,Si<10%,这种矿在反射炉中造渣性能和流动性能都较好。对杂质元素Cr、Hg、Pb、Zn、Bi、As、F、Cl等含量要求愈低愈好,主要是为了满足冶炼的要求和对环境的保护。

3.用途

铜精矿供炼铜用。从矿石冶炼得到的“羊角铜”即粗铜,经电解可得到纯度很高的电解铜。在冶炼和电解过程中,还可以从阳极泥、电解液、烟道灰和尾气中分别回收金、银、钯、铂、镉、铅、锌、铋、硒、碲、硫等元素或化合物,余热可发电。综合利用不仅可减少废液、废渣、废气对环境和空气的污染,同时变废为宝,提高了铜精矿的利用价值。

4.化学成分

硫化铜精矿的主要成分是铜、铁、硫,主要的贵金属有金、银,其他成分有硅、钙、镁、铅、锌、铝、锰、铋、锑、氟、氯等,因原矿产地和选矿水平不同,品质差异较大。

5.进口规格

进口铜精矿以成交批中铜、金、银的纯金属量作为结算依据,一般铜含量为25%~45%,金含量为1~35g/t,银含量在30~350g/t范围内,当金含量小于1g/t,银含量小于30 g/t时,金、银二项不计价。经多年进口铜精矿实践,从价格和回收率来考虑,企业喜欢进口含铜量在30% 左右,金银含量在不计价范围之铜精矿。对冶炼和环境有害的元素F、Cl、Pb+Zn、As、Sb、Hg要求在限量之下,超过限量则按规定罚款,超过最高限量时,该批货拒收。

6.检验标准

铜精矿的检验,一般按500 t作为一个副批,在衡重的同时扦取代表性样品,制备水分测定样品和品质分析样品,按规定进行分析测定,以全部副批检验结果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发货人和收货人品质检验结果在误差范围内,该批货可顺利交接,若双方结果超出0.3%,金的结果超出0.5g/t,银的结果超出10~15g/t,有可能需要仲裁。

我国铜精矿的技术条件标准和检验标准较为完整。YS/T318 -2007 是铜精矿技术条件标准,该标准将铜精矿原有的15个品级修订为五个品级;取制样方法和水分含量测定按GB/T14263-2010进行,根据工作实践,有的铜精矿中金银含量特别高,GB/T3884规定了Cu、Au、Ag、S、As、MgO、F、Pb、Zn、Cd的检验方法。

