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投稿要多久

发布时间:2024-07-02 19:40:1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投稿要多久

首先,要发表论文,你得先写好。然后确定你要投的刊物,投核心刊物还是投一般刊物。2第一种方法:在网上找到你所投刊物的官网(一定要官网),进入之后找到投稿信箱,与他们的工作人员联系就好了。这种方法投稿较安全,但审稿周期长。3第二种方法:找代理机构。这里要小心了,网上很多代理机构都是钓鱼网站,尽量不要在网上直接找,学生可以找老师推荐。这里我建议上淘宝找,淘宝这类服务很多,找到服务店铺后要看评价,特别是追评,通过此找到值得信任的商家(因为淘宝也挺多的),直接联系客服就好了,他们会指导你们操作。代理审稿周期短,发表较快。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水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中文月刊,外文名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期刊号ISSN l006-591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995年创刊。为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CIMS主题公开出版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CIMS主题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210研究所共同主办。其宗旨是交流国内外CIMS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信息,推动和促进中国CIMS的发展。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概述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制造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在市场竞争中或战场对抗中获胜的支柱。制造技术的发达程度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工业发达国家普遍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制造技术已成为国家命运的主宰。80年代初,CIM哲理被人们普遍接受,CIMS成为制造工业的发展热点。

编辑部回复我,论文刊出后一般3个月,可以被EI检索到。见刊时间一般需要1年,因为投稿量很大。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水平

