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陈华盾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06:59:13

陈华盾发表的论文

9月4日下午,韩国媒体报道称“中国媳妇”咸素媛和丈夫陈华将从《妻子的味道》完全下车。不仅如此,通过和节目组方面的进一步沟通,也证实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而《妻子的味道》制作人也表示:确有此事。 因出演综艺节目《老婆的味道》而备受关注的陈华和冼素媛近日正式宣布暂时退出该节目。

但是《妻子的味道》相关负责人补充道: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对夫妻从此永远不再出演本节目了。而是由于长期以来《妻子的味道》受到了很多观众们的喜爱,为了让观众们看到更多情侣之间的生活常态,所以咸素媛和陈华夫妇决定缺席一段时间。 陈华和冼素媛这对中韩夫妻婚后一直争执不休。冼素媛今年44岁,陈华只有26岁。两人克服18岁的年龄差距,于2018年正式结婚。

同年,他们还参加了综艺节目《妻子的味道》。陈华是中国著名的富二代。他一直在《快乐男声》里。然而,在他们上节目后,岳父岳母冼素媛的到来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而不是他们甜蜜的爱情。

陈华的父母在家经营一个大农场。他们一出现在节目里,演播室里的主持人就不停地尖叫。

但不少韩国业综艺圈的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节目组的一番说辞而已。因为在韩国以往的综艺节目中,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获得拍摄机会的案例真的非常少。再加上即便真的有人短暂取代陈华和咸素媛的分量,到时候谁还不想获得固定出演的机会呢? 陈华的父亲第一次去韩国看望父母时,路过水果店,买了18盒。你知道,在韩国,水果的价格很贵。18盒水果近3000元,如此大方,让主持人完全吓了一跳。

此外,他第一次给儿媳红包时,岳父的出现让人哭笑不得。买房送红包

最后,他说:“对不起,我只能给你这么多”,听听这位公公的话,别说韩国人没见过,很多中国媳妇可能没有这种待遇。

正是因为贤淑媛公公婆婆的慷慨行为,才让很多韩国人称之为新鲜,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节目。

但现在,陈华和冼素媛不仅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他们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他们在节目中经常吵架。

即使是夫妻关系,很多观众也很难理解。两人宣布暂停节目后,有网友表示实在看腻了,甚至说“该走了”

毕竟,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新鲜感。没有有钱的公公婆婆帮忙。结婚后,他们总是吵架。难怪他们经常在节目中生气。

两人决定退出节目,这也让很多人怀疑是否有婚变。不过,两个孩子现在都3岁了。在拍摄节目的同时,他们还要抚养孩子。据估计,中国和韩国夫妇的压力相当大。我希望他们的婚姻能一直幸福地进行下去。

是的,两人在节目中的秀,很多网友都表示看腻了,看起来太不真实了,所以应该趁好就收。

我觉得是应该的,他们遇到了问题,就应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硬着头皮上节目。

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为指导,以敬廉崇洁为主题,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不断增强学校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意识,培养和树立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营造“崇尚廉洁”、“以廉为荣”的社会风尚和廉政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校园。二、工作目标1、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中,开展“廉洁从政”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干部廉洁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带领学校一班人以身作则,勤俭办学,奋发有为,成为师生的楷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2、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廉洁从教”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促进全体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3、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积累,从而形成正确的廉洁观念。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领导机构组长:高顺标成员:陈华(党员教育)、严云(职工教育)、邵纪根(教师教育)、杨恒法(学生教育)四、实施途径和主要工作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从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的素质教育入手,使“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分三个层面进行:1、在学校领导班子层面。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省市领导在党风廉政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要结合廉政制度建设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严守党纪,廉洁从政,并落实好以下工作:(1) 做好宣传动员。通过学校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经常进行廉政文化教育;通过校园网发布廉政教育信息;抓好环境建设。做到廉政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2)组织学习廉政建设文章,重温廉政建设规定。(3)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警示录象。(4)上一堂党风廉政教育课。(5)党员干部撰写一篇学习两个《条例》廉洁从政的体会文章。2、在教师层面。要将“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廉洁从教、敬业爱岗、诚信服务作为主要内容。认真组织教师参加以下活动:(1)组织学习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有关文件。(2)组织以“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爱生活动。(3)开展教师的“禁言忌语”征集、学习、讨论活动。(4)开展“我心中的好教师”主题征文、演讲活动。3、在学生层面,要结合学科教学,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家庭和社会,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1)要深入挖掘和利用现有学科的廉洁教育资源,寓“敬廉崇洁”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并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重点提示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要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勤政廉洁品质的感受与体验。(2)创设“敬廉崇洁”教育宣传阵地。要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报、校刊、黑板报、校园广播、电视系统和网络等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宣传氛围。在学校橱窗开辟“廉政建设”专栏;在学校广播站开辟专档节目;在校园网开辟“廉政”专页。(3)教唱廉政歌曲,组织开展“倡廉”主题班会,要求阅读一本廉洁读本。(4)开展一次“敬廉崇洁”讲故事比赛和书法比赛。 2009年3月13日

陈华盾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应该,因为两人的互动看起来一点也不甜,满屏都是尴尬,过于做作,看得人很不舒服。

9月4日下午,韩国媒体报道称“中国媳妇”咸素媛和丈夫陈华将从《妻子的味道》完全下车。不仅如此,通过和节目组方面的进一步沟通,也证实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而《妻子的味道》制作人也表示:确有此事。 因出演综艺节目《老婆的味道》而备受关注的陈华和冼素媛近日正式宣布暂时退出该节目。

但是《妻子的味道》相关负责人补充道: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对夫妻从此永远不再出演本节目了。而是由于长期以来《妻子的味道》受到了很多观众们的喜爱,为了让观众们看到更多情侣之间的生活常态,所以咸素媛和陈华夫妇决定缺席一段时间。 陈华和冼素媛这对中韩夫妻婚后一直争执不休。冼素媛今年44岁,陈华只有26岁。两人克服18岁的年龄差距,于2018年正式结婚。

同年,他们还参加了综艺节目《妻子的味道》。陈华是中国著名的富二代。他一直在《快乐男声》里。然而,在他们上节目后,岳父岳母冼素媛的到来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而不是他们甜蜜的爱情。

陈华的父母在家经营一个大农场。他们一出现在节目里,演播室里的主持人就不停地尖叫。

但不少韩国业综艺圈的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节目组的一番说辞而已。因为在韩国以往的综艺节目中,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获得拍摄机会的案例真的非常少。再加上即便真的有人短暂取代陈华和咸素媛的分量,到时候谁还不想获得固定出演的机会呢? 陈华的父亲第一次去韩国看望父母时,路过水果店,买了18盒。你知道,在韩国,水果的价格很贵。18盒水果近3000元,如此大方,让主持人完全吓了一跳。

此外,他第一次给儿媳红包时,岳父的出现让人哭笑不得。买房送红包

最后,他说:“对不起,我只能给你这么多”,听听这位公公的话,别说韩国人没见过,很多中国媳妇可能没有这种待遇。

正是因为贤淑媛公公婆婆的慷慨行为,才让很多韩国人称之为新鲜,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节目。

