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孙胜楠发表论文了吗视频

发布时间:2024-07-03 20:29:54

孙胜楠发表论文了吗视频

长春建筑学院成立于2000年6月,原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2004年1月,经教育部确认为实施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2011年4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长春建筑学院。 二、学校校训、精神、教风、学风 校训:明德、笃学、躬行、善建。 精神:和衷共济,追求一流。 教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从严培育、质量立校。 以人为本:即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把凝聚人才、培育人才作为办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突出特色:即在依托企业办学上凸显特色,在“产、学、研”结合上展现特色,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培养上体现特色,把特色作为学院发展的动力,作为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 从严培育:即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管理,把“严”作为办教育的要旨,作为实现育人目标的根本; 质量立校:即用特色体现质量,用社会需求衡量质量,用就业检验质量,用实施“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保证质量,把质量作为立校的生命。 四、学校基本概况 (一)校园规划 按照拓宽国际化视野,建设一座建筑教育的“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于2010年7月建成了奢岭校区,校区坐落在五A级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南端,风景秀美幽静,生态环境宜人,校园建筑以欧式建筑为主体,各抱地势,错落有致,不同年代的中外建筑形态共存,流派荟萃,风格独特,建筑文化内涵丰富。新校区占地93万平方米,集中教学区占地62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校园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居高拔地而起,气势恢弘,内饰雅致,设施精良,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4万余册,电子图书40万册。建有1.8万座位的大型体育场和内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体操、健身等设施的封闭体育馆。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满足教育部对本科学校的规定标准。 (二)管理体制机制 学校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按照《长春建筑学院章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校长基本职责及行政管理权限,发挥校党委的政治核心、监事会的民主监督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为建设高水平 民办大学 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学校坚持国际化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创新运营模式,按学院制、联邦制组团式布局,实行学校、分院两级管理,突出分院办学主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面向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校园向社会开放,图书馆、会堂、体育馆、体育场、水景广场等独具风格的建筑设施,既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线,又体现为社会服务的特殊功能载体。(三)师资队伍 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聚集了一批教授专家和学术造诣较深的学科带头人,建成了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5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46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395人。赵元勤教授被评为吉林省教学名师、胡玉珠副教授被评为吉林省师德标兵、孙胜楠副教授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成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可靠保障。目前在校生11673人,生师比为1:17.8。 (四)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城建学院、交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管理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思政教研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11个教学单位。设立了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广告学、园林、文化产业管理、电子商务、公共艺术、艺术与科技等39个行业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管、文、法、农、艺六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土建工程类、电气信息类、管理类、艺术类四个主干学科专业群。 (五)研究机构 学校设有9个研究机构:东北亚文化产业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吉林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吉林省高校建筑环境感知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研究所、幕墙工程研究所、智能技术设计研究所、应用数学与智能系统研究所。 五、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始终注重特色办学,不断强化特色意识,大力打造特色品牌,把特色作为兴校、强校的根本。为了凸显育人特色,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育,张扬个性培养专长,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学校以抓好校内外实践基地群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实战”四实平台建设,努力破解应用型人才培养瓶颈。学校着力培养土建、电气、管理行业领域工程设计能力强、施工管理能力强、行业适应能力强的“三强型”人才和文化创意行业领域懂技术、善创意、知管理、会营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09年3月,学校完成的《独立学院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的创新与应用》课题获第六届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0年9月,孙爱东董事长顺应国家振兴文化产业的大趋势,利用老校区建筑空间、设施及优越的地理环境,与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创建了“吉林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是全国2000个园区中仅有的15个国家级文化园区之一,是其中的唯一一家民营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吉林省的一张名片。