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金灿荣教授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6:09:18

金灿荣教授发表论文

《战舰世界》作为一款模拟海上战争 游戏 ,一直深受广大玩家的喜欢,在这里面我们可以亲自驾驶军舰,指挥舰队进行作战,真正体验战火纷飞的感觉,是体验感极强的海战类 游戏 。为了提升玩家们与日俱增的 游戏 体验需求,增加现实与虚拟世界的互动,《战舰世界》将于12月14日开展”战舰世界日”主题日活动,期间邀请多位知名军武专家在《见道讲堂》进行军事主题的演讲。 对比虚拟世界的 游戏 体验,现实中的”战舰世界日”主题日活动内容不仅包含了精彩纷呈的线上表演赛,还特别安排了知识性极强的《见道讲堂》TED演讲。此次演讲有幸邀请到了多位知名军事学者,为我们奉献出一道道干货满满的军武知识大餐,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辉煌履历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曾应邀做客第140期“中浦讲坛”,主讲《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兼谈中美关系》,1989年至2017年9月,金灿荣共编写、翻译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和评论800余篇,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发展》一文获中华美国 历史 学会论文奖,对二次 历史 和政局演变均有深入的研究。 著名军事专家、全军首批外宣专家,主要从事合同战术和武器装备的研究工作。2021年任新华网军事板块首席顾问,致力于追踪研究中国、中国台湾地区及中国周边国家武器装备的革新与发展,发表近百篇学术文章,并参加60余部作战法规、理论专著、教材的编写,参与40多项军队重大课题研究。 央视特约军事评论员、军事专家,长期从事海军战略、海洋问题以及世界海军武器装备研究,同时被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等媒体聘为特约军事评论员。在海湾纷争和国防建设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 博士研究生,2008年以来,曾在《经济问题》、《财贸经济》、《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参编《金融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一部,同时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基金课题5项。 综上,从行业专家们的硬核实力足以体现了此次主题日的“硬核”。演讲内容囊括 “大国竞争”背景下的世界武器装备格局、世界海军发展新趋势等,以《长津湖》抗战影视剧为示例,现场解密更多深度话题。通过《见道讲堂》传播军事知识,讲述装备发展趋势,提升爱国主义精神,共同 探索 未来战场的挑战与变革。 已经退役的舷号163的051型驱逐舰,位于江西赣江边的南昌舰主题公园,它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型导弹驱逐舰,曾参与多次重大任务,见证了海军从浅水走向深蓝的 历史 征程。“战舰世界日”活动还有南昌舰舰长现场亲自讲述“如何掌舵军舰”。另外活动还伴有“点亮夜空”的无人机表演,满足军迷们对蔚蓝海岸和遨游高空的向往。

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考研参考书目清单:《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政治学概论》 宋新宁、陈岳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 王绳祖主编 法律出版社;《2014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复习精编》(含真题与答案);《2014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冲刺宝典》;《2014人大政治学原理考研模拟五套卷与答案解析》;资料参考:博优人大考研网。

2018年3月10日星期六是人大国关的考研复试,有幸参加外交学专业的复试,到3月15日打电话去人大问复试结果,确认自己通过复试了。从准备考研到复试完毕,中间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感慨良多,趁着对复试还有感觉就写下一些或许对学弟学妹们有用的经验。本次分享内容如下:

第一篇:考研过程整体认知

第二篇:初试专业课复习经验

第三篇:复试经验

第四篇:干货资源整理(绝对惊喜!!!)

第一篇:考研过程整体认知

当我写下这篇分享帖的时候,考研已经结束了10天,去北海的火车很平静,让我可以再次静下心,写下这些对考研备战的你有所裨益的话!

一、  考研认识:学历or梦想

为什么选择考研?我之所以考研,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学历,二是个人兴趣与今后可能的就业方向。本科学历到底够不够用这是一个一直都有争论的话题,虽然因情况而定,比如你要是打算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历的重要性肯定比你在一家私企要大,因为这跟今后的升职空间关系很大,尤其是你想去大型国有企业、垄断企业,比如四大行、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单位,本科生的话就…这里给大家附上一位人大硕士学长的帖子(他自己开的公众号,人气相当高)《秋招:一个网申全过的985本硕男生的血泪求职史 》

本科学历的确也可以让你找到一份很不错的职位,但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职位关于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好的公司单位都有各种你想不到的门槛,比如**银行**岗位要求本科是985、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更夸张一点“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世界排名前30的高校”

就我个人而言,以也倾向于以后去国企或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工作,所以选择考研也就容易理解了。总之,这个话题无须我多说,大家结合各自情况取舍。

考研与高考,这两者区别真的很大!!!

