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对支持实体经济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的启示和建议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的几点启示

(一)牢固树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必须深刻领会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和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真正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二)通过激励机制,有效运用评估结果,保证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的可持续性

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的目的是使评估对象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政策,达到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而将评估结果与对评估对象的激励约束结合起来,是发挥评估作用的关键。当前,人民银行应根据实体经济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结果,加强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再贷款(再贴现)、银行间市场业务准入管理、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创新和对金融机构的综合评价等工具的应用,提高信贷政策导向效果。

(三)争取地方政府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支持,是发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作用不可或缺的手段

信贷政策需要与产业、财政等其他调控政策协调配合来实现其导向效果,有赖于诸多调控部门形成合力贯彻落实。同样,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所考察的信贷结构、质量和效率等目标与地方利益上有可能存在矛盾,也需要人民银行和相关部门加强沟通达到各方共赢的效果。

日本的侵略给山东的教育事业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严重阻碍了山东教育的发展历程,破坏了山东民众受教育的权利,使山东民众的文盲率迅速提高,文化素质迅速降低,严重影响了党的抗日政策宣传。

(四)支持实体经济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要与具体金融产品紧密结合

商业银行在对金融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可根据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将最新信贷政策的精髓嵌入其中。通过创新信贷政策产品,改进实施方式,提高实施效果,降低实施成本,促进信贷资源不断优化配置,尽可能尊重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自身的盲目和失灵。

儒家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儒家思想中依然有着顽强生命力的精华,顺应着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相协调,人们很好地借鉴和利用,令其在当今焕发着活力,这也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开展起到较大的作用。

二、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的建议

(一)充分考虑地域经济发展结构和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发挥支持作用

随着经济多样性发展,实体经济的内涵也变得非常广泛,所以在实体经济评估指标体系的设定上就不可能也不应该做到面面俱到,应该有所侧重。首先,应该通过分门别类明确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布局、金融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特色等诸多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当地实体经济结构特点的信贷政策进行评估,比如鄂尔多斯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地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其次,评估指标体系中应选择涉及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民生的指标,并对其赋予较高的权重,以体现对实体经济的定向支持作用。最后,评估指标体系的数据应主要来自人民银行,保证评估结果更加具有公信力,并避免不必要的评估纠纷与争论,也易于使评估对象接受评估结论,体现信贷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导向的效果。

(二)合理设置实体经济评估指标

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是一个系统过程,其目的在于畅通信贷政策传导机制,最终确保政策执行到位。所以评估指标要体现政策最终执行效果,以引导金融机构从内部建立起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根据人民银行总行政策导向可对指标体系进行动态调整要求,定量评估指标设置重点体现实体经济内涵,同时在增量、增速等指标考核上,考虑现实信贷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厚此薄彼”的情况。新形势下,支持实体经济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应构建有针对性的评估体系,对现有评估体系进行整合和完善,从而提高评估效率。

(三)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灵活应对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支持实体经济的不同要求

通过近几年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发现,由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战略的定位差异,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采用有侧重的评估,对涉及经济发展内在动力、需重点支持的指标必评,再选择必评指标之外的得分最高的指标进行选评。要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灵活应对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支持实体经济的不同要求,对设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标分值进行适时修正和调整,以对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支持实体经济的目标,体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张君,冀当斌
《北方金融》 2018年第3期
《北方金融》2018年第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