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铀矿地质杂志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1 09:15:41

铀矿地质杂志投稿

原子能出版社暂无官网。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是中央一级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73年,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编辑委员会。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核科技与信息研究院,它的任务是编辑出版核领域的各类科学技术图书、期刊、教材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各类书籍和辞书。

出版社职位有图书编辑;电脑录入、排版;美术设计;电脑动画设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等(未取得行政许可的项目除外)

许可经营项目:出版核科学与核工程技术领域内有关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工程技术方面的图书、教材;出版核工业教育、科技及宣传方面的音像制品;出版、发行《中国核电》杂志;利用自有《中国核电》杂志发布广告(广告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13年12月31日)。

出版核科技图书涉及的专业有: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核聚变、高能物理、核反应堆、核动力工程、核电子学、加速器、离子源技术、放射化学、辐射化学、核化工、核燃料、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铀同位素分离、铀矿地质、铀矿冶、核仪器仪表、核武器、辐射防护、放射医学,核医学、核农学、同位素生产与应用等。

近年来,中国原子能出版社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家和机构进行了出版合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地质学家一般依据底层结构,和同位素定年法,,计算过程精准, 不过这种误差很大。主要是计算前有很多假设是经验的。 可能是盘古开天地他说的算吧。地球年龄并不是人类一天一天记录出来的,而是当代人计算出来的。 目前计算出来地球年龄是46亿年左右,而这个数字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克莱尔·帕特森于1956 年 在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发布,这是人类 探索 地球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根据帕特森计算结果,地球的确切年龄是 45.5 亿年,误差约 0.7 亿年。铀、铅同位素地球化学测年 铀235和铀238都会按照各自不同的概率发生一系列衰变,分别成为铅207和铅206。所以,理论上说,只需要知道一个样品里有现在多少铅和铀,以及形成的时候有多少铅,就可以得到它的年龄。 要测量地球的年龄最好的办法,就找到跟地球同时形成的物质。在地球表面,确实有一种岩石满足这个要求,那就是陨石。绝大多数陨石的来源是散布在太阳系当中的小行星。在我们的太阳系里,太阳、八大行星和小行星是几乎在同一时间形成的。铁陨石测年 铁陨石是一种独特的陨石,也被叫做陨铁。也就是说陨铁的主要组成就是铁金属。我们地球的地核,便是主要由铁和镍的合金组成的。这样的陨铁有一个很好的性质,它们铅含量高而铀含量低。这就意味着,铀衰变产生的铅在这里微不足道。因此,现在测量到的铅的同位素相对含量,近乎是地球形成之时的相对含量,也就是大家梦寐以求的铅初始值。 五万年前,一颗三十吨重的铁陨石坠落在亚利桑那的恶魔峡谷。1953年,帕特森得到了这个陨石的样品,在自己搭建的超净室中小心翼翼地提取出当中的铅,带到芝加哥附近的阿贡国家实验室里,准确地测量出了陨石中的铅。帕特森把陨铁的铅同位素比值作为初始值,再把地球的平均铅同位素比值当作现今值,计算得到了一个41-46亿年的不错的估计。石陨石测年 但他并没有停止努力,后来又找来一个石质陨石的样品。和铁陨石不同的是,石质陨石拥有较多铀。也就是说,它会有很多的铅来自于铀的衰变。如果测量到这两个铅含量组成迥异的样品,就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准确年龄。 这就是铅-铅定年的一个巨大优越性:两个不同的衰变体系给了对方制约。铀238和铀235的比例是一个均一的值,所以只需要测量样品里的铅207和铅206。把所有样品画在一个铅207 和铅206的图上,同时形成的样品会落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所谓的“等时线”。这些样品的年龄,便可以从斜率计算得到。图注:帕特森1956年文章中所做的等时线图。铅204是铅的一种稳定同位素(不衰变),在同位素测量中被用作分母。就是用这条线,帕特森得到了地球的精确年龄:45.5±0.7亿年。 据BBC的报道今年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是在加拿大西北部的艾加斯塔片麻岩,这块石头拥有40.3亿年的 历史 。在所有大洲都可以找到35亿年以上的岩石。格陵兰拥有伊苏瓦表壳岩石(37亿至38亿岁),而斯威士兰的岩石则为34亿至35亿年。澳大利亚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矿物谷物。这些微小的硅酸锆晶体具有长达43亿年的年龄,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材料。这些矿物,称为锆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描述放射性同位素是研究地球和生命 历史 时间的关键工具。 长久以来,人们相信地球有一个起源时间。但直到19世纪,随着地质学的发展,人类才对地球的年龄有了科学的估计。 开尔文的估算 在1862年,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估算出了地球的年龄。开尔文假设地球是从一种完全熔融的状态开始的,通过估算地表温度的冷却时间,就能知道地球形成于何时。根据开尔文的计算,地球应该形成于2000万至4亿年前。不过,开尔文大幅低估了地球的年龄。因为他没有考虑到地球内部的另一大热量来源——放射性热量。根据目前的估计,在地球内部的热量来源中,放射性热量和原始热量各站一半。另外,地球内部还存在热对流的现象,这也能够让地球温度的下降速度远低于开尔文的预估。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居里夫妇发现了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之后,地质学家意识到此前人们都低估了地球的年龄。如果考虑到放射性热量和热对流,地球年龄的估计在四十多亿年,这已经接近于现代测量结果。 放射性定年法 科学家进一步发现,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非常稳定,不受外界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因为这是由原子核自身结构所决定的。于是,利用放射性元素可以精确的测量地质年龄,这种方法被称为放射性定年法。 理论上,只要知道地球上最古老物体的年龄,就能知道地球的形成时间。在地球上,有一种矿物可以被用来测定地球的年龄,那就是含有铀、铅的锆石。铀可以衰变为铅,通过测量锆石中的铀铅同位素比值,就能知道锆石的年龄,这种方法被称为铀铅测年法。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的最古老锆石可以追溯到44亿年前,这意味着地球的年龄至少有44亿年。 不过,锆石并非地球上最古老的物体。因为地球形成时是熔融状态,锆石是在地球冷却一段时间之后才形成的,所以地球的实际年龄肯定会超过44亿年。 隐藏着早期太阳系信息的陨石由于地球持续经历地质变迁,所以很难基于地球上的物质来精确测定它的年龄。但整个太阳系(包括行星、小行星)都是从同一团星云中形成的,小行星在形成之后迅速冷却,它们保留了早期太阳系的信息。如果这些小行星坠落到地球上,我们就能通过它们知道地球的形成时间。 由于陨石中主要包含铅元素,通过铅铅测年法,可以准备计算出地球的年龄。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地质学家测量了5万年前坠落地球的一颗陨石的铅同位素比值,由此首次得出的地球年龄为45.5亿年,这与目前基于多种方法测出的地球年龄相一致。现如今,科学家对地球年龄的最精确估计为45.4亿年,不确定度不超过1%。 计算机吧 科学家采用的方法一共有三个步骤: 1.找到一块与地球同时期产生的陨石。这块陨石和地球都是同一个星云团的物质,也就是说陨石和地球是同源的。 2.运用放谢性同位素衰变的规律,根据陨石衰变的现状和程度,可以推出陨石的年龄。陨石的年就是地球的年龄。 3.目前科学家测定出地球的年龄在45亿年左右。 “地球的年龄是多少?”在400年前的欧洲,爱尔兰人詹姆斯·乌雪是这个问题的公认权威。有趣的是,他并非是一位科学家,而是一名大主教。因为在科学革命之前,“地球的年龄”问题是与创世神话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地球的年龄是多少?”最开始是一个神学问题而非科学问题。 詹姆斯·乌雪担任过全爱尔兰天主教会的大主教,但对科学充满兴趣。他采用圣经年谱学的方法,把圣经上记载的重大 历史 事件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出来,同时他还查阅了很多非基督教古代 历史 文献,将与圣经上记载相同的事件一一标记年份。