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持,以满足制造业市场需求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现代集成制造技术未来将突出以下八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未来世界,“数字化”将势不可当。“数字化”不仅是“信息化”发展的核心,而且也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同“模拟化”处理相比,有着3个不可比拟的优点:信息精确,信息安全,信息容量大。数字化制造就是指制造领域的数字化,它是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融和、发展与应用的结果,也是制造企业、制造系统与生产过程、生产系统不断实现数字化的必然趋势。它包含了三大部分:以设计为中心的数字制造,以控制为中心的数字制造和以管理为中心的数字制造。对制造设备而言,其控制参数均为数字化信号。对制造企业而言,各种信息(如图形、数据、知识、技能等等)均以数字形式,通过网络,在企业内传递,以便根据市场信息,迅速收集资料信息,在虚拟现实、快速原型、数据库、多媒体等多种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对产品信息、工艺信息与资源信息进行分析、规划与重组,实现对产品设计和产品功能的仿真,对加工过程与生产组织过程的仿真,或完成原型制造,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快速重组与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以满足客户化要求。对全球制造业而言,用户借助网络发布信息,各类企业通过网络,根据需求,应用电子商务,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动态联盟,迅速协同设计与制造出相应的产品。这样,在数字制造环境下,在广泛领域乃至跨地区、跨国界形成一个数字化组成的网,企业、车间、设备、员工、经销商乃至有关市场均可成为网上的一个“结点”,在研究、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的过程中,彼此交互,围绕产品所赋予的数字信息,成为驱动制造业活动的最活跃的因素。 这是所讲的“自动化”就是减轻人的劳动,强化、延伸、取代人的有关劳动的技术或手段。自动化总是伴随有关机械或工具来实现的。可以说,机械是一切技术的载体,也是自动化技术的载体。“自动化”从自动控制、自动调节、自动补偿、自动辨识等发展到自学习、自组织、自维护、自修复等更高的自动化水平;而且今天自动控制的内涵与水平已远非昔比,从控制理论、控制技术、控制系统、控制元件,都有着极大的发展。制造业发展的自动化不但极大地解放了人的体力劳动,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有效地提高了脑力劳动,解放了人的部分的脑力劳动。因此,自动化将是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 “集成化”,一是技术的集成,二是管理的集成,三是技术与管理的集成;其本质是知识的集成,亦即知识表现形式的集成。如前所述,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就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与有关科学技术的集成。“集成”就是“交叉”,就是“杂交”,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集成化”主要指:(1)、现代技术的集成。机电一体化是个典型,它是高技术装备的基础,如微电子制造装备,信息化、网络化产品及配套设备,仪器、仪表、医疗、生物、环保等高技术设备。(2)、加工技术的集成、特种加工技术及其装备是个典型,如增材制造(即快速原型)、激光加工、高能束加工、电加工等等。(3)、企业集成,即管理的集成,包括生产信息、功能、过程的集成;包括生产过程的集成。全寿命周期过程的集成;也包括企业内部的集成,企业外部的集成。 制造技术的智能化是制造技术发展的前景。智能化制造模式的基础是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既是智能和技术的集成而形成的应用环境,也是智能制造模式的载体。与传统的制造相比,智能制造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人机一体化;2、自律能力;3、自组织与超柔性;4、学习能力与自我维护能力;5、在未来,具有更高级的类人思维的能力。制造技术的智能化突出了在制造诸环节中,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模拟的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同时,收集、存储、处理、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尽管智能化制造道路还很漫长,但是必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主要生产模式之一。 “绿色”是从环境保护领域中引用来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人与人类社会本质上也是自然世界的一个部分,部分不能脱离整体,更不能对抗与破环整体。因此,人类必须从各方面促使人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和谐一致,制造技术也不能例外。制造业的产品从构思开始,到设计阶段、制造阶段、销售阶段、使用与维修阶段,直到回收阶段、再制造各阶段,都必须充分计及环境保护。所谓环境保护是广义的,不仅要保护自然环境,还要保护社会环境、生产环境,还要保护生产者的身心健康。在此前提与内涵下,还必须制造出价廉、物美、供货期短、售后服务好的产品。作为“绿色”制造,产品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是艺术品,以与用户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相适应,给人以高尚的精神享受,体现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环境文明的高度交融。每发展与采用一项新技术时,应站在哲学高度,慎思“塞翁得马,安知非祸”,即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计及环境文明。制造必然要走向“绿色”制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中文月刊,外文名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期刊号ISSN l006-591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月刊1995年创刊。为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CIMS主题公开出版的惟一国家级学术刊物,由CIMS主题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210研究所共同主办。其宗旨是交流国内外CIMS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信息,推动和促进中国CIMS的发展。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政策措施、重点、趋势、科技成果、科研动态、推广应用、产品开发和学术活动等内容。设有综述、论文、专家论坛、企业实践和动态信息等栏目。《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作为先进制造领域的权威性学术期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能较全面、直接地反映我国863计划CIMS主题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水平,主题的任何重大技术动向及其进展,均能在CIMS期刊中有所报道,所发表的文章学术价值高,影响力大,被广大读者大量参考和引用,具有国内CIMS领域学术水平的权威性和其他期刊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学术上注重前瞻性、创新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应用上注重指导性和实用性,实现了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结合。很多文章不仅有理论研究,而且有实践中的验证,反之,使CIMS的科学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实践,而且能以CIMS工程应用的实践经验来促进CIMS理论研究的发展。对CIMS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应用开发人员在研究同类CIMS工程时,往往首先要翻阅CIMS期刊的相关文献,参考有关案例,对科研人员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CIMS期刊拥有审稿专家300多人,均为博导、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甚至工程院院士,其中博导比例达40%。作者绝大多数是国内高水平的、有实力的研究开发单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CIMS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组织者,各种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平均占90%以上。文章中的学术内容充分反映了CIMS领域的最新研究水平、应用成果与宝贵经验。 1994年10月,国家863/CIMS主题决定创办《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经讨论研究成立了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包括863/CIMS主题专家组成员、时任国防科工委先进制造专家组成员以及相关国家部委主管先进制造的司局级领导。1995年3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创刊。编委会主任由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蒋新松院士担任,主编由CIMS主题办公室主任担任。邹家华副总理和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亲笔题词,祝贺CIMS期刊创刊。蒋新松院士亲笔撰写了发刊词。编辑部设在210研究所。创刊之初为季刊48面。1996年1月26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编委会,会议明确地将进入美国工程索引作为具体的工作目标。同年11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获准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从1996年第1期开始收录论文。当年收录论文数量为22篇,占 。协助主题,为863计划实施十周年编辑出版了系列文献资料和音像资料。1997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改为双月刊,页码增加到56页,全年发表论文59篇。配合主题举办了CIMS新技术研讨会。1998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二届编委会成立,增补了一批专家作编委。编委会主任由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吴澄院士担任,主编由CIMS主题办公室主任担任。当年影响因子达到,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1286种收录期刊中排名第16 位,在计算机类期刊中排名第1。Ei收录论文56篇,占81%。