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百科

艾滋海默研究进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5:59:36

艾滋海默研究进程论文

“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研究 导言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止到2003年12 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2 159人,艾滋病病人8 742人,死亡2 359人。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测,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艾滋病病毒感染以及患病报告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2。总体来说,在世界抗击艾滋病的战役中,老年人还没有进入主流视野,几乎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只是在近几年,一些国家才开始关注老年人与艾滋病问题,展开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中国,目前缺少关于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专门调查、报告和论文,该领域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艾滋病的流行,客观上需要从老年的视角考察艾滋病对老年群体的影响,掌握我国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联合国人口基金的资助下,课题组在利用全国艾滋病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个案调查,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完成了本研究报告。报告第一次揭示了中国老年人中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子女感染艾滋病对老年父母产生的影响,这对推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向老年人的传播、向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帮助并发挥老年人在抗击艾滋病战役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术上为艾滋病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今后向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实施关怀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一、研究背景在艾滋病领域,老年人一直很少为世人所关注。20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国家开始将研究目光转向艾滋病与老年人的关系,特别是美国、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尼日利亚、泰国等,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和实证经验。但整体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研究还很少。从国外文献资料来看,有关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的研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老年人自身感染艾滋病,二是子女感染艾滋病对其老年亲属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艾滋病流行严重程度的差异,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途径及影响后果也不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侧重点也不同。美国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老年艾滋病病人和老年感染风险人群上,研究内容详细,涉及面广,包括老年艾滋病病人的人口学概况、医疗资源及服务模式、社会歧视、心理、教育和预防计划等。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的研究则集中在老年父母因其成年子女患艾滋病而受到的经济、健康、精神等多方面的影响及他们在照顾患艾滋病的子女和抚养艾滋病孤儿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显示,艾滋病对老年父母的影响与子女病情的严重的程度密切相关,在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不同阶段,其影响内容与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来自两个大陆的研究都表明,相当部分患艾滋病的成年子女在接近死亡之前会回到父母家,由父母提供照料、经济和精神等支持。这些研究取得的共识是:老年人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同时,他们是发展中国家阻击艾滋病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帮助。中国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开展该领域的调查研究迫在眉睫。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艾滋病流行病监测数据的年龄分层,掌握中国老年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及趋势,并辅以对艾滋病高发社区和个案的研究,了解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生活现况、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探索促进和改善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生存环境、发挥老年亲属的积极作用、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政策干预途径。三、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一)老年的概念“老年”的年龄界定是研究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首要前提。目前,国际上艾滋病的数据统计中50岁及以上即为老年人,关于老年艾滋病问题的文献中所指的老年人多为5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使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国际上常用的50岁为老年的起点。(二)艾滋病影响老年人的基本路径艾滋病影响老年人有两条基本路径:一是直接影响,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对其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二是间接影响,通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作用于他们的老年亲属,给老年人带来经济、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有两类,一类是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另一类是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主要是老年父母)。“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拟分为两个层次展开分析:一是宏观研究,从流行病学和人口学角度考察艾滋病在老年人群中的流行状况及变化趋势;二是微观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来通过艾滋病监测网收集的报告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在艾滋病流行的典型地区通过个案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实地调查,通过个案访谈、知情人座谈和社区基本状况调查等定性资料收集技术获得。对涉及的政策实施问题,本研究报告还采用座谈会方式咨询了相关政府部门及专家学者的意见。调查方案由4种问卷和提纲组成,包括:(1)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问卷;(2)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问卷;(3)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所在社区调查表;(4)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所在社区深入开放式访谈提纲。开放式深入访谈对象包括社区中与老年人有关的各类关键知情人,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近亲、社区卫生工作者、社区行政干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联系人等。(四)个案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项目组原计划分别在城乡各挑选一部分人作为样本,但操作时发现,在城市开展深入调查较农村有更大的难度和阻力,再加上时间及经费的限制,本项目研究仅选择了山西省某县农村进行深入调查。该县为疫情高发区,当地人群的感染途径与2003年全国感染人群的主要感染渠道一致1,与全国感染人群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这一特征相一致,因此在该县调查的结果具有典型性。调查县地处山西南部地区,是全国贫困县之一。许多农民于1985年开始卖血,1995年私人血站增多,卖血达到高潮。由于血站没有注意采血安全,许多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当年卖血人多的村庄现在形成了艾滋病村。本项目调查的被访者绝大多数来自两个村。甲村有220户约1000人,2001年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村有300户约1500人,1995年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本次调查被访者本人或子女50例中有44例为到私人血站频繁卖血时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个案调查共访问了51人,男性31人,女性20人,年龄最大的为75岁,其中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37人,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4人。在2个调查社区访谈对象共有7人,包括:村干部2人,村会计1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联系人2人,医务工作者1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亲属1人。鉴于艾滋病在目前的国情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为保护个人隐私,本次调查采取了特殊的组织方式,即由该县防疫站工作人员通知被访者,他们乘公共汽车到县城,在调查组安排的单独房间内一对一进行调查。被访者所有的信息,包括所在村名、姓名及其亲属的姓名在报告中均采用匿名。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一、艾滋病在老年人口中的流行状况 准确估计艾滋病流行的真正范围是本研究课题的首要问题。(一)全国艾滋病流行状况1.全国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呈上升趋势,病人数持续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数量迅速增加。2003年全国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1达到21 691例,比2002年增加了;艾滋病病人6 120例,比2002年增加了;死亡报告1 147例(艾滋病死亡1 110例),比2002年增加了。尽管报告数据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仍能看出近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特别是艾滋病病人数量及死亡数量明显增加。2.青壮年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体从年龄分布看, 2003年度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20~29岁组占,30~39岁组占, 40~49岁组占。20-49岁组合计达到。上文提到,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如果按照80%的比例计算,全国即有20-49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万。假设每个感染者父母人数平均为,那么涉及的老年父母则达到100万人。青壮年是艾滋病流行的年龄主体决定了间接途径是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主要形式。随着青壮年感染人数的增加,今后涉及老年父母的人数也将继续增加。大量青壮年感染艾滋病病毒,意味着今后将有大批的老年父母失去成年子女,成为社会救助的对象。在艾滋病高发区,青壮年艾滋病病人集中死亡会在短期内留下大量老年父母,从而急剧提升当地老年人口的比例,带来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3. 注射吸毒为主要感染途径,经性传播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62 159例,以经血液途径传播为主,占累计报告感染者的。其中注射吸毒最多,占累计报告人数的,既往有偿献血感染占,经性传播感染占,母婴传播占,传播途径不详占(二)老年人群中艾滋病流行状况1. 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过十分之一2003年病例报告资料显示,50岁及以上(简称“50岁以上”,下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感染人群的,性别比为108,低于总体水平(179);艾滋病病人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更高,达到;在死亡人群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艾滋病死亡人数的比例也达到的高水平1。50岁以上人群中许多人可能在中年时感染,到老年发病、死亡。这是导致50岁以上人群所占艾滋病病人及死亡人群的比例高于在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的比例的重要原因。按2001年50岁以上占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报告艾滋病病人的比例2保守地推算,上文提及的全国实际感染人数84万中50岁及以上感染者将达到万,全国艾滋病病人8万中50岁以上艾滋病病人将有万。长期以来,人们没有考虑到艾滋病与老年有关,这一结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表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群体中老年的比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2.既往有偿献血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从2003年报告数据看,既往有偿献血是15-49岁青壮年感染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老年感染的主要渠道,但老年的这一比例()较青壮年高得多。50岁以上经性传播感染占,经输血/血制品感染占,经注射吸毒感染占,感染途径不详的占。2003年与2001年的病例报告比较发现,近年来,艾滋病病毒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传播途径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性传播、注射毒品、输血/血制品感染比例均显著下降,而既往有偿献血感染比例大幅度提高,两年时间从猛增至,翻了一番还多。近几年,国家加强了血液安全及管理工作,以既往有偿献血造成艾滋病传播基本得到控制,今后,老年人群中通过这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将减弱。预计经过若干年,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模式将从有偿献血感染逐渐转向性接触传播及经注射吸毒方式传播。3. 50岁及以上感染者所占比例增长迅速根据全国监测数据,2001年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只有8 219人,到2003年增长到21 691人,是2001年的倍。而2001年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只有339人,到2003年增长到2 283人,是2001年的倍。2001年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占全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的,到2003年,这一比例猛增加到。1990年前后,内地一些地方采血时没有注意采血的卫生安全,许多中年有偿献血人员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近几年进入老年,是影响这一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二、艾滋病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一)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生活状况及面临的问题1.健康状况不断恶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者的免疫力逐渐下降,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在本次调查的两个村,有的感染者已经出现症状,有的人开始发病,一些病人已经死亡。调查的老年感染者中,无明显症状的占,其余的人出现一种以上的症状。的人乏力,的人发热,的人消瘦,的人有鹅口疮,的人咳嗽,的人胃口差,的人腹痛,的人腹泻,的人皮肤有溃烂,的人水肿,的人有结核病。同时具有两项以上的症状的人达到。的被访者正在接受针对某种病症的治疗,而没有接受针对艾滋病的专门治疗;的人过去接受针对某种病症的治疗但现在没有;的人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没有接受治疗的原因:50%的人主要是没有钱,50%的人是其他原因。2.生活日益难以维持乏力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普遍症状,健康状况的下降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调查的老年感染者中,的老人仍然从事田间劳动或外出打工,这些人很多现在仍然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感染艾滋病病毒使其劳动受到影响,干不了重活。有一些则因为身体状况不好已不能下地劳动,平时在家做家务。当地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相当一部分人的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生计。据本次调查11个感染者回答,去年家庭人均年收入为900元。家庭基本没有收入的有3人,占;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元至300元的有3人,占,这两种情况合计达到。被访的感染者多数健康状况还可以,他们中尚未花医疗费的占;花费1000~3000元的占;花费3000元以上的占,花费最多的已累计达到3万多元。随艾滋病症状陆续出现,病人支出的医疗费用越来越高。借债治病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维持健康和生命不可避免的手段。14个被访者中,除1人未回答、1人没有负债外,其他人因艾滋病或者其他原因而负债;负债额在3000元以下的占,负债额在3000元以上的占,负债额最多的达2万多元。3.精神长期压抑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生命之路就要走到尽头,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和悲伤,生活度日如年。老年感染者由于死亡的威胁而普遍感到恐惧。他们希望活下去,但是,因为没有钱而缺乏药物和必须的治疗。一些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有的则不抱什么希望。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老年感染者的心理发生变化。一位被访者因思想压力大,爱发脾气,影响到他人。4. 有关知识缺乏老年人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普遍比较欠缺。有的老年感染者或者病人在与其他家庭成员或他人密切接触(如行接触等)时实际上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二)感染艾滋病病毒子女的老年父母的生活状况艾滋病危及年轻人,波及老年人。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对老年父母带来的负面影响1)生活水平下降,负债增加 在本次调查的两个村,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导致老年父母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大多数老人原本就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子女患病后,为全力支持子女的医疗和生活,老人节衣缩食,多数衣着简朴,面容消瘦,神情忧郁。他们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差的分别占和。少数困难户每天以馒头就开水充饥,有时吃一些咸菜,一年中有200天过这样的日子。为了给子女治病,父母都去借债。据知情人估计,子女因艾滋病去世的老人家里一般都有5000-6000元的债务。2)晚年生活失去保障 本次调查被访的36位老年父母中有29人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占;有3人主要靠子女或孙子女供养;3人依赖老伴(配偶)养活。子女发病后,通常不能照顾自己,更谈不上照顾年老的父母。他们一旦去世,抛下年迈的老人,使他们失去了可靠的生活来源。被访者中,有5个家庭已失去儿子,其余的家庭至少有1个子女处于患病状态。子女存活的被访老年父母有30人,其中有1人依靠子女或孙子女供养,而子女死亡的老年父母有5人,其中有2人依靠其他子女或孙子女供养。36号被访者一个人微薄的退休金收入要养活一家6口,经济负担极为沉重。许多本已经到了停止劳动年龄的老人为了给子女治病和抚养孙子女,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或者继续回到田间劳作。一位女性老人在儿子去世后不得不再就业。一户兄弟3人均因艾滋病死亡,留下5个遗孤,暂时由三个儿媳妇供养。待儿媳妇改嫁后老人的生活问题则无法解决。在甲村,子女因艾滋病死亡后,其老年父母需要供养的有十多个家庭户。3)精神压力巨大 子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老年父母意识到孩子要先于自己去世,有些老人已经经历了孩子的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一生中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经济窘迫、对子女的健康和生命感到茫然和绝望,也是造成思想上重负的原因。2.老年父母向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提供的支持调查显示,老年父母向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提供多方面的支持。1)生活照料 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为照料方便,多数原来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改为与子女同住,或者不同住但吃饭在一起。在本次调查的被访者中,60%以上的人陪同看过病,65%的人买过药,65%的人帮助做家务。在感染初期或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父母多是以照料孙子女为主。老年父母提供的帮助主要在日常生活、护理、治病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患病后期,病人的免疫系统迅速崩溃,病情恶化,此时父母照料者的角色突出。去世者临终前卧床大多为3-4个月,此时绝大多数老人前来帮助,基本上整天伺候,侧重于护理、临终关怀和其他方面的帮助。母亲在护理、临终关怀方面较父亲发挥更主要的作用。一些老年妇女的配偶也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她们的照料负担更重。2)经济支持 父母的经济支持作用非常明显,支持的方式多种多样:提供部分生活费和医疗费、让孙子女在自己家吃饭、替孙子女交学费、买玩具、帮助子女借钱等。多数老年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持续的时间为2~5年,个别长达10年。在经济上如此长时间帮助子女,对本就不富裕的农村老人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3)精神安慰 大多数艾滋病病人住在家里,老年父母精神上的安慰作用十分明显,尤其是女性老人。在外界歧视的环境下他们的安慰使子女感到格外温暖,大大缓解了子女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产生的消极情绪。4)操办丧事,照料遗孤 当子女因患艾滋病去世后,许多老年父母承担起操办丧葬事宜。本次调查中,6个被访者的子女因艾滋病而去世,其中有3人是孩子丧事的主要操办者。甲村过去死亡的74个艾滋病病人家庭中有14-15户老人照料遗孤。他们年老体衰,自己就是弱者,子女离去后,他们却不得不再次承担抚养晚辈的责任。(三)外界的歧视村民的歧视普遍存在,人们因对艾滋病的恐惧而害怕和躲避与感染者及其家属接触。一些村民不再与感染者及其家属像以前一样交往。感染者很难参加集体活动,没人愿意同他们一起参加娱乐活动。顾及外界的歧视,许多老年人不愿公开自己或者子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为避免外界的歧视,老年父母无法倾诉自己的痛苦,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精神倍感压抑。(四)老年人的愿望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需求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迫切需要获得治疗艾滋病的免费药物。二是希望得到经济资助。三是希望消除社会歧视。四是希望解决遗孤的生活与学习问题。五是希望能自己干不动、行动不便时能有人养老送终。三、艾滋病影响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含义(一)艾滋病改变了家庭结构,老年人失去晚年生活保障在发达国家,老年人一般都有退休金,经济自立,社会服务业发达,在生活上对子女的依靠程度也很低。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保障,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就医、养老只能依靠个人和家庭。艾滋病改变了家庭结构。泰国的研究表明,成年子女发病的后期多会搬到父母身边,或者与父母同住1。传统的家庭养老建筑在多子女上,当子女发生意外,先于老年父母去世时,安全带的安全系数降低。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独生子女来说,老年父母面临的问题尤为严峻。随着生育率下降,未来老年父母的子女数减少,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对老年父母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突出。年轻人感染了艾滋病后能够得到父母的照料和帮助,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则失去保障。子女因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后,农村老年父母的晚年生活也失去了唯一可靠而且稳定的经济来源。艾滋病的蔓延要求社会承担起一部分原先由家庭供养的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艾滋病的流行使得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二)艾滋病加深了老年贫困艾滋病使老年父母处于高风险状态,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贫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与其他疾病相比,艾滋病对贫困家庭的冲击更严重,而且对女性老年亲属的冲击较男性更高,贫穷者受其影响尤为严重。艾滋病加深了贫困程度。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陷入贫困的老年人更难摆脱贫困。(三)艾滋病使老年人受到社会排斥社会排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与艾滋病相伴的耻辱感导致感染者失去自尊,并陷入难以挣脱的恐惧、悲伤、愤怒及抑郁之中。出于对歧视的畏惧,许多人即使出现了艾滋病的某些症状,他们也不愿意到医院/防疫站检查,更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病情。许多人到临近县防疫站检查,而且使用假名字。由此推断,我国目前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报告人数与实际人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歧视的存在,也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获得医疗服务与社会救助的巨大障碍,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如果一旦断了生路和精神寄托,感染者攻击和报复社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四)艾滋病使老年人处于双重社会边缘进入老年,失去了劳动能力,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在艾滋病危机中,他们进一步成为社会双重的边缘人群。社会和经济的边缘地位降低了他们改变风险行为的动机和预防能力,降低了他们对艾滋病的积极态度和行为。社会和经济的边缘地位也使得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获得医疗服务和坚持治疗方面面临许多障碍,其中包括缺少费用和信息、交通和行动不便,担心社会歧视、不信任保健系统的保密程度等。艾滋病状况势必加剧这些处于边缘境地的人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不利处境。正如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沈洁主任所指出:艾滋病已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面临的社会挑战。(五)老年亲属的角色发生改变艾滋病使代际关系发生倒挂,代际支持发生逆转,老年父母再次从传统的被赡养者转变为赡养者,由被照料者变成了照料者,老年妇女又是主要照料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成年艾滋病死亡人数将逐渐增加,艾滋病孤儿也会越来越多,而老年人在帮助艾滋病孤儿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显著。老年父母通过对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帮助,极大地减轻了社会服务与经济负担。从这一角度说,老年人不仅在继续为家庭做贡献,实际上也是在间接地为社会做贡献。第三部分 社会支持环境与建议一、政策支持环境针对艾滋病的流行,中国政府加强了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组织建设。1986年,国家卫生部成立了艾滋病预防工作小组,1990年成立了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2004年国务院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2003年,在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中国政府做出增强政府责任、免费提供治疗药物、对危险行为的干预和预防宣传工作、反对社会歧视等5点承诺1。自1988年起,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艾滋病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在防控艾滋病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国家开始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2。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病人家属遗孤救助工作的通知》3。 国家开展了许多项目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国家尚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计划。老年人群有其特殊的问题、困难和需求,需要加强政策的针对性。老年群体被排斥在宣传教育的范围之外,成为工作的盲点。有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家庭成员已经有了很强的生产自救意识,需要外界给予鼓励。有些法律与规章需要细化。民政部出台了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家属救助的政策,需要尽快落实财政拨款。二、社会救助与关怀活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的各种社会救助及艾滋病关怀活动相继展开。活动内容包括:家庭关怀、邻里照料、互不歧视、提供定期卫生服务、安扶家庭等。全国各地陆续涌现了许多非政府组织、机构、社团,积极投入到抗击艾滋病的战役之中。许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志愿者在解决艾滋病各方面的问题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并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上社会救助及艾滋病关怀活动的大部分均可在帮助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工作中加以借鉴。三、国外的经验

