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在物理评论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23:39:06

在物理评论发表论文

史蒂芬·温伯格、阿瑟·伦纳德·肖洛、基普·索恩等。

1979年因弱电统一理论,史蒂芬·温伯格与格拉肖和萨拉姆分享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7年11月20日,史蒂芬·温伯格在物理评论快报(PRL)上发表的一篇标志性的论文:《轻子模型》(A Model of Leptons),为高能粒子物理学在20世纪后半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1年,阿瑟·伦纳德·肖洛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学术领域是激光的研究。肖洛曾放弃没有奖学金的工程学改学物理学专业,在哥伦比亚大学与Townes教授一起工作,在1958年与Townes教授一起写了一篇关于激光的论文在PRL上发表。

2017年,基普·索恩诺贝尔物理学奖。2015年9月14日,刚刚开机3天的ALIGO便探测到了距离地球13亿光年之外的两个黑洞在合并过程中放射出的引力波。这是在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一百年之后,人类第一次发现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

这个发现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RL)杂志和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杂志上。基普·索恩称之为“是人类观测到的除了宇宙大爆炸之外最为剧烈的爆炸。”

玻尔(1885-1962),全名:尼尔斯·亨瑞克·戴维·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丹麦人,是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他在研究量子运动时,提出了一整套新观点,建立了原子的量子论,首次打开了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大门,为近代物理研究开辟了道路。近代物理学大厦的基础-量子力学,是以玻尔为领袖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集体才华的结晶。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是一位卓越的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者,1921年创建了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并逐渐在物理学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哥本哈根学派”。

论文在物理评论D发表

由于宇宙中的能量远远超出人类的认知,我们已知晓的物质能量是低于宇宙中的实际能量的,因此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将其归类于暗物质与暗能量。

暗物质与“直”雷电的关系

近日,多伦多大学和俄亥俄州凯斯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D》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说,在速度极快的穿过大气层时,将产生一条“电离等离子体的直通道”,这块暗物质称为“宏观”。这能够导致雷电变成一条直线,从而使其具有鲜明的特色。

“宏观暗物质是一大类的替代候选粒子暗物质,这种候选物质将转移能量主要通过弹性散射形式展现。如果足够大的宏观暗物穿过大气会产生离子化等离子体的直通道,”

“如果它的横截面为σx 6 10-9 cm2,则在有利于雷电的大气条件下(例如暴雷),等离子通道将足以用单个引出线引发雷击。”相比之下,他们指出普通的闪电是由“数百个或数千个几米长的引线串在一起”组成的。

“直”雷电的宏观诱发条件必须足够直

该推测根据2020年7月6日发生在美国的一起雷暴天:即便两个闪电架设在了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但雷暴期间的雷电,击中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天际线前的哈德逊河上。

此外,风切变或磁流体动力不稳定状态下,也不会改变明显刚性的宏观雷电外观。他们说:“唯一有照片记录的直形雷电盒可能不够直,无法被宏观诱发。”

根据NASA的说法,闪电是在带电的雷暴云中发出的,这些云散发出能量,将所谓的“雷击”驱赶到电荷相反的地方:如地面或另一片云中。

通常人们会将暗物质与暗能量混淆,但二者并不相同,而且目前对暗物质的了解仅能局限于知道它不是什么,这是通过所有科学家们的排除法得出的结论。

暗物质在宇宙中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有相关机构表示,暗物质不是以人类可见的恒星和行星的形式存在。它也不是以称为重子的正常粒子物质的乌云形式存在,既不是反物质,也不是银河系大小的黑洞。

在美国宇航局科学网站的一篇文章中显示:“通过将宇宙组成的理论模型与一组宇宙学观测数据相结合,科学家们得出了我们上面描述的宇宙组成,即约68%的暗能量、约27%的暗物质、约5%的正常物质。”。

多伦多大学的研究生纳撒尼尔·斯塔克曼告诉《史密森学会杂志》:“由于这些宏粒子的速度非常快,它们实际上不受风的影响——因此这些离子通道非常直,可以直接穿过地球大气层。”。

斯塔克曼和他的团队认为,一个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的宏粒子会释放出能量,从而产生一个离子直通道,而一场电风暴可能会充当该通道的角色。

