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肖瑛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2:41:35

肖瑛发表论文

一般正规的杂志社都要有稿费的吧,不然拿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给报酬那是侵权吧,不过一些拖欠稿费的杂志社也有的……所以说,并不是想入一行就能入一行的,得从自己摸索开始。现在网络上资源丰富呀,找些写作网、红榜等看看其中的约稿信息。研究下各种杂志的收稿类型,收稿要求等,再对照自己的写作方向,选定几家作为目标去试水,去学习,在过程中自然会体会到之前看不到的门道,这才是慢慢入门了。

有稿酬的对文章要求都很高。

肖瑛发表论文国家与社会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前身是1923年成立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首任系主任瞿秋白,早期的社会学系以“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为宗旨,将理论研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大批社会精英。1980年4月,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重建(前身为复旦大学分校)。作为中国大陆社会学学科恢复之后重建的第一个社会学系,长期坚持“立足上海,依托长三角,引领学科发展,培育学派风格”的发展目标,在社会组织与管理、社会分层与社会网络、社区和都市社会研究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上海市教委“0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社会学一流学科建设计划(B类)、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和教育部名刊《社会》(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杂志。目前,社会学系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人,讲师6人,博士23人(其中海外6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曙光学者、浦江人才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11人次。 拥有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自1983年1月培养出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以来,已经向社会各界输送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3000余人。社会学系首任系主任是袁辑辉教授,袁华音、沈关宝、庞树奇、吴圣苓、邓伟志、仇立平等教授先后担任系主任。现任系主任为肖瑛教授,副主任为黄晓春副教授。

袁均瑛发表论文

生物界中国名人录/>做院士最早的:王晓东,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施一公,1967年生,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普林斯顿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做教授最早的:罗明,阿喇巴马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做了带名字的讲座大学教授的:/>刘阳,俄亥尔大学免疫学教授。/>王晓东,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教授。/>/>Cell论文最多的:王晓东,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教授。/>/>做杂志编委最多的:/>袁钧瑛,哈怫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饶毅,西北大学教授。/>邓兴旺,耶鲁大学植物生物学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哈怫大学教授多:/>袁钧瑛教授,/>儿童医院何熹教授,/>口腔的李一平教授,/>卢昆平教授等。/>/>敢对哈怫说不的:饶毅,西北大学教授。当年申请研究生时有二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和一个/>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推荐,被哈怫录取研究生而不去,博士后去了哈怫,而以后又拒绝哈怫/>大学的教授职位。/>/>得奖最吓人的:管坤良,密执安大学生物化学教授。他有所谓天才奖的麦克阿瑟奖,毕业/>于杭州大学。/>/>带的学生最多,有最多职位,简历最长的:许田,耶鲁大学遗传学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到世界各国演讲最多的:邓兴旺,耶鲁大学植物生物学教授。/>/>美国生命科学界大陆留美最好科学家的母校/>(PhD基本上都是在国外拿的)/>/>北大(5+1)/>邓兴旺(Yale):北京大学/>韩珉(U.Colorado):北京大学/>金亦石(UCSantaSruz):北京大学/>李恩(Harvard):北京大学/>吴浩(Cornell):北京大学/>吴虹(UCLA):北京医科大学(现北大医学部)/>/>武汉大学(6)/>董新年(U.NorthCarolina):武汉大学/>付向东(UCSanDiego):武汉大学/>王晓凡(U.NorthCarolina):武汉大学/>利民(JohnsHopkins):武汉大学/>黄新云(Cornell):武汉大学/>罗明(U.Alabama):武汉大学/>/>清华(2)/>施一公(Princeton):清华大学/>钟毅(ColdSpringHarbor):清华大学/>/>复旦(5+2)/>袁钧瑛(Harvard):复旦大学/>付新元(Yale):Nanjing师范学院科,复旦大学硕士/>许田(Yale):复旦大学/>陈晓东(EmoryU):复旦大学/>林海凡(Duke):复旦大学/>饶毅(NorthwesternU.):江西医学院本科,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医学院)硕士/>施扬(Harvard):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医学院)/>/>中科大(3)/>卓敏(WashingtonU.):中国科技大学/>骆力群(Stanford):中国科技大学/>管俊林(Cornell):中国科技大学/>/>华东师范(2)/>钱卓(Princeton):华东师范大学/>鲁白(NIH):华东师范大学/>/>余下(1)/>王晓东(UTSouthwestern):北京师范大学/>管坤良(U.Michigan):杭州大学/>贺熹(Harvard):HuazhongUnivSciandTech/>马红(U.Penn):Temple大学/PennStateU?/>王雨田(U.Toronto):Shandong学院/>邓初夏(NIH):南充师范学院/>盛祖行(NIH):上海second医科大学/>刘钧

