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抗日战争决胜之道——纪念《论持久战》发表80周年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 毛泽东关于持久战的构想比《论持久战》的演讲更早些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国民党贯彻执行的是一条片面的政府抗战、积极反共的路线,采取单纯的防御方针,战略上完全陷于被动,在日寇进攻面前,节节败退。在华北,8月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国民党一直败退到四川重庆。日寇长驱直入,形势极端紧张,人心惶惶,议论纷纷。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论调,一种是亡国论,一种是速胜论。此外,还有些人认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立足于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运用文献阅读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在阐述共享经济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发展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以生活服务业为例,从政府监管、国民素质、“伪共享”经济和信用机制四个方面分析现阶段共享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共享经济的发展策略,为广大企业提供参考。

凡是读过《论持久战》这部著作的人,应该都会看到毛泽东在写这部著作时,一开始就这样明明白白地写道:“很多人都说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39页。比如,蒋百里、陈诚都曾说过“抗战是持久战”。近年来,“非毛派”认为毛泽东抄袭了写于1937年的蒋百里《国防论》和陈诚的持久抗战论。事实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与《国防论》《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从问题的提出到观点的论述,从战略的构想到战术和方法的制定,等等,都没有相同之处。

毛泽东早在1935年就明确提出并论证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反革命势力是“持久”的。“中国革命战争是持久战”。一年后,毛泽东又阐述了持久战的思想。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不是别人,正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抗日战争的前途,是亡国还是速胜?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怎样进行持久战?怎样才能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甚至大多数人在抗日战争进行了10个月后也没有弄清楚。正是因为这样,亡国论和速胜论才有隙缝可钻。亡国论看到了敌强我弱,并把这种片面的东西夸大为全面的东西。因此,他们说“抗战必亡”。毛泽东在批驳这种观点时指出:“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9页。速胜论者则片面地夸大敌小我大,同样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因而认为,上海一战“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解决”《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1页。。他们甚至说:徐州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2页。。毛泽东在批驳这种观点时指出:“速胜论者则不知道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在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起一定的变化以前,就要举行战略的决战,就想提前到达解放之路,也是没有根据的。其意见实行起来,一定不免于碰壁。或者只是空谈快意,并不准备真正去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0页。

由于茶叶的消费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投入更多的金钱来消费茶叶。但是好茶叶数量少,并且价格不菲,加上现如今加之目前茶叶污染问题严重,茶叶的价格更是不断攀升。因此许多不良商家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盗用知名品牌,生产假冒伪劣茶叶。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不但损害消费者的权益,而且破坏了原本正版商品品牌的价值。因此需要一套防伪溯源系统来降低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流通的可能性。现阶段使用的防伪技术的效果并不能很好抑制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现阶段的防伪技术主要是在外包装上进行特殊的标注,这些技术很容易被破解,从而让人把这些“山寨”产品视为正品。

其实,毛泽东关于持久战的构想,比《论持久战》的演讲要更早些。毛泽东说:“这些问题的主要论点,还在两年之前我们就一般地指出了。还在一九三六年七月十六日,即在西安事变前五个月,卢沟桥事变前十二个月,我同美国记者斯诺先生的谈话中,就已经一般地估计了中日战争的形势,并提出了争取胜利的各种方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3页。为什么事情是会这样的呢?究其原因有二:

一方面,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一两年,毛泽东就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写出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等一系列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毛泽东深刻论述了下列三个问题:一是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必然发动侵华战争的问题。毛泽东说:“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今天不同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已经显示他们要向中国本部前进了,他们要占领全中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143页。他又说:“日本帝国主义是下了凶横直进的决心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2页。它“实行了完全征服中国的政策”《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2-253页。。二是关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革命战争是持久战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反革命势力的事业,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成功的,必须准备花费长久的时间;不是少少一点力量可以成功的,必须聚积雄厚的力量……中国革命战争还是持久战,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这个持久性……帝国主义还是一个严重的力量,革命力量的不平衡状态是一个严重的缺点,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这是现时革命形势的又一个特点。”《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2-153页。他又说:中国革命我弱敌强的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91页。。三是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要性的问题。毛泽东写道:“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打垮,这是有目共见的真理。因此,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5页。1936年,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等问题,讲得就更加清楚了。