200多家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文化创意特质的产业集聚园区,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不仅为振兴我省文化产业作出了贡献,而且拓展了我校实验、实习、实训、实战四大平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为我校走“政、产、学、研、资、介”融合、互动的办学之路,推动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合作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办学特色提供了有力保障。2012年9月,经文化部专家评审,评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获得“2012中国文化产业最具发展潜力十大园区”称号。 2012年10月,为充分利用文化园区丰厚的品牌资源,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孙爱东董事长决定在园区内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学院学习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先进课程计划和先进教学模式,实行公司式的开放空间,嵌入理论教室、创新平台、教授工作室等,特别是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协同创新水平,实现与文化创意产业一线需求对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影响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这种置身园区、校企一体、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适应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育人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学校办学成果 办学15年来,学校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推进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育人特色”的教改思路;坚持规范办学,依法治校,较好地把握了“改革与发展、规范与发展、质量与发展、特色与发展、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果。 2005年1月,在全国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中,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给予“引领独立学院办学方向”的高度评价。3月,学院董事长孙爱东在教育部“进一步做好独立学院试办工作网络视频会”上介绍了办学经验,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等领导给予充分肯定。2005年7月,教育部在我校召开“独立学院教育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研讨会”,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会上称赞我校是“办学基础较好、管理较为规范、质量也有保障”的独立学院中的先进典型。2010年我校被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孙爱东董事长被评为“全国独立学院优秀工作者”。2011年1月,我校接受转设评估,教育部专家组评价我院“学院漂亮、管理规范、材料翔实、条件良好”,4月,我校高票获得专家评审,转设成功。同年,我校被全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选为副会长单位。 优秀的教学团队孕育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学校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4门,省级优秀课23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先后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等36项。 学校现有吉林省省属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人文社科特色品牌研究基地1个,承担文化部创新工程项目1项,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级教研、科研项目80项。 学校建筑环境感知与控制实验室被评为“十二五”立项建设的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筑设备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职场实态下的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艺术设计类专业(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第一批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共出版教材105部,获得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100余篇,其中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及被国际检索收录的高水平文章57篇。 雄厚的办学实力、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学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社会需求,已向社会输送了1.8万余名本科毕业生,其中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绝大部分的毕业生被中铁、中建、路桥集团等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录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幕墙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在大三时均被企业提前预订,交通工程和路桥专业达到100%的就业率。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 近年来,学校显著的办学特色及发展成果,受到中央、吉林省、长春市领导的关注。李长春、刘云山、周铁农、孙政才、王儒林、巴音朝鲁、高广斌、姜治莹等领导先后来校视察。周铁农为学校作出“坚持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把质量和特色统一到办学方向中来,长春建筑学院的尝试证明这条理念是成功的”评价,并为学院题词“突出特色,争创一流”,激励学校向更高的办学层次奋进。 七、学校发展目标 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创新,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 民办大学 。 按照《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政府大力支持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着眼百年校、争创一流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提升,实施优特强发展战略,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转型发展的三个目标:一是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二是争取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三是实现全国高水平 民办大学 的目标。