经过反复的比对和整理,乌雪在他1645年出版的著作《乌雪年表》中,根据当时流行的儒略历推算,认为整个世界被上帝创造于公元前4004年10月22日下午6时。 在启蒙运动之后,基督教的权威已经摇摇欲坠了,后来的学者们纷纷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推算地球的年龄。法国博物学家布丰收集到了很多史前古生物化石,根据这些化石的年份,布丰推测地球的年龄超过7万5000年。英国地质学家赫顿则提出了“均变论”,认为地球演化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而我们只能解释和分析每个地质时期的具体变化,但是无法推测起点和终点。这种地质渐变论的观点后来被赖尔发扬光大,成为了当时的主流观点。同为博物学家的达尔文推测一些地质变化的过程至少要经过三亿年,而地球的真实年龄说不定远大于此。 当博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们束手无策的时候,解答这个问题的重担落到了物理学家身上。19世纪50年代,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与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分别提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已经成为了学界的共识。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地球、太阳乃至整个宇宙都处在一种热量耗散的过程中。按照这个理论,地球在诞生之初是一个高热量的岩浆球,其温度随着时间不断降低,直到将热量完全耗散掉变得彻底冰冷死寂。这样一来,只要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初始温度(也就是岩浆的温度)、岩层的导热系数以及地温梯度,我们就能根据公式计算出地球的年龄。 开尔文在1862年发表了一篇名为《论地球的缓慢冷却》的文章,他将岩浆的温度设定为3870℃(实际上应该是700℃—1200℃),然后估算了导热系数与地温梯度的平均值。开尔文最终计算结果是9800万年,考虑到估算带来的误差,他提出地球的年龄大致在2000万年到4亿年之间。通过不断精确参数,开尔文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不断地修订自己的计算结果,在1897年,他最终确定地球的年龄应该是2400万年。 按照当时已知的物理学理论,开尔文的计算方法是不可动摇的。不但地质学家们无法反驳开尔文的观点,就连像达尔文这样伟大的博物学家也一度怀疑自己提出的物种演化理论。但是,开尔文的计算方法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第一,地球内部没有其他热量来源。第二,地球内部是一个均质的固体。只要这两个假设是成立的,那么开尔文的计算方法就是无懈可击的。 科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来自于意外。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意外地发现铀盐能够让包在厚黑纸中的底片感光,证明铀能发射出一种有穿透性的射线,这是人类第一次观测到了放射性现象。在两年之后,著名的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提炼出了两种新的放射性的元素钋和镭,而在1903年,居里夫妇进一步检测到了镭元素在放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热量。与此同时,进入20世纪之后,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地震波折射现象发现了地球内部并非均质的固体,而是分成地壳、地幔和地心。至此,开尔文计算地球年龄的两个假设全部被证伪了。 历史 性的转折发生在1904年。年逾八旬的开尔文勋爵参加了一场由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的物理学会议,早已成为物理学界权威的他受到了一位年轻物理学者的挑战,而这位挑战者正是开尔文晚年最得意的学生——当时年仅33岁的卢瑟福。卢瑟福在会议上作了关于放射性增温对估算地球年龄影响的报告,认为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平衡地球自身的冷却。这一对师生代表了世纪之初发生的两种范式之间的交接,卢瑟福的研究从学理上推翻了开尔文的计算方法,为后来者们开辟了一种新的方法,即通过测定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过程来确定地球的年龄。在1907年,美国化学家博尔特伍德认为铅是铀放射衰变的最终产物,提出了“铀—铅测定方法”。在同位素被发现之后,这种方法被科学家们进一步优化,因为铀235和铀238会分别衰变为铅207和铅206,所以在理论上,只要我们知道一块岩石中铅和铀的比例,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岩石的年龄。 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成了寻找到和地球同时形成的岩石。地表上的岩石都经历过复杂的地质运动,而陨石来自于太阳中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是和地球在同一时间形成的。在各种各样的陨石之中,陨铁的含铀量极低,这就意味着,铀衰变产生的铅微乎其微。因而,陨铁中的铅铀比例就与地球形成之初的比例近乎相等。美国地球化学家克莱尔·帕特森最终通过将陨铁中的铅铀比例设定为初始值,将地球岩石中平均的铅铀比例设定为最终值,计算得出地球的年龄在41亿—46亿年之间。精益求精的帕特森对自己的测量结果仍旧不满意,他又找来另一种和陨铁性质近乎相反的石质陨石,即初始含铅量极低,其中的铅都是由铀衰变而来。综合两个测定结果,帕特森在1956年最终得出地球的年龄为45.5±0.7亿年。 科学研究终于告一段落,但故事并没有结束。在帕特森研究地球表面铅分布的时候,他惊人地发现,进入20世纪之后的自然界中的铅浓度增加速度陡然提升,远远高于过去几十亿年的积累速度。人类工业污染,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是这些铅的主要来源。意识到这点之后,帕特森将后半生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环境保护事业中。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地球只是漂浮在宇宙中的一颗渺小行星,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地球是我们赖以为生的家园。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为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科学理论能够计算地球这颗行星的年龄,但是作为我们家园的地球需要人类用爱和良知来守护。 地球诞生的时候有什么谁能知道或者有高等生命,或许有低等生物,如何了解 历史 ,只能根据古籍、传说、考古来推论了解。 中国的古书《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1] 《山海经》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 历史 、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 科技 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传说一定就是荒诞不羁吗,不一定,难道古人的想象力丰富吗,也不一定。 地球文明 人类整体文明及其各分支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地球文明,地球主体文明经历了从中东神权文明、中华农业文明和欧洲近代工业文明到现代全球一体化。 地球文明是指对应于外星文明而言的银河星系、太阳系的地球上的人类文明,人类文明经历了远古的人类起源、文明起源时期,从亚洲、欧洲与非洲的交界区域发展了最早的人类文明,然后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从旧大陆迁徙到新大陆,从区域各自隔离的文明 社会 到全人类的交通、通讯乃至教育、 科技 、经济等全球一体化时代,形成一个地球村或地球整体文明体系。 有文字和文物记载的最早文明是非洲-亚欧洲旧大陆中心地带,东经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形成玛雅与印加文明,西南到中非形成班图文明等。人类文明经历了埃及、巴比伦、印度(公元前1500年之前)时期,在公元前约500年形成的希腊(雅典时期)、犹太(波斯时期)、印度(佛教时期)、华夏(春秋时期)奠基了后来文明的文化基石,也就是四种典型的文化模式,分别在自然哲学、宗教律法、精神哲学、 社会 哲学等形成了人类文化的典范。 约公元后500年在中国、欧洲产生了东方、西方两种典型文明模式,一是欧洲的宗教政治一体化,二是中华家国同构大一统,中华文明建立了人类最繁荣的农业文明,形成诸子百家争鸣与三教九流等学科分类体系。约公元后800年兴起的阿拉伯国家,架建了中、西方文明的桥梁,保存了希腊、罗马等古典文化,同时传播了中国文化、 科技 等,从而导致后来欧洲的东方文化热,以及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融会,导致了近现代 科技 、工业模式的形成,欧洲从东欧、南欧与北欧扩展到新西伯利亚、美洲与澳洲,在环太平洋形成欧亚文化新的融合时期。 那么之前呢?人类现有的技术只能探测到这一步,所以记录只是一个方面,没有记录的大有人在。 难不成还必须亲眼看着才能测?