现在她已经回到我们的国家了,而且也在为我们的国家做贡献,也是相当的感人了,也说明她非常的有勇气。

现在生活的非常好,而且也是因为自己是高考状元,所以这种情况下也是成功的进入了美国,而且在美国现在发展的相对较好,最重要的就是在这方面也是不断的学习。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们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肩负着为中华之崛起的重任。一个少年的力量也许微弱,但成百上千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是一股震动世界的能量。

古往今来,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如今幸福安稳的生活。国家对新一代教育的投入,也是逐年递增。留学海外的成本并不低,很多优秀的学子,因为拿不出这样一笔钱,而放弃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祖国是我们坚实的后盾

为了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作为我们坚实后盾的祖国,每年都会有很多公派留学的机会。拿到这个机会的人,基本都是国家的顶尖人才,他们通过各类竞争脱颖而出,拿到这来之不易的出国名额。他们也会在国外努力学习,只为出人头地,报效祖国。

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中国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国家,它没有强硬地告诉国人不能改变国籍。他只是默默地守护着他圈子里的人,不言不语,润物无声。

在留学生选择加入外国国籍这件事上,虽然我们会抱怨他们不爱国,但大体上我们是持一种尊重、理解的态度。毕竟我们没有权利,左右他人的选择。但是,如果是公派留学生,花着国家的钱去深造学习,却最终留在国外,为他国增砖添瓦,着实让人意难平。

在上个世纪,有这样一个公派留学生,她在祖国的期待下收拾行囊,远赴美国学习。谁知,在完成学业后,她却选择定居美国,继续做研究。拿着国家提供的钱和机会,为自己谋得了一条光明的坦途。消息传到国内,令众人哗然。她就是曾经的上海状元——袁钧瑛。

公派留学生选择留美,引来一片骂声

袁钧瑛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上海。她自小品学兼优,是父母的骄傲。为了培养女儿,父母省吃俭用,只为给她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袁钧瑛也不负众望,在1977年以应届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成为当时上海市的状元。

世界上并不缺乏学习优秀的人,但袁钧瑛能从一众学子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她无疑是优秀的。在老师的建议下,她报考了生物化学专业。在生物化学上,她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她很受老师的器重。很多老师都说,袁钧瑛未来,不可限量。

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她考入了上海市第一医科大学进行研究生的学习,她也在一步步学习中,在生物医学行业小有所成。在研究生即将毕业之际,袁钧瑛成功拿到了CUSBMBEA项目的留美学习机会,动身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袁钧瑛是优秀的,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期间,她跟随导师进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导师是2002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Horvitz。据说,Horvitz获得诺奖,袁钧瑛功不可没。

所有国人都期待着袁钧瑛学成回国,为我国的生物医学的进步做出贡献。包括袁钧瑛的父母。而这对对女儿抱有极大期望的夫妻,却在某天,接到了女儿打来的电话。在电话里,女儿告诉老两口,她决定留在美国发展了。

这对老夫妻惊呆了。在他们眼里,女儿是拿着国家的钱出国学习的,理应回来报效祖国,怎么能做出留在美国的决定?在电话里,夫妻两人苦口婆心,劝说女儿回心转意。

要知道,到了这个层次的科研人员,实际上是很少看重金钱利益的,袁钧瑛留在美国,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做研究,造福人类。而在父母和国人看来,这的确是一种背叛。

袁钧瑛在父母失望的眼神、国人的骂声中,留在了美国。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科研水平,被哈佛大学医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并在2007年成功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袁钧瑛的出色不容置疑,她虽然变成了美国国籍,但在她心里,祖国永远是她心里最温暖、最柔软的地方。

袁钧瑛回国建设,为祖国的事业增砖添瓦

在袁钧瑛在美国小有成就之后,她决定尽自己所能,为中国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做贡献。终于,她回国了。在2006年,袁钧瑛成为了中科院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她作为世界上首个死亡基因的发现者,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贡献,担得起这个职位。

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在2002年宣布成立,袁钧瑛在其中任职中心主任。作为一个导师,一个学者,她是极为认真负责的。她对手下的研究生,极为严格。她说,生物医学是严谨的,因为你的手里掌握的,可能决定很多人生存和死亡的基因密码。

在她的严谨的科研态度的影响下,她手下的研究生无一不兢兢业业,在行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她无私地倾囊相授,也为我国的培育了大量的相关方面人才。

