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上海长海医院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6:32:01

上海长海医院发表论文

昆山市中医医院创立于1985年1月,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医院,医院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编制床位982张,在职职工1672人,其中高级职称353名,硕、博士研究生256名,硕、博士生导师12名,省级以上专业委员会委员211名,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郑绍先学术经验继承人3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外向型优秀骨干人才1名、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1名、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1名、国家中医药知识科普宣讲专家1名、江苏省名中医3名、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名、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1名、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4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1名、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资助对象1名、苏州市姑苏重点人才1名、苏州市姑苏青年拔尖人才2名、苏州市“全国导师制”培养对象6名、昆山市名(中)医22名。 医院是江苏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昆山分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扬州大学教学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基地。医院挂牌设立国医大师周仲瑛、夏桂成以及全国名中医徐福松、单兆伟、刘沈林昆山传承工作室,并设立郑氏妇科、闵氏伤科、脾胃病、肺病、皮肤病、肝病等 6大院内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脾胃肝胆科引进上海长海医院李兆申院士消化疾病科专家团队、肾病内科引进上海瑞金医院陈楠院士肾病内科专家团队、肺病科引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呼吸内科专家团队获得苏州市“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引进A类项目。 医院拥有3.0T核磁共振、1.5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设备。西部医疗中心一期项目稳步推进,二期项目成功列入2020年全市重点工作(实事工程),整体建筑面积31.9万㎡,预计于2021年底整体搬迁。建有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在江苏省中医系统内首家通过国家认证,卒中中心加入国家联盟。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单位1个(脾胃肝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专科1个(脾胃肝胆科),江苏省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脾胃肝胆科),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4个(妇产科、骨伤科、急诊科、肿瘤科),苏州市医学重点学科1个(康复科),苏州市中医重点专科4个(康复科、肺病科、心血管内科、肛肠科),苏州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肾病科、泌尿外科),昆山市医学重点专科3个(内分泌科、泌尿外科、治未病科),昆山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检验科、麻醉科)。郑氏妇科疗法、闵氏伤科疗法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医院启用制剂生产与研发中心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取得批准文号的医院制剂102种,其中中药制剂88个品种,“胃炎Ⅰ号”曾被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收录。 2017年以来,医院以聚力医教研,聚焦中医药,全力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两聚一创”为工作主线,积极探索具有昆山特色的中医药发展实践路径。医院在香港艾力彼2019中国医院竞争力县级医院100强中位列39位,中国中医医院100强中位列79位,在县级中医医院中位列榜首。医院荣获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与治未病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江苏省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江苏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江苏省中医“治未病”重点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5次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近三年,科技立项10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中医药科技项目4项、苏州市科技项目21项、苏州市卫健委“科教兴卫”青年基金4项、苏州市临床重点病种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及其他国家级科技研究专项项目5项。发表论文824篇,其中SCI期刊论文64篇,科技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71篇。荣获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2项、苏州市医学科技奖2项、苏州市医学新技术项目5项、昆山市医学新技术项目39项。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未来,医院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努力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勇于担当、砥砺前行。

好大夫在线 搜索 网站导航首页 > 医院 > 江苏 > 昆山市中医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公立 三甲 中医医院昆山市朝阳路189号简介:昆山市中医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85年1月,目前已发展成为昆山地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院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学医院,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获得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江苏省首批基本现代化中医院等荣誉称号,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试点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医院现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775张,设有28个临床科室和 9个医技科室。全院职工12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151名,博士9名,硕士生导师8名,硕士108名,在读硕士79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名,江苏省名中医1名,昆山市级首席医师4名,学科带头人8名。年门诊人次170余万,出院病人达2.8万。医院拥有1.5T磁共振、64层螺旋CT、直线加速器、钼钯等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医院致力于中医特色发展,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医院有特色专(病)科56个,其中脾胃肝胆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特色专科、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妇产科、骨伤科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临床专科;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3个;急诊科为省级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项目单位,苏州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病)4个,昆山市级重点专科9个;急诊科、针推(灸)康复科、肝胆脾胃科、妇科、肿瘤科为国家级“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医院坚持科教兴院战略,大力提高科研教学水平。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教学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基地。至今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苏州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专利3项。该院自主研发自制药品达102种,剂型14种。昆山市中医院人秉持“中医献温馨,健康进万家”的服务理念,将以人才为关键,以特色优势为根本,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创新为手段,以服务百姓健康为目的,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昆山市中医院是一所中西医结合的颇具规模的现代化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院。医院占地面积40亩,总建筑面积86884平方米,固定资产2.43亿元,医疗设备总值达9530万元。现有职工712名,其中卫技人员623名,副高级职称以上63名,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名、江苏省名中医1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名、苏州市拔尖人才1名。现有病区15个,床位643张,临床一级科室15个,辅助医技科室12个。年门急诊人次达103万,住院床日19万,各项综合指标列全国同级中医院前列。医院系昆山市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的中心,共有特色专科36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江苏省重点专科1个,苏州市重点专科(专病)5个。现有自制药品102种,剂型14种。至今共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17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苏州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专利3项。目前昆山市中医院的全体员工正向着三级中医院的更高目标而奋力进取!

