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发表10篇以上CSSCI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21:05:04

发表10篇以上CSSCI论文

【 #留学生招聘# 导语】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至今拥有110余年的光辉历史,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以下是 为您提供的信息,欢迎阅读。 一、招聘对象及待遇 (一)招聘对象 1.水杉学者 A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任职的国际知名学者,或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的顶尖人才。 B类:国家“”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教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海外大学教授,或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的领军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C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国家“”青年项目入选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海外大学副教授,或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的杰出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D类:省级重点(品牌)人才工程入选者(如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海外大学助理教授,或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的拔尖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2.水杉英才 E类:具有博士学位,年龄45岁以下,教授,或与教授水平相当的人才(人文社科类年龄可放宽至50岁)。 具体要求:主持或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或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2,二等奖排名第1),或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2,一等奖排名第1),近五年在核心刊物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10篇以上本专业学术论文,其中至少4篇SCI源刊论文(至少一区1篇或二区2篇)、或8篇EI源刊论文(EI核心至少4篇)或8篇CSSCI源刊论文(CSSCI核心至少4篇)。教学成果突出者可适当降低对论文篇数的要求。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要求发表8篇以上本专业学术论文,其中至少6篇CSSCI源刊论文(CSSCI核心至少4篇)。 F类: (1)具有博士学位,年龄40岁以下,副教授。 具体要求:主持或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或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近五年在核心刊物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8篇以上本专业学术论文,其中至少3篇SCI源刊论文(二区及以上至少2篇)、或6篇EI源刊论文(EI核心至少4篇)、或6篇CSSCI源刊论文(CSSCI核心至少4篇)。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要求发表6篇以上本专业学术论文,其中至少4篇CSSCI源刊论文(CSSCI核心至少2篇)。 (2)在国(境)外大学或学术机构博士学位获得者或从事博士后研究两年以上,年龄35岁以下。 具体要求: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在本领域*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其中在SCI源刊上发表5篇(二区及以上至少2篇)、或EI源刊上发表10篇(EI核心至少4篇)、或在SSCI源刊上发表4篇或CSSCI源刊上发表10篇(CSSCI核心至少4篇)及以上论文。 土木工程、林业工程(森林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要求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4篇(二区及以上至少1篇)、或EI源刊上发表论文8篇(EI核心至少4篇);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学科要求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3篇、或EI源刊上发表论文8篇(EI核心至少4篇);城市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要求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4篇(二区及以上至少1篇)、或EI源刊上发表论文6篇、或SSCI源刊上发表论文4篇、或CSSCI源刊上发表论文8篇;林业工程(家具设计与工程)要求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或EI源刊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或CSSCI源刊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 (3)在国内“双一流”大学或学术机构博士学位获得者或从事博士后研究两年以上,年龄35岁以下。 具体要求: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在本领域*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其中在SCI源刊上发表6篇(一区、二区至少各1篇)或EI源刊上发表10篇(EI核心至少5篇)、或在SSCI源刊上发表5篇或CSSCI源刊上发表10篇(CSSCI核心至少5篇)及以上论文;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青年基金)1项,同时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在本领域*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其中在SCI源刊上发表4篇(二区及以上至少2篇)或EI源刊上发表6篇(EI核心至少4篇)、或在SSCI源刊上发表3篇或CSSCI源刊上发表6篇(CSSCI核心至少4篇)及以上论文。 土木工程、林业工程(森林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要求一年以上海外经历,同时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6篇(二区及以上至少2篇)、或EI源刊上发表论文10篇(EI核心至少5篇);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学科要求一年以上海外经历,同时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4篇、或EI源刊上发表论文8篇(EI核心至少5篇);城市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要求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3篇(二区及以上至少1篇)、或EI源刊上发表论文5篇、或SSCI源刊上发表论文3篇或CSSCI源刊上发表6篇及以上论文;林业工程(家具设计与工程)要求在SCI源刊上发表论文4篇、或EI源刊上发表论文6篇以上、或CSSCI源刊上发表论文6篇以上。 G类: 讲师水平人才应聘条件请参照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教学科研岗公开招聘公告》(网址:) 本校博士毕业生,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①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②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本领域*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其中在SCI源刊上发表5篇(一区、二区至少各1篇),或EI源刊上发表8篇(EI核心至少4篇),或在SSCI源刊上发表4篇,或CSSCI源刊上发表8篇(CSSCI核心至少4篇)及以上论文,且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学习经历; 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青年基金)1项,同时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本领域*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其中在SCI源刊上发表4篇(二区及以上至少2篇),或EI源刊上发表6篇(EI核心至少4篇),或在SSCI源刊上发表3篇,或CSSCI源刊上发表6篇(CSSCI核心至少4篇)及以上论文,且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学习经历。 (二)待遇 1.水杉学者 “水杉学者”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税前),在安家费和购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实验室办公条件、过渡房、研究生和博士后招收指标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 A类:年薪不低于100万元,提供丰厚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学校根据学科发展规划,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全力保障人才在校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具体要求和待遇面议。 B类:年薪不低于80万元,发放安家费30万元、购房补贴150—250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类300—5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100—200万元。提供必要的科研和办公条件,并根据需要配备科研助手。 C类:年薪不低于60万元,发放安家费20万元、购房补贴100—150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类100—2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50—100万元。提供必要的科研和办公条件。 D类:年薪不低于30万元,发放安家费20万元、购房补贴60—80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类80—1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40—50万元。提供必要的科研和办公条件。 2.水杉英才 聘期内按国家及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岗位的工资、福利和生活待遇,并给予相应的安家费、购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周转住房等支持。 E类:发放安家费10万元、购房补贴50—100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类40—5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20—30万元。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等问题。 F类:发放安家费10万元、购房补贴30—40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类20—3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10—15万元。 G类:享受一次性住房补贴10—20万元;学校根据申报的项目提供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5—10万元,人文社科类2—5万元。 二、招聘学科及联系方式 1.F类及以上: 林学院: 学科(专业):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资源利用(土壤学); 联系人:汪贵斌; 邮箱:; 联系电话:。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林业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生物质能源科学与技术、木材加工装备与信息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联系人:梅长彤; 邮箱:; 联系电话:。 化学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生物制药、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剂学)、中药学、生物质能源科学与技术; 联系人:王飞; 邮箱:; 联系电话:。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联系人:刘英; 邮箱:; 联系电话:。 土木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森林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测绘与信息技术;工程管理; 联系人:王立彬; 邮箱:; 联系电话:。 经济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农林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企业管理、数量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税务); 联系人:杨加猛; 邮箱:; 联系电话:,。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应用文体学)、新闻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新闻学、传播学、影视文学创作)、设计学(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管理学(酒店管理、会展管理)、旅游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 联系人:王全权; 邮箱:; 联系电话:,。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学科(专业):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仪器仪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联系人:业宁; 邮箱:; 联系电话:。 风景园林学院 学科(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联系人:田如男; 邮箱:; 联系电话:。 理学院 学科(专业):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新材料、物理学、数学; 联系人:罗振扬; 邮箱:; 联系电话:。 外国语学院 学科(专业):外国语言文学 联系人:陈莉萍; 邮箱:; 联系电话:。 艺术设计学院 学科(专业):艺术学、设计学、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室内艺术设计)、美术学; 联系人:祝遵凌; 邮箱:; 联系电话:。 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 学科(专业):林业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家具设计与工程)、设计学(工业设计及理论、工业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 联系人:徐伟; 邮箱:; 联系电话:,。 轻工与食品学院 学科(专业):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印刷与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联系人:金永灿; 邮箱:; 联系电话:。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车辆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联系人:马健霄; 邮箱:; 联系电话:,。 生物与环境学院 学科(专业):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联系人:阮宏华; 邮箱:; 联系电话:。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联系人:孙建华; 邮箱:; 联系电话:。 竹类研究所 学科(专业):生物学(植物学)、林学(林木遗传育种); 联系人:吴小平; 邮箱:; 联系电话:。 2.G类:请参照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教学科研岗公开招聘公告》(网址:) 三、应聘材料 (一)应聘F类及以上师资,须提供如下材料: 1、个人主要简历; 2、南京林业大学引进人才考核审批表(请从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网页*栏*); 3、学历、学位证书及现任职证明; 4、近五年代表性学术论文、论著、专利等科研成果目录;被SCI、EI等收录检索证明; 5、科研项目证明,获奖证明; 6、应聘后工作设想和目标; 7、其他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 (二)应聘G类师资,请按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教学科研岗公开招聘公告》要求报名(网址:) 四、报名时间 2018年1月—2018年12月 五、招聘网址 六、人事处联系方式 电话:; 邮箱:(通过电子邮件投递时,除发给所在学院指定的邮箱外,需同时抄送给校人事处指定的该邮箱)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 邮政编码:210037。

