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飞行器论文出版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1 16:47:12

飞行器论文出版发表

有很重要的意义,这样的话可以推动民航事业的发展,然后也可以改变民用航空的未来发展方向,之后可以提高飞行速度,可以让飞机搭载两种模式,分别是燃油发动机以及电动机。

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国家的文化发展,也可以促进国家的科技发展,也可以提高我国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可以促进科技方面的发展,有利于科技方面的进步,有利于实现这方面的突破,是具有非凡意义的,这是一种新的突破,也是一种新的研究。

徐博洋在scl上发表的论文有:等用富氧燃烧锅炉高温烟气制取高热值生物质气化气的系统、流体力学研究方向固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动力工程流体力学。1、徐博洋作为第一、二作者的研究论文《AHandFoodandMouthDiseaseModelwithPeriodicTransmissionRateinWenzhou,China》2014年初发表于SCI源期刊;2、“统计建模”小分队的李洁和傅妍珺为第一、二作者的研究论文《ASpatialTemporalARMAModeloftheIncidenceofHand,Foot,andMouthDiseaseinWenzhou,China》发表于SCI源期刊。这两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院数学类专业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新突破!

飞行器设计发表论文

针对航空航天方向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撰写: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从发展的历史背景、技术进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于读者了解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二、航空航天技术的应用。可以从航空航天技术在军事、民用、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以便于读者了解航空航天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三、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前景。可以从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于读者了解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前景。四、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挑战。可以从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经济问题、管理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于读者了解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挑战。以上是针对航空航天方向的文章可以撰写的几个方面,撰写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给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比如,在技术难题方面,可以从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技术改进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在经济问题方面,可以从资金筹措、财政支持、市场开拓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在管理问题方面,可以从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空航天材料的进展取决于下列3个因素:①材料科学理论的新发现:例如,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导致硬铝合金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刚性分子链的定向排列理论导致高强度、高模量芳纶有机纤维的发展。②材料加工工艺的进展:例如,古老的铸、锻技术已发展成为定向凝固技术、精密锻压技术,从而使高性能的叶片材料得到实际应用;复合材料增强纤维铺层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它在不同的受力方向上具有最优特性,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并为它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热等静压技术、超细粉末制造技术等新型工艺技术的成就创造出具有崭新性能的一代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和制件,如热等静压的粉末冶金涡轮盘、高效能陶瓷制件等。③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的进步:现代电子光学仪器已经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分子结构;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装置已经可以模拟飞行器的载荷谱,而且无损检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进步。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更为精细的信息,为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条件的材料性能数据,为生产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检测手段。一种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才有可能应用于飞行器上。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航空航天材料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中国在50年代就创建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和北京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从事航空航天材料的应用研究。 简况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欧洲工业革命使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机器制造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而结束了人类只能利用自然材料向天空挑战的时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装有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飞机,当时使用的材料有木材(占47%),钢(占35%)和布(占18%),飞机的飞行速度只有16公里/时。