铀矿地质期刊投稿

核工业二○三研究所成立于1974年9月,地处历史悠久的古都陕西咸阳市,是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综合性军工科研机构。为中国核工业西北地区的地质科研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及遥感及情报信息中心和核工业集团公司“陕西省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技术力量雄厚,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5%以上。是陕西省文明单位。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备质量检验机构国家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证书(国家级)、地质勘查资格证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乙级资质证书等资质及陕西省书报刊印制许可证、商标印制、广告印制定点单位和条码印制资格。三十年来,承担科研与生产项目478项,其中11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重大找矿发现奖,编辑出版专业书籍20多本。 研究所下设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查、评价、遥感、物化探、分析测试、矿石工艺和化工、环境影响评价、电子测控仪器与技术开发、计算机数字制图、基础工程勘察与施工、彩色印刷等研究开发中心(厂)。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 160余台(套),长期开展以下军工及民品科研、开发、生产与服务项目: 1.地质勘查;国土资源调查;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研究;生态环境调查;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开发;遥感技术应用;铀、金、稀土等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与勘查及开发可行性论证;地下管线及天然洞穴、古墓等探测;黄金与宝玉石鉴定等。 2.放射性元素及高精度常量、痕量和超痕量无机分析、有机分析;水质、工业原料、生化样品分析;土壤中酸解烃、△C、紫外荧光、吸附烃、热释汞及放射性铀、钍、镭、钾、稀土元素等测定铀、金等水冶工艺研究; 3.城乡、厂矿环境影响调查、评价与治理对策研究。涵盖核反应堆及核技术应用、核设施退役铀矿冶及核燃料生产、金属矿冶及矿区开发、建筑材料、轻工、化工、机械、电子、医药等行业。 4.彩色包装、书刊、画册、年历、挂历等所有纸质印刷品的设计、发排、印刷。 5.高精度的地质矿产、水利、土地资源及城市管网、城乡规划等图件的数字制图;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及大型图形数据库的建立;大幅写真照片的设计、制作与输出。 6.建材、冶金、电力、化工、陶瓷、粮食、农药、玻璃等行业的电子测控仪器与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控制。 7.工程勘察与测绘;基础工程、桩基工程、土方工程的设计、施工。 8.“核力”牌长效防锈防冻液、汽车用抗石击密封胶涂料系列、焊缝密封胶系列、油田助剂系列、油墨清洗剂等化工产品质量优良,畅销国内外20余个省市。

刘林冯伟宋宪生宋哲李卫陈擎

(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介绍了查查香卡铀矿床勘查过程和矿区地质特征,系统总结了该矿床铀资源调查评价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提出了区域性北西西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变质火山岩+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的“三位一体”成矿机理,认为查查香卡铀矿床具有形成铀多金属矿的良好前景。

[关键词]查查香卡铀矿床;成矿机理;铀多金属;潜力

查查香卡铀矿床属青海省乌兰县赛什克乡南柯柯村管辖,位于乌兰县城南的南坡,海拔4000~4200m。矿床南部有109国道,由398km里程碑向西北方向进入县级公路到达查查香卡农场,行程24km。由查查香卡农场北东有汽车便道行驶20km可直达矿床(图1)。矿床的西部及西北部从乌兰县或德令哈横穿牦牛山,到达查查香卡农场。

图1 查查香卡铀矿床交通位置图

1—城镇;2—铁路;3—国道;4—县级公路;5—河流;6—湖泊;7—查查看卡铀矿床

1发现和勘查过程

(1)第一阶段:矿床发现与初期勘查(1969~1971)

1969~1971年二机部西北一八二队对查查香卡地区进行了初步勘查。

1969年由二机部西北一八二队第三分队在1∶2.5万伽马普查中发现了17、18两条异常带,从而为查查香卡铀矿床(原324小型矿床)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线索[1]。

1970年通过1∶10000伽马详查、1∶2000伽马详测、槽探系统控制长2000m,手掘硐探4个,确定324地区中段为主要矿化段[1]。

1971年机掘硐探1个,手掘2个,钻孔3个,控制深度200m,控制长度500m,了解了324地区中段深部矿化,发现1个工业矿孔。

1969~1971年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2]。发现工业矿体13个,单个长35~70m,厚0.75~3.5m,品位0.054%~0.073%,平均长49.7m,平均品位0.062%,埋深0~50m;后备矿体26个,单个长35~210m,厚0.7~5.0m,品位0.035%~0.046%,平均长70.5m,平均厚1.83m,平均品位0.038%,埋深0~100m。

表1 1969~1971年完成的工作量统计

(2)第二阶段:停滞期(1972~2008)

根据核工业部三局南昌会议精神,遵照“富、近、浅、易”原则,结合324小型矿床的具体情况,经青海652大队研究,核工业部三局批准,1972年撤出324地区。

(3)第三阶段:评价期(2009~2012)

2009~2012年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在本区开展了铀矿调查评价工作。

2009年在查查香卡324地区中段施工探槽10个,长度387.1m,发现4个地表工业矿体。

2010年在324地区中段施工了4条勘探线,5个钻孔,完成工作量1853.21m。发现2个工业铀矿孔,2个铀矿化孔。

2011年在查查香卡324地区完成实测地质剖面12条,约8.94km,发现4~5条铀异常带;完成1∶2000地面伽马能谱测量11条、面积12km2;施工钻孔10个,完成工作量3179.76m,发现1个工业铀矿孔,1个异常孔。

2012年在查查香卡地区完成1∶2000地质剖面4条,长度7.01km,发现Cu、Au等金属矿化;1∶1万激电测量60个点3条激电测深剖面,显示可能为两条金属硫化物异常带。表层矿化较弱,向深部500 m左右可能有较好多金属矿化;施工5个钻孔,完成1883.44m,发现1个工业铀矿孔、1个异常孔,在C76钻孔中见到两层黄铁矿化层(16.5~4.3m)。初步确定查查香卡矿化带为铀、多金属矿化带。

根据地表槽探圈定了4个工业铀矿体,钻孔在矿化带中部查证发现了4个工业铀矿孔、2个铀矿化孔,铀矿体5~7层,累计厚度10.82~8.12m,品位0.05%~0.25%。同时发现了该区铌、稀土等多金属矿化,且与铀呈正相关关系。在铀矿体周围发现铌矿体3个、矿化体11个,控制矿体长200~357m,厚2m左右,品位0.0883%~0.2498%。还发现有稀土矿化,圈定矿化体5个,主要为铈、镧、钇等矿化。