侯铁胜现兼任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学分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协会肢残委员会创伤骨科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委员、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常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常委、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会员、美国脊柱外科专家学会(ASSA)会员、国际脊柱微创学会(ISMISS)会员等37个学术任职。曾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学组首任组长、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编委等12个学术任职。1974年开始从事骨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以脊柱外科为特长,在脊柱外科领域具有颇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脊柱外科手术超过6000例,其中主刀颈前路手术超过3000例,其优良率达90%以上,无医疗差错事故,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主要事迹曾多次通过新闻媒体作宣传报道。承担和完成国家、军队和上海市医学攻关课题九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45篇,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2部,主译专著2部,参加过25部专著编写工作,发明专利4项。曾担任长海医院大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每年参加本科生、进修生和研究生教学,深受好评。共指导研究生47名(第一导师),其中博士后3名,博士生26名,硕士生18名。英语水平达到“四会”,曾赴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学习,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主持会议和担任会议主席。1979年2月和“模范军医”吕世才一起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手术队,在战场上救治了上千名伤员,荣立集体二等功。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七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三项和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五项。1992年评为第二军医大学首批A级教员,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998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99年获上海市银蛇奖特别荣誉奖,2002年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2006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06年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9年晋升为将军级教授。侯铁胜,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少将军衔。1950年10月生,1968年4月入伍,1969年2月入党。1974年10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1986年2月获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2月获医学博士学位。1990年12月始任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12月任该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8月任上海长海医院骨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长征医院骨科副主任7年,长海医院骨科主任10年,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脊柱学组组长。创立了长海医院脊柱外科,从事骨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36年。以脊柱外科为特长,在脊柱外科领域具有颇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承担和完成国家、军队和上海市医学攻关课题九项。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手术队,获集体二等功及个人嘉奖;1993年获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20世纪骨科学突出成就奖。1998年、2006年各获得个人三等功一次,第二军医大学优秀党员、A级教员,先后获得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主要事迹曾多次通过新闻媒体作宣传报道。侯铁胜教授在33家学术团体任职及兼职,具体如下: 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顾问;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学组顾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伤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颈腰痛杂志副主编;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委员;中华骨科学会微创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学会副主委;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常;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骨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杨浦区医药卫生学会理事;中国外形外科杂志常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常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副主委;中华微创骨科杂志常委;中华新医学杂志常委;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委;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编委;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中国外科年鉴编委;临床骨科杂志编委;现代骨科与研究杂志编委;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杂志编委实用骨科杂志编委;脊柱外科杂志编委;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编委;国际骨科学杂志常委;美中国际创伤杂志编委;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会员;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会员;美国脊柱外科专家学会(ASSA)会员;国际脊柱微创学会(ISMISS)会员;澳大利亚生物医学科学家学会(FACBS)委员;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分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组长上海运动医学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编委承担9项科研项目。获奖26次。发表论文79篇。编写专著26部。从事骨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33年。以脊柱外科为特长,在脊柱外科领域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脊柱外科手术超过5000例,其中主刀颈前路手术达2000例,其优良率达90%以上,无医疗差错事故。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同行认可。其主要事迹曾多次通过新闻媒体作宣传报道。承担和完成国家、军队和上海市医学攻关课题九项。已发表学术论文72篇,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2部,主译专著2部,参加过13部专著编写工作。共指导研究生42名(第一导师),其中,博士后3名、博士生22名、硕士生17名。曾赴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学习,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主持会议和担任会议主席。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叁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贰等奖七项、军队医疗成果贰等奖三项和军队科技进步叁等奖五项。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上海市银蛇奖特别荣誉奖。2002年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2010年晋升为三级教授。侯铁胜教授在2012年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2013年获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引领学科发展成就奖。2013年聘为南京医科大学教授。2014年当选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理事。 。