1906年德国冶金学家发明了可以时效强化的硬铝,使制造全金属结构的飞机成为可能。40年代出现的全金属结构飞机的承载能力已大大增加,飞行速度超过了600公里/时。在合金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高温合金使得喷气式发动机的性能得以不断提高。50年代钛合金的研制成功和应用对克服机翼蒙皮的“热障”问题起了重大作用,飞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3倍音速。40年代初期出现的德国 V-2火箭只使用了一般的航空材料。50年代以后,材料烧蚀防热理论的出现以及烧蚀材料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弹道导弹弹头的再入防热问题。6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一些飞行器部件使用了更先进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或硼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以减轻结构重量。返回型航天器和航天飞机在再入大气层时会遇到比弹道导弹弹头再入时间长得多的空气动力加热过程,但加热速度较慢,热流较小。采用抗氧化性能更好的碳-碳复合材料陶瓷隔热瓦等特殊材料可以解决防热问题。 分类飞行器发展到80年代已成为机械加电子的高度一体化的产品。它要求使用品种繁多的、具有先进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具有电、光、热和磁等多种性能的功能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按材料的使用对象不同可分为飞机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火箭和导弹材料和航天器材料等;按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金属与合金材料、有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材料应具备的条件用航空航天材料制造的许多零件往往需要在超高温、超低温、高真空、高应力、强腐蚀等极端条件下工作,有的则受到重量和容纳空间的限制,需要以最小的体积和质量发挥在通常情况下等效的功能,有的需要在大气层中或外层空间长期运行,不可能停机检查或更换零件,因而要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质量保证。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航空航天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对飞行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材质轻、强度高、刚度好。减轻飞行器本身的结构重量就意味着增加运载能力,提高机动性能,加大飞行距离或射程,减少燃油或推进剂的消耗。比强度和比刚度是衡量航空航天材料力学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 比强度=/ 比刚度=/式中[kg2][kg2]为材料的强度,为材料的弹性模量,为材料的比重。 飞行器除了受静载荷的作用外还要经受由于起飞和降落、发动机振动、转动件的高速旋转、机动飞行和突风等因素产生的交变载荷,因此材料的疲劳性能也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 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飞行器所经受的高温环境是空气动力加热、发动机燃气以及太空中太阳的辐照造成的。航空器要长时间在空气中飞行,有的飞行速度高达3倍音速,所使用的高温材料要具有良好的高温持久强度、蠕变强度、热疲劳强度,在空气和腐蚀介质中要有高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并应具有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的组织结构稳定性。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可达3000[2oc]以上,喷射速度可达十余个马赫数,而且固体火箭燃气中还夹杂有固体粒子,弹道导弹头部在再入大气层时速度高达20个马赫数以上,温度高达上万摄氏度,有时还会受到粒子云的侵蚀,因此在航天技术领域中所涉及的高温环境往往同时包括高温高速气流和粒子的冲刷。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利用材料所具有的熔解热、蒸发热、升华热、分解热、化合热以及高温粘性等物理性能来设计高温耐烧蚀材料和发冷却材料以满足高温环境的要求。太阳辐照会造成在外层空间运行的卫星和飞船表面温度的交变,一般采用温控涂层和隔热材料来解决。低温环境的形成来自大自然和低温推进剂。飞机在同温层以亚音速飞行时表面温度会降到-50[2oc]左右,极圈以内各地域的严冬会使机场环境温度下降到-40[2oc]以下。 在这种环境下要求金属构件或橡胶轮胎不产生脆化现象。液体火箭使用液氧(沸点为-183[2oc])和液氢(沸点为-253[2oc])作推进剂,这为材料提出了更严峻的环境条件。部分金属材料和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这种条件下都会变脆。通过发展或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纯铝和铝合金、钛合金、低温钢、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和全氟聚醚等,才能解决超低温下结构承受载荷的能力和密封等问题。 耐老化和耐腐蚀各种介质和大气环境对材料的作用表现为腐蚀和老化。航空航天材料接触的介质是飞机用燃料(如汽油、煤油)、火箭用推进剂(如浓硝酸、四氧化二氮、肼类)和各种润滑剂、液压油等。其中多数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或溶胀作用。在大气中受太阳的辐照、风雨的侵蚀、地下潮湿环境中长期贮存时产生的霉菌会加速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过程。耐腐蚀性能、抗老化性能、抗霉菌性能是航空航天材料应该具备的良好特性。 适应空间环境空间环境对材料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高真空(1.33×10[55-1]帕)和宇宙射线辐照的影响。金属材料在高真空下互相接触时,由于表面被高真空环境所净化而加速了分子扩散过程,出现“冷焊”现象;非金属材料在高真空和宇宙射线辐照下会加速挥发和老化,有时这种现象会使光学镜头因挥发物沉积而被污染,密封结构因老化而失效。航天材料一般是通过地面模拟试验来选择和发展的,以求适应于空间环境。 寿命和安全为了减轻飞行器的结构重量,选取尽可能小的安全余量而达到绝对可靠的安全寿命,被认为是飞行器设计的奋斗目标。对于导弹或运载火箭等短时间一次使用的飞行器,人们力求把材料性能发挥到极限程度。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并保证安全,对于金属材料已经使用“损伤容限设计原则”。这就要求材料不但具有高的比强度,而且还要有高的断裂韧性。在模拟使用的条件下测定出材料的裂纹起始寿命和裂纹的扩展速率等数据,并计算出允许的裂纹长度和相应的寿命,以此作为设计、生产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于有机非金属材料则要求进行自然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确定其寿命的保险期。复合材料的破损模式、寿命和安全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浅谈多旋翼无人机任务系统的优秀论文