1.   首先,高考准备了至少三年,然而考研对于我这种大三才决定,而且考研专业跟本科八杆子打到一起的人来说,同样是四门考试六个科目,却只有半年多点的时。

2.   其次,备考环境不一样。我是在17年的暑假结束之后才搬到图书馆五楼非考研区自习,虽然有一些每天都见得到的、同样在备考的面孔,但是同桌的、周边的人一换再换,不是高中那样固定的同桌,更没有那种每天早晚全班一起书声朗朗的背书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图书馆门口、楼道里三三两两的“凄凉”背书声。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有固定的同桌;另一个更重要的环境是,考研气氛的问题,我们学校考研氛围不算很浓厚,今年考研多一点,但更多的是工作去了,也有参加国考的,到了秋招开始的时候,当室友都开始忙着投简历,拿到还不错的offer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还坐的住,周围的人也时不时调侃说你也投简历留个后路呗,省的明年参加春招……

3.   对个人自觉性、自制力对要求不一样。高考是每个班都有班主任,每门课有授课老师,还有各种学习小组,这些可以监督你学习,但是考研没有这些(除非你去报类似新东方的全封闭式考研班),更多的是靠你自己监督自己的学习。

4.   但是二者也有联系。2015年冬天去北京参加一个比赛的时候去了趟人大,走走人大校园里跟高中同学聊天,又想起了自己14年的梦想还没有实现;16年自己在学校开水吧了,上半年忙着水吧的事情,下半年就去专业实习了,6个月。从一番雄心想要创业开辟自己的事业到选择考研,而且是跟本科专业没有半毛钱关系、非常文的专业,这个360度的戏剧性转折,有很多故事可讲,如果有机会,我愿意跟你促膝长谈,压缩了就是一句话——找对目标,瞄准定位。总之,这一切结束之后更加坚定了我考人大的决心,当年是想学法学,如今选择了更感兴趣的外交学。

二、  择校择专业:城市、学校、专业三步走

考研,最首先的是确定目标,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尤其是对于自主命题的学校,因为涉及到如何选择复习参考书、参考资料、找历年真题等内容,各个学校不一样。如果是全国联考,可能存在先复习,到报考的时候看复习情况选择学校,这表面上看起来是那个很求实的做法,但在我看来是不靠谱、不踏实的表现,因为这会给你增加侥幸心理和各种松懈,“反正到时看情况嘛”……你还记得高考的时候那种很强的目标感和干劲吗?那是因为把梦想的大学写在桌子上!反正,对于这一点,如果你首先想到一个很想去的学校,那最好不过,当然再结合实际,比如自己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和心态,具体如何操作,大家可以参考其他更详细的资料。

三、  如何利用200多天实现蜕变

(一)     避免干扰与诱惑

1.   手机:考研复习的时候,我一般把手机开飞行模式,除非查资料、查单词,一般只在饭点和晚上10点后关闭飞行模式,这样复习的效率真的更高,不信你试试!

2.   社交app:微信、微博、QQ,9月开学之后,微博卸载,微信和QQ都只在饭点看消息,其实给你发消息的人也不多,有事情留言就行了,耍朋友的更要相互理解;微博真的有毒,反正我也没有屏蔽那些乱七八糟的消息,直接卸载了,肖大神的动态他会在微信公众号发重要内容,就别惦记着跟他微博互动了,各种考研资料加群、关注微信公众号就行了,定期收集,不需要每天都看看更新没有。

3.    保研、国考、秋招——专注坚持pk留后路?:如果你成绩不是那种很有希望拿推免生资格的,最好别瞎凑热闹了,这事不仅费时间,还可能弄坏心态;国考、秋招,如果你认定了要考研最好断了这个念头,你老想着多留条路,最后可能你拿到的结果比你预设的还要差,大四了,选择的确很丰富多样,但我坚信,专注坚持比“留后路”“选择多”是更具有含金量的选项,能把后者运用到极致的人,他的优秀可能不是我背能望其项背,对于我们更多的人而言,选择后者的话很可能就操作成了“三心二意”“一事无成”,真的,能把一件事情踏踏实实做好那就很不错了!