《空间边缘对话》(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空间边缘对话

作者: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主编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6

页数:290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北民族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师生的论文合集。全书由序、正文和后记等三个部分组成。正文部分中,根据论文研究内容和性质,划分“世界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等三个类型。在世界文学研究领域中,同学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外国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进行了科学探讨。在比较文学部分中,作者 们对我国作家或作品与外国作家或作品加以比较,推出有一定意义的价值判断。论述民族作家和民族语言文学问题的学术论文归到民族文学研究类之内。

作者简介: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男。维吾尔族,文学博士。现为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会会员、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员。

近年来撰写出版教材和专著各一部,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收入CSSCI索引论文多达10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和国家民委项目一项,参加研究国家重点项目一项。2007年荣获西北民族大学青年成才奖。2008年9月被评为西北民族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阿布都外力?克热木。男。维吾尔族,文学博士。现为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会会员、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员。

近年来撰写出版教材和专著各一部,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收入CSSCI索引论文多达10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和国家民委项目一项,参加研究国家重点项目一项。2007年荣获西北民族大学青年成才奖。2008年9月被评为西北民族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发表sci论文10篇以上

一年发20多篇的,大部分是灌水的。没效果的,也没啥作用,要有创新点才行的

一、 靠思路快速发表论文 思路永远是最重要的,只要有思路就可以发表论文,而且不一定就做实验就可以发表论文,包括SCI论文,例如2010年我们课题组只用这样的手段就发表3篇SCI论文,第一篇是提出氢气可以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这个论文是在我们取得实验证据的前提下,先发表了一篇论文,有一点投机取巧的味道;第二篇是根据我去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内容(没有中),提出口服甘露醇可以通过诱导大肠内细菌产生氢气发挥抗氧化作用,这个观点我们没有全面直接的实验证据,但我们已经在人体上证明了口服甘露醇可以通过诱导大肠内细菌产生氢气的现象,至于能不能具有抗氧化作用,我们因为获得经费资助,就没有深入开展;第三篇论文是因为一个学生在做采用乳果糖治疗结肠炎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曾经有人已经证明了这个效果,但没有从诱导氢气的角度来认识,我们就把这个内容按照观点发表了论文。二、 靠合作快速发表论文 我们在2009年根据日本学者的观点,自己发展了通过生理盐水给氢气的治疗方法,当时许多老师和朋友告诉我不要告诉别人,自己慢慢做,但我觉得这对一个比较强大的实验室或许可以,但对我们这个比较普通的课题组,可能会有不利影响,因为即使我不告诉别人,其他人仍可以通过论文依靠自己解决这个技术障碍,到那个时候,大家都能做,可能别人会慢一些。我认为但对全国全世界的学者封锁一个相对简单技术简直是鸡蛋碰石头,相反如果我告诉别人,对大家技术公共,提出一些公平的合作条件,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合作愉快,但我相信大部分人会真诚相待的。后来的结果事实证明,我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们通过这个方式合作单位达到50家,去年通过合作发表的论文达到15篇,将来会有更多,不仅给我们赢得国内同行的尊敬,因为合作也帮助我们自己提升了国际地位,我们因此成为氢气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最多的小组,国际同行也非常认可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贡献。如果刚开始不走广泛合作的路子,现在我们最乐观的估计是发表10篇比较一般的研究论文,几乎不可能形成集体优势。三、 靠独有技术快速发表论文 这个我们没有实践经验,但肯定是可以的,有的实验室如果有独门技术,通过广泛合作提供有偿或无偿的技术服务,对有兴趣的研究项目共同参与,同样可以发表许多合作论文,我记得20年前我国内学习过的单位和10年前我在国外学习的实验室(他们提供动物MRI和MRS)就有不少老师靠这个方法发表了许多论文。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很少有什么共同第一,共同通讯作者这样的可笑花招,但即使是挂名当时也都被承认,实际是比较纯洁的一种合作方式和发表方式,现在我们的许多论文都有许多共同第一和共同通讯作者,实际是非常不好,本质是被单位胁迫去争夺外在学术利益,是一种低俗的学术商业化行为。

厉害。11篇sci属于很厉害的水平,sci如今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体系,在sci期刊发表论文,要比在国内核心论文还要高的一个级别。但是sci期刊之间也有分区的,sci一区一般是各领域的top期刊,二区是高水平期刊。

其名为李晟曼,有天赋还很努力,在学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学期间包揽过国家奖学金等多项奖项,在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

教授发表sci论文10篇以上

湖南大学评聘年轻博士为副教授、博导,既展现出了“破格”的勇气。若是才华出众,破格没有什么不可以。当然,每一次破格,也必须要经受住网友挑剔的“找茬儿”。唯有公正,才能服众。现在社会上的确还是存在有些许偏见,看到一些成功的年轻女性,总是会往不好的方向联想,就说她们有后台,没实力,什么时候不是海归也可以做985高校副教授了?但是李晟曼的确是很优秀的,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获得学士学位的同时,被学校推荐为直博生,继续留在本校攻读博士学位。

李晟曼在科研方面也有不少成绩。她不但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荣誉,还曾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在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

李晟曼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博时师从吴燕庆教授,而该教授在学术圈里也是出了名的严格,所以在整个读博期间,李晟曼都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整日的泡在实验室搞科研,她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发表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论文,同时还曾在很多次国际会议上进行过口头报告。 很多同龄人看到她的学习经历后,深深觉得自愧不如。但是大家却不知道,她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付出了多少努力才得到了今天的成就。在2019年的时候,她曾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影响因子高达38.663的Nature Materials发表论文,整个读博期间,在她所研究的领域发表了10余篇SCI论文。