前言: 随着无人机产品的不断增加,市场之间的竞争力,也逐渐的提升,对此本项目研究出了更适合于工业控制、自动化装备等领域产品的多旋翼无人机,产品不仅定位合理,同时与其他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该任务系统,是指先进智能装备数据链的无人多旋翼任务,存在较高的能量利用效率、载荷运输性能,是其它无人机产品,在技术方面不能相比的;制定合理的市场规划,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1 多旋翼无人机定义概述

我们常称无人飞行载具,为无人飞机系统,主要是利用无线电智能遥控设备,以及自带的控制程序装置,对于不载人的飞机进行操控。其中广义的无人机,包括狭义无人机以及航模。

多旋翼飞行器,主要由动力系统、主体、控制系统组成,动力系统包括电机、动力、电子调速器、桨;主体部分包括机架、脚架、云台;控制系统包括由遥控接收器、遥控组成的手动控制;地面站,以及由主控、GPS、IMU、电子陀螺、LED显示屏组成的飞行控制器。其中四旋翼,是一种4输入6输出的欠驱动系统;通过PID、,鲁棒、模糊、非线性、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近年来,对于系统的控制功能的研究趋势,为大荷载、自主飞行、智能传感器技术、自主控制技术、多机编队协同控制技术、微小型化等方向。其中一些关键技术为,数学模型的建立、能源供给系统、飞行控制算法、自主导航智能飞行。

2 控制系统改进发展阶段

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控制系统,最初是由惯性导航系统,借助了微机电系统技术,形成了EMES惯性导航系统;经过对于EMES去噪声的研究,有效的降低了其传感器数据噪音的问题,最后经过等速度单片机、非线性系统结构的研究、应用,最终在2005年,制作出了性能相对稳定的多旋翼无人机自动控制飞行器。对其飞行器的评价,可从安全性、负载、灵活性、维护、扩展性、稳定性几方面要素进行分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隐蔽性强、多空间平台使用、垂直起降,以及飞行高度不高、机动强、执行任务能力强的特点;在结构方面,不仅安全性高、易于拆卸维护、螺旋桨小、成本低、灵活控制的特点。

3 技术原理

3.1系统组成

无人多旋翼任务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框图如图1所示;如图所示,无人多旋翼任务系统,由无人机、地面工作站构成。无人机,由多旋翼无人机、任务载荷组成;地面工作站,由数据链通信单元、工业控制电脑、飞行控制摇杆等组成。

3.2系统技术原理

3.2.1多旋翼无人机,通过对于螺旋桨微调的推力,实现稳定的飞行姿态控制、维持。经过上述,对于多旋翼无人机、常规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的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出,多旋翼无人机,在任务飞行方面,具有多能量的优势,从而更好的执行完成飞行任务,改善了飞行姿态维持,消耗大量能量的缺陷,从而更好的保证了其能量利用率,直接产生续航时间、载荷运输性能的提升;在结构方面,做了大量的简化,省去了传动机构,使其运行噪音、故障概率、维护成本大大的降低。

3.2.2无人机,与地面工作站之间的通信,通过设备数据链实现连接,起到通信中介的作用,同好也是无人机、地面工作站之间,实现地空信息交换的重要桥梁环节。以往无人机,对于地空信息的转换连接,只是普通的点对点通信,收到信号传输距离的影响,性能发挥受到严重的影响,只能实现一些简单遥控数据信号的传输。