孙胜楠发表论文了吗

长春建筑学院成立于2000年6月,原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2004年1月,经教育部确认为实施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2011年4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长春建筑学院。 二、学校校训、精神、教风、学风 校训:明德、笃学、躬行、善建。 精神:和衷共济,追求一流。 教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从严培育、质量立校。 以人为本:即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把凝聚人才、培育人才作为办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突出特色:即在依托企业办学上凸显特色,在“产、学、研”结合上展现特色,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培养上体现特色,把特色作为学院发展的动力,作为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 从严培育:即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管理,把“严”作为办教育的要旨,作为实现育人目标的根本; 质量立校:即用特色体现质量,用社会需求衡量质量,用就业检验质量,用实施“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保证质量,把质量作为立校的生命。 四、学校基本概况 (一)校园规划 按照拓宽国际化视野,建设一座建筑教育的“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于2010年7月建成了奢岭校区,校区坐落在五A级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南端,风景秀美幽静,生态环境宜人,校园建筑以欧式建筑为主体,各抱地势,错落有致,不同年代的中外建筑形态共存,流派荟萃,风格独特,建筑文化内涵丰富。新校区占地93万平方米,集中教学区占地62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校园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居高拔地而起,气势恢弘,内饰雅致,设施精良,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4万余册,电子图书40万册。建有1.8万座位的大型体育场和内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体操、健身等设施的封闭体育馆。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满足教育部对本科学校的规定标准。 (二)管理体制机制 学校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按照《长春建筑学院章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校长基本职责及行政管理权限,发挥校党委的政治核心、监事会的民主监督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为建设高水平 民办大学 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学校坚持国际化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创新运营模式,按学院制、联邦制组团式布局,实行学校、分院两级管理,突出分院办学主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面向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校园向社会开放,图书馆、会堂、体育馆、体育场、水景广场等独具风格的建筑设施,既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线,又体现为社会服务的特殊功能载体。(三)师资队伍 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聚集了一批教授专家和学术造诣较深的学科带头人,建成了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5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46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395人。赵元勤教授被评为吉林省教学名师、胡玉珠副教授被评为吉林省师德标兵、孙胜楠副教授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成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可靠保障。目前在校生11673人,生师比为1:17.8。 (四)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城建学院、交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管理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思政教研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11个教学单位。设立了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广告学、园林、文化产业管理、电子商务、公共艺术、艺术与科技等39个行业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管、文、法、农、艺六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土建工程类、电气信息类、管理类、艺术类四个主干学科专业群。 (五)研究机构 学校设有9个研究机构:东北亚文化产业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吉林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吉林省高校建筑环境感知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研究所、幕墙工程研究所、智能技术设计研究所、应用数学与智能系统研究所。 五、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始终注重特色办学,不断强化特色意识,大力打造特色品牌,把特色作为兴校、强校的根本。为了凸显育人特色,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育,张扬个性培养专长,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学校以抓好校内外实践基地群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实战”四实平台建设,努力破解应用型人才培养瓶颈。学校着力培养土建、电气、管理行业领域工程设计能力强、施工管理能力强、行业适应能力强的“三强型”人才和文化创意行业领域懂技术、善创意、知管理、会营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09年3月,学校完成的《独立学院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的创新与应用》课题获第六届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0年9月,孙爱东董事长顺应国家振兴文化产业的大趋势,利用老校区建筑空间、设施及优越的地理环境,与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创建了“吉林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是全国2000个园区中仅有的15个国家级文化园区之一,是其中的唯一一家民营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吉林省的一张名片。200多家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文化创意特质的产业集聚园区,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不仅为振兴我省文化产业作出了贡献,而且拓展了我校实验、实习、实训、实战四大平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为我校走“政、产、学、研、资、介”融合、互动的办学之路,推动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合作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办学特色提供了有力保障。2012年9月,经文化部专家评审,评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获得“2012中国文化产业最具发展潜力十大园区”称号。 2012年10月,为充分利用文化园区丰厚的品牌资源,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孙爱东董事长决定在园区内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学院学习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先进课程计划和先进教学模式,实行公司式的开放空间,嵌入理论教室、创新平台、教授工作室等,特别是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协同创新水平,实现与文化创意产业一线需求对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影响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这种置身园区、校企一体、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适应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育人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学校办学成果 办学15年来,学校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推进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育人特色”的教改思路;坚持规范办学,依法治校,较好地把握了“改革与发展、规范与发展、质量与发展、特色与发展、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果。 2005年1月,在全国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中,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给予“引领独立学院办学方向”的高度评价。3月,学院董事长孙爱东在教育部“进一步做好独立学院试办工作网络视频会”上介绍了办学经验,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等领导给予充分肯定。2005年7月,教育部在我校召开“独立学院教育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研讨会”,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会上称赞我校是“办学基础较好、管理较为规范、质量也有保障”的独立学院中的先进典型。2010年我校被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孙爱东董事长被评为“全国独立学院优秀工作者”。2011年1月,我校接受转设评估,教育部专家组评价我院“学院漂亮、管理规范、材料翔实、条件良好”,4月,我校高票获得专家评审,转设成功。同年,我校被全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选为副会长单位。 优秀的教学团队孕育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学校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4门,省级优秀课23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先后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等36项。 学校现有吉林省省属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人文社科特色品牌研究基地1个,承担文化部创新工程项目1项,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级教研、科研项目80项。 学校建筑环境感知与控制实验室被评为“十二五”立项建设的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筑设备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职场实态下的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艺术设计类专业(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第一批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共出版教材105部,获得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100余篇,其中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及被国际检索收录的高水平文章57篇。 雄厚的办学实力、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学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社会需求,已向社会输送了1.8万余名本科毕业生,其中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绝大部分的毕业生被中铁、中建、路桥集团等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录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幕墙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在大三时均被企业提前预订,交通工程和路桥专业达到100%的就业率。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 近年来,学校显著的办学特色及发展成果,受到中央、吉林省、长春市领导的关注。李长春、刘云山、周铁农、孙政才、王儒林、巴音朝鲁、高广斌、姜治莹等领导先后来校视察。周铁农为学校作出“坚持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把质量和特色统一到办学方向中来,长春建筑学院的尝试证明这条理念是成功的”评价,并为学院题词“突出特色,争创一流”,激励学校向更高的办学层次奋进。 七、学校发展目标 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创新,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 民办大学 。 按照《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政府大力支持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着眼百年校、争创一流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提升,实施优特强发展战略,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转型发展的三个目标:一是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二是争取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三是实现全国高水平 民办大学 的目标。

