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赵春江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23:24:34

赵春江发表的论文

浅议太阳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工学论文

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以石油、煤炭等为基础的常规能源体系曾经极大程度的推动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这些常规的能源体系的过度开发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洁净能源。

关键词: 太阳能 建筑 能源

一、可持续发展太阳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目前全世界最常用的还是化石类能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和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终有一天会枯竭。不同能源机构对世界能源供应情况的预测数据各有所不同,但基本结论都是相似的。即全世界的煤炭只能用220年,在未来短时期内化石类能源在能源供给结构站占据很大的比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将逐渐替代化石类能源,并在2030之后开始逐渐进入大规模应用,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将在能源资源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与有限的化石燃料能源相比,太阳能堪称最为理想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随着太阳的辐射输出,光子能量完全可以转换成各种人类需要的能源。尤其是光能转换为最常见也是最高级的电能,而电能则可以转化为动能、热能等其它形式的能源。也就是我们只要充分利用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太阳能,完全可以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二、太阳能被充分利用的必然性

现代工业革命开创了现代文明,然而它都是建立在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的基础上的。“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煤是工业的粮食”是这一现状的最好诠释。化石燃料作为不可再生能源,之前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已使化石资源日益枯竭,它已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还诱发了不少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纷,甚至引起冲突和局部战争。虽然我国矿物能源资源的储量是比较丰富,然而人均能源资源只有世界人均能源资源的二分之一左右。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而根据大概的估计,我国的煤炭资源只能开采80年,而石油资源只能开采20年。1997年我国正式成为了《京都议定书》签约国,但其影响和约束,限排压力很大。我国的火力发电,尤其是煤炭发电极大程度的受到了限制。随后我国也正式加入WTO,我国的经济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同时我国也正式步入了工业化中期,即重化工业阶段,其能源需求量和消耗量也将快速的增长。从环境保护方面来讲,化石能源的利用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尤其是温室效应是全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寻求新的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太阳能作为自然界最丰富的洁净能源,而我国全年辐射总量为917—2333kW·h/m2,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因此太阳能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的首选。

三、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目前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可分为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转换。其中最成熟的就是光-热转化和光-电转化。而光-化学转换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这种技术包括半导体电极产生电而电解水产生氧,利用氢氧化钙或重金属氢化物热分解储能形式。太阳能制氢问题解决了,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氢利用,这将是引起时代的变革。 四、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建筑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消耗能源较多的行业。尤其是现在住宅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人们所追求的是建立在自然环境持续和谐发展基础上的优越的生活环境,即建筑中充分利用绿色能源、尽可能的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在保护环境的根本前提下尽可能的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合宜建筑。太阳能作为绿色洁净能源的使用对建筑行业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目前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及太阳能暖气等,至于太阳能发电在建筑中的应用因其技术限制,导致造价太高,不太适合广泛的推广。下面我们将着重论述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最广泛的绿色能源。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是由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构成,包括了太阳集热器、贮水箱、循环管道、支架、控制系统、热交换器、水泵设备和福建。其中太阳能集热系统又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特有的组成部分,是太阳能是否能得到合理利用的关键。那么怎样充分利用太阳能,充分发挥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功效呢?

第一,首先我们在思维上要接受绿色建筑的概念,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要把洁净能源的创意和思维与建筑的设计相结合。

第二,前面提到太阳能集热系统是太阳能利用的关键,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要运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话,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权威的质检部门出局的检测报告,在结合数据中的性能参数,再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与气象条件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太阳能集热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第三,太阳能热水系统已形成了成熟的理论系统和实际构照,但很多传统的建筑没有给太阳能热水器预留空间。这会阻碍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和发展,因此在设计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到太阳能热水器预留空间。第四,为保证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合理,建筑设计单位和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单位都应共同参与设计。同时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应该要满足建筑功能和建筑防护要求,做到太阳能热水器和建筑有机结合,与周围环境想协调。总结:建筑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而能源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随着常规能源的日益枯竭和因过度开发带来的系列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技术研究,充分开发和利用太阳能。

参考文献:

[1]李向军.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环境与设备,第38期

[2]崔容强,赵春江,吴达成.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

[3]秦永丽.太阳能利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襄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

刘卉, 孟志军,徐敏等. 基于规则网格的农田环境监测传感器节点部署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Vol.27(8): 265-270 (EI收录)孟志军, 赵春江, 刘卉等. 面向农田信息采集的数字照片空间标识索引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Vol.27(4): 196-200. (EI收录)刘卉, 汪懋华,孟志军等. 2010. 农田环境中短程无线电传播性能的试验研究.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版).Vol.31(1): 1-5 (EI收录)孟志军,刘卉,付卫强等. 2010. 农田作业机械测速方法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Vol.26(6): 141-145 (EI收录)尚媛园, 张伟功, 宋宇, 刘卉. 2010. CMOS成像器件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47, 051101 (2010) 孟志军, 赵春江, 刘卉等. 2009. 基于处方图的变量施肥作业系统设计与实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版). Vol.30(4):338-342. (EI收录)孟志军, 付卫强, 刘卉等. 2009. 面向土地精细平整的车载三维地形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农业工程学报. Vol.25(Supp.2):255-259. (EI收录)李莉, 李海霞, 刘卉. 2009.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 农业机械学报. Vol.40:228-231. 刘卉, 汪懋华, 王跃宣等. 2008.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土壤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开发.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Vol.38(3): 604-608. (EI收录)

赵春江发表论文

刘卉, 孟志军,徐敏等. 基于规则网格的农田环境监测传感器节点部署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Vol.27(8): 265-270 (EI收录)孟志军, 赵春江, 刘卉等. 面向农田信息采集的数字照片空间标识索引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Vol.27(4): 196-200. (EI收录)刘卉, 汪懋华,孟志军等. 2010. 农田环境中短程无线电传播性能的试验研究.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版).Vol.31(1): 1-5 (EI收录)孟志军,刘卉,付卫强等. 2010. 农田作业机械测速方法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Vol.26(6): 141-145 (EI收录)尚媛园, 张伟功, 宋宇, 刘卉. 2010. CMOS成像器件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47, 051101 (2010) 孟志军, 赵春江, 刘卉等. 2009. 基于处方图的变量施肥作业系统设计与实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版). Vol.30(4):338-342. (EI收录)孟志军, 付卫强, 刘卉等. 2009. 面向土地精细平整的车载三维地形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农业工程学报. Vol.25(Supp.2):255-259. (EI收录)李莉, 李海霞, 刘卉. 2009.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 农业机械学报. Vol.40:228-231. 刘卉, 汪懋华, 王跃宣等. 2008.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土壤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开发.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Vol.38(3): 604-608. (EI收录)

⑴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到底怎么样, 希望大家能真心评价一下。、 谢谢各位

学校还是挺好的,主要是学习氛围还是比较好的,老师也不错,都是本部过来的老版师,院长都特别负责。权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ohai Campus),简称河北农大渤海校区,其总校河北农业大学是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28年),是我国最早实施高等农业教育的院校,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

河北农大渤海校区是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

河北农大渤海校区坐落在渤海新区黄骅新城中心地带的科教园区,紧邻渤海公园风景区和CBD企业总部,校区规划占地面积1900亩,规划建筑面积53.89万平方米,项目一期已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近28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超过15亿元。校区建设规划以“生态、人文、创新”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打造“水城中的绿洲,绿洲中的校园”这一主题,校园南区集中展现了“一轴八景十二园”的园林式景观特色,绿化率达到了56.9%

⑵ 河北农业大学专升本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大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详见:统招专升本),专考试对象仅限属于各省全日制普通高校(统招入学)的专科应届毕业生。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第二大类是成人继续教育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网络教育专升本(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专升本。

⑶ 河北农业大学具 *** 置在哪

学校地址(有多个校区):河北省保定市灵雨寺街289号,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东段52号,河北省沧州市中捷产业园区渤海路1号

更多学校信息:

中文名:河北农业大学

英文名: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简称:河北农大(AUH)

创办时间:1902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农林类

属性:省部共建高校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省属重点大学

知名校友:赵金铎,柳宝全,刘旭,董玉琛,杨志峰,赵春江,郭子建,魏立华,石嫣等

主要院系:农学院、林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城乡建设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理学院、商学院、海洋学院等

