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伦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6:57:41

伦琴发表的论文

伦琴,1845年出生于德国尼普镇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3岁时,伦琴一家迁居荷兰,加入荷兰籍。直到1865年,伦琴一直在荷兰接受教育,后来考取了瑞士的苏黎世综合工业学院,师承两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一位是创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鲁道·克劳修斯,另一位是伦琴的导师奥古斯特·孔特。至此,他已经发表了48篇科学论文。 1869年,伦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随后的19年里,伦琴先后在维尔茨堡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为自己赢得了优秀科学家的声誉。1894年,伦琴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同时开始进行真空玻璃管放电现象的实验研究工作。 1895年11月的一天,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将密封的玻璃管用厚黑纸完全覆盖起来,以避免光线干扰。可是,当他接通阴极射线管的电路时,发现在附近一条长凳上的一个荧光屏开始发光,好像受一盏灯的感应激发出来的。他断开阴极射线管的电流,荧光屏就停止发光。伦琴反复实验,每次都出现同样的荧光,于是伦琴确定荧光屏的发光是由于射线管中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因为当时对这种射线的本质和属性了解得太少,伦琴将它命名为X射线。 接着伦琴又做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实验。他让妻子把手放在射线和照相底片之间,经过片刻便取出底片显影,这便是世界上首张X光照片。那上面清晰可见伦琴夫人手骨的结构,还有手上所戴戒指的阴影。 1895年12月,伦琴写出论文《一种新的射线——初步报告》,向维尔茨物理学医学学会作了报告,宣布他发现了X射线,阐述这种射线具有直线传播、穿透力强、不随磁场偏转等性质。这一发现引起了轰动,其反应之强烈,传播之迅速,实为科学史上所罕见,《初步报告》在3个月之内就印刷了5次,立即被译成英、法、意、俄等国文字。伦琴也因此获得了很多荣誉,包括1896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授予他的勋章及1901年的第一项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3年,伦琴逝世,享年78岁。 ◆ 知识拓展 X射线的发现,让伦琴声誉远播,扬名内外。其实,在伦琴之前,已有许多科学家发现过X射线,但他们却未对此做出跟踪追击,以致错过了做出重大发现的良机。但伦琴是一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现象,反复实验,终于发现并让世人认可了X射线。除此之外,伦琴在其他领域也有诸多成就,比如他根据电动力学理论发现了运动电荷的磁场,这个现象以后被人们称为“伦琴电流”。 ★知识链接★ X射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所谓“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它的发现,给生物学、天文学,尤其是医学领域带来了巨大革命。因为这一发现,1903年贝克勒和居里夫人被共同授予诺贝尔奖。因此,X射线被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线、电子)之一。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伦琴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X射线的发现者威廉·康拉德·伦琴于1845年出生在德国尼普镇.他于1869年从苏黎世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随后的十九年间,伦琴在一些不同的大学工作,逐步地赢得了优秀科学家的声誉.1888年他被任命为维尔茨堡大学物理所物理学教授兼所长.1895年伦琴在这里发现了X射线. 1895年9月8日这一天,伦琴正在做阴极射线实验.阴极射线是由一束电子流组成的.当位于几乎完全真空的封闭玻璃管两端的电极之间有高电压时,就有电子流产生.阴极射线并没有特别强的穿透力,连几厘米厚的空气都难以穿过.这一次伦琴用厚黑纸完全覆盖住阴极射线,这样即使有电流通过,也不会看到来自玻璃管的光.可是当伦琴接通阴极射线管的电路时,他惊奇地发现在附近一条长凳上的一个荧光屏(镀有一种荧光物质氰亚铂酸钡)上开始发光,恰好象受一盏灯的感应激发出来似的.他断开阴极射线管的电流,荧光屏即停止发光.由于阴极射线管完全被覆盖,伦琴很快就认识到当电流接通时,一定有某种不可见的辐射线自阴极发出.由于这种辐射线的神密性质,他称之为“X射线”——X在数学上通常用来代表一个未知数. 这一偶然发现使伦琴感到兴奋,他把其它的研究工作搁置下来,专心致志地研究X射线的性质.经过几周的紧张工作,他发现了下例事实.(1)X射线除了能引起氰亚铂酸钡发荧光外,还能引起许多其它化学制品发荧光.(2)X射线能穿透许多普通光所不能穿透的物质;特别是能直接穿过肌肉但却不能透过骨胳,伦琴把手放在阴极射线管和荧光屏之间,就能在荧光屏上看到他的手骨.(3)X射线沿直线运行,与带电粒子不同,X射线不会因磁场的作用而发生偏移. 1895年12月伦琴写出了他的第一篇X射线的论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振奋.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有数以百计的科学家在研究X射线,在一年之内发表的有关论文大约就有一千篇!在伦琴发明的直接感召下而进行研究的科学家当中有一位是安托万·亨利·贝克雷尔.贝克雷尔虽然是有意在做X射线的研究,但是却偶然发现了甚至更为重要的放射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每当用高能电子轰击一个物体时,就会有X射线产生.X射线本身并不是由电子而是由电磁波构成的.因此这种射线与可见辐射线(即光波)基本上相似,不过其波长要短得多. 当然X射线的最著名的应用还是在医疗(包括口腔)诊断中.其另一种应用是放射性治疗,在这种治疗当中X射线被用来消灭恶性肿瘤或抑制其生长.X射线在工业上也有很多应用,例如,可以用来测量某些物质的厚度或勘测潜在的缺陷.X射线还应用于许多科研领域,从生物到天文,特别是为科学家提供了大量有关原子和分子结构的信息. 发现X射线的全部功劳都应归于伦琴.他独自研究,他的发现是前所未料的,他对其进行了极佳的追踪研究,而且他的发现对贝克雷尔及其他研究人员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人们不要过高地估计伦琴的重要性.X射线的应用当然很有益处,但是不能认为它如同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发现一样,改变了我们的整个技术;也不能认为X射线的发明在科学理论中有其真正重大的意义.人们知道紫外线(波长要比可见光短)已近一个世纪了,X射线与紫外线相类似,但是它的波长比紫外线还要短,它的存在与经典物理学的观点完全相符.总之,我认为完全有理由把伦琴远排在贝克雷尔之后,因为贝克雷尔的发现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伦琴目己没有孩子,但他和妻子抱养了一个女儿.1901年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是获得该项奖的头一个人.他于1923年在德国慕尼黑与世长辞.