(二)     资料收集与整理

考研跟高考还有一大区别是,信息不太透明,所以我说信息为王应该没人反对,这种信息包括你从任何渠道收集的,院校公开、贴吧、各种群、人脉、乃至出题老师的课程、论文、学术会议等等。从萌生考研的想法,到浏览院校信息,到查找考试参考书、历年真题、购买参考资料,再到自己整理电子资料,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开考前2天,我把自己的“论述题背诵资料”整理打印出来,初试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这才结束了,详细流程:

1.   第一阶段是浏览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在院校信息库查找人大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招收人数、考试科目等等;然后是人大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里面有人大各个学院历年的报考人数、招收人数等等信息;再就是人大国关的学院网站等。

2.  第二阶段是购买考试参考书和参考资料

专业课的书比如《政治学导论》《国际政治学概论》等都可以在淘宝上找到,也可以找之前考过的学长学姐买,很可能有附带赠送资料,比如我之前就是买了一位学姐用过的参考资料,价格很实惠价哈哈!我知道的在出售人大国关专业课参考资料的有【微信公众号:国关小站】、【张锐师哥】。我用过小站出的政治学导论、国际政治学概论、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国际关系史的参考资料和历年真题答案,张锐的用过真题参考答案,个人觉得小站的小站的答案更全一些,张锐师哥的答案特色是跟教材联系得更紧密,比如政治学导论那道关于混合政体理论来源的题目。

公共课的资料购买,我个人使用的有:

考研政治:肖秀荣全套(很多本,不是一次性全部出来的,你去淘宝上瞄一哈就晓得了),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必背

考研英语:张剑黄皮书近20年真题及解析,王江涛高分写作,新东方考研翻译,王江涛预测作文20篇,新东方预测卷,黄皮书预测卷。

我的建议:考研政治跟着肖秀荣肯定没问题,今年考研政治大题肖4又基本上押中了。考研英语的话啃英语真题,主攻阅读和新题型那50分,买黄皮书可以了,考研作文我没怎么研究过,但是小作文用那本王江涛预测20篇够了,它是在王江涛英语高分作文的预测作文的基础上修改的,大作文今年是关于大学生选课的话题,算是教育吧,似乎也被它押中了,但我不觉得,有时候他们押题真的就是往大话题帽子上扣,所以不要直接把背的写上去,这个真要平常积累好句子、好表达、高级词汇替换,这些资料我会在下文干货里面分享给大家;英语预测卷我觉得或许不需要,你留最近2年的真题先别动,到考前2周练练模拟考就够了,虽然我买了2套,自己就用了3套只做了大阅读,其他送人了,而且错误率差别很大!

3.  第三阶段资料和笔记整理:

请见我的第二篇经验贴《2018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初试专业课复习经验》,不再啰嗦。这个阶段还需要关注的是学院网站有学术动态、教师信息,这两样非常的重要,学术动态对于我们这样的三跨考生尤其起帮助,可以知道这些老师最近在干嘛,最近他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是什么。

第二篇:初试专业课复习经验

人大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三个专业初试的考查内容一样,如下图:

一.625政治学导论

(一)2018年初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历史制度主义

2.都铎式政体

3.失败国家

4.两院制

5.葛兰西意识形态

6.新自由主义

二、简答题

1.迈克尔曼国家基础权力理论

2.马克思韦伯官僚制

3.社会资本政治作用

三、论述题

1.十九大我国根本矛盾变化对国家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2.比较政治学分析中国方案世界意义

(二)参资料的选择

这个科目算是专业课里面比重最高的,它1门课顶810包含的3门课的分数,但是复试又不考了,所以这种操作我也不是太懂,但是既然要考,我们还是得重视。我使用的主要参考书如下:

(三)复习的五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是初步概览全书,看看这本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分为哪些章节部分,哪些内容可能比较重要,哪些内容比较难理解。我当时在17年3月份第一次翻开这本书,花了2周看完第一遍,然后发现自己啥也没记住,而且我本来就是跨考,有点失落,但是没关系,再去看第二遍,每次看一章,看完第二遍我发现好像有点感觉了,于是再找了些关于625的经验贴,看看大神怎么拿下这门课的。