但现在,陈华和冼素媛不仅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他们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他们在节目中经常吵架。

即使是夫妻关系,很多观众也很难理解。两人宣布暂停节目后,有网友表示实在看腻了,甚至说“该走了”

毕竟,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新鲜感。没有有钱的公公婆婆帮忙。结婚后,他们总是吵架。难怪他们经常在节目中生气。

两人决定退出节目,这也让很多人怀疑是否有婚变。不过,两个孩子现在都3岁了。在拍摄节目的同时,他们还要抚养孩子。据估计,中国和韩国夫妇的压力相当大。我希望他们的婚姻能一直幸福地进行下去。

因为出演综艺节目《妻子的味道》而受到大家关注的陈华和咸素媛夫妻,在近日,正式宣布将会暂时退出节目的拍摄。

陈华、咸素媛这对中韩夫妇,自结婚起便争议不断。咸素媛今年已经44岁了,而陈华只有26岁。两人克服18岁的年龄差距,在2018年时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

同年时,两人还一同参加了综艺节目《妻子的味道》。陈华是中国有名的富二代。他曾参加过快乐男声。然而,两人在上了节目之后,比起他们这恩爱甜蜜的姐弟恋,咸素媛这公公婆婆的到来,更加受人关注。

陈华的父母家中经营着一个大农场。他们在节目中一出场,就引来演播室里主持人们连连尖叫。

陈华的父亲第一次到韩国见亲家时,路过水果店,直接就买了18箱带过去。要知道,在韩国,水果的价格是非常贵的。18箱水果一买就是将近3000块人民币,出手就如此的阔绰,让主持人们完全吓到。

就是因为咸素媛公公婆婆的阔绰行为,让不少韩国人直呼新鲜,因此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档节目。

可如今,陈华和咸素媛不仅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两人之间存在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他们常常在节目当中一言不合就吵架。

甚至夫妻之间的相处,也让许多观众难以理解。两人在节目中宣布暂停离开之后,网友们比起惋惜来说,更多都表示真的有些看腻了,甚至直言:“早就该走了。”

毕竟大家图的都是新鲜感,没有阔绰的公公婆婆在一旁帮衬,婚后生活又总是因为柴米油盐吵架,也难怪两人常常会在节目当中闹脾气了。

两人决定从节目中下车,也让不少人怀疑是否产生了婚变。不过,两人如今的孩子都已经有3岁了。拍节目的同时还得育儿,这对中韩夫妻估计压力也都挺大的吧。还望两人的婚姻能一直美满幸福下去吧。

企业应收账款核算方法分析摘要:应收账款业务一般涉及资产计量与损益确认两个方面,确认计量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表达,同时又与资金回笼、社会诚信等密切相关,因此,结合经济转型期的特点,重新审视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对规范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应收账款核算0引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理念,结合买方市场为主的经济环境,企业为将其生产的产品尽快销售出去,不可避免地采取降低信用标准和条件的手段以进行促销。然而,历史遗留下来的“三角债”“、多角债”现象以及差强人意的社会诚信,又使企业面对大量的应收账款因收回困难而陷入“两难”境地,同时,信息使用者又因其缺乏现金作支撑的经营成果失望至极,进而动摇了对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信心。为确保资产的变现,避免高估资产与利润,现行会计制度充分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规范,减值准备也可以作为管理当局操作利润的工具。究其原因,除信息提供者本身的原因外,也有制度规范上含混不清的地方。本文仅从会计核算角度进行了探讨。1企业坏账的核算1.1坏帐准备核算方法的比较所谓坏账是指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因坏账发生的损失叫坏账损失。对坏账损失如何核算、是将其确认在发生坏账期,还是在应收账款产生的当期就予以估计确认,就形成了直接转销法与备抵法两种方法。现行制度统一规定采用备抵法,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也便于信息的相互可比。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应收账款一般包括提取坏账准备、发生坏账、确认坏账又收回、补提或冲销坏账准备等内容。除销售百分比法外,其余三种方法计提的坏账准备一般与期末应收款项余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分别相当于按总额、类别、个别计提。从计提的坏账准备与依从的应收款项的紧密程度来看,除个别确认法外,其余方法下计提的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均不能对号入座。1.2全额计提坏账准备规定所适用的方法现行会计制度提供了确认坏账的标准,也提出了不得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几种情况。但确认坏账与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并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在任何一种方法下都会有的判断行为,后者则是计提坏账准备全额多少的问题,也只有在个别认定法下才有实际意义。制度如此规定要么将二者混淆,要么则是对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必须采用个别认定法的暗示。1.3转让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问题无论是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融资,还是债务重组,制度中均提出要将其账面价值予以结转。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是其余额与“坏账准备”余额之差额。由于“坏账准备”余额在不同的计提方法下其含义有别、并非均与应收账款对号入座,这就产生了以下问题:是否必须按其账面价值结转,如果必须结转,当然按照溯源原则不是不可以,但明显有违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如果不需结转,则制度中规定的疏忽实不为宜。1.4关于秘密准备的计提及转销不按制度规定的范围或标准计提的坏账准备称为秘密准备。企业之所以计提秘密准备,是因为通过计提并在以后期转销可以打破会计期间假设,从而调节各期利润。问题是,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只有天知道何为正确。国家不可能犯以前一刀切的错误,会计服务公司在计提比例上难道比企业更心中有数吗?说到底,计提比例应是某一区域中的间距值,决非某一绝对值,制度中规定的比例从何谈起?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计提离谱,就会认为计提秘密准备,也无非是作为会计差错更正,如果不能发现则可能作为正确信息对外披露。2企业应收账款的融资现行会计制度,对应收账款的资金融通,从出售、质押借款和贴现三个方面予以介绍,且将出售与融资平行界定,致使许多概念晦涩难懂,会计规定前后矛盾。2.1出售的概念是否恰当表面上看,应收账款作为资产转让所有权和销售类似,但会计上《收入》准则中并没有包括应收账款的出售。一般而言,出售需确认收入,结转成本、计算损益,而这些在应收账款结转中并不具备,甚至算不上视同销售。另一方面,应收账款本身就属于货币性资金。与其他资产交易时往往作为计量尺度予以计量,因此称其出售进而确认损益有失公允。改为转让更恰当一些。因为称其为转让才与风险和报酬的转移更加协调。2.2出售与融资是平行还是包容应收账款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转出,其目的无非是取得资金以加速资金的周转。从取得资金的目的来看,出售(假设其成立)则是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罢了。二者并非平行的关系而是包容与被包容关系2.3贴现的内涵会计上的贴现,以前仅指未到期的商业汇票通过银行融通资金的行为。现行制度将其范围有所扩大,包括了应收账款的贴现。根据贴现后贴现银行是否具有追索权,贴现分为带追索权贴现与不带追索权贴现两种。很显然,贴现也是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带追索权贴现和不带追索权贴现实质和应收账款的转让并无二致。2.4重构应收账款融资的概念体系通过应收账款的转移、质押以取得资金行为均为融资。融资包括转让和质押。转让又分为实质转让(风险与报酬转移)与形式转让(风险与报酬没有转移)。会计核算上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分为两类,一类是所有权转让的核算,另一类是非所有权转让的核算,前者包括实质转让和不带追索权的贴现,后者包括非实质转让、质押借款以及带追索权的贴现。2.5实质转让是确认损益还是作为理财费用按现行制度规定,实质转让要确认损益作为营业外损益,笔者不敢苟同。应收账款的原创,必然是作为营业收入以货币性资金方式予以计量,现因应收账款的收回减少,只能作为原先确认的营业收入的抵减,不能作为营业外支出,否则明显有违配比性原则。从应收账款融通资金的角度出发,其实质无非是一种理财活动。作为理财费用似乎更合理。类似地,企业现金折扣下,会计制度规定按总额法核算,因购货单位折扣期付款而少收的现金作为财务费用确认,与实质转让并无不同。企业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主要流动资产之一,其管理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资产质量和资产营运能力。当前,企业存在应收账款数量较大、变现能力较差、周转速度较慢等问题,隐含着大量的坏账损失,影响了企业整体资产质量,导致企业虚盈实亏。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应收款项台账管理制度、建立应收款项催收责任制度、建立应收款项年度清查制度、建立坏账核销管理制度、严格坏账损失内部处理程序等有关措施与规定,能够从制度层面上、责任层面上起到强化管理的作用。与此相配套的会计核算,尤其是会计确认与计量也必须予以规范。笔者认为,深入剖析应收款项的坏账核算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列报资产变现能力的要求,也涉及到相应准则的衔接,如债务重组;应收款项转让融资的核算界于保理理念,不仅有利于规范现行财务制度概念混杂,包容关系不够清晰的体系性障碍,而且可以整合社会资源、解决企业融资、扩大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降低坏账风险、营造社会诚信。参考文献:[1]李健.计提坏账准备各种方法之比较[J].上海会计,2002(6).[2]赵俊玲.论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和方法[J].财政与金融,2001(12).[3]陈华.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新探———双重因素分析法[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3).[4].李义民,路晓卉.关于应收账款核算之考量[J]企业会计,2008(3).57