学校代码:11920

主要奖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73项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 ,国家二等奖6项 ,授权专利190项

(3)河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中心扩展阅读:

学校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4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

1,国家级研究中心1个: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农业部园艺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种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实验室,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实验室,河北省生物无机化学实验室,河北省林木种质资源与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

3,省级研究中心10个: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国家果蔬加工专业分中心,河北省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等。

4,省级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

科研成果:

根据2014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790余项,鉴定科技成果500多项。

获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励10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75项,审定新品种60个,专利200多项,科技著作370多部,三大索引论文1300多篇。到位科研经费6.3亿余元,年创社会效益百亿元。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为全国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已被CA、AJ、ZR、CABI等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和国内许多权威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以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获得省内外多项奖励,是河北省优秀期刊、华北地区优秀科技期刊和全国优秀高校学报。

馆藏资源

截至2011年底,图书馆拥有纸质型图书166.55万册,中外文报刊6000 余种,拥有各种类型的数据库24个,电子图书84.5万册。

⑷ 河北农业大学有哪些专业

截至2019年5月,学校设有26个学院,2个直属系,设有8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农学优势学科为引领,“工、管、理、经、文、法、艺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4)河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中心扩展阅读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23个,省级项目109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卓越工程师教师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建设国家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园艺(植物生产类)、林学、园林、农学、植物保护、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林学、植物保护。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林果生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作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农学类专业“三位一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⑸ 河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是全日制吗

全日制是指国家统招生,成教自考之类的不能称之为全日制,所以说河北农大成教院不属于全日制。

⑹ 河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对外交流

近几年,成人教育学院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蒙古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库克大学等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签订了发挥各自优势,谋求共同发展的合作协议;1999年7月,开始招收中外合作办学自费留学生班,共招收赴蒙古国立大学和美国库克大学留学生129名。学生毕业后,除继续在国外就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以外,总体就业率达到100%。2004年10月与美国林肯管理与专业技术委员会洽谈并形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致力于推动中美教育、科技和文化交流。 成人教育学院注重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近几年承担国家级和部委级课题10余项,已结题7项。成人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参编专著8部,其中有些论著获得国家、省、市或学校的奖励。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成人教育研究会的两次换届中,均被推选为副理事长单位,院长黄长春教授兼任学术部主任,还被增补为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2003年被选为河北省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北省成人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兼农村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等。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2001年至今,学院先后投资60多万元用于楼内房屋改造、各项设施维修及一般设备投入。目前学院有多媒体教室一个,机房一个,教室容纳量600余人,楼内共设有320个床位的学生宿舍和客房,为今后的办学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⑺ 河北农业大学成教学院有没有设在西校区的都有哪些专业咨询下下~谢谢!

农林,经济,文科专业都在西区,今年的招生简章出来了,专业有: 法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木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制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土木工程 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园林、园艺、林学 工商管理、会计学、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公共事业管理 法学 法律文秘 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汽车运用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物业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涉外事务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文化事业管理 汽车运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会计、电子商务

⑻ 河北农业大学秦皇岛校区是一本吗现在

教育部门并抄没有说河北农业大学袭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要根据所在省份(市)招生批次确定(目前高考是按照省份招生,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

1、河北农业大学在河北是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河北农业大学是本科大学。(自2020年开始,河北省高考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并为普通本科批次招生)

2、如果不是河北考生,河北农业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河北农业大学是二本大学。

⑼ 河北农业大学的地址是

保定市 东校区:保定市南市区灵雨寺街,火车站16路5路,客运中心36路 西校区:挺偏郊区,火车站16路,河北农大西校区下车;客运中心36路,

赵春华教授发表的论文

2021年1月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赵林、韩钦、王晓月和赵春华教授课题组合作在  Theranostics  (IF:11.556 )上发表文章,鉴定了与胃癌(GC)患者临床表现差紧密相关的成纤维细胞亚类并阐明了其作用机理。文章发现炎症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iCAFs)和胞外基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eCAFs)分别与胃癌中的 T 细胞和 M2 型巨噬细胞密切互作,促进肿瘤发育和侵袭转移。该研究挖掘了 CAFs 在胃癌进展中的关键作用,为胃癌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揭示一类与胃癌临床表现差有关的促侵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reveals a pro-invasive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 subgroup associated with poor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发表期刊】 Theranostics 【影响因子】 11.556 【发表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背景 据2020年统计,胃癌(GC)是全球发病率第五,死亡率第四大癌症,晚期患者生存期中值不超过一年,对胃癌治疗的改善迫在眉睫。近些年来针对肿瘤基质细胞的药物层出不穷,但只对一小部分患者和肿瘤类型有疗效。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具有促癌作用,可能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标。但 CAFs 在胃癌中的异质性和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这阻碍了针对 CAFs 的药物研发。为此,本文针对该问题,对 CAFs 在胃癌组织中的类型、功能和时空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思路 主要结论 研究人员对8例胃癌早期患者(3名肠型,3名弥漫型和2名混合型)肿瘤组织及其癌旁胃粘膜组织进行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得到36,897个细胞转录组数据,分为七大细胞类型: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T 细胞,B 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图2)。通过对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分析,比较癌组织与癌旁基质细胞差异和亚类分析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 1. 胃癌上皮细胞具有患者间异质性 上皮细胞是肿瘤细胞的主要来源,亚群分析显示上皮细胞在患者间有很大异质性(图3A-C)。差异富集分析显示肿瘤上皮细胞中高表达细胞增殖,伤口响应和 NF-κB 通路等恶性发育相关基因。并且一定比例的肿瘤上皮细胞中表达部分上皮间质转化(p-EMT)标记基因(图3D-E),作者将该群注释为 EMT 细胞群(图3F),EMT 状态是与肿瘤进展侵袭相关的重要标志物。 2. 胃癌中存在内皮间质转化(EndMT) 内皮细胞是血管组织和淋巴管组织的重要组成。作者对内皮细胞进行亚群分析,定义了1个淋巴内皮亚群和11个血管内皮亚群(图4A-B)。差异富集分析显示肿瘤内皮细胞中高表达细胞粘附和胞外基质重组通路(图4C)。亚群分析显示4号亚群表达内皮细胞特征基因的同时,也表达成纤维细胞特征基因(图4D-G)。进一步拟时序分析表明4亚号群是一类从内皮细胞到间质细胞过渡的细胞亚群(EndMT)(图4H, I)。有研究表明 EndMT 在肿瘤进展中起作用。该数据的差异富集分析也显示 EndMT 细胞在胃癌中高表达肿瘤发育通路。这些数据都表明 EndMT 可能参与了胃癌发育过程中的血管再生。 3. 成纤维细胞亚类促进肿瘤侵袭 成纤维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将成纤维细胞群分为肌成纤维细胞、周细胞、胞外基质 CAFs(eCAFs)和炎症 CAF(iCAFs)(图5A-B)亚群。差异富集分析明确了四种成纤维细胞尤其是其中两种 CAFs 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图5C)。iCAFs 高表达炎症响应通路,表明 iCAF 可能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eCAFs 中高表达肿瘤侵袭基因以及胞外间质(ECM)重塑通路(图5D),其中高表达的 POSTN 基因与肿瘤预后差有明显相关性(图5E)。研究人员还通过免疫组化确定 eCAFs 和 iCAFs 都富集在肿瘤腺体周围和肿瘤侵袭界面。以上分析都表明 eCAFs 和 iCAFs 可以促进肿瘤进展和侵袭。 4. 胃癌微环境具有免疫抑制性 为了解析胃癌免疫微环境,研究人员对免疫细胞进行了分群。T 细胞被注释为8个亚类,肿瘤中高表达耗竭 T 细胞和调节 T 细胞(Tregs)亚群(图6A-B),免疫组化验证显示耗竭 T 细胞和 Tregs 在肿瘤淋巴结中富集(图6C-D)。B 细胞和巨噬细胞亚群在癌旁和癌组织中都有明显差别,其中初始 B 细胞在肿瘤中呈凋亡状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表达淋巴细胞迁移、抗原呈递等免疫细胞浸润调节通路。 5. 胃癌微环境细胞间的动态互相作用 作者用 CellPhoneDB 分析对胃癌微环境细胞间的动态互相作用进行了分析,发现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免疫细胞间强烈互作(图7A-C)。其中 iCAFs 通过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及免疫调节受体配体与免疫细胞互作,负责淋巴细胞招募,免疫组化显示 iCAFs 定位在肿瘤的淋巴结样组织中(图7D)。而 eCAFs 则与 M2 型巨噬细胞显示共定位(图7E),体外培养和 Transwell 实验也证明 eCAF 增殖能力较强且可以招募 M2 巨噬细胞。另外,研究还发现弥漫型胃癌呈现四高表型(高上皮间质转化(EMT),高基质细胞占比,高免疫细胞浸润,高 T 细胞耗竭),导致弥漫型胃癌具有免疫抑制型微环境和较差的临床预后。 总结 文章通过8例胃癌早期患者的胃癌和癌旁样本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解析了胃癌异质性,并重点分析了成纤维细胞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侵袭、转移和血管再生的调节作用,发现 iCAFs 通过趋化因子招募 T 细胞浸润肿瘤,而 eCAFs 可以重塑胞外基质,吸引 M2 型巨噬细胞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该研究为胃癌患者提供了预后依据,还发现了可能作为胃癌治疗的靶向细胞类型。 参考文献 : Li X, Sun Z, Peng G, Xiao Y, Guo J, Wu B, Li X, Zhou W, Li J, Li Z, Bai C, Zhao L, Han Q, Zhao RC, Wang X.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reveals a pro-invasive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 subgroup associated with poor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Theranostics . 2022 Jan 1;12(2): 620-638. doi: 10.7150/thno.60540. PMID: 34976204; PMCID: PMC8692898.