其名为李晟曼,有天赋还很努力,在学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学期间包揽过国家奖学金等多项奖项,在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

1980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从事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常见病、疑难病及创伤性检查技术。独立解决临床中遇到的疑难病症,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及抢救成功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研究成果的获奖情况:获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二项,省基金、省教育厅、浙江大学科技项目各一项;省部共建项目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省卫生厅科技创新一等奖一次,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培养硕士30余名,博士4名。发表SCI收录论文及国内一级刊物论文20余篇。学术团体和社会兼职: 浙江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浙江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副主任委员。周建英教授在重症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及细菌耐药机理研究方面形成明显特色,并处在国内领先地位,在肺癌预防、早期诊断领域,开展了早期预防、早期筛查及综合治疗研究。近年来周建英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始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耐药机制研究,积极开展肺部重症感染抗生素新药临床研究,肺癌化疗及靶向治疗的新药临床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省卫生厅省部共建项目、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共1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300余万元;作为项目负责人,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省卫生厅科技创新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一次,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课题“Fas、粘附分子在肺癌转移中的实验和临床治疗”研究中对不同转移潜能的肺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及粘附分子的表达、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等进行研究,在体外建立了肺癌血行转移的模型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抗肿瘤转移药物的筛选和疗效评价提供理论基础,为临床判断肺癌负荷、转移、预后、疗效及免疫状态的评估提供方法和指标。 在研项目包括省科技厅重点项目“DC参与COPD发病及以DC为靶点的免疫治疗研究”、吴阶平基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4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gefitinib耐药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等。目前周建英教授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10篇,参编著作7部,主编国家级视听教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已经指导毕业硕士生30名,博士生5名,指导在站博士后1名,在读博士生5名,在读硕士9名。每年主持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呼吸系疾病诊治新进展”两次。