孙胜楠发表论文了吗最新

长春建筑学院成立于2000年6月,原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2004年1月,经教育部确认为实施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2011年4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长春建筑学院。 二、学校校训、精神、教风、学风 校训:明德、笃学、躬行、善建。 精神:和衷共济,追求一流。 教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从严培育、质量立校。 以人为本:即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把凝聚人才、培育人才作为办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突出特色:即在依托企业办学上凸显特色,在“产、学、研”结合上展现特色,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培养上体现特色,把特色作为学院发展的动力,作为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 从严培育:即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管理,把“严”作为办教育的要旨,作为实现育人目标的根本; 质量立校:即用特色体现质量,用社会需求衡量质量,用就业检验质量,用实施“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保证质量,把质量作为立校的生命。 四、学校基本概况 (一)校园规划 按照拓宽国际化视野,建设一座建筑教育的“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于2010年7月建成了奢岭校区,校区坐落在五A级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南端,风景秀美幽静,生态环境宜人,校园建筑以欧式建筑为主体,各抱地势,错落有致,不同年代的中外建筑形态共存,流派荟萃,风格独特,建筑文化内涵丰富。新校区占地93万平方米,集中教学区占地62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校园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居高拔地而起,气势恢弘,内饰雅致,设施精良,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4万余册,电子图书40万册。建有1.8万座位的大型体育场和内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体操、健身等设施的封闭体育馆。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满足教育部对本科学校的规定标准。 (二)管理体制机制 学校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按照《长春建筑学院章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校长基本职责及行政管理权限,发挥校党委的政治核心、监事会的民主监督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为建设高水平 民办大学 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学校坚持国际化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创新运营模式,按学院制、联邦制组团式布局,实行学校、分院两级管理,突出分院办学主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面向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校园向社会开放,图书馆、会堂、体育馆、体育场、水景广场等独具风格的建筑设施,既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线,又体现为社会服务的特殊功能载体。(三)师资队伍 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聚集了一批教授专家和学术造诣较深的学科带头人,建成了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5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46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395人。赵元勤教授被评为吉林省教学名师、胡玉珠副教授被评为吉林省师德标兵、孙胜楠副教授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成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可靠保障。目前在校生11673人,生师比为1:17.8。 (四)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城建学院、交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管理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思政教研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11个教学单位。设立了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广告学、园林、文化产业管理、电子商务、公共艺术、艺术与科技等39个行业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管、文、法、农、艺六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土建工程类、电气信息类、管理类、艺术类四个主干学科专业群。 (五)研究机构 学校设有9个研究机构:东北亚文化产业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吉林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吉林省高校建筑环境感知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研究所、幕墙工程研究所、智能技术设计研究所、应用数学与智能系统研究所。 五、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始终注重特色办学,不断强化特色意识,大力打造特色品牌,把特色作为兴校、强校的根本。为了凸显育人特色,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育,张扬个性培养专长,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学校以抓好校内外实践基地群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实战”四实平台建设,努力破解应用型人才培养瓶颈。学校着力培养土建、电气、管理行业领域工程设计能力强、施工管理能力强、行业适应能力强的“三强型”人才和文化创意行业领域懂技术、善创意、知管理、会营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09年3月,学校完成的《独立学院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的创新与应用》课题获第六届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0年9月,孙爱东董事长顺应国家振兴文化产业的大趋势,利用老校区建筑空间、设施及优越的地理环境,与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创建了“吉林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是全国2000个园区中仅有的15个国家级文化园区之一,是其中的唯一一家民营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吉林省的一张名片。200多家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文化创意特质的产业集聚园区,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不仅为振兴我省文化产业作出了贡献,而且拓展了我校实验、实习、实训、实战四大平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为我校走“政、产、学、研、资、介”融合、互动的办学之路,推动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合作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办学特色提供了有力保障。2012年9月,经文化部专家评审,评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获得“2012中国文化产业最具发展潜力十大园区”称号。 2012年10月,为充分利用文化园区丰厚的品牌资源,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孙爱东董事长决定在园区内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学院学习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先进课程计划和先进教学模式,实行公司式的开放空间,嵌入理论教室、创新平台、教授工作室等,特别是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协同创新水平,实现与文化创意产业一线需求对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影响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这种置身园区、校企一体、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适应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育人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学校办学成果 办学15年来,学校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推进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育人特色”的教改思路;坚持规范办学,依法治校,较好地把握了“改革与发展、规范与发展、质量与发展、特色与发展、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果。 2005年1月,在全国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中,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给予“引领独立学院办学方向”的高度评价。3月,学院董事长孙爱东在教育部“进一步做好独立学院试办工作网络视频会”上介绍了办学经验,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等领导给予充分肯定。2005年7月,教育部在我校召开“独立学院教育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研讨会”,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会上称赞我校是“办学基础较好、管理较为规范、质量也有保障”的独立学院中的先进典型。2010年我校被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孙爱东董事长被评为“全国独立学院优秀工作者”。2011年1月,我校接受转设评估,教育部专家组评价我院“学院漂亮、管理规范、材料翔实、条件良好”,4月,我校高票获得专家评审,转设成功。同年,我校被全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选为副会长单位。 优秀的教学团队孕育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学校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4门,省级优秀课23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先后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等36项。 学校现有吉林省省属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人文社科特色品牌研究基地1个,承担文化部创新工程项目1项,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级教研、科研项目80项。 学校建筑环境感知与控制实验室被评为“十二五”立项建设的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筑设备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职场实态下的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艺术设计类专业(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第一批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共出版教材105部,获得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100余篇,其中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及被国际检索收录的高水平文章57篇。 雄厚的办学实力、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学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社会需求,已向社会输送了1.8万余名本科毕业生,其中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绝大部分的毕业生被中铁、中建、路桥集团等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录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幕墙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在大三时均被企业提前预订,交通工程和路桥专业达到100%的就业率。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 近年来,学校显著的办学特色及发展成果,受到中央、吉林省、长春市领导的关注。李长春、刘云山、周铁农、孙政才、王儒林、巴音朝鲁、高广斌、姜治莹等领导先后来校视察。周铁农为学校作出“坚持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把质量和特色统一到办学方向中来,长春建筑学院的尝试证明这条理念是成功的”评价,并为学院题词“突出特色,争创一流”,激励学校向更高的办学层次奋进。 七、学校发展目标 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创新,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 民办大学 。 按照《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政府大力支持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着眼百年校、争创一流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提升,实施优特强发展战略,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转型发展的三个目标:一是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二是争取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三是实现全国高水平 民办大学 的目标。