另一方面,是毛泽东科学地总结了“一战”和“二战”的斗争经验。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我弱敌强,我劣势敌优势。要战胜这样的敌人,不能速胜,不能硬拼。由此就产生了我们的战略战术:“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反对红军的游击主义,却又承认红军的游击性;反对战役的持久战和战略的速决战,承认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的速决战;反对固定的作战线和阵地战,承认非固定的作战线和运动战;反对击溃战,承认歼灭战;反对战略方向的两个拳头主义,承认一个拳头主义;反对大后方制度,承认小后方制度;反对绝对的集中指挥,承认相对的集中指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91页。这是毛泽东根据我弱敌强而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战争指导思想。过去是反对国民党,现在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尽管反对对象有所不同,但是,我弱敌强,我劣势敌优势是一样的。因此,在抗日战争期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经验。

在可可西里的一周里,温衡去了传说中的无人区,去了巴颜喀拉山顶看日出,走的那天她才打开手机,陶小西没有再发来任何消息,她最后一点希冀也破灭了。

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了毛泽东对中日战争形势的估计是完全正确的,《论持久战》是适应当时需要而不能不写的一部著作。那时中国革命已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上所述,引发了抗战会不会亡国,能不能速胜,为什么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怎样夺取最后的胜利等问题。如果不及时对这些问题给予科学的回答,不彻底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形成新的理论,用来指导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革命斗争,革命就会遭到挫折,就不可能夺取伟大的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二 客观全面地分析中日双方战争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该事物自身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体。战争也不例外,同样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为什么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根据在哪里?根据就在中日双方战争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中。

第一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方面“向下”的变化,“这就是土地、人口、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文化机关等的减缩……这一点,将被人利用作为亡国论和妥协论的根据”《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7页。。可是,他们没有看到还有“向上”的变化,没有看到新的质和量的因素的积累。“这就是战争中的经验,军队的进步,政治的进步,人民的动员,文化的新方向的发展,游击战争的出现,国际援助的增长等等。在第一阶段,向下的东西是旧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量上。向上的东西是新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质上。这第二种变化,就给了我们以能够持久和最后胜利的根据”《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7页。。在第一阶段中,“敌人方面也有两种变化。第一种是向下的,表现在:几十万人的伤亡,武器和弹药的消耗,士气的颓靡,国内人心的不满,贸易的缩减,一百万万日元以上的支出,国际舆论的责备等等方面。这个方面,又给予我们以能够持久和最后胜利的根据。然而也要估计到敌人的第二种变化,即向上的变化。那就是他扩大了领土、人口和资源。在这点上面,又产生我们的抗战是持久战而不能速胜的根据,同时也将被一些人利用作为亡国论和妥协论的根据。但是我们必须估计敌人这种向上变化的暂时性和局部性”《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7页。

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帝国主义的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在经济上就是掠夺中国的物质资源,在政治上就是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具有特别强烈的侵略性。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并吞朝鲜,占领大连、旅顺。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1904年日俄战争,不在日本打,也不在俄国打,而是在中国东北打。日本打胜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东三省。

自觉的能动性,就其性质来说,有正确的和错误的。毛泽东说:“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7页。反之,就是错误的思想,就是错误的能动性。

但是,还不止此。从量的规定性来看,日本侵华战争,虽然是在其强的军力、经济力、政治组织力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也是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础上进行的。毛泽东指出“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8页。,这就是日本战争的量的规定性。这种量的规定性,就决定了日本“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日本统治者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问题,但同样,将达到其所期求的反面,这就是说,它为解决这个困难问题而发动战争,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8页。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抗日战争的质和量的规定性。

抗日战争是半殖地半封建的中国人民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他们变成亡国奴的战争,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是争取民族解放的、进步的、正义的战争。这就是抗日战争的质的规定性。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状态恰是相反的对照。中国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9页。