但是本项目,对于无人多旋翼任务系统的研究,是通过数据链协议MAVLink的研究后,将其合理的嵌入到控制核心、地面数据链的ARM平台中,有效的改善了以往低空信息传输环节存在的问题,将其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这五遥很好的进行了统一,保证了通信之间的无障碍,从根本上解决了无人机和地面工作站的数据通信问题。其中涉及到的.五遥;其中遥测,是指对于远方的电压、电流、功率、压力、温度等模拟量进行测量;其中遥信,是指对于远方的电气开关、设备,以及机械设备的工作、运行等状态进行监视;遥控,是指对于远方电气设备、电气机械化装置工作状态的控制、保护;遥调,是指对于远方所控设备的工作参数、标准流程等进行设定、调整;遥视,是指对于远方设备的安全运行状态的监视、记录。

3.2.3传统的无人机,在飞行时需要通过人工对于遥控器的操作,对其飞行姿态进行的控制,体现出其自动程序的不完善,功能单调等缺陷。但是本项目对于无人机的研究,在地面工作站,通过飞行任务规划软件的配套,有效的改善了以往功能单一的缺点,直接增加了其功能性。其中飞行任务规划软件,具备GoogleMap高速API接口,实现对于无人机飞行航线,在三维地图上的简易规划,同时也能对其航线进行启动,使其实现自动巡航、执行飞行任务、返航等操作。

4 技术关键点及创新点

4.1技术关键点:

4.1.1地空信息的的数据通信。

先进智能装备数据链协议MAVLink的应用,能够对其所有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全部归纳在数据链路中,整合五遥操作,有效的降低了多种通信制式、通信模块存在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通信效率,保证了通讯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4.1.2解决飞行姿态操控问题

嵌入式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平台上的应用,加上陀螺仪等传感器、卡尔曼滤波等先进算法,从而更好的保证了控制系统的功能增加,除此之外,不仅实现了无人操作飞行,在飞行操纵方面,也有效的降低了能耗,增加了能量利用率。

4.1.3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的扩展

本项目以同一载具+多种载荷的建设、研究思路,针对于型号相同的多旋翼飞行器,设计一样的数据、电气、机械接口的任务载荷,实现快速更换载荷,使其飞行任务之间,能够良好、稳定的切换、衔接,保证该系统的实用性,同时也减少了任务执行的成本。

4.1.4增强地面工作站功能

通过C/S架构、C#语言、.net平台、三维GoogleMap、SQL数据库,以及地面任务规划软件、分析数据分析软件,从而更好的增强地面工作站的功能,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更好的为用户操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4.2项目的技术创新性

4.2.1在无人机、地面站,在植入数据链MAVLink的同时,加强整体系统功能的改进,有效的实现了五遥的综合统一。

4.2.2卡尔曼滤波、四元数算法,加上嵌入式ARM平台,对其飞行姿态实现有效控制。

4.2.3同一载具+多种载荷思路的研究,实现了无人机,对任务执行模式的有效转换。

4.2.4同时地面任务规划软件、分析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提高了系统的控制功能,以及系统智能化程度。

5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无人多旋翼任务系统的分析,发现我国针对于此方面的研究,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该项目通过C/S架构、C#语言、先进智能装备数据链、分析数据分析软件等,照比以往的无人机飞行器,在系统功能改进方面,实现了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的统一;在任务执行模式方面,实现了灵活转换;在飞行姿态方面,实现了智能操控;是在已有多旋翼飞控技术的基础上,有效的规避了其以往的缺陷,同时自主飞行控制软件编程,这种飞控任务的提供,有效的实现了飞行中,自主导航智能飞行。

