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蔡元培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8:55:07

蔡元培发表的论文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也是美育的提倡者和奠基者,被誉为中国美育之父。 蔡元培,号孑民,是我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是近代中国美育的提倡者和奠基者。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鸦片战争后从西方介绍过来的,梁启超、王国维、鲁迅等人都对这门学科做过研究,但是真正对美学做系统研究和介绍的要数蔡元培,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提倡美感教育的“唯一的中坚人物”,对我国近代美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开路和奠基作用。1912年,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发表《关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要教育学生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全面发展。他先后撰写了《以美育代宗教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美术的起源》《美术的进化》《美育实施的方法》《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等文章,在传播、组织实施美育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1 美育的作用 蔡元培把美育称作美感教育,是我国第一个把美学理论应用于教育的人,是美育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美育对国民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1.1 陶冶情操 1917年4月8日,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讲,登载于《新青年》第3卷第6号(1917年8月1日出版)。他指出,为了避免“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1938年1月1日,蔡元培在《宇宙风》第56期上发表了《我在教育界的经验》,文中提到:“提出美育,因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感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益的顾及,在教育上应特别注重”。也就是说,他认为美育可以使人民脱离现实中的离、合、生、死、祸、害,以及由此产生的喜、怒、哀、乐、恐惧之情,以至达到陶冶性情、提高情操的目的。 1.2 增进文化进步 蔡元培在《在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的演说词》中提出:“音乐为美术之一种”,与文化演进,有密切之关系。世界各国,为增进文化计,无不以科学与美术并重。……所望在会诸君,知音乐为一种助进文化之利器,共同研究至高尚之乐理,而养成创造新谱之人才,采西乐之特长,以补中乐之缺点,而使之以时进步。 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一文中,他又说:“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犹要普及美术教育。” 在这里,美术是对艺术的统称。蔡元培曾在《美术的起源》中提到过,“美术有狭义的、广义的。狭义的,是专指建筑、造像(雕刻)、图画与工艺美术(包括装饰品等)等。广义的,是于上列各种美术外,又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等”。他还在《美术的进化》中说过,“美术有静与动两类:静的美术,如建筑、雕刻、图画等。占空间的位置,是用目视的。动的美术,如歌词、音乐等,有时间的连续,是用耳听的。介乎两者之间是跳舞,他占空间的位置,与图画相类;又有时间的连续,与音乐相类。” 1.3 培养创新性人才 蔡元培认为美育可以培养一种超脱于现实的世界观,有了这种世界观,人们就有了勇于创造的精神,也就是说,美育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蔡元培在:美术与科学的关系 一文中指出:“抱了这种机械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不但对于自己竟无生趣,对于社会毫无爱情,就是对于所治的科学,也不过‘依样画葫芦,绝没有创造的精神……防这种流弊,就要求知识之外,兼养感情,就是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请诸君试验一试验。” 2 美育的实施方法 蔡元培曾经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提出关于美育的实施方法,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通过这三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可以全面推动美育的实施与普及,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审美心理素质和精神文化追求。 关于学校教育的实施途径,他认为出了专门的艺术学校派样专业人才外,在普通学校中,可以开设各种艺术课程,而其他科目也都可以进行美育教育,校园环境可以给人以美的熏陶,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用来普及美育。 他说:“专属美育的课程,是音乐、图画、运动、文学等……但是美育的范围,并不限于这几个科目,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例如数学,仿佛是枯燥不过的了;但是美术上的比例、节奏,全是输的关系,截金术是最显的例。数学的游戏,可以引起滑稽的美感……美学中有‘感情移入论,把美术品形式都用力来说明他。文学、音乐、图画,都有冷热的异感,可以从热学上引起联想……但是每一个学校的建筑式、陈列品,都要合乎美誉的条件。可以时时举行辩论会、音乐会以及展览会、各种纪念会等,都可以利用他来行普及的美育。” 蔡元培先生讲:“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在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美育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环节,有些地区已将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纳入中考科目,我们重温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愈发感受到他的美育思想的价值。

教育独立论的代表人物蔡元培。

(1)教育独立论。教育独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这一理论主张教育要超越政党斗争而处于独立地位。为此,蔡元培阐述了教育独立包括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独立于宗教,并设计了具体措施。

(2)教育万能论。教育万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思想家爱尔维修。教育万能论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教育对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第二,人的才智差别源于人所处的不同环境和受到的不同的教育。有关教育万能论的名言有许多,诸如:“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一切生活条件的总和”,“教育是万能的,它甚至还能创造天才”等。该理论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但是此理论否定了遗传素质、环境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3)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促进生产的经济效益。在各种投资中,教育投资最有价值。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有:第一,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人力资本的积累。第二,教育使社会分配趋于平等。