抗日战争量的规定性就是: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9页。。这种量的规定性,一是使得我们能够进行持久战,二是便于开展游击战。地大,有回旋余地,失去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打了14年,始终没有把中国打垮,没有占领全中国,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量的规定性,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也可以起着决定的作用。

总起来说,进步的、正义的战争一定会战胜退步的、野蛮的、非正义的战争。中国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这就是毛泽东从分析中日战争双方的质和量的规定性所作出的科学结论。

在一定条件之下,自觉的能动性不仅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事业的成败、事物发展的速度,而且能够创造新事物。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28页。在一定条件下,自觉的能动性起着决定作用的现象是大量的、普遍的、客观的、必然的。我们把这种决定性的作用,称之为第二性的决定作用。不承认一定条件下的自觉的能动性的决定作用,就是不承认创新,不承认发明,不承认改革,就是不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里必须反对两种观点,一种是见物不见人,把人看作是被自然支配的物,畏惧不前;另一种是见人不见物,片面地夸大自觉能动性。

《论持久战》在科学总结抗日战争10个月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上述诸问题,其结论是:“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2-443页。

毛泽东指出: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敌我双方在质和量的规定性中,都有“向上”和“向下”的两种变化。持久战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

2.2.12 病理报告 不同部位的活检组织和电切组织应分别装袋并标记。病检申请单中应详细描述患者病史、前期治疗、临床检查结果和术中所见。病理报告中应写明肿瘤部位、分级、浸润深度,是否存在原位癌,标本中是否有逼尿肌组织,以及有无淋巴血管侵犯和组织变异。对于诊断困难的病例,可咨询有经验病理科专家[12]。

硝基咪唑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是由咪唑在浓硫酸中硝化而得,5-硝基咪唑是重要医药中间体[12]。

根据《论持久战》的论述,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的具体表现,概括地说,大致有如下几种表现:

第三阶段是我战略反攻阶段。由于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在这阶段的前一期,反攻“将不是全国整齐划一的姿态,而是带地域性的和此起彼落的姿态”《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8页。

毛泽东把敌我双方战争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变化的总的趋势概括为:“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8-469页。

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证实了《论持久战》的科学论断。整个抗日战争就是按照《论持久战》的科学预见进行的。它彻底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坚定了中国军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心。《论持久战》为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首先,电力公司要抓好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动态评价,落实各级生产部门的安全职责。要从各个方面对电力系统安全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生产管理的监督体制,要确立行政责任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按照电力公司的安全生产计划表,将供电线路和电力设备进行逐级分配,将责任严格落实到个人。此外,各级安全监督负责人还要做好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的汇报和总结工作,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中的经验和教训。电力公司还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工作的教育和培训,例举出一些典型的安全事故,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还要建立公司内部电力系统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制度,对已发生或者未遂事故的负责人进行确定。

三 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的作用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讲的是抗日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是一种可能,还不是现实。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在必要的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要依靠人去做。持久战和最后胜利都不是不请自来的,都是斗来的。毛泽东说:“抗日战争是要赶走帝国主义,变旧中国为新中国,必须动员全中国人民,统统发扬其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才能达到目的。坐着不动,只有被灭亡,没有持久战,也没有最后胜利。”《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7-478页。要斗,就要靠人的自觉能动性,这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点。那么,什么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呢?毛泽东说:“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7页。

从日本的侵略史来看,明治维新变法以来,日本一直是战胜国。那时日本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但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情况就不同了。日本已经不是兴盛的国家,而是处于退步、落后的时代了。毛泽东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7页。这时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内外矛盾,不但使得它不得不举行空前大规模的冒险战争,而且使得它临到最后崩溃的前夜。从社会行程说来,日本已不是兴旺的国家,战争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级所期求的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亡。这就是所谓日本战争的退步性。跟着这个退步性,加上日本又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这一特点,就产生了它的战争的特殊的野蛮性”《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8页。。比如,南京大屠杀、日寇对我根据地实行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最能说明日本侵略战争的野蛮性和兽性的就是在中国、朝鲜、韩国等等国家组织“慰安妇”。时至今日,安倍政府还不承认,百般抵赖。那些日本帝国主义的刽子手和禽兽已被历史死死钉在耻辱柱子上,不论安倍政府怎样抵赖、狡辩,也不可能把日本帝国主义的刽子手和禽兽从耻辱柱子上解脱下来。日本侵华战争的侵略性、退步性、野蛮性、非正义性,就是日本侵华战争的质的规定性。毛泽东指出:这种战争的质的规定性,“就要最大地激起它国内的阶级对立、日本民族和中国民族的对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立。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8页。