1.日常做运动,参加一些益智游戏,比如说手机上的一些侦探游戏或者是现实中的下棋,都是可以开发大脑的。2.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

我列出3点吧,做好以下3点,可有效预防此类症状1.有计划地科学锻炼是预防和控制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每天以自己喜好的方式活动,有助于改善情绪,改善睡眠,促进消化功能,增强体质,保持四肢关节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但运动应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2.做到合理膳食,平衡营养,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青菜、菠菜、香蕉、苹果、梨),多吃杂粮(如谷类、豆类、玉米等),饮食多样化,搭配合理,保证优质蛋白供给,每天一个鸡蛋和一杯牛奶,适量的瘦肉、鱼虾。3.保持良好的社交活动。人具有社会属性,经常进行社交活动可以巩固生活技能,唤醒记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之所在,提升成就感和自信心。参与自己喜好的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书法、绘画、做手工、做园艺都非常有助于改善大脑功能。4.注意糖尿病、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的基础治疗。

3 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对收容教育女性艾滋病乐观偏差的效果评价及启示 陈静; 蒋索; 陈月凤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10-05 27 4 贫困地区艾滋病社会救助机制构建的对策探讨——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病的调研 叶良均; 俞宁; 黄邦汉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2-08 4 121 17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受教育权状况调查研究——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受教育权的社会控制与反歧视对策分析 刘玉强; 窦云云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11-25 1 87 18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 王爱玲; 乔亚萍; 苏穗青; 王临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期刊】中国妇幼保健 2006-07-28 15 103 19 浅谈AIDS防治难点及对策——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5例 杨绪红; 刘伯雁; 崔峰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淄博市 【期刊】中国热带医学 2003-05-28 0

最新艾滋病研究的进展论文

我国艾滋针头研究现状形式十分严峻,现还没有研究生能有效杀死艾滋病毒的药物,只能用药物延缓艾滋病毒的繁殖,平时要多注意预防艾滋病。

临床试验中证实了长期抑制HIV的效果。《自然》杂志的最新研究中,2022年7月2日,来自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意义非凡的突破,他们通过两种广谱中和单克隆抗体的联合使用,在一项1期临床试验中证实了长期抑制HIV的效果,这项研究有望为艾滋病治疗提供替代方案。