在袁钧瑛回国后,首先表示欢迎的就是她的父母。在女儿选择美国国籍之后,这对老夫妻就备受折磨。如今女儿的贡献,也让老两口终于能挺直脊背。

看着父母苍老的面孔,袁钧瑛起了改回中国国籍的念头。可她心里也清楚,这并不容易。中国国籍作为全世界公认最难入的国籍,一旦脱离,想改回来,难如登天。袁钧瑛只能用自己的方法,继续为祖国发光发热。

袁钧瑛从事细胞凋零机制的研究多年,是这方面的专家。她的论文也多次发表在《科学》、《自然》以及《细胞》这些世界科学顶级杂志上,作为同胞,我们是骄傲自豪的。尽管曾今的她,选择成为一名美国人。但如今的她,也为我国的生物医学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国的形式多种多样,中国同样是持包容的态度。我们没有因为袁钧瑛公费出国,而选择留美心有怨愤。在她选择回国之际,我们选择了接纳。谦逊包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爱国情怀,更是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袁钧瑛选择留美的原因有很多,但更多的却是美国先进的科研环境。这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不过如今,我国的很多科研项目也走在世界的前端。现在我们的实验室、包括一些先进的技术,是领先各国的。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回国,期待着进入我们的实验室,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代是进步的,但爱国是不变的。曾经的中华儿女在十分艰苦的年代里,用血泪为我创造了,如今幸福安定的生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依旧在我们耳畔回响,中华儿女的明天,祖国的未来,一定是更加美好。

周海瑛发表的论文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蔡宝来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蔡宝来,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全国教学论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课程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海南省领军人才。2003年2-3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学。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 “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海南省“555人才工程”称号。[1]中文名蔡宝来国籍中国学位/学历教育学博士职称教授研究方向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社会兼职教学信息科研信息期刊论文获奖情况国际交流学术会议TA说参考资料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特殊教育发展战略、特殊儿童教师教育、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特殊教育评价研究。[1]学习经历1985年9月-1989年7月,四川师范大学学习,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2002年7月,四川师范大学学习,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9月-2008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访学。2011年7月-2012年2月,四川大学出国英语培训。2013年9月-2017年6月,(捷克)帕拉茨基大学(Palacky University, Olomouc, CZ)学习,获得特殊教育学博士学位。2014年7月-2015年1月,(美国)奥本大学蒙哥马利分校(Auburn University at Montgomery, Montgomery, USA)访学。[1]工作经历1989年7月至1999年9月,达县亭子职高教师,1996年聘为中学一级教师2002年7月-2017年12月,宜宾学院工作,2003-2013年先后任教育系主任助理、副主任和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18年1月至今,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现任海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特殊教育系教师支部书记。[1]社会兼职海南省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教学信息1989-1999年,四川省达州职业中学主要从事语文教学。2002-2017年,宜宾学院先后担任教育原理、教育科研方法等本科课程教学。2018年至今,海南师范大学先后主要担任《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特殊教育理论基本专题》、《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解读》等本科、研究生课程教学。[1]科研信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TER2008-034),2008年四川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题,结题;(P09367)宜宾学院教师教育模式改革探索,2009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结题;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12SA147),2012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结题;西部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模式新探索(SC13B001),2013年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结题;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殊项目(201308515185),2013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结题;中捷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比较研究(SC16B115),2016年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结题;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调查研究(项目编号:HNSK(YB)19-30),2019年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一般课题,结题;海南省特殊教育发展战略新探索,海南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2019年委托项目,结题;特殊教育发展战略:回顾与展望,2019年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启动基金,在研;海南省学前融合教育模式探索(HNSK(YB)20-32),2020年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一般课题,在研。海南省特殊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调查,2020年海南省教育厅委托项目,在研。[1]