1999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仍为双月刊,页码增加到72页,全年发表论文83篇。当年Ei收录论文58篇,占70%。影响因子达到,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工程类期刊中排名第3位。配合主题协办了全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2000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双月刊页码增加到96页,全年发表论文114篇。同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被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2001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改为月刊,页码72页,全年发表论文175篇。12月,获得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颁发的国防科技信息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三届编委会成立,编委会主任由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孙家广院士担任。重新制定了编委会组成原则,改选了编委会成员。经编辑部申请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2003年,开通了远程投稿系统和编辑部内部稿件处理系统。实现了网上作者投稿和查询、专家审稿以及编辑远程办公。配合主题承办了《网络化制造与大规模定制学术会议》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学术会议》。2005年,经专家推荐,择优被《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收录。2005年1月,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荣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从1995年创刊,至今已经10余年了。作为我国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关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载体和交流平台,一直坚持以报道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前沿成果与发展动态,竭诚服务于广大先进制造科技研究者和工作者为己任,为促进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中文月刊,外文名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期刊号ISSN l006-591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月刊1995年创刊。为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CIMS主题公开出版的惟一国家级学术刊物,由CIMS主题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210研究所共同主办。其宗旨是交流国内外CIMS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信息,推动和促进中国CIMS的发展。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政策措施、重点、趋势、科技成果、科研动态、推广应用、产品开发和学术活动等内容。设有综述、论文、专家论坛、企业实践和动态信息等栏目。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 1994年10月,国家863/CIMS主题决定创办《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经讨论研究成立了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包括863/CIMS主题专家组成员、时任国防科工委先进制造专家组成员以及相关国家部委主管先进制造的司局级领导。1995年3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创刊。编委会主任由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蒋新松院士担任,主编由CIMS主题办公室主任担任。邹家华副总理和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亲笔题词,祝贺CIMS期刊创刊。蒋新松院士亲笔撰写了发刊词。编辑部设在210研究所。创刊之初为季刊48面。 1996年1月26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编委会,会议明确地将进入美国工程索引作为具体的工作目标。同年11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获准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从1996年第1期开始收录论文。当年收录论文数量为22篇,占 。协助主题,为863计划实施十周年编辑出版了系列文献资料和音像资料。 1997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改为双月刊,页码增加到56页,全年发表论文59篇。配合主题举办了CIMS新技术研讨会。 1998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二届编委会成立,增补了一批专家作编委。编委会主任由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吴澄院士担任,主编由CIMS主题办公室主任担任。当年影响因子达到,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1286种收录期刊中排名第16 位,在计算机类期刊中排名第1。Ei收录论文56篇,占81%。 1999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仍为双月刊,页码增加到72页,全年发表论文83篇。当年Ei收录论文58篇,占70%。影响因子达到,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工程类期刊中排名第3位。配合主题协办了全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 2000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双月刊页码增加到96页,全年发表论文114篇。同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被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 2001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改为月刊,页码72页,全年发表论文175篇。12月,获得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颁发的国防科技信息成果奖二等奖。 2002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三届编委会成立,编委会主任由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孙家广院士担任。重新制定了编委会组成原则,改选了编委会成员。经编辑部申请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 2003年,开通了远程投稿系统和编辑部内部稿件处理系统。实现了网上作者投稿和查询、专家审稿以及编辑远程办公。配合主题承办了《网络化制造与大规模定制学术会议》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学术会议》。 2005年,经专家推荐,择优被《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收录。2005年1月,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荣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从1995年创刊,至今已经10余年了。作为我国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关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载体和交流平台,一直坚持以报道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前沿成果与发展动态,竭诚服务于广大先进制造科技研究者和工作者为己任,为促进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先进制造领域的权威性学术期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能较全面、直接地反映我国863计划CIMS主题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水平,主题的任何重大技术动向及其进展,均能在CIMS期刊中有所报道,所发表的文章学术价值高,影响力大,被广大读者大量参考和引用,具有国内CIMS领域学术水平的权威性和其他期刊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学术上注重前瞻性、创新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应用上注重指导性和实用性,实现了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结合。很多文章不仅有理论研究,而且有实践中的验证,反之,使CIMS的科学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实践,而且能以CIMS工程应用的实践经验来促进CIMS理论研究的发展。对CIMS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应用开发人员在研究同类CIMS工程时,往往首先要翻阅CIMS期刊的相关文献,参考有关案例,对科研人员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CIMS期刊拥有审稿专家300多人,均为博导、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甚至工程院院士,其中博导比例达40%。作者绝大多数是国内高水平的、有实力的研究开发单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CIMS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组织者,各种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平均占90%以上。文章中的学术内容充分反映了CIMS领域的最新研究水平、应用成果与宝贵经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要读者群是国内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高等院校的师生和科研院所、企业等的科研人员。 此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还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网络版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国内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是a类吗