非常厉害,不仅学术成绩很高,超过了无数的同龄人,而且年纪轻轻就能够发表接近百篇高级论文。

发表10分以上论文

学历(学位)占12.5%,专业工作年限占17%,现任职年限占12.5%,年度考核占8%,荣誉称号(行政奖励)占8%,现任职以来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情况占17%。在参加职称参聘时,对参聘人员的各种环境进行量化,其中发表论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参评人员总的评价分数为100分,其中发表论文最高为10分(各个专业的最高分数不同)。有关规定:(1)所有论文应为任现职以来所撰写并发表或交流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包括著作、译文、译著),以证书及原文为准。其中:国际权威检索学术刊物是指被sci、ssci、ei、istp四大国际索引所收录的国外期刊;国外期刊是指带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的国外期刊;专业焦点期刊是指依据中国科技信息探究所、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探究会提供的检索报告肯定的本专业领域刊物;国家学术刊物是指带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一般刊物包括省部级学术会议论文、论文集、《增刊》、科普类刊物;技术报告(论文)则主要是指个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某一领域的报告(论文),包括技术业务方案、规划计划、调研报告、技术规范标准、专业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等。(2)论文(著作)及其发表的刊物(会议交流论文)级别由油田公司职改办组织专家认定。(3)论文得分,应为该论文(著作)对应级别评分除以作者人数所得分数。例如: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该论文对应级别评分为7分,借使是独著,则论文得7分,借使为2人合写,那么得分应为3.5分。(4)若多篇论文发表或交流,以论文最高得分为基础分,累加其余各篇论文得分后×10%并与基础分相加即为论文总得分。例如:某参评人员共有三篇论文发表(交流),其中第一篇由2人合写并在国家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二篇为个人独写并在一般级刊物上发表,第三篇论文为2人合写并在一般刊物上发表,则该同志第一篇论文得分为3分,第二篇论文得分为6分,第三篇论文得分为3分,那么该同志论文得分总分为6+(3+3)×10%=6.6分。(5)同篇论文在不同刊物上发表不重复加分:与获奖成果相似的论文不重复加分。工程技术研发类专业初级职称的论文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最高分数为8分,具体标准如下:得8分: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国际权威检索学术刊物、本专业焦点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二篇及以上。得7分: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国际权威检索学术刊物、本专业焦点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一篇。得6分:在国家学术会议上交流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国家学术刊物、本专业焦点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二篇及以上。得5分:在国家学术会议上交流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国家学术刊物、本专业焦点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一篇。得4分:在省部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过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一般刊物(有国内统一刊号)发表本专业论文二篇及以上。得3分:在省部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过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一般刊物(有国内统一刊号)发表本专业论文一篇。工程技术非研发类专业初级职称的论文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最高分数为6分,具体标准如下:得6分:在国家学术会议上交流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国际权威检索学术刊物、本专业焦点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二篇及以上。得5分:在国家学术会议上交流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国际权威检索学术刊物、本专业焦点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一篇。得4分:在省部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过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一般刊物(有国内统一刊号)发表本专业论文二篇及以上。得3分:在省部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过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一般刊物(有国内统一刊号)发表本专业论文一篇。得2分:在局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过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内部刊物上发表过本专业论文。得1分:在处级技术交流会议上交流过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撰写过专业技术报告3篇及以上。工程技术专业中级职称的论文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最高分数为6分,具体标准如下:得5-6分:在省部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过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一般刊物上(有国内统一刊号)发表过本专业论文。得3-4分:在局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过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内部刊物上发表过本专业论文。得1-2分:在处级技术交流会议上交流过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撰写过专业技术报告3篇及以上。经统会审专业初级职称的论文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最高分数为10分,具体标准如下:得10分:在国家学术会议上交流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国际权威检索学术刊物、本专业焦点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二篇及以上。得9分:在国家学术会议上交流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国际权威检索学术刊物、本专业焦点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一篇。得8分:在省部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过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一般刊物(有国内统一刊号)发表本专业论文二篇及以上。得7分:在省部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过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一般刊物(有国内统一刊号)发表本专业论文一篇。得6分:在局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过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在内部刊物上发表过本专业论文。得5分:在处级技术交流会议上交流过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或撰写过专业技术报告3篇及以上。得4分:得4分撰写本专业较高水平的经济、统计、会计、审计分析报告三篇以上。得3分:撰写本专业较高水平的经济、统计、会计、审计分析报告一篇以上。政工专业初级职称的论文量化评价标准及评分等级最高分数为10分,具体标准如下:得9-10分: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较高水平的本专业论文或在国家级会议上介绍过个人经验。得7-8分: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过较高水平的本专业论文或在省部级会议上介绍过个人经验。得5-6分:在局级刊物上发表过较高水平的本专业论文或在局级会议上介绍过个人经验。得3-4分:在厂处级会议上介绍过个人经验。找一个机构不难,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找谁都一样,自己判断好了第一,先考虑你发表论文的用途,评中职,还是高职。中职一般发表省级以上就可以,高职就需要有国家级的了,甚至核心期刊。毕业论文的话,还是根据学校的要求了。第二,考虑价格方面,省级 国家级 核心价格都不一样,但是咱们也不能一再追求低价格,网上假刊太多,小心占小便宜吃大亏,了几百快无所谓,主要是耽搁了事情,评职称一年就一次(要找可以用支付宝付款的)。第三,时间问题,刊物确定好了 一定要确定下(新闻出版总署)是否能查到。然后就是时间,一般杂志从定稿到出刊都得需要1个月,赶上高峰期3月都有可能,如果对方什么都答应你,今天给稿子明天邮递给你刊物,这个肯定是假刊的。第四,价格方面,这个不好说,杂志种类太多,没法完全根据省级 国家级来判断价格,核心期刊的话 悬殊很大。

博士期间发三篇10以上论文能进二线城市的重点高校。

博士毕业找工作,主要是看论文达标的档次和在该领域中所作贡献的大小,研究突破越大、论文档次越高,能进的大学级别也就会越高。除了科研领域的表现,部分要求比较高的院校在招聘的时候可能还会比较看重第一学历和出国经验。

博士生找工作的建议:

1、就业意识与社会需求存在断档

其实很多人当时考博士的初衷就是想博士毕业时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而并非是因为热爱科研工作而去攻读博士学位,所以有很多博士毕业生仅仅把就业目标瞄准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以及一些事业单位上。如果找不到理想的用人单位,宁可不毕业或者继续去博士后流动站,也不愿去有一些企业性质的单位。

2、用人单位对博士的定位有所偏差

现在的用人单位对博士的定位存在偏差,认为博士是高层次人才,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单位招来了博士,在业务上和管理上都要表现优秀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目的。但事实上,往往毕业的博士生都是刚出校园的学生,在社会经验以及管理方面并没有多少技能,仅是在某一个很小的行业领域内有部分突破,所以说很多刚毕业的博士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期望,这就造成了很多博士去应聘时,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现象。

3、博士自身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博士中,相当一部分都存在混文凭的心理,因此在博士期间并没有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所以招聘面试的时候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自然面临着找工作难的现象。所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水平的提高才是硬道理。

10年发表上万篇论文

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并没有什么争议性,只要论文是真实创作的,不抄袭就可以。

这种事情确实非常罕见,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首先,sci论文虽然确实很难发表,但是这对于很多学术型的人才来说并不是非常困难。学术研究一直是天才的游戏,对于很多适合做学术研究的人来说,一年发表几篇甚至几十篇SCI论文,都是唾手可得的,我们平常人觉得很难办到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这位导师的论文确实非常多,但是对于很多大牛来说也不算是很夸张。