(二)  第二阶段是精读,我从6月初才开始正式进入复习状态,每天上午基本上就是看《政治学导论》,还是每次一章,先看看每一章的前言和小问题,带着这些提示去看书,然后看书的过程中注意把你不了解或不理解的名词、表述或者小问题用笔记本记录下来。这里强调一下做笔记的重要性,我非常重视做笔记这项工作,光这一门课我就用了3个16K的本子。还要注意的是,导论上有些注解也要看,比如18年名词解释“都铎式政体”你看过它吗?其实就在导论课本上的注解上一带而过,而且在杨老师论文中也出现过,反正这个名词我当时看书的时候注意到了,记在笔记本上,后来在看到他某一篇论文的时候自己把它当成名词解释题补充好了,这5分就顺利到手了。每看完一章,你把它的框架图简单画出来,这个阶段只需要写到3级标题,帮助你理清内容,下次看之前先看下这个框架图看看可以回忆起哪些内容。然后你看书时记录的那些不懂得问题,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或者在群里问一问学长学姐,实在不行也可以先放着,后面你多看几遍书,多看几篇论文之后,或许你自然就大悟了。另外,强烈推荐你多买一些颜色记号笔,把重要的内容划出来非常醒目。这一阶段除了看导论的课本,还可以参考下学长学姐的资料,但是你要明白,那是别人写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你自己的想法,所以你不能完全依赖它,甚至以此取代看书的过程,这是不行的,因为他们的资料是看书之后消化出来的东西,删掉了书上很多解释性的语言,留下的多是条条框框,反正我当时拿到资料,我先看了两遍,真觉得是云里雾里,不如教材的体系和连续性。但是当你看了几遍书之后,对这门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理解的话可以用这些资料可以辅助理解,因为他们的确是在里面补充了不少内容,很多不一定会考到的内容,自己有所取舍的看吧,总之,别让资料成为你的依赖或者负担。

(三)  第三阶段是自己做笔记,经过前面2个阶段,看书应该至少有4遍了,当你觉得开始摸到这门课的路数的时候,你可以开始自己把笔记写出来。我当时手写了一份笔记,到7月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写出来的要点我都不想看第二遍,因为我的字不是很好看,而且有些书上的话我直接写了书上几页几页,然后要重新翻书找内容就特烦,于是我决定做电子版笔记!!!到10月1日,终于把这门150分的专业课笔记给整出来了,真的是一口老血喷出来,一方面是中间了走了许多弯路,另一方面是我太看重这一门课程,毕竟分值高,要想拿高分不能随随便便应付,所以我才在看完第5遍书、看了杨老师若干论文和若干本其他著作之后,对这门课摸到了感觉,才开始这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我把很多边边角角、非重点的内容删去了,并根据历年考点进行了适当整合,适合第三轮背诵强化。

(四)  第四阶段是背书,这可以说是直接关于分数高低的步骤。我背书开始得很晚,大概11月离开考还要40来天才进入了背书的状态,那我之前在干嘛?看书看笔记看论文,对,我就是更习惯看书思考。而且我真正开始背书的时候并不是像你们想象中的那样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个人孤零零地拿着本书,裹着被子在走道的尽头,举着手机灯小心翼翼地背书。我背书之前还有一个虽然费时间但是很重要的环节——画脑图,把每一章的主要考点,根据我之前整理出来的笔记,详细画出框架图,可以写到6级标题,反正就是要详细,让你看到图能够复述出主要内容。举个例子,这是第十章政治统治的一部分脑图,没错,我也是用电子版画出来的。我每次背书都是左手先看脑图,右手打印出来的笔记,先把该章节的笔记快速过一遍,然后再看脑图,再盖住脑图在脑海里回忆脑图的内容,因为这是框架,当自己可以把框架回忆出来的时候再一个一个考点背诵,背诵的时候先把脑图上的关键词句念熟,我都是心里默念,然后闭起眼睛看看能不能背出来,背不出来就瞄一眼,这样反复练习,直到你可以把脑图里的全部内容背出来,这还没有结束,当你可以把脑图里的东西背出来的时候,你要尝试着把笔记上相应考点的内容给完整地复述出来,因为考试的时候你不可能就写那么一点点字,太单薄了,所以你平时背诵要严格要求自己,至于在考场上能回忆起多少就是另一回事了。利用脑图背书的过程,我大概进行了8遍左右,一开始只能每次一章,后面越来越快。还要注意,这15章并不是都会考,不是均匀用力的,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六、七、八、十三、十四章,而且我建议你把已经考过的考点、考过的次数标注一下,高频考点、重要考点背诵的时候多花功夫。关于导论背诵的时间怎么安排,我当时是早上6:30-7:30背诵昨天上午背过的内容,是大声诵读;上午8:30-10:00开始背新的内容,是默背,一边理解一遍背诵;晚上11:30-12:00复习上午背过的内容,是默背。这个安排是我经过很多次不同的尝试的出来的比较科学的安排——每天早上都会复习昨天的内容,每天上午都有新内容,睡前复习今天背的内容。