计算机集成制造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简称CIM。20年来,CIM概念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CIM在世界各工业国的推动下,历经了百家争鸣的概念演变而进入蓬勃发展时期。8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关于CIM的定交基本上都是紧密围绕制造和产品开发这一范围。德国自80年代初期开始注意探讨CIM这一主题,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概念定义,直到1985年(联邦)德车经济和平委员会(AWFA)提出了CIM的推荐性定义,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统一。 编辑本段其推荐的定义是 CIM是指在所有与生产有关企业部门中集成地用电子数据处理,CIM包括了在生产计划和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之间信息技术上的协同工作,其中为生产产品所必需的各种技术功能和管理功能应实理由集成。1990年美国IBM公司对CIM的定义是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和响应能力。1991年日本能率协会提出CIM的定义为:为实现企业适应今后企业环境的经营战略,有必要从销售市场开始对开发、生产、物流、服务进行整伍优化组合。CIM是以信息作为媒介,用计算机把企业活动和多种业务领域及其职能集成起来,追求整体效率的新型生产系统。最近欧共体CIM-OSA(开放系统结构)课题委员会(21个欧洲自动化公司和研究机构,包括IBM,DEC,HP公司在欧洲的分公司,概括了上述各国CIM定义的基本要点,其一是 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是不可分割的,需要统一考虑:二是整个制造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它对CIM的定义是:“CIM是信息技术和生产诉综合应用,其目的是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力,由此,企业的所有功能、信息、组织管理方面都是一个集成起来的整体的各个部分”。我国经过7年多863计划对CIM的实践,认为“CIM是一种组织、管理与运行企业生产的新哲理,它助计算机硬、软件,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将企业生产全部过程中有关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集成起来,并将其信息流与物流有机地集成及优化运行,以实现产品高质、上市快、面本低、服务好(简称分别是Time,Quality,Cost,Service的缩写),从而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对上述定义可进一步阐述为如下5点: 是一种组织,管理与运行企业生产的哲理,其宗旨是使企业的产品质量高、上市 快、成本低、服务好、从而使企业赢得竞争。 2.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即市场分析、经营决策、管理、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全部活动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从系统的观点进行协调,进而实现全局优化。 3.企业生产的要素包括人、技术及经营管理。其中,尤其要重视发挥人在现代化企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 4.企业生产活动中包括信息流(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及物流两大部分,现代企业中尤其要重视信息流的管理运行及信息流与物流间的集成。 技术是基于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具体讲,它综合并发展了企业生产各环节有关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经营管理与决策技术、计算机辅助建模、仿真、实现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等。 编辑本段CIM是一种哲理,指导思想 CIM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一种哲理,一种指导思想。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便是这种哲理的实现。CIMS可定义为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并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实现系统集成与优化的复杂系统。企业类型不同,例如单件生产的企业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企业或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其生产经营辨认式是不同的;离散型制造业和流程工业与经营目标不同,企业的基础条件不同,原有计算机资源不同,其实现CIM的方案、过程与结果也将是不同的。因而,我们说企业的类型不同、生产的产品不同、生产的批量不同、生产的工艺不同、自动化的基础不同、管理的体制不同、经营的策略不同就会在CIMS的规模、组成、实现途径及运行模式等方面有所差异。近年来,国际上在CIMS的研究与实践上有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如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简称CE)、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和灵敏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等。 编辑本段并行工程 1987年美国防 分析研究所提出并行工程的定义是:“并行工程是对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力图使开发者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因系,包括质量、成本、进度与用户需求。”可见CE和 CIMS的目的是相同的,二者都是通过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压缩成本、提供优质服务,即,来赢得竞争。CIMS着重于信息集成及信息共享,即通过风格、数据库把企业中形成的自动化系统集成起来,实现生产计划自楠向下的统一制订与运行,但是生产过程运行的组织结构及管理基本上是传统的,各部门与环节在运行中,基本仍是顺序独立进行的。管理者在CIMS信息集成基础上,有了对整个进程的了解,可以实现有效的监控,因此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竞争的激烈,不断开利用资源(技术、人、设施),尽可能压缩开始时间,因而必须对每一上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分解、分析、开发全过程的优化设计与集成,按产品大小,涉及范围及处理方式,组织多专业开发组负责整个产品开发,减少开发过程中的“反复改动”。这种开发过程要求开发组内协调工作(Teaming Work),过程交互的并行进行。 编辑本段内部可以交互操作的CE支持环境 为了适应多专业的协调工作,必须建立一个环境,从而对集成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建立一个内部可以交互操作的CE支持环境,包括信息交换平台和数据交换标准,这个环境并行进行。为了适应多专业的协调工作,必须建立一个环境,从而对集成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建立一个内部可以交互操作的工作,必须建立一个环境,从而对集成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建立一个内部可以交互操作的CE支持环境,包括信息交换平台和数据交换标准,这个环境并行地支持产品开发的全过程。这使得CIMS从信息集成境入功能集成和优化,这也必将涉及人与组织体制。 编辑本段“改变世界的机器” 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国际汽车计划(IMVP)”的专门机构,通过5年对美国、日本及一些欧洲国家汽车工业的全面、深入的调研,于1990年写 了“改变世界的机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书,该书作者詹姆斯.沃麦克、丹尼尔‘琼斯、丹尼尔,鲁斯总结了日本的制造业几十年成功经验,首先提出了“人”为中心,生产经理上的每一个工人在生产出现故障时都有权让一个工区的生产停下,以消除故障;企业里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企业的终身雇员;职工是多面手,公司各部门间人员密切合作,并精良生产方式第二个特点是以“简化”为手段排除生产中一世不产生价值的工作。它是需求驱动的简化生产,简化了产品开发过程,采用并行开发方法,在产品开发一开始就将设计、工艺和工程等方面的人员组成项目组,各方面的人集中起来,大量的信息处理在组内即可完成,简化了信息的传递,使系统反应十分灵活,使产品开发时间得资源都减少。还简化了组织机构和减少了非生产的费用,撤掉如修理工、清洁工、检验员和零件库存管理员等间接工作岗位和中间管理层,从而减少了资金积压,减少了大量非等到产费用。精良生产不断改进,以“尽善尽美”为最终目标。它的核心是精简,精简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过程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环节。它是多方面的管理,从管理角度解决问题以赢得竞争。 编辑本段公共信息模型 公共信息模型(CIM,Common Information Model)是一个与具体实现无关的、用于描述管理信息的概念性模型。CIM分为两部分:CIM 规范(CIM Specification)和CIM 模式(CIM Schema)。CIM 规范提供了模型的正式定义,它描述了语言、命名、元模式和到其他管理模型(如SNMP MIB)的映射技术;CIM 模式则给出了实际模型的描述。CIM 模型由核心模型、公共模型和扩展模型三层构成。核心模型是一系列类、连接和属性的集合,该对象组提供了所有管理域通用的基本信息模型;公共模型提供特定管理域的通用信息模型,这些特定的管理域,如系统、应用程序、网络和设备等;扩展模型代表通用模型的特定技术扩展。 通过CIM 建模,能够得到管理域中实体的抽象和表示,包括它们的属性、操作和关系。这样的模型独立于任何具体的数据库、应用、协议以及平台。因此,CIM 模型要求不同开发商所提供的基于不同平台的应用都采用一种标准的格式来描述管理数据,以使数据能够在多种应用间共享。CIM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构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管理系统、网络的结构和概念模型。CIM 建模是一种通用方法。特定管理域的CIM 建模是在核心模型和公共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总的来说公共信息模型(CIM)是一个标准,定义了一个前后一致的模型,依据这个模型,网络设备、系统和应用程序能显示有关它们自己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能被管理工具利用CIM能描述诸如桌面软件和硬件配置、CPU 封装块的序列号以及某个特殊路由器端口上的流量水平等信息 编辑本段呼叫信息管理系统 呼叫信息管理系统(Call Information Manager) 实现了在呼叫中心的语音和附加数据同步。该系统与UltraLnk 连接,监控所有的IVR分机、座席分机、ACD队列等设备:采集并分析处理所监控设备的各种电话事件和呼叫信息,如来话、转接、会议、挂机等电话事件,以及ANI、DNIS等呼叫信息,产生并保持整个通话过程中的唯一呼叫标识号(CALLID)。CIM系统还同时跟踪该呼叫的呼叫转移、会议等电话事件发生,以及IVR选择等新的附加数据产生,通过CALLID,应用程序获取或更新附加数据。通过使用CIM模块,用户可以比较容易实现屏幕弹出、语音与屏幕同步转移、呼叫统计分析等重要的功能。