我国艾滋病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策当前全球208个国家和地区巳受到艾滋病严重威胁,1740万人受到HIV的感染,450多万人患了AIDS,200多万已经死亡。150万儿童成为受害者,60儿童已病死。目前每天正以6000个新感染HIV者速度向前发展,预计到了2000年,全球将有4000万至亿人感染上了HIV。 中国也是被害国之一,现状不容乐观,发展趋势日渐严峻,防治对策必须尽快完善,从而掀起一个群防群治的热潮。为此,本人特呈管见以供探讨:一、我国艾滋病的现状198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首先报告一例艾滋病人,此人为美籍阿根廷人,发病5天后死亡。1993年我国艾滋病及感染者巳达1159例,其中外籍和海外华人为211例,中国人为948例,其中89例艾滋病,内有14例巳死亡。1994年12月报告:我国巳人HIV感染者1774例,AIDS者65例,巳死亡45例,具体情况如:1、表一 我国HIV/AIDS重点人群监测情况表年份 检测数 HIV人数 累计数 AIDS1数 省 市 备 注1985 10101 6 6 美籍根廷人19861987 27776 9 15 其中1例死亡 福建1988 62342 7 22 1989 91982 172 194 其中3例死亡 1990 308080 299 493 其中1例死亡 广东、浙江、云南、上海、北京、10个省市 89年以前的病人均为外国人1991 442072 215 708 1病人失踪 1992 373817 261 969 14例病人,其中死亡10人 18个省市 1993 2390000 190 1159 19例病人、其中死亡14人 大陆947人,外籍人、海外华侨212人1994 615 1774 65例病人,其中死亡45人 22个省市 2、我国HIV/AIDS流行区域形势综观我国10年来HIV/AIDS流行形势,看出流行区域规律性:1、由沿海开放城市向内地延伸;2、由大城市向小城市及农村蔓延;3、边境地区比内陆地区流行局势严峻。概括为下表:表二 根据传播情况划分四个区域局部流行地区云南省呈局部流行报告数为788例,占全国总发病数为,有2例AIDS散发地区在局部地区发现少量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如:河北、北京、福建、四川轻度散发地区目前仅发现HIV感染者,尚无AIDS病人,海南、湖南、山东、陕西未散发地区所发现HIV感染者多为境外人员,当地居民中尚未发现HIV者3、各省市HIV/AIDS流行的态势我国从1985年6月报告第一例艾滋病人以来,仅10年之期,HIV/AIDS的流行态势巳令人吃惊,详见下表:表三 我国各省市感HIV/AIDS情况表(1994年5月)省市 云南 广东 北京 上海 浙江 河南 福建 河北 陕西 江苏 山东 湖南 湖北 吉林 黑龙江 辽宁 四川 其他市散在病例 不详 合计数病例 426 112 82 50 32 10 10 5 5 2 2 2 1 1 1 1 1 16 14 17744、HIV/AIDS的感染年龄根据国际资料分析,艾糍病最容易侵犯18-45岁的人,90%为青壮年。我国报告的895人HIV感染者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占全部HIV感染者的。另一资料报告;从中国969例HIV的感染者年龄来看:20-29岁较多;占;30-39岁之间的占;1992年对261例HIV感染者的年龄分析,20-30岁年龄组占,1995年报告:71例HIV感染者中,20-39岁之间51例,占,还有6例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者。从12例AIDS病的发病年龄看,在20-39岁年龄占50%;40-49岁的3例,占25%。总之,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是社会上的主要劳动力,因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损失是极其严重的。二、中国艾滋病的发展趋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域广阔,边境口岸众多改革开放加速,国际交往剧增,面临国际艾滋病大流行的态势,稍有疏忽,将有可能控制不住艾滋病的急剧传播,因此,下列情况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国际交往日渐频繁目前国际上巳有1740万人感染了HIV,而我国每年出入境人数又处于逐年增多的态势。如1988年,我国各口岸出入境者达6883万人次,1994年则亿人之多,其中与美、英、法、日、加拿大、巴西、泰国、缅甸、香港等高发地区往来又很多,他们成为不自觉地艾滋病传播者,如在海关检疫中,1990年发现的HIV病例中,中国人占34%,1991年为69%,1992年为92%,1993年5月公布的1106艾滋病毒感染中,中国人有932例。所以,近年来对中国人检疫时要特别注意。(二)开放以来,国内外通婚者逐渐增多近几年来,三资企业增多,国际商业交往频繁,困此涉外婚姻增多,如北京卫生检疫局陈滦阳等报告:涉外婚姻964人中,男642人,女322人,其中以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等为多。女性以国内为多,占。有些人往往在婚前检查中巳发现巳感染了HIV。(三)从国外输入血液制品鉴于国外艾滋病人较多,不少血液制品为HIV所污染,因此我国政府巳明令禁止进口,但有人违法进口或者偷偷地携带。如浙江进口美国的第VM因子,结果导致4人感染HIV 。(四)暗娼死灰复燃,性病蔓延,为艾滋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沿海城市及内地一些开放地区,暗娼死灰复燃,椐邵长庚、梁国钧报告:1987年卫生部在全国建立了16个性病监测点,经四年监测,共发现125493个性病患者。1994年全国26个性病监测点报告:1993年有36818例性病患者,1994年有50034例患者。又据深圳公安局周理强报告:1985年-1991年在深圳发现性病病人16058人,其中男10606人,女5452人。1994年罗斌报告,深圳市有性病7270例,发病率为万995年5月刘丽花报告:石家庄市9年来共发现5875例性病。1995年5月蔡济国报告:1989-1994年杭洲上城区人民医院收治11404例性病病人其中淋病占其次为尖锐湿疣、梅毒。深圳市周理强报告:1985—1990年该市查获嫖娼卖淫案例497起涉及11498人,这些现象对HIV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五)毒品犯罪增加,静脉吸毒蔓延我国近几年来,毒品犯罪增加,仅1991年就抓捕毒品贩子8050人,其中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866人,1993年万多起毒品案子,缴获各种毒品8700多公斤、其中海洛因4425公斤、鸦片2660公斤、大麻910公斤、甲基安非他明655公斤。但目前贩毒案件仍有发展,新疆、内蒙、西安、也有新的发展。现有吸毒者25万之众,其中云南居于全国之冠,其静脉吸毒者巳发现HIV感染者达788例,AIDS病人2例,瑞丽县静脉吸毒者中HIV感染率巳达60%以上,如不及时控制,后果不堪设想。(六)同性恋者不断发现,各方必须高度警惕在西方艾滋病患者中,同性恋患病率非常高,其直肠肛门处粘膜极易破溃,HIV病毒通过破溃处进入人体。近几年来,国内先后报告:上海96例、天津61例、北京50例、哈尔滨50例、武汉33例。张小金报告在上海,福建等6省、市共调查254例同性恋其中绝大多数为男性,1992年南京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从1832例同性恋者中选出临床资料比较齐全的1000例进行研究。由于我国法律规定,对同性恋予以约束,因此,比较隐弊不容易发现,所以这种人性病发病率较高,HIV传播性较强,各方必须密切配合,才能进行有效地防治。综述以上诸点:可以看出我国艾滋病发展趋势,因此说中国防艾工作是十分艰巨的,应该立即行动,打一场持久的阻击战。三、防治艾滋病的对策(一)政府全面负责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防治艾滋病的关键艾滋病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民族兴旺构成强大的威胁,因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由国务委员分管,卫生部主管,民政、公安、财政、教育、科委等部委积极配合,还成立了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中国性学会等民间学术团体,具体负责咨询、研究、指导。中国医科院等研究机构负责科学研究与技术指导。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艾滋病监测管理若干规定》。1989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从而为全国防艾工作制定了方针,规定了法规,指明了方向,确定了责任。各省、市政府具体负责当地的全面防治艾滋病的工作,积极组织、协调各方面的防治力量,要向救火那样迅速扑灭“艾滋病的火种”,否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年后,我们将要付出血的代价,那时将愧对子孙后代,终身内疚。(二)大力开展性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知识是阻止艾滋病传播的有力措施各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教授编写适合各层次人群的宣传材料和教课书;各个层次均要开展性健康教育课,将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防治办法告诉群众,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采取综合措施,开展全方位的防治工作1、加强过境口岸地区艾滋病监测及时处理HIV/AIDS人员,阻止感染者入境,责令外籍HIV感染者迅速离境。2、禁止国外血液制品入境,对国内血液及血液制品,供应脏器及人工授精者均要事先检测有无HIV病毒,对血液制品要进行HIV灭活处理。3、禁止贩毒、阻止吸毒、强迫戒毒,宣传共用针筒、针头是传播HIV的捷径。4、监测、隔离HIV/AIDS者,告知避孕套在防艾中的作用,防止患者再次传播他人,甚至导致流行。5、取缔娼妓,打击卖淫嫖娼近年来我国一些边境地区及沿海及内陆开放城市,卖淫屡禁不止,暗娼不断增加,性病再次抬头,为传播艾滋病雪上加霜。必须采取联合治理公、检、法、医及预防全部出动,坚决打击彻底清除。6、实行随访制度,搞好全面监督与管理各地应由卫生防疫机构组织,公安部门配合,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防治网、监测站,定期或不定期地对HIV/AIDS患者,艾滋病可疑对象、性乱者、静脉注射吸毒者开展家庭随访,针对发现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教育,使其按照防治要求,给予很好地配合;综合各方面力量,进行全面防治和管理。(四)建立专科防治中心,培养专业医护和检测人员,因为艾滋病的防治与管理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中国目前防治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对医护与检测人员进行专门培训,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以适应防治工作的急需。中国医科院和中国预防医学研究所及全国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均应分别承担专项科研项目,培训医务和检测人员的任务,各省、市设立防治性病艾滋病中心,确立重点收治医院,开展专科门诊和咨询服务。(五)发挥祖国医药优势,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祖国在传统医学方面积有丰富经验,如上海留学生(美籍华人)潘丰成,用中成药甘草、金银花、山茱萸、熟地、淫羊藿等10多种药制成的冲剂和胶囊,巳在美国加州和纽约治疗500名艾滋现患者和50名免疫功能低下者,取得显著的疗效。吕维柏教授介绍中国驻坦桑尼亚医疗队专家组5年内运用中医药治疗上万人次,其中对158例HIV病毒者进行治疗,有效率为,免疫功能改善率为,有6例血清抗体阴转,有2例作中药“克艾可”3个月后转阴,这种甘草剂,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而且还可以抑制HIV的复制,抑制率可达98%;我国张、杨二氏发现我国有27种清热解毒中药中,11种有抑制HIV的作用,如紫草、夏枯草、紫花地丁等,从天花粉中提取的“化合物”。(天花粉素)能选择性地清除受HIV感染的巨噬细胞。日本小野氏等发现小柴胡汤对70-90%艾滋病人的逆转录酶活性抑制作用。其中不仅黄芩提取物有抑制作用,后来又发现黄芩甙元和黄芩甙有抑制逆制录酶作用。又据留日学生蒋岩和他的导师一起发现虎杖治疗艾滋病有特效。