陈华盾发表的论文有多少

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的 个性化 与 社会化 不能保持应有的平衡,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社会学的视角提供了大学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开展的全新框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增加,体质状况有所下降,该文通过查阅 总结 近几年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体质关系的 文章 ,研究发现: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表明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明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针对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质研究综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休学、退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等[1];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不断的扩招。当代大学生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参入到社会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种消极的因素影响。有一项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 报告 ,其中20.23%的人显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冲动、嫉妒、猜疑、自卑等现象已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乐趣、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等[2]。由于学习因素、宿舍矛盾、恋爱问题、经济状况、人际沟通、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现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说,全国各个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智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实施,并自2005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工作。通过近几年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下降,有多项不合格,整体状况有下降的趋势。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客观的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进 措施 与建议,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识,养成天天参加锻炼的好习惯,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每位学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状况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体质良好的学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两者是否是正相关的;另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观察这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状况的研究,提出笔者的建议。

2研究现状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虑、抑郁等大量心理问题上,仅是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心情、性格、学习成绩、人间交往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指出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还有部分是研究 体育运动 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提出建议与对策。2000年,段军钢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尔维克指数来测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形态及素质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建议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些娱乐性的 教学 方法 ,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2005年,__刚,王向晨用体质健康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来衡量评估部分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指出:研究对象大一、大二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体测成绩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体测成绩低的。2005年,王虹采用专家访谈法、心理与体质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建议:高校要重视对体质成绩差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06年孙立海采用体质测试法和心理SCL-90量表来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质状况的相互关系,得出:学生的体质好坏与心理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韩晔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做了体质和心理状况的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正相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高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好。2007年,郑小真、夏菲菲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丽水学院的大学生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状况,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建议。2009年,蔡灿龙、陈秋斌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来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2010年,张伟,陈华卫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龄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锻炼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异。2011年,刘根平采用UPI诊断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综合分析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联,发挥高校体育课及活动特点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的功能。

(2)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出体质下降,分析研究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状况,提供一些建议。1999年,张传义、刘兆厚、吕琦采用数据统计法、资料分析对比法,对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大学生们各项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日本东京农大学生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大学生;与日本京农大学生相比,国内农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互有高低优势等。建议加强国内农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等。2004年,路静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体质状与全国同龄学生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有效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006—2009年,蔡陵江对厦门理工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部分女生的体格、体能测试成绩进行追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体质健康指标有所提高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此校女生的体质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厦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出对策。2008—2009年,孟庆光抽取内陆与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分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经测试统计后发现:港澳台籍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优于内陆生,同时肥胖比例略高;内陆学生的总成绩与耐力项目成绩要高于港澳台籍学生,并且差异显著。2010年,田常军针对陕西省6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这几所民办学校的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行为方式,得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的相关关系,为民办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来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强体质提出建议依据。

3研究的不足

(1)观察以往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方面研究,缺少体质状况分析。

(2)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没有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健康现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休闲活动现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3)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体质优良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建议

(1)在研究大学生体质水平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遗产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有天生性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质水平肯定差。其次还应该研究学生的营养条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休闲活动现状以及生活环境等来综合研究体质状况,研究效果会更好。(2)在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两者密切关系之后,要从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课外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面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为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98-200.

[3]刘军.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139-142.

[4]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5]__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42-45.

[6]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7]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80-82.

[8]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9]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10]蔡灿龙,陈秋斌.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1):89-91.

[11]张伟,陈华卫.江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87-91.

[12]刘根平.江西省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7):44-45.

[13]张传义,刘兆厚,吕琦.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0-23

[14]路静.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对我院女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26-127.

[16]孟庆光.内地与港澳台籍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J].体育 文化 导刊,2011(5):75-77.

[1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多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1不成熟性与可塑性

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 社会实践 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1.2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 人际交往 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 毕业 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1.3矛盾性与困惑性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1.4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大学生的年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气,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能正确解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会很快解决其问题,心理会更加阳光。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2.1国家与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

(1)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正面典型。对一些社会雷锋精神等要积极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对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条件让其宣讲团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心灵深处理解。

2.2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就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后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大,传播媒体及互联网等为我们更新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注重培养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二者同等重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3总结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格式范文相关文章:

1. 1000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论文格式

2.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4. 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格式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论加强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为指导,以敬廉崇洁为主题,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不断增强学校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意识,培养和树立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营造“崇尚廉洁”、“以廉为荣”的社会风尚和廉政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校园。二、工作目标1、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中,开展“廉洁从政”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干部廉洁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带领学校一班人以身作则,勤俭办学,奋发有为,成为师生的楷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2、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廉洁从教”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促进全体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3、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积累,从而形成正确的廉洁观念。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领导机构组长:高顺标成员:陈华(党员教育)、严云(职工教育)、邵纪根(教师教育)、杨恒法(学生教育)四、实施途径和主要工作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从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的素质教育入手,使“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分三个层面进行:1、在学校领导班子层面。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省市领导在党风廉政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要结合廉政制度建设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严守党纪,廉洁从政,并落实好以下工作:(1) 做好宣传动员。通过学校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经常进行廉政文化教育;通过校园网发布廉政教育信息;抓好环境建设。做到廉政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2)组织学习廉政建设文章,重温廉政建设规定。(3)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警示录象。(4)上一堂党风廉政教育课。(5)党员干部撰写一篇学习两个《条例》廉洁从政的体会文章。2、在教师层面。要将“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廉洁从教、敬业爱岗、诚信服务作为主要内容。认真组织教师参加以下活动:(1)组织学习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有关文件。(2)组织以“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爱生活动。(3)开展教师的“禁言忌语”征集、学习、讨论活动。(4)开展“我心中的好教师”主题征文、演讲活动。3、在学生层面,要结合学科教学,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家庭和社会,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1)要深入挖掘和利用现有学科的廉洁教育资源,寓“敬廉崇洁”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并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重点提示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要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勤政廉洁品质的感受与体验。(2)创设“敬廉崇洁”教育宣传阵地。要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报、校刊、黑板报、校园广播、电视系统和网络等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宣传氛围。在学校橱窗开辟“廉政建设”专栏;在学校广播站开辟专档节目;在校园网开辟“廉政”专页。(3)教唱廉政歌曲,组织开展“倡廉”主题班会,要求阅读一本廉洁读本。(4)开展一次“敬廉崇洁”讲故事比赛和书法比赛。 2009年3月13日

应该走,既然两个人发生了矛盾,就不符合节目的主题了。

发表论文的陈志华

陈志华主任,全军著名风湿病学专家,曾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进修,并曾就职于武汉军事信息学院、广州军区总院。陈主任作为 “净骨疗法体系”领先倡导者、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抗风湿病联盟成员、《中国类风湿研究杂志》编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陈志华主任主攻临床风湿免疫科,作为贵州省军区医院临床诊疗与科研核心人物,其率领风湿免疫科在关键诊疗技术上不断突破,成功引进国际先进风湿免疫疾病诊疗技术--“净骨疗法体系”(AS-净骨疗法),并结合我国风湿免疫疾病的现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与创新,彻底改变了风湿免疫疾病临床诊疗现状。通过不懈的刻苦专研与临床诊疗实践,陈志华主任已经累计治愈了数万例风湿病患者,因此被西南风湿界誉为“风湿免疫疾病新生力量”。陈志华主任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国内重大风湿病学术交流会,并先后主持军区医学研究项目;在国家级、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数十篇关于风湿免疫疾病临床研究新发现的论文。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之前)》,1960年初版,1979年改写初版,1997年二版。《外国造园艺术》,1990年出版。《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合作),1993年出版。《诸葛村乡土建筑》(合作),1996年出版。《新叶村乡土建筑》(合作),1993年出版。《婺源县乡土建筑》(合作),1998年出版。《北窗集》,1992年出版。《意大利古建筑散记》,1996年出版。《楠溪江中游古村落》,1999年出版。《诸葛村》(合作),1999年出版。《新叶村》(合作),1999年出版。另有《外国纪念性建筑中的雕刻》、《北窗杂记》等论文、随笔约一百余万字。