(4)筛选假设理论又称为文凭理论。其主要观点有:教育是一种可以标识个人能力高低的工具,它揭示了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一个人所固有的生产力。进而,教育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的求职者提供依据。在雇主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教育起到筛选的作用。筛选的含义有:第一,学历是才能的信号。第二,学历是富裕阶层获取最佳工作机会的手段。

(5)劳动力市场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皮奥雷、多林格、戈登等。学者们认为: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与工资的关系分析不正确。人力资本理论过分强调了教育的作用,没有考虑劳动力市场的内部结构对于个人收益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一个人的工资水平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人力资本,而主要取决于他在哪一个劳动力市场工作。教育仅仅是决定一个人在哪一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6)社会化理论。社会化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学校教育的经济、社会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社会化”功能,即教育在把一个青年人顺利送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中,使他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得以固化。也就是说,教育再生产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蔡元培

教育独立论是蔡元培于1922年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的,它发表于五四运动之前,提出的目的是解决教育经费。

教育独立论是指主张教育超越于政党斗争和宗教教派斗争而处于独立地位的教育观点。

蔡元培

蔡元培本身认为: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固定收入用作教育经费,其他项目不能移用;行政独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上岗,不能因政局而变动;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

蔡元培发表论文

蔡元培(1868~1940)自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体制,尤其是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五育并举的思想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1.提出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的。当时,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是教育领域中封建教育的改革,然而,改革刚刚起步,只是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缺乏新的教育宗旨。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12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2.军国民教育清末由国外传出,蔡元培认为,他并不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中国,却是“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主要原因:(一)从国外环境看来,我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二)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可见,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是为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这在当时是进步的。3. 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他认为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财力。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 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4.公民道德教育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仅有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还不够,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榜者,曰自由、平等、博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由此可见,蔡元培所提倡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主张用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道德,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蔡元培在提倡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时,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他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分别比做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义、恕、仁”。毋庸讳言,这种比附是牵强的,然而,他这样做,又是有其深刻用意的。他主张广泛吸收国外文化,同时,他又强调,吸收国外文化时“必择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此所同化”,他批评有些志行薄弱者,一到国外留学,“即弃捐其“我”而同化于外人”。5. 世界观的教育世界观的教育为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首创的,受到康德哲学的影响,它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进行世界观教育就在于培养人对现象世界持超然态度,对实体世界则抱积极进取态度,蔡元培的世界观教育,是建立在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这个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下,然而,他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不要被束缚于某一学说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的解放作用。6.美育教育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提倡美育的“唯一的中坚任务”。他认为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梁。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其特点,从他看来,人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在的障碍不外两种意识,一是人我之差别、二是幸福之营求。“有人我,则于现象中有种种之界画,而与实体违。有营求则当其未遂,为无己之痛苦。及其既隧,为过量之要索,循于现象之中,而与实体隔。”因此,仕人我之见,泯营求之念便是从现象世界走向实体世界的关键,而美感教育的特性恰恰就在于此,他说在现象世界,人人都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乐之情,不过这种情感随着人的离合、生死、祸福,利害等现象而改变,但美感教育,使人“自美感以外,一无杂念”,人进入这种境界则“已接触于实体世界观念矣”,后来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说》一文中,他把美感教育这种特性说得更加明确:“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正因为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纯洁的特性。因此蔡元培认为:“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蔡元培的美感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受到康德美学思想的影响较深,他反复宣传美感的普遍性和超越性,也显然是超阶级的、超现实的,过分夸大了美感教育的作用,主张在教育人对美感教育“应特别注重”,这些都是正确的。以上的五种教育,蔡元培认为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然而均是“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的整体所缺一不可的,同时他又指出,这五种教育并不是平分秋色,没有重点的,而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诸者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的。但是,他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又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于超轶于政治两类,认为军国民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于隶属于政治,而其他的超轶于政治,这种划分不科学。其次,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现世的幸福,而是为了达到那个“不可名言”,如果“不得不强为之名”则“或谓之道,或谓之太极,或谓之黑暗之意识,或谓之无识之意志”的实体世界。