2矿床基本特征

矿床位于丁字口-埃姆尼克山-牦牛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岩浆弧带与赛什腾-锡铁山-哇洪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的结合部,夹持于泽日肯和陶力古隆起之间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带中。

2.1矿区地质

查查香卡铀矿床属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铀成矿带乌兰南山铀成矿亚带。位于柴达木北缘残山断褶带东段,华力西期下义山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中(图2),矿化赋存在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OST)变质火山岩中,受北西向挤压破碎带控制,长约9km,宽约2km。

矿床内主要矿化围岩为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变质火山岩,主要以各类绿片岩为主,夹云母石英片岩及大理岩。地层产状北西西向。岩浆岩主要有华力西期中粗粒花岗闪长岩、条纹状混杂岩、中细粒闪长岩、条带状闪长岩等;脉岩有中细粒石英闪长岩脉、闪长斑岩脉、辉长岩脉、斑状角闪正长岩脉、石英脉等。

矿化赋存于北西向斜长角闪片岩挤压构造破碎带中,其中富矿地段复合于斜长角闪片岩之早期北西向构造带上,长2km,宽数米至百余米,倾向北东,倾角65°;矿后局部有北东向构造叠加,石英脉沿晚期北东向构造充填。该区伽马异常带断续长9km,呈北西向展布,在其中2km长的范围内,铀、钍矿化较好,矿化断续长几十米至几百米,宽几十厘米至十几米;该矿床同时为多种稀土元素的成矿区,主要有铌、铈、镧、铱等矿化[2,3]。

图2 查查香卡铀矿床矿体平面展布图

2.2含矿岩石岩性特征

查查香卡矿床围岩为碎裂斜长角闪片岩等(图3),近矿围岩蚀变强烈,主要有钠长石化、赤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铀含量较高,坑道口碎石一般为(200~300)×10-6,最高达878×10-。6 矿化岩石为灰黑色碎裂闪长岩,灰黑色,块状,主要成分为角闪石,镜下鉴定为斜长角闪片岩,岩石呈纤维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说明矿石经过了一定的动力构造变质作用,片理化发育,岩石较破碎;矿石主要成分为角闪石(70%)、斜长石(20%),少量黑云母(3%)、石英(3%)、方解石(4%),此外还有微量的绢云母、阳起石和绿帘石等;岩石中大量角闪石呈不规则纤柱状晶体,彼此嵌连而平行排列,大小为(0.12~0.15)mm×0.11mm,组成较为密集的条带,角闪石不同程度遭受阳起石化蚀变;斜长石双晶不明显,局部有挤压破碎,具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现象。

2.3铀矿化带特征

查查香卡铀矿床可以划分为西、中、东3段[2]。西段有3条异常带,长500~900m,宽2~10m,一般为(100~200)×0.1258nC/kg.h,最高大于1000×0.1258nC/kg.h;中段异常断续长200m,宽几十米至百余米(由多条带组成),一般(100~300)×0.1258nC/kg.h,最高大于1000×0.1258nC/kg.h(图4);东段异常断续长3000m,一般(50~150)×0.1258nC/kg.h,最高大于1000×0.1258nC/kg.h。

铀矿化主要分布于含矿构造带闪长碎裂岩(或糜棱岩)及碎裂闪长岩中,富矿地段为碎裂岩或糜棱岩,岩石破碎强烈、弱硅化、片理发育;碳酸盐呈细脉或星点状分布多的地段矿化比较好,其他多为贫矿化地段。

镜下见沥青铀矿充填交代黄铁矿现象,铀矿化以浸染分散状或吸附形式存在于含矿岩石中。矿化基本有3种表现形式:碳酸盐成细脉状沿岩石片理充填成条状构造或呈星点状分布于含矿岩石中,一般矿化较富;白色长石-石英-碳酸盐脉成细脉状沿片理分布于含矿岩石中;岩石片理化发育,为黑绿色或紫色,肉眼看不到脉体,但矿化较好。对所采集的查查香卡矿床矿石、含矿岩石和围岩进行的铀钍、U4+和U6+分析表明,查查香卡矿床铀矿化蚀变碎裂岩的铀含量为0.1022%~0.11011%,而围岩斜长角闪片岩的铀含量较低,为(15~18)×10-6;微量钍分析表明,矿化岩石中钍含量比较高,为(2916~659)×10-6,而围岩的钍含量较低,只有116×10-6,矿床中铀以原始富集为主。另外通过矿化岩石U4+和U6+含量的对比也可以看出铀的富集特征,矿化岩石 U4+的含量分别为0.10674%和124×10-6,而U6+含量分别为0.10436%和9310×10-6, U4+相对U6+含量要高,U4+/U6+比值分别为1∶1.55和1∶1.33,铀以U4+为主,U6+含量较低。对矿化岩石和非矿岩石的化学全分析表明,矿化岩石碱性元素中的Na2O含量为11 89%~2139%,非矿岩石Na2O 为0.174%, Na2O富集程度达2155~3123倍,说明查查香卡矿床有钠交代铀矿床的一些特征,可以与北祁连冷龙岭碱交代铀成矿带进行对比,显示了成矿特征的相似性[4]。

图3 查查香卡铀矿床纵剖面图

1—碎裂闪长岩;2—闪长岩;3—正长岩;4—斜长角闪片岩;5—碎裂斜长角闪片岩;6—斜长角闪岩;7—碎裂斜长角闪岩;8—角闪岩;9—碎裂角闪岩;10—辉绿岩;11—铀矿体;12—块段编号

图4 查查香卡铀矿床8号勘探线剖面图

3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查查香卡铀矿床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勘查,即1969~1971年的初步勘查和2008~2012年的调查评价。前一阶段主要为地表调查和槽探揭露,认为:①矿化主要分布于构造挤压破碎带闪长碎裂岩及碎裂闪长岩中,富矿地段为碎裂岩或糜棱岩,岩石破碎强烈,片理化发育,肉红色长石和碳酸盐呈细脉或星点状,其分布多的地段矿化最好;②岩石蚀变较强,主要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阳起石化、碳酸盐化、钠黝帘石化、钠长石化和弱硅化等;③区内成矿构造主要表现为片理化、碎裂岩化及糜棱岩化带,走向为NW W,倾向NNE;④由地表到深部钍矿化逐渐变贫,而铀矿化则相反,由地表到深部逐渐矿化增强;⑤根据伴生元素分析结果认为324地区属多种稀有金属成矿区,铀、钍、铌、铈、镧在矿化岩石中的含量明显高于非矿化岩石。

2008年以来,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通过在柴达木地区实施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铀矿调查评价项目,对查查香卡铀矿床进行了调查评价和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3.1通过对查查香卡异常带中段槽探揭露和钻探查证,圈定了铀、铌、稀土矿(化)体,初步估算3341铀、铌资源量

根据槽探圈定了4个工业铀矿体、6个矿化体,钻孔在矿化带中部查证发现了4个工业铀矿孔、2个铀矿化孔,矿床接近中型规模。

在铀矿体及周围发现铌矿体3个、矿化体11个。发现了该区铌、稀土等多金属矿化,且与铀呈正相关关系(图5),铀与铌、稀土元素伴生。按铀矿床伴生组分综合利用,圈定了13个矿体,圈定5个稀土矿化体(主要为铈、镧、钇等)[5]。