威廉康拉德伦琴发表的论文

伦琴射线 伦琴射线又称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波长约为0.001纳米至10纳米。 伦琴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力,可以穿透一些不透明的物质,如墨水纸和木头。 这种不可见的辐射可以引起许多固体材料的可见荧光,使照相胶片感光,并使空气电离。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是威廉·康拉德·伦琴。

1895年11月8日发现了X射线,为开创医疗影像技术铺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诺贝尔物理学奖。

扩展资料:

伦琴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实验研究工作,如对电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气体的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热释电和压电现象、光的偏振面在气体中的旋转、光与电的关系、物质的弹性、毛细现象等方面的研究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由于他发现X射线而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以致这些贡献大多不为人所注意。

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第一次注意到放在射线管附近的氰亚铂酸钡小屏上发出微光。经过几天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确定了荧光屏的发光是由于射线管中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

因为当时对于这种射线的本质和属性还了解得很少,所以他称它为X射线,表示未知的意思。同年12月28日,《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学会会刊》发表了他关于这一发现的第一篇报告。他对这种射线继续进行研究,先后于1896年和1897年又发表了新的论文。

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中作了第一次报告;报告结束时,用X射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剖学教授克利克尔一只手的照片;克利克尔带头向伦琴欢呼三次,并建议将这种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伦琴射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所谓“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在初次发现时,伦琴就用这种射线拍摄了他夫人的手的照片,显示出手骨的结构。这种发现立即引起很大的轰动,为伦琴带来了十分巨大的荣誉。

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就由于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伦琴的原始论文《一种新的X射线》在50天后也就是1895年12月28日被出版。1896年1月5日 奥地利一家报纸报道了伦琴的发现。

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维尔兹堡大学授予他荣誉医学博士学位。在1895年到1897年间他一共出版了总计3篇关于X射线的论文。伦琴治学十分的严谨,到如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他的学术论文里面存在错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威廉·康拉德·伦琴

中国科技大学7月27日在合肥举行隆重仪式,授予荷兰Utrecht大学终身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特霍夫特(G.’t Hooft)名誉博士学位。特霍夫特的研究为基本粒子的基础理论——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奠定了基础,因此和导师一起荣获199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近年来,中国科技大学的同行专家在特霍夫特开创的领域里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并与特霍夫特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学术交流。