肖峰发表论文

董恂、郭东坡、江上青、刘力上、刘重民、毛如柏、束星北、王少堂、汪中、肖锋、徐芝纶、许晓轩、释星云、吴志明、宦军、朱自清、王伯龄、方靖、孔庆桂、谭辅烈

肖峰,博士,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科学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图书馆协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执委,中国工程哲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哲学会理事。 《信息主义:从社会观到世界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哲学视域中的技术》,人民出版社,2007年。《现代科技与社会》,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人民出版社,2002年。《高技术时代的人文忧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卢梭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技术的人性面与非人性面》,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年。《从哲学看符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启蒙与求索的轨迹--现代青年思维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理性的艺术》,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 自1985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和学术文章180余篇,其中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年鉴》、《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文萃》等转载,从清华同方学术期刊数据库(97年以后)中可以查到数十次引用的记录。主要代表作如下:“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论作为一种理论范式的信息主义”,《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虚拟实在的本体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论技术的社会形成”,《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信息的实在性与非实在性”,《哲学研究》2010年第2期。“‘是论’的信息哲学分析”,《哲学研究》2009年第3期。“论工程善及其实现方式的选择”,《哲学研究》2007年第4期。“进化与社会建构:两种视界的比较”,《哲学研究》2006年第5期。“论技术实在”,《哲学研究》2004年第3期。“科学精神的语义问题”,《哲学研究》1998年第7期。“试论以符号为直接起点的认识”,《哲学研究》1988年第6期。“什么是哲学思维的基本特点”,《哲学研究》1987年第8期。“论实践过程的分化”,《哲学研究》1986年第11期。 2004-2006 博士,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专业, 香港科技大学2001-2004 硕士,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专业, 清华大学1997-2001 学士,土木工程结构工程, 清华大学 2011.3至今 教授,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西南交通大学。2007.9-2011.2 博士后,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2007.2-2007.8 交通规划师, Maunsell 咨询公司亚洲分部, 香港。2004-2007 助理研究员, 土木工程系, 香港科技大学。 [1] Qian, Z., *Xiao, F.* and Zhang, H.M., 2011. The economics of acompetitive parking market for the morning commute. Accepted for *the 19thISTTT*; and for Publication i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2] *Xiao, F.**.* *Investment, pricing and efficiency of private road withheterogeneous trip-makers.*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ICTE 2011)*[3] *Xiao, F.*, Qian, Z. and Zhang, H.M., 2010. Morning commute problem withcoarse toll and nonidentical commuters. *Networks and Spatial Economics*,11August 2010, 1-27.[4] Yang, H. and *Xiao, F.*, 2009. Private road competition and equilibriumwith traffic equilibrium constraints. *The Journal of AdvancedTransportation *36(2), 169-185.[5] *Xiao, F.*, Yang, H., 2008. Efficiency loss of private road withcontinuously distributed value of time. *Transportmetrica *4(1), 19-32.[6] *Xiao, F.*, Yang, H. and Han, D.R., 2007.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 ofprivate toll road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41(3), 292-308.[7] *Xiao, F.* and Yang, H., 2007. Three-player game-theoretic model over afreight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15(4),209-217.[8] *Xiao, F.*, Yang, H. and Guo, X.L., 2007. Bounding the inefficiency oftoll competition among congested roads. *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Theory2007(ISTTT17) *(edited by Richard E. Allsop), Elsevier, 27-54. Imperialcollege London, UK. [1] Qian, Z., *Xiao, F.* and Zhang, H.M. The economics of a competitiveparking market for the morning commute. 1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Theory . July 18-20, 2011, Berkeley, California,US.[2] *Xiao, F.* and Zhang, H.M. Pareto-Improving Toll and Subsidy Scheme forTransportation Networks.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90th AnnualMeeting. January 22-26, 2011, Washington, D.C., US.[3] *Xiao, F.*, Qian, Z. and Zhang, H.M. The Morning Commute Problem withCoarse Toll and Nonidentical Commuters. INFORMS Annual Meeting. Octobor 11-14, 2009, San diego, US. [4] *Xiao, F.* and Zhang, H.M. Bounding the inefficiency of price andinvestment competition in an oligopoly market.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Board 88th Annual Meeting. January 11-15, 2009, Washington, D.C., US.[5] *Xiao, F.* Investment, pricing and efficiency of private road withheterogeneous trip-makers.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October 07-09, 2008, Chengdu,China.[6] *Xiao, F.*, Yang, H. and Guo, X.L. Bounding the inefficiency of tollcompetition among congested roads. 1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Theory . July 23-25, 2007, Imperial College,London, UK.[7] *Xiao, F.*, Yang, H. and Guo, X.L. Efficiency loss of private toll roadcompetition. The 11th Conference of Hong Kong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Studies. December 09-13, 2006, Hong Kong.[8] *Xiao, F.* and Yang, H. Competition and equilibria of private toll roadswith elastic demand.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85th Annual Meeting.January 22-26, 2006, Washington, D.C., US.[9] *Xiao, F.*, Yang, H. Three-player game-theoretic model over a freight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Logistics. July 27-29, 2005, Singapore.[10] *Xiao, F.*, Yang, H. and Han, D.R. Analysis of the inefficiency ofprivate toll road competition. The 10th Conference of Hong Kong Society forTransportation Studies. December 9-13, 2005, Hong Kong.

还有一个很著名的:费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