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有关历史教学的论文题目高中英语

发布时间:2024-07-17 08:27:48

有关历史教学的论文题目高中英语

对川教版《世界历史》英文词汇的建议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马文燕 在川教版《世界历史》教科书上,出现了许多中外文对照词汇,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这是历史科学求真的需要。历史学的研究和学习都强调第一手史料的重要性。在世界历史的学习中,国内中文资料虽然繁多,但由于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不少中文资料已经与原文史料的本意相去甚远。在中学世界历史教科书中,适量引用原文词汇,方便师生查找外文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师生直接地、准确地、全面地了解世界历史,避免以讹传讹,显得尤其重要。其次,这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的要求。早在上个世纪,一位伟人就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在中学教育阶段就应该为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历史教科书中选用适量的英汉对照词汇,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外语资料,有助于师生开阔国际视野、发展历史思维能力,更好地了解、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第三,这也是迎接新时代挑战的需要。新课标提出,“教科书的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和适应性,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终生学习的需要”。当今世界,网络资源极其丰富,百度、搜狐、谷歌等强大的搜索引擎,都可以方便、迅速地进行中、英文搜索。尤其是英文网站中,蕴含着更为广阔的资源,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教科书提供外文词汇,为师生网上查找英文资料的提供了便利的基础条件。第四,这是学生知识整合的需要。新课标提出,历史教学要注重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在英语课堂及现在的影视节目、时事新闻中,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有关世界历史的英文词汇,历史教科书中的英文词汇,加强了历史知识与英语、时事、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笔者任教于外语类学校,对学生的英文要求整体较高,在课堂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历史课本的外文词汇也认真阅读,并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也提高了我对历史课本中外文词汇的关注程度,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特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川教版《世界历史》更加完善。1、语言不统一的问题川教版《世界历史》中绝大部分外文词汇是英语,也有少数例外。如上册《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一课中P45的萨拉丁(Salāh-al-Dīn),上册《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P74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都不是英语。下册《伟大的十月革命》P29注解中,对布尔什维克、苏维埃、孟什维克的注解用了俄语。因为目前绝大多数中学生学习的外语是英语,所以建议川教版《世界历史》中只引用英语,不引用其他外语,以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和利用率。2、人名中的问题川教版《世界历史》中有的历史人物没有附英文原名。上册《中古时代的欧洲》一课中,P33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配有英文全名,P35贵为国王的矮子丕平,却没有配英文名。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上册P107,凯伊没配英文名,哈格里夫斯、瓦特等人都配有英文名。这些历史人物,同在一课,历史地位、重要程度也相差不多,却在配英文名上有此区别,让人费解。再如,在上册《英国的新生》一课P82中,缺少玛丽的英文及生卒年代, 无独有偶,《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一课中P101,章西女王也没有英汉对照及生卒年代。这二人,也是川教版《世界历史》中仅有的两位女性历史人物,一个生活在英国,一个生活在被英国殖民时的印度,查找她们的英文姓名应该不算难事,出此疏漏,希望是巧合,而不是编者重男轻女的倾向。在非英语国家的历史人物中,教科书中提供的英文名就更少了。比如,在上册《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日本明治维新》两课中的历史人物就一个都没有配英文名。同是日本的历史人物,下册《德意日的法西斯化》中P56的广田弘毅没配英文名,而《战争的扩大和转折》一课中P68的近卫文麿又配有英文名。建议教材统一标准,不分国籍、性别,最好为每个历史人物都配英文名。川教版教材中有些历史人物英文姓名不对应。比如,上册《美国的独立》一课P85 George Washington对应的中文全名应为乔治·华盛顿,华盛顿实际只是姓。再如,上册《古代罗马》一课P30中,Julius Caesar,中文应为朱里斯·恺撒。类似的还有,下册《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一课中,P60英国首相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中文名仅有张伯伦,P65页Charles De Gaulle中文名仅有夏尔·戴高乐,都没和英文姓名完整对应。川教版《世界历史》中还有些历史人物英文姓名不完整。如,上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中的爱迪生,马可尼,贝尔,法拉第等科学家都没有名,只有姓。上册《英国的新生》中P80的克伦威尔,上册《美国南北战争》中P123的林肯,中英文都是只有姓,没有名。当然,这些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其知名度较高,中文译名具有唯一性,然而,在西方世界,重名重姓的较多,如果查找英文原文的资料,尤其是网上搜索,只输入姓,就会无关条目过多,大大影响影响查找结果和速度。考虑到中文不习惯用很长的人名,为避免篇幅过长,建议川教版教材中历史人物中文译名不易重名者只用姓,易重名者姓、名均用,配英文名时加上名的缩写字母,以利查找原文。3、国名、地名中的问题川教版《世界历史》中,同为古代文明发源地,埃及、印度就有英文名,而巴比伦、希腊就没有英文名。著名城市如罗马、雅典、斯巴达、巴比伦等,也没有配英文名。同为国家名,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配了英文名,却无英国、法国、俄国等国的英文国名。上册讲古代、近代的日本,没有配英文国名,下册讲到二战后经济时才配了英文国名,显得相对滞后。上册P33有英国前身英格兰的英文名England,后来讲到英国的新生、殖民扩张等,教材都没有详细说明英国国名的变化,也没有再配新的英文,容易让人误解为英国就是England。建议重要地名、国名,都在教材首次出现时就配英文名,在其国名发生变化时所配英文名也应相应变化。4、历史专用名词的问题,在历史名词中,事件、制度、文献等名称都有其特殊性,不可随意更改,中文如此,英文也如此。英汉互译中,一词多意、多词一意等情况都会出现,不熟悉情况随意直译往往会出错误。如二战后期的四个著名国际会议,川教版《世界历史》中只提供了会议召开城市的英文名,如果用meeting而不是conference加上地名去查找相关会议资料,结果会大相径庭。因此,教材中会议、战役等仅配英文地名是不够的,还是应配完整的英文专用历史名词词组。阅读历史文献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手段。川教版《世界历史》中只有《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定》等少数几个文献配了英文名,非常不利于师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还有许多重要历史文献如:《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共产党宣言》、《九国公约》、《蒙巴顿方案》等都需要配英文原名。此外,还有许多文学名著,艺术瑰宝,宗教经典,建议也配上英文名。川教版《世界历史》教材中,有文艺复兴、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的英文名称,缺少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希波战争、南北战争、明治维新、普法战争等历史事件的英文名称。在制度方面,上册P34小字中提到的臣服礼配了英文,相比之下,大字课文中更重要的采邑制、封建社会、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词汇都还没有配英文。除此之外,教材提到的三大宗教名称,也缺少相关英文。建议增加。5、英文词汇的位置问题人教版的英文词汇都集中在教材后的附录,虽然方便集中查找英文词汇,但不认真看书的学生往往不翻附录,造成英文词汇形同虚设。川教版的英文词汇分散在课文当中,学新课时每个学生都能看到,但不便单独查找英文词汇。建议川教版教材既在课文中提供英汉对照的词汇,也在书后附录集中提供英汉对照词汇表,这就结合了两种模式的优点。 当今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世界历史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信息来源。在引进的海外影视、流行歌曲、电脑游戏中,都会接触许多有关世界历史的内容,也会出现不少外文词汇。如果教材提供的英文不够准确、系统、完整,就不利于学生查找相关英文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就降低了教科书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当然,目前能用英文进行探究学习的师生并不多,但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安排下,绝大多数学生,只有这一次机会系统学习世界历史,我们的教科书和历史课堂,应该力求为学生今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如果,在学生离开校园后,还留着历史书舍不得扔掉,时时翻阅,以备查找,那不是教科书编著者和历史教师梦寐以求的境界吗?