我想你应该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我也是(本科、硕士、博士都是)。你的问题我以前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现在给你的是我研究的结果:好像只有汽车工程,审稿周期很长,录用通知至少也要半年以上,实际从投稿到刊登需要18月左右。不过如果一个刊物是EI收入,并不一定期刊上的所有文章都被收录,且一般增刊(刊物不会被EI收录的)汽车工程的影响因子是(09年) (08年) (07年)汽车技术惨不忍睹从来就没有过,北大核心刊物已经把它从A类剔除了。车辆工程080204属于机械工程0802,我附了0802机械工程专业A类刊物给你(是全部) ,数字部分是它们的09年影响因子光学精密工程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焊接学报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机器人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机械工程学报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机械强度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摩擦学学报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汽车工程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振动工程学报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振动与冲击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中国机械工程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铸造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

中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试行)一、A级学术期刊A1级:(3)《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A2级:(11)《法学研究》、《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现代外语》、《数学学报》、《计算机学报》、《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经济学动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求是》二、B级学术期刊B1级:(43)《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改革》、《经济学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经济》、《宏观经济研究》、《生态经济》、《消费经济》、《世界经济》、《财政研究》、《会计研究》、《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统计研究》、《税务研究》、《投资研究》、《审计研究》、《保险研究》ⅰ度丝谘芯俊贰ⅰ吨泄驳呈费芯俊贰ⅰ墩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高校理论战线》、《高等教育研究》、《文学评论》、《科研管\\理》、《应用数学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法学》、《中国体育科技》、《中国图书馆学报》、《学术月刊》、《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电子学报》、《计算机科学》、《中国软科学》、《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B2级:经济学:(10) 《财经科学》、《经济科学》、《经济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开经济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地理》、《当代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管理学:(10) 《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工程学报》、《战略与管理》、《中国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管理现代化》、《宏观经济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市场营销导刊》金融学:(8)《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银行与企业》、《农村金融研究》、《金融论坛》、《国际金融》、《金融与经济》保险学:(6)《中国保险》、《保险理论与实践》、《保险职业学院学报》、《社会保障研究》、《上海保险》、《中国社会保障》世界经济学与贸易经济学:(8) 《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经济评论》、《世界经济文汇》、《国际经贸探索》、《国际贸易问题》、《中国流通经济》、《国际贸易》、《商业时代》(理论版)农业经济学:(7)《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观察》、《乡镇企业研究》、《农村经营管理》、《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现代化研究》财政税收学与投资学:(6)《国有资产管理》、《中国资产评估》、《中国财政》、《中国税务》、《涉外税务》、《税务与经济》会计学:(8)《财务与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审计》、《财会月刊》、《财会通讯》、《会计之友》、《中国会计评论》、《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统计学:(6)《数理统计与管理》、《中国统计》、《预测》、《统计与决策》、《统计与预测》、《统计与信息论坛》法学与人口学:(8)《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法学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与经济》、《人口学刊》政治学:(8)《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导刊》、《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国际问题研究》、《教学与研究》、《党建研究》哲学:(7)《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自然辩证法通讯》语言学:(8)《当代语言学》、《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外国语》、《语言研究》、《外语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经济信息与系统工程:(7)《经济与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中文信息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学报》、《控制与决策》计算机科学:(5)《软件学报》、《计算机应用》、《中国图像图形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商务与电子技术:(8)《电子商务》、《中国金融电脑》、《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通信学报》、《电子技术应用》、《光电工程》、《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数学:(12)《系统科学与数学》、《运筹学学报》、《应用数学》、《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高校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数学进展》、《应用概率统计》、《数学年刊·A辑》、《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教育学:(8) 《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学学刊》、《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育学:(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图书、情报与档案学:(3)《大学图书馆学报》、《档案学研究》、《情报学报》历史学:(3)《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综合性社科:(12)《文史哲》、《民族研究》、《旅游学刊》、《城市发展研究》、《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学术研究》、《中国科学研究》、《江海学刊》、《江汉论坛》、《国外社会科学》、《中国劳动科学》高校学报:(13)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中央各部委主办学术期刊(须入选CSSCI)三、C级学术期刊除以上A、B两类所列期刊之外,凡进入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目录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期刊,均认定为C级学术期刊。

汽车之友最好~~~我从初中就开始看~~现在都快毕业了~~我觉得这本书的资料很全很快~~是中文汽车杂志里最好的

计算机系统集成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下计算机技术以及 网络技术 得到了突破性进展,而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当中,并将各个行业关联起来,从而融合成了一个体系,促进了产业链的整体性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病毒这一问题也随之严重起来。病毒和计算机技术一样,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和变异,给计算机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基于此,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病毒对抗的研究,以确保计算机信息安全。 文章 探讨了计算机病毒对抗的内涵,最后从病毒攻击和病毒防御两个方面分析了计算机病毒对抗的策略 方法 。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作用机理;病毒攻击;病毒防御

计算机不仅是在民用领域发挥作用,在军事领域起到的作用更大,其对于防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有军事专家认为,计算机战争在未来将成为最主要的战场,其重要作用将超过真枪实弹的战场。病毒作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的核心,可以使用病毒发起网络攻击,也必须加强防御来自外部的病毒攻击,病毒对抗已经成为计算机战争的关键。因此,必须对计算机病毒形成深刻的认识,并对其对抗方法充分掌握,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掌握主动权。

1计算机病毒对抗简析

对抗内涵

所谓计算机病毒对抗,其实质就是计算机病毒攻防技术,对其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分析。第一个层面,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描述,其主要涉及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隐蔽和传播等方面。第二个层面是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御的技术,其主要涉及到计算机病毒的防御、检测和消除等。第三个层面是计算机病毒对抗,其主要涉及到计算机病毒制造和发展的交替过程。在计算机病毒的对抗当中,抵御计算机病毒是其核心关键,其主要内容就是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发展和破坏等进行抵抗,进而起到阻止计算机病毒进一步传播和发展的步伐。但是,制造计算机病毒的人为了确保病毒可以跨过一系列抵御 措施 ,而不断开发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隐蔽技术。这一系列针锋相对的交互活动,就被称为计算机病毒对抗。

特点分析

计算机病毒对抗表现出的特点和计算机病毒自身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计算机病毒对抗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导致计算机病毒对抗也是在看不见的地方进行的,其隐蔽性很高,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对抗。其次,计算机病毒对抗具有交互性,计算机病毒对抗主要是两个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对抗,一方主要是进行计算机病毒的制造,一方是对计算机病毒的攻击进行防御。在某些情况下,防御方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反击,从而迫使计算机病毒制造者进行防御。所以,计算机病毒的制造和防御是同时存在的,并且一方技术的提高也会促进另一方技术的提高。最后,计算机病毒对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据此设计计算机病毒。而计算机病毒的防御也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根据设想或真实存在的对象展开防御工作。比如在国家安全或是战争中,利用计算机病毒获取敌方信息机密,用以破解敌方的核心计划,从而对敌人实施精准打击。不仅如此,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病毒使敌方的通信网络瘫痪,不能及时传递信息,从而确保己方能够占到足够的优势。