陈光华发表的论文

话题: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王立凤: 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其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专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专业之外的某些素质即非专业素质,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将着力阐述影响教师展业发展的非专业素质及相关问题。 文化素养 教育教学是极具综合性的行为和艺术,赖以多元文化作为支撑,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质量,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历史的、现实的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良好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长期有意识地培养和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不可或缺的,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有志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在深入专业领域研究的同时,要重视文化素养的形成和优化,做到既有知识又有文化。 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要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反思,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也可以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进行反思。 反思是一种能力,是后天形成的个性品质,反思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需要主体有意识地养成,以致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分析、审视和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寻找不足,改革创新,进而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和发展。一方面,作为教师要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另一方面,反思能力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性特征,因此要积极培养良性的反思能力和正确的反思观,积极主动客观地反思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养成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促使教师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 王莹: 给教师一个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 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成长环境,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在我看来,教师的良好成长环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有优美校园,而且应该有充盈的人文气息。学校领导应该视野开阔,胸襟宽广,思想解放,理念先进;教师应该个性鲜明,志趣高雅,学识渊博,教艺精湛;学生应该求刻苦好学,积极进取。浓郁的人文气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空气。 拥有宽松的氛围。首先要给教师“松绑”。教师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不能以刻板的制度去苛求教师,不能以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教师,而应该以更合理、更有效、更加人性化的标准去规范教师的行为;在要求教师为人师表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使他们在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修身养性、研究学问、提高水平,教好书、育好人 组织有序的培训。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让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不断学习进修。要着眼于全体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之能充实专业知识、提高驾驭课堂水平、提升研究境界、完善自身人格。 顾章琴: 首先,我觉得是教师个人的价值观。教师个人对于教学工作的兴趣和理想价值观及认同感是支持教师发展的原动力;反之,教师若缺乏教学志趣,则易对教学丧失热情,从而对其敷衍塞责,这样自然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例如,我们教师都要评职称,这就对老师的学历、文章发表等许多项目都要有要求,如果有的老师追求高一些,想早一些评到,他会认真参加函授学习或自学考试等,学习教育理论。通过这些途径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平时,不仅认真钻研教材,还勤于笔耕,经常写一些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或教学论文等,在实践中来不断反思、总结,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向前发展。反之,有的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追求不大,只是安于现状,这样就永远不会进步、不会有创新,做了几十年教师也就相当于做了几年,只是一直在做重复的工作罢了。 其次,我认为是时间因素。我觉得时间资源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日常的教学中,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授课任务已经很重,除了参与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备课、批改学生作业等。由于教师在学校中的工作任务过多、过杂,教师在整个在校活动中显得杂乱而片段化,教师沉浸于繁杂的事务之中,穷于应付,事实上有时真的是缺少时间和精力对专业问题和教学经验进行深入的反省和思考。此外,教师还要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等,教师正常的时间精力消耗殆尽。 王军: 教师专业发展呼唤个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本人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协同作用。 一个老师如果满足于为衣食而教,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如果他把教育当作事业,认真地去做其中的每一件事,那么,他必然要去钻研业务,去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反思教育实践,追求教学艺术,不断提升教育理念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没有金刚钻,就不能揽瓷器活。 再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环境。要让教师敬业爱岗,造就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和让教师生活无忧的教育保障体制必不可少。教师要发展,需要一个宽松、民主的育人环境。有的学校一味地强调把“蛋糕”做大做强,规模经营,在教学上实行“大一统”,一样的教学案例,一样的课堂讲授,一样的练习和评讲,一样的测试与评价,把教育人类同于工厂生产产品,视学生为会说话的机器,教师也毫无个性可言。学校办学要有特色,教师成长更应该有个性。 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请多给老师们一点施展个性的时间和空间。 陈光华: 教师专业化成长,应该具有“长方体”素质。 “长”,一是指教师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与专业特长。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勇于创新,苦练教学基本功,提升业务素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二是教师应具有顺合学校特色的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特色建设,起到带头与示范作用,将个人特色与学校特色紧密藕合,共同发展。 “宽”,一是指教师知识面要宽。一方面教师勇于和其它学科的拥抱,从“点性学习”到“线性学习”,提升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层次。另一方面要利用敏锐的触角和目光,随时关注知识的变化发展动态,及时捕捉新信息,创造更宽阔的思维空间。二是指教师要有宽容的教学氛围,培养自信、乐观、豁达的情趣,升华自己的情感,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流平台。 “高”,一是指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表现出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二是指教师要有前瞻的理念与高深的学识。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蒋厚祥: 立志 认真 合作 学习 研究 要成为一名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立志”、“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学会立志,合理立志,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生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潜能的高峰。当然,“立志”应该合理,而不该好高骛远。 学会认真,严谨务实,养成克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习惯,做教人求真的真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从教者要象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知识经济时代,告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的“孤胆剑客”时代而成为携手并肩走天涯“联手合作”的时代。 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从某种角度说,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学习尤为重要。 学会研究,探索反思,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努力做专家型教师。“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 陈萍: 每天进步一点 所谓“每天进步”就是永远不停止前进的脚步,而不是今天进步大一点,明天就可以停下来歇息;更不是今天停下来歇息,明天再去努力。要知道滴水所以可以穿石,并不在于它的力量有多大,而在于她每天都在坚持不懈,终于,在某天,这小小的水滴穿透了坚硬的石头。积沙之所以能够成堆,也不在于它的数量,而在于它每天都在日积月累,长此以往直到形成一个巨大的沙滩。所以,我们应该坚持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自己每天在努力,每天都在进步,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来自外部的推动力和内部的驱动力。 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可以很好的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定专业发展的目标,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发展的内部因素。只有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教师才有可能每天进步一点。 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 ——以校本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唐君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给教师增加和补充新知识,在形式上也多采用“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培训模式。许多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也不太明确,用到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缺乏系统的计划,由此导致教师中的浮躁情绪,专业发展的欲望不强,也势必会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全面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以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校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校本培训则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何实施校本培训,不同的学校在内容的选择、培训的形式、管理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关键的着眼点应该是在促进教师个体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教师群体的发展,由此促进学校的发展。作为学校,首先就要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计划,既要围绕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而展开,要有充分考虑到学校中每个教师的需求,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激发教师自觉参与学习、主动提高的愿望与热情。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根据工作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探讨、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强调个人的主动学习。只有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校本培训的核心是教师的发展,假如教师只是被动的接受培训则很难激发自身的发展欲望,必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学习、提高,尤其是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使教师获得自尊,获得更多的认知,获得更强的自信和更大的成就感,就能有效的级法人本身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四是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举行各种专题讲座活动、交流研讨活动,师带徒活动,合作学习、课题研讨等形式,同时在实施校本培训中也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随时调整培训的形式与内容,以真正达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 卜彩霞: 提升自己 迎接挑战 教师专业化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场挑战。