1、浅谈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2、浅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3、何谓“封臣建国”。4、浅谈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影响和意义。5、浅谈汉民族的形成史。6、浅谈古代西域经济文化。7、古代东北的民族兴起与衰落。8、古汉语“普通话”的变革。9、唐代的宗教文化。10、古代民俗服饰的演变。就先这些吧,也不是很少了,呵呵呵,要还有意见,那就把你的问题再细致点好啦。

要做一篇十分重要的论文了,其重要程度等同于毕业论文。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历史学就是研究政治史和经济史,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的思路可以说是开阔了一些。历史,从广义上说,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因此无论是什么问题,其实都可以纳入历史学的研究范畴。只是“术业有专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精细,因此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和历史,主要由理工科类去研究,而“历史”作为一个学科,主要或是说完全转向了人文、社会领域的研究。 除了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其他的诸如服装、各种文化现象、思想发展潮流等等都可以成为历史学科的研究范围。我个人现在更对文化史感兴趣。这部分历史和问题,与社会学、心态学、哲学、思想潮流都有极其紧密的联系。而且研究的问题也都更有趣,更轻松。但要做成学术论文的样子还是很难。 这次要做的论文,我想写写“八大胡同与娼妓文化”的相关事情,想把自己从政治史和经济史中解放出来。这个题目挺变态,但老师没说存在什么道德上的问题。这只是正常的学术讨论和写作,只是了解我们不知道的历史。老师还说让我实地考查。但我现在对历史非常的排斥,论文也许写起来会很痛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心情翻阅资料和书籍…… 对历史研究认识的狭隘,也是现行中学教育的一个的弊病。迫于各种考试,我们的历史课几乎是只将政治、经济和军事,这就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误区。而孰知,历史也许就隐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中……

1、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中外比较型的论文容易拿高分比如,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就较热门素材也比较多2、本国方面的:秦始皇焚书坑儒统一汉字开始,大唐盛世多民族文化交融对本国和外国语言文字的影响,元代、清代外族统治中国时对语言、文化的影响,还有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对语言也是有影响的;个人认为线索就是政治制度之下文化、民族措施,以及本国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导致语言、文字、艺术等多方面的变化。 3、中国语言的历史变迁-bin/i?fileid=206650

关于历史教学的论文题目高中英语

要做一篇十分重要的论文了,其重要程度等同于毕业论文。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历史学就是研究政治史和经济史,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的思路可以说是开阔了一些。历史,从广义上说,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因此无论是什么问题,其实都可以纳入历史学的研究范畴。只是“术业有专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精细,因此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和历史,主要由理工科类去研究,而“历史”作为一个学科,主要或是说完全转向了人文、社会领域的研究。 除了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其他的诸如服装、各种文化现象、思想发展潮流等等都可以成为历史学科的研究范围。我个人现在更对文化史感兴趣。这部分历史和问题,与社会学、心态学、哲学、思想潮流都有极其紧密的联系。而且研究的问题也都更有趣,更轻松。但要做成学术论文的样子还是很难。 这次要做的论文,我想写写“八大胡同与娼妓文化”的相关事情,想把自己从政治史和经济史中解放出来。这个题目挺变态,但老师没说存在什么道德上的问题。这只是正常的学术讨论和写作,只是了解我们不知道的历史。老师还说让我实地考查。但我现在对历史非常的排斥,论文也许写起来会很痛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心情翻阅资料和书籍…… 对历史研究认识的狭隘,也是现行中学教育的一个的弊病。迫于各种考试,我们的历史课几乎是只将政治、经济和军事,这就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误区。而孰知,历史也许就隐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中……