2计算机病毒对抗的策略方法

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攻击

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攻击是计算机病毒对抗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凭借病毒所具备的各项功能作用,实现对敌方计算机系统的潜入,从而达到入侵、窃取、破坏和摧毁的功能。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说来,利用计算机病毒发起攻击已经成为网络战的常用手段,其核心实质就是利用计算机病毒对敌方网络系统、指挥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以及武器系统等进行控制,通过网关网桥、传感器和控制器等途径侵入敌方计算机系统当中。在计算机病毒攻击当中,常用的攻击手段主要有五种,分别是无线电方式、固化式侵入、游戏方式、后门攻击以及数据控制链侵入。无线电方式主要是通过无线电传播的方式将计算机病毒传输除去,通过一定的伪装使敌方对其进行拦截,从而达到侵入的目的。无线电的侵入方式虽然优点比较明显,但是技术难度也非常大。一般,可以通过电子系统直接将计算机病毒发送给敌方,也可以冒充合法数据进行传输,混入合法数据当中进入到敌方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此外,还可以对敌方信息保护最为薄弱的地方直接进行投放,从没有设置保护的数据链路进行侵入。固化式主要是将计算机病毒存储在某些硬件设备当中,再通过某些特定的 渠道 将这些硬件设备送入敌方,在敌方使用这些硬件设备的时候,储存在其中的病毒就会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侵入,实现窃取数据资料或是破坏系统等功能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来,我国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质量水平还比较低,各种硬件设备的核心技术还被其他国家牢牢掌握,所以利用这一方式进行计算机病毒对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游戏方式就是在某些游戏程序中附加计算机病毒程序,在游戏运行到一定节点或是触发某类事件的时候,就可以激活这些病毒。不仅如此,在游戏的过程中,比较难以发现这些病毒的存在和活动,可以增加这些病毒进行相关破坏活动的时间和效用。后门攻击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自身预留的安全后门,将病毒从这一安全后门中直接注入到计算机系统当中。常用的后门攻击方式主要有可控制电测脉冲,其能够将携带的病毒通过脉冲形式从计算机系统预留的后门进行注入。数据控制链侵入主要是利用因特网技术从C4KISR系统数据控制链将计算机病毒进行注入,不仅如此,通过远程修改技术也可以十分便捷地修改这些数据链的路径,使其更加容易成为计算机病毒的侵入渠道。

计算机病毒防御措施

计算机病毒对抗分为了攻击和防御两个部分,所以在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御时,就应该结合计算机病毒的具体攻击手段,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目前,最为常用计算机病毒防御手段可以分为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病毒防护体系。病毒虽然种类繁多,作用机理也不相同,但是其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的破坏性确实存在共同点的。基于此,就可以从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作用出发,构建全面的病毒防护体系,切实将计算机病毒挡在系统之外。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应该包括对访问控制层、病毒检测层、病毒遏制层、病毒清除层、系统恢复层和应急层这六个方面。第二种形式是硬件安防体系。计算机硬件可以成为众多病毒的载体,所以,在进行计算机病毒防御时,必须加强硬件安放体系的构建,从根源上断绝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的途径。首先应该对计算机硬件加强把关,严格质量安全检测。其次需要加大力度实现计算机硬件的自主化,减少对外界产品的依赖。第三种形式是构建电磁辐射防护体系。由于电磁脉冲可以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渠道,因此在进行病毒防御时,就必须构建对应的防护体系。可以通过电磁屏蔽对电磁波的传播进行阻隔,将其隔绝在计算机系统之外。第四种形式是构建安防机构,这既要对计算机系统正常安全的运行进行严格的管理,还需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进行监控。不仅如此,还需加大力度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措施进行研究,提升计算机系统的综合防御能力。

3结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领域取得的发展令人瞩目。计算机病毒对抗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国防安全的重点内容,因此,必须对计算机病毒形成深刻的认识,对其对抗内涵和特点深入分析,从计算机病毒攻击和防御两个层面,加强对计算机病毒对抗的研究,不断提升计算机病毒对抗的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贺朝晖.计算机病毒对抗检测高级技术分析[J].计算机安全,2010(10)

2杨玉新.计算机鬼影病毒及其与之对抗的分析思考[J].科技传播,2012(1)

3易需跃.浅谈舰载指挥控制系统电子对抗中计算机病毒的防治[J].科技经济市场,2009(5)

4张海燕,肖冬荣,李诗平.计算机病毒入侵及对抗技术[J].微计算机信息,2008(9)

5那巍.谈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4(8)

摘要:文章从分析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概念以及意义出发,探讨了其受到的主要威胁,最后从强化对于企业员工的计算机信息 安全 教育 、建立完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完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响应机制、进行防火墙或者其他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四个方面展开,重点探讨了提升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渐趋成熟,在时代发展过程中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当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它也会给企业信息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在这个背景下,研究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概念

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是一种安全防护技术,为数据处理系统提供服务。在对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提供保障的同时,也能对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安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总的来说,保护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就是保护企业计算机的逻辑安全以及物理安全。而前者主要指信息数据的安全,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者要对保护企业内部的信息数据不受破坏或者泄露,保障其完整性以及严密性;后者主要指的是硬件安全。

维护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从目前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实践来看,仍有许多企业因为内部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体制存在漏洞而导致病毒入侵数据库等计算机安全问题,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以及知识产权外泄等社会损失。在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电子文件。除此之外,黑客的入侵以及内部人员的信息泄露也是破坏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原因。这些现象的出现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是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存在缺陷,企业对于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于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护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受到的主要威胁

硬件故障

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主板、内存、网卡以及显卡、电源等,而其他的网络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以及其他传输设备等,也可能会造成信息的丢失和泄露,严重的还会造成企业内部计算机系统的全面瘫痪。