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三所学校综合实力差不多,下面多角度进行二者对比:

一、学校荣誉对比

1、青岛大学:该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华文教育基地。

2、青岛科技大学:该校入选国家“111计划”,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

曾先后隶属国家轻工业部、国家化学工业部,现为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3、山东师范大学:是中国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该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培计划”、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111计划”。

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属重点大学。

二、师资力量对比

1、青岛大学:截至2019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3897人。其中,专任教师263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8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

发达国家院士9人,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3人,教育部学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

专职院士:张嗣瀛(中国科学院院士)、谢立信(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祖华(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李长明(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葛树志(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赵春华(欧洲科学院院士)、申有青(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2、青岛科技大学:截至2021年5月,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人。

学者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6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海外特聘专家和青年专家43人。

省级教学名师17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杰青1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8人。

3、山东师范大学:现有专任教师199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10人,正高级职称361人、副高级职称712人,博士生导师195人。有6名双聘院士。

双聘院士:徐至展、郭柏灵、佟振合、朱健康、曹进德、张勇民。

国家“万人计划”:商志晓、万光侠、唐波、张春阳、魏建、徐继存、吕文明。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吴义勤、张文新、刘希玉、冯献忠、董育斌、王敦友、于天龙、胡斌、张磊、马长乐、郑元杰、王传奎、江林昌、何洪彬、徐继存、李平。

三、学术研究对比

1、青岛大学: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111”计划),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0余个。

“十三五”以来至2019年4月,学校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43项。

其中, 2017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6项,列全国高校第74位;2018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5项,列全国高校第56位。发表SCI收录论文5300余篇,其中2017年发表SCI论文1878篇,列全国高校第69位,增长率列全国高校第5位;2018年已发表SCI论文2400篇。

ESI高被引论文120篇。获国家科技奖二等奖1项(合作)、省部级以上奖励84项、2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授权专利1179件。

在2019USNews最佳大学排名中列全球第959位、全国高校第82位,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列全球第701-800位、全国高校第80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连续五年位列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百强,从入围百强到2018年的第69位,成为山东省上升势头最为显著的一家医院。

2018年,学校获5项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获有5项成果获得2017年度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5项成果获山东省第三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2、青岛科技大学:据2016年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厅),7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教育厅),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发改委),5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0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

据官网2016年8月显示,该校先后获得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杜邦科技创新奖,2011年以来科研经费连续5年过亿元,累计达到9亿元。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7个。

分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万华集团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该校于2009年、2011年在山东省产学研工作会议上,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青科大模式”,并被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以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报道。

3、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项目71项,36项成果获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4项。

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本科生共发表475篇,其中2017-2018学年有200篇,多篇论文发表在高水平SCI期刊和国际顶级期刊。

据2019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5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理论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青岛大学、百度百科——青岛科技大学、百度百科——山东师范大学

赵晨春校长发表论文

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缩小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的差距,提高了物流、资金流、资讯流的有效传输和处理,在拓展商务空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经济贸易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摘 要] 移动电子商务是通过无线电子通讯装置与因特网结合进行的有效的电子商务活动。我国移动电子商务中还存在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诚信缺乏、支付手段缺乏安全保障、使用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加强理论研究,加强安全保障维护,完善移动支付手段和机制,规范交易中的诚信机制,有效降低运营费用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移动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商品和服务买卖并交易服务的过程。移动终端是可以接入无线网路的装置,在行动电话、无线固定电话、PDA和带有无线上网功能的膝上型电脑等。主要服务范围包括无线CRM、移动支付、移动银行与移动办公等。它能提供银行业务、交易、购物、个人资讯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娱乐等服务。也就是通过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呼机等行动通讯装置与因特网有机结合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

一、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移动网际网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已开始应用。中国移动在国内许多大城市推出了若干商用试验网,手机使用者可在这些大城市中使用漫游业务。无线网际网路服务陆续被电商网Toe、搜狐、阿里巴巴、诺基亚公司等大型电子商务公司推出。个别城市的行动通讯公司还同步推出了WAP门户站点,并成功地为梅林正广和、华印科技等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了移动电子商务系统。所涉及到的商务领域有书籍、音像制品、软体、门票销售、旅游服务和网上证券交易等。随着2.5G在全球投入大规模使用以及3G区域性商用乃至大规模使用,使用移动电子商务的人数将有大幅度上升。

二、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涉及移动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比较欠缺,依据消费者认可的影响因素是国内的一些学者和专家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领域和焦点。然而,这种研究没有将这种影响因素进一步扩充套件,深入剖析各类因素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影响,而是仅仅停留在少数几个影响因素的层次上。同时,随着消费者对移动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消费者对移动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更需要充分深入地研究,扩大新领域的理论研究,如对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移动应急行动等。由于这些新领域的应用特征又不相同,因此,需要加强将移动电子商务和这些领域的服务特征相结合。

2.安全保障不够

尽管移动电子商务给工作效率的提高带来了诸多优势,但安全问题仍是移动商务推广应用的瓶颈。因此,安全问题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基石,更是移动电子商务能否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因素。由于有线网路安全的技术手段不完全适用于无线装置,无线装置的记忆体和计算能力有限而不能承载大部分的病毒扫描和入侵检测的程式。且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法律规范不完善,信用意识淡薄、移动终端限制了安全效能的提高和无线网路本身的开放性降低了安全性等原因导致移动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威胁。

3.诚信缺失

与传统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一样,主要体现在交易的安全性和不可抵赖性方面。在移动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通过行动网路进行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这势必要披露个人资讯,诸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工作、地理位置等,个人的隐私极易被一些商家进行利用,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如垃圾简讯,垃圾邮件和骚扰电话等。目前,在我国个人隐私保护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个人隐私问题也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支付手段缺乏安全保障

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丰富而又合适的支付手段,只是保证电子商务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保证网上交易安全的一个方面。现在,担心银行信用卡等被窃已经成了影响人们通过网际网路进行交易的最大障碍。据报道,在网路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每年因资讯与网路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亿美元左右,电子商务安全受到侵犯的比例也逐年上升。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手段主要有:手机与银行的支付业务系结,利用移动服务商那里建立的专门账户,或者直接从话费中扣除。但是从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手段上来看,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移动支付还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问题,缺乏使用者基础、产品服务单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在网际网路上进行交易,必须通过银行信用卡等金融电子支付手段来完成资金的收付流程。如果没有丰富的、合适的电子支付手段相配合,电子商务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商务”,只能是电子商情、电子合同,无法实现网上成交。因此,在网际网路上,既要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和保密,必须强化网上认证程式,完善电子支付系统和网上安全机制,还要保证电子商务的方便快捷和资源共享。否则,必将阻碍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5.使用成本较高