孙胜楠发表论文了吗现在

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 教育 与预防,同时,大学生也要加强对犯罪心理的自我防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犯罪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试谈大学生校园犯罪心理的社会化原因》

摘 要:近几年,大学生校园犯罪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究竟大学生在犯罪时候的心理是怎么样的?其与社会人员的犯罪心理有何异同?本文将分析大学生校园犯罪时的心理特征,并将大学生犯罪心理与社会人员犯罪心理进行深入比较,分析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以此对大学生校园犯罪心理的社会化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大学生犯罪的心理特征,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一些预防 措施 。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犯罪心理学;社会化分析

大学生作为没有步入社会的人群,在校园这个象牙塔中,他们的生活应该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友爱,很多人在走上社会之后,都怀念大学的单纯和纯粹的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大学生可以接触到的媒体的增多,美好的校园已经越来越趋于社会化,现在的校园俨然成为了一个小社会,校园的社会化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大部分时候,社会学家都会以犯罪率来考量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社会治安的好坏。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地区的犯罪率越低,说明该地区的人员素质越高,该地区的治安越好。现代社会的校园已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当人们还在觉得校园是大学生的象牙塔的时候,校园内已经发生了犯罪活动。每当校园里的大学生有犯罪行为发生的时候,每次都能引发很大的反响,社会都会给予最大程度的关注,但是连续几年,校园大学生犯罪现象并没有明显减少。

对于大学生校园犯罪,和社会上的犯罪现象有什么相同点呢?首先,他们都是犯罪行为,任何的犯罪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其次,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罪犯,在他们真正决定犯罪时,其实都是一念之差,不管是有预谋,还是无预谋的,都处于一个异常亢奋的状态;再者,所有罪犯在被抓获后,都会表现地非常平静与后悔,平静是因为多日来紧张的神经终于得到休息和放松,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后悔则是平静之后,在恢复常态的时的一种和正常人无异的心理,因为正常人一般不会犯罪;最后,犯罪活动给自己以及他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损失,一般的犯罪行为至少会给自己以及家人痛苦,甚至对2个或者多个家庭都产生巨大的精神影响。往往校园犯罪对家庭造成的精神损失会更大,一个家庭可能因此而变得支离破碎。