图5 查查香卡铀矿床铀、铌、稀土元素含量关系

3.2大致查明查查香卡铀矿床区域构造位置,属于古隆起与蛇绿混杂岩带的结合部,为断裂破碎带与多期次岩浆活动区

矿床处于丁字口-埃姆尼克山-牦牛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岩浆弧带与赛什腾-锡铁山-哇洪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的结合部,夹持于泽日肯和陶力古隆起之间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带中。

异常带位于泽日肯隆起与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带之间,受加里东—印支多期次中酸性岩浆活动和北西西向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5]。长约9km,宽约2km。

3.3大致查明查查香卡铀矿床的含铀建造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为一套蛇绿混杂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

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以各类绿片岩为主,部分为角闪片岩类,少量为变余中基—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局部夹含放射虫硅质岩、海绿石砂岩及细碧岩等。绿片岩、角闪片岩恢复原岩为一套海相喷发沉积的中基—基性火山碎屑岩。总体上该层位为一套蛇绿混杂岩。

滩涧山群斜长角闪片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图6):在完整岩石中,稀土配分型式为右倾型,富轻稀土,∑Ce>∑Y;稀土元素总量与铀矿化程度成正比,即稀土元素总量越大,铀矿化强度越大[4]。

图6 查查香卡地区斜长角闪片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

3.4大致查明查查香卡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具多旋回特征,铀矿化主要受印支—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控制

区内可划分出吕梁、四堡-晋宁、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6个构造-岩浆活动旋回(表2)。断裂破碎带及华力西期、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为区内Cu、Au等多金属、U等矿化提供了空间和物质来源,其中印支-燕山期是铀矿化的重要阶段。

3.5发现了查查香卡地区有铜、金多金属矿找矿线索

地表调查中,在查查香卡地区含铀异常破碎带中发现了Cu、Au等金属矿化,见有孔雀石、铜蓝和明金[5],Cu含量0.6825%, Au含量560×10-9。矿化与石英脉、强褐铁矿化蚀变带关系密切。激电测深剖面发现了2~3条激电异常,与地表发现的控矿构造蚀变带相吻合,向深部500m左右可能有较好的金属矿化。钻孔中发现了2层黄铁矿化层,埋深在330.5~342.5m、396.6~400.6m之间,厚度分别为12.0m、4.0m。

表2 查查香卡地区构造、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一览表

3.6总结提出了查查香卡铀矿床“三位一体”成矿模式

综上所述,查查香卡铀矿床位于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带与由达肯达坂群和吕梁-印支期基性-中酸性岩浆岩组成的泽日肯隆起的结合部位,赋存于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变质火山岩,受北西西向的区域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印支-燕山期的酸、碱性岩浆-热液活动是区内重要的铀成矿作用。

控制查查香卡铀矿床的断裂破碎带是区域性长期活动的断裂带,发育于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中,形成于加里东末期,于华力西期又有活动。断裂带内基性、中性和酸性脉体发育,铀矿化与正长岩脉、石英脉等关系密切,反映出该断裂带既是铀成矿溶液的导矿构造,亦是铀成矿的容矿构造。与成矿构造相邻的达肯达坂群(铀含量(30~40)×10-6)和滩涧山群(铀含量(15~18)×10-6),在华力西期—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中,地层中的铀不断活化向断裂带中迁移、富集,多期次的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形成了铀矿床。

综合分析认为,查查香卡铀矿床形成于区域北西西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变质火山岩与华力西-印支期岩浆-热液联合控制的“三位一体”[5,6]成矿模式,具备形成铀多金属矿床的条件。

4结束语

已有的地质调查表明,查查香卡伽马异常带断续长9km,经对中段2km长的范围内铀资源评价,铀资源量接近中型规模,铌资源量340.6t(按铀伴生铌的资源量1052.6t)。铀矿体呈扁豆体产出,往深部有钍变贫、铀变富的趋势;平衡系数1~117,地表偏镭,地下基本平衡。初显良好的找矿潜力。

查查香卡矿化带尚发现有较好铜、金等矿化线索,其北侧有与之相平行的已发现赛坝沟、托莫尔日特金矿床的托莫尔日特构造带,因此查查香卡铀矿床具有形成铀多金属综合矿床的可能。

因此,查查香卡铀多金属矿有待开展预查和综合研究等工作,可望达到大型铀多金属矿床规模。

参考文献

[1]核工业西北182队第三分队.324地区1971年地质工作总结[R],1971.

[2]核工业西北182队第三分队.324地区1972年工作设计专题报告[R],1972.

[3]孙圭,赵致和.中国北西部铀矿地质[M].核工业西北地质局,1998.

[4]傅成铭,权志高,周伟.青海查查香卡矿床铀、稀土元素矿化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J].铀矿地质,2011,27(2):103-107.

[5]刘林,宋宪生,冯伟,等.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查查香卡地区1∶25万铀资源区域评价[R],2010.

[6]刘林,冯伟,陈擎,等.柴达木东北缘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刘林,男,1964年生。1987年7月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青海地质勘查院院长。1987年至今在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铀矿地质工作,近期主要承担柴达木盆地北缘预测评价及查查香卡铀矿床勘查工作。

对于搞地质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坑,半年回不了家,刚从野外回来,又让去另外一个项目,也不给奖金,领导干部大部分都是奇葩,没有人情味,都无语了,如果有合适的工作,还是别来这

铀矿地质期刊投稿模板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 2.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 3.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 4.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 5.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 6.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 7.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 8.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 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10.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11.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 1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 13.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 14.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 15.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 16.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 17.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 18.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 20.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21.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 22.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 23.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 24.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 25.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 27.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出量规模划分标准 28.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2-1994) 29.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3-1994) 30.1∶50000和1∶200000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6-1994) 31.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DZ0130.13-1994) 水工环地质调查勘查 国家标准 1.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7-1993) 2.工程地质术语(GB/T14498-1993) 3.岩溶地质术语(GB/T12329-1990) 4.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 5.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 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

一、矿床类型

鹿井矿田内铀矿床无论产于何种围岩中,成因上和空间上均与花岗岩体有着密切关系,均属花岗岩型铀矿床。根据矿床与花岗岩体的空间分布关系可分为:产于花岗岩体内的铀矿床和花岗岩外接触带铀矿床两类。

岩体内部铀矿床,具有不同的赋矿岩石组分、岩性及结构构造特点,可进一步划分为硅质脉型及碎裂蚀变岩型两种矿类型。属于硅质脉型的有羊角脑矿床、下古选矿点;属于碎裂蚀变岩型的矿床有牛尾岭、枫树下、洞房子、高昔、黄蜂岭、下洞子矿床。

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床有鹿井、梨花开和沙坝子矿床。鹿井矿床实际上是复合类型的铀矿床,矿床东部矿体赋存于浅变质岩中,属外接触带型,矿床西部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岩体中,属岩体内部铀矿床,有的矿体自上而下可穿过寒武系变质岩及两期花岗岩,具“三层楼”式特点(图7-2)。