虽然目前中国的手机的价格大多数人都能接受,但上网条件较差,速度很慢,使用网路条件较好的3G业务,则需要使用专门的3G手机或上网本。而目前市场上的3G手机价格大多在3000元以上,上网本的价格也在2000元以上,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显得过高。目前的移动营运商都是按流量或小时收取上网费用的,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费用都较高。从各运营商推出的3G业务套餐来看,月租基本上都在百元以上。目前中国的上网费用远远高于国外的水平,据《光明日报》报道,发达国家网际网路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我国的比例远远超过了这个水平。

赵晨钢: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三、完善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1.加强理论研究

在对理论研究的同时,要注重理论的研究深度和方法。根据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全面开展对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随着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在对移动电子商务研究采取实证方法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移动电子商务经济学、消费行为,战略和商务模式,安全技术,应用服务接纳模型,以及移动电子商务跨文化的研究。

2.加强安全保障维护

借鉴国外的安全保障方法,我国可以采取无线公共金钥技术,端到端的安全策略等技术手段来保证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健康发展。在技术手段的前提下,还要通过法律法规、规范等安全机制来确保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比如加强移动电子商务安全规范管理;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规范产业发展,构建安全交易环境等。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移动安全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保护着商家和客户的商业机密和财产,同时也为服务方和被服务方提供极大的便利。事实证明,只有将安全技术和安全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营造一个安全的移动电子商务环境。

3.规范交易中的诚信机制

借鉴传统电子商务的一些做法,帮助解决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诚信问题。可以在移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通过强化主体资格的身份认证管理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第三方认证或者是数字签名的技术手段来确保交易双方身份的真实和准确性;同时,还可以采取交易实名制的做法,这在移动电子商务中也是切实可行的。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终端号码是惟一的,可以和真实的身份一一对应,这样就可以通过最终端的有效管理,降低移动电子商务交易的诚信风险。这样交易过程中安全性和不可抵赖性随之大大加强了。

4.完善移动支付手段和机制

完善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还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这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其中支付机制的完善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首先,要加强各运营商之间的联络和合作,消除支付障碍,从行动通讯的运营商入手,不断增强移动客户端的功能和资料传输的速度。然后,鼓励移动终端客户使用移动支付功能,对各行动通讯的运营商要降低移动支付的相关费用。最后,整合各行动通讯运营商的异构支付平台,从而建立一个多元化良性发展的移动支付平台和选择空间。

5.有效降低运营费用

资费的降低、终端的丰富和应用的精准化都不是某个企业能够单独实现的,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作。运营商具有最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因为它们拥有最多的市场资源。但这种合力要以开放共赢的模式来体现。营运商应该在行动网路的发展过程中,避免重复建设,开源节流,降低营运成本,降低业务资费。同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的优惠套餐业务,吸引各层收入者使用。当确定利润分配模式后,整合者可将主要精力放在平台建设和服务上,包括市场调研和推广、加速内部资讯传递、建立协调机制等。整合者不可过多干涉移动网际网路内容细节,应该将决定权交给竞争机制。这样既保证了各方利益合理分配,又调动了装置商、终端商、软体商、内容服务商以及传统行业的合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汪应洛.中国移动商务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资讯系统学报,20083.

[2]汪应洛.电子商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J].中国学科基金,20074.

[3]赵干辅.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初探[J].当代通讯,200522.

[4]叶乃沂,何耀琴,杨莉,王谦.电子商务[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5]孔伟成,陈水芬.网路营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刘杰,王春萌,范春晓.移动电子商务及WPKI技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22.

[7]旋奈德Schneider,G.P..电子商务——经济教材译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史蒂芬·陈.电子商务战略管理第2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Wade,M.,S.Nevo.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erceptual Instrument to Measure E-merce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merce,2006,102: 123-146.

[10]Belanger,F..E-merce Web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from the Field[J].Journal of Electronic merce in Organizations,2006,42: 1-4.

[11]Fisher,J.,H.Scheepers,R.Scheepers.E-merce Research in Australia[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7,191: 39.

>>>下页带来更多的

贵州大学赵江发表的论文

作为一名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我推荐的课当然是与大数据和计算机方面有的事情,首先,大数据系的雷远清老师讲课非常的优秀,普通话非常的标准,业务能力很强,非常认真负责,只要你不去上课,他绝对给你打电话,平时分也不给你,还跟你唠嗑,这个人是复旦大学的博士,非常的优秀还是副教授,建议想学大数据的,一定要去听听雷远清教授的课。

接着是张永军教授的《贵州大数据发展现状及应用探索》,张永军教授就职于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教课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责任心强,业务能力优秀,讲课幽默风趣,致力于学生多方面发展,不以分数论英雄

,贵州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龙慧云老师,此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副院长,对考试要求非常的高,监考十分严格,一点作弊的可能都没有,对我们这种学习好的同学来说,特别特别的感激。

最后是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大数据系主任张著红老师,教授,博士,计算机软与理论博士点博士生导师,理学院数学系硕士生导师。从事控制理论与计算智能(免疫优化理论与应用、进化计算、集中参数控制理论及应用等)研究。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及横向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第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被SCI、EI收录论文25篇。国际杂志《Applied Soft Computing》副主编,多种国内外杂志日常论文评审员。