希望中医工作者要再接再励,发扬祖国医学传统,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发掘更多的妙方来,为攻克艾滋病作出伟大的贡献。(六)表彰和奖励 在攻艾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者我国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的生命安危,尤其对艾滋病的残酷性与危害性早有认识与提防。因此,领导同志多次表示要重奖有功人员,科委奖励中也有明文规定,凡能在防治艾滋病中作出特殊贡献者,将根据成绩大小予以奖励 。 我国各省、市领导很重视此事,尤其是云南省巳尝到苦头。各地艾滋病的“火种”巳经出现,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严重的灾难。因此,建议科委明文规定重奖条例,金额、等级、评选办法等以期调动各方面的科学专家、医药专家攻克艾滋病的积极性。希望专家们群策群力,团结协力,顽强拼搏,做出成绩,名垂千史,流芳百世,为拯救人民,造福国家,振兴中华,繁荣祖国而做出伟大的贡献。¥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我国艾滋病的现状我国艾滋病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策当前全球208个国家和地区巳受到艾滋病严重威胁,1740万人受到HIV的感染,450多万人患了AIDS,200多万已经死亡。150万儿童成为受害者,60儿童已病死。目前每天正以6000个新感染HIV者速度向前发展,预计到了2000年,全球将有4000万至亿人感染上了HIV。 中国也是被害国之一,现状不容乐观,发展趋势日渐严峻,防治对策必须尽快完善,从而掀起一个群防群治的热潮。为此,本人特呈管见以供探讨:一、我国艾滋病的现状198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首先报告一例艾滋病人,此人为美籍阿根廷人,发病5天后死亡。1993年我国艾滋病及感染者巳达1159例,其中外籍和海外华人为211例,中国人为948例,其中89例艾滋病,内有14例巳死亡。1994年12月报告:我国巳人HIV感染者1774例,AIDS者65例,巳死亡45例,具体情况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重视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逐渐在中国大陆上蔓延开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社会工作学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社会工作学术论文篇一 社会工作伦理 摘要: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经常面对两难困境和伦理难题。本文通过一个艾滋病患者的案例,分析其主要涉及的伦理问题和困境,并以社会工作者专业伦理价值观和伦理决定筛查 方法 为依据,对案例做出了可能的伦理决定。 关键词:社会工作 伦理困境 伦理决定 1、案例介绍 李先生是一位近50岁的已婚男性,他是一位受过良好 教育 、聪明且能言善道的商界成功人士。他与结婚25年的妻子育有一子,在外人眼里家庭美满,生活幸福。最近他因为身体经常不适精神状态也不好去医院做检查,发现自己患上了艾滋病。李先生承认自己是一名同性恋者。他自述自己生于一个保守而严谨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是不可能被家庭接纳。社会对于同性恋者没有一丝宽容,充满的鄙夷与歧视。李先生为了父母也为了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选择在试婚年龄里与现任妻子结婚,也向妻子家人隐瞒了自己的性取向。婚后的生活被李先生“装饰”地很和谐,然而李先生还是常常觉得自己无助、寂寞、痛苦,性欲望也得不到满足。于是他在儿子上初中后,开始在网络上找不认识的同性恋者发生一夜情。虽然次数不多,但李先生还是不幸地染上了艾滋病。李先生得知自己染上艾滋病后很恐慌,出现了一连串的沮丧症状包括失眠、无助感及自杀念头。李先生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帮助自己,但同时他也声明自己的同性恋身份需要对任何人保密,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2、主要伦理问题和困境 谁是当事人 传统上,当事人指的是同工作者有工作关系、付费给她的人。或者说,当事人是专业人员采取干预 措施 ,要改变或者修正其行为的个人或系统。同时,社会工作干预常常包括要改变当事人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在这个案例中,按传统的当事人定义来说,李先生理所当然是当事人。他不仅染上了艾滋病,还出现了一连串的沮丧症状甚至有自杀念头,社会工作者应该先对李先生进行心理辅导,平复他的情绪,让他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病情。但是,社会工作者如果按照李先生嘱托,向他妻儿隐瞒了他艾滋病的事实,那妻儿染上艾滋病的可能性就将大大地提高。社会工作者也有义务保障任何人的生命安全。当事人到底是李先生还是李先生的妻子和儿子?谁的利益应该优先考虑?现今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包括服务申请人、当事人、工作对象、受益人、从业人员、机构、社区和其他人。案例中,当李先生、妻子、儿子占据了这些角色时,他们的期望和目标不同,相互冲突,给社工带来伦理上的难题,谁的期许应该优先关注? 隐私权、保密原则和最少伤害原则的冲突 艾滋患者的隐私权是指艾滋患者享有与其他公民相同的私生活安宁,私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保密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在没有得到当事人在知情的情况下给予的许可,不会向任何人披露从他那里获得的资料。一般认为,当事人信赖社会工作者会为其保密,能增进他们对工作者的信任。如果当事人意识到保密是有限制的,就会伤害他们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大量关于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艾滋病患者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抑郁最为突出,有时他们的焦虑程度比神经衰弱患者和焦虑症患者更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疾病的长期折磨;社会及家庭角色改变,劳动力降低;自卑心理及求助心理不能得到满足;人际关系紧张等。 社会工作者考虑到与李先生建立的专业关系和其现在不健康的生理心理状况是不应该泄露李先生的隐私。但是,从李先生妻儿的角度出发,他们有权力知道自己的丈夫、父亲的性取向和身体状况。同时,社工也必须认识到妻儿越晚知道实情,他们染上艾滋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一旦同性恋的事实因为其他因素暴露了,妻儿不仅会受到重大的打击,也难免会把怒气撒在社会工作者身上。如果妻儿不幸染上了艾滋病,社会工作者是不是应该承担责任或者被认定为“帮凶”。当面临的困境有造成伤害的可能性,社会工作者应该避免或防止这样的伤害。但这样必然带来保密原则被打破。 价值观的分歧 对专业社会工作者有一个传统期许,就是不把自己个人的价值观强加给当事人,即便是从自己的价值观或社会的价值观出发要求对当事人的行为举止做评判,也要暂时撇开。然而,在现实的社会工作实践中,事情并不总是那么简单。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与当事人的价值观有明显的分歧是常有的事。在案例中,李先生是同性恋者还曾与其他同性恋者发生一夜情,这就容易让社会工作者对李先生的道德品质有质疑。在该不该告诉妻儿自己染上艾滋病的事情上,社工的价值观是保护生命,而李先生更看中自己的利益。在干预过程中,社工的价值观与李先生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很有可能对李先生带有偏见。但李先生现在是一位艾滋病患者,他正需要社工的理解、宽容、关爱与支持。在进行决定时,社工就可能朝着专业的价值进行,忽略李先生的感受。 3、可能的伦理决定及依据 伦理决定筛查方法 当社会工作在具体专业服务过程中遇到类似的伦理冲突的时候,会遵循一整套价值、原则和标准以指引作出决定和行为。针对案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本人将分别使用“伦理准则筛选方法” (ERS)和“伦理原则筛选方法”(EPS)来做伦理决定。 “伦理准则筛选方法”(ERS) 作为社会工作伦理决定的最优先方法,社会工作者应该查阅《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守则》,看是否有合适的一个或多个准则综合适用。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并没有标明关于艾滋病患者或者同性恋者信息公开的守则,但参考《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守则》(1997)规定:“社会工作者应尊重案主的隐私权……一旦隐私信息提供出来,保密标准就要用上”,但同时又规定“预防案主或可确认的第三者遭遇严重的、可预见的立即的伤害时,或是法律或法规要求揭露时就不需案主同意”。通过伦理守则的运用我们可以明白虽然李先生的隐私权不容侵犯,只有在某些特殊的危害他人或者法律要求的情况下,即李先生的妻儿很有可能染上艾滋病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可以最小程度地只向李先生妻儿公开相关信息。 “伦理原则筛选方法”(EPS) 根据这个方法,社会工作者应该首先列出一系列伦理原则指南并对其进行先后等级次序排列如下:保护生命;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和自由;减少伤害;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和毫无保留地公开信息。其次,将伦理困境中的不同伦理诉求归类到伦理原则指南中。再次,按照先满足高级原则后满足低级原则的要求,确定伦理诉求顺序。在这个案例的伦理困境中我们发现对于李先生的隐私保密并不是处于绝对的首要地位,在“为了保障当事人或者他人的生命权,为了促进所有人的平等权利和相对弱势的差别平等权利,信息公开有利于促进当事人更加自主或自由,信息保密对其他人的伤害比信息公开伤害更大,信息公开是为了提升当事人以及社会公众更好的生活质量”的情况下,隐私和保密原则是可以适当让步的。 可能的伦理决定 明确当事人和工作目标 李先生、李先生妻子、李先生儿子都是社会工作者的当事人和服务对象。社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缓解李先生一连串的沮丧症状以及打消他的自杀念头。(2)李先生的艾滋病需要专业的治疗和照顾。(3)从医疗卫生的角度保证李先生的妻儿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4)说服李先生,让他有勇气将自己同性恋和艾滋病的事实告诉妻儿。(5)安抚李先生妻儿的情绪,促进双方的沟通。 知情情况下的授权 根据“伦理准则筛选方法”和“伦理原则筛选方法”的分析,社会工作者应该违背李先生的意愿将实情告诉李先生的妻儿。但是,知情情况下的授权意味着社会工作者或者另外一个专业人员除非是得到了当事人的许可,否则不能介入当事人的生活或者披露与其有关的机密资料。社会工作者必须向李先生讲解关于艾滋病的医学常识,分析李先生的妻儿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给予他勇气和力量,说服他,争取征得他的书面同意并跟他详细地明确透露的范围和内容。至于李先生的隐私是否向妻儿以外的人透露,取决于李先生的意愿,社会工作者无须强求。 提供服务 得知实情后,李先生妻儿和李先生都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包括身体上和经济上的,更重要的还是心理和精神上的,这种心理压力往往是由于对基本医学常识缺乏了解造成的盲目性,因此,有必要为他们提供各种辅导。(1)社会工作者为李先生提供:①心理辅导,减少自身心理压力。社会工作者需要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协助减轻心理负担,从而以理智的心态对待疾病。②及时行为干预。需要为他提供关于艾滋病传播的知识,通过直接干预以促使李先生抑制自身的不负责行为。(2)社会工作者为患者家属提供:①医学常识辅导,改变歧视和排斥观念。李先生的妻儿面对李先生的同性恋和艾滋病事实可能存在非理性的认识,极力排斥和歧视,甚至将李先生拒之门外。