图7-2 鹿井矿床剖面图

二、矿体

花岗岩外带型铀矿床矿体受断裂、接触带、含矿层位控制,如鹿井矿床矿体产状与断裂及接触带产状一致,沙坝子矿床矿体与断裂、地层产状一致,梨花开矿床矿体与断裂产状一致。矿体呈北东-北东东、南北、北西向展布,陡缓不一。鹿井矿床7个主要矿体和沙坝子矿床4个主要矿体,规模较大,矿体延伸稳定,形态多呈透镜状、似层状,空间组合型式呈“干”字形、“T”字形等。沙坝子矿床矿体呈等间距分布,品位较富,矿床平均品位0.25%,37个矿体中有16个富矿体(平均品位>0.3%),储量占矿床总储量76%。鹿井矿床已探明富矿占提交矿床总储量的25%,品位0.32%~0.53%,矿石类型为铀-萤石型。据719矿开采资料证实,1号矿体和5号矿体北部192~142m中段为富矿段,长60m,厚8~10m,品位0.6%~0.7%,1号矿体南部,品位达0.3%~0.4%,一般厚8~9m,鹿井矿床西部矿体向深部有品位增高、规模增大态势。

花岗岩体内部铀矿床受成矿断裂控制,矿体产状与成矿断裂一致,多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陡倾斜为主。矿体形态多呈透镜状、脉状,以及不规则团块状。单个矿体规模不大,多成群成组分布,雁形排列,空间组合形态呈多字形、“Y”字形等矿脉群。主矿体少,如高昔矿床圈定矿体400余个,其主要矿体15个,储量占总储量50%以上,其中Pt1、Pt2两个矿体规模最大。牛尾岭矿床共圈定92个矿体,主矿体仅两个,矿体平均品位在0.05%~0.10%之间;仅羊角脑矿床见富矿体,其储量占矿床总储量63%。

三、矿石

矿石矿物成分:金属矿物为沥青铀矿、铀石(沙坝子矿床)、赤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砷黝铜矿、磁黄铁矿(沙坝子)。脉石矿物为萤石、微晶石英、方解石(沙坝子)、绿泥石、水云母。次生铀矿物为铀黑、硅钙铀矿、铜铀云母、钙铀云母等。沥青铀矿呈葡萄状、胶状、细小球粒状、细脉浸染状等,可见沥青铀矿交代黄铁矿现象。

矿石组合类型有:沥青铀矿-硫化物-绿泥石型,沥青铀矿-棕色玉髓-硫化物型,沥青铀矿-萤石型,沥青铀矿-赤铁矿型(红化型),沥青铀矿-赤铁矿-萤石型,沥青铀矿-水云母黏土型。

矿石化学类型绝大多数为硅酸盐型,少量为碳酸盐型(沙坝子矿床灰岩矿石)。硅酸盐矿石又可细分为硅化矿石、低硅矿石,前者如鹿井矿床东部含炭长石砂岩矿石、石英长石砂岩矿石、炭质板岩矿石及矿床西部花岗岩矿石等,后者如黄峰岭、高昔矿床碱交代岩矿石,SiO2含量60.27%~67.74%,低于围岩(73.17%~73.57%)。沙坝子矿床萤石化硅质板岩矿石也为低硅矿石,SiO2含量62.4%,CaF21%,围岩SiO276.54%。

岩体外接触带铀矿床富矿石中微量元素高于贫矿石,如Pb、Cu、Sn、Y、Ga、Mo、Co、Ni、Cr、V等,特别是富矿石中Co、Ni、Cr、V含量高出贫矿石几倍至几十倍。岩体内部的牛尾岭、黄蜂岭矿床矿石中Co、Ni、Cr含量也较高。但各矿床矿石中均无可综合利用元素。

四、成矿年龄

鹿井矿田成矿年龄(表7-1)为47~116.4Ma(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南铀矿地质志编写组,2005;吕古与,2000),成矿可能为一相对连续的过程,成矿年龄与丰州盆地地层发育时间大致相同,与晚白垩世和古近纪的伸展构造背景有关。

表7-1鹿井矿田沥青铀矿同位素年龄

资料来源: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南铀矿地质志》编写组(2005)和吕古与(2000)。

五、成矿温度和压力

各矿床矿前期石英、成矿期紫黑色萤石、方解石及矿后期浅色萤石、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法测温结果(表7-2)表明,从矿前期→成矿期→矿后期,温度逐渐降低,成矿期紫黑色萤石温度区间为130~270℃,方解石温度区间为112~250℃,属中低温。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和沥青铀矿均具典型胶状低温结构,可见矿田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成矿压力为(152~507)×105Pa。

表7-2鹿井矿田包裹体测温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南铀矿地质志》编写组(2005)。

六、热液蚀变

热液蚀变对铀成矿富集作用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它能改变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为成矿溶液的运移和矿质沉淀提供必要通道和容矿空间,也可改变围岩中铀的存在形式,使活动铀含量增高,有利于铀的活化转移并为成矿溶液提供铀源,它还可为成矿物质的沉淀固定提供有利的地球化学环境和固铀剂(章邦桐等,1990)。

矿田热液蚀变可分矿前期、成矿期和矿后期。矿前期热液蚀变有白云母化、碱性长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电气石化。碱性长石化可细分为钾长石化和钠长石化,钾长石化发育较早,钠长石化形成较晚。上部以钾交代为主,下部以钠交代为主。成矿期热液蚀变主要有赤铁矿化、水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胶状)、萤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矿后期热液蚀变不发育,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萤石化。

区内花岗岩自变质作用强烈,岩石普遍白云母化,大多发生在岩体顶托部位和不同期次花岗岩侵入界面附近。白云母化过程中,原岩中黑云母中所含副矿物(锆石、独居石、磷灰石等)明显减少或消失,副矿物中类质同象存在的铀发生活化转移,形成后生晶质铀矿或裂隙铀、粒间铀,而有利于铀的活化转移和再沉淀。

黑云母是花岗岩中分布最广、铀含量较高的成矿元素载体矿物(章邦桐,1994),其平均铀含量为6.98×10-6,而白云母的平均铀含量为1.14×10-6,亦即在黑云母的白云母化过程中约有84%的铀将从黑云母中释放出来(龚温书等,1986)。尽管本区白云母化花岗岩中只有3%黑云母被白云母交代,但在整体上其铀量释放相当可观。

碱交代作用是鹿井矿田又一重要的自变质蚀变类型,主要分布于印支期花岗岩中,靠上部是钾长石化,靠下部距燕山期花岗岩较近时,则是钠长石化,两者无明显界线。交代强烈时形成碱交代岩,其中长石含量>85%,石英含量一般3%~5%,黑云母全部变成绿泥石,花岗结构消失,变成连斑结构或碎裂变晶结构,向两侧交代作用依次减弱,过渡为碱交代花岗岩、赤铁矿化花岗岩至正常花岗岩。碱交代岩同位素年龄为98Ma(杜乐天,2001),形成温度210~450℃。碱交代作用使岩石铀含量增高,新鲜原岩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铀含量为15×10-6,钾长石化花岗岩铀平均含量可达57×10-6,钾交代使岩石铀含量增高3~4倍。