教师迫切需要塑造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紧紧抓住机遇。 学——打开窗子。今天的社会正朝学习型社会方向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再加上远程教育和网络的发展,“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已成为现实。这就要求教师——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钻研精深的专业知识,领略前瞻的教学思想,还要涉猎社会自然百科,不自封,不自傲,终生学习,变“一桶水”为“长流水”。 做——迈开步子。“做”,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行动,而是以研究的态度去做,去实践。研究教学课程,研究教学策略,研究试题的针对性和训练量,更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心理、学状、个性及转化矫正的方法。在研究性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获得娴熟的教学技工,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和模式。 思——开动脑子。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 = 经验 + 反思”。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冲动的例行行为中解放出来,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程序、教学结果等,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自己朝“学者型”教师方向发展。 薛皎云: 老师始终在忙,在校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家的时间,无论是校长,还是班主任,身边总有着忙不完的事:正常的教学,学生的安全、生活和学习进展,学校各种繁杂琐细的事务及没完没了、名目繁多的会议。此外,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互动环节等无疑耗去老师不少的精力。 因为忙,大部分教师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加上要时刻想着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最终造成自身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自我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小,原本期望颇高的职业诉求渐渐化成无可奈何的一声叹息。从现实情况看,这种叹息如果不加关注或引起注意,受影响的将不仅仅是老师个人或教师这一职业。小到一个学校的未来发展,大到一个民族的繁荣复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这是因为教师不仅是学校的教学和其他事务的执行者,而且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心灵的塑造者。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着一种时代精神和理想,承载着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巨大期望。因此,相比起其他行业,教师职业的发展诉求显得更为强烈也更有意义。 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学校责无旁贷。实际上,教师和学生同样面临一个发展的氛围或环境问题,而且前者综合素质的实现程度往往关系到后者综合素质的提高程度,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最终效果。而要帮助教师实现名师或大师的职业追求,学校就不能将教师看成无限的、廉价的、可不断开采的资源,在最大限度地留给老师自由支配的时间之外,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并注意搭建教师与外界沟通的平台,让教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利用各种条件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满足其职业诉求。 另外,大多数教师对教师职业都持有很高的认同,认为这一职业是神圣高尚的。但是,他们也期许能得到更多的社会、他人的认同,家人、领导、同事的认同。只有这两方面的认同真正合而为一,我们的教师才能更好施展自己的才能。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无论从历史还是未来的角度,教师职业的确伟大,但高尚的职业并不意味着只有奉献而一无所求。记得有一位老教师曾说:教师不是圣人、神人,其所做的每一件事并不都是高尚的,教师也需要工作之余的休闲和娱乐,教师也要吃饭、睡觉和逛街……人们总是站在很远的地方看待教师,却没有真正走近教师;人们总是对教师有许多的要求,却每每总是忽视教师应得的回报。 现实情境下,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认同离本该有的程度还有漫长一段旅程,这需要社会每个人的关注和行动,需要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关注并支持教师群体的职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除掉目前缠在其身上的种种束缚,使教师能够从教学之外的繁琐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研、教学,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师发展奠定基础 李旭红 首先,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与教育专业水平同步提升;要求教师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具有现代教育技术。这说明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括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这种双重的学科基础,使得教师教育在与其他专业教育相同的时间内既达到同等的学术水平,又掌握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其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动态。面对全球交流所带来的人类知识和信息总体的加速增长和更新,教师应理智地顺应全球化教育时代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断从观念上更新自己。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也不可能再将自己视为知识的来源和权威,学习能使教师摆脱传统对教师职业,对自身的习惯性定位,听取和吸纳各种意见,不断学习,向教师群体学习、向学生学习,甚至向他国学习,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和胸襟。真正做到“崇真尚本”,以海纳百川之气度培养出各具特色的学生,从而容纳并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世界。 影响教师成长的几个因素 余云峰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一名教师从入门到胜任工作,至少要3 年的教学实践,到单独承担教学任务和尝试创造性教学需4 至8 年,从成熟到最佳水平的发挥则需要8 至15 年,而到出成果阶段则需要15 至30 年。因此,要成为一名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教师的成长,需要教师心理上的成熟,教学艺术的精湛,教学理论的升华。教师的成长过程既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制约,又受自身德、知、才、学、体等诸要素及其关系的影响。现就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总结如下: 一、影响教师成长的内部环境 1、爱岗敬业是教师成长的动力。 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就要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教师。而良好的教师职业理想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许多青年教师刚进入学校时存在着“高理想”和“低现实”的矛盾,职业理想还有幻想的痕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的磨炼,经过了反复的思想斗争和教育实践锻炼,在工作几年后才能确立教师的职业理想。所以,爱岗敬业将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 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教师。 2、勤奋好学是教师成长的根本。 (1)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有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 教师还要有一定教学经验的积累,必须具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要成为一名教师,努力学好这些知识是根本。 (2)努力学好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课堂驾驭能力,同样也是通过勤奋学习、不断积累教学过程而获得的。 教学过程是不断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的成败与教师的组织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调查中不少青年教师向我们反映,由于缺乏组织活动能力,致使在教学中不知如何组织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往往顾此失彼,有时还闹出笑话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组织活动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只有掌握好精湛的教学艺术,才算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教师。 二、影响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 1.和谐的校园氛围是教师成长的土壤。 教师要在一起和睦共处,必须形成一个健康、融洽、和谐、宽松、友爱、民主的心理环境,形成一个干群、同事、师生之间团结共进的人际环境,形成一个广开言路,心理沟通,宽严适度,管理得当的工作环境。惟有如此,学校才能把优秀教师稳定下来,才能产生“良禽择木而栖”的效应。惟有如此,才能使优秀教师领悟到自己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当自己的思想、业务和生活上的问题,能得到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关怀、帮助和体谅时,就会自觉地融合到这个群体中,并增加了对这一群体的依赖程度。这种关怀体贴会给青年教师以极大的精神力量,产生“士为知己者用”的凝聚效应。这可能是教师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条件。形成这种校园氛围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在于学校领导的整体素质。这种素质集中体现在“是强者”,“是能者”, “是贤者”三个方面。是强者,则坚强,勇于进取,善于开拓;是能者,则能干,懂教育,善教学,会管理;是贤者,则任人唯贤,公正,正派,善于感情投资。有了这片肥沃的土壤,教师才能茁壮成长。创设一个严谨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 2、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教师成长的肥料。 激励就是使系统运动起来,使系统潜在的能量发挥出来。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说,激励就是激发教师的热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的作用就是让教师个人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提高工作成效。实践证明:一个学校如果在管理过程中不注重对教师的激励,干好干坏一个样,就会人浮于事,人心涣散。如果运用激励艺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竞争力度,教师就会有目标、有干劲。在激励因素的作用下,教师内在的潜能得到激发,就会形成一股推动力、造就一种发展力。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的工作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除管理环境包括该教师以前受过的训练和教育、过去的知识积淀和任教的经验以及先天的素质,他的工作表现好坏还要受教学设备和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但是不管其他条件如何,激励总是决定教师工作行为表现的首要因素。有了激励,教师的发展就有了动力。 3、培训、进修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作为学校工作中时间最长,信息量最大,劳动量最大,活动量最大的教育教学工作,无疑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只有把培训渗透到这个“中心”中去,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尽快的提高。可以通过“岗位”提高,通过“帮带”提高,通过“讲座”提高,通过“评价”提高,通过 “研究”提高,通过“撰写”提高等内容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 (1)名师的“传、帮、带”。“名师出高徒”,这是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可以断言,凡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名牌学校,均有一批为人师表、造诣颇深、见解独到、才干超群的名师。一方面,名师可以带出一批高素质的青年教师,形成高素质的教师整体;另一方面,名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可以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草的优秀苗子。 (2)教师的进修、培训。新课程在内容上作了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相比之下,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就显得十分突出了。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教师必须懂得一定跨学科的知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在不断分化的同时,又呈综合化的趋势。基于此,新教材在编排时,强调了课程综合化,强调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由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不断加强,因而教师要想透彻讲解和分析某一专门学科知识,往往得借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集中培训、进修等渠道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带领其他教师共同进步。 