(五)  第五个阶段是考前冲刺阶段,主要是根据杨老师的论文和当年圈子里的热点来自己适当的准备下论述题的相关材料,其关键是“信息”——捕捉信息和处理信息。大言不惭地说一句话,今年考625,我真押到题了,“都铎式政体”在我自己补充的名词手册里面,“迈克尔曼国家基础权力理论”在我的论文补充材料关键词五,论述题第一题也是论文补充材料关键词一的内容,如下图示所示。再举个例子,论述题第一题我之所以那么重视,是因为12月1日,人大国关学院公众号推了一篇文章,是人大政治学论文的议程,它的主题就是国家治理与国家建设,而且2017年,杨老师发了不少关于国家能力与现代国家治理的文章,不信自己去搜一搜,所以我把它放在补充材料的第一个关键词,以引起自己的注意。这足以说明,信息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因此这第五阶段也不可掉以轻心。

(四)政治学导论历年真题统计(请下载PDF查看)

二.810国际类综合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810国际类综合真题

一.简答题

1.      简述权力转移理论内涵和政策意义

2.      简述相互依赖理论的内涵和理论逻辑

3.      简述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异同与联系

4.      简述国际关系研究的层次分析法

5.      简述《色佛尔条约》的背景、内容、影响

6.      简述七年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7.      简述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处理边界问题的概况

8.      简述对朝鲜半岛问题的立场和政策

二.论述题

1.         中共十九大提出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和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意义

2.         冷战时期美苏战略竞争对当代大国关系的启示

3.         当代中国外交提出的关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念与实践

国际关系理论的复习非常重要,人大给的书目是陈岳老师的《国际政治学概论》,但是它非常简练,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没有进行讲解,所以我建议大家在看完2遍后,可以去看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田野《国际政治学科地图》,我用的是前两本书。但是看这些书时,要把握重点,根据历年真题考点,以此为重点进行补充阅读,我自己根据考点总结的知识点如下:政治经济学方法、国际政治具体研究路径、马列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非主流学派、各学派比较、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国际冲突与国际体系、海权论与陆权论以及军事、文化与国际法。虽然这里有15个考点,但实际上最重要的几个板块无非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四个主义、马列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硬记,人大特色)、七个国际体系理论、国际制度与合作(其实还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观点)、地缘政治理论、国家利益、国际政治行为主体(07年之前出题多,近几年出题少)。建构主义是非常重要的学派,810也很喜欢出这个理论的题目,从2003年至今出过7次,但这部分的理论真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大家务必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再背诵,不然会搞混,强烈推荐阅读秦亚青老师的《权力制度文化》,主要看理论篇那部分就行,方法论那部分看下层次分析法,今年刚好考了这个简答题。各学派的理论比较也经常出现,这重点考点要求更高,从历年考查可以看出,主要是新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传统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比较。

当代中国外交在这三门里面算是比较简单的内容,复习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人大指定书目《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的重要考点,尤其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要条约、公报、声明、宣言以及重要原则,这些一定要好好背一背,要熟练;二是中国的时政外交,比如当下热门话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容、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等等,都是在备考时需要关注的话题,这部分内容的资料如何查找呢?首先推荐外交部官方发表的文件,使用里面的表达;另外可以在cnki上找这些热点话题的论文看一看,但是很多也是学者自己的观点,如果有,请认准人大老师的论文,用他们的观点,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去年初试题目有一个是“请论述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变化”,这个题目我猜很可能是金灿荣老师的主意,因为他此前发表过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这也再次强调了看论文的重要性。再就是,Chinadaily双语网站有权威文件的中英双语版,也可作为复试备考时使用。此外,再悄咪咪地告诉大家一个技巧,如何知道哪些老师出过题?首先,你打开人大国关网站,在师资力量里面看看国政和外交的老师,从教授开始一个个名字在cnki上找他们历年发文,然后对照你整理好的810历年真题(前提是你整理好了,怎么整理我待会说),看看那些论文是可以对应上历年考题的,如果有对应的,你会发现那些论文是在考试时间之前就发表过,反正我发现了不少,比如刚才的金政委的、还有常青建老师的(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宋伟老师(2018年权力转移理论)等等,我只列几个,更多的就看你们自己发现了。知道那些老师出题有什么用?这个就不用我说了吧,考试复习更有针对性毋庸置疑。

国际关系史是最麻烦的一门课,我使用的参考书是刘德斌《国际关系史》,我对比过王绳祖、唐贤兴、方连庆等人的国际关系史,最后选择了它,因为它的逻辑性非常鲜明,而且相对详细,不夸张地说从开始准备到考试结束,这本书看了不下5遍,另外自己还根据这本书整理了大概15万字的140个考点笔记,这看了8遍左右,为什么说是看,因为按我的记性根本背不下来,而且它分值也不算高,所以只有反复看增强印象。另外,增强对这些知识点记忆的方法是思维导图。举个例子,如图。除此之外,抓住重点也非常重要,重点还是根据历年考题总结。

另外,需要提醒几点:如果你要自己整理专业课笔记,强烈建议做电子版,记得要经常备份;如果你要画思维导图,请用在电脑上画——百度脑图,这是个好东西,你也应该有;如何抓重点,一定是研究历年真题;重要的资料务必打印下来,方便及时查看。

总之,凡事多讲究方法,不要怕麻烦,坚持到最后,结果不会让你失望。

如何总结真题,请参考Wilson第2期经验分享!