威廉. 康拉德. 伦琴

伦琴一生发表了多少篇论文

伦琴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实验研究工作,如对电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气体的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热释电和压电现象、光的偏振面在气体中的旋转、光与电的关系、物质的弹性、毛细现象等方面的研究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他发现X射线而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以致这些贡献大多不为人所注意。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第一次注意到放在射线管附近的氰亚铂酸钡小屏上发出微光。经过几天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确定了荧光屏的发光是由于射线管中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因为当时对于这种射线的本质和属性还了解得很少,所以他称它为X射线,表示未知的意思。同年12月28日,《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学会会刊》发表了他关于这一发现的第一篇报告。他对这种射线继续进行研究,先后于1896年和1897年又发表了新的论文。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中作了第一次报告;报告结束时,用X射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剖学教授克利克尔一只手的照片;克利克尔带头向伦琴欢呼三次,并建议将这种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伦琴射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所谓“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在初次发现时,伦琴就用这种射线拍摄了他夫人的手的照片,显示出手骨的结构。这种发现立即引起很大的轰动,为伦琴带来了十分巨大的荣誉。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就由于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1895年间伦琴使用他的同行赫兹、西托夫、克鲁克斯和勒纳德设计的设备研究真空管中的高压放电效应。11月初伦琴重复着雷纳德管试验,这个雷纳德管加入了一个很窄的金属铝做的窗口,允许阴极射线从管子射出来,另外有块纸板覆盖住铝窗口保护它不被产生阴极射线的强电场区破坏。他知道纸屏能够防止光线逃逸,但是观察到当他用涂了氰亚铂酸钡的小纸屏靠近铝窗,看不到的阴极射线能够在纸屏上产生荧光效应。这让伦琴想到,比雷纳德管的管壁更厚的Hifforf-Crookes管可能也会导致荧光效应。1895年11月8日下午晚些时候,他决定试验他的想法。他仔细的做了一个跟雷纳德管试验类似的黑纸屏,并用这块版覆盖住Hifforf-Crookes管并把电极放到一个Ruhmkorff(鲁姆科夫)线圈中来产生静电电荷。在用氰亚铂酸钡屏验证他的想法之前,伦琴把房间弄暗以检测是不是他的纸板漏光。当他把线圈穿过管子的时候,确定板子确实不透光,并着手进行下一步实验。就在这时,他从距离试验管几米远的地方注意到微弱的光。为了确定他的发现,他试着重复上面的操作,每次都能看到同样的微光。 擦燃一根火柴,他才发现是他放在工作台上准备下一步使用的氰亚铂酸钡发光。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伦琴一遍一遍的重复着试验。他很快确定出一个距离管子特定的距离,从这里能够观察到比前面的试验更强的荧光。他推测可能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11月8日是一个星期五,伦琴利用这个周末重复试验并做了第一次记录。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他吃住在实验室里研究了他暂时命名为 X射线的新射线的差不多所有性质,并用对未知的部分给出数学表示。尽管最终新的射线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为伦琴射线,但是他总是首选最初的术语X射线。 伦琴发现X射线并非偶然,他也不是独自工作。据调查,当时多个国家不少人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发现时间也很接近。事实上,2年前宾夕发尼亚大学就已经制造出X射线和和它的影像记录。然而,那里的研究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只是把他们归档了事,因此也就失去了获得最伟大物理发现的赞誉的机会。他碰巧在屏上发现的东西把他的注意力从原来的研究中引开了。他当时已经计划在下一步的试验中用那个屏,那之前很短时间他就取得了这一发现。当他研究不同材料对这种射线的阻挡能力, 就把这一小片材料放到射线产生的地方。可以想象当看到第一张呈现在他制作的屏幕上的X光影像上闪烁的骨架的时候,伦琴是多么地惊讶。据说他后来在实验室秘密的进行这项试验,因为他害怕如果这个发现是个错误会影响他的教授声誉。伦琴的原始论文《一种新的X射线》在50天后也就是1895年12月28日被出版。1896年1月5日 奥地利一家报纸报道了伦琴的发现。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维尔兹堡大学授予他荣誉医学博士学位。在1895年到1897年间他一共出版了总计3篇关于X射线的论文。伦琴治学十分的严谨,到如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他的学术论文里面存在错误。 X射线诊断开创医疗影像技术的先河。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了X射线,为人类利用X射线诊断与治疗疾病开拓了新途径,开创了医疗影像技术的先河。但是第一批X射线照相机发出的X射线很弱,曝光进一小时才能成像,且对医生的身体健康有影响,所以为了使医生可以更清晰对人体内脏器官的病灶和症状进行观察、更好地对症下药,迅速、彻底地解除病人的痛楚,同时保护医生的健康。世界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的对医疗影像技术进行着研究和改进。20世纪70年代中期,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医疗影像带来了第一次革命性的创新,结合了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第一台医疗影像设备——CT扫描仪诞生了!利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可以更好的分辨人体内部结构图像,大幅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成为为20世纪医学诊断领域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突破之一。此后,医疗影像技术迅猛发展,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放射成像(CR)、数字放射成像(DR)、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成像(ECT)等各种数字化医疗影像新技术不断涌现,组成了功能强大的放射成像信息系统(RIS),成为医疗诊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石。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普及及其它在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最终形成了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医药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而医药信息学在医学应用中的最大领域就是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HIS使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输出门诊、住院患者医护和管理信息,包括临床辅助科室的信息,形成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医院工作质量和效益。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医院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建成了完善的HIS,实现了现代化医疗管理。随着HIS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医疗影像资料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方式已经不再满足需要,于是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在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更先进的医学影像存档及通讯系统(PACS),并于90年代初期与RIS组成PACS/RIS陆续应用到HIS之中。以数字化医疗影像技术为基础,建立PACS/RIS,完善HIS,构成了当今世界数字化医疗的新格局。在这股汹涌而来的数字化医疗浪潮中,而柯达公司正是这股浪潮中提供高新科技的先躯,其实,柯达公司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应用于航天领域,在数字影像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 1896年X线便应用于临床医学,第一次在伦敦一妇女手中的软组织中取出了一根缝针。身体的任何部位、组织、器官都可以用X线显示并发现异常。伦琴于1919年辞掉了行政职务,专做科学和教学工作,他以研究结晶物理学为基础,直到去世前三天还在研究室工作。伦琴的晚年是很寂寞坎坷的,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困境和战后的影响,曾是他体重减轻了50磅。他患胃肠道病,在急性脑病后3天,于1923年2月10日,安静地结束了78年光辉的人生旅程,人类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他用双手开辟了向原子物理学进军的道路,医用放射学从此诞生并得到了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幸福。 伦琴毕生从事伟大的科学研究事业,他作风严谨,虚心好学,诚恳待人,刻苦钻研,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历尽艰辛完成他的理想,这就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化学元素111举行命名仪式,正式将其命名为“錀”(Rg),以纪念发现伦琴射线的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廉-伦琴。化学元素111是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西尔古德·霍夫曼教授领导的国际科研小组在1994年首先发现和证实的。2003年,国际化学联合会正式承认了该研究中心首先发现了化学元素111,并在2004年接受了将其命名为Rg的建议。在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伦琴射线111年之际,位于德国达姆斯施塔特的重离子研究中心举行仪式,正式将化学元素111命名为“錀”。