其次,根据这个导师的人生经历来看,他本人就是特别优秀的人,不管是研究经历还是学习经历都是特别优异的,在学校学习期间都是前几名,做研究之后更是一句绝尘。这样的人才发表60多篇论文,完全是轻而易举的。虽然他的论文确实比平常的多很多,但是也是因为他本人就比较优秀,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论文,这也算是比较符合常理的。

最后,我们国家的环境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很多学术型研究毕业之后会进行大量的论文创作,这种情形在我们国内是比较罕见的,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这种情况也造成了我们国内有很多学者有很多的论文篇目。

总而言之,发表60多篇论文看上去很难,但是也并不是做不到,对于哪些是适合研究的人才或者智商很高的人来说,发表论文也是非常容易的。当然这种符合常理是建立在这个人是特别优秀的基础之上,如果对于普通人而言,发表60多篇论文是非常难的,甚至发表一两篇都是非常困难的,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分析,而这个老师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博导,所以这种情况并不是特别罕见。

在其30多年的生涯中,HST已经进行了 140多万次观测 ,科学家依据其观测数据,撰写了 超过18000篇论文 。

它的后期目标定位于遥远的漩涡星系,并帮助绘制了暗物质的区域图。对HST图像的分析,甚至帮助科学家们获得了 2011年的诺贝尔奖 ——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正在加快。

也因此,人们如此评价HST: 当地球上有问题时,哈勃会回答 。

HST的“十大发现”

在HST其后的工作时间里,天文观测取得了巨大成功,天文学领域据此发表了大量观测、分析、研究性论文,且引用率很高。

HST拍摄了大量宇宙空间、星系和恒星的照片;在不同波段对宇宙进行了 长期观测 ;观测到距地球130亿光年的 原始星系 ,发出的光芒来自大爆炸后刚形成的宇宙早期;发现了5颗 太阳系行星 。

此外,它还在黑洞、类星体、恒星诞生与死亡、宇宙年龄、暗物质等方面的观测研究中取得了 突出成果 。

截止到2006年,HST在轨运行了15年,得到了许多激动人心的发现,拍摄了 45亿张 精美的天文照片。人们对它的发现进行了总结,评出了最重大的“十大发现”:

HST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天文学家 测定宇宙的准确年龄 。

天文学家用HST观测到仙女 星座 和其它星群中的造父变星,以确定宇宙的膨胀速度和年龄。HST将宇宙的年龄精确到 130亿至140亿年之间 。目前,最新的研究结果将宇宙年龄精确到了 137亿岁 。

HST在对 暗能量 的研究工作中扮演了 重要角色 。

暗能量是一种神秘形态的力,起到宇宙气体“踏板”的作用,加快了宇宙膨胀的速度。

HST关于超新星的资料,帮助研究者揭示这种神秘力量在宇宙中 持续存在 。

HST完成了对太阳系外一颗行星大气层化学构成的 直接测量 。

在一颗木星大小的行星大气中,它发现了钠、氢、碳和氧元素。

这一观测结果证明,HST和其它望远镜可以从一些天体的大气中进行化学构成的 采样工作 。

HST给天文学家提供了遥远的星系照片,反映了宇宙 诞生之初 的景象,为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宇宙的 起源和演变 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HST拍摄了M87椭圆星系的图像,观测资料证实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具有一个 巨大的黑洞 。

1999年1月23日HST捕捉到了 伽马射线暴 的景象,这是当时纪录过的 最大规模 的一次伽马射线暴。

拍摄的图像显示,这些放射线的短暂闪光来自于遥远的星系,这些星系以非常快的速度形成众多恒星。

图像还确定了这些爆炸来源于一些 巨大星体的瓦解 。

天文学家使用HST追踪到一些类星体的“家”( 宿主星系 ),并且证明它们位于这些星系的 中心区域 。

HST拍摄到了猎户星云中的 原行星盘 ,资料证明,烤盘形状的尘埃盘围绕着年轻恒星的现象很平常。

HST拍摄到了1994年7月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的 彗星断裂 成21个碎块 撞击木星 的情景,撞击所产生的蘑菇形火球冲击到了木星上空。

HST拍摄到的一组在跳跃的颜色中烁烁发光的 行星状星云 ,向人们描绘了垂死恒星的最后色彩。

行星状星云是一些即将消亡的恒星所抛射出的气体外壳,HST拍到的图像显示,行星状星云就像雪花一样,没有任何两个是完全一样的。

HST在第二次维修前的巨大成就

到1997年4月,HST已工作了7年,这期间它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

来自全世界2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科学家,利用HST进行了11万多次科学观测,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1346篇论文。