航空航天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涉及到航空工程、航空电子、航空材料、航空制造、空间技术等多个方向。以下是其中几个比较热门的方向:1. 航空制造: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航空制造业也在不断壮大。航空制造方向涉及到机身、发动机、附件、座舱等多个方面,需要掌握航空材料、加工工艺、制造工艺等知识。2. 航空电子:航空电子是航空航天工程中的一个关键领域,包括飞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航空电子方向需要掌握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知识。3. 空间技术:空间技术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卫星、火箭、空间站等。空间技术方向需要掌握航天器设计、发射技术、空间探测技术等知识。以上三个方向都是航空航天领域比较热门的方向,对于想要在这个领域发表文章的人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兴趣选择相应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文章撰写。

飞行器杂志发表的论文

1.飞行力学

《飞行力学》是由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主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综合影响因子为0.278。飞行力学杂志主要报道飞行器飞行力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国内外发展动态。

2.飞行器测控学报

《飞行器测控学报》涉及以下有关飞行器的技术领域:测控总体、数据处理与精度鉴定、弹道与轨道、无线电测量、遥测遥控、通信与时统、光学测量、常规兵器测试测发、电子对抗试验技术、计算机和监控显示技术。 《飞...

有很重要的意义,这样的话可以推动民航事业的发展,然后也可以改变民用航空的未来发展方向,之后可以提高飞行速度,可以让飞机搭载两种模式,分别是燃油发动机以及电动机。

1792年,他开始用一种玩具作一连串的试验,这就是从中国传到欧洲的“竹蜻蜓”。1796年,凯利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个飞行器——相对旋转的模型直升机。1799年,年仅26岁的凯利设计出几乎已具备现代飞机主要部件的飞行器草图。乔治·凯利把这个草图刻在一个小银盘上。小银盘的一面刻着机翼上各种作用力的说明,另—面刻着飞机草图,这个银盘现藏于伦敦科学博物馆。但困扰凯利多年的问题就是没有合适的动力,当时的蒸汽机又大又笨重,根本不可能将凯利的飞机送上天空,所以凯利这个方案仍旧以扑翼作为动力和产生升力的方式。但凯利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满足对现有知识的掌握,而是通过不断试验来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1804年凯利研究鸟的推动力,在旋转臂上试验了一架滑翔机模型。不久,他把带翼的抛射体发射到海上。几乎与此同时他还设计了一架复合式飞机,轮车上装有固定翼,在翼尖上有扑翼。1807年,凯利研究热气发动机和另外一种采用火药的发动机。1808年,凯利研制了“旋翼”和“桨轮”飞机,并于同年设计了一架扑翼机。1809年,凯利开始研究鱼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流线型的关系,成功地制造出航空史上第一架全尺寸滑翔机并进行试飞。 1809年,他的题为《论空中航行》的论文在自然哲学杂志上发表。在该论文中,他提出了十分重要的科学论断:1.