因此,有必要对妻儿家属进行基本医学常识辅导宣传教育,说服他们将李先生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给予李先生一定的家庭关怀。②加强预防知识的教育。社会工作者还应对李先生妻儿在预防知识上加强全面教育和咨询,使其做到防患于未然。 提供支持 除了提供服务以外,社会工作者还需提供各种支持,包括情绪和医疗支持。 ①提供情绪支持,坚定生活信心。虽然社会工作者与李先生的价值观曾经出现过分歧,但社会工作者仍应以平等、接纳的原则,与李先生一起面对问题,通过深入的沟通,加强情绪疏导,使李先生逐步释放紧张的精神状态,从而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③提供其辅助支持。例如,通过定期调查、研究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协助医疗机构及时调整治疗或缓解对策,更有针对性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黄玉华.艾滋病病人的焦虑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29):2688. [2]拉尔夫?多戈夫,弗兰克?M?洛温伯格,唐纳?哈林顿.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火学出版社,2005. [3]安民兵.艾滋病防治:一个社会工作的视角[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10):13. 社会工作学术论文篇二 社会工作灵性研究 摘 要:由于社会传统化的分解、教会的分离、世俗和理性主义猖獗迫切需要人们对生命确定性的诉求、追寻生命的意义以及构建与“他者”的联结。灵性的发展为社会工作价值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社会工作实践开辟另一条道路。 关键词:灵性;社会工作;意义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002-2589(2015)32-0041-02 新时期的重点是对灵性定义进行扩展,重新构建宗教精神,尊重宗教和非宗教的表达提升灵性张力,使其更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如何理解灵性?这要求我们改变日常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转换惯例自动思维。灵性应被给予更高的目标,反对压迫,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正义。 一、关于灵性的概念 灵性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灵性有不同的解释。一些学者认为灵性是人类 经验 和已存在的事物的超越维度,为自我寻找更为广阔的本体论语境;一些学者认为灵性是对上帝恩典的回应,展示人与上帝的关系;还有学者认为与人类追寻价值、目的和意义有关;更有学者将灵性判定为精神性,是物性的对立面,不能诉诸理性逻辑,而是属于超验的范畴。灵性是对神圣的寻索,以超越为核心(对无秩序、不合理和无意义的超越),强调人的主观经验和宗教信仰倾向,它不仅代表着人的信仰理念、情感道德、价值架构等观念体系,同时也是人自我整合、自我与他人、环境互动实践功能体系。 二、现代性与宗教 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迸发和扩散,人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中,威胁____的古老价值。工业生产使我们生活在充满风险的世界中,充斥着生态危机、积聚全核裂变和放射性废料储藏、市场崩溃和资本贬值、战争和恐怖主义、信息威胁等字眼,各种毒瘤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全球性问题席卷而来,商业活动人们狂热追逐物质性利益,奉行及时行乐的原则,追逐眼前的快感,发展自恋和自私的人格类型。个人主义的盛行,与一般宗教的禁欲主义和传统价值观如勤奋、节俭背道而驰。现代法律和伦理要求他律理性行为,而非个体自律行为,人们的行为只有法律的制约,“不犯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没有了道德信仰的制约。法律加在人和事的表层,但没有深入人的意识和内心深处,人们开始逃避义务和责任,彼此产生不信任感及不安全感。大众的崩溃结果来自于个体生活在各种亲密关系的大众生活空间不断地进行“殖民分割”,稳固的生活纽带的逐渐衰退和断裂。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切断了个人与社会连接的各种纽带。社会中的人变得个体化和原子化,产生冷漠无情、无本性、无沟通的、无归属感、无依附感异化现象,人们疏离感加强。丹尼尔?贝尔语重心长地说:“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价值的虚无主义势必造成主体生命活力和智慧创造的瘫痪与休克,引致西方世界精神 文化 贫瘠和道德崩落。著名的灵修学者里奇这样描述现代城市:“这是个腐烂的内城,诉说着各种凄寂与绝望的阴郁 故事 ,显示了一片精神上的荒原。” 现代生活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影响渐趋衰微,宗教的衰落和社会内部制度性基础的蚀变,给个人还有社会都带来不良后果。正统宗教观念日渐式微以及社会秩序逐渐消退和崩溃,迫切需要一种确定性的价值观。维特根斯坦认为人们之所以信仰宗教,就是诉求生命中确定性,然而,灵性与宗教联系在一起,似乎让人们能谨慎从事。 三、对生活意义和确定性的寻索 《耶路撒冷圣经》中有这样的表达:人不光是为食物而活着。“我―它”的关联只是满足我之需求、利益、欲求的工具,这样只会导致个人肉体和精神的分裂。人们过度重视物质忽略其他事物,个体理性都被“物性化”或“单一化”包围。所以我们迫切需要重构生命的意义,摆脱物性束缚,使个体成为“完整的人”。 灵性要求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帮助人们寻找自我■依和自我归属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意义,将非强加灌输的被动方式加以肯定、勇于面对超越自身所面临的生活限制,探索给予灵感,积极展望未来,而不是聚焦于过去和病态式的生活。 对宗教信仰也是对生活确定性诉求,我们可以理解为对神圣的探索,人们依靠上帝的神能来摆脱世俗的诱惑而追求圣洁的生活,把信仰作为生命活力和驱动力的能量来源,它包括上帝、神圣、终极现实和超越的概念。 灵性需求不是局限于有宗教信仰的人,多余无神论者同样适用,虽然他/她不会采纳神的概念,但并不意味他/她对现状、发展变化和规律,人生的意义、目的没有探索和尝试。神圣是宗教和灵性生活的共同点,个人的意识与潜意识心理层面和人的灵魂,寻求对价值、意义、经验、发展、终极现实的超越,使个体道德宇宙的归属感和生命的神圣感。 四、构建他者的世界 “他者”属于人类学的概念,关怀他者无疑是人类学的学科传统。“他者”意为边缘,它的存在隐含以自我中心为主义某种弊端,不可避免渗透某种玷污和偏见。鲍曼语重心长地指出:个体只有与社会联为一体,才能保证生活意义和永恒价值,与社会联结需要培养“他者意识”。 “他者意识”存在能促进道德发展,它让当事人站在他人的角度替别人着想,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他人的感受。没有“他者意识”,道德的同情心是不可能形成的。自律的道德不仅意味着自我约束,更重要的是能够置身于他人的地位来约束自己,一种去自我中心化过程。这里的“他者”是平等概念中的人,“自我“对”他者”投入能促进相互理解。他者的脸容可以具体命令自我,去执行道德上的义务和责任,他不具备其他力量和财富逼人就范,却具有道德上的权威使人做出责任上的回应,并以正义作为回应。“他者”使人们从没有精神层面的物理场所和空间挣脱出来,现实的物理顺序以某种方式从青睐于关注灵魂的内在生命中抽象出来。并非个体的这种整体性只是通过本身得以实现,而是在与他人、他物以及环境的有意义的关系中得以实现。 五、灵性与社会工作 从历史角度来,社会工作是根植于宗教传统的,宗教的慈悲观念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主要来源。灵性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体系中的最高层次,而且具有普世性,宗教信仰资源的提供在当今中国极其缺乏,这意味着我们可能缺少宗教信仰,但是作为人类,我们都需要灵性关怀和灵性社会工作的服务。社会工作与灵性是相连的,他们是个体与社会的良好状态服务的过程中的自然联盟。心理学家发现更多的宗教和灵性为健康和福祉的提供有独特贡献,将个人主动意志追寻和灵性力量有意识地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健康价值。灵性的发展可能会产生某种美德,如同情、宽恕、谦逊和正义感,灵性的发展也会产生幸福的品质,如达观、平静、满足、喜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 灵性中对神圣的信仰可以帮助我们超越问题的局限,不是聚焦于过去与苦难,而是引领我们去探索灵感,发现问题的解决方式。灵性在自然灾害、疾病、压力、失去亲人、离异等重大生活事件和死亡及濒死领域中有所作为。信仰宗教与灵性经历、维持的生活方式,总能对困难寻找应对方式,如灵性支持,精神冥想,宽恕、祈祷、悔过、宗教仪式。社会工作者也会鼓励案主采用放松训练(有意识的呼吸等)、冥想积极想象、宽恕与挑战非理性信念等策略。 佛家说,“欲乃万恶之源”,____提倡禁欲主义,“节欲”是我们摆脱生存困境的不二法门。信仰宗教灵性能帮助避免个人暴饮暴食、欲望、嫉妒、骄傲等品质缺陷,在家庭层面中,保持较低水平的酗酒、药物滥用、性滥交等情况。向往宗教灵性生活、不嗔不贪、少私寡欲有更高层次生活满意度和较高自尊,在面对碎片化的文化和社会力量保持完整且连贯性的人格。灵性秉承人本主义传统,它积极关注传统理论所忽视的边缘体验及不同的声音,关注人的知觉、感情、信念、意图乃至灵性,避免以固有的、先在的观念去检验所谓的经验材料来理解“被肢解化的人类”。 从宏观层面来说讲,灵性开拓兼容整合的世界体验的新秩序,不仅吸收了基督神学思想,还吸纳了诸如东方哲学、心理分析、医学思想。灵性对社会工作中案主社会系统、个人和家庭运行动力、文化多样性、损失和沟通具有重大意义。如社会工作者要了解临终患者的灵性需求,需要考察他所属的民族、文化、宗教与精神信仰、传统及仪式多元因素。微观层面来说,灵性关怀对患者个人生理的(痛苦、症状控制)―心理的(焦虑和抑郁)―社会的(家人朋友隔离感、社会事务涉入疲倦感)―灵性等做全面考量。 社会工作中的灵性探索全人特质和全家、全程、全面的照护模式,以整体的观点来探究案主以及案主系统,察其案主及案主系统问题背后的意义和阐释,回应道德框架、与他人关系的个人特定层面。案主所产生的幸福感是“超个人的”丰盛感,案主作为“完整的人”体验生命的满足感、与他人和世界的和谐感、与终极世界的同一感。 宗教与灵性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教会团体、牧灵人员或社会工作者的探访让案主感觉自己没有被抛弃,体验到的“极度负面自我评估或任何破坏性思维模式”被慈爱的力量消解。 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的衰微并非幸事,人从宗教信仰中获得力量,灵性社会工作试图拯救宗教世界图景的崩塌,但它却又脱离或者超越于宗教,重新诠释意识和灵魂,逐渐向高层次的精神领域延伸。也就是说,只有宗教复兴才能重新恢复代际延续,才能带来全球性的秩序、谦让与爱。 参考文献: [1]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何雪松.社会工作的四个传统哲理基础[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王锋.现代性视域下道德信仰难题[J].江西社会科学,2011(6). [5]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6]何林军.当代社会的后现代性――鲍曼思想解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7]陈海萍.社会工作的灵性研究[J].社会工作(理论探索),2010(8). [8]梁燕城.后现代的义人城市―寻索一个感通与情际关系的城市文化模式[J].北京规划建设,2014(1). [9]常海燕,焦桂花.美国灵性社会工作经验及在中国的可行性初探[J].社会工作,2014(3). [10]潘朝东.心理治疗与咨询中的灵性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7). [11]寇东亮.“他者意识”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J].社会主义研究,2007(4).社会工作学术论文相关文章: 1. 关于社会工作的论文 2. 社会服务论文 3. 本科的学术论文心得 4. 大学生学术论文 5.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 6. 大学学术论文范文