1、试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近卫军与皇帝的关系  2、马尔克与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  3、曼与马尔克的比较研究  4、论林志纯关于中国城邦制与封建制的研究  5、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  6、白月桥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7、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发展研究(2009-2015)  8、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9、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  10、江西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变化走向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  11、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卷历史选择题分析  12、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13、阶级斗争史观的式微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探究  14、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  15、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比较研究  16、中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7、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体系的演变分析  18、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  19、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  20、新课程背景下亚非拉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状分析研究  二十个好写的历史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积极应对《历史与社会》课改中的困难 (332)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式分析 (320) 高中历史实施“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 (320) 浅谈历史教师的才学识 论文 (321) 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317) 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316) 把辩论赛引进历史课堂 (314) 二十年来高考历史问答题评析 论文 (313) 试析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文 (322)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论文 (325) 历史学科问题教学设计 论文 (318)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几种方法 论文 (318) 高三历史总复习应注意教材地图中的知识冷点 论文 (315) 谈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 论文 (318) 简论历史学科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论文 (319) 论高中世界史教学的全局意识 论文 (316) 历史教学中的民族关系问题 论文 (316) 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和特点 论文 (315) 学习之友学习新编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的一点意见 论文 (316) 命题研究历史小论文的解题与训练初探 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  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  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  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  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  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  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  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  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  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  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有关历史教学的论文范文高中英语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正说明,海湾战争的根本因素不是由于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两种“文明间”的战争,而是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 贬抑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一个缘由,是有些研究者认为以往中国近代史写的政治史,是阶级斗争史,有的人甚至指责为“阶级斗争为纲”。恩格斯在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2]。列宁也说:“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3]。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指导,那就离不开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学说。至于将阶级斗争等同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是对不同性质问题的混淆。 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弱化,还因为以往史学界着重于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些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颇多,再做研究起点较高,向前推进难度较大,要下更大的功夫。然而这些大事件也不是没有可以继续研究的,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有些问题也有待深入。即如孙中山,近些年又陆续发现一批有关的资料,还没有很好地加以运用研究;关于他的思想等方面的评论,研究者的见解也颇有分歧;何况迄今尚未有一部学术价值高的、有份量的传记。 重大事件自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中国近代政治史,不是它的全部内容,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应当忽视。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扩展了中国近代史的领域,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不宜扬此抑彼,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外交等都同样需要研究,都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二 注重微观研究,也要重视综合研究 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趋向细化,具体问题的研究受到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的、微观的研究很有必要,这是综合研究的基础,但是过分细化就会流于“碎化”。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不短,人、事繁多,对全部细节或微小问题逐一加以研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即使研究了,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细化的研究需要斟酌所择取的题目有没有研究价值,而有研究价值的题目也不应只是就事论事,叙事清楚,还要将它置于大背景中来考察,以小见大,说明问题。 