不过眼见为实,科学家们还没有亲眼目睹这种情况。据悉,在2015年津巴布韦曾出现的一个晴天霹雳很接近,但还不是差了一些。

斯塔克曼和研究人员希望继续使用流星照相机网络进行他们的搜索,检查木星上的电风暴,并指示人们检查宏暗物质可能留下痕迹的地方,比如花岗岩台面等。

几十年来,物理学家们一直认为,目前描述粒子物理学的最佳理论——“标准模型”——不足以解释宇宙的运行方式。在寻找标准模型(BSM)之外的物理学的过程中,被称为中微子的难以捉摸的粒子可能会为我们指明方向。

中微子有时被称为“幽灵粒子”,因为它们很少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几乎可以穿过任何物体。然而,当它们穿过物质时,它们可能会“减速”,这取决于中微子的类型(或“味道”),这就是所谓的“物质效应”。

在许多BSM模型中,中微子与物质有额外的相互作用,这是由于新的、迄今为止未知的自然力量。不同的中微子口味可能会受到这些相互作用的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产生的物质效应的强度取决于中微子穿过的物质的密度。如果研究人员观察到可以解释为“非标准相互作用”(NSI)的物质效应,它可能指向新的物理学。

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IceCube Neutrino Observatory)是一组嵌入南极冰层的传感器,用来探测和研究来自外太空的中微子。但在IceCube的中心是一个更密集的传感器子集,称为DeepCore;该区域对地球大气中形成的能量较低的中微子非常敏感,这些中微子可能会受到非标准物质效应的更强烈影响。在今天发表在《物理评论D》上的一篇论文中,冰立方合作小组讨论了一项分析,在该分析中,他们检查了DeepCore三年的数据,以确定大气中微子是否与物质有额外的相互作用。该分析对所有用于描述NSI的参数进行了限制,这是对早期仅局限于IceCube最敏感的NSI体系的分析的改进。

新物理学的宝贵大使

“大气中微子是测试中微子是否具有NSI的伟大探测器,因为它们直接穿过地球,包括它的物质密度非常高的中心,”德国美因茨大学的研究生、该出版物的领导者Elisa Lohfink说。物质密度的变化直接改变了中微子的振荡模式——中微子改变它们的味道或“振荡”的方式——因此哪一种味道的中微子会到达南极探测器。冰立方DeepCore对这些物质效应非常敏感,因为它每年都能探测到大量的大气中微子。

在美因茨大学研究生托马斯·艾哈特的分析中,研究人员观察了中微子的振荡模式,从四面八方来到DeepCore并确定它们是否匹配标准模型的期望或显示效果从任何五个有效的参数测量多少一个中微子味道相互作用比标准模型。然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测试振荡模式与不同自伤情境的匹配程度来限制有效的自伤参数。

首先,Ehrhardt和他的合作者一次检查一个有效参数,得出上图所示的结果。完全自由自伤分别进行调查。由于分析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任何特定的基础模型,研究人员能够限制自伤,而不依赖于一个模型的正确性。

研究人员能够对这五个可能的自伤参数分别设定灵敏度上限,其灵敏度至少可以与世界上的综合极限相媲美,勒芬克称这一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研究人员说,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冰立方可以探测到同时符合所有参数的模型。美因茨大学(University of Mainz)教授塞巴斯蒂安•Böser表示:“据我们所知,世界上没有其他实验可以通过单一的测量实现这一点。”“我们可以为中微子领域的新物理模型设定一个前所未有的范围。”这一结果是对IceCube之前分析的一个参数的重大改进。

研究人员希望其余的中微子团体也能注意到这些结果,并将它们纳入到整体适应中。Lohfink和她的合作者已经在进行后续分析,使用更大的数据样本——8年的数据而不是3年的数据——敏感度高得多。他们希望不久能有一个更好的限度。

Böser表示:“从长远来看,IceCube升级将真正改变这类分析的 游戏 规则。”“升级不仅能提供更好的校准,减少系统不确定性的影响,而且还能让我们更好地解决中微子振荡,因此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与标准模型的潜在偏差。”我真的很兴奋!”

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的论文

英语 科技 类阅读系列第7篇 —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见证黑洞存在”的三位科学家

Category: Physics

Text: 654 words

2020 Physics Nobel goes for delving into black holes

202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致力于研究黑洞的科学家们

The winners showed black holes could exist, and then helped demonstrate they actually

did.