为作用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上的四种力——升力、重力、推力和阻力下定义;2.确定升力的机理是与推力机理分开的。至此,凯利已认识到鸟类翅膀不仅具有推进功能,也具备了产生升力的功能。人类飞行器如果用不同装置分别实现上述功能,将会比单纯模仿鸟类的飞行动作进行飞行容易得多。这一重要发现奠定了固定机翼形式的飞机的基本构思和理论基础。他在论文中一再强调,制造固定翼飞机的重要性,详尽地勾勒出现代飞机的轮廓,对空气动力学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描绘出固定翼、机尾、机身以及升降舵等操纵面,解释了机翼的作用,并指出适当的安定性要从精心设计翼面使其有一点点角度获得;接着他又提到飞行器必须迎风而起,必须有垂直的和水平的舵面。凯利的论文还阐述了速度对升力的关系,机翼负荷、张力、重力的减轻,甚至内燃发动机的原理以及流线型对飞行器设计的重要性等等。在他的学说中,有一段阐述飞行器基本原理的论述,在今天看来依然十分精辟和准确,即:“机械飞行的全部问题是向一块平板提供动力,使它在空气流中产生升力,并支持一定的质量。”他的《论空中航行》的论文被后人视作是航空学说的起跑线。 直到1848年凯利75岁高龄,轻质量的合适的发动机仍杳无音信,他感到时日无多,惟一可试一试的只有无动力载人飞行,也就是用滑翔机飞行,来证实他的空气动力学理论。于是在1849年,他造了一架三翼滑翔机,让一名10岁的小孩坐在一只吊篮里,从小山上滑下来,一些人用绳子拉着滑翔机,飞机竟迎着微风飘飞了一段距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滑翔机系留牵引飞行。1853年,凯利又造了一架滑翔机,并装上了灵巧的刹车杠杆,进行历史上第一次有人乘坐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升空自由飞行。这次他把家中的马车夫放在驾驶室里,究竟飞了多远,没有明确的记录。有趣的是,马车夫从飞机上下来后,竟辞职不干了。他说:乔治爵士,我想请你注意,我是你雇来赶车的,不是来飞行的。当年,他写了一篇描述无人驾驶滑翔机飞行的文章,送到法国航空学会,题目是《改良型1853年有舵滑翔机》。1971年,一位英国飞行员史泼劳中校,完全依照凯利遗留下来的笔记,造了一架与当年完全一样的滑翔机,飞得十分成功,证明了118年前凯利的设计是如何的成功。1858年,凯利84岁,临终前仍在工作间内敲敲打打,希冀制成一台轻质量的发动机,然而终无所成。凯利的研究工作,特别是他的论文《论空中航行》,在航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00多年来,一直被翻印转载,被后人视为航空学说的经典。飞机发明人之一的奥维尔·莱特1912年曾说,他们的成功完全要感谢这位英国绅士在100年前写下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的理论。他说,“乔治·凯利爵士所知道的有关航空原理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到19世纪末叶,他所出版的作品毫无错误,实在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文献。”威尔伯·莱特也说,“我们设计飞机的时候,完全是采用凯利爵士提出的非常精确的计算方法进行设计计算的”。凯利不但对航空有兴趣,他还为大不列颠设计了海军大炮炮弹,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得到应用。1807年,他发明并获专利的热力发动机,为工业界所广泛运用。1825年,凯利又设计了一种装辐条的车轮用于滑翔机上,这一发明至今仍为自行车所采用。此外,他还发明过自动铁道刹车装置,且在声学、光学、电学以及下水道工程等方面,有不少有价值的贡献。1857年12月15日,凯利在约克郡布鲁姆顿去世。临终前不久,他曾写下这样两句话:“给你,查看笔记的朋友!我已去了,愿你在这些涂鸦中寻找出智慧的火种。”