在具体的微观研究的基础上,要注意开展综合的研究。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分门别类的研究,专题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有条件做综合的研究。 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分科、分专业,文学、史学、哲学等等各自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在历史学中,又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以及各种专门史之分。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人,又有专攻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别。这种分工过于狭窄,过于专门,不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出精品,也难以做综合的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不少都是通晓经、史、子、文学、佛学等,对他们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一个方面,应当是全面的。例如魏源,在中国近代史、思想史学著作中,主要是写他的经世思想,尤注重于《海国图志》及其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经世思想,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名著《海国图志》,无疑要着重论析。然而魏源博学多闻,年轻时究心阳明心学,好读史书,后随父至京师,从胡承珙问汉儒家法,问宋学于姚学shuǎng@①,学《公羊》于刘逢禄,晚年又修禅礼佛。他一生著述甚多,除《海国图志》外,如《曾子章句》、《大学古本》、《庸易通义》、《说文拟雅》、《小学古经》、《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老子本义》、《孙子集注》、《董子春秋发微》、《诗古微》、《书古微》、《圣武纪》、《元史新编》、《古微堂内外集》等,涉及经、史、子、佛学、诗文,仅经学又及今古文、汉宋学。要对魏源有精深的研究,不能只谈论某些方面,需要综合的研究。这关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问题,应“通识”的要求。一个学科也有上下通、左右通的问题,力求改变过于专门、相互割裂的状态。 三 现实与历史不能混同 今天的中国由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现象和历史不能割断。历史的研究者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无疑会引发研究者去思考历史。但是,现实和历史不能等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无须赘述的常识,似乎是很明白的。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二者的界限却时常被混淆。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等,于是有的研究者就以此去反思历史,阐释历史,认为近代中国一百多年里,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投资建厂、开矿筑路、掠取原料农业品……,是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应当欢迎他们进来,不应该反抗,当年如果不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现在可能就现代化了。 出现这种说法,原因不止一端,但其中有一点,就是将历史与现实混淆起来,将现实中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外国入侵混为一谈。近代史上的所谓“开放”,外国人在中国的投资设厂等等,与现在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不能混为一谈,必须历史地去看待它。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史上套,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 又如我们现在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稳定、安定团结,于是有些研究者就以之去阐释历史,认定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发展缓慢,不能走向现代化,就是因为农民战争破坏了稳定,破坏了经济;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现代化,是革命的结果,革命革糟了,只有改良才能使中国现代化。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农民起义、革命,它们是否只是破坏,这些问题不用多说,如果不存偏见,并不难公正地回答。拿现实去规范历史,用现代人的思想去要求历史人物,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研究历史需要用历史观点来观察问题,“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4]。 四 要重视历史教育 历史教育包括学校的历史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的教育,它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是不可缺少的。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5]。 历史学要在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上发挥作用,就不能局限于专门学术研究方面。历史研究对于提高学科学术水平、发展历史科学当然很重要,但只做提高方面的工作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历史教育,做普及方面的工作。史学工作既要提高又要普及,是两手问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现在的问题是提高方面比较硬,史学工作者注重撰写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而这与评职称、提高自身地位等等都有关系。普及工作得不到重视,认为是小儿科,不算学问,评职称也不算数,这种思想观念和实际问题影响了史学工作者对普及的重视,削弱了历史教育。 在知识普及方面,科技工作者做得比较好,出版了许多科普书籍和影视片,实际效果也很好。相形之下,历史工作者就做得不够。从学科要求上说,历史工作者对历史普及、历史教育也要重视,学问不能只停留在专家圈子里。我们的历史著作不用说一般青少年不看,就连干部也没有多少接触。因为这些书籍、论文太专门,难懂,人们读不下去,引不起兴趣。一个学科、一门学问如果离开群众,离开社会,恐怕是很难生存的。 事实上,广大群众和干部并不是不喜欢历史,不需要历史,而是缺少适合他们喜欢的读物或影视片。史学工作者忽视的历史普及工作,影视工作者都很重视。他们编了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正剧,有“戏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但是,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存在着随意编造历史的严重问题,不仅给观众以歪曲了的历史知识,而更重要的是给予观众错误的历史观、价值观,危害很大,应当受到史学工作者的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青年中历史知识薄弱。据2001年2月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四个城市对14~28岁1065名青少年的调查中,历史试题25道,每道4分,以百分计算,平均分为69,及格率只有5%。其中有一道题是“谁在1860年烧毁中国的圆明园”,只有8%的人答是英法联军,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八国联军。而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学大纲存在着明显的科学性问题,如不写太平天国,却将太平军打洋枪队归之于反侵略斗争;近代化的开端有洋务运动,但没有民族资本企业,等等。历史教育的薄弱,甚至误导,其后果堪忧,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加强历史普和教育的工作。 中国近代是一个世界多种政治体制的实验田,现在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在进行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还没开始呢。文化上已经90%的西化了,看看我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是西方的,数理化,都是西方的。现在试图振兴国学,但我认为没必要。