咸阳环保论文发表要求最新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论环保 如今,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的大敌,这是人类最近几百年的迅速发展所不可避免的产生物。环保屹然成为了人类想生存下去所必须重视的,所以特地于此作一文章来谈论“环保”。环保,为的就是将污染驱逐出境,驱逐出地球,驱逐出有生命的地方,在没有生命的蛮夷之地(主要指其他星球)是不存在污染或不污染的。那么讲环保,就必须从“污染”二字谈起。污染是指自然环境中混入了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其数量或程度达到或超出环境承载力,从而改变环境正常状态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等。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其中泡沫污染性很强。室外大气中大量存在诸如尘埃、烟雾、煤气、迷雾、气味、烟气或蒸汽等一种或多种沾污物,其特性及持续时间足以损害人类的健康或动植物的生活。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由放射性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的是主要污染物是核工业企业的排放物,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沉降物及自然界宇宙射线、放射性矿藏和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等。可通过食物链或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如日本的水俣病和痛痛病分别由汞污染和镉污染所引起。其危害程度取决于重金属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存在的浓度和化学形态。纵览上文,可见污染已经深入到了人类和动植物的生活之中,对整个地球都造成了极大的不良效应,这直接关系到整个地球上的生命的生死攸关。所以,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将环保的概念传播到每一个人的大脑里。我们要从懂环保,到做环保,再到爱环保,才能使我们和动植物的共同家园——地球,得到真正的保护。下面来列举几个我们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下面你自己搞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简介及投稿须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科技期刊(学报级),是我国应用生物学和环境生物学的核心刊物。本刊宗旨:交流国内外生物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加强生物科学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功能。内容涵盖: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整治、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在农、林、牧、医、能源、轻工、食品等领域(中文核心[2011], CSCD核心库[2015-2016], 科技核心[2014])收录收据库: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投稿须知:1-稿件初投在稿件完成拟投本刊前,请作者确保稿件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无政治错误,符合本刊报道范围(“本刊简介”),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论文)或具有独创性观点(综述),在研究和写作上经过了所有作者的集思广益并认可投稿,无知识产权争议,无作伪、抄袭、“一稿多投”和“香肠论文”(一稿裁多稿)行为,仔细阅读过本刊“投稿指南”和“版权协议”(若稿件是一篇综述,作者还必须阅读过本刊“综述要求”),并根据本刊“征稿简则”进行修改和规范后,即可在线投稿。不必再电邮该稿件的电子版或寄送该稿件的纸质版。请自行保存该稿件的电子版、至少一份纸质版以及所有数据资料,以防不时之需,必要时编辑部可能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和文献。(注:稿件初投时,在保证内容质量和遵守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其格式和规范不一定要完全符合本刊;但经过三审后,若本刊拟录用该稿件,要求作者对稿件除了修改完善内容外,还必须根据本刊“征稿简则”和本刊最新发表论文或“论文模板”格式逐一规范(不分栏),方正式录用。)在线投稿时,请注意加注星号的必填项和各具体要求,准确给出所有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包括邮编)、E-mail(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E-mail必填)、电话及个人简介等相关信息,以及其他认为需要特别说明的情况(如稿件的重要性和创新性、是否为本刊约稿、是否有系列论文、是否为知名专家推荐、是否有回避审稿专家等)。若在稿件出版前整个过程中联系方式有变化,请及时更新。2-稿件初审编辑部收到作者投稿后下载入库,进行初审,即通过仔细阅读全文,对稿件的学科专业、学术水平、数据真假、语言表达和文体格式等作出初步审查和评价,处理意见主要有2种:(1)直接退稿:可能理由为稿件内容不符合本刊报道范围、学术水平在本刊近期投稿中相对不高、数据观点或语言表述存在较大缺陷等。由于本刊刊稿率(年刊稿数/年收稿数)较低,即退稿率较高,会有较多稿件只经初审而不经同行评审(外审)就被拒绝,请予以理解;这种做法可以提高编辑部后续工作效率,亦可减少稿件在编辑部的无效滞留时间和作者的无效等待时间,并且不需要作者为该稿件缴纳审稿费;编辑部会客观、公平、慎重地对待投稿,有可能会建议该稿件更适合投往哪些或哪种刊物。若有异议,亦可申诉。(2)受理续审:同意受理该稿件,即通知作者尽快缴纳审稿费(有正式发票,“费用手续”)并正式办理“版权协议”(最高级基金所属单位盖章,若无基金则第一单位盖章)。该稿件即进入同行评审(外审)阶段。3-同行评审(外审)编辑部为每篇稿件选择3个外审专家。所选外审专家:与审理稿件所属学科小专业相符合的科研一线人员,研究员或教授职称,不含纯粹从事科研管理的人员;能全面、公正地审阅、评价稿件质量;不仅需要指出稿件优缺点,也应提出修改建议,对作者有实质性帮助;能在约定的较短时间内返回评审意见等。4-稿件终审收到稿件所有外审意见后,编辑部会据此决定对该稿件录用与否。本刊根据外审意见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作出选择,有可能是与外审意见相反的选择。本刊承诺,2个月以内给予作者是否录用的答复;少量稿件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延期,作者经向编辑部申明后可撤稿改投,也可等待本刊的催审或换审意见。处理意见主要有3种:( 1 )退稿:一般会告知作者理由,并建议如何改进试验、深入研究或改投他刊等。( 2 )录用:只是初步录用(内容和写作都很优秀的稿件可直接录用),还需要作者根据审稿意见中的合理建议以及编辑部的“征稿简则”和最新发表论文或“论文模板”格式逐一、全面修改全文(不分栏)。修改稿返回同时要附上修改说明,即逐一回答终审意见,哪些方面做了修改,哪些方面予以保留以及保留原因。通讯作者若非执笔作者,必须审定修改稿及修改说明。编辑部收到修改稿后,经核实无误,即正式录用并向作者发出论文录用通知。录用论文经审核后在网上预出版。( 3 )退修(退改):若稿件内容符合本刊,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创新价值,但由于写作原因导致价值没有体现,或者需要补充一些次要的实验和数据,则退请作者修改后再投。再投稿件需经编辑部甚至外审专家再次审 理后,再决定是否录用。再投稿件也需附修改说明。退改稿件一般情况下(如无需补充实验),要求在1个月内将修改稿和修改说明返回来。若编辑部拒绝某稿件,也未说明修改后再投,建议作者修改后改投他刊。若作者对审稿意见有异议,可告知理由,编辑部会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并尽快返回最终决定。建议作者在第一次申诉失败后将稿件改投他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与编辑部进一步的来回交流上。5-稿件编排稿件正式录用后,编辑部根据其收稿日期和修回日期确定发表时间。其中,国际稿件、国际合作稿件、高创新性稿件、学术价值重大稿件优先发表。编辑部对稿件全文进行编辑和排版,质疑和修正错误的数据、观点和表述,并予以规范,使文字和图表更具可读性,使版面安排清晰、紧凑,符合本刊的风格。6-稿件核对有所质疑和编辑较多的稿件将返回 给作者再作修改。排版稿件由作者和编辑部同步校改,请作者尽量于2日内将校改结果返回编辑部。校改方法①:直接在排版稿PDF文件中批注修改;方法②:于word中文字或列表叙述哪页、哪栏、哪行的错误,并予以更正;以及其他能清晰显示修改处和修改内容的类似方法。排版稿及其校对情况必须经通讯作者审定后再返回。本刊根据论文版面酌收版面费(有正式发票),并以不低于版面费的20%酌返作者稿费。7-论文出版和期刊寄送当期所有稿件,包括期刊封面、封底、目录、补白等,再经编辑部两校两改、出胶片后终校,最后送印刷厂校对、印刷。同时,当期所有论文全部上网,以文摘形式、PDF全文形式提供作者、读者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免费赠送作者适量当期刊物和抽印本。发表网提示: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仅提供学术期刊介绍信息,另提供在线投稿服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