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国家的文化发展,也可以促进国家的科技发展,也可以提高我国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高超声速飞行器发表论文

(1)基于小波和人工智能的无缝定位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04088),在研。(2)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捷联惯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在研。(3)高动态飞行器微惯性测量误差机理及补偿方法,东南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重点项目培育基金,在研。(4)组合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完成。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型测量船组合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在研。(2)总装十二五预研项目,在研。(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捷联惯性组合导航系统快速高精度初始对准的新技术研究,完成。(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局部基准的大型舰船统一姿态基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完成。(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运动基座下捷联惯性系统快速组合对准技术研究,完成。(6)其他国防预研项目等。发表论文十余篇,被SCI、EI收录10篇。

1.有翼导弹飞行动力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2.卫星定位导航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53.GPS在飞行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4.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中国宇航出版社,2004.95.方群、王军武、袁建平,利用GPS系统确定小卫星姿态的一种算法,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26.方群,丁滢颖、袁建平,机载导弹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方法研究,飞行力学,2001.127.柴霖、袁建平、方群,神经网络辅助的组合导航系统信息方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18.魏玉乐、方群,弹目信息在纯方位末制导中的应用,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59.柴霖、方群,SITAN系统中量测值的不同选取,弹箭与制导学报,Vol.22 No.3,200210.柴霖、方群,基于MATLAB/Simulink的鱼雷导引弹道仿真,系统仿真学报,Vol.15 No.2,200311.柴霖、袁建平、方群,基于STK的星座设计与性能评估,宇航学报,Vol.24,2005,17(5)12.Chai Lin, Yuan Jian-ping, and Fang Qun. Neural Network Aided Adaptive Kalman Filter for Multi-sensors Integrated Navig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SCI源)13.Fang Qun, Wang Jun-wu, and Chai Lin. The Accuracy Analysis for Difference Baseline Length Micro-Satellite Attitude Determination Using GPS/GYRO System[A] (IAC-02-A.3.04). 53th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 2002年10月.14. Chai Lin, Fang Qun, and Yuan Jian-ping. GPS/Equations of Motion IntegratedNavigation System[A]. 200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PS/GNSS. 2002年11月15. Fang Qun, Li Liu Ping, A New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Augment System ----Space Station Utilization,13th Space Flight Mechanics Conference,2002.1216.马辉、方群,空间拦截修正比例导引律研究,飞行力学2006.Vol.24,No.117.罗珊、方群,弹道导弹反动能机动突防研究,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Vol.26,No.218. 蔡艳芳、方群,基于信息融合的SINS/ESMPS/ST组合导航系统研究,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6.Vol.26,No.219.方群、陈记争,广义Rodrigues参数姿态描述方法,自然科学进展,2007.420.Mahui、YuanJianPing、FangQun ,An analytical dynamic model of generic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AIAA 2006- 799021.万松、方群、朱战霞,航天器上升段轨道快速重构算法,飞行力学,2007年,Vol.25,No.422.陈记争、袁建平、方群,Rodrigues参数的推广形式,自然科学进展,2008.5,Vol.18,No.523.马辉、袁建平、方群,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特性分析,宇航学报,2007.5,Vol.28,No.524. 陈记争、袁建平、方群,双Rodrigues参数方法及其在姿态确定中的应用,宇航学报,2008.2,Vol.29,No.225.方群、李新三,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无动力滑翔飞行器最优轨迹及制导研究,宇航学报,2008.5,Vol.29,No.526.马辉、袁建平、方群,高超声速飞行器最优周期巡航轨迹优化,飞行力学,2008年,Vol.26,No.427.陈记争、袁建平、方群,基于Rodrigues参数的姿态估计算法,航空学报,2008.4,Vol.29,No.428.张巍、方群、袁建平,最小燃料消耗的有限推力轨道转移优化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5,Vol.26,No.529.Chen Jizheng、Yuan Jianping、Fang Qun,Flight Vehicle Attitude Determination Using the Modified Rodrigues Parameters,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Vol.21,No5,October 200830.母方欣、方群、罗建军,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月球探测器自主导航,计算机仿真,2007.1131.方群、朱战霞,突出课程特色和技术发展的实验教学设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校教育研究,2009.232.李新三、方群、梁轲,基于实时优化的轨迹快速重构方法,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6,Vol.27,No.333.夏忠楠、方群,被动雷达抗两点源干扰的改进聚类分析法研究,计算机仿真,2009.1034.方群、陈记争、马辉,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4,Vol.28,No.235.欧岳峰,方群,王乐.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计算机仿真, 28(7), pp 11236.孙冲,方群,王乐. 基于泰勒展开非线性修正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动态特性分析,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2011. 29(6), pp 927-933, (EI收录)37.方群、王乐、孙冲. 具有非线性扰动运动特性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动态特性分析方法研究, 弹道学报.2012.1,(EI收录)38.蒋其英,方群.航天器中性浮力实验体外形设计与仿真,西北工业大学学报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29(6), pp751-75539.郭广明,方群.变论域策略在导弹模糊制导律设计中的应用,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540.王祥,方群.一种基于θ-D次优控制的三维制导律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2012.30(2), pp 196-200, (EI收录)41.方群,任义元.基于当前统计模型的变结构制导律设计,航空科学技术,2010.642.方群,夏忠楠.主动雷达抗拖曳式诱饵干扰的角度提取方法,航空科学技术,2011.2