毛泽东非常强调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的作用。他说:“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人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8页。毛泽东“提倡每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变为勇敢的明智的将军”《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8页。。所谓明智,就是懂事理,识大局,看得远,想得细致周到;在军事上,就是知己知彼,提出的战略、战术和方法符合客观实际。明智不是来自聪明,而是来自通过调查研究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勇敢讲的则是做或行动,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敢于担当。明智和勇敢都是自觉的能动性的表现。在军事上,就是善于指导战争和善于实行战争。

为了进一步批驳亡国论、速胜论和论证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毛泽东又从发展过程中来分析中日战争双方的质和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抗日战争是我弱敌强,这是客观事实,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是,我弱敌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而且随着战争的发展,我弱敌强,必将发生不断的变化。敌虽强,但是这种强,在战争过程必将被敌之其他不利因素的发展所削弱。我虽弱,但是这种弱,在战争过程中必将被我之有利因素的发展所补充。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第二阶段,“上述双方的变化将继续发展,具体的情形不能预断,但是大体上将是日本继续向下,中国继续向上”《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8页。。中国方面的新的质和量逐渐上升,比如政治、军事、文化和人民动员将更加进步,游击战争更加发展,根据地更加扩大,经济方面也有某种程度新的发展,国际援助将逐渐地增长。而日本的军力、财力大量地消耗于中国的游击战争,国内人心更加不满,士气更加颓靡,在国际上更加孤立。毛泽东指出:“这个第二阶段,也许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敌我力量对比将发生巨大的相反的变化,中国将逐渐上升,日本则逐渐下降。那时中国将脱出劣势,日本则脱出优势,先走到平衡的地位,再走到优劣相反的地位。然后中国大体上将完成战略反攻的准备而走到实行反攻、驱敌出国的阶段。”《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8页。

一是主动性。这里说的主动性,就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毛泽东说:“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7-488页。所以战争双方都力争主动,避免被动。这是自觉能动性在战争中的一种表现,也是争取战争胜利的一个原则。军队的主动性和下面三种情况分不开:(一)军队的主动性同战争的优劣势分不开。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是军队的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二)军队的主动或被动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分不开。战争就是敌我双方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互争主动权的竞赛,竞赛的结果有胜有负,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导的错误。(三)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来争取自己的主动。所谓错觉,就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比如,“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声东击西”,“围城打援”,都是可以造成敌人的错觉。毛泽东说:错觉“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而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1页。。“什么是不意?就是无准备。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懂得这一点,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2页。

第一种情况讲的是主动性的客观基础,第二、三种情况讲的是主动性的主观条件。主动性的强或弱,不是绝对的,即使在客观基础优势的情况下也不是绝对的。指挥员可以充分发扬自觉的能动性,造成敌人错觉,“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使主动性劣势变为优势,或是使其优势变为劣势。

二是灵活性。什么是灵活性呢?“就是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作战中的东西,就是灵活地使用兵力。灵活地使用兵力这件事,是战争指挥的中心任务,也是最不容易做好的……做这件事需要极大的主观能力,需要克服战争特性中的纷乱、黑暗和不确实性,而从其中找出条理、光明和确实性来,方能实现指挥上的灵活性”《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3-494页。

抗日战争基本的战略方针是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但是执行这个方针,有种种战术和方法:“有兵力的分散和集中、分进和合击、攻击和防御、突击和钳制、包围和迂回、前进和后退种种的战术或方法。懂得这些战术是容易的,灵活地使用和变换这些战术,就不容易了。”《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4页。在抗日战争中,只要我军指挥员充分发扬自觉的能动性,巧妙地运用这些战术或方法,贯彻执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方针,就能取得更多的胜利,转变敌强我劣的形势,取得对敌斗争的主动权。