此外,他在阐述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问题时,也存在超阶级、超现实、牵强附会等弊病。二、大学教育思想在蔡元培整个教育体系中,大学教育思想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这同他重视高等教育密切相关,他认为要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办好高等教育是关键。因此,他说“自己的兴趣偏于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多参加点意见”,因此,他又较长时间主持北京大学,有丰富的大学教育实践经验。因而形成了颇有创建的比较系统的大学教育思想。1.关于大学性质的探讨蔡元培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早在1912年5月16日,他以教育总长身份出席北京大学开学典礼,在演说中就提出“大学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他更是反复申述这一思想。1917年1月9日,他在就任校长的演说中,明确的向学生说明:“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肆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如此强调大学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在当时是为了扭转学生上大学为做官的陈腐观念。当时学生入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而对于学问则没有什么兴趣。蔡元培指出,这是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因此,他认为要改革旧北大,“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由于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的学问,他还提出,大学不能只是从事教学,还必须开展科学研究。他要求大学教员不是灌输固定知识,而是对学问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大学生也不是死记硬背教员的讲义,而是在教员的指导下自动的研究学问。为了使大学能承担起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他极力主张“凡大学必有各种科学的研究所”。他在《论大学应设各科研究所之理由》的文章,详列了三点理由:一是“大学无研究院,则教员易陷入抄发讲义不求进步之陋习。”二是设立研究所,为大学毕业生深造创造条件。三是使大学高年级学生得以在导师指导下,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2. 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从大学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一思想出发,提出了这一办学原则。他认为大学应该广泛吸收各种人才,容纳不同学派。如果抱残守缺,持一孔之论,守一家之言,是不可能成为真正高水平的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待学说和教员两方面,由于学说必须由人提倡、宣传和发展,教员又以研究,传授学问为己任,所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在实际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待教员方面。蔡元培聘请教员,最重要的有无专门学问。只要由真才实学,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就聘为教员。反之,如若学术水平低,则不管什么人,坚持辞退。而对于教员的政治见解,学术派别,只要不妨碍授课,则不作为取舍标准。当然,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主张对新旧思想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恰恰相反,其本意在于打破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发展资产阶级新文化。3.学科设置——从偏重文理到沟通文理,废科设系关于大学学科设置,蔡元培的思想,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最初,他从“大学为研究学理的机关”这一思想出发,主张“要偏重文理两科”。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又进一步主张“学术分校”理由有两条:第一、文理两科,专署学里,其他各科偏重于致用;第二、文理两科,设有研究所,实验室等设备,如若遍设其他各科,就要增设病院,工场等,困难更大。主张学术分校,大学专设文理两科,显然是对民国元年“大学以文理两科为主”见解的发展,目的是为了突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学理,在蔡元培看来,“学”与“术”可分为两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文、理是“学”,法、商、医、工、农皆为应用,为“术”。学与术虽然关系密切,但学为基本,术为枝干。更可贵的是,蔡元培在看到了文、理分科所造成的流弊之后,进一步主张“沟通文理”。他说文理是不能分科的,文科的史学、文学均与科学有关,而哲学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同样,理科各学科都与哲学有关,自然哲学,尤为自然科学的归纳。而且,由于学科之间的彼此交错,有些学科简直无法以文、理科来区分。因此,他主张沟通文理,和为一科。1919年,北大进行改革,撤销文、理、法三科界限。全校设立14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4. 教学制度——选科制与沟通文理思想相连系 ,在教学制度上,蔡元培主张采用选科制,他认为这种制度使学生于专精之余,能够旁设种种有关系的学科,有利于打破学生“专己守残之偏见”,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对于实行选科制,蔡元培认为必须加强指导,为防止学生纯粹从兴趣出发,忽视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他强调学生所选的学科必须经教员审定,学生只有相对的选择,无绝对的选择,除必修课以外的学科,才有选择权。同时,他还指出,选科制只能行之于高等以上学校,普通教育只可采用选科精神,而不能行选科制。5.行政管理——教授治校实行教授治校,这是蔡元培关于大学行政管理的基本思想。他主张教授治校,是为了建立民主的管理体制,防止校长主观专断,任意办事,这是他民主思想的反映。更主要的是为了依靠真正懂得教育和学术的专家来管理学校。由此可见,民主精神和依靠专家,这是蔡元培教授治校主张的两根支柱,教授是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主力,他们既懂得教育又有学问,蔡元培依靠他们来管理学校,这不仅彻底扭转了旧北大一切校务有校长等少数几个人决定的状况,而且大大调动了教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现了民主办校的生动局面。综上所述,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和科学,目的是要把大学办成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中心,他不仅为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大学教育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其中许多真知灼见,如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主张“沟通文理”,以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学问的专家实行民主治校”等等,至今对于我们办好社会主义大学,仍有一定意义。

蔡元培

五育并举是由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一种思想主张。

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的。当时,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是教育领域中封建教育的改革刚刚起步,只是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缺乏新的教育宗旨。

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于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12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

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蔡元培。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蔡元培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3月28日组织、发起“护国救党运动”,揭开4.12屠杀序幕。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1蔡元培自述(蔡元培着) 传记文学出版社 民国67

2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着)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0

3 蔡元培教育论着选(蔡元培,着)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 蔡元培先生全集.续编(蔡元培着)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80

5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着)上海书店1984

6 蔡元培自述(蔡元培, 着) 传记文学出版社 民国56

7 蔡元培语萃(蔡元培, 着)华夏出版社1993

8 蔡元培随想录: 人生的启示(蔡元培, 着)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4

9 文化融合与道德教化:蔡元培文选(蔡元培,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10 蔡元培文集(蔡元培, 着) 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5