校园犯罪案件的主体一般都是大学生,大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大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学生所特,和社会人员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犯罪心理上,大学生与社会人员主要有如下的区别:1,更典型的激情型犯罪:虽然在社会人员犯罪中,大部分犯罪人员也是由于冲动而犯罪,但是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很多时候更容易被激怒,更容易变得歇斯底里,而且大学生由于长期待在学校,很多时候没有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导致大学生更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导致冲突,最终犯罪,我们可以称这种心理为“校园特有的激情性冲动”,据研究表明,社会人员的冲动性是低于校园的大学生的,这也就表示社会人员的理智程度要高于在校大学生;2,幼稚型犯罪:虽然大学生的学历很高,智商也很高,但是大学生的犯罪手段以及犯罪手法都是幼稚型的,这反映了大学生在犯罪时的一种模仿的心态,很多时候大学生的犯罪手段只是简单模仿现有案件或者小说中描述的那样,这样的模仿心理导致他们更易于犯罪,只要看到作案手法,都有去模仿的倾向,然而往往由于其作案手法的简单性,公安机关在刑侦时候很容易就破获案件,这也是大学生校园犯罪案件的一个重要特征;3,动机单纯性:大学生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在校园里经历的事情非常有限,他们不能体会社会的复杂性,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犯罪,据调查,近几年的大学生校园犯罪动机常常集中表现为(1)宿舍生活问题:大学生常常是住在集体宿舍中,很多人可能因为性格不合或者生活习惯不符等,长期积怨导致最终犯罪的实施(2)嫉妒性:作为学生,成绩一般都是评判他们优秀的标准,作为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果他们是属于张扬的性格,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因为被别人嫉妒而成为别人实施犯罪的对象(3)感情问题:在校大学生由于学习压力不是非常大,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很普遍,大学生由于感情纠纷而导致的犯罪案例实在不是少数。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在校大学生罪犯的心理其实并不复杂,深入研究并不是难题,然而在以往的很多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校园犯罪的基本特征,也没有从大学生校园犯罪案件的动机出发进行深入研究,而是将大学生校园犯罪心理和社会人员的犯罪心理一起研究,这其实是不科学的。针对校园大学生的犯罪心理,本文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校园大学生犯罪的几点措施:1,加强学生的自身素质教育:大学生案件发生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的个人素质相关的,有不少同学在学校表现地很张扬,这势必会影响到别人,引起别人的不满,所以学校要教大家学会大智若愚、韬光养晦;2,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多给学生心理疏通的机会:大学生发生犯罪案件,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心理不够强大,在困难或者痛苦面前,会有过激的表现,正确教会他们排解负面情绪是很重要的,很多学校虽然有心灵驿站等心理疏导机构,但由于人员配置问题,往往很多学生没有机会真正去进行心理疏通;3,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在校园待久了,思想就会过于简单、单纯,心智也就很难快速成长,因此给他们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让他们体会社会的种种滋味,时间久了,大学生的心理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成熟,也就会降低因冲动、激情导致的犯罪。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大学生校园犯罪的特征并与社会犯罪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大学生校园犯罪的心理研究,深度剖析了大学生犯罪心理与社会人员犯罪心理的异同点,并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其犯罪心理,从学校以及社会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较为中肯的预防大学生校园犯罪的几点措施,相信只要通过进一步地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研究,研究者可以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针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 方法 。

参考文献

[1] 李清德. 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与预防[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2), 195-197.

[2] 韦志兆. 大学生犯罪心理防控体系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10, (7), 73-75.

[3] 孙胜楠.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的诱因及其预防措施[J]. 法制与社会, 2009, (12), 76-77.

《浅谈大学生犯罪心理》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精神层面还没有到达这样的高度,这样就使我们的社会中出现了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在这当中很多的犯罪行为就随之出现。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应该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那么多让我们心痛的事情了。探讨这些现象的原因则是 文章 所要表达的。

关键词:犯罪;心理;大学生;原因

一、大学生犯罪现象分析

(一)犯罪率

在中国,青少年成为了犯罪的主体,其犯罪的总数达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80%,虽然在这几年中有所下降,但是还是占到了32.55%,其中大学生的犯罪在这当中占了一个比较大的比例。据有关数据分析,最近几年我国的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二)犯罪类型

大学生在经济上没有自己的来源,都是靠家里的给予,因此在这当中不免会受到外界的刺激,对于物质的不满足,对于“朋友”的嫉妒,导致了我们的大学生开始接近犯罪。因此大学生犯罪大多数是以追求享乐,满足报复和寻求刺激而造成的。

二、犯罪心理造成的原因的多方面性

(一)自身原因

1.自我意识的混乱。很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认识到自己,我们把“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如果在主体我与客体我分化的基础上,能够形成新的认知水平上的协调统一的自我,那么就能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反之则可能出现自我意识的混乱。

2.需要与动机。需要是主体思想和活动的基本动力。如果是正常的需要根本就不会引发犯罪,而犯罪者的需要的最大特点就是永不满足。

3.性格。性格是我们最难改变的一点。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这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样的性格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社会原因,