这期间HST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增进了人类对 宇宙年龄和大小 的了解;证明某些星系中央存在 超高质量的黑洞 ;观察了数千个星系和星系团,探测到了宇宙诞生早期的“ 原始星系 ”,使科学家有可能跟踪研究宇宙发展的 历史 ;对神秘的 类星体 和其存在的环境进行了深入观测;更深入揭示了恒星的不同 形成过程 ;对宇宙诞生早期恒星形成过程中 重元素的组成 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已死亡的恒星周围 气体壳 的复杂组成;对猎户座星云中年轻恒星周围的尘埃环进行了观测,揭示出银河系中存在其他 行星系统 ;对 苏梅克彗星与木星相撞 进行了详细观测;对火星等 行星 进行了观测;发现木星的两颗卫星——木卫二和木卫三的大气层中 存在氧 。

HST第二次维修安装的 近红外相机 及 多目标分光计和图像摄谱仪 ,使望远镜能够跟踪 宇宙大爆炸后10亿年左右 形成的古老星系,并能详细观测黑洞、膨胀的星系、爆炸后的恒星以及众多天体。

第二次维修工作使HST的 寿命得到提高 ,观测能力 进一步增强 ,观测光波段延伸到 近红外 范围。

创造早期宇宙成像的黄金时代

HST在多次维修过程中,更换了所有的原装观测仪器。

其中有两件新仪器非常重要,分别是第三次维修时安装的 高级巡天相机(ACS) 和第五次维修时安装的 宽视场相机3号(WFC3) 。

ACS在可见光到红外光中能 穿越宇宙级的距离 ,非常适合测量 红移星系 和 中等到大型星系团 。

WFC3用于观测研究 各演化阶段 的星系,从极遥远的年轻星系到较近的恒星系统,也包括太阳系内的行星系统和系外行星。

它的主要特点是 跨越电磁频谱 的能力,从紫外线到可见光,并进入近红外(NIR)波段,其在近红外源获得的全新高清晰图像,使之成为后继者韦伯望远镜的重要先驱。

WFC3的广谱“全色”覆盖范围与ACS是极好的补充,两者协同工作,被认为创造了一个新的 早期宇宙成像的黄金时代 ,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当时 最佳观测功能 ,在宽波长范围内提供了极好的 宽视场成像质量 。

探索 早期宇宙和星系

HST在早期宇宙和星系观测方面的重要成果,可追溯到 宇宙大爆炸数亿年后 的情形,对认识早期宇宙、早期星系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成果大都采用HST的 超深场模式 (Ultra Deep Field)拍摄,采用的仪器前期主要是ACS,2009年后则以高ACS与WFC3的组合为主。

这种观测模式一般在 极小的天区范围 进行,约为满月直径的十分之一,视场范围内包含约5500个星系,最暗星系的亮度是人眼所能看到的亮度的 百亿分之一 ,即使用先进的观测仪器也非常难以“看到”,因此经常采用“ 引力透镜 ”原理将观测源发出的光线进行聚焦、放大。另外,拍摄这样一张极远的宇宙图像,往往需要 多次、长时间曝光 。

>>>

2003年9月24日至2004年1月16日间,HST对南天区鲸鱼座和波江座附近的天炉座一小片天区,进行了 800次曝光 ,总曝光时间达 11.3天 ,最终拍摄了一张照片。

照片中最小、最红的小点显示的遥远星系,约有100个,可能是当时 已知最遥远的星系 ,存在于 宇宙大爆炸后8亿年 的时候。

>>>

2009年,HST在近红外光下拍摄了 更远、更深 的宇宙图像。

当年8月,HUDF09团队利用新安装的WFC3红外通道,对前述同一天区进行观测,拍摄过程共4天,总曝光时间 173000秒 。

照片显示的星系红移量Z达到8 8.5,推算出这是 宇宙大爆炸后6亿年 的情景。

>>>

2012年11月16日,HST在大熊 星座 附近的一个小天区进行了极深场拍摄,并且利用了周围巨大的星系团产生的引力透镜放大效应,获得了一个名为 MACS0647-JD 的星系照片。

MACS0647-JD只在红色波长下发光,是一个 非常年轻 的星系,估计形成于 宇宙大爆炸后4.2亿年 ,其直径约600光年,比银河系(直径150000光年)小约250倍。

早期的星系一般都 极不稳定 ,在此后的数十亿年间将发生无数次碰撞,然后逐渐形成我们能看到的巨大宇宙结构。

在接下来的130亿年中,MACS0647-JD可能会与其他星系和星系碎片发生数十、数百甚至数千次 合并事件 ,这一观测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宇宙在第一批恒星和星系出现时如何形成。

没有最远,只有更远!