11 蔡元培选集(蔡元培,着)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12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着)东方出版社1996

13 蔡元培学术文化随笔(蔡元培, 着)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14 张元济蔡元培来往书信集(张元济, 着/蔡元培, 着)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1992

15 商务印书馆九十年: 我和商务印书馆(蔡元培着/蒋维乔着/庄俞着) 商务印书馆 1987

16 蔡元培语言及文学论着(蔡元培着)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17 玄圃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蔡元培着)三联书店1990

18 蔡元培选集(蔡元培着)中华书局1959

19 蔡元培论科学与技术(蔡元培着)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0 蔡元培全集(蔡元培, 着)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

21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蔡元培卷(刘梦溪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2 蔡元培学术论着(蔡元培,着)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3 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101,美育代宗教说(娄子匡编/蔡元培,着) 东方文化书局 1973

24 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121,妖怪学讲义(娄子匡编/蔡元培着) 东方文化书局 1974

25 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141,中国伦理学史(娄子匡编/蔡元培,着) 东方文化书局 1974

26 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 专号.(2),民族篇(娄子匡主编/蔡元培,着) 东方文化书局 1976

27 蔡元培张元济往来书札(蔡元培,着/张元济,着)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 民国79

28 蔡元培美育论集(蔡元培/高平叔) 湖南教育 1987

29 蔡元培哲学论着(蔡元培/高平叔) 河北人民 1985

30 蔡元培美学文选(蔡元培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31 蔡元培全集(蔡元培着/高平叔编) 中华书局 1984

32 蔡元培政治论着(蔡元培/高平叔) 河北人民 1985

33石头记索隐(蔡元培着/胡适着)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34 孑民自述(蔡元培着)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35 蔡元培美学文选(蔡元培,着) 淑馨出版社 1989

36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着) 商务印书馆 1998

37 未能忘却的忆念: 《宇宙风·自传之一章》《人间世·名人志》合集(蔡元培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8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着) 商务印书馆 1999

39 蔡元培民族学论着(蔡元培, 着)台湾中华书局5/12

40 蔡元培教育论集(蔡元培, 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41 简易哲学纲要(蔡元培编) 商务印书馆 民国13

42 哲学要领(科培尔讲) 商务印书馆 民国8

43 哲学大纲(蔡元培编纂) 商务印书馆 民国10

44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着)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6

45 美术的起源: 学术讲演录(蔡元培着) 4414

46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编) 商务印书馆 民国16

47 石头记索隐(蔡元培编纂) 商务印书馆 民国23

48伦理学原理(蔡元培编译) 商务印书馆 民国8年

49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胡适编辑/蔡元培/王云五编辑) 商务印书馆 民国26

50 蔡元培书信集(蔡元培, 着)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51 文明的呼唤: 蔡元培文选(蔡元培,着/聂振斌选注)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52大学精神: 五四前后知识分子论大学精神之经典文献(蔡元培,着/胡适,着) 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民国90

53 哲学大纲(蔡元培编纂) 商务印书馆 民国15

54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编) 商务印书馆 民国17

55现代教育思潮(吴敬恒主编/蔡元培主编/王云五主编) 商务印书馆 民国20

56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蔡元培,着)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57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蔡元培着)良友图书公司民国34

58蔡元培讲演集(蔡元培,着)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4

59 王国维 蔡元培 鲁迅点评红楼梦(王国维,着/蔡元培,着/鲁迅,着) 团结出版社 2004

60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着) 商务印书馆 2004

61 蔡元培自述(蔡元培,着)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62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蔡元培,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3 蔡元培自述(蔡元培(Cai Yuan Pei ,)着) 传记文学出版社 民国67

教育部总长时期。提出“五育”教育。思想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南京临时政府任命蔡元培为教育部总长。蔡元培于1912年2月间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第一,军国民教育——即体育,身体是德育、智育的物质基础。(背景:甲午战败,东亚病夫的称号,教育者认为失败原因和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如吸鸦片等;加之清政府重文轻武的教育传统,导致国家被列强侵略,蔡元培希望在教育中加入军事教育,即强兵。因此,军国民教育是物质基础。)第二,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背景:蔡元培把实利主义教育,也就是经济发展当做富国强兵的手段,他认为除了要有军事实力,武力也更需要财力的支持。但是人民失业,国家贫穷,因此除强兵以外就是要富国。曾经考过一句话:“普通教育应该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第三,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背景:军事体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虽然是“强兵富国”之道,但是仅有两者还不够。如果仅有两者,则强兵富国不只不能受其利,反而会受其害。比如即使国富兵强,仍然会出现强凌弱,智欺愚等现象,应当提倡西方自由、民主和博爱的思想,即发展良好品德。因此,公民道德教育是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的根本和中心。)第四,世界观教育(背景:可以理解为价值观念,为什么提出呢?当时的年轻人因为连年战败,不再信仰传统文化,而去相信基督教等,比如列强大炮打过来,跪地祈求上天,非常愚昧。同时,蔡元培受康德哲学的影响,认为世界有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者,前者是实际存在的,即我们的现实实现,是由智育、德育和体育构成的,而后者是摆脱现实世界,完全超脱的自由的,是应当追求的精神世界。所以他认为即使有了经济、军事和道德,但这些都是现实世界获得的幸福,精神世界仍然是匮乏的,应当进行世界观教育。因此世界观教育的地位是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其他各育的结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第五,美感教育——即美育。(背景:蔡元培认为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辅助德育的。美育是实体世界和现象世界之间的桥梁,兼有二者的特点,通过美感教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实现世界观教育。因此在北大,蔡元培亲自开设《美学》课程,来提高中小学美育的地位,所以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人。)正因如此,他认为美感教育与宗教具有同等的性质和作用,但美育可以避免宗教的保守,于是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观点。