软件故障

只要计算机程序存在,那么Bug就会存在。更为严重的,某些安全软件本身就存在着缺陷和漏洞。在当今流行的主流 操作系统 中,各种新的漏洞以及木马程序病毒等层出不穷,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企业的安全平稳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网络内部本身存在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的计算机使用者只对自身本职工作内部的计算机操作等较为熟悉,对于其他计算机操作并不能充分保证每一次操作都是正确、安全的。这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病毒、木马等,让企业内部计算机使用者在进行普通的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等操作时形成对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冲击,并且在内部网络中的某些操作失误还会进行更广范围的蔓延。

黑客的恶意攻击

黑客主要利用两种操作手段进行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攻击。首先,利用企业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漏洞,比如远程访问、口令管理以及权限控制等。这些虽然为计算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其中的漏洞很容易被黑客所利用。其次,TCP/IP协议本身存在的缺陷。因为这个协议在进行初步设计的时候,是以互相信任的网络为基础的,所以相应的会对企业计算机的安全运行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黑客利用这些漏洞,对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进行攻击。

3提升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强化对于企业员工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

首先,强化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思想教育,在日常管理经营中向员工渗透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思想,提升他们对于其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其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的计算机使用者,也就是企业职工进行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培训,传授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实现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再次,聘请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专家以及专门技术人才对企业职工进行深层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传授,包括计算机信息加密、软件运行管理信息防护等,提升重要岗位职工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最后,提升对于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持。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强化其保密观念,使其始终保持一颗责任心。

建立完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企业的管理领导层要开设专门的岗位,选拔专门的人才,组成较为正式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小组或者机构,在其中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并且要将企业的管理领导层也纳入到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小组中,实现高层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有机结合。在这个小组中,要注意做到责任到人、责任明确、责任细化。领导监督人员、信息保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人员等都是将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合理分工的依据。除了企业内部整体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各个分属部门也可以根据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开展的制度,并且选用专人进行监督实施。比如不得随意进行企业内部数据的更改、删除,不得接受来路不明的邮件等。

建立完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响应机制

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响应机制主要是指在发生有碍于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事件的时候,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人员需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降低甚至消除其不利影响,恢复企业计算机正常运行状态。比如,在遇到黑客入侵、信息窃取、网络流量异常等情况的时候,专门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技术人员需要进行故障的排查和补救。为了提升这个过程的速度以及精准程度,需要实现进行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响应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在构建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技术专家、商业管理人员、法律顾问以及计算机最终用户都是需要被纳入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响应机制商讨研发小组的成员。

进行防火墙或者其他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

防火墙能够将除了自身设定的允许通过数据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进行阻止,有着十分明显的安全维护效果。防火墙集合了众多的功能,能够实现各种功能之间的互相结合,使自身内部网络免受网络不安全因素的攻击。而其他的入侵检测系统更加能够发挥积极主动的特点,防止外部入侵以及内部的操作失误,对外来危害进行事先处理,降低对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损失。

4结束语

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人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相关问题开展更为深层的研究和探讨,以实现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祥.基于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的分析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7):27-29.

[2]夏明光.网络环境下电力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及__研究[J].消费电子,2014(24):183.

[3]焦新胜.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5):195+193.

计算机学术论文相关文章:

1. 高校计算机专业高级学术论文

2. 计算机类学术论文

3. 国外计算机学术论文

4. 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论文

5. 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浅谈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系统 工程施工 项目管理     论文摘要: 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是建筑、电子科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等等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要有一个科学和合理安排,在时间上、空间上、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综合利用,以保证项目的成功建设。 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的项目管理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与文明管理、成品保护、系统测试与验收等多个方面。本文从施工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以及系统的测试验收方面加以论述。 一、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它的协调和组织的作用,也包含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施工的组织管理 分析项目概况,制定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根据工程情况,结合人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施工方法等制定具体施工方案。这种管理需要与施工进度管理密切结合,分阶段组织强有力的施工队伍,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这个阶段的施工任务。 (二)施工的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采用计划的形式,使工期、成本、资源等得到合理利用。使工序有序地进行,避免和其他施工单位的碰撞施工,达到既定目标。 (三)施工界面管理 施工界面管理的中心内容是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和装修工程施工在其工程施工内容界面上的划分和协调,一般通过各子系统工程负责人开调度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建立文件报告制度,一切以书面方式进行记录、修改、协调措施等。 (四)施工现场安全的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安全员负责的结构,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和项目隐患的检查。 二、技术管理 工程技术管理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执行和贯彻国家和地方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计算机系统集成设计的要求。在提供设备、线材规格、安装要求、隐蔽验收记录、调试结果、验收标准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技术监督和统一的管理。 (一)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 进行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管理,是进行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中所涉及的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和规范很多。因此,需要在系统设计、设备提供和安装等环节上认真检查,对照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使整个项目按照规范实施。 (二)施工图的深化设计 由于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复杂性,设计院出的图纸往往达不到直接施工的深度,或者是节点选用不符合施工单位的习惯、工艺,需要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设计。需要包含以下内容:1.图纸目录;2.设计说明;3.设备材料表;4.系统图;5.平面管线图;6.室外管线图;7.弱电井、控制室布置图;8.安装大样图等。 (三)技术文件管理 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中,技术文件需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为了能够及时地向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完整的、正确的技术文件,必须建立技术文件收发、复制、修改、审批归档、保管、借用和保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 (四)安装工艺管理 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整个工程的技术管理,主要是抓各个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和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规范和设计文件不相符的情况或施工过程中做了现场修改的内容,都要做好记录,为最后的系统整体调试和开通,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 三、质量管理 计算机系统集成施工质量包括上述各个子系统的布管、线槽、穿线等内容,施工质量除了总承方加强施工管理外,一般还需甲方报监和找一个合适的监理,以保证质量控制流程的严格实施。当然,施工质量的最后确认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的测试来进行,每个子系统根据各自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均有一套完整的测试验收方案。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从设计、采购、施工三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前期的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期的项目施工成本控制、项目的进度控制和后期的项目质量检查验收等。 四、结语 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的项目管理关键是:在整个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始终环绕着质量、工期、成本、安全来开展工作,并在各个阶段实施动态的管理,对管理对象,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各施工阶段的节点进行优化控制。 参考文献: [1]杨华军.浅析现行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J].广东科技,2007,8 [2]岳平,王治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3