上海长海医院论文发表

宋建星,上海长海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 教授 博导;上海柏荟国际整形美容医疗首席专家;上海玫瑰整形美容医院名誉院长;微凯香港整形美容医疗特聘专家;上海艺星国际医疗集团特邀顾问。1978年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1986年长海医院整形外科攻读硕士学位,1994获得法国医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整形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治学态度严谨踏实,多次应邀赴美国、法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地讲学。负责研发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获科技成果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左右,主编及参编专业书籍近20部。

BI-RADS 0:此类主要是指利用超声检查可能无法确诊,而需进行其他的影像学检查诊断,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BI-RADS 1:阴性,无异常发现。乳腺是对称的,无肿块、结构扭曲和可疑钙化可见。恶性的可能性为0%。BI-RADS 2:也是“正常”的评价结果,但有良性发现,如钙化的纤维腺瘤、皮肤钙化、金属异物(活检或术后的金属夹)及含脂肪的病变(积乳囊肿、脂肪瘤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等。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及符合手术部位的结构扭曲等亦归为此类。总体而言,并 无恶性的X线征象。恶性的可能性为0%。BI-RADS 3:只用于几乎可以确定的良性病变,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这一类病变的恶性可能性为0%~2%。包括不可触及的边缘清楚的无钙化的肿块、局灶性不对称、孤立集群分布的点状钙化。对3类病变的常规处理为首先X线摄片短期随访(一般为6个月),6个月后再常规随访12个月乃至2年以上,如连续2~3年保持稳定则可将原先的3类判读(可能良性)改为2类判读(良性)。如果短期随访后病灶缩小或消失,可以直接改判为2类或1类,随后常规随访。BI-RADS 4:广泛用于判定绝大部分需要介入性诊断的影像学发现。其恶性的可能性为 2%~95%。可再细分为:① 4A:其恶性的可能性为2%~10%,包括一组介入手段干预但恶性可能性较小的病变。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靠,可以常规随访或6个月后随访,此类病变包括一些可触及的、部分边缘清楚的实性肿块,如超声提示的纤维腺瘤、可扪及的复杂囊肿或可疑脓肿。 ② 4B:其恶性的可能性为10%~50%。需要对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严格对照,良性病变的判定取决于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如果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符合,且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具有排他性的典型良性病变,如纤维 腺瘤、脂肪坏死及肉芽肿性病变等,则可进行观察;如穿刺病理学诊断结果为乳头状瘤、不典型增生等,则进一步的切除活检就是必需的。③ 4C:更进一步怀疑为恶性,但还未达到5类那样典型的一组病变,其恶性的可能性为50%~95%,此类中包括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实性肿块或新出现的微细线样钙化,此类病变往往是恶性的,对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良性的病例,需要与病理科协商,作进一步的分析。BI-RADS 5:高度怀疑恶性(几乎肯定的恶性),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这一类病变的恶性可能性≥95%。常为形态不规则星芒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样和线样分布的细小线样和分支状钙化、不规则星芒状肿块伴多形性钙化。BI-RADS 6: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用来描述活检已证实为恶性的影像评估。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学改变,或监测术前治疗的影像学改变。根据BIRADS的描述,BI-RADS 6不适合用来对恶性病灶完全切除(肿块切除术)后的随访。手术后没有肿瘤残留不需要再切的病例,其最终的评估应该是BI-RADS 3(可能良性)或2(良性);与活检不在一个区域的可疑恶性病变应单独评估。其最终的评估应该是BI-RADS 4(可疑恶性)或5(高度提示恶性),可建议活检或手术干预。