伦琴,1845年出生于德国尼普镇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3岁时,伦琴一家迁居荷兰,加入荷兰籍。直到1865年,伦琴一直在荷兰接受教育,后来考取了瑞士的苏黎世综合工业学院,师承两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一位是创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鲁道·克劳修斯,另一位是伦琴的导师奥古斯特·孔特。至此,他已经发表了48篇科学论文。 1869年,伦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随后的19年里,伦琴先后在维尔茨堡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为自己赢得了优秀科学家的声誉。1894年,伦琴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同时开始进行真空玻璃管放电现象的实验研究工作。 1895年11月的一天,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将密封的玻璃管用厚黑纸完全覆盖起来,以避免光线干扰。可是,当他接通阴极射线管的电路时,发现在附近一条长凳上的一个荧光屏开始发光,好像受一盏灯的感应激发出来的。他断开阴极射线管的电流,荧光屏就停止发光。伦琴反复实验,每次都出现同样的荧光,于是伦琴确定荧光屏的发光是由于射线管中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因为当时对这种射线的本质和属性了解得太少,伦琴将它命名为X射线。 接着伦琴又做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实验。他让妻子把手放在射线和照相底片之间,经过片刻便取出底片显影,这便是世界上首张X光照片。那上面清晰可见伦琴夫人手骨的结构,还有手上所戴戒指的阴影。 1895年12月,伦琴写出论文《一种新的射线——初步报告》,向维尔茨物理学医学学会作了报告,宣布他发现了X射线,阐述这种射线具有直线传播、穿透力强、不随磁场偏转等性质。这一发现引起了轰动,其反应之强烈,传播之迅速,实为科学史上所罕见,《初步报告》在3个月之内就印刷了5次,立即被译成英、法、意、俄等国文字。伦琴也因此获得了很多荣誉,包括1896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授予他的勋章及1901年的第一项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3年,伦琴逝世,享年78岁。 ◆ 知识拓展 X射线的发现,让伦琴声誉远播,扬名内外。其实,在伦琴之前,已有许多科学家发现过X射线,但他们却未对此做出跟踪追击,以致错过了做出重大发现的良机。但伦琴是一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现象,反复实验,终于发现并让世人认可了X射线。除此之外,伦琴在其他领域也有诸多成就,比如他根据电动力学理论发现了运动电荷的磁场,这个现象以后被人们称为“伦琴电流”。 ★知识链接★ X射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所谓“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它的发现,给生物学、天文学,尤其是医学领域带来了巨大革命。因为这一发现,1903年贝克勒和居里夫人被共同授予诺贝尔奖。因此,X射线被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线、电子)之一。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伦琴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的5个奖项得主分别是:

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德国科学家威廉·伦琴。

范托夫由于“发现了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以及对立体化学和化学平衡理论作出的贡献”,获得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

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德国科学家贝林。

因《命运》、《幸福》等散文和《诗句的断想》等著作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

杜南和帕西世因创立国际红十字会和因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及各国议会联盟而共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伦琴(1845~1923)伦琴,德国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尼普镇。

伦琴在50年的研究工作中一共发表了50多篇论文。他在科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发现X射线,后人称为“伦琴射线”。后来他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证实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X射线的发现给现代物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在光电效应研究、晶体结构分析、金相组织检验、材料无损探伤、人体疾病的透视与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

伦琴在研究电磁现象中还发现,在充电的固定平行板电容器中,使介质旋转,能产生磁场。在弹性、液体的毛细作用、气体比热、热在晶体中传导、压电现象以及偏振光的磁致偏转等方面也都有研究。

伦琴因发现X射线而誉满全球,1901年获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伦琴发表x射线论文在哪个期刊

你好,1895年11月8日晚,伦琴开始了对x射线的研究。后来他发现x射线实质上是一种比光波更短的电磁波。他应该是最早研究x射线的人了。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兼物理研究所所长伦琴教授(1845~1923年),在他从事阴极射线的研究时,发现了X射线。伦琴1895年11月8日傍晚,他研究阴极射线。为了防止外界光线对放电管的影响,也为了不使管内的可见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间全部弄黑,还用黑色硬纸给放电管做了个封套。为了检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给放电管接上电源(茹科夫线圈的电极),他看到封套没有漏光而满意。可是当他切断电源后,却意外地发现一米以外的一个小工作台上有闪光,闪光是从一块荧光屏上发出的。然而阴极射线只能在空气中进行几个厘米,这是别人和他自己的实验早已证实的结论。于是他重复刚才的实验,把屏一步步地移远,直到2米以外仍可见到屏上有荧光。伦琴认为这不是阴极射线了。伦琴经过反复实验,确信这是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便取名为X射线。他发现X射线可穿透千页书、2~3厘米厚的木板、几厘米厚的硬橡皮、15毫米厚的铝板等等。可是1.5毫米的铅板几乎就完全把X射线挡住了。他偶然发现X射线可以穿透肌肉照出手骨轮廓,于是有一次他夫人到实验室来看他时,他请她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然后用X射线对准照射15分钟,显影后,底片上清晰地呈现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也很清楚。这是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它表明了人类可借助X射线,隔着皮肉去透视骨骼。1895年12月28日伦琴向维尔茨堡物理医学学会递交了第一篇X射线的论文“一种新射线——初步报告”,报告中叙述了实验的装置,做法,初步发现的X射线的性质等等。X射线的发现,又很快地导致了一项新发现——放射性的发现。[1] 自伦琴发现X射线后,许多物理学家都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1905年和190双手X光图片9年,巴克拉曾先后发现X射线的偏振现象,但对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微粒辐射,仍不清楚。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了X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发表了《X射线的干涉现象》一文。劳厄的文章发表不久,就引起英国布拉格父子的关注,老布拉格(WH.Bragg)已是利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而小布拉格(WL.Bragg)则刚从剑桥大学毕业,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由于都是X射线微粒论者,两人都试图用X射线的微粒理论来解释劳厄的照片,但他们的尝试未能取得成功。小布拉格经过反复研究,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实验事实。他以更简洁的方式,清楚地解释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形成,并提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nX=Zdsino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小布拉格的解释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能够用X射线来获取晶体结构的信息。1912年11月,年仅22岁的小布位格以《晶体对短波长电磁波衍射》为题向剑桥哲学学会报告了上述研究结果。老布拉格则于1913年元月设计出第一台X射线分光计,并利用这台仪器,发现了特征X射线。小布拉格在用特征X射线分析了一些碱金属卤化物的晶体结构之后,与其父亲合作,成功地测定出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并用劳厄法进行了验证。金刚石结构的测定完美地说明了化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的碳原子的四个键按正四面体形状排列的结论。这对尚处于新生阶段的X射线晶体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充分显示了X射线衍射用于分析晶体结构的有效性,使其开始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普遍接受。[2] 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5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X射线是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粒子流,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 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很短约介于0.01~100埃之间。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伦琴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波长小于0.1埃的称超硬X射线,在0.1~1埃范围内的称硬X射线,1~100埃范围内的称软X射线。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和 X射线结晶学。X射线也是游离辐射等这一类对人体有危害的射线。