金灿荣,1962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和平与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上海未来亚洲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主要讲授课程:外交决策研究、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中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等。主要著作:《多边主义与东亚合作》、《中国学者看大国战略》等;已发表论文和评论数百篇。

金灿荣论文发表

金灿荣是汉族。

金灿荣,1962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是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主要学习经历如下:

1980年金灿荣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

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

1999年获得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学位;

2002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4月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扩展资料:

金灿荣教授的文学领域主要成就如下:

1、1989年至2017年9月,金灿荣共编写、翻译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和评论800余篇;

2、199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发展》(2.3万字,《太平洋学报》1995年第2期)获中华美国历史学会论文奖。

3、1999年,《政治--文化分裂与美国政局演变》(1.9万字,《美国研究》1995年第1期)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4、2001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灿荣

听这个名字就像朝鲜族

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外交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姓 名:金灿荣性 别:男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职 务: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民 族:汉族出生日期:1962-12毕业院校:北京大学所学专业:国际关系最高学历:博士

金灿荣在头条发表论文

金老师是有能力的人,不然为啥 外号叫做亚洲秃鹰,这个人语言能力非常好,把一群正常人忽悠残了,这是本事,我很佩服他。记得第一次看金老师的视频,那天我表弟出了车祸,我去了医院探望他,医生说他脑部受损,有淤血,本以为进去以后看到的是个植物人,当我推开们的那一瞬间傻眼了。我看到一群接受脑部康复训练的人坐在一起,我表弟坐在他们旁边,嘴里留着哈喇子,眼神呆滞,的看着手机,其他人也一起看他的手机,时不时人群中发出阵阵喝彩,我当时就在想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一群脑子受了伤的人如此的痴迷。当我走近一看,居然是个人在演讲,他西装笔挺,坐在椅子上,非常随意,左手拿着话筒,右手扣着脚,那表情,那笑容绝了,在他的妙语生花下让一群人着了魔似的开心了起来。忽然视频传来他的一声呐喊“十几分钟完全可以灭掉美军。”紧接着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我彻底震惊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居然有如此的魔力,他居然能十几分钟灭亡美军,在现实中办不到的事情,居然让他在视频里做成了,俄罗斯有了他苏联何至于灭亡,日本有了他二战何至于战败,德国有了他万字旗必将飘变五洲四海。但是我心中仍有一个疑问,这个人到底是谁,带着这个疑问我离开了医院,慢慢的我将这个疑问淡忘了,过了大概两周,这个疑问再次燃烧了起来,我彻底解开了这个谜题。那天我送孩子去上学,是当地的一所一般的初中,里面也有小学,我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准备离开,当走到校门口时,发现有几个混混模样的不良少年坐在校门口,嘴里叼着烟,有红头发的,有黄头发的,各种各样的美丽发型,虽然他们穿的很成熟,但我大概能看出他们应该是初中学生,最大不会超过初三,我当没看见他们准备离开,就在这时忽然一个声音传来“别说十几分钟灭亡美军,我觉得几分钟就能办到”我彻底震惊了,又有个声音传来“金老师说的很对,但是过于高估他们了”。谁?金老师?莫非是他们学校的老师?可是十几分钟灭亡的那个话不是他说的啊,是视频里的那个伟大人物说的啊,算了走吧,不行我一定要弄明白,我得问他们,我的内心发生着激烈斗争。最后我鼓足勇气走过去问他们“你好,你刚才说的那个十几分钟灭亡的话是谁说的啊”。这几个混混模样的中学生不屑地看着我,一个打着耳钉的说“这你都不知道,这是金灿荣老师说的啊!”金灿荣?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彻底被他折服了,我忽然想到那天看视频的时候他那被阳光晒的雪亮,金色而又灿烂,散发着荣誉光辉的脑门,真是名如其人,我内心不由感叹起来。“你们中学生都喜欢看他的视频吗?”我问道,那几个混混不屑于理我,但是出于好心他们还是说了“是啊,我们很多中学生都看这个视频呢,有些小学生也看。”“你们为啥喜欢看他的视频啊?”我又问道,看的出来那几个学生已经不想理我了,他们蹲在那里不停地点着手机,有一个站出来说“有劲啊!能灭亡美军啊!大叔你别问了,你们这个年龄的人是不会懂得,我们在打王者荣耀,能不能别烦我们了!”于是我开着车离开了学校,路上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多么伟大的人啊,让脑袋受伤的在激情中康复,让中小学生如此膜拜,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金灿荣这几个字被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我们要像他学习啊,他生在中国这是中国之幸!世界之幸!最后不由的我想说一句!“金灿荣我爱你!!!金老师我爱你!!”