对于孕妇来说,孕期的各种检查工作要按时进行,这样才可以确保孕妇与胎儿都处于健康的状态中。整个孕期要进行多项检测,其中一项目是介入性产前诊断,那么介入性产前诊断是什么?介入性产前诊断是一种比B超检查更精准的诊断项目,是抽取孕妇羊水或脐带血进行的一种检测。通过检查可以直接检测胎儿的染色体和基因,检查的结果也更直接有效。需要孕妇注意,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检查,可以在16-22+6周进行检查。而且检查的时间比较长,孕妇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介入性产前诊断比B超检测更加准确的原因是,通过B超检查只能确定胎儿的大小和胎位,对于胎儿的基因和遗传问题并无法检测。而介入性产前诊断需要通过胎儿的脐带血和羊水进行检查,这两种方法分别是提取胎儿组织细胞、细胞培养、观察胎儿生长发育和遗传状况,直接对胎儿体质进行的检测。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检查前,孕妇要注意查看自己有没有妇科疾病,如果有这方面的疾病,并不能进行检查,会影响到检查的结果。另外如果有流产迹象时,也不能进行检查,容易加快流产。

现担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市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中国外科年鉴》专业编辑、《肿瘤学杂志》编委。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以第二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奖一等奖1项,以第三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各1项;主编、参编专著5部,5年以第一作者于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5篇,其中2篇发表于国际著名的肿瘤学专业杂志Cancer Gene Therapy和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02年获“上海市医苑新星”称号,2005年荣获第十届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一等奖,被评为年度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并记大功一次。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二项。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基金、军队“十·五”、“十一·五”重点攻关项目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总额达100万元。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二次,集体三等功一次。现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主编、参编专著5部,以第一作者发表于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其中有关肾癌基础临床研究的论文发表于国际著名的肿瘤学专业杂志Cancer Gene Therapy和J Cancer Res Clin Oncol上。2006年获总后勤部优秀专业技术岗位特殊津贴。

长海医院发表论文

应元岳早年主攻热带病学。肺吸虫病是国内22个省市的多发病,但早年医学界不知中国大陆存在此病。仅沿海地区有个别病例报告,但不能排除从日本、台湾、朝鲜等地带回的可能。1928年5月~6月间,绍兴县兰亭和东坞的2名农村青年,因长期咳嗽、咯血而到福康医院内科求治,应元岳在他们的痰和粪便中多次找到肺吸虫卵,确诊肺吸虫病。因他俩均未远出过,乃肯定是在本地得病。病例发表于(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30年第16卷。这是中国大陆首次发现肺吸虫病。其后,吴光等在兰亭的石蟹体内找到了肺吸虫囊蚴,完全证实了这一发现。朝鲜本是肺吸虫病流行区,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志愿军因吃溪沟中捕得的蝲蛄而感染肺吸虫病的人很多。有一部分被长期误诊,转来上海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今长海医院)后才得确诊治疗。应元岳有关霍乱患者体内霍乱弧菌存留时间的研究、昆明恶性疟患者血内恶性疟原虫的数量与临床发作关系的研究、昆明及上海所见斑疹伤寒等的论文,均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40年)及华盛顿版(1943年)上,颇受医学界重视。1950年代初驻华东部队,特别是上海市郊县驻军开展水上练兵,接触疫水,发生大量急性血吸虫病病例。长海医院不但尽力收治患者,还派医疗队进驻南翔,并在一些祠堂、庙宇中开设简易临时病房收治血吸虫病病人。当时采用酒石酸锑钾静脉注射疗法,毒性反应多而严重,一旦发生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亦称Adams-Stokes二氏综合征),往往致命。应元岳是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成员,经常到各病房和郊县临时病房巡视,指导改进治疗措施,减少危重病例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1962年,长海医院建立热带病房和热带病实验室,虽然规模小、设备差、条件简陋,应元岳仍经常关心、指导其工作,重点进行中暑、病毒性脑炎、疟疾、阿米巴病等当时的常见病的诊疗技术的研究。兔热病是第二军医大学两个附属医院内科共同组成的平叛医疗队在西藏东部洛隆地区最早(1960年)发现的传染病,应元岳认为控制此病很重要,必须进行赴藏实地调查的实验室准备工作。后因故未能成行。应元岳所著医学论文40余篇,刊于国内外重要刊物。

姓名: 孙振兴所属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性别: 男职称: 主任医师,教授所在科室: 肝胆外科1970年8月毕业于第七军医大学,现任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上消化道内镜ERCP及结肠镜,熟练各种消化内镜操作技术。擅长治疗胆胰疾病,擅治慢性胃炎、溃疡病、胆结石、胰腺炎等。发表论文30余篇。主治疾病: 肝脓肿,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原发性肝癌,门静脉高压症。