区内碱交代、白云母化对铀成矿起着决定性作用,未经碱交代、白云母化的花岗岩不管其铀含量多高,都不能成矿。

矿田热液脉体活动频繁,根据脉体穿插关系,可分:①中高温石英脉期,形成白色块状石英,主要分布于构造带中,多存在于300m标高以上,300m以下则变成玉髓。②中低温成矿期,形成了浊白色玉髓、灰色玉髓、天蓝色萤石、黑紫色蓝紫色萤石(含沥青铀矿黄铁矿)、浅色萤石、洁白色玉髓等。

对于搞地质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坑,半年回不了家,刚从野外回来,又让去另外一个项目,也不给奖金,领导干部大部分都是奇葩,没有人情味,都无语了,如果有合适的工作,还是别来这

铀矿地质期刊投稿经验

王月霞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南昌330038)

摘要 文章分析了以地质资料清理为契机,加快推进铀矿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并从数字化的前期准备阶段、数字化实施阶段、数字化成果的管理与应用阶段三方面提出了实施数字化工作中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核工业;铀矿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

2007年,为充分发挥现有铀矿地质档案资料的作用,促进更多地质档案资料开发利用和社会化服务,我局在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对馆藏地质成果档案资料进行了清理登记,对涉密资料的密级、涉密种类、涉密事项进行了认定,对破损档案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初步建立了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通过此次资料清理,进一步规范了我局档案资料的管理,摸清了家底,为促进数字化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为此,我局酝酿多年的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项目已于2008年年初拉开了帷幕,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馆藏所有地质资料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建立全文数据库,完善目录数据库,让馆藏档案资料以最广泛、最快捷的方式提供利用服务,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得到互联互通共享,以满足铀资源管理和地质调查与评价的需要,为我国国防与国民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更加广泛地作用。

1 铀矿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数字化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及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与迅速发展,档案资料数字化加工与存储,计算机检索与阅读、网络化传输与流动是势在必行。我局铀矿地质科技档案按其专业划分为地质勘查、物化探、水文工程地质、测绘、实验测试、探矿工程、资源预测评价监督、科学技术研究、基本建设、民品生产等13个类目。面对如此海量的档案信息,其加工、整理、利用与传输如果还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水平,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因此加快推进铀矿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关系到我们铀矿地质档案资料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

1.2 数字化有利于地质档案资料的科学保护

部分铀矿地质档案资料由于年代已久或使用频繁,一部分档案纸质较差,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洇化褪色、聚酯图件粘连、注记脱落,图件皱折、破损情况严重,有些已不能提供利用。我局在去年对馆藏地质资料进行清理登记的同时,对档案保管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共登记破损档案八百多份,图件千余张。因此尽快抢救、修复或复制,并保护好这些档案也成为地勘单位另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而实施数字化则是对破损档案最佳、最彻底的修复方案,能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

1.3 数字化成果有利于铀矿地质资料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

为缓解我国铀资源紧缺的矛盾,核工业地质局提出我国南方近期找矿目标是扩大现有铀矿田的资源储量,重点普查扩大现有矿区深部500~1000m的“第二富集带”和外围的铀资源远景。要实现此目标必须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对馆藏地、物、化、钻探等基础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研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归纳总结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以筛选出新的找矿靶区、靶位和勘查基地。而数字化成果更具有利于方便,快捷、高效、全面地获取、整合、优化、分析、处理档案信息数据的优势,进而大大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以减少找矿盲目性,实现地质找铀新的重大突破。

1.4 数字化能够解决传统档案管理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由于地质行业的特殊性,长期野外作业基地分散,交通不便,纸质载体不便于远距离快速查询、调用,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和资源共享,时效性越来越低,已远不能适应或满足野外地质工作需求。而且纸质报告、图件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占用库存空间越来越大。而数字化档案的最大特点是彻底改变纸质档案的利用方式,冲破档案利用的限制,资料借阅和管理不受时空,地理位置限制,能够通过网络远程异地查询、全文检索,资料传输、快捷方便,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而且数字化成果载体是硬盘、光盘等,容量高、成本低、体积小,容易携带保存,有利于野外作业环境管理。

2 数字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2.1 前期准备阶段

一是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数字化前地质资料的价值鉴定,落实数字化的范围和实施方案。馆藏档案全部数字化,是理论上最彻底的数字化方案没有必要将庞杂纷繁的馆藏档案全部数字化,而应选择重要铀矿区、矿床矿点档案资料先行数字化。二是加强学习培训与考察调研。由于数字化对核地勘单位而言是一项全新的任务,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数字化前的学习培训、考察调研极为重要。通过学习培训强化提高对数字化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通过考察调研可借鉴其他行业开展数字化工作的成熟方法和先进经验,以少走弯路。三是规范、统一全局性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系统、技术标准与规范。使电子文件在通用标准、环境下能被正常浏览、使用和转换,以期达到互通兼容、统一维护、统一升级、信息共享的目标。四是地质局档案馆要加强对下属地勘单位数字化工作的指导、监督,对已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的数字化要统筹规划,具体分工与合作,避免重复工作造成浪费。

2.2 数字化具体实施阶段

由于铀矿地质档案资料涉及核工业国家秘密,而数字化又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资金投入多,任务重、工作量大,因此在数字化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档案实体、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保密和质量管理。一是强化所有参与数字化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从思想上筑牢安全防线;制定数字化安全保密工作制度,从源头上堵塞安全漏洞;采取数字化加工网络与外网物理隔绝、安装干扰器和防火墙、加装密码设备等安全措施,从硬件设备上切断泄密途径。二是要建立责任机制,落实岗位职责,严格操作规范。对档案实体在整理、扫描、录入、识别、校对、图像处理、目录建库、数据验收、数据备份等各个作业环节和流程中要进行详细的交接登记,实施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档案资料原件与信息数据的绝对安全。三是保证质量。数字化过程中任何一个工作环节质量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比如前处理要数据准确、标识清楚;扫描要维护档案原貌,所记载的信息内容要与纸质档案原件保一致,齐全完整,图件清晰真实有效符合质量标准;光盘刻录要格式正确、内容完整,能够独立浏览和检索,以保证数字化成果真实性、可用性、完整性,对折卷扫描的案卷要及时装订,恢复原貌。

2.3 数字化后电子档案的保管与应用阶段

地质资料数字化后,面对新型存储载体电子档案如何规范整理、安全保管及有效利用是档案人员面临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首先应做好数字化成果的入库检查验收。对每一件电子文档都要进行全面检查,看其能否正常打开读取、浏览和使用;文本部分与附图类的编排顺序、编制格式、文件命名及组织方式、目录文件的制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光盘表面是否有物理变形,有无划痕、斑点、霉变或携带病毒,发现不合格应重新制作,确保光盘所存数据的有效读取。二是认真研究实践、不断提高数字化成果的保管与利用水平。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需要依据其特性和软硬件平台在一定的技术环境和采取一系列技术保障措施下进行,涉及许多方法、技术、标准的建立,因此除建立铀矿地质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规范整理,安全保管、定期检测维护、安全有效提供利用上做好做足文章。三是尽快改善档案管理队伍人才、知识结构,提高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地质资料数字化后,对数字化成果电子档案的保管、查询检索、计算机及其相关管理软件的操作应用以及数据库建设的维护更新,都对现有档案人员的思想观念、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地勘单位档案员队伍中极少有既会档案管理、又懂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急需培养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及有计划地加强对现有人员相关基准的强化培训,迅速提高他们掌握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做好传统档案管理向数字化管理的转型工作,为核工业新一轮地质找矿提供坚实的地质数据信息资源服务与保障。