186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克鲁克斯(William Crookes,1832-1919)(右图)发现通电的阴极射线管在放电时会产生亮光,于是就把它拍下来,可是显影后发现整张干版上什么也没照上,一片模糊。他以为干版旧了,又用新干版连续照了三次,依然如此。克鲁克斯的实验室非常简陋,他认为是干版有毛病,退给了厂家。他也曾发现抽屉里保存在暗盒里的胶卷莫名其妙地感光报废了,他找到胶片厂商,指斥其产品低劣。一个伟大的发现与他失之交臂,直到伦琴发现了X光,克鲁克斯才恍然大悟。 在伦琴发现X光的五年前,美国科学家古德斯柏德在实验室里偶然洗出了一张X射线的透视底片。但他归因于照片的冲洗药水或冲洗技术,便把这一“偶然”弃之于垃圾堆中。 1895年10月,德国实验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Konrad Rontgen,1854~1923)(左图)也发现了干板底片“跑光”现象,他决心查个水落石出。伦琴吃住在实验室,一连做了7个星期的秘密实验。11月8日,伦琴用克鲁克斯阴极射线管做实验,他用黑纸把管严密地包起来,只留下一条窄缝。他发现电流通过时,两米开外一个涂了亚铂氰化钡的小屏发出明亮的荧光。如果用厚书、2-3厘米厚的木板或几厘米厚的硬橡胶插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仍能看到荧光。他又用盛有水、二硫化碳或其他液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也是“透明的”,铜、银、金、铂、铝等金属也能让这种射线透过,只要它们不太厚。使伦琴更为惊讶的是,当他把手放在纸屏前时,纸屏上留下了手骨的阴影。伦琴意识到这可能是某种特殊的从来没有观察到的射线,它具有特别强的穿透力。伦琴用这种射线拍摄了他夫人的手的照片,显示出手的骨骼结构。(右图) 1895年12月28日,伦琴向德国维尔兹堡物理和医学学会递交了第一篇研究通讯《一种新射线——初步报告》。伦琴在他的通讯中把这一新射线称为X射线(数学上经常使用的未知数符号X),因为他当时无法确定这一新射线的本质。伦琴的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896年1月4日柏林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展览会上展出X射线照片。1月5日维也纳《新闻报》抢先作了报道;1月6日伦敦《每日纪事》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宣告发现X射线。这些宣传,轰动了当时国际学术界,伦琴的论文在3个月之内就印刷了5次,立即被译成英、法、意、俄等国文字。X射线作为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之一,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研究热情。此后,伦琴发表了《论一种新型的射线》、《关于X射线的进一步观察》等一系列研究论文。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就由于发现X射线而获得了这一年的物理学奖[1]。 伦琴发现X射线使X射线研究迅速升温,几乎所有的欧洲实验室都立即用X射线管来进行试验和拍照。几个星期之后,X射线已开始被医学家利用。医生应用X射线准确地显示了人体的骨骼,这是物理学的新发现在医学中最迅速的应用。随后,创立了用X射线检查食道、肠道和胃的方法,受检查者吞服一种造影剂(如硫酸钡),再经X射线照射,便可显示出病变部位的情景。以后又发明了用于检查人体内脏其他一些部位的造影剂。X射线诊断仪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一直作为医院中最重要的诊断仪器。为纪念伦琴对物理学的贡献,后人也称X射线为伦琴射线,并以伦琴的名字作为X射线等的照射量单位。