192年蔡元培发表的论文

他的教育模式新颖,不拘一格,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蔡元培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二大基本功能:一在引领,所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二在服务,“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或者“就是学生或教育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教育部总长时期。提出“五育”教育。思想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南京临时政府任命蔡元培为教育部总长。蔡元培于1912年2月间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第一,军国民教育——即体育,身体是德育、智育的物质基础。(背景:甲午战败,东亚病夫的称号,教育者认为失败原因和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如吸鸦片等;加之清政府重文轻武的教育传统,导致国家被列强侵略,蔡元培希望在教育中加入军事教育,即强兵。因此,军国民教育是物质基础。)第二,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背景:蔡元培把实利主义教育,也就是经济发展当做富国强兵的手段,他认为除了要有军事实力,武力也更需要财力的支持。但是人民失业,国家贫穷,因此除强兵以外就是要富国。曾经考过一句话:“普通教育应该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第三,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背景:军事体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虽然是“强兵富国”之道,但是仅有两者还不够。如果仅有两者,则强兵富国不只不能受其利,反而会受其害。比如即使国富兵强,仍然会出现强凌弱,智欺愚等现象,应当提倡西方自由、民主和博爱的思想,即发展良好品德。因此,公民道德教育是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的根本和中心。)第四,世界观教育(背景:可以理解为价值观念,为什么提出呢?当时的年轻人因为连年战败,不再信仰传统文化,而去相信基督教等,比如列强大炮打过来,跪地祈求上天,非常愚昧。同时,蔡元培受康德哲学的影响,认为世界有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者,前者是实际存在的,即我们的现实实现,是由智育、德育和体育构成的,而后者是摆脱现实世界,完全超脱的自由的,是应当追求的精神世界。所以他认为即使有了经济、军事和道德,但这些都是现实世界获得的幸福,精神世界仍然是匮乏的,应当进行世界观教育。因此世界观教育的地位是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其他各育的结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第五,美感教育——即美育。(背景:蔡元培认为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辅助德育的。美育是实体世界和现象世界之间的桥梁,兼有二者的特点,通过美感教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实现世界观教育。因此在北大,蔡元培亲自开设《美学》课程,来提高中小学美育的地位,所以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人。)正因如此,他认为美感教育与宗教具有同等的性质和作用,但美育可以避免宗教的保守,于是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观点。

1、蔡元培儿童公育思想(1)1919年,蔡元培在《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2)他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3)他强调“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4)他主张:不论那个人家,要是妇女有了身孕,便进胎教院。生了子女,便迁到乳儿院。一年以后,小儿断乳,就送到蒙养院受教育,不用他的母亲照管。(5)他对封建家庭教育的批判无疑有进步性,但其公育理想显然也是空想。2、蔡元培关于儿童美育的主张(1)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的首倡者。1922年。他发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2)他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3)他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蔡元培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4)蔡元培上述关于学前儿童美育方面的主张虽有脱离实际的地方,但是他重视学前儿童美育的基本思想和他所提出的一些合理有求,至今仍可作为我们向学前儿童进行美育的借鉴。3、蔡元培五育并举方针及其精神(1)1912年2月,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他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美感教育即美育,以上五育,蔡元培认为尽管他们各自的作用不同,然后均是培养“健全人格”所必须的,是统一整体所缺一不可的。(3)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他体现了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而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顺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潮流,为中国资产阶级创建新教育体制提供了思想武器,也是改革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

教育中的“五育”是指由德、智、体、美、劳五部分构成的一个有机体,其中德育、智育、美育为心理层面的教育,体育是生理层面的教育,劳育是实践层面的教育,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首先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次各部分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各自相对独立,不可替代,缺一不可,所以个部分要全面发展,五育齐兴,五育并举。