听这个名字就像朝鲜族

金灿荣是汉族。

金灿荣,1962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是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主要学习经历如下:

1980年金灿荣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

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

1999年获得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学位;

2002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4月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扩展资料:

金灿荣教授的文学领域主要成就如下:

1、1989年至2017年9月,金灿荣共编写、翻译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和评论800余篇;

2、199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发展》(2.3万字,《太平洋学报》1995年第2期)获中华美国历史学会论文奖。

3、1999年,《政治--文化分裂与美国政局演变》(1.9万字,《美国研究》1995年第1期)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4、2001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灿荣

武汉市文科状元,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北大博士论文二等奖,你把金灿荣当网红?

金灿荣和儿子发表的论文

金灿荣是汉族。

金灿荣,1962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是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主要学习经历如下:

1980年金灿荣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

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

1999年获得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学位;

2002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4月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扩展资料:

金灿荣教授的文学领域主要成就如下:

1、1989年至2017年9月,金灿荣共编写、翻译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和评论800余篇;

2、199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发展》(2.3万字,《太平洋学报》1995年第2期)获中华美国历史学会论文奖。

3、1999年,《政治--文化分裂与美国政局演变》(1.9万字,《美国研究》1995年第1期)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4、2001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灿荣

金灿荣,1962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和平与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上海未来亚洲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主要讲授课程:外交决策研究、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中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等。主要著作:《多边主义与东亚合作》、《中国学者看大国战略》等;已发表论文和评论数百篇。

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外交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姓 名:金灿荣性 别:男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职 务: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民 族:汉族出生日期:1962-12毕业院校:北京大学所学专业:国际关系最高学历:博士

别敦荣教授发表论文

好。别敦荣是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主编、参著著作高达20余本,发表学术论文150篇,并且受邀多所高校作专题学术报告。