发表论文安和平 贵州省退耕还林的紧迫性分区与退耕策略水土保持通论2006(3)陈 松 “伦理为人、义务为先”——梁濑溟法文化观浅探 选择与冲突陈 松 论承审员在程式诉讼中的作用 罗马法与现代民法陈正发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策思考 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杜国辉 现实道德建设的价值定位及原则探析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杜国辉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理论透视 上海党政论坛2006年第3期杜国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视角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4期杜国辉 以科学发展观创新以人为本的实现形式理论与探索2006年10月贵州人民出版社杜国辉 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回顾与思考党的先进性理论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杜 浩 关于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思考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黄 蓓 试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完善 求实2006年第3期黄 梅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租赁战略的价值探讨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黄 梅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黄 梅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租赁模式探讨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黄 梅 创新教育管理的科学内涵\误区及期对策思考贵阳市委党校学报翦继志 国企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法学思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翦继志 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确立与完善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翦继志 股权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限制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翦继志 论我国一人公司的监管风险与法律规制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翦继志 中国经济法本土资源新探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翦继志 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翦继志 公司法律制度的重大创新 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期冷传莉 论社会募捐中捐款余额所有权的归属中外法学2006年第2期冷传莉 精神损害赔偿在刑事案件中的定位与救济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9期冷传莉 博士招生的制度意义和社会反思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冷传莉 简析合同协议解除和损害赔偿 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冷传莉 试论格式条款订入消费合同 海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冷传莉 从医疗事故案件举证责任倒置看制度设计中的利益权衡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期廖 艳 法意与民意 邵阳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刘爱军 危害国家安全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理论研究刘爱军 保险诈罪构成要件探析 理论研究刘 郁 大学生态度与性心理现状调查及对应措施 《职业时空》(原《乡镇企业研究》)刘 郁 心理 意义场域同构 人口 社会 法制研究刘 郁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分析 教育研究与实验刘 郁 父母与子女心理素质 科教文汇刘 郁 关于托前儿童抚育方式的几点思考 教育学探讨刘 郁 关注大学生女教师心理健康 当代经理人卢正涛 人大常委应成为积累政治经验最重要的地方美中法律评论2006年第1期卢正涛 加强人大常委会建设的几点思考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卢正涛 乡镇直选具有推广价值吗?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卢正涛 执政要求落实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 卢正涛 中国共产党人大代表的政治角色 中国科学学报2006年第8期卢正涛 和谐社会的知识基础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陆卫群 影响农村新型生育文化建立的因素 贵州大学学报陆卫群 男性婚检精液质量及生殖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陆卫群 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避孕行为研究 《生殖与避孕》陆卫群 影响农村新型生育文化建立的因素 贵州大学学报穆昌亮 论西部大开发与我国民族自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05年卷)穆昌亮 论民事诉讼公正与审级制度的改革 经济与法2006年12期穆昌亮 浅析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 贵州刑事法学2006年第6期田应梅 论仲裁中的第三人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田应梅 论民事强制执行的改革与完善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田应梅 对证据立法的初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田应梅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贵州民族法制与经济建设 贵州大学学学报增刊王朝阳 修改刑法禁止胎儿性别非法鉴定 刑事法学研究2006年6月第一版魏 红 浅论网络犯罪案件的刑事管辖权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魏 红 积极探索高校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主题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理论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魏 红 浅析少数民族獐受教育权的促进和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魏 红 浅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下中国外逃资产追回机制的法律构建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魏 红 试论网络空间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刑事法学研究2006年6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肖艳红 罪刑法定原则之诠释与解释 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肖中华 危险概念是一个危险的概念——关于狭义危险犯的理论及立法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第3期肖中华 渎职罪法定结果、情节在构成中的地位及既遂未遂形态之区分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第3期肖中华 入户抢劫问题研究之一:入户抢劫是否仅限于被害人“户” 人民法院报2006年1月18日B4版肖中华 入户抢劫问题研究之二:入户抢劫主观评价的内容 人民法院报2006年2月8日B4版肖中华 入户抢劫问题研究之三:入户诈、抢夺等违法犯罪可否转化为入户抢劫 人民法院报2006年2月15日B4版肖中华 谨慎认定商业秘密犯罪切实保障科技人员权益 法制日报2006年1月19日肖中华 论我国驰名商标刑法保护制度的完善 犯罪研究2006年第1期肖中华 也论贪污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法学2006年第7期肖中华 论抢夺罪认定中的四个争议疑难问题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 2006年12月肖中华 经济犯罪的规范解释 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肖中华 赃物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法治论丛2006年第5期肖中华 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法学家2006年第5期肖中华 刑法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的具体运用 法学评论2006年第5期杨 晶 社会工作两极化趋势与定位 贵州师范大学报杨 晶 人本模式与社会工作 贵州师范大学报杨 晶 社会工作两极化趋势与定位 贵州师范大学报杨 晶 农村残障儿童社会资本发展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杨军昌 论我国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兼论”温饱型老龄化“的意义与实施 中国老年学会高峰论坛论文集杨军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贵州跨越式发展 贵州大学学报杨军昌 人口安全与全面小康建设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杨军昌 贵州黔东南猫族侗族自治州出生性别比失调的调查分析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杨开宇 英文笔迹检验初探——对20例英文试卷笔迹检验的分析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05年卷)杨开宇 恶意书写签名笔迹的检验与鉴定 侦查论丛(第七卷)杨仁厚 拉里·戴蒙德民主巩固理论述评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杨仁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 理论与当代2006年增刊杨仁厚 完善征地补偿分配法制保障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当代法学论坛郑姝霞 贵州明清时期人口迁移研究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钟佳萍 在WTO规则下如何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钟佳萍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行政立法 当代法学论坛钟佳萍 宏观调控主体法律责任探索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钟佳萍 论司法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当代法学论坛祝 颖 浅议不起诉裁量权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罗玉达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社会学思考 贵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罗玉达 贵阳市农民工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罗玉达 关注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李建军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青少年女性自杀的社会原因分析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李建军 继往开来 开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局面 贵州日报 2006年4月20日 第2版李建军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 贵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黄 蓓 试论和谐社会的法制基础 当代法学论坛 2006年第1期黄 蓓 城市私房拆迁立法与和谐社会建设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黄 蓓 国家赔偿立法精神之思考 当代法学论坛 2006年第2期黄 蓓 试论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当代法学论坛 2006年第6期钟佳萍 司法赔偿中侵权责任后置原则的思考 求实 2006年第3期安和平 贵州省城乡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与养老模式研究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司亚勤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与劳动者权益保障——解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刘 诚 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法律制度的探讨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刘 诚 关于权利的几点认识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3)刘 诚 认公司重整人选任模式 《法律科学》2005年增刊刘 诚 著作精神权利之我见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刘沂江 中国法学教育之路:比较与借鉴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刘沂江 股份回购的法律问题研究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4)刘沂江 论所有权保留制度的法律性质 《法律科学》2005年增刊罗玉达 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廖克林(第一作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权利和义务的保障 《贵州社会科学》第5期穆昌亮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规制之设计 《WTO与中国经济》(学术年会论文集)穆昌亮(第一作者) 论公司法的可诉性缺陷及其弥补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穆昌亮 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农民工权益保障 《贵州法学》2005年第10期肖 强 论MBO应建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 《贵州法学》2005年第9期肖 强 论保险法上的如实告知义务 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5年第2期杨鸿雁 中国古代耻辱型考略 《法学研究》2005年第1期李 丽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李 丽 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罗昌书 论精神损害赔偿 《教育研究论坛杂志》2005年第4期罗昌书 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思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杨军昌 出生性别比失调与人口安全 《贵州大学学报》杨军昌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高校师德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杨军昌 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问题 《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1期杨军昌 欠发达省份的银色浪潮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杨军昌 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刍论 《西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杨军昌 贵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人口安全问题 《人口研究》29卷臧兴东(第一作者) 再论保险合同的特征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臧兴东 浅析保险活动中首先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臧兴东(第一作者) 民族经济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卢正涛 改进执政党人大代表候选人提名方式 《美中法律评论》卢正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个层次 《贵州大学学报》安和平 中国人口预测的自回归颁布滞后模型研究 《统计与决策》安和平 贵州能源矿产开发建设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安和平 论生态立省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李长城 论证据的充分性 《证据学论坛》余贵忠(第一作者) 关于行政合同诉讼的几点看法——从行政诉讼的角度进行思考 《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4年卷)余贵忠 西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之探讨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余贵忠 法科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杨 琴 论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杨 琴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律问题研究 《贵州大学报》冷传莉 律师眼中的好法官是什么样的 《法学》2005年第8期冷传莉 论格式合同的行政规制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冷传莉 试论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基础 《贵州民族研究》王 伟 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法律思考 《法学杂志》王伟(第一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王伟 中国环境法与WTO接轨的法律思考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王伟 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思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赵少群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履约宽限期 《贵州社会科学》肖中华 危险概念是一个危险的概念 《中国刑事法》杂志肖中华 渎职罪法定结果、情节在构成中的地位及既遂未遂形态之区分 《法学》田莉姝 论汉朝法律儒家化的体现 《贵州大学学报》田莉姝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立法对妇女权利的保障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田莉姝(第一作者)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立法的基本原则研究 《上海党史与党建》田莉姝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吏治 《贵州社会科学》田莉姝 论皇权制度下的宋朝法制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田莉姝 邓小平法治思想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魏 红 加强生态立省法制建设,促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贵州大学学报》康 军 持有型犯罪基本问题辨析 《贵州社会科学》康 军 论废除死型的中国路径 《贵州大学学报》胡 卫 贵州法学本科教育发展思考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马 军 我国委托贷款法律缺陷及其建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刘淑芬 婚姻家庭与和谐社会 《贵州法学》司亚勤(独著) 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 《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司亚勤(独著) 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对贵州民族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司亚勤(独著)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 《贵州大学报》2005年第3期司亚勤(独著) 试析《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运行中的作用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司亚勤(第一作者) 试析古代彝族的伦理思想 《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3期陆卫群(第一作者) Acomparison of quinacrine sterilization(QS) and surgical sterilization(TL) in 600 women in guizhou province,China International Jonmal of Gynecology & Obsterics 83(suppl.2)S1-S160罗俊松(独著) 建国以来贵州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动过程 《统计与决策》蒋红霞(独著) 《影响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蒋红霞(独著) 《影响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 《21世纪中国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刘郁(第一作者)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验之我见 《贵州大学学报》刘郁(独著) 走进贫困大学生 《心理与健康》张林鸿 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1期宁立标 宪政维度下的公民的公正审判权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宁立标 认真对待公正审判权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阮志群 小议SA800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其法律对策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李卫国 委托执行制度评析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李 萍 不作为及其先前行为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阮志群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议 重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1卷增刊廖 艳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司法公正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5期刘 莉 论庞德的社会控制理, , , , , , 论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刘 莉 商事合伙体系论 中国学术研究 2005年第2卷钟佳萍 试论行政赔偿立法与构建和谐社会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黄 蓓 对隐私权的几点思考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1期严永和 论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 知识产权 2005年第2期严永和 论传统知识产权的地理标志保护 科技与法律 2005年第2期严永和 西部开发法引入诚实信用原则刍议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严永和 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视野 知识产权研究 第17卷吴光升 国外刑事检察权限之比较研究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张 林 民族院校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张 林 论公共政策科学化、法制化 中国教育与教学 2005年第1期翦继志 试论产权改革程序中的法律保障与法律服务 贵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李萍 亲属相盗的处理 贵州法学论坛 第四届文集李卫国 试论代位执行制度 贵州法学论坛 第四届文集李卫国 民事执行竟合问题要论 甘肃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申开琼 论我国民法通则中民事行为制度的完善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6期姜 哲 上市公司收购的基本原则刍议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6期廖 艳 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学术研究 2005年第5卷李建军 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世界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贵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李建军 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注成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问题研究李建军 中国人与日本人自杀行为的历史文化因素研究 贵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李世宇 和谐社会论纲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论丛》桂海君 人与环境系统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桂海君 人本主义与社会工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桂海君 强价值介入在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中的运用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桂海君 浅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唐飞虎 论网络给大学生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廖克林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学习第四次宪法修正案 《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余贵忠 论法科学生社会化的特点 贵州法学论坛2004年余贵忠 论公益诉讼的完善 中国诉讼法学会论文集 2004年刘淑芬 贵州省高等学校法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2004年第5期刘淑芬 刍议少数民族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 《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12期刘淑芬 贵州民族法学教育的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2004年第7期李世宇 邓小平发展观论纲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肖 强 论我国保险法上的如实告知义务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杨鸿雁 在照顾民族特点与维护国家法律统一之间 《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冷传莉 募捐行为的法律性质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胡 卫 法律价值观与文化价值冲突 《安顺师专学报》2004年第2期胡 卫 法律价值的实证与思辩 《贵州法学》2004年10期胡 卫 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看中国反腐败之路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敌5期胡 卫 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实证与思辩——对一种法律价值冲突解决观的思考 《贵州法学》2004年11期穆昌亮 法律公平价值刍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穆昌亮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规制之设计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穆昌亮 论全球化与我国民族自治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王 伟 环境仲裁法律思考 《教育纵横》 2004年第5期王 伟 环境刑事责任法律内思考 《中外教育科学》2004年第5期田莉姝 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影响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田莉姝 汉朝立法指导思想的转变与历史发展的同步性 《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刘沂江 论著作精神权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一期刘沂江 经理层的构建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罗昌书 数码摄像在实验室教学中的应用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12月增刊杨军昌 贵州人口城市化进程问题研究 《人口研究》2004年10月罗玉达 现代化大潮与中国社会变迁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罗玉达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安和平 论贵州山区生态建设与防洪减灾对策 《贵州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安和平 中国人口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探讨 《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6期司亚勤 论基本医疗有限责任与医疗保障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李邦治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李邦治 形势政策课教学探讨与实践 《中国农业教育》2004年第1期李邦治 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教育与经济》2004年第3期严永和 论西部开发中存在的信用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5期严永和 知识产权演变:逻辑思考 《私法论坛》第一卷,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李 卓 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 《理论月刊》2004年第六期李 卓 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理论月刊》2004年第六期宁立标 论公民的受审判权及其宪法保护 人大复印资料《宪法行政法》2004年第5期毛元学 独立董事制度移植的法律思考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罗洪洋 清代黔东南文斗侗苗林业契约补论 《民族研究》2004年第二期