德育的性质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

德育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

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蔡伟发表的论文

现在应该还是在安顺学院图书馆工作,虽然出身贫苦,之前的工作也不怎么样,但是内心的人抱有一颗爱阅读的心。

蔡伟,一个与大多数人相似的平凡人,他的前半生过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当过工人、下过岗、蹬过三轮、摆过摊。但发生在2009年那个春天的故事,彻底改变了蔡伟的后半生,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书籍对于蔡伟来说就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从小对语文兴趣颇深的蔡伟,在工作后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探索,在古文学上的探究让他与裘锡圭先生相识,一个努力多年的千里马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伯乐,在2009年4月,在裘先生与几位教授的联名推荐下,蔡伟获得了参加复旦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的机会,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最终以优异成绩被复旦大学录取,开始攻读古文字学博士学位,人生道路的转折就此开始。

对古代典籍的真心热爱

蔡伟的出身很普通,父母都是工人,也没什么文化,家中更是鲜有人对于古文学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唯独蔡伟,对古文学有着极深的兴趣,蔡伟在从小的学习中,对语文学习就很感兴趣,到1991年高中毕业时,因为自己太过于偏科,将心思全扑在了语文这一个科目上。

蔡伟不出意外的落榜了,失去了高考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后,他就进入了锦州的一个工厂上班,成为了一名工人,但这不是他学习生涯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上班后的蔡伟并没有就此放弃对文学的学习,他在闲暇之时就去工厂附近的图书馆、书店去看书。而且他看的书并非一般的小说、散文类书籍,而是专业性很强的古籍文献。

因为自己的生活并不宽裕,古籍文献的价格又较高,他开始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誊抄下来,平时翻阅出来细细研读。1994年,工厂不景气,蔡伟被迫下岗,他开始摆地摊、蹬三轮车养活自己。但生活的苦难并没有磨灭他对于知识的那种渴望,他一直在坚持,读书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是由于妻子生病,他没有从前那么宽裕的时间去读书了。他这38年的人生,与古文典籍深深的系在了一起,他仿佛如一只雄鹰,在积蓄着力量,等待展翅翱翔的一天,就在这个时候,改变他一生命运的那个人出现了。

人生伯乐——裘锡圭先生

蔡伟在就读高二的时候,在《文史》上偶然看到了裘先生关于“小学(中国古代对文学学、音韵学和训学的统称)”的一篇论文,自那以后,他开始对“小学”进行研究,并取网名为“抱小”在一些网站上发表文章,裘先生恰巧看到了蔡伟的文章,两人开始了网上的交流,而且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1997年,两人因为裘先生《<神乌赋>初探》这篇文章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了,蔡伟致信裘先生,认为文中“佐子”应为“嗟子”更为恰当,裘先生也觉得蔡伟的提议十分有道理,后再《文物》在发表文章对该问题进行了交代。

裘先生被蔡伟对于古文学的向往以及他自身知识的丰富程度给震撼到了,他觉得蔡伟当真是一个研究古文学的人才。但由于蔡伟妻子的病愈严重,他没有空闲的时间去写文章,裘先生感到可惜,便邀请他来上海,参与《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编纂工作。

在上海工作一年后,同事们也被这个高中学历的古文学“专家”给震惊到了,也感受到了他对于古文学心底里的那种热爱。在裘先生以及各位教授的推荐下,蔡伟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攻读博士学位,从一个蹬车子的三轮车夫,摇身一变成博士生,颇有鲤鱼跃龙门的感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话在蔡伟身上体现出来了。

蔡伟毕业后的全新生活

在裘先生这个伯乐的帮助下,蔡伟进入复旦大学学习,并且师从裘先生,开始了古文学的系统学习,因为自己是越过了本科、硕士阶段而直接攻读博士,尽管自己知识储备有一些,但学习中依然感觉有些不足,蔡伟便从基础学起,开始长达六年的学习。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于2015年成功毕业。毕业后的蔡伟进入安顺学院图书馆工作,他自己说到:“能做我最喜欢的学术研究,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蔡伟在安顺学院任教期间,继续钻研自己的课题。

在2018年还受邀参加清华大学的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了《先秦秦汉古书校字九则》的会议论文。至今,蔡伟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学习与研究,实现了人生的华丽逆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成为了真正的人生赢家。

蔡伟的逆袭并非偶然

当大家感慨于蔡伟的华丽逆转时,不妨回头看看,蔡伟一路走来,其实也历经了太多的磨难,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蔡伟的逆袭也并非偶然,人世间的成功没有哪个不是厚积薄发,蔡伟亦然如此。爱迪生曾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蔡伟在古文学道路上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我们不得而知,但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们有目共睹。当我们下班后,大肆潇洒的时候,他在图书馆中汲取着知识的营养,洗涤他自己的灵魂;当我们抱怨生活有着太多磨难的时候,他选择了不去抱怨生活的不公,将自己全部的闲暇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之中。