获奖者展示了黑洞可能存在,然后帮助证明他们确实存在。

Research that revealed the most mysterious objects in the cosmos — black holes . Now scientists that helped prove their existence have just won the highest honor in science, a Nobel Prize.

研究揭示了宇宙中最神秘的物体—黑洞。 现在,帮助证明它们存在的科学家刚刚获得了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

Black holes are massive objects. Their gravitational field is so strong that nothing can escape it, not even light. At their centers, black holes harbor a puzzling zone called a singularity. There, the laws of physics cease to make sense.

黑洞是巨大的物体。它们的引力场非常强大,任何东西都无法逃脱,甚至光也不行。 在它们的中心,黑洞有一个令人费解的区域,称为奇点。在那里,物理定律不再有意义。

No question, these objects are strange. Three scientists who helped uncover details about black holes share this year’s Nobel Prize in physics. Roger Penrose works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in England. Reinhard Genzel works in Garching, Germany at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xtraterrestrial Physics and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rea Ghez i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announced their selection on October 6.

毫无疑问,这些物体很奇怪。帮助发现黑洞细节的三位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Roger Penrose 在英国牛津大学工作。Reinhard Genzel在德国加兴在马克斯普朗克外星物理研究所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Andrea Ghez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0月6日宣布了他们的选择。

Black holes “really represent the breakdown of our phys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s of physics,” says Ghez. Studying such exotic objects “pushes forward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world,” she noted in a phone call during the announcement.

Ghez说,黑洞“确实代表了我们对物理定律的物理理解的崩溃”。她在公告期间的电话中指出,研究这些奇异的物体“推动了我们对物理世界的理解”。

When black holes were first proposed, scientists were not sure that they existed. The idea for them arose out of Albert Einstein’s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Penrose eventually performed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s that showed black holes are physically possible. For his contribution, Penrose will receive half of the 10 million Swedish kronor prize (more than $1.1 million).

当黑洞首次被提出时,科学家们并不确定它们是否存在。 他们的想法源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Penrose 最终进行了数学计算,证明黑洞在物理上是可能的。 由于他的贡献, Penrose 将获得 1000 万瑞典克朗奖金(超过 110 万美元)的一半。

The other half will be split between Genzel and Ghez for their work showing that one of these dark objects lurks at the center of our galaxy, the Milky Way.

另一半将在 Genzel 和 Ghez 之间分配,因为他们的工作表明这些黑暗物体之一潜伏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心。

“For many years, physicists questioned the very idea of a black hole,” said David Haviland. He chaired this year’s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cs. During an announcement of the prize, he noted that it “celebrates … the discovery of one of the most exotic objects in our universe.”

“多年来,物理学家质疑黑洞的想法,”大卫哈维兰说。他是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的主席。在宣布该奖项时,他指出它“庆祝……发现了我们宇宙中最奇特的物体之一。”

Penrose invented strategies to tackle the complexities of black holes. His work revealed that black holes were not just mathematical ideas suggested by Einstein’s theory. His math showed they could form in conditions likely to exist in the universe. In 1965, he published a landmark paper i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It described how matter could collapse to form a black hole. It also would have a singularity at its center.

Penrose 发明了解决黑洞复杂性的策略。他的工作表明,黑洞不仅仅是爱因斯坦理论提出的数学思想。他的数学表明,它们可以在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条件下形成。 1965年,他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它描述了物质如何坍缩形成黑洞。它的中心也会有一个奇点。

Some of Penrose’s insights came while walking in the woods, he said. “I would think about these questions as I was walking … thinking about what it would be like to be in this situation with all this material collapsing around you and what would happen.”

他说, Penrose 的一些见解是在树林里散步时得出的。 “我边走边想这些问题……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这些材料都在你周围坍塌,以及会发生什么。

Beginning in the 1990s, Ghez and Genzel each led teams that used telescopes to peer at the center of the Milky Way. They were measuring the orbits of stars that zip around the galaxy’s heart. Those stars move so fast, both teams found, that only an incredibly compact, massive object such as a giant black hole could explain their trajectories. That work, which has continued in the decades since, helped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black holes. They also helped confirm the predictions of general relativity.