HST和宇航局另一个重要的红外天文卫星(运行于地球跟随日心轨道)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 (SpitzerSpace Telescope,缩写为 SST )单独或共同作出的发现,不断改写着观测最远星系的 历史 。

正应了那句话“ 没有最远,只有更远! ”

>>>

2015年5月和9月,发现了两个最远星系候选者,前者被命名为 EGS-zs8-1星系 ,距离地球约131亿光年;后者被命名为 EGS8p7星系 ,距离地球约132亿光年。

按照目前对宇宙年龄的估计,它们分别诞生于大爆炸 6亿年 和 5亿年 后。

EGS-zs8-1星系的红移是此前测量中 最高 的,最初由HST和SST识别,后来使用夏威夷凯克天文台10米望远镜进行了详细观测。

根据这些观测和分析结果,研究人员认为EGS-zs8-1中的恒星“年龄在1亿到3亿年之间”,是 非常年轻的恒星 ,也是 宇宙诞生后的第一批恒星 。因而,EGS-zs8-1在当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被观测到的 最古老星系之一 。

观测结果还表明,EGS-zs8-1形成恒星的速度是银河系的80倍, 非常活跃 。

此外,根据SST在该星系和其他早期星系中观察到的独特颜色,科学家认为可能是这些星系中的原始气体相互作用导致 大质量年轻恒星快速形成 所造成。

对该星系的进一步研究,有可能揭示在早期星系和年轻恒星里形成 重元素的类型和数量 。

>>>

2018年,在观测SPT-CLJ0615-5746星系团时,HST非常幸运地发现了 SPT0615-JD星系 。

这是一个很小的、处于 胚胎期 的星系,距离大爆炸仅 5亿年 ,HST是借助引力透镜原理,拍摄到了这个星系的照片。

天文学家估计,这个小星系的质量不超过30亿太阳质量(大约是银河系质量的1/100),直径不到2500光年,只有小麦哲伦星云的一半。该星系被认为是大爆炸后不久即出现的 年轻星系的原型 。

虽然在早期时代,已经看到了一些其他的原始星系,但由于它们的小尺寸和巨大距离,看起来都像是小小的红点。

然而,在一个巨大的前景星系团的引力场作用下,不仅放大了背景星系发出的光,而且还将目标星系也放大成了小弧形(约2弧秒长)。

结合HST和SST的数据,该新生星系的红移值高达10,其时间可回溯到 133亿年前 ,即宇宙诞生后4~5亿年。

科学家指出,这个星系已经处于 HST探测能力的极限 ,后续工作将由韦伯太空望远镜继续,包括早期宇宙中 恒星诞生、演化的细节 以及 早期星系的子结构 问题。

>>>

2014年1月5日-9月28日,HST利用ACS和WFC3的红外通道,在南天波江座附近,又观测一个非常遥远的星系,并将其取名 Tayna ,意思是“第一个出生”。

这次观测和成像也利用了引力透镜原理,大大增强了星系的光线亮度,使其看起来比正常亮度高20倍。

根据其红移数据,科学家估计它距离我们 约有133亿年 ,相当于 宇宙诞生后4亿年 ,是当时发现的 最远天体 。

它的大小与大麦哲伦星云相当,里面的恒星形成速度为大麦哲伦星云内恒星形成速度的10倍。

>>>

HST于2015年2月11日和2015年4月3日对北天区进行深入观测,并于2016年3月3日在大熊 星座 方向发现了可能是迄今为止已知的 最远星系 ,但当时并未估计出该星系的红移量。

2017年4月,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江林华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基红外望远镜之一——夏威夷山上10米口径的凯克望远镜,对这个星系进行了深度光谱观测,基于光谱分析和计算得出该星系的准确红移为 10.957 ,证实其为 134亿光年 之外的星系,即这个星系只有 3 4亿岁 。

由于该星系红移量高达11,因此将其命名为 GN-z11 ,其中z就代表红移。

研究团队不仅从光谱中读出了准确红移,也读出了其他信息。

光谱显示有三条发射线,由碳和氧的二次电离气体发出,表明该星系中已有丰富的非氢非氦元素。该信息暗示,新发现的星系可能 并非宇宙中的第一代星系 。

这个发现对理解宇宙早期星系和恒星形成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宇宙 极早期天体 打开了一扇窗口。

HST和SST联合成像显示,GN-z11比银河系小25倍,恒星质量仅为银河系的1%。然而,GN-z11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形成恒星的速度大约是银河系的20倍。

>>>

HST和SST对于宇宙极深处和极早期的观测和取得的成果已经今科学家万分激动。

红外波段更宽、仪器观测精度更高的韦伯望远镜应当能够观察到 更遥远 、 距离大爆炸仅几亿年 的早期宇宙和第一批恒星、星系面貌,有可能取得更具突破性的成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