上海长征医院尹又发表论文

别着急 建议你去余姚人民医院啊 这种问题先要去当地最好的医院 余姚人民医院网站有骨科的专家门诊时间表 另外我建议不放心有必要再去下宁波的大医院看看 比如李惠利医院的骨科 听说不错 或者杭州浙医2院也还可以的 祝早日康复

53位粉丝上海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有很多,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四点:一、了解心理咨询机构的主要咨询方向及内容这个不难看出,搜寻要选择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的时候,自然可以看出这个机构主要擅长的咨询内容和方向。看该机构是否主要以个案咨询为主,因为很多咨询机构是以团队咨询为主,这样不利于个人的问题解决。如果实在不清楚,可以致电心理咨询接电助理。二、询问该机构成立的年限及主要创办人的资料这也是可以评定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一般在北京地区开办5年以上的心理咨询机构相对较成熟,可以信赖。了解主要创办人的资料有助于清晰该机构的整体风格和特点

艾德挺不错哦

彭瑞林老师,神光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神光中心疗法”创始人、主导师;国际、国内高级心理咨询师。 1995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在20多年的心理实践中,他充分吸收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佛家内观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心理技术的精髓,结合意向学、催眠学、中医学、神经链技术等国际国内理论技术,不断研究创新,融合创立了非药物疗法——“神光中心疗法”。 彭瑞林老师擅长对青少年网瘾、厌学、亲子关系、交际障碍等心理问题的调节和修复,他创建了神光心理青少年成长基地,将青少年“网瘾与厌学”课题作为实践研究的主攻课题,运用“神光中心疗法”技术,成功救治多例网瘾厌学少年,并通过组织开展团队活动、才艺展示、社交礼仪、仪态训练等系列活动,逐步提升他们在组织管理、沟通协调、人际关系、言语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特别是着重建立培养情绪自我调节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受益终身。 在青少年心理研究实践过程中,彭瑞林老师注重以人为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让孩子们在无条件的接纳和关爱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体验自我生命的力量。他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方案,让每个孩子各尽所能,各展其才。 他从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青少年心理与学习的关系入手,结合青少年成长的心理特点,深入研究探索,总结出一套改善青少年心理状态,提升学习动力与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在多所中学开展了以《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如何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等主题系列公益讲座活动,受到了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2018年12月,彭瑞林老师在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从心理实践的视角重新定义青少年网瘾——由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中心网瘾研究实践引发的思考》主题发言,他的论文《让家庭成为孩子远离网瘾的安全屏障》收录于研讨会论文集,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誉。 除此之外,他还擅长婚恋情感、神经症等心理问题的解决,对来访者的表面症状进行修复,表里兼治

上海医院发表论文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前身“伯特利医院”创建于1920年,1952年更名为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1964年正式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至今已走过八十多年的辉煌历程。 八十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九院几代人的奋发努力,已建成一所以口腔和整复外科为特色的内、外、妇、儿临床各科齐全,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上海九院1993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1~1998已连续八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九院又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的教学基地。还设有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和上海市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全院核定病床757张,口腔椅位150台,28个临床科室,1 2个医技部门。全院医务员工2000余人,拥有一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著名专家、教授。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正副教授、主任医师400余名。医院重视学科梯队建设,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正在健康成长。近十年来医院发展迅速,创建了现代化的门急诊楼、整复外科大楼、口腔门诊楼、外科综合大楼、在建的20层的口腔整形大楼属国内规模一流、口腔保健中心、激光美容中心等。医院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牙科设备、激光设备、大型手术显微镜、磁共振、DSD、上海九院(6张)CT、震波碎石机、彩超、B超、钴60等先进的设施和设备。 在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九院人”不懈努力,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成绩卓著。口腔颌面外科、整复外科、骨科、口腔内科是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在国际、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口腔修复、口腔材料是上海二医大的重点学科。血管外科、眼科院级重点学科也在竞争中崛起。 口腔、临床医学院有27个教研室。近十年培养本科五年、七年制医学生近700名。设有博士点7个,硕士点18个及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导20余名,硕导近60名,已培养博士生、硕士生300余名。每年还接受国内外百余名医务人员来院学习、进修。 坚持“科教兴院”的方针,近十年承担科研项目292项,其中获国家、部、市以上的成果奖104项,获得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奖5项,获科研经费约5,000万元,已发表论文3,235篇,但缺乏有影响力的论文。 “文明、严谨、团结、奋进”是九院的院训:“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努力提高综合实力是九院办院宗旨:“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设施”是九院创建目标。九院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新千年、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再创新业绩。 上海九院年门急诊病人173万人次,年出院病人3.5万人次,年施行住院手术22500余例,门诊手术55000余例。各学科临床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成果荣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整复外科荣获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