伦琴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实验研究工作,如对电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气体的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热释电和压电现象、光的偏振面在气体中的旋转、光与电的关系、物质的弹性、毛细现象等方面的研究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他发现X射线而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以致这些贡献大多不为人所注意。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第一次注意到放在射线管附近的氰亚铂酸钡小屏上发出微光。经过几天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确定了荧光屏的发光是由于射线管中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因为当时对于这种射线的本质和属性还了解得很少,所以他称它为X射线,表示未知的意思。同年12月28日,《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学会会刊》发表了他关于这一发现的第一篇报告。他对这种射线继续进行研究,先后于1896年和1897年又发表了新的论文。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中作了第一次报告;报告结束时,用X射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剖学教授克利克尔一只手的照片;克利克尔带头向伦琴欢呼三次,并建议将这种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伦琴射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所谓“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在初次发现时,伦琴就用这种射线拍摄了他夫人的手的照片,显示出手骨的结构。这种发现立即引起很大的轰动,为伦琴带来了十分巨大的荣誉。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就由于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1895年间伦琴使用他的同行赫兹、西托夫、克鲁克斯和勒纳德设计的设备研究真空管中的高压放电效应。11月初伦琴重复着雷纳德管试验,这个雷纳德管加入了一个很窄的金属铝做的窗口,允许阴极射线从管子射出来,另外有块纸板覆盖住铝窗口保护它不被产生阴极射线的强电场区破坏。他知道纸屏能够防止光线逃逸,但是观察到当他用涂了氰亚铂酸钡的小纸屏靠近铝窗,看不到的阴极射线能够在纸屏上产生荧光效应。这让伦琴想到,比雷纳德管的管壁更厚的Hifforf-Crookes管可能也会导致荧光效应。1895年11月8日下午晚些时候,他决定试验他的想法。他仔细的做了一个跟雷纳德管试验类似的黑纸屏,并用这块版覆盖住Hifforf-Crookes管并把电极放到一个Ruhmkorff(鲁姆科夫)线圈中来产生静电电荷。在用氰亚铂酸钡屏验证他的想法之前,伦琴把房间弄暗以检测是不是他的纸板漏光。当他把线圈穿过管子的时候,确定板子确实不透光,并着手进行下一步实验。就在这时,他从距离试验管几米远的地方注意到微弱的光。为了确定他的发现,他试着重复上面的操作,每次都能看到同样的微光。 擦燃一根火柴,他才发现是他放在工作台上准备下一步使用的氰亚铂酸钡发光。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伦琴一遍一遍的重复着试验。他很快确定出一个距离管子特定的距离,从这里能够观察到比前面的试验更强的荧光。他推测可能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11月8日是一个星期五,伦琴利用这个周末重复试验并做了第一次记录。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他吃住在实验室里研究了他暂时命名为 X射线的新射线的差不多所有性质,并用对未知的部分给出数学表示。尽管最终新的射线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为伦琴射线,但是他总是首选最初的术语X射线。 伦琴发现X射线并非偶然,他也不是独自工作。据调查,当时多个国家不少人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发现时间也很接近。事实上,2年前宾夕发尼亚大学就已经制造出X射线和和它的影像记录。然而,那里的研究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只是把他们归档了事,因此也就失去了获得最伟大物理发现的赞誉的机会。他碰巧在屏上发现的东西把他的注意力从原来的研究中引开了。他当时已经计划在下一步的试验中用那个屏,那之前很短时间他就取得了这一发现。当他研究不同材料对这种射线的阻挡能力, 就把这一小片材料放到射线产生的地方。可以想象当看到第一张呈现在他制作的屏幕上的X光影像上闪烁的骨架的时候,伦琴是多么地惊讶。据说他后来在实验室秘密的进行这项试验,因为他害怕如果这个发现是个错误会影响他的教授声誉。伦琴的原始论文《一种新的X射线》在50天后也就是1895年12月28日被出版。1896年1月5日 奥地利一家报纸报道了伦琴的发现。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维尔兹堡大学授予他荣誉医学博士学位。在1895年到1897年间他一共出版了总计3篇关于X射线的论文。伦琴治学十分的严谨,到如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他的学术论文里面存在错误。 X射线诊断开创医疗影像技术的先河。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了X射线,为人类利用X射线诊断与治疗疾病开拓了新途径,开创了医疗影像技术的先河。但是第一批X射线照相机发出的X射线很弱,曝光进一小时才能成像,且对医生的身体健康有影响,所以为了使医生可以更清晰对人体内脏器官的病灶和症状进行观察、更好地对症下药,迅速、彻底地解除病人的痛楚,同时保护医生的健康。世界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的对医疗影像技术进行着研究和改进。20世纪70年代中期,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医疗影像带来了第一次革命性的创新,结合了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第一台医疗影像设备——CT扫描仪诞生了!利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可以更好的分辨人体内部结构图像,大幅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成为为20世纪医学诊断领域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突破之一。此后,医疗影像技术迅猛发展,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放射成像(CR)、数字放射成像(DR)、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成像(ECT)等各种数字化医疗影像新技术不断涌现,组成了功能强大的放射成像信息系统(RIS),成为医疗诊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石。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普及及其它在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最终形成了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医药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而医药信息学在医学应用中的最大领域就是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HIS使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输出门诊、住院患者医护和管理信息,包括临床辅助科室的信息,形成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医院工作质量和效益。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医院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建成了完善的HIS,实现了现代化医疗管理。随着HIS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医疗影像资料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方式已经不再满足需要,于是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在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更先进的医学影像存档及通讯系统(PACS),并于90年代初期与RIS组成PACS/RIS陆续应用到HIS之中。以数字化医疗影像技术为基础,建立PACS/RIS,完善HIS,构成了当今世界数字化医疗的新格局。在这股汹涌而来的数字化医疗浪潮中,而柯达公司正是这股浪潮中提供高新科技的先躯,其实,柯达公司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应用于航天领域,在数字影像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 1896年X线便应用于临床医学,第一次在伦敦一妇女手中的软组织中取出了一根缝针。身体的任何部位、组织、器官都可以用X线显示并发现异常。伦琴于1919年辞掉了行政职务,专做科学和教学工作,他以研究结晶物理学为基础,直到去世前三天还在研究室工作。伦琴的晚年是很寂寞坎坷的,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困境和战后的影响,曾是他体重减轻了50磅。他患胃肠道病,在急性脑病后3天,于1923年2月10日,安静地结束了78年光辉的人生旅程,人类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他用双手开辟了向原子物理学进军的道路,医用放射学从此诞生并得到了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幸福。 伦琴毕生从事伟大的科学研究事业,他作风严谨,虚心好学,诚恳待人,刻苦钻研,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历尽艰辛完成他的理想,这就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化学元素111举行命名仪式,正式将其命名为“錀”(Rg),以纪念发现伦琴射线的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廉-伦琴。化学元素111是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西尔古德·霍夫曼教授领导的国际科研小组在1994年首先发现和证实的。2003年,国际化学联合会正式承认了该研究中心首先发现了化学元素111,并在2004年接受了将其命名为Rg的建议。在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伦琴射线111年之际,位于德国达姆斯施塔特的重离子研究中心举行仪式,正式将化学元素111命名为“錀”。