中医艾滋病治愈研究进展论文

医学毕业论文: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

中医药与现代免疫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二者没能很好的结合与应用。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医学毕业论文: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免疫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人,中医药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崇尚回归自然潮流在全球范围的悄然兴起,中医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态而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中所起的作用倍受人们关注。

关键字: 医学免疫,中医理论,中药方剂,实验技术,中医药研究。

前言: 现代免疫理论在我国早有记载。早在公元342年,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预防狂犬病的免疫学方法和效果:“疗犬咬人方,乃杀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公元998一1022年宋真宗时代,我国就用接种人痘预防天花,至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我国对人痘法有了重大改进,同时创造了人体连续传代的方法降低苗种的毒力,此法成为近代免疫学的先导,开了人工免疫方法的先河。我国人痘接种获得成功见于文字记载是公元1007年前后,比英国人琴纳试用牛痘苗预防天花要早700多年。中医学对变态反应的认识也是比较早的,约在公元前3000年的神农氏就曾提出孕妇应忌服鱼、虾、鸡和马肉,认为服用这些东西会引起皮肤溃疡。这对后世认识和预防变态反应有重要意义。中医学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西方国家早2000多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不仅是免疫学的“故乡”,也为世界免疫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从三方面谈起中医药与免疫学的关系与发展,一是中医理论;二中药方剂;三实验技术。

1.现代免疫与中医传统理论

中医理论的邪正学说、阴阳学说、脏象学说及养生理论都已证明和现代免疫学关系十分密切。

中医学把人体的机能活动及抵御和清除各种有害物质的作用叫“正气”,免疫能力与正气的含义基本上是吻合的,而把破坏人体内部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相对平衡状态的有害物质叫“邪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这正是机体的免疫功能。现代免疫学提出的机体免疫系统三大功能(防御功能、自稳功能、监视功能)正是中医邪正学说的`具体化。防御功能是指机体抵御病原生物等“外邪”的功能,自稳功能和监视功能指机体清除“内邪”(如:损伤、衰老、死亡、突变细胞等自身抗原)的功能。

免疫系统不断维持自身平衡的过程也正等同于中医的正邪对抗和阴阳平衡,以此达到自身的稳定。中医药防病治病,归根到底,主要还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等功能,从而达到机体的自身稳定。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免疫系统仅是人体内复杂系统中的一个,中医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不仅作用于免疫系统,也可能是通过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

经络实质也是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循行通路,参与免疫调节网络的构成,针灸的有效作用与免疫调节同样密不可分

2.免疫学与中药,复方的相互关系

近些年来,研究和开发免疫调节药物成为医药界的热门话题,临床使用的很多中药及方剂经实验研究被证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加之中药资源丰富,所以从中药中寻找新的免疫调节剂具有针对性强、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

免疫促进药:主要是益气、养血、温阳、益阳的药物及少数解毒和活血的药。 1.促进细胞免疫药物:如增加T细胞比值的药:党参,黄精,白术,香菇,鸡血藤,淫羊藿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药物:人参,桑寄生,白术,五味草,旱莲草,白芍,川芎,丹参,黄芪等。增强细胞吞噬功能的药:山药,黄连,穿心莲,白花蛇,舌草等金乡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张西峰。 2.促进体液免疫的药物:如抑制补体含量减少的药:枳壳,陈皮,麻黄,丹皮等。促进抗体生成增加的药:菟丝子,黄芪,紫河车,云芝等。

免疫抑制药:主要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 1.清除抗原药:鱼腥草,蒲公英,银花,黄连,黄芩,黄柏,当归,红花,大蒜,郁金等 2.抑制抗体生成: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大枣,补骨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茵陈,秦艽,桂枝,泽泻,苍术等

.双向调节药:可使过低的既能状态提高,亢进的机体状态降低,使机体内环境稳定。常用药:人参,刺五加,黄芪,防风,甘草,当归,麦冬,五味子,肉桂,熟地,赤芍,丹参,降香等

免疫调节药:作用于机体的调节系统,有利于体内健康方向发挥作用,而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1.作用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该轴的药物:人参,党参,白术,五味子,紫河车,灵芝等抑制该轴的药:黄精,地黄,甘草等2.作用与环核苷酸的调节药:环核苷酸被认为是阴阳平衡的枢纽,正常细胞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乌苷(cGMP)保持着一定的比值,补阳药可能升高此比值,滋阳药可能协调该比值,从而是免疫平衡得到调节,属于一种快速调节方式。常用药物:党参,猪芩,人参,甘草,茶碱,麻黄碱,土茯苓,龙葵,灯心草等。

中国古代传统经方与免疫关系紧密,二妙方具有增强细胞免疫的功能,四妙方又表现出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等等。

许多中药、方剂和针灸等可以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态治疗世界疑难疾病,例如癌症,艾滋,等传染病。绝大多数中药和方剂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很小),还可克服西药(主要是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肿瘤,不但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症状、缓解病情,还可拮抗放疗、化疗对机体的损伤。现代医学在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疾病中,常给机体输人细胞因子,这些外源性的免疫反应物质往往有一定的副作用,不仅价格昂贵,且长期应用会降低机体的敏感性。而不少中药、方剂及针灸等可诱使机体细胞产生和分泌细胞因子。而以上机理的阐明都来自于现代医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中医在处方时,很注意各味中药君臣佐使的协同作用。但对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清楚。而中医药免疫学则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也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如:由甘草等提取物制成的抗AIDS药物“克艾可”已用于临床。

3.免疫学实验技术与中医药研究

目前中医药研究中常用到的免疫技术有许多,现试举比较常见的实验的应用。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此试验在中医药研究中可以定量的测定某蛋白质在某组织中的含量,了解中医药对体液免疫的影响。2免疫印迹法,中医药在自身免疫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组化技术,通过表面标志物的标记,对组织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做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4放射免疫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主要做微量物质的研究测定,等等。

加强中医药专业免疫学等实验能力的培养,掌握必要的免疫学实验技术,有利于培养既精通中医药,又熟悉常用的现代医学实验技术的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中药市场上,我国的贸易额不占优势,其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的中药剂型不太容易被某些国家所接受。掌握必要的实验技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中医药免疫学把现代科学技术用于中医药免疫等作用的研究,既重视中医学宏观整体的哲理思想和动态辨证关系,又强调现代医学的局部定位性和实证分析研究,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整体观的合理性和优势,又弥补了中医学整体观的缺陷和不足,它是中医学宏观整体的哲理思想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等科学技术的巧妙结合点,是独具我国特色的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它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和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4.结论