从1990年代开始,Ghez和Genzel各自领导了使用望远镜观察银河系中心的团队。 他们正在测量环绕银河系心脏的恒星的轨道。 两个团队都发现,这些恒星移动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只有像巨大黑洞这样非常紧凑的大质量物体才能解释它们的轨迹。这项工作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在继续,帮助证实了黑洞的存在。 他们还帮助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预测。

The Milky Way’s central black hole is called Sagittarius A*. It has 4 million times the mass of the sun. Scientists now think such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sit at the center of most large galaxies.

银河系的中央黑洞被称为人马座A*。 它的质量是太阳的 400 万倍。 科学家现在认为这种超大质量黑洞位于大多数大型星系的中心。

Ghez is only the fourth woman to wi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Marie Curie was the first, in 1903. After her were Maria Goeppert Mayer in 1963 and Donna Strickland in 2018.

Ghez 是第四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是第一个,于1903 年。在她之后是 1963 年的 Maria Goeppert Mayer 和 2018 年的 Donna Strickland。

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在激光核物理领域获得重要进展。2022年1月31日,一项飞秒强激光核物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以「飞秒泵浦时抖动电子与离子库伦碰撞所产生的同质异能态」(Femtosecond Pumping of Nuclear Isomeric States by the Coulomb Collision of Ions with Quivering Electrons ) 为题,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8, 052501 (2022) ;doi://10.1103/PhysRevLett.128.052501 )上发表。论文由上海交通大学张杰院士团队与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合作完成,陈黎明和符长波是论文通讯作者,冯杰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近年来随着强激光技术的发展,强激光驱动下与原子核相关的物理过程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原子核同质异能态,即处在亚稳态的核素,由于其核结构理论的研究价值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一直以来是核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超短的飞秒脉冲强激光,由于其能量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高度集中,有望形成超高电荷密度的加速以获得传统加速器无法比拟的超高的产生率,激发产生同质异能态。这将对核结构、医学射线成像、原子核时钟、伽马激光器、天体核合成等领域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在该文中,合作团队报道了首次从实验上观测到了飞秒激光驱动产生的同质异能态。团队利用一台百太瓦级桌面型激光器为驱动源,观测到了Kr83核素的同质异能态(其能级为42keV,寿命为1.83小时)。其峰值产生效率达2.34E15 p/s,超出传统加速器所能达到的峰值产生率数个量级。理论分析表明,近固体密度的电子在强激光场和团簇等离子体共同作用下会多次往返抖动形成共振,增加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机会,进而大幅提高了同质异能素的产额。理论分析同时表明,该实验条件下的同质异能态可能主要来自于库伦激发机制,但不排除另外一种重要激发机制NEEC的存在。NEEC,即电子俘获核激发(Nuclear Excitation by Electron Capture),是原子核内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的逆过程,实验上尽管经过数十年的寻找,但仍没确切被证实。

此外马余刚团队近期也受邀发表了综述文章,其题为「New Opportunities for Nuclear and Atomic Physics in Femto-to-Nanometer Scale with Ultra-Intensity Lasers」【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 7, 024201 (2022); 】。文章综述了目前存在于原子和原子核尺度之间(也就是纳米和飞米尺度之间)的一些物理困惑,包括: 质子电荷半径、中子寿命、深度狄拉克态(Deep Dirac Level)等;并 探索 了利用强激光研究此尺度范围问题的可能途径,包括NEEC、电子桥(Electron Bridge)等。文章以「编辑推荐」的方式发表,并获得了AZO Optics的报道推荐()。该文章由符长波、张国强、马余刚共同执笔完成。

原文链接:

--复旦大学官网

我校在物理评论B发表论文

如果是国内本科生,在学术顶刊,又是国外的顶级学术周刊的话,那真是无法想象的厉害,估计可能会被报送到北大清华。

比如,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5级物理学韶峰班本科生尹衡闯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物理学著名学术期刊《物理学评论B(快速通讯)》[Phys. Rev. B. (RC)]上发表学术论文。

“Stone-Wales graphene: A Two Dimensional Carbon Semi-Metal with Magic Stability”。

尹衡闯是湘潭大学首届物理学韶峰实验班学生,也是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第一位在该期刊和该栏目发表学术论文的本科学生,他2018年暑期参加北京大学夏令营并获评优秀学员,目前已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为直博研究生。

本科生学术周刊发表论文的好处:

1、加学分,评奖学金。不少学校评定奖学金条件中发表学术论文都可以加学分。

2、保研。有些本科同学需要发表时因为保研时候占有一定优势。

3、为找工作。简历中发表省级国家级刊物履历使得简历更为好看。

4、留学。很多申请留学的本科生也需要有发表学术论文的履历。

特文特大学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微型光子监狱,即纳米空间。它是一个被光学晶体包围的极小的腔体,是在两个垂直方向上蚀刻的孔隙结构。将光子限制在这个3-D腔内可能会产生微小而高效的激光和led,存储信息或超灵敏的光传感器,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物理学会期刊《物理评论B》上。捕捉光的技术是光子学基础,一个著名的腔由两个反射镜组成,反射镜之间的驻波由一定颜色光组成,这取决于反射镜之间的距离。这是激光的工作原理,但是从侧面漏出的光将再也不会被反射。博科园-科学科普:有没有可能把光子困在一个由镜子包围的三维“监狱牢房”里?德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现在证明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镜子是由三维光子晶体构成,其中孔洞在两个垂直的方向上被深深地蚀刻在硅上。光子晶体以其特殊的光特性而闻名,孔的结构和周期性只允许特定波长的光在晶体内部传播。但是如何在这样的结构中形成一个腔来捕获光子呢?德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在他们的新论文中指出,通过故意改变两个毛孔的直径,这是可能的。在它们的交叉点,晶体内部形成不规则或缺陷。这个微小腔体被周期性的晶体结构所包围,迫使光子返回腔体。论文的第一作者Devashish博士说:根本没有退路,我们的计算表明,在这个微小的腔体中,光能比晶体外部增强了2400倍,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增强,考虑到小的维度。通过改变局部的周期结构,晶体还显示出对可见光的相当大的吸收,其吸收能力是块状硅的10倍。这种在非常小的体积内的强吸收,是新型传感器的一大特性。UT's MESA+研究所复杂光子学系统组组长威廉•沃斯教授表示:由于孔隙密度高,这种晶体非常轻——也称之为‘多孔性’。在早期的出版物中,该小组展示了类似钻石的光子晶体可以反射非常广泛各种角度光的颜色:这些结果促进了现在提出的新发现。在未来几代光子集成电路(PICs)中,纳米器件有望在光信号处理、信息存储或量子光子器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项研究是由德州大学梅萨+研究所的复杂光子系统组和计算科学数学组共同完成。博科园-科学科普|研究/来自: 特文特大学/Wiebe Van Der Veen 参考期刊文献:《物理评论B》 DOI: 10.1103/PhysRevB.99.075112 博科园-传递宇宙科学之美

论文在物理评论D发表什么水平

内并认美办杂志容易内认收录主本杂志没其收录

物理评论快报高水平。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物理评论快报"的评审和编辑非常严格,多数文章需要通过严格的同行评审,确保发表的论文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质量,物理评论快报是物理学界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被普遍认为是物理学研究的顶级期刊之一。

论文的等级给大家整理了下,大概分为以下六级,仅供参考!第一级别(T类):特种刊物论文。是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这是殿堂级别的刊物。发表的成果都是对各个专业有突出贡献的研究成果。每年全球的发行量也是特别少,含金量极高,新浪微博的期刊论文发表指导小畅编辑劝你就目前别考虑了。第二级别(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是指被SSCI、A&HCI、CSSCI以及全国权威性专业期刊收录的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这是目前高校师生以及研究院所普遍认可的具有代表性的顶尖期刊。第三级别(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是指其他被CSSCI收录的期刊,以及ISSHP收录的论文。它的论文水平含金量比A类低,但是也是代表着各个专业内重要的研究性论文。第四级别(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是指没有被CSSCI收录但是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论文。同样,在学科内有重要的影响,被高校师生普遍认可和投稿的期刊。无论你是专科、本科还是硕博,都是可以考虑的。第五级别(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是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这一级别的论文,就有点水了,但是非常适合刚刚跨入研究领域的学生投稿。同样,这类文章在毕业、深造、评职称,都是得到认可的。第六级别(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第六级别,新浪微博的期刊论文发表指导小畅编辑是不建议大家去投稿,主要是因为无论是毕业还是评职称,国内都是不认可的。当然,你发表的刊物级别越高,就代表着你的论文级别越高,也就是说你的论文水平越高。最后,祝大家都能通过毕业之家平台,顺利毕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