现在了解信息的 渠道 多了,很多的不良行为也被我们的学生所传送,接触的人不一样就会导致我们是否会走上这样的道路,还有就是我们在接触这些信息时自己的抵抗力。这样就导致了我们的价值观的冲突,如此就会导致我们价值主体满足需要方式的异化,从而偏离了社会正常的轨道。

(三)学校原因

在我们小的时候学校过度重视成绩,使我们就只为了这一点去奋斗,这使我们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使得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有很多的弊端,就容易逃学,从而去社会上寻找自己想要的,这样就会比较容易接触一些不是很好的人,造成犯罪行为。在大学中很多的都是以我们的学分作为我们的评判标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没有过高的要求,这样就会造成大学生的道德感不强,责任心下降,规范意识不够。

(四)家庭原因

都说家是人的避难所,在我们得意时或是失意时都想回到我们的家。家对我们的影响是多么大。因此家庭的环境,家庭的教育,家庭的完好程度都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当中包含了单亲家庭,贫困家庭以及不和谐的家庭。首先,单亲家庭本身就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他在这种缺少父爱或是母爱的环境中成长,会招到别人的歧视。因而会形成孤僻,自私,冷漠的性格,很难与人相处;贫困家庭长大的孩子会有很强的自尊心,但是没有满足基本的温饱问题,在这种需要上就会有强烈的欲望,因此会实施盗窃。

家庭的教育才是问题的关键,在教育中很多家长犯了一些错误,导致了他们走了犯罪的道路。

三、现阶段的解决方法

(一)监狱

对于已经实施了犯罪的大学生来说,只要是触犯了刑事法律的基本上都进入了监狱,而这对于他们是一个能够重新做人的机会。

(二)学校的课程开设

在一些大学出现了犯罪的事件之后,学校的管理者们纷纷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加强了 法律知识 的传播,而因此开设了一些特定的课程。

总结

从自身到家庭再到社会,这样的一个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大的压力,我们的大学生在成人和青少年的过渡时期。很多的问题不是那么明确,因此从众心理的产生,还有就是自己的问题,导致了这么多的犯罪行为。那么怎样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我认为,学生自己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这样才会促使自己得以进步;学校应该教会学生更多的为人处世的方法,更应该让他们了解到“人”的真正内涵;家庭应该适当的改变一下现在的模式,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社会是一个大团体,更应该为现在的学生搭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孙胜楠发表论文