洪岚: 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心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全社会对于教育与教师的地位与价值的的认识和看法,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导向、奖惩机制等,作为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成长,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肯定,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教育的宏观重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鼓励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政策导向,将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 学校因素。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学校的工作氛围,领导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制度建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学校是否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是否制定目标规划、明确教师的培养要求,是否实行民主管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否建立多种渠道、关注教师的成长,等等,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群体因素。教师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生活、工作在一定的教师之中,群体组织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能否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群体的工作作风、人际关系、修养水平,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和竞争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体成长的心理环境,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个人因素。个体因素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教师对于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和动力,教师应对教育改革挑战的态度和能力,教师自身的专业结构如专业信念、专业能力、专业自觉等,是从根本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无疑是多样的,我觉得缺少发展空间和发展追求,可能是问题中的问题。促进中小学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吴春琴: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是教师主动参与的、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仅靠培训、学习、交流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育科研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bai的因素有哪些? 王立凤: 教师的du专业发展固然与其zhi学科专业知识基础、dao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专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专业之外的某些素质即非专业素质,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将着力阐述影响教师展业发展的非专业素质及相关问题。 文化素养 教育教学是极具综合性的行为和艺术,赖以多元文化作为支撑,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质量,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历史的、现实的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良好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长期有意识地培养和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不可或缺的,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有志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在深入专业领域研究的同时,要重视文化素养的形成和优化,做到既有知识又有文化。 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要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反思,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也可以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进行反思。 反思是一种能力,是后天形成的个性品质,反思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需要主体有意识地养成,以致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分析、审视和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寻找不足,改革创新,进而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和发展。一方面,作为教师要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另一方面,反思能力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性特征,因此要积极培养良性的反思能力和正确的反思观,积极主动客观地反思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养成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促使教师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 王莹: 给教师一个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 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成长环境,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在我看来,教师的良好成长环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有优美校园,而且应该有充盈的人文气息。学校领导应该视野开阔,胸襟宽广,思想解放,理念先进;教师应该个性鲜明,志趣高雅,学识渊博,教艺精湛;学生应该求刻苦好学,积极进取。浓郁的人文气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空气。 拥有宽松的氛围。首先要给教师“松绑”。教师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不能以刻板的制度去苛求教师,不能以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教师,而应该以更合理、更有效、更加人性化的标准去规范教师的行为;在要求教师为人师表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使他们在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修身养性、研究学问、提高水平,教好书、育好人 组织有序的培训。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让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不断学习进修。要着眼于全体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之能充实专业知识、提高驾驭课堂水平、提升研究境界、完善自身人格。 顾章琴: 首先,我觉得是教师个人的价值观。教师个人对于教学工作的兴趣和理想价值观及认同感是支持教师发展的原动力;反之,教师若缺乏教学志趣,则易对教学丧失热情,从而对其敷衍塞责,这样自然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例如,我们教师都要评职称,这就对老师的学历、文章发表等许多项目都要有要求,如果有的老师追求高一些,想早一些评到,他会认真参加函授学习或自学考试等,学习教育理论。通过这些途径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平时,不仅认真钻研教材,还勤于笔耕,经常写一些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或教学论文等,在实践中来不断反思、总结,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向前发展。反之,有的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追求不大,只是安于现状,这样就永远不会进步、不会有创新,做了几十年教师也就相当于做了几年,只是一直在做重复的工作罢了。 其次,我认为是时间因素。我觉得时间资源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日常的教学中,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授课任务已经很重,除了参与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备课、批改学生作业等。由于教师在学校中的工作任务过多、过杂,教师在整个在校活动中显得杂乱而片段化,教师沉浸于繁杂的事务之中,穷于应付,事实上有时真的是缺少时间和精力对专业问题和教学经验进行深入的反省和思考。此外,教师还要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等,教师正常的时间精力消耗殆尽。 王军: 教师专业发展呼唤个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本人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协同作用。 一个老师如果满足于为衣食而教,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如果他把教育当作事业,认真地去做其中的每一件事,那么,他必然要去钻研业务,去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反思教育实践,追求教学艺术,不断提升教育理念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没有金刚钻,就不能揽瓷器活。 再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环境。要让教师敬业爱岗,造就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和让教师生活无忧的教育保障体制必不可少。教师要发展,需要一个宽松、民主的育人环境。有的学校一味地强调把“蛋糕”做大做强,规模经营,在教学上实行“大一统”,一样的教学案例,一样的课堂讲授,一样的练习和评讲,一样的测试与评价,把教育人类同于工厂生产产品,视学生为会说话的机器,教师也毫无个性可言。学校办学要有特色,教师成长更应该有个性。 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请多给老师们一点施展个性的时间和空间。 陈光华: 教师专业化成长,应该具有“长方体”素质。 “长”,一是指教师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与专业特长。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勇于创新,苦练教学基本功,提升业务素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二是教师应具有顺合学校特色的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特色建设,起到带头与示范作用,将个人特色与学校特色紧密藕合,共同发展。 “宽”,一是指教师知识面要宽。一方面教师勇于和其它学科的拥抱,从“点性学习”到“线性学习”,提升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层次。另一方面要利用敏锐的触角和目光,随时关注知识的变化发展动态,及时捕捉新信息,创造更宽阔的思维空间。二是指教师要有宽容的教学氛围,培养自信、乐观、豁达的情趣,升华自己的情感,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流平台。 “高”,一是指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表现出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二是指教师要有前瞻的理念与高深的学识。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蒋厚祥: 立志 认真 合作 学习 研究 要成为一名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立志”、“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学会立志,合理立志,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生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潜能的高峰。当然,“立志”应该合理,而不该好高骛远。 学会认真,严谨务实,养成克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习惯,做教人求真的真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从教者要象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知识经济时代,告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的“孤胆剑客”时代而成为携手并肩走天涯“联手合作”的时代。 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寻找我们的理想课堂没有讲台;教室里除了一面墙是玻璃窗外,其余三面全是黑板;老师在课堂上只准讲十分钟,讲多一分钟都要挨罚;上课的时候,学生或坐或站,吵吵嚷嚷,像个集市;老师领着头,有人躺着学书中的人物,有人用笤帚当剑边舞边唱 ……有谁想象过这样的课堂?但就是这样的一种课堂,让一个濒临撤并的农村中学在去年的中考重点录取中报名268人考上了267人,也让一个个害羞内向的农村孩子在生活中大胆活泼而充满了无尽的活力。 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杜郎口中学的转变也许是那个童话在教育界里再恰当不过的现实版本了。一个“弱不禁风”的农村中学忽然变得异常强大进而“炙手可热”,他们的力量何在? 谁动了我们的快乐课堂? 杜郎口中学,这个偏居鲁西北山东省茌平县的一个普通农村中学,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似乎都让人很难相信它已经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 偏僻闭塞,地处彻底的农村,周围都是大片的田地,连只砖片瓦都没有;设备简陋,不用说许多学校的基本配置——现代化的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视听教室等,就是像样的用来上公开交流课的音箱都没有;师资力量薄弱,学校老师正规师范本科毕业的很少,专科毕业的较多,甚至中师毕业的也占有相当可观的比例…… 有两个事实可以说明改革之前的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状态”:初中三年级一个曾经有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了11名学生;全校一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仅是个位数。 