中国酿造投稿多久回复

白酒酿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主要由以下七个步骤构成:原料处理、淀粉糖化、制曲、酒精发酵、蒸馏取酒、老熟陈酿、勾兑调味等工序。1、原料处理:中国白酒广泛使用酒曲酿酒,其原料处理的基本工艺和程序是精碾或粉碎、润料(浸米)、蒸煮(蒸饭)、摊凉(淋水冷却)、翻料、入缸或入窖发酵等。2、制曲:酒曲多以含淀粉的谷类(包括大麦、小麦、麸皮)、豆类、薯类和含葡萄糖的果类为原料和培养基,经粉碎加水成块或饼状,在一定温度下培育而成。酒曲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培养基成分,如霉菌、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霉菌中有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等有益的菌种。曲是提供酿酒用各种酶的载体,是酒质的影响非常大,故有曲是酒之母之说。3、淀粉糖化:糖质原料只需使用含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剂便可进行发酵;而含淀粉质的谷物原料等,由于酵母本身不含糖化酶,而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所以采用淀粉质的谷物酿酒时,还需将淀粉糊化,使之变为糊精、低聚糖和可发酵性糖。糖化剂中不仅含有能分解淀粉的酶类,而且含有一些能分解原料中脂肪、蛋白质、果胶等的其他酶类。曲和麦芽是酿酒常用的糖化剂;曲是由谷类、麸皮等培养霉菌、乳酸菌等组成的制品。一些不是利用人工分离选育的微生物而自然培养的大曲和小曲等,往往具有糖化剂和发酵剂的双重功能。4、酒精发酵:酒精发酵是酿酒的主要阶段,糖质原料经酵母或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可直接转变为酒精。酒精发酵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化过程,需要一系列酶的参加。酒精是发酵过程的主要产物。除酒精之外,被酵母菌等微生物合成的其他物质及糖质原料中的固有成分,如芳香化合物、有机酸、单宁、维生素、矿物质、盐、酯类等,往往决定了酒的品质和风格。5、蒸馏取酒:所谓蒸馏取酒就是通过加热,利用沸点的差异使酒精从原有的酒液中浓缩分离,冷却后获得高酒精含量酒品的工艺。在正常的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将酒液加热至两种温度之间时,就会产生大量的含酒精的蒸汽,将这种蒸汽收入管道并进行冷凝,就会与原来的酒液分开,从而形成高酒精含量的酒品。在蒸馏的过程中,原汁酒液中的酒精被蒸馏出来予以收集,并控制酒精的浓度。原汁酒中的味素也将一起被蒸馏,从而使蒸馏的酒品中带有独特的芳香和口味。6、老熟和陈酿:白酒是具有生命力的,糖化、发酵、蒸馏等一系列工艺的完成,并不能说明酿酒全过程就已终结,新酿制成的酒品并没有完全完成体现酒品风格的物质转化,其酒质一般粗劣淡寡,酒体欠缺丰满,所以新酒必须经过特定环境的窖藏。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后,醇香和美的酒质才最终形成并得以深化。通常将这一新酿制成的酒品窖藏贮存的过程称为老熟和陈酿。7、勾兑调味:勾兑调味工艺,是将不同种类、不同年份和产地的原酒液按照一定的比例,参照成品酒的酒质标准进行混合、调整和校对的工艺。勾兑调校能不断获得均衡协调、质量稳定、风格传统地道的酒品。

网络问题。可能是因为你网上较慢的原因,或者当时有太多访问,服务器繁忙。《中国酿造》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调味品协会和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酿造业权威杂志。是一本立足于传播传统酿造文化与现代先进酿造技术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中国酿造》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调味品协会和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酿造业权威杂志。是一本立足于传播传统酿造文化与现代先进酿造技术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

酿造醋是以在制醋原料中加入醋酸菌或者利用天然的醋酸菌发酵后过滤而成。不同的原料,如五谷杂粮、水果等,不仅酿造出来的风味不同,且因通过酶、酵母、醋酸菌的作用,成分里除了醋酸外,还有其他挥发性有机酸类、糖类、脂类、氨基酸、有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风味多样化,各有其特色及功效,受到大众喜爱。

醋的传统酿造技艺有“蒸、酵、熏、淋、陈”五大工序,固态发酵指的“酵”这一步中的醋酸发酵阶段的状态。

中国传统的谷物酿造食醋大多采用的就是固态发酵的工艺。在酒精发酵结束之后拌入麸皮、谷槺、稻壳等制成醋醅。

扩展资料

公元1058年周公所著《周礼》一书,就有有关酿的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专门酿醋作坊。《齐民要术·作酢法》,“酢,今醋也”。

中国古代称醋为酢、酐、苦酒或醯,《齐民要术》中有详细酿醋过程的记载。历史学家郝树候经过对太原的考证后认为,在公元前479年,晋阳城建立起来时就有了醋的制造者了。

外地人称山西人为“老西儿”,这“西儿”就是古字醋的谐音,把古代的醋字作为山西人的代名词也可反映出历史上酿造醋的时间之早和人数之多。因此,可以说山西是酿醋的发源地,醋的酿造至少也有2480多年的历史。

酿造醋可以通过浸泡糯米、进行发酵、过勺、陈酿以及淋醋这五个步骤来完成。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不仅是调味佳品,经常食用对健康也有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