孙琴发表的论文

物流方面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物流方面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物流方面的开题报告一

论文题目:并行工程在中石化管道工程建设中应用的探讨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中国

您的学校背景:国内一流重点大学

要求字数:32000+3000开题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Degree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是

补充要求和说明:1.需要开题报告3000字

2.英文资料翻译约5000字

3.反抄袭20%

4.论文正文32000字

并行工程在中石化管道工程建设中应用的探讨

一、研究背景

并行工程是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各国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赢得竞争优势,纷纷采用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来改善自己的产品开发模式。在CAD和CIMS技术基础上,制造业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方法,从根本上改变着企业传统的串行作业模式。在此基础上,并行工程的理念应运而生。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参考文献

[1]徐莉,赖一飞,程鸿群.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白庆华,何玉林.CIMS中的系统集成和信息集成[M].北京:电子工业部出版社,1997.

[3]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王要武.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李晓东,张德群,孙立新.建设工程信息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张笑珠.并行工程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1(01)

[7]王东,首天成,李红军.基于并行工程理念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八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8]张丹丹,黄承锋.公路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9]朱顺应,王红,刘伟,张建旭,潘艳荣.公路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弹性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03)

[10]李平.渝长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

[11]张保华.拓宽渠道完善山西公路建设投融资体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12]林卿,王庆.京福高速公路建设与三明区域经济发展[J].科技和产业,2005(04)

[13]王丽.高速公路拓宽填砂路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湖南交通科技,2008(01)

[14]徐万红,牟瑞,马世骁,高春山.并行工程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15]谢强,周秀汉,丁红林,孙琴梅,朱顺应.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委托制初探[J].公路,2006(10)

[16]刘南,周庆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定量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05)

[17]郝亚琳,徐广.基于并行工程的地铁项目组织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09(07)

[18]徐万红,牟瑞,马世骁,高春山.并行工程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19]陈守科,韦灼彬.基于并行工程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01)

[20]马世骁,牟瑞,高春山.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并行工程理念分析与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21]钟建安,戴惠良,赵建峰.面向并行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J].建筑经济,2008(S1)

[22]韩向东,何仁.基于并行工程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S1)

[23]谈凤奎.基于并行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03(05)

[24]武海靖.对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J].陕西建筑,2006(07)

[25]郭玉兰,杨圣武,靳敏超.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模式调整的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01)

[26]郝亚琳,毛鹏,徐广.基于并行工程信息流的多项目群管理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06)

[27]王春雷.高速公路并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导报,2009(07)

[28]董华,付光辉,邓玉勇.基于并行工程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9]曾晓文,陈振,谢雄标.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模糊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06)

[30]赵利,毕向林,鹿吉祥,陈洪军.并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1(01)

[31]唐军,吴勇华.集成制造环境下航空转包生产管理[J].航空制造技术,2010(07)

[32]杨伟波,王淑雨,王刚.PMC模式中集成管理思想应用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06)

[33]王刚,王志臣.我国工程项目PMC集成化管理模式探讨[J].铁道建筑,2008(04)

[34]韩向东,何仁.基于并行工程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S1)

[35]韩向东.并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的计划和控制方法研究[J].技术经济,2001(10)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六、研究方案

物流方面的开题报告二

一、 论文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电子商务是随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普遍应用,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商务运作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界限,通过全球性的联网作业,简化贸易流程,从而降低贸易成本,推动企业的业务重组,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物流管理的内涵不断扩大,逆向物流发展起来。而在逆向物流管理中,退货管理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使得产品退回,尤其是在线退货事件趋于增多。有数据表明,2000年到2004年间,在线退货增加了两倍之多。退货量的增加无形中提高了退货成本,从而降低了电子商务运用所带来的利润。根据市场调查公司Harris Interactive 的最新调查显示,方便的退货政策十分有利于网上零售开展。90%的消费者称,网站方便的退货政策和退货程序对于他们做出购买决定起着重要作用;85% 的消费者认为,如果退货条款不方便的话,他们可能不会到该店购物;而81%的消费者表示,当他们选择购物商店的时候,都会把退货的方便与否纳入考虑因素中。这些因素使得退货管理成为网上零售商不得不高度关注的问题。深入研究逆向物流,建立完善的逆向物流退货管理体系,将有利于电子商务企业的良性发展,增强发展动力。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有必要认真研究逆向物流现象,重视退货管理,积极建设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管理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美国逆向物流专家Rogors和Tibben Lembke 1999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全部物流成本占美国经济总量的10.7%,逆向物流成本约占总物流成本的4%,1997年约为350亿美元;美国1/3以上的企业关心自己产品的最后处置问题。特别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出版业和目录销售等行业,实施逆向物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逆向物流通过再制造而节约的资源和原材料为企业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利益。