而最为重要的是初中3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新上任的校长崔其升对辍学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辍学的主要原因不是家庭经济困难,也不是家庭发生变故,而是他们感到学习困难,不愿在学校“活受罪”。 一连许多天,崔其升拎着个板凳四下里听课。很快他就听出了“门道”:许多老师上的课,学生很不爱听。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上起课来,状如树干,举止单一,话似白开水,枯燥乏味,课堂上,死气沉沉,表面上看起来秩序很好,实际上,学生的思想早开小差到了“爪哇国”,不是昏昏欲睡,就是桌底下你捣我一下,我踢你一脚,寻开心,闹着玩。 一些学生家长更是告诉崔其升:“孩子在学校混了3年,痛苦了3年!” 老师本来应该是受人尊重的传道者,现在竟然沦落到了“痛苦制造者”!家长的话深深地刺痛了崔其升的神经:“教师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灌装桶’,课堂由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像被驯服的小绵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些究竟给教育带来了什么?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既然‘满堂灌’没有好的效果,我们能不能改?我们该怎么改?” 学生一句语无遮拦的气话使崔其升茅塞顿开。学生对他说:“老师讲的课,还没我们自己讲的好呢!要他们干什么?” 崔其升想:“是啊,既然学校各方面资源都很有限,何不就按学生的想法试一试?如果学生的积极性能调动起来,学生不就是最大的教改资源吗?!”让课堂上的教师先活起来 1998年暑假之后,杜郎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拉开了帷幕,校长崔其升烧起了他的头三把火。 崔其升的第一把火是量化指标。崔其升决定将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将好课的评价基点定位于学生的动。为此,学校制定了3条量化指标:一是课堂气氛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二是课堂形式要多样。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男女生竞赛、曲艺节目、讨论辨析、小品表演、擂台比武等,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正式课堂。三是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有份。这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学校通过比例量化考评成绩,以参与人数除以班级人数的比例高低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优劣。 量化指标的评价触动了教师的灵魂,他们开始思考一种前所未有的行动——由原来注重教师单独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自己的学。 崔其升的第二把火是上好“三课”。虽然有了量化指标的规定,但许多教师依然心存疑惑:我们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许多教师玩起了“捉迷藏”:不让明讲,就偷着讲;不在讲台讲,就在台下讲。况且对于杜郎口中学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新的课堂教学还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幻影。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改革课,若没有引领与实践,恐怕依然在教师的心里难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为此,崔其升通过上好示范课、过关课和跟踪课等“三课”,让全校教师一步一步向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逼近。 上好示范课。首先,是学校领导班子上好示范课。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理念新、影响大,他们的示范在教师中可以起到“不令而行”的作用。从崔其升到其他学校领导,全部走上课堂,并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老师们从这样的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学习到了开放的教学方法。一些教学骨干教师跃跃欲试,产生了尝试课改的兴趣,拥有了获取新的成功的期待。其次,便是各科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崔其升有意在各科教师中培养课堂教学改革的骨干,旨在通过他们的示范课,引导更多的教师走向课改之路。这些教师的新课,在全校教师中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看到自己同事的大胆尝试以及获得的成功,老师们也有了一试为快的积极愿望。 上好过关课。有了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的示范,老师们已经学有榜样,教有所依。这时候要求所有教师都上改革课,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势。但崔其升仍然将全体教师上改革课称之为“过关”。之所以如此,一是说明这一关并不好过,从而引起所有教师的高度重视;二是此关必过,不过则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绝大多数教师经过努力,有了“过关斩将”的成就感,对于课堂教学改革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上好跟踪课。老师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水平不一,个体素质也有差异,所以,仍有个别教师被阻隔在“关”外。于是,由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对这些教师跟踪听课,有的放矢地指导,直到他们真正过关为止。因为在崔其升看来,改革必须是群体的行动,只有全校教师全部走向改革之路,杜郎口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持续快速地提升。 崔其升的第三把火:“一谈二警三停”。在上好“三课”的同时,“一谈二警三停”的相应惩戒措施也在实施。所谓一谈,就是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崔其升先与其个别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所谓二警,就是第二次再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所谓三停,就是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让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听优秀老师的课,研读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学生的方法,由业务主任作专题辅导等。 三年的改革尝试,不仅使学校摆脱了被撤并的困境,而且结出了令人欣慰的果实。到2001年秋,一向在全县中考倒数第一的杜郎口中学,已经步至中游地带。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改革意识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一扫往日的沉闷与单调,澎湃激荡起改革的活力与生气。 只准讲10分钟的课堂 2001年秋季,国家课程改革在一些地区的推展,给了在改革之路上摸索的杜郎口中学以极大的鼓舞。以前所进行的许多教学改革举措,与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 不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上若明若暗的东西,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也豁然开朗。这使崔其升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继续改革,向深度开掘,使杜郎口中学再度飞跃。 崔其升首先开始的是更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改革动作。如果说以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牛刀小试的话,此后的改革则是“大动干戈”。他的大动作主要是“课堂时间采用‘10+35’模式”和“取消讲台,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在课堂上以讲为主似乎已经成为习惯,即使明晓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之后,仍然还会因为“惯性”而滔滔不绝地讲解。为此,2002年秋,崔其升对课堂时间作出“10+35”的硬性规定,即教师所讲时间等于或小于10分钟,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或者说完全不涉及对教材内容的陈述。学生自主活动不少于35分钟。教师只要在一节课上讲解超过10分钟,即被判定为失败课。从形式上看,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这种改革的阻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一些家长愤怒地说:“我们让孩子来上学,你们老师不教了,倒让孩子自己学?”是啊,教学教学,教师不教,学生不会,先教后学,顺理成章,这可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教学之规啊! 老师们的思想也是慢慢才通的,其间学校领导甚至采取了一定的强硬措施。但教师一旦从思想之通走上实践之路以后,便出现了崔其升所期待的“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教学景观,“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也就变成了现实。 崔其升认为,老师不认可改革不行,认可了不做也不行。没有得力措施的约束,课堂教学改革就不能真正实现。所以,强调教师可以发现知识,总结规律,做学生中的首席;但不能硬性灌输知识,做课堂的主宰。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如果不在这里“大动干戈”,就很难在短时期内触动教学改革的命脉。而同时,改革“杀气”的背后,既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猛烈冲撞,也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极大关注。 没有讲台的教室 “取消讲台,让学生动起来”更是大胆创新之举。 2004年秋天,在长期的听课研究中,崔其升发现一个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就是教师一站讲台,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就找到了以前独霸讲坛的感觉,情不自禁地多讲起来。这无异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影响。他认为,只要学生通过探索可以学会的东西,教师都不要讲。所以,他提出了取消讲台的大胆设想,而且随之付诸实施。 这样一来,教室前面的讲台没有了,师生同在一方空间,同处于一个平面。每个班级都有一幅自己的标语:“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新课堂,我主张”;“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如此等等,写出的是学生那份走向课堂教学主人地位之后的雄心壮志,以及一展才思的无限快乐。其他方面的变化更是令人惊奇:教室前后及背光面三面都是大黑板,教室中间是纵向排成的三排课桌,学生分组排位,对面而坐。而且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唱歌、或讲解、或朗诵,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学生的发言几乎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情景,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和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其精神之抖擞,精力之集中,思维之活跃,令所有步入课堂的听课者都为之激动不已。 教改“效益”的长短线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给课堂这个教育行为的根基所在带来了的巨大变化。一是学生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课堂教学由一言堂变成了百家争鸣,学生由精英式的学习变成全员式的参与。学生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从哪些材料中学习,学习什么,由自己作主。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二是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使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三是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现实层面,这种课堂的变化带给杜郎口中学最为明显的“效益”显然就是学生升学率的惊人变化和学校考评成绩的巨大改观:去年中考,全校报考重点高中茌平一中的268名学生有267名被录取;杜郎口中学这个曾连续10年考核全县倒数的学校,自2002年始,每年综合考评都在前3名。 而这些还都不是最为主要的,这些只是杜郎口中学教改的“短线效益”。杜郎口中学教改最最重要的是它改变了许多学生的“生命形态”,让他们的人生因此而变得更加充满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性。这是这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值得尊敬的“长线效益”。 刘晓晓是初中二年级的一名女生。去年10月,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马钊率领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省教育学院、聊城大学等单位的数十位领导专家来杜郎口中学调研。下课铃响过,已经走出教室的马钊,突然被从后面赶上来的刘晓晓叫住,“老师,我采访您一下好吗?”刘晓晓的这个大胆举动,不仅使马钊一愣,其他的听课者也好长时间没有回过神来…… 刘晓晓说:“其实,我原来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女孩,不愿和家长交流,也不愿和同学、老师交流,只愿意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自从升入初中,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培养下,不但性格开朗了,喜欢抢着回答问题了,而且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由过去的下游到保持在了班内前一二名,还非常愿意和别人交流。那天向专家提出要采访,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看着他很亲切,很有风度,所以愿意和他多交流。” 有个叫刘英的学生,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特殊的家庭背景,使她养成了怪异、孤僻的性格。可是,自从升入初中以后,在这种开放教学模式的熏陶感染下,她的性格和学习成绩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但非常爱说话了,还特别有责任心,有集体荣誉感,对班里的事情特别关心,同学们都亲切地叫她“编外班长”。 李楠是个有残疾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会有自卑感或被同学歧视,但是,在这个学校根本不存在这一点,据他的任课老师讲,每次展示课上,他抢答的次数最多。 ……如果不是开放的课堂,不是开放的校园,我们能轻松地改变这些孩子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