陈中伟(1929—2004),浙江宁波人,骨科专家,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曾任该院骨科主任,副院长。

1963年首创世界首例断手臂再植成功,1978年又获断指再植成功。在国际上首创了“断手再植和断指再植”等六项新技术。由于他在断肢再植与显微外科领域的突出贡献,1963年获卫生部记大功一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1年获国务院国家科学大奖,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被求是基金和 *** 总理授予杰出科学家奖。

因在断肢再植领域的杰出成就,被国际医学界称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1999年获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学会颁发的“千年奖”。

曾先后七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三次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1993被授予三级甲等医院称号,2004年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上海市学习型单位。学科齐全,具有特色医院现核定床位数1586张,47个临床科室,66个专业,还设有卫生部遗传医学新生儿筛查及遗传代谢病中心等6个诊治中心。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儿科学、儿外科学、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皮肤科、临床营养中心等学科综合实力一流,分别为国家级、省市级、局级和医院重点学科,共荣获市校级临床医学奖21项。医院在胃癌、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治、肝脏移植、干细胞移植、腹腔镜、胸腔镜、前列腺增生症电汽手术和腔内碎石等微创治疗,居国内先进水平。心肌病防治、心律失常消融治疗、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和微创搭桥手术,达国内一流水平。儿科学整体实力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复杂先心病手术、外科畸形矫治、难治性白血病、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等为国内顶级水平。眼科、皮肤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等专业各具特色。科教比翼,硕果累累医院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通过学科建设,有效地搭建了提升教学科研水准的最佳平台。目前,医院在职职工近3000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83%,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6%。医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2名、硕士生导师181名,设有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博士专业点8个,硕士专业点25个;先后培养了本科生5000余人、硕士300余人、博士及博士后100余人。医院科研成果叠出,近五年科研奖项包括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30余项。另外,五年来获得专利授权10项;共发表论文1698篇,其中有66篇论文被SCI收录,10篇被ISTP收录,5篇被EI收录;撰写专著51本;获得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83项。此外,医院和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主办的儿科专业学术期刊《临床儿科杂志》被多家国际检索数据库收录。内外兼顾,协调发展医院设有小儿心血管病和小儿外科畸形两个市级临床医学中心;设有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和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三所市级研究机构;拥有儿科医学院、新华临床医学院和儿科继续教育学院三个分支医学院;投资设立新华医疗开发公司、新华泛亚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实业机构。近年来,医院作为核心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崇明堡镇人民医院共同组建了新华医院集团,吸纳了杨浦区中心医院作为分院,并与本市及外地的市区县签约支援1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郊区、农村的医疗机构。设施一流,设备精良医院占地面积近二百亩,绿化率为30%,总体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院本部设施一流的门诊综合楼、外科大楼、成人急诊儿科门急诊大楼、医技楼和妇儿楼为病人提供了优美、舒适的就医环境,建设中的科教大楼将进一步为医教研工作的腾飞提供保证。儿中心更是以优良的医疗设施赢得了世界同行和社会的赞誉。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病人提供着优质的服务,全院专业设备万元以上共1058件,其中包括:3台核磁共振、4台螺旋CT、3台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仪、2台ECT、直线加速器、高(低)压氧治疗舱、生化分析仪器、流式细胞计、全自动蛋白分析仪等大型设备,与各类监护、检验、影像诊断仪器组成了强大的现代化医疗设备阵容,确保了诊断和治疗的品质。交流合作,与时俱进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医院与其它国家的医疗机构共建合作项目31个,并在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 HOPE)支持下建成了儿中心。各类国际交流活动蓬勃开展,既为医院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医院的良好形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