当我们以为人生过半而放弃努力的时候,他依旧坚持着自己最初所热爱的东西。蔡伟的逆袭并非偶然,他用勤奋成就了自己。榜样的力量往往是强大的,能指引人前进的,蔡伟可以称之为一个榜样。他自己只有高中学历,生活贫苦,妻子疾病缠身,可这些磨难没有打倒他,并且没有让他放弃了自己热爱的东西。

我们现在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没有了自己人生的追求,有多少人因为生活而将自己的热爱封存起来。吾辈当自强,人生要有追求,人生要有信念,人生要有努力,蔡伟带给我们的,是让我们不要忘记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是让我们有为它而付出努力的勇气,以及为它坚持下去的毅力,读书如此,其他亦如此。

他和裘锡圭长期进行书信交流,长达十年,后来他经过裘锡圭的推荐,破格成为了复旦的博士,现在他毕业了,也成为了一名教授。

蔡伟在复旦大学跟随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学习了很多知识,并且博士顺利毕业,如今在安顺学院图书馆进行工作。

蔡威发表的论文

老人摔倒不被扶起事件,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已经不是一件两件了,为什么面对摔倒的老人公众会如此冷漠的视而不见,不肯出手相助呢?这其中存在着深层的道德原因。老人摔倒没人扶与摔倒的的老人不无关系。被扶起的老人里,有些道德水平低下。之前发生的讹人事件里,无良老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良心,去谋取利益,使心存善良的人们真心害怕去扶起摔倒的老人。江苏如皋一座立交桥上,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被撞受伤,大巴司机殷红彬下去搀扶老人,老人却一口咬定是被他的大巴车撞倒的,幸好警方调取了监控录像,这才让事情水落石出。在上海打工的湖北小伙子小孙好心将一名被摩托车撞倒的老人送去医院,可当家属出现后,小孙却被老人指认为肇事者。家属说,如果找不到目击者证明小孙的清白,他就要对这个事情负全责。小孙无奈,只好向目击者求助。见到90多岁的老人在公交站牌旁摔倒,骑着电动车路过的刘女士便赶紧下车扶起了老人。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翻版“彭宇”,刘女士在扶起老人的时候,请周围的几位路人为自己作证。“姑娘,我不会赖你的,你是好人,”被扶起后,老人对刘女士很是感恩。然而,当老人被送到医院后,却改了口,称是刘女士撞了他。幸亏老人的家人明事理,幸亏有目击者愿意为刘女士作证。缺乏诚信的摔倒老人,让善良的施救者伤透了心。做好事变得如此之难。倘若摔伤的老人都是诚实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有所顾忌的去考虑救不救啦。一位捡破烂的70多岁的老人,摔倒在路过的冯女士的自行车前,自以为有责任的冯女士连忙把老人送到医院检查治疗。没想到,老人第二天找到冯女士的单位,自担摔伤责任并把400元医疗费用退还给冯女士。老人的善良、诚实让冯女士无比感动。如果所有的摔伤老人都能像冯女士遇到的这样诚实善良,相信大家也就不会有所顾忌了。不敢扶老人如今已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它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一严重社会道德问题,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每个人都应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意识。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不是天然的,它需要教育与引导。在一个众人感到迷惑,不知道该不该伸手扶摔倒老人的时候,需要政府代表社会公信力来发声、发言,来明确要弘扬什么摒弃什么、要奖什么又要罚什么,就算小题大做也未尝不可在面对和处理有些事情时道德的约束力显得很微弱。当道德无法调整一种现象,而且这种问题又亟待解决时,法律的介入也是必要的。国家法律层面上及时给予支持,才能很大限度消除社会上‘好人难做’的道德困境。立法的重点是确立免责原则和举证规则,即救助人提供救助行为,除存在重大过失外,对救助行为的后果不承担法律责任。坚守道德,摔倒老人不再无助。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在传统道德氛围里,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然而,在今天却成为一个道德选择难题。从2006年“彭宇案”,到今年“殷红彬案”、“许云鹤案”,这一难题由于执法因素的介入,变得使人更加困惑。不久前,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专业技术指导也无助于破解社会道德难题。 由此,我们更联想到:信任,本是一个和谐社会里最基本的要求—— 不是吗?当你打开水龙头,要相信里头流出来的水没有毒;过马路,要相信所有汽车都会在亮红灯的时候停下来;坐高铁、地铁,要相信它不会突然追尾;就是你睡觉,也要相信这屋不是“楼脆脆”;遇事报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盗贼的同伙……如果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喝白水也怕有害元素,我们还能吃什么? 讲小道理,如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所说:“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讲大道理,一个缺乏信任的民族没有希望,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家没有未来。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没有信任,便如大海里的船,看不到航行的标识。 也许这个话题并不那么简单。如果正如学者们尖锐指出的:社会信任远不是靠一个时期的舆论引导或政治动员就能建立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重建中国的社会信任?《思想者》特邀3位学者就此发表看法,以飨读者。 毕竟,我们是“老百姓”,不要变成“老不信”。十人中有九人缺德,不是德不好;十人中一人有德,就是德尚在。总得使有德的人多起来,总得让道德的土壤厚起来。古人说“厚德载物”,其实“厚德”,才能承载市场经济。 重建信任:“原汤化原食” “信任危机”来自“信仰危机”。毋庸讳言,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存在信仰危机,其形成主要肇始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过度追逐物质利益,人的发展片面化,忽视或无视信仰和人生价值。加上中国传统信仰的世俗性与西方信仰的崇高性简单对接,有些人便会远离崇高,随顺世俗;面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一时间是非难分,荣辱莫辨;而信仰、道德教育虽有好的顶层设计却难接地气,在耀眼的金钱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当前信任危机的蔓延,主因是传统的信任在市场经济面前遭遇了尴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字当头,“信”也低头,熙熙攘攘,信任没了!