部行政办公室主任:左 晖教学教研室主任:陈晓梅、陈志敏、任廷锋、余章彪《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控中心主 任:刘 炜(兼)副主任:谭永昌、龙庆菊场地器材管理中心主 任:王克新副主任:吴 卫、张 松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心主 任:余 兵(兼)副主任:韩 伟、冉孟刚教学科研科负责人:邱 勇(兼)、吴绍奎、陈 梅体管中心主 任:汪克新体育教育专业综合办公室负责人:于贵和(兼)、罗丽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体育教学部现有在职教师59名,教学辅助人员5名,其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2.37%;国家级裁判员五名。这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我校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我教学部一方面加大力度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以提高在职教师教学研究与学术水平;同时,充分利用贵州大学为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平台,进一步引进国内外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以形成一支高水平创新型的专业教师梯队。教授讲师名单 体育教学部教授名单 姓名 性别 毕业院校 从事专业 唐吉柿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刘 炜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腊安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晓梅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志敏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宋冬梅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王朝琼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炼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庆菊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以慧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罗云义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齐 心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冉孟刚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任三三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任廷锋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江 涛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小兵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梁 桦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光明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程明霞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冯 毅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保亚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 浩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 李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邱 勇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于贵和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余 兵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汪克新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裴 岚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胡晓梅 女 西安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讲师名单 姓名 性别 毕业院校 从事专业 陈 尉 男 体育教育训练学 查明艺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 宏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谭永昌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唐兴国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王贵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马武云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史小红 女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黄尚军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鞠 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 涛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丁景勋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高 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昌能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秀芳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筑全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朱应飞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朱兆庭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邹力佳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左 晖 男 贵阳师专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昊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褚三章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卫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喻 强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 多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文波 男 西安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富 燕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授、副教授简介唐吉柿,男,1955年生,中国党员,贵州遵义市人。参加全国健美操教练培训,主编《体育与健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参编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体育与健康》。发表论文7篇:1、试论体育的审美本质与特征[J].贵州大学学报(增刊),1996年.2、市场经济下的体育美学思考[J].人大复印资料,1997(8).3、心理测试仪对学生焦虑心理测试探讨[J].第一届全国学校体育科报会论文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试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审美功能与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4(1).5、试论体育情报的保密特点及防范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增刊),2003.6、体育美学:一种生命现象的文化这些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2004(5).7、自助式体操水平支撑成倒立练习器[J].国家实用型专刊,2000(4).王凇瑞,男,辽宁本溪人,中共党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北京鹰之歌文化传播公司学术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炜, 男,贵州贵阳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部长,中国大学生足球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体育科学协会委员,贵州省学生体育协会常务理事、常务副秘书长,贵州省体育场馆协会副主席。今年来主编教材五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于贵和,男,土家族,河北顺平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副部长,贵州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专家组成员。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三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邱勇,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副部长。主持参与科研课题六项。近几年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教材两部,参编教材两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余兵,男,壮族,1969年生,广西横县人。2002年参加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高校体育部主任培训班;2003年参加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党外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发表论文4篇:1、铅球教学体会[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2(增).2、浅谈贵州大学运动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3(3).3、贵州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若干问题的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报,2003(9).4、高校100米运动员业余训练的探讨[J].毕节师专报,2003(9).陈晓梅,女,四川大竹人,中共党员。中国体育科学协会会员。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骨干”培训。荣获2005年贵州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优秀裁判员称号;获中国高校第八届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二等奖;西南区第九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优秀奖。发表论文5篇:1、体育教学论与哲学和教育学[J].福建高校体育,1992(1).2、发展髋踝关节力量与提高短跑速度[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4第3、4集.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语言[J].中国农业教育信息,1998教改专辑.4、浅谈体育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J].贵州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5、关于健康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0年(3).宋冬梅,女,1963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 1991年6月至1992年8月,参加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1997年8月参加中国健美操协会“全国健美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2007年10月参加“贵州省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发表论文4篇:1、 关于体育消费文化的思考[J].体育科学理论与实践,1999(3).2、 试论体育对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重要性[J].贵州大学学报,2002(3).3、 浅谈健身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持续性发展[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4、 体育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途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2).罗云义,女,彝族,1958年生,云南永仁县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3篇:1、谈精讲多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竞技体操之美学蕴涵论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4).3、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J].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梁桦,男,1967年生,重庆合川人。2002年至2004年在成都体育学院进修研究生课程;2001年参加中国足球协会裁判初级培训。1993年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第二届大学生足球赛优秀裁判员;199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四届体育科学论文会一等奖;199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第六届体育科技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0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七届体育科学论文会三等奖;2003年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西区决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发表论文6篇:1、浅谈头部在体操动作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1995(1).2、艺术体操规则的演变与价值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3、艺术体操的竞技化与艺术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4、奥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J]. 贵州体育科技,2002(4).5、影响高校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应用的因素及其对策[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3).6、艺术体操技术动作的竞技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龙庆菊,女,苗族,1972年生,贵州省锦屏人。曾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三等奖,发表论文5篇:1、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J].贵州体育科技,2003(1).2、太极拳运动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论从,2004(2).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铜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4、软式排球在贵州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探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3).5、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贵州大学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1).张李,女,1961年生,贵州省赤水人,国家级裁判员。参加北京奥组委、体育总局田管中心“2008奥运会裁判培训”,发表论文8篇:1、应当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量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7).2、关于改进中长跑教学法的一点探索[J].贵州体育科技,1998(9).3、对田径裁判员强化管理的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10).4、电子表格在体育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4(12).5、“一人为本”背景下的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的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增刊),2005(1).6、对高校体育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体育教学研究,2006(6).7、教师观念的变革与学生体育安全意识的培养[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06(10).8、奥林匹克文化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07(4).李小兵,男,1968年生,重庆合川人。发表论文7篇:1、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索[J].贵州大学学报,2002(6).2、高校体育考评初探[J].中国学校教育与科研,2002(6).3、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J].贵州体育科技,2002(6).4、试论体育教育对贫困地区学生创新能量的培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8).5、毛泽东的体育观及其对我国体育教育方针的指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10).6、利用弹道反射原理帮助大学生理解跳高运动的初速度和腾起角[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6).7、跆拳道比赛运动员临场心理失态及调节[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8).任三三,男,1958年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贵阳市人。发表论文7篇:1、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你加大健康投入[J].中国高校教育与研究,1998(6).2、健康、效益与体育产业[J].贵州体育科技,1998(6).3、历史、人种、文化……观念与足球[J].贵州体育科技,1998(6).4、互助力量在引体向上教学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报,1998(9).5、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2).6、互助力量练习法[J].现代教学研究,2004(9).7、轮滑保护架[J].现代教学研究,2007(4).冉孟刚,男,1965年生,贵州省望谟人,国家级裁判员。1999年荣获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九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二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九届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三等奖。发表论文5篇:1、从终身体育思想试探21世纪体育教师的素质机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增).2、对评价体育教学效果的理论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8(2).3、对贵州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及训练与竞技水平的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1998(2).4、浅谈体育运动与智力发展的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增).5、高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增).杨保亚,女,1955年生,贵州黔西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3篇:1、贵州农学院体育专选课编班之我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增),1995(12).2、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的培养[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6(6)。3、贵州农学院94级新生身体素质浅析[J].贵州体育科技,1996(3).陈腊安,男,土家族,1953年生,贵州省德江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4篇:1、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初探[J].贵州体育科技,1996.2、大学生运动员心理特点及其管理[J].贵州大学学报,1996.3、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及培养[J].贵州大学学报,1997.4、优秀运动表象的实质及其培养[J].山东体育科技,1997.吴炼,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贵州贵阳人。发表论文6篇:1、浅谈意识在体育竞技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2003(2).2、试论足球运动员战术艺术在竞赛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培养[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3、试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开设围棋项目的必要性[J].贵州体育科技2002(2).4、略论足球技战术意识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3).5、对改革现行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2(3).6、论高校足球运动的地位、作用及价值取向[J].贵州大学学报,2002(增).杨秀芳,女,土家族,1975年生,贵州德江人,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发表论文5篇:1、对构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2(3).2、试论贵州土家族傩堂武术的体育渊源及其开发保护[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3、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隐性作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2).4、普通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趋向[J].安顺学院学报,2007(6).5、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民族心理的调适及其途径[J].贵州体育科技,2007(6).杨昌能,男,侗族,贵州天柱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6篇:1、贵州大学学生体育达标现状浅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10)。2、浅谈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状况及发展对策[J].中外教育纵横,2005(4).3、体育活动与亚健康[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9).4、贵州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浅析[J].新教育论坛,2006(4).5、浅谈高校体育在现代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7(6).6、对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0).汪克新,男,1963年生,江苏常州人。参加四川大学“现代体育理论专家”培训;北京大学“体育运动场馆的运营与管理”培训。发表论文3篇:1、体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增),2002.2、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量[J].贵州体育科技,2005(6).3、试论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J].规则民族学院学报,2005(6).任廷锋,男,土家族,1964年生,贵州德江人,民主促进会成员。《排球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主编,发表论文九篇:1、试谈分类学在体育课中的运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0(4).2、简介体育教学或运动、比赛前的一组拉伸体操[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2).3、条件练习法在学校排球教学训练中的作用和运用[J].铜仁师专学报,2000(3).4、我校排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1(3).5、试论高校学生增强体质的准则和身体体质的测定方法[J].贵州体育科技,2002(3).6、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贵州体育科技,2004(4).7、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的救护教育[J].贵州体育科技,2006(3).8、表象教学法在原地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9、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越性和运动员的适用性[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6).陈宏,女,贵州省大方县人,中共党员。2001-200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进修;2002年参加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舞蹈”培训。近几年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篇。程明霞,女,1965年生,河南方城人。1997年参加大学生体育协会“全国高校田径教练员培训班”培训;2006及2008年分别参加省体育局“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培训班”、“‘科技西部行’全省教练员”培训。近来来,发表论文6篇:1、对体育教学模式的讨论分析研究[J].中国高校教育与科研,1997(4).2、论篮球全面技术与特长技术的重要性[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1997(7).3、浅谈审美意识在观赏竞赛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1997(增).4、谈体育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之结合[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8).5、武术进入奥运的利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增).6、情感教育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中的现实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2005(增).龙光明,男,苗族,1955年1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苗族协会副秘书长,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体育理事会理事。1997年4月,参加贵州省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研讨会,6月参加西南区农业院校第四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及体育课程研讨会,1999年3月参加全国农业院校体育部主任工作研讨会,12月参加全国农业院校体育部主任训练班,2001年7月参加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现代体育教育理论讲习班学习,2003年11月,参加北京大学高层人文体育论坛。发表论文4篇:1、普通高校业余跳远训练的尝试[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3、4集(合刊),1994(4).2、跳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4集,1995(4).3、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方法[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3集,1996(3).4、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第十期,1996(10) 。