飞行器动力工程论文发布

其实关键看你那个学校毕业的。如果是航空三院校毕业的,怎么面试都能通过,只要你想去。举例说说常见问题吧。雷诺数是怎么回事?压气机为什么能增加压力?发动机有几个转子?涵道比是什么?还有很多很多,没法列举。对于本科生来说,问题主要来自航空概论、流体力学、传热学、发动机结构原理这几门专业课。对研究生来说,问题主要集中于你的硕士论文或者博士论文。但博士一般就没什么问题了,因为博士论文一般都是和所里合作的,他们都清楚,甚至答辩都是这帮人。

其实所谓的飞行器动力工程,说白了,就是造飞机发动机的。如下图所示,一些军迷口中的什么太行呀、涡扇发动机呀、喷气发动机呀,基本上都是说的跟飞机发动机有关的东西。

而北航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航空航天类的高校,飞行器动力工程自然是北航的王牌专业【如下图所示,北航的航空航天工程是绝对的全国第一】,所以我们专业的口号就是“王牌动力”。

你要说这个专业好不好就业,那当然是很好就业的,尤其是去找专业对口的国企(比如说研发航空发动机的研究所、制造修理航空发动机的工厂等等),那真的是大家抢着要,尤其是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之后,你绝对不要愁在行业内找不到工作。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国家航空发动机事业一直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的航空发动机都处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道路上,所以工资也低、工作也忙。

大概来说,飞行器动力工程的学生毕业之后如果还从事发动机研发工作的话,硕士生毕业之后工资也就5000-7000这个水平,博士可能高一点儿,一万出头,跟那些学习计算机、学金融的同学根本就没法比。所以我们专业的同学既能够自豪地喊出“王牌动力”,也会非常沮丧地说“劝人学机,天打雷劈”。

当然了,随着国家在发动机方面投资逐渐增加,也随着国防事业对大量航空发动机的需求,未来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待遇肯定会有所提高的,另外,身为一个航空发动机专业的从业人员,其中的荣誉感也不小,所以真的对航空发动机事业有兴趣的朋友,来北航学习这个专业一定是没有错的。

北航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来答~

先说结论,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在北航绝对算是实力强劲,在全国来看排名也非常不错。由于我不是学能源相关专业的,无法从亲身经历者的角度提供什么信息,但我希望能从一个北航其他院系在校学生的角度说说我对这个专业的见解。

首先,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适合哪些学生就读?

我个人认为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航空航天事业抱有热情,并且在选这个专业之前,最好对航空发动机科普知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基本状况有一个了解,不要说“我觉得搞发动机非常酷炫、祖国需要我“有这种想法就草率地做出了决定,不敢打包票,但是大概率在读这个专业的时候会有一丝丝后悔。我有认识的学长从高中开始就非常喜欢,参加了一些航空方面的比赛,然后大学很顺利地进入了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在校期间参加学校的创新创业比赛,搞得风生水起,最后去德国继续学能源专业。所以,请务必对该专业做了解(可以参照其他楼的介绍,在此就不细说了)

其次,对于本科生来说,课程设置也是挺重要的

我在下面给出了飞行器功力工程专业现有的培养方案。主要分为数理基础课程、工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设计就能看出来该专业的侧重点主要是围绕着发动机的设计、控制、动力学基础知识,同时兼顾了人文和工程基础课,所以,对于像继续深造的同学,现有的课程应该能满足本科阶段打基础的要求。

最后,关于就业,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本科学生,还是非常关注学校和各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和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等)偏软的专业比,航空航天类专业的就业薪资确实有一定差距,本科飞动专业就业比较困难,因此大部分同学选择深造(国内国外都有,国外美国比较少,欧洲偏多)。另外有些同学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兴趣,选择转专业至其他学院或者学校,有赖于学校良好的基本功培养,大部分还都比较顺利,并且容易融入新的环境。研究生就业,还是国企多一些,比如各大航空航天院所,但是听说现在航空航天人才趋于饱和,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选择这个专业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家庭条件。

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记得点个赞再走~

装置原理、结构、控制等方面。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基本工程训练,是培养工程实践、信息技术和外语运用等方面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具备飞行器动力装置原理、结构、控制等方面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航空、航天、交通、动力、能源等行业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它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