铀矿地质期刊投稿要求

王月霞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南昌330038)

摘要 文章分析了以地质资料清理为契机,加快推进铀矿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并从数字化的前期准备阶段、数字化实施阶段、数字化成果的管理与应用阶段三方面提出了实施数字化工作中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核工业;铀矿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

2007年,为充分发挥现有铀矿地质档案资料的作用,促进更多地质档案资料开发利用和社会化服务,我局在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对馆藏地质成果档案资料进行了清理登记,对涉密资料的密级、涉密种类、涉密事项进行了认定,对破损档案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初步建立了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通过此次资料清理,进一步规范了我局档案资料的管理,摸清了家底,为促进数字化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为此,我局酝酿多年的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项目已于2008年年初拉开了帷幕,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馆藏所有地质资料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建立全文数据库,完善目录数据库,让馆藏档案资料以最广泛、最快捷的方式提供利用服务,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得到互联互通共享,以满足铀资源管理和地质调查与评价的需要,为我国国防与国民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更加广泛地作用。

1 铀矿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数字化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及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与迅速发展,档案资料数字化加工与存储,计算机检索与阅读、网络化传输与流动是势在必行。我局铀矿地质科技档案按其专业划分为地质勘查、物化探、水文工程地质、测绘、实验测试、探矿工程、资源预测评价监督、科学技术研究、基本建设、民品生产等13个类目。面对如此海量的档案信息,其加工、整理、利用与传输如果还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水平,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因此加快推进铀矿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关系到我们铀矿地质档案资料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

1.2 数字化有利于地质档案资料的科学保护

部分铀矿地质档案资料由于年代已久或使用频繁,一部分档案纸质较差,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洇化褪色、聚酯图件粘连、注记脱落,图件皱折、破损情况严重,有些已不能提供利用。我局在去年对馆藏地质资料进行清理登记的同时,对档案保管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共登记破损档案八百多份,图件千余张。因此尽快抢救、修复或复制,并保护好这些档案也成为地勘单位另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而实施数字化则是对破损档案最佳、最彻底的修复方案,能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

1.3 数字化成果有利于铀矿地质资料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

为缓解我国铀资源紧缺的矛盾,核工业地质局提出我国南方近期找矿目标是扩大现有铀矿田的资源储量,重点普查扩大现有矿区深部500~1000m的“第二富集带”和外围的铀资源远景。要实现此目标必须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对馆藏地、物、化、钻探等基础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研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归纳总结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以筛选出新的找矿靶区、靶位和勘查基地。而数字化成果更具有利于方便,快捷、高效、全面地获取、整合、优化、分析、处理档案信息数据的优势,进而大大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以减少找矿盲目性,实现地质找铀新的重大突破。

1.4 数字化能够解决传统档案管理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由于地质行业的特殊性,长期野外作业基地分散,交通不便,纸质载体不便于远距离快速查询、调用,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和资源共享,时效性越来越低,已远不能适应或满足野外地质工作需求。而且纸质报告、图件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占用库存空间越来越大。而数字化档案的最大特点是彻底改变纸质档案的利用方式,冲破档案利用的限制,资料借阅和管理不受时空,地理位置限制,能够通过网络远程异地查询、全文检索,资料传输、快捷方便,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而且数字化成果载体是硬盘、光盘等,容量高、成本低、体积小,容易携带保存,有利于野外作业环境管理。

2 数字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2.1 前期准备阶段

一是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数字化前地质资料的价值鉴定,落实数字化的范围和实施方案。馆藏档案全部数字化,是理论上最彻底的数字化方案没有必要将庞杂纷繁的馆藏档案全部数字化,而应选择重要铀矿区、矿床矿点档案资料先行数字化。二是加强学习培训与考察调研。由于数字化对核地勘单位而言是一项全新的任务,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数字化前的学习培训、考察调研极为重要。通过学习培训强化提高对数字化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通过考察调研可借鉴其他行业开展数字化工作的成熟方法和先进经验,以少走弯路。三是规范、统一全局性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系统、技术标准与规范。使电子文件在通用标准、环境下能被正常浏览、使用和转换,以期达到互通兼容、统一维护、统一升级、信息共享的目标。四是地质局档案馆要加强对下属地勘单位数字化工作的指导、监督,对已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的数字化要统筹规划,具体分工与合作,避免重复工作造成浪费。

2.2 数字化具体实施阶段

由于铀矿地质档案资料涉及核工业国家秘密,而数字化又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资金投入多,任务重、工作量大,因此在数字化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档案实体、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保密和质量管理。一是强化所有参与数字化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从思想上筑牢安全防线;制定数字化安全保密工作制度,从源头上堵塞安全漏洞;采取数字化加工网络与外网物理隔绝、安装干扰器和防火墙、加装密码设备等安全措施,从硬件设备上切断泄密途径。二是要建立责任机制,落实岗位职责,严格操作规范。对档案实体在整理、扫描、录入、识别、校对、图像处理、目录建库、数据验收、数据备份等各个作业环节和流程中要进行详细的交接登记,实施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档案资料原件与信息数据的绝对安全。三是保证质量。数字化过程中任何一个工作环节质量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比如前处理要数据准确、标识清楚;扫描要维护档案原貌,所记载的信息内容要与纸质档案原件保一致,齐全完整,图件清晰真实有效符合质量标准;光盘刻录要格式正确、内容完整,能够独立浏览和检索,以保证数字化成果真实性、可用性、完整性,对折卷扫描的案卷要及时装订,恢复原貌。

2.3 数字化后电子档案的保管与应用阶段

地质资料数字化后,面对新型存储载体电子档案如何规范整理、安全保管及有效利用是档案人员面临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首先应做好数字化成果的入库检查验收。对每一件电子文档都要进行全面检查,看其能否正常打开读取、浏览和使用;文本部分与附图类的编排顺序、编制格式、文件命名及组织方式、目录文件的制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光盘表面是否有物理变形,有无划痕、斑点、霉变或携带病毒,发现不合格应重新制作,确保光盘所存数据的有效读取。二是认真研究实践、不断提高数字化成果的保管与利用水平。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需要依据其特性和软硬件平台在一定的技术环境和采取一系列技术保障措施下进行,涉及许多方法、技术、标准的建立,因此除建立铀矿地质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规范整理,安全保管、定期检测维护、安全有效提供利用上做好做足文章。三是尽快改善档案管理队伍人才、知识结构,提高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地质资料数字化后,对数字化成果电子档案的保管、查询检索、计算机及其相关管理软件的操作应用以及数据库建设的维护更新,都对现有档案人员的思想观念、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地勘单位档案员队伍中极少有既会档案管理、又懂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急需培养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及有计划地加强对现有人员相关基准的强化培训,迅速提高他们掌握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做好传统档案管理向数字化管理的转型工作,为核工业新一轮地质找矿提供坚实的地质数据信息资源服务与保障。

很好。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生不仅享有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并有带薪休年假待遇,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生员工除了每天都需要做的基本工作之外,没有什么格外的任务,工作量不多而且很固定。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地研院”)始建于1959年,是目前国内惟一以铀矿地质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科研单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