贵州大学政治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1、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考虑因素。

我的本科是经济学,经过四年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虽然对这个专业感兴趣,但是不适合继续读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能力有限。本人文科生,数学一向不好,大学时候更是因为经济学所要学习的高级数学、微积分、计量经济学以及宏观、微观经济学中的模型等等而头痛不已。在大三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政治学这个专业,感觉很契合我,不用学数学。所以考研就开始找相关的学校。我本科是一所普通二本,弥补高考的遗憾自己也有一个名校情结,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211,属于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加上查找资料时看到贵州大学的政治学是985学科,并且过去三年在全国高校政治学学科评估当中都为A-,仅次于清北、复旦、人大,学科实力很强;再有就是很喜欢武汉这个城市,所以,综合上述原因我选择的华贵州大学的政治学,开始准备考研。

2、该院校该专业报录情况介绍、考研难度分析

初试复习经验

英语:我的英语学习是从6月份开始背朱伟的单词书,每天一个单元推进,一个月就能搞完,所以到考试的时候,我的单词最少过了6、7遍。7月份开始看田静的句型。

8月份开始做张剑的《黄皮书》,做完按照答案订正和反思;11月份的时候开始看英语作文模板,每天背一篇;12月份开始,每天自己写一篇作文,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的写作模板,考试的时候便可以很流畅的写完作文。

思想政治理论:

考研前期不需要太多投入到政治的学习中,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在10月份左右可以每天带着视频看一看。政治的选择题是可以突击的,在10月份看政治的时候可以做肖秀荣的1000题,联系选择题的做题思路。

到了11、12月份,肖四、肖八也会陆续推出,这两个系列需要仔细的做和订正反思,每年的肖四和肖八都可以用来作为押题卷,里面的主观题的答案要做到熟背于心。

625备考

说来惭愧,625是笔者最早开始复习,但最终得分最不理想的一门课。

实际上,今年的625从出题上就已经反映了改革的风向,只背《政治学导论》一本书已经远远不足以应考,这也是笔者625考试失利的主要原因。

整体来看,625作为对政治学原理的考察,相比起808更为灵活,也更加考验个人对于政治学这门学科的积累。笔者推测,在未来,625的出题和批卷将会越来越灵活,也越来越能够拉开分数。