长春建筑学院成立于2000年6月,原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2004年1月,经教育部确认为实施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2011年4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长春建筑学院。 二、学校校训、精神、教风、学风 校训:明德、笃学、躬行、善建。 精神:和衷共济,追求一流。 教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从严培育、质量立校。 以人为本:即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把凝聚人才、培育人才作为办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突出特色:即在依托企业办学上凸显特色,在“产、学、研”结合上展现特色,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培养上体现特色,把特色作为学院发展的动力,作为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 从严培育:即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管理,把“严”作为办教育的要旨,作为实现育人目标的根本; 质量立校:即用特色体现质量,用社会需求衡量质量,用就业检验质量,用实施“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保证质量,把质量作为立校的生命。 四、学校基本概况 (一)校园规划 按照拓宽国际化视野,建设一座建筑教育的“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于2010年7月建成了奢岭校区,校区坐落在五A级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南端,风景秀美幽静,生态环境宜人,校园建筑以欧式建筑为主体,各抱地势,错落有致,不同年代的中外建筑形态共存,流派荟萃,风格独特,建筑文化内涵丰富。新校区占地93万平方米,集中教学区占地62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校园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居高拔地而起,气势恢弘,内饰雅致,设施精良,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4万余册,电子图书40万册。建有1.8万座位的大型体育场和内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体操、健身等设施的封闭体育馆。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满足教育部对本科学校的规定标准。 (二)管理体制机制 学校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按照《长春建筑学院章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校长基本职责及行政管理权限,发挥校党委的政治核心、监事会的民主监督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为建设高水平 民办大学 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学校坚持国际化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创新运营模式,按学院制、联邦制组团式布局,实行学校、分院两级管理,突出分院办学主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面向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校园向社会开放,图书馆、会堂、体育馆、体育场、水景广场等独具风格的建筑设施,既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线,又体现为社会服务的特殊功能载体。(三)师资队伍 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聚集了一批教授专家和学术造诣较深的学科带头人,建成了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5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46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395人。赵元勤教授被评为吉林省教学名师、胡玉珠副教授被评为吉林省师德标兵、孙胜楠副教授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成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可靠保障。目前在校生11673人,生师比为1:17.8。 (四)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城建学院、交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管理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思政教研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11个教学单位。设立了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广告学、园林、文化产业管理、电子商务、公共艺术、艺术与科技等39个行业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管、文、法、农、艺六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土建工程类、电气信息类、管理类、艺术类四个主干学科专业群。 (五)研究机构 学校设有9个研究机构:东北亚文化产业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吉林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吉林省高校建筑环境感知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研究所、幕墙工程研究所、智能技术设计研究所、应用数学与智能系统研究所。 五、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始终注重特色办学,不断强化特色意识,大力打造特色品牌,把特色作为兴校、强校的根本。为了凸显育人特色,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育,张扬个性培养专长,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学校以抓好校内外实践基地群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实战”四实平台建设,努力破解应用型人才培养瓶颈。学校着力培养土建、电气、管理行业领域工程设计能力强、施工管理能力强、行业适应能力强的“三强型”人才和文化创意行业领域懂技术、善创意、知管理、会营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09年3月,学校完成的《独立学院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的创新与应用》课题获第六届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0年9月,孙爱东董事长顺应国家振兴文化产业的大趋势,利用老校区建筑空间、设施及优越的地理环境,与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创建了“吉林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是全国2000个园区中仅有的15个国家级文化园区之一,是其中的唯一一家民营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吉林省的一张名片。200多家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文化创意特质的产业集聚园区,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不仅为振兴我省文化产业作出了贡献,而且拓展了我校实验、实习、实训、实战四大平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为我校走“政、产、学、研、资、介”融合、互动的办学之路,推动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合作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办学特色提供了有力保障。2012年9月,经文化部专家评审,评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获得“2012中国文化产业最具发展潜力十大园区”称号。 2012年10月,为充分利用文化园区丰厚的品牌资源,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孙爱东董事长决定在园区内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学院学习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先进课程计划和先进教学模式,实行公司式的开放空间,嵌入理论教室、创新平台、教授工作室等,特别是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协同创新水平,实现与文化创意产业一线需求对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影响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这种置身园区、校企一体、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适应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育人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学校办学成果 办学15年来,学校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推进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育人特色”的教改思路;坚持规范办学,依法治校,较好地把握了“改革与发展、规范与发展、质量与发展、特色与发展、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果。 2005年1月,在全国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中,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给予“引领独立学院办学方向”的高度评价。3月,学院董事长孙爱东在教育部“进一步做好独立学院试办工作网络视频会”上介绍了办学经验,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等领导给予充分肯定。2005年7月,教育部在我校召开“独立学院教育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研讨会”,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会上称赞我校是“办学基础较好、管理较为规范、质量也有保障”的独立学院中的先进典型。2010年我校被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孙爱东董事长被评为“全国独立学院优秀工作者”。2011年1月,我校接受转设评估,教育部专家组评价我院“学院漂亮、管理规范、材料翔实、条件良好”,4月,我校高票获得专家评审,转设成功。同年,我校被全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选为副会长单位。 优秀的教学团队孕育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学校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4门,省级优秀课23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先后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等36项。 学校现有吉林省省属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人文社科特色品牌研究基地1个,承担文化部创新工程项目1项,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级教研、科研项目80项。 学校建筑环境感知与控制实验室被评为“十二五”立项建设的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筑设备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职场实态下的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艺术设计类专业(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第一批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共出版教材105部,获得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100余篇,其中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及被国际检索收录的高水平文章57篇。 雄厚的办学实力、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学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社会需求,已向社会输送了1.8万余名本科毕业生,其中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绝大部分的毕业生被中铁、中建、路桥集团等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录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幕墙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在大三时均被企业提前预订,交通工程和路桥专业达到100%的就业率。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 近年来,学校显著的办学特色及发展成果,受到中央、吉林省、长春市领导的关注。李长春、刘云山、周铁农、孙政才、王儒林、巴音朝鲁、高广斌、姜治莹等领导先后来校视察。周铁农为学校作出“坚持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把质量和特色统一到办学方向中来,长春建筑学院的尝试证明这条理念是成功的”评价,并为学院题词“突出特色,争创一流”,激励学校向更高的办学层次奋进。 七、学校发展目标 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创新,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 民办大学 。 按照《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政府大力支持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着眼百年校、争创一流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提升,实施优特强发展战略,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转型发展的三个目标:一是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二是争取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三是实现全国高水平 民办大学 的目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