中医药与现代免疫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二者没能很好的结合与应用。中医药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和所有学科一样,中医药的发展也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依靠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中医学有其合理性和优势,也存在缺陷和不足,缺乏实证分析研究,对机体微观局部的结构和功能缺乏深刻了解,是一种哲学观念。这种理论的滞后性和认识方法的欠缺,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贫乏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原因。要想充分发挥免疫学理论在中医药研究中的特有作用,促进中医学新的振兴和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提倡中医专家和免疫学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只有中医专家和免疫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密切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才有可能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贺新怀 席孝贤 孙理军 中医学整体观与中医药免疫学 (712083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胡研萍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免疫学研究。

3.关洪全,韩晓伟,雷萍,侯殿东试 加强中医药专业硕士生免疫学实验能力培养的意义与措施中 医 药 导 报

4.郭 峰 浅谈开展中医药现代系统免疫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5.陆平成 免疫学在中医药科研中的应用和展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辽宁省朝阳市保泰本草应用研究所历经11年零6个月,运用中医理论完成了艾滋病的相关研究,并已有治愈病例.可能是由于世界上至今都没有任何权威机构研究出艾滋病的治愈办法,所以我们的研究只能得到极少数人的认可,甚至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有许多人假冒医研单位或自称为医研工作者,他们均称能治愈艾滋病,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这种情形确实存在,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医药在医界所占地位和这一古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面对这一社会现象,是真是假其实并不难辨,关键在于必须用科学的眼光去鉴别。治愈与不能治愈,运用科技检测方法一探便知。本研究所在临床研究期间,均是以国家指定医疗机构的检测结果作为疗效的判定依据。所有数据完全真实,而且有据可查. 相关理论与研究论文已在医学杂志《健康大视野》上公开发表,主题是《艾滋病医理玄机》和《论艾滋病毒的特殊传变机理》.

五篇太多了、如果是一篇我还可以式一式。

09年新闻大概提了三条,先是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家称找到疫苗新方法。就这条来看,疫苗并非治疗,但是否能从疫苗新法的某些环节给治疗以启发,这很难下结论。然后是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夫妇称找到了引起产生抗击多种HIV抗体的病毒。如果确有其事,这种病毒很可能将会成为一种新药,治疗效果将比过去的治疗方式提高好几倍。但问题在于这种病毒是否有其他副作用。具体的你看这里…为了便于理解,你需要了解这个:艾滋病的致病原理在于,它能吞噬T细胞,T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也就是说,艾滋病将导致免疫能力下降,一些小病都会致死。以前的技术瓶颈在于无法找到病毒的寄主细胞(病毒的潜伏性导致无法区分哪些细胞受感染),并且无法给予区分打击,即无法只杀伤病毒和受感染细胞。至于CD4细胞嘛,文章里面写的很清楚了。总的来说,艾滋病的研究确实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要应用到治疗上,还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具体的说,如果是研制新药物,仅仅是进行后期的安全性实验都要画上5~10年。如果是研究出新的治疗方案,并应用已有的药物,很可能方案一出就能马上使用。治疗艾滋病,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论文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摘要: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终生具有传染性. HIV 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可感染人类并导致AIDS.在实验条件下,HIV-1可感染黑猩猩,HIV-2可感染恒河猴,可导致病血症及血清抗体转为阳性,但不能引起动物发病.从HIV感染者外周血,精液,乳汁,脑脊液,唾液,泪液和其他体液中均可分离到病毒,不过目前尚无经泪液,唾液和汁液等感染HIV的报道.HIV一般通过血液和精液和,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性传播,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接受HIV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感染者体液或HIV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的职业危险性; (3)母婴传播,感染HIV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传染给新生儿(Connor,1997).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对此不必过分敏感和恐惧. 在体外,HIV可感染CD4+T淋巴细胞(T4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其中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中,表明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HIV主要的靶细胞.此外,HIV还可感染正常B淋巴细胞,经EB病毒转化形成的B淋巴母细胞系,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中幼粒细胞及多种细胞系 (O'Brien,1997) 在体内,HIV除感染结缔组织中的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外,还可感染上皮组织中的朗格汉细胞(Langerhanscell)及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内皮细胞,其分布遍及骨骼,胸腺,脑,心,肺,肠,眼,肾,皮肤和性腺等器官(Dittmar,1997a).HIV具有如此广泛的细胞和组织嗜性,同它所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缺陷,淋巴腺病,卡波西肉瘤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等多脏器症状是相吻合的. 高度的变异性是HIV及其他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突变主要来自反转录过程,其中env和nef等基因变异幅度最大,而gag和pol等则相对保守,变异程度较低且多为沉默的点突变.根据env和gag等基因的变异, 至少可将HIV-1划分为2群,共11个亚型.其中M(main)群由10个亚型组成,即A-J亚型.欧美主要为B亚型,非洲流行A,C,D,E等亚型; 在我国B亚型占优势,其次为C亚弄和A亚型;此外,M群中还存在着各亚型之间的嵌合体(mosaic),如A/E,G/A等.O(outlier)群主要分布于西百和中非,由于成员较少,常被视为一个亚型(O亚型).根据同样的方法,可将HIV-2划分为A,B等亚型(UNAIDS,1997).不仅各地区或不同个体之间HIV存在很大的变异,即使在同一个体内部,差异同样明显.事实上,每个HIV感染者所携带的都是一个异质性的病毒群体,各种突变株共存于体内.高度变异性有助于HIV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同时也为HIV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怎样预防艾滋病 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科学家们建议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 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 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 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3,母婴传播预防 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 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 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把我的答案设为最佳答案

艾滋病虽然被发现还不到30年,但因其死亡率高而至今没有有效药物和疫苗,早已成为专业研究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一些相关信息也被广泛认知,例如公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主要有:不洁的采供血、吸毒、不安全的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其中不安全的性行为主要存在于性交易和同性性行为中。 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相关调查数据来看,在商业卖血者、吸毒者和同性恋者中,老年人并不占有特别大的比例,所以,老年人感染艾滋病个案的增加明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性交易传播。《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也提到,艾滋病防控人员在与感染老人的交流中,总结这些老人染病的原因是,退休后口袋里有钱但又不是很多,时间空闲,就会光顾一些低档的娱乐场所,有些老人出于身体状况的原因,不愿意使用安全套,因而不幸中招。 老年人买春,并不是单纯的性需求旺盛这么简单,更与文化生活匮乏、精神空虚有关。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其乐融融、三代乃至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形态,已经永远地过去了。年轻人大多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里的老人。这个极端功利的社会,也没能为丰富老人的生活提供多少帮助,所谓寂寞难耐,老人只能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生活方式,而从性交易中寻求慰藉,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宣泄通道。 老年人热衷于买春,除了感染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几率较高外,还有其他风险。老人因“按摩”或“桑拿”而猝死———也就是传说中的“马上风”,就经常见诸媒体报道。事实上,就在今天,《南方都市报》就有报道,黄埔区一位收购废品的六旬老翁,昨日猝死在一暗娼家中,全身赤裸,怀疑因买春时吃药过度或病发致死。 当然,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我以前的一个邻居,父亲已经快70岁了,但平日很爱去风月场所“找女人”,邻居母亲对此非常不满,经常在他面前抱怨,他被唠叨得烦了,就冲母亲说:是我给钱他去玩的,你就别啰嗦了。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有这个心思和能力,作为儿子我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他身体还很好…… 当越来越多老人走进风月场所寻求性方面的慰藉之时,应该反思和检讨的正是我们———作为社会主流的青壮年阶层,我们没能充分考虑和照顾老人的需要,以至于他们中有些人晚节不保,甚至因此染上本不该有的疾病乃至失去生命。老人感染艾滋病个案增加明显这个现实提醒我们,除了继续关注和帮助卖血者、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防控艾滋病的努力中,也应该包含为劳碌了一辈子的老人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

艾滋病的诊断标准(1)病史 有婚外性行为、静脉药瘾、输血及血制品或其母为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2)HIV感染者 没有临床症状或仅有慢性淋巴结病综合征。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证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nn Blo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3)艾滋病相关综合征(4)确诊病例①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一个月以上;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一个月以上;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卡波济氏肉瘤(KS);明显的霉菌如鹅口疮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②若抗体阳性或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等①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小于1,CD4细胞计数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本文来自】

忘记了是从那一天起,爱滋病这个略带西方色彩的字眼闯如了我们的生活.它惊醒了沉睡中的我们.让我们认识了爱滋,了解了爱滋,惧怕了爱滋,远离了爱滋病人. 人性就在这时体现了.普存忻这个我不太熟知,但是他是有名的爱滋病大使.也许我连他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我从心里崇拜他,因为他有一颗剔透的心,高尚的灵魂.其实我心里也知道,爱滋病是靠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可是就是人性的自私,我也保护我自己,如果有一个人他站在我面前说要和我握手,而且告诉我他是爱滋病人,恐怕我也会胆怯,我也会踌躇.可是他呢!毅然的和他们握手,吃饭,交流.也许这些在正常人与正常人之间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如果是一个正常人和一个爱滋病人之间,那么是多么的崇高的一种气节.是多么的伟大.他们做到了,可是今天的我真的做不到. 人之初,性本善.也许是自私抹杀了我的善良.也许是自己保护的意识让我收起了善良.今天我只能在这里高唱凯歌,百般称赞那些能做到和爱滋病人平等的人,对不起,今天的我依然做不到~ 艾滋病是一种有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入侵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天猫爱卫唾液收集器不用抽血在家取样,保护隐私。 全球艾滋病20年来造成2800万人死亡,目前还有4300万患者,并且每天新增病人万人。我国现有65万艾滋病感染者,去年每天新增192人。 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性接触传播;二是血液传播;三是母婴传播。 目前,艾滋病仍然是不治之症。它威胁着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2、使用避孕套。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3、治疗性病。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艾滋病的感染。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服务咨询,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服务热线进行咨询。4、远离毒品。避免共享针头,禁止吸毒,减少血液接触。处理伤口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皮肤、眼睛、口腔接触到别人的血液。5、防止交叉传染。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只要按照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去做就不会感染到这种病。就可以不让自己的生命白白浪费掉。

关于艾滋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我国对艾滋病针头的研究已经是处于越来越成熟的阶段,因为我国对艾滋病研究的投入是越来越大的,而且现在也对艾滋针头产生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为什么被扎针会被感染等传播的途径