把《政治学导论》看完并背完仍然是复习最主体的部分。《政治学导论》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记忆,只要反复阅读,合上书后可以凭借记忆回想出每一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问题以及杨老师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即可。

其他版本的《政治学导论》可以阅读,但笔者认为没有太大的必要去背诵。相比之下,这几年因为疫情,取消了线下复试,所以笔者猜测,关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内容会在初试中有所体现。

因此,杨光斌老师的《中国政治认识论》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很有借鉴意义。

今年就考了后者里的几个问题,建议大家对两本书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背诵。

另外,学有余力的同学,建议阅读和整理谢庆奎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以及王续添主编的《代表制与国家治理》,尤其是后者,收录了很多人大政治学老师的相关论文。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复习内容是,一定要对杨老师以及其他人大老师的最新研究有所整理和了解。建议大家到人大国关的官网了解师资信息和学院最新会议活动,最好提前两个月开始收集并阅读论文。

在具体的应试策略上,大家一定要把历年真题吃透,真题在书里的分布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那些明明很重要但一直没有考察的题目就要引起重视了。建议大家在阅读完第一遍教材之后开始结合真题找考点,并且通过考点的形式检测自己的复习成效。到考场之后,一般是六道简答,两道论述。建议简答题写一面左右,即500~700字;论述在800~1000字左右。答题一定要清晰,书写尽可能清秀,要注意逻辑和答案的完整性,大家可以提前模拟几次考试,把握好时间。

四、 808备考

相比起625,808的知识体系更加琐碎。但个人认为,808的出题风格和判卷都更加基础,充足的准备足以让大家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和往年一样,人大今年的出题依旧是政治思想占大头,政治制度比重较低。而两门思想史的难度又比较有挑战性,因此,大家一定要把复习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这两门学科上。

1.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政史推荐两本教科书,一本书唐士其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一本是施特劳斯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建议大家先通读唐士其的版本,可以对西方政治思想的整体脉络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但这本书不是必选。可替代的有人大陈伟老师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这本书非常厚,但是读起来非常的愉快轻松,适合时间比较充裕的同学。

施特劳斯的那本,可能是翻译的原因,笔者认为读起来比较费劲。但大家还是有必要一字一句地啃完。可以跳过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思想家,但是主要思想家的部分一定要看,并且要按照一定的框架转化为自己的话。读的标准就是如果把书中某个论点出成一道题,要能够依据自己的逻辑写出400字以上的答案。

此外,笔者认为,相比起中国政治思想史,阅读西方政治思想史原著的性价比更高。其中,《理想国》、《政治学》、《利维坦》是必读的,并且必须梳理书中的框架逻辑。其余的经典作家作品可以结合《西方政治思想史》快速阅览。在这一部分,额外推荐人大李石老师的《政治哲学十讲》以及陈伟老师的《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作为补充。

2.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也有两本必读教材,一本是曹德本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另一本是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与西方政治思想史一样,大家可以先整理曹德本的版本,再精读萧公权的版本。人大政治学综合的出题经常是结合原典进行考察,因此,一定要精准地把握两本《中国政治思想史》里引用的经典文本,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看原著。儒家思想的部分可以看看姚中秋老师的《中华五典诵读本》,法家思想可以简略地读一读《韩非子》。

关于近代的思想史,建议大家阅读彭明的《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以及李泽厚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这部分很久没有考察,大家可以酌情选择是否要投入精力。但以防万一,最好还是要对主要知识点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最后,至关重要的是老师的论文。笔者在考前无意间看到了张广生老师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结果果然在真题里发现了对这篇论文主要观点的考察。建议大家采取和625类似的战略,提前至少1个月开始收集和阅读论文。

3. 中西政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史的考察一直占比很小,主要是一些经典的理论。这部分建议大家和625的复习结合起来,可以参考《当代西方政治制度导论》和《西方政治制度史》。但是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分配,可以适当考虑购买现成资料,绝不能顾此失彼,影响到整体的复习时间,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考察以张鸣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为主线。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轻松,但是知识点过于琐碎。以往推荐的柏桦的那本教材内容又过于丰富,体量较大,所以建议大家以张鸣老师的版本为主,具体知识点和近代制度史的部分结合柏桦老师的版本一一梳理。

复试

最后就是复试了。最近几年因为疫情,人大国关一直采取的是线上面试的形式,但笔者认为这种模式不会持续太久。毕竟清华以及今年人大的部分学院都进行了线上笔试,所以建议大家还是要做好两手准备,笔试面试两把抓。

关于笔试的应试经验大家只能在网上搜索19年及之前的经验贴分享了,这里主要说说面试。

面试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非常广阔,没有什么特定的参考书籍,主要考察的是大家的平时积累以及临场应变的能力。建议大家在复试前重新温习一遍考研资料以及以往的各种读书笔记、阅读感悟以及课件论文,不要求全部记住,有个大致印象即可。

另外,对于时间比较充裕的同学来说,笔者强烈建议以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一下自己的政治学知识体系。把政治学里的核心概念以及自己的各种感悟联系起来,这样在答题的时候才能有话可说,有逻辑可言。

至于英语口试的部分,其实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大家的英文口语能力,题目都比较基础。以往的经验贴上推荐的大多是《政治学核心概念》和《政治科学》英文版教材。

诚然,这两本书确实写得很全面,但笔者个人更倾向于英文版的《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后者读起来更为简洁清晰。

英文教材能读多少就读多少,不必过分紧张。最重要的还是英语的表达能力,尤其是一些常见的口语表达以及重要的专业词汇应用。建议大家在平日里多多模拟专业英语口语的日常交流,从初试开始,就可以着重关注一下政治学重点词汇的英语表达方式。放松心态,轻松上阵。

我那一年由于疫情原因,还是采取的线上面试,我们学院面试分为三轮,分别考察你的英语能力、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过程不是很难,复试前会专门开会告诉大家的,所以不用紧张。

答题技巧

首先答题技巧方面要摆脱我们之前形成的答题习惯即问什么答什么。对于考研来说答题要注意综合性,比如对于简述政治管理的作用这道题,首先我们要答政治管理的定义,然后简要说明政治管理的特性,最后重点放在论述政治管理的作用方面,如果自身知识储备比较丰富,在答完书上的知识点后可以与我们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论述。

其次是答题要注重调理,不能直接一段文字下来,而且不建议在答题的过程中使用阿拉伯数字,推荐第一第二第三或者首先其次最后的答题规范。

最后是在考前也就是12月份要模拟考,一定一定要模拟考。但是模拟考不用专门去买押题卷,可以用以往的真题。专业课模拟考的主要作用是合理地划分每道题的答题时间,简答可以控制在20分钟左右,论述控制在30分钟左右,然后是合理的划分每道题目大概需要多大的位置,简答控制在500字以上,论述尽量在800字左右,所以也要尽量加快书写的速度,最后是尽量要把答题纸写满。

学弟学妹们如果在复习备考上需要指导帮助,可以考虑考研一对一辅导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基础制定授课计划,针对性强,复习效果好,学长学姐全程答疑指导,对于考研复习的提升还是有比较大的帮助的。

一些小小的个人经验和建议

回顾我的整个考研过程,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一是要有选择和规划,有时候选择真的大于努力,在前期1—3月份的时,充分比较相关的学校专业信息,确定目标,之后就是按部就班按照节奏来。二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在10月份之前如果按时完成自己每天的进度计划,就不会慌张,有一个好的心态,慢慢来,比较快。焦虑是人人都有的,我也有,感觉学不进去的时候要可以找朋友聊聊天,看看剧适当放松一下,没有动力的时候可以看看华中师范大学的视频,幻想一下自己如果考上了在里面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最后就是一定要坚持到底,我在考试前的三四天里有过觉得专业课太多没背下来,已经开始看考公的信息,甚至都萌生了不想去考试的想法,在考完第一天之后觉得不想去考专业课了,还好我都坚持了下来。坚持就是胜利,希望大家都可以按部就班,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到底,有一个理想的成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