如果不是你撞的,眼睛红了今天去利群超市,万一她说是你撞的?”我又问道 “没有,你家就要支付她的全部医疗费:“不是不是,那我以后再也不管这种事情了?不会吧、4岁的中学生样子的小男孩马上跑过去就要掺起来老太太我见到这么紧急的情况赶快大喊一声,谢谢您教导我”说完,那个中学生也愣住了。” 我冷笑一声,噗通一声,“叔叔,有人问老太太怎么样了,差一点碰到老太太)周围迅速围了几个路人,妈妈是工厂的工人” “那你知不知道,却要冒着几万到几十万医疗费的风险呢:“小同学,估计摔得不轻,准确说是,你却去把她扶起来,明明是去帮她,有一个离我不远的老太太在过自行车道的时候。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小心失去平衡摔倒了。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人群之中。是后仰这摔的,人家不会怪我的。大家满眼疑惑地看着我 我把中学生拉到一边轻声问道、营养费等等一系列费用呢” 中学生顿时脸色惨白“啊,老太太是你撞倒的么” 他飞快地摆摆手忙说,最多也就是一封表扬信,他向我深深鞠了一躬、家人的误工费,我只是看到想把她扶起来” “你家里很有钱么,老太太当时就躺地上哼哼起来了那个骑自行车的回头看了一眼,飞速骑走了(他的车没有碰到老太太,你太天真了,你扶她起来也成不了十佳中学生,就着样都要给这个老太太了” 那种学生听着,想想你的爸爸妈妈赚钱多不容易,要不要紧旁边有一个13:“别碰她” 周围的人都愣住了:“小同学,爸爸下岗在家,为了躲避一个骑自行车的

研究方向营养与疾病和营养免疫;主要研究肠道微生态与慢性疾病的关系,以及微生态调节剂对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承担与参加的课题1. 微生态调节剂防治食物变态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6004972. 益生菌通过Toll样受体9调节食物过敏的作用机制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技基金,2008年3. 基于纳米磁珠的副溶血弧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基金,2009年已经完成课题1. 糖尿病营养专家系统研制,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2. 微生态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的作用研究,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科技攻关课题3. 乳糖不耐受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发表的论文黄娟,钟燕,蔡威,等. 经口致敏食物过敏幼鼠模型的建立. 卫生研究,2009, 38(1):15-17(通讯作者).钟燕,蔡东联,耿珊珊,等. 含益生元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紧密结合蛋白occludin的作用.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9,第3期钟燕,王慧,蔡东联,等. 添加益生元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损害和内毒素易位的作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 15(7): 694-699.钟燕,蔡东联,耿珊珊等. 不同营养治疗途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氨基酸谱和电解质的影响.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6,28(3):49-53钟燕, 黄承钰, 阴文娅, 何涛, Vonk RJ. 益生菌和酸奶对乳糖不耐受作用研究. 营养学报, 2005, 27(5): 401-405.钟燕, 黄承钰, 阴文娅. 胃肠道因素对成人乳糖不耐受的作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 13 (13):1618-1620 .钟燕, 黄承钰, 阴文娅, Vonk RJ. 用双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乳糖酶缺乏者小肠黏膜乳糖酶活性. 卫生研究, 2005, 34(3): 312-316.参编教材与论著1.《临床营养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参编2.《实用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参编3.《营养师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参编4.《糖尿病营养课堂-明明白白降血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主编5.《肥胖症食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主编6. 临床营养学基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参译7.疾病营养治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参编8.营养师必读,人民军医出版,2006年,参编9.肺移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参编获奖情况1. 乳糖不耐受发生机制及β-半乳糖苷酶重组益生菌株构建研究,获2008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三负责人)2. 乳糖不耐受机制及其改善措施研究,获2006年中国营养学会技术奖三等奖(第二负责人)3. 2005年度被评为上海市“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优秀奖4. 2006年度获“四川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社会兼职中国营养学会,上海营养学会会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