2005年前后,对中国艾滋病研究领域用“春意盎然”来形容应该是不过分的——在长春百克标志性的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首度“撞线”之前,我国唯一的治疗性艾滋病疫苗也刚刚结束实验室工作;不久前,更传出中美合作找到阻断艾滋病病毒复制新途径的好消息。而5月14日上午,长春百克进行的艾滋病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则进入第二阶段。[br]然而,在硕果频结之际,近日“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可行性咨询会与曾毅院士牵头的艾滋病研究领域十专家会几乎同时在北京召开,无论是以探讨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开发为主题的前者,还是以讨论艾滋病研究思路转变为目的的后者,都不约而同地传达出这样一种“萌动”——中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应该考虑换个“脑筋”、换个“活儿法”。种种迹象表明,研究者们在热发展的进程中已开始对日后的科研道路进行必要的冷思考。[b]■资金短缺掣肘研发[/b][br][br]自3月12日国内首次进行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至今的两个月内,如同8名受试者目前的平静感觉一样,事件本身也似乎逐渐归于平淡。当记者就目前试验进展问及事件主角长春百克公司时,该公司副总经理冯大强信心十足,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挺好”。这句话在5月14日这一天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当日,长春百克疫苗人体试验顺利进入一期临床研究第二阶段,每一位志愿者陆续接种由两种艾滋病疫苗组成的混合疫苗,目的是全面考察艾滋病疫苗的安全性。迄今为止,接受疫苗的24名受试者无一出现不良反应。[br]然而,相关统计数据也表明,就世界范围而言,进入一期临床试验的106(一说109例或110例)例艾滋病疫苗中,能顺利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仅为12例,比例尚不到十分之一。摆在长春百克面前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br]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2003年3月颁布的《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排除风险因素,长春百克进行疫苗临床试验的全过程最少也要7年时间。而在这7年间,试验究竟是会缓步前行,还是会在某天戛然而止,无论是试验机构还是研发单位,心里都没底。[br]但毫无疑问的是,长春百克虽然只是该研究领域的后起者,但全球35支进行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研发队伍中出现中国名字仍属破冰之举。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对该试验给予了高度评价:退一万步说,此次试验即使失败,也可从中获得很多重要的“实战经验”,推动我们下一步的研究。[br]然而,摆在百克和所有中国研究者面前最现实也最迫切的问题仍旧是缺乏资金。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就明确指出,目前艾滋病疫苗研制的困难首先在于资金不足。按邵一鸣的说法,目前国内多数队伍是“欠债干活”。[br]而长春百克“掌柜”孔维对资金压力的感受则更为真切。孔维坦言,对长春百克而言,资金日趋紧张可能是目前最大问题。此番启动的一期临床试验,该公司投入了约1亿元资金,而长春高新(000661)的年报称,2004年长春百克亏损额达553万,远远超过公司的注册资本。[br]不仅如此,在过去的几年里,长春百克获得中国各级政府经费支持也屈指可数:2003年获得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专题资助120万元;2004年11月,获国家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万元资助;2004年获长春市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攻关资金10万元支持。这些支持对于动辄千万元的艾滋疫苗临床研究来说,相去甚远。[br]据有关人士介绍,国家863计划单列一笔资金支持疫苗研究,其中真正分到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的仅数百万元。而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事件,对863计划的经费支配造成相当大的冲击。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邵一鸣,曾在“两会”上建议:国家应加大对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投入,支持更多队伍。此提案受到了中央高层的重视,科技部当年便设专项资金,经费从每年100多万元增至1000万元。但在一些科研团队看来,这还是杯水车薪。[br][br][b]整合力量提升效率[br][/b][br]4月底的北京,“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咨询会与曾毅院士牵头的有3位院士、7位专家参加的3小时的研讨会,都将目光投注于艾滋病研究思路的更新。[br]建立“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旨在将艾滋病研究尽快纳入快车道。作为会议的牵头者,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对设立“联合研究中心”的解释是,“提高我国艾滋病研究水平,加快艾滋病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速度”。而吸引海内外华人专家联合开展艾滋病防治研究也成为专家们的热议话题。[br]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我国建立国家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是非常必要且相当紧迫的工作。如果该中心得以组成,应该可以充分发挥协调和管理职能,联合海内外华人科学家,整合国内已有科研力量和资源,建立并完善中试基地、灵长类实验动物平台、临床试验基地、质量标准与检测平台等一整套技术体系,有力推动我国艾滋病疫苗与药物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进程。[br]而曾毅院士的专家会则聚集了十位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会后,与会专家之一军事医学科学院十一所金宁一教授用“时间很短”、“人数不多”、“规格颇高”评价这次会议。他告诉记者,在目前艾滋病迅速蔓延而疫苗研发进展不快的情况下,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确实有必要换一个思路,以往“盲目、重复的工作做得太多了”,“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必须结合起来。[br]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治疗性艾滋病疫苗学科队伍带头人,金宁一早在2004年岁末就已经结束了相关实验室研究工作,但由于缺乏企业资金的介入,该项目产业化至今仍处于等待和谈判阶段。也正是因为辛苦研究出来的结果不能尽早付诸试验,对于合理和高效的产业化,金宁一有着比别人更迫切的需求。[br]尽管对于两场会议的具体内容,到会专家都特别谨慎,不肯多言,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范处长更是反复向记者强调,“目前仅仅是一个想法”,但“自觉”考虑研发长远运作思路对下一步研究可能产生的推动作用还是让人多多少少感觉到了希望。金宁一则向记者透露,尽管这次意在抛砖引玉的十专家会只是对可行性进行初步讨论,但是,“每位专家都领了任务,考虑研发思路的转变”,而且,“我们已经在计划下半年的香山会,并希望能够引起国家相关领导的重视”。[br][br][b]国际合作专利破题[/b][br][br]今天看来,长春百克现阶段的快人一步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孔维力邀来自美国、韩国、瑞典的近20名博士共同创业应属其中关键一环。而霍普金斯大学VITAL公司以艾滋病疫苗非专利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作价200万元入股,更是为这一项目打上了鲜明的国际合作印记。冯大强得知北京会上专家们提出“吸引海外华人科学家联合开发”计划时很是赞同。他表示,“只要能够找到合作的共同内容,对于可以扬长避短的联合开发,我们会密切期待和关注。”[br]而有关合作最“新鲜”的例子来自于中国科技大学。日前,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有机材料研究室宣布,他们与美国西莱山医学院合作,已成功找到阻断艾滋病病毒复制的新途径。作为课题组负责人,该院副院长汪志勇教授介绍说,在这支由8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美联合队伍中,有3名中方人员。[br]目前,国际合作日益增多,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的分配值得关注。在市场经济中,科学家通力合作,研究获成功之后,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与合理分配易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金宁一告诉记者,通常双方在合作之前会进行一定的约定,对于未来可能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都有详细的划分。如果试验成功,双方保守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秘密”,也就有了知识产权。当然,各企业和实验室都会根据各自分工不同而在产权约定上有别。[br]对于这一问题,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陈初升对记者的解释是,“目前还没有牵扯到知识产权问题,现在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以后的合作还要很多年”。而汪志勇也曾经表示,目前这个项目所有经费都是由政府承担,他本人只是以个人名义参与研究,在论文发表上享有同等贡献的署名权。今年3月,汪志勇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了该项目30万元研究经费的申请报告,他希望可以向美国合作方提出以我国政府名义介入项目合作,这样将来我国就可以享受到部分知识产权。[br]而事实上,看中艾滋病疫苗潜在庞大市场的眼睛还有很多,不少具备条件的高校实验室也在与国内外企业进行联合研发。对于这样的各自为战,有业内人士谨慎地表示了担心:在重视知识产权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研发队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相关知识,免不了会因此“吃亏”。此外,研究机构与企业,特别是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在看重资金支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对双方的研究思路和理念进行充分的沟通,如果双方在研发思路上有较大分歧,难免会影响今后的研发进展。[br][br][b]相关链接:美科学家揭示多数艾滋病疫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br][/b][br]近年来科学家不断开发出新的艾滋病疫苗,但其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揭示出其中原因:艾滋病疫苗在人体内制造的多数抗体,被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消灭了。[br]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此前开发的艾滋病疫苗,大多数利用了艾滋病病毒表面的蛋白质gp41,而艾滋病病毒的某些表面蛋白质,只会引起人体内产生短期的自反应抗体,而不是长效的、针对艾滋病病毒的抗体。[br]由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主任巴顿·海恩斯领导的这个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解释说,人体免疫反应可以按其生成的抗体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B细胞免疫,包括一些功能较弱、针对许多种病原体的抗体。这类抗体也可能攻击人体组织,引起自身免疫病。如果病毒激活了先天性B细胞免疫反应,那人体会首先摧毁B细胞,以免引发自身免疫病。[br]另一类是适应性B细胞免疫,这种免疫反应一般较慢,但会产生功能较强的特异性抗体,也就是免疫系统只会攻击入侵的病毒等病原体,这类免疫会对特定的病原体具有长时间的免疫力。大多数成功的疫苗,都利用了适应性B细胞免疫原理。[br]科学家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时,也希望用病毒的某些表面蛋白引发人体的适应性B细胞免疫反应。但海恩斯等人在实验中发现,目前用于开发艾滋病疫苗的gp41表面蛋白质,在人体内引发的免疫反应更类似于先天性B细胞免疫,免疫系统生成的抗体,能与人体组织内的多种分子发生反应,结果类似自身免疫病。这样,免疫系统首先就要摧毁抗体。[br]海恩斯说,这一研究成果指明了艾滋病疫苗开发中的主要方向。以后科学家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时,应注意“诱使”机体对艾滋病病毒的表面蛋白质产生适应性B细胞免疫,这样才能成功预防病毒感染

临床试验中证实了长期抑制HIV的效果。《自然》杂志的最新研究中,2022年7月2日,来自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意义非凡的突破,他们通过两种广谱中和单克隆抗体的联合使用,在一项1期临床试验中证实了长期抑制HIV的效果,这项研究有望为艾滋病治疗提供替代方案。

我国艾滋针头研究现状形式十分严峻,现还没有研究生能有效杀死艾滋病毒的药物,只能用药物延缓艾滋病毒的繁殖,平时要多注意预防艾滋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