全新的资源环境观和经济观的演变,导致逆向物流进入了突破性发展阶段。在某种意义上,有着“绿色物流”“环保物流”美誉的逆向物流,对优秀企业而言,还承载着另外一项重要职责——显示公司竞争力和领先优势的利器。于是,通用汽车、西尔斯、3M以及许多在线零售商等,都将逆向物流从后台的'阴影下推向了高层会议的焦点议程中,因为它们清楚地知道,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统和流程将使退货返回库存,在清理中心出售,或被拆卸为零件以节约成本,增加利润,并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而我国关于逆向物流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还非常有限。逆向物流的市场是巨大的,同时更是开放的。国内对这一领域的专业开发无论是服务或软件系统都存在着大量的空白和潜在空间,对于产品企业而言,拥有良好的逆向物流系统将使它们减压增劲,巩固实力;对于第三方物流,软件开发商等服务提供商而言,逆向物流这桌丰盛和美味的大餐才刚刚开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很少。

三、论文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查阅了与电子商务和逆向物流相关的书籍、文献、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充分的分析,针对电子商务下逆向物流退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总结概括了退货产生的原因和发展障碍,并对退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现今电子商务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行了案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先概述了电子商务和逆向物流的基本概念,在分析其含义、特点的基础上,与正向物流进行比较,总结了逆向物流退货管理的必要性。

2) 分析了目前我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发展障碍,传统的退货管理方式和缺陷,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退货管理模式,现今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

3) 总结概括了电子商务下的逆向物流退货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和一些策略和技巧,对逆向物流退货管理中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且指出要突破瓶颈获得发展的方向和解决发方案

4)重点介绍电子商务中退货逆向物流管理策略,具体讨论起点管理、流程管理和后续管理的方法和要求。同时,逆向物流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障碍,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障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在学习和总结了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后给出了一些相关应对策略;

5)飞利浦退货管理策略的实例解读,通过分析和研究此案例,进一步理解文章中所讨论的各种退货管理策略。

四、论文研究方案

深入阅读相关理论基础书籍以及期刊、报告等文献资料。吸取已有研究成果,掌握相关研究的现状,了解研究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充实理论,夯实基础。

广泛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资料。

通过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五、工作进度计划

六、论文大纲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逆向物流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电子商务与退货逆向物流概述

2.1 电子商务及逆向物流的概念

2.2 电子环境下的逆向物流

2.21 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比较

2.22 电子商务下逆向物流的特点

2.3 电子商务下逆向物流产生的原因

2.4 电子商务下逆向物流退货管理的必要性

第三章 电子商务下的退货逆向物流现状

3.1 产品退货现状

3.2退货管理实施障碍

3.2.1外部障碍

3.2.2内部障碍

第四章 电子商务下的逆向物流退货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和物流模式

4.1电子商务企业退货物流管理关键要素

4.1.1 宏观方面

4.1.2微观方面

4.2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退货逆向物流模式

4.2.1退货逆向物流的三种模式

4.2.2带有第三方退货管理中心的退货管理模式

4.3 退货逆向物流应对策略研究

4.3.1 制定科学的逆向物流退货标准

4.3.2 ABC分类管理法

4.3.3 退货时间管理

4.3.4 退货费用管理

4.3.5 再制造管理

第五章 案例分析-----飞利浦公司的退货管理策略解读

5.1 追本溯源:从内部改革开始

5.2大盘点

5.3合纵连横:吧零售商、服务商拉进战团

5.3.1 让零售商看到好处

5.3.2 让服务商看到利润

结语

5. 主要参考文献:

[1]逆向物流建设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J].流物技术,2004

[2]许亮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应对策略探讨[J].现代物流,2004

[3丁静,杜习英.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管理中的退货管理【J1.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f9).

[4冯晖.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研究【JJ.现代管理科学,2004,(23

[5杨育谋.退货:把危机变成商机[J].营销学苑.

[6熊焰.基于电子商务的逆向物流优化模型及其应用策略『J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5,(9).

[7]冯晖.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研究【JJ.现代管理科学,2004,(23).

[8]赵宁.逆向物流对应策略及解决方案研究fJJ.商场现代化,2007,(4).

[9]朱道立, 崔益明, 等.逆向物流系统和技术[ J] .复旦大学学报, 2003,( 5)

[10 。

[11 高凤民. 电子商务下企业物流模式探析[J]. 物流科技, 2003(12):36- 37.

[12 陈宇, 唐春勇. 逆向物流的有效管理策略分析[J]. 软科学, 2004(1):30- 32.

[13 A. I. Kokkinaki R. Dekker M. B. M. de Koster C. Pappis W. Verbeke. E - commerce Models for Reverse Logistics

Contributions and Challenges[J]. Computer Society, 2002(6):292- 299.

[14 董兴林. 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04(6):114- 117.

[15 刘振滨.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分析与设计[J]. 经济管理, 2006(1):84- 86.

[16 诊断师物流研究会. 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M]. 宋华, 曹莉,译.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