该院下设高等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教育评估与开发研究所、院校发展研究所、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同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武汉研究基地、《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和院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10月,当时称为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年6月13日,高等教育研究室扩充改建为高等教育研究所;2000年12月16日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后,高等教育研究所为研究院下属研究所之一。现有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点和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点,高等教育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该所主要开展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尤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大学教育思想、院校管理与发展研究闻名,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现承担包括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十五”重点科研课题、湖北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福特基金会国际合作课题等在内的科研项目20余项。近期确立的重点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该所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中外高等教育史、大学德育论、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开设的博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大学德育专题研究、教育哲学专题研究等。院校研究所院校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5月,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院校发展研究中心的核心机构,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的会长单位,刘献君教授任会长。现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点和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点。本所主要开展中国特色的院校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高等学校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院校咨询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尤以院校管理与发展研究闻名,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现承担包括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社科司课题、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课题等在内的科研项目10余项。近期着重开展院校研究案例库建设和院校研究数据库建设。本所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院校研究概论、高等学校战略与规划、教育组织行为研究、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法学、教育统计方法等;开设的博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院校研究、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题、教育管理前沿问题研究专题、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等。现任所长为赵炬明教授,副所长为陈敏教授。 心理学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12月。该所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上,重点面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承担的主要课程有: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在科学研究上,承担和参与了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承担了多项湖北省和学校资助的科研项目。该所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研究,教育心理学,大学生品德心理、大学管理心理等。 教育学研究所教育学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该所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上,重点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也面向全校开设公选课程。该所共有5名教师,2名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除一名教授外,其余五位教师均在国内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两位教师分别在美国和英国访学一年。该所现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德育原理、中外教育史、课程论、教学论、教师教育、家庭教育学等。在科研方面,该所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和科技部“十五”重点课题湖北子项目等多项课题。 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3月,是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刘献君教授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会长。中心拥有坚实的学科平台,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设有院校发展与战略规划、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师聘任与发展、院校数据系统设计与分析等研究方向。中心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引领着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方向。中心已出版著作20余部,在CSSCI源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8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自2003年以来,定期举办院校研究学术研讨会,单年举办国内会议,双年举办国际会议。现已成功举办国际会议5次,国内会议8次,国际研讨班4次。中心注重建设院校研究案例库,定期出版院校研究案例辑,为我国院校研究人员提供交流与发表的平台。中心教师曾受邀为400余所高校做学术报告,提供管理咨询,帮助40余所高校制定战略规划,受到广泛好评。中心多次派教师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访问交流,聘请多位美国学者为兼职教授,与美国院校研究会合作举办国际研讨班及培养研究生。2012年10月,中心下属的中美院校研究国际科研合作中心成立,将与美国院校研究会、加州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等进行合作,引进院校研究课程,授权翻译出版著作,进行数据共享。中心的发展目标是:以推动我国院校研究信息系统建设为重点,深化院校研究的专题研究,探索院校研究理论和方法,培训院校研究人员;将中心建设成为我国院校研究的人才培养与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中心、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提高我国高校管理信息化与科学化水平,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决策咨询;将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并在国际院校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和享有较高声誉。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跨所研究中心,该中心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沈红教授曾赴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泰国、越南等6个国家和港、台2个地区学习或访问; 别敦荣副教授曾赴美国和法国学习或访问; 张晓明副教授曾赴日本和加拿大访问; 陈敏副教授曾赴日本学习或访问; 周艳副教授曾赴英国学习。 本中心所承担的比较教育研究课题主要有:学生贷款----亚太地区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学生财政与学生资助的国际比较、多校园大学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型大学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世界趋势、女性参与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国际化----两岸三地比较研究、中美大学学术管理比较研究、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中英教师专业社会化问题研究、私立高校赢利问题的比较研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成立于1997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华中科技大学率先倡导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相融合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了覆盖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即:1、实施按前三个学期不分专业、系科打通培养的方案,以强化基础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2、实行人文社会科学辅修专业制;3、开设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每年举行一次中国语文水平达标考试;4、举办人文讲座和自然科学讲座,每年出版一卷《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5、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科技、艺术活动;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纳入课程体系。基地设有学术委员会、《中国语文》水于达标测试工作室、《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编辑部等机构。 院校发展研究基地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基地是湖北省文科重点建设基地、学校文科重点建设基地,是学院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院校发展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成为我国院校管理与发展研究方面的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使中心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国家高教改革重大决策的能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学术界占据重要地位和享有较高声誉,力争成为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将中心建设成为联系全国高校和校外研究机构的伞形网络中心,并起到对外学术交流窗口的作用,成为全国高校院校发展研究的学术交流和情报资料基地。造就和培养具有突出学术成就和良好学风的国内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使中心成为全国从事院校发展研究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成为全国的研究咨询基地和教育部进行高校改革决策的智囊团。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专门调查与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跨院校研究机构,2008年筹建,2009年正式获批为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靠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心下设5个分中心,其中区域高等教育调查与评估研究中心、区域高等教育理论与比较研究中心、区域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中心挂靠在中心本部;区域产学研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挂靠武汉工程大学,区域高职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中心挂靠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会刊,由华中科技大学与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共同主办。1980年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社设在华中科技大学内。 《高等教育研究》以繁荣高等教育科学,促进高教改革发展为办刊宗旨。作为高教研究类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杂志注重学术性、前瞻性和时代性,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形成了注重反映高教研究前沿的学术动态,大力倡导不同观点的学术争鸣,特别重视扶植中青年作者,积极加强与海外专家学者的联系等办刊特色。杂志现辟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院校研究、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德育与美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史、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探索与争鸣以及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等主要栏目,并不定期地组织各种专题研究,刊登的论文具有选材面广、观点新颖、针对性强和勇于探索等特点。《高等教育研究》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据2001年3月11日《光明日报》报道,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对1998年全国社会科学期刊按影响因子排序,本刊名列第19,成为进入前20名的唯一教育类期刊。《高等教育研究》1994、1996、1998、2000年连续四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5、1998和2001年连续三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在高教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在作者的关心支持下,杂志的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被学术界公认为最具权威性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之一。《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报1982年由教育部党组决定创办,1983年创刊。20多年来,学报一贯坚持探讨教育规律、开展学术讨论、反映研究成果、交流教育信息、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国际交流的宗旨;以其工程应用性、学术前沿性的鲜明特色,深受我国高教界、工程界的好评——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8年11月,中国工程院成立教育委员会,负责指导与协调工程院在工程教育方面(含工、农、医等领域)的咨询研究和学术活动,就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议,同年决定,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作为工程院教委会会刊。根据工程院教委会的安排,本刊作为重要的研究资料,每个院士人手一册,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在全国高教界和工业界的影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性权威学术期刊。常设栏目有:院士论坛、校长论坛、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企业家论坛、国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撷英、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并根据需要定期开设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等专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