一定是海莱的吧!呵呵……

有关历史地理学的论文题目高中英语

王朝变更与人性的变迁

谈地理视听教学谈地理教学中学生智能的培养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地理科学及地理教育开源节流技术用水林则徐禁烟运动新评论高中地理新教材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科学家对UFO持否定态度评开放式地理教学初探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汉化的历史作用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法律透视 论汉儒知识分子的权力穿孔 百年史学历程回顾二题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评价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代表们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三区革命的影响 浅谈清末法律修订的政治经济原因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答容若先生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帝国组织的兴亡条件及其演变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贵开端——我看清末新政谈“英雄崇拜情结”及其悲剧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关于大国世界地缘战略的历史分析试论冯友兰的“释古”张居正改革的成败 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原子弹原因的论争

CHINESE HISTORY POLITICS GEOGRAPHY BIOLOGY

鄙人觉得会学习的 成绩好的都不去辅导班 ,那玩意儿坑爹 赚钱的,辅导也没用,成绩好坏关键在自己悟性,自己哪天脑门通了,就会学了。

有关历史教学的论文题目高中

1、试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近卫军与皇帝的关系  2、马尔克与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  3、曼与马尔克的比较研究  4、论林志纯关于中国城邦制与封建制的研究  5、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  6、白月桥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7、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发展研究(2009-2015)  8、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9、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  10、江西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变化走向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  11、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卷历史选择题分析  12、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13、阶级斗争史观的式微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探究  14、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  15、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比较研究  16、中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7、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体系的演变分析  18、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  19、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  20、新课程背景下亚非拉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状分析研究  二十个好写的历史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课程论文题目:选一个论题 写1500字1、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2、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3、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4、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5、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线和历史主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课程论文题目:选一个论题 写1500字1、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2、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3、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4、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5、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线和历史主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积极应对《历史与社会》课改中的困难 (332)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式分析 (320) 高中历史实施“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 (320) 浅谈历史教师的才学识 论文 (321) 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317) 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316) 把辩论赛引进历史课堂 (314) 二十年来高考历史问答题评析 论文 (313) 试析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文 (322)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论文 (325) 历史学科问题教学设计 论文 (318)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几种方法 论文 (318) 高三历史总复习应注意教材地图中的知识冷点 论文 (315) 谈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 论文 (318) 简论历史学科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论文 (319) 论高中世界史教学的全局意识 论文 (316) 历史教学中的民族关系问题 论文 (316) 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和特点 论文 (315) 学习之友学习新编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的一点意见 论文 (316) 命题研究历史小论文的解题与训练初探 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  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  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  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  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  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  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  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  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  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  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