三是计划性。战争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大、情况复杂、变化迅速,因此,在战争中实现计划性,比在其他事业中实现计划性要困难得多。尽管这样,进行战争也要有一个计划。毛泽东用《礼记·中庸》中的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来说明计划的重要性。“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5页。

但是,“有些人,基于战争的流动性,就从根本上否认战争计划或战争方针之相对的固定性,说这样的计划或方针是‘机械的’东西。这种意见是错误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5页。。毛泽东在批评这种错误意见时指出:“然而决不能否认一定时间内的相对地固定的战争计划或方针;否认了这点,就否认了一切,连战争本身,连说话的人,都否认了……否认了这点,战争就无从着手,成为毫无定见,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或者这也是、那也是的战争相对主义了。”《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6页。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虽然知道战争的流动性,却不知道流动性说的“是数的流动,不是质的流动。这种根本性质,在一定时间内是决不流动的,我们所谓一定时间内的相对的固定性,就是指的这一点。在绝对流动的整个战争长河中有其各个特定阶段上的相对的固定性——这就是我们对于战争计划或战争方针的根本性质的意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6页。

四是要善于进行一切有把握的决战,避免不利的决战。这也是自觉的能动性的一种表现。这场战役或战斗该不该决战,是否有利于持久战,怎样进行决战,这些问题都要靠指挥员自觉的能动性去探索,去分析。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中的决战应分为三类:一是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坚决地进行决战;二是一切无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避免决战;三是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应根本避免。抗日战争第一、第二阶段,敌强我弱,日寇要求与我决战,我们的原则是:选择有利条件,集中优势兵力,与之作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的决战,避免在不利条件下的无把握的决战;赌国家命运的战略的决战则根本不干。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避免战略决战,当然就会丧失一些土地。毛泽东指出:“不决战就须放弃土地,这是没有疑问的,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也仅仅是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勇敢地放弃。情况到了这种时候,丝毫也不应留恋,这是以土地换时间的正确的政策。”《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7页。

图1为柱塞泵样本手册中柱塞泵效率及功率曲线图。柱塞泵的负载压力为溢流阀的开启压力160bar,可得泵在零排量时的泄漏量为29L/min。

避免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是不是不抵抗呢?当然不是。根本不战,与敌妥协,有退无进,才是不抵抗的逃跑主义。为了坚持持久战,避免不利条件下的决战,放弃一城一地,是完全必要的。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应该放弃一城一地,而不放弃,同敌硬拼,“其结果就有使抗战不能继续,最后引向亡国的危险”《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7页。

ACS合并抑郁症中成药治疗组中有3例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后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经停药后症状好转;除此之外,其余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我们主张有把握、有利条件下的决战。但是进行决战,就要求部队敢于拼刺,敢于英勇牺牲,“给敌以歼灭和给敌以消耗,只有这种决战才能达到目的,每个抗日军人均须坚决地去做。为此目的,部分的相当大量的牺牲是必要的,避免任何牺牲的观点是懦夫和恐日病患者的观点,必须给以坚决的反对”《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8页。

菌落总数检测,参照GB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确定》。大肠杆菌总数检测,参照GB4789.3-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我们始终执行有把握、有利决战,避免无把握、无利决战的原则,“直至打到鸭绿江边,都是如此。这样,我可始终立于主动,一切敌人的‘挑战书’,旁人的‘激将法’,都应束之高阁,置之不理,丝毫也不为其所动。抗日将军们要有这样的坚定性,才算是勇敢而明智的将军”《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9页。

从已加固的两种方案比较看,渡槽采用碳纤维补强加固处理涉及的工程内容相对较少,工程施工专业技术要求虽高,但复杂程度略低,对原渡槽结构损伤较轻,施工工期较短,工程规模可控,投资较少,获得处理效果较好。

总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进行持久战就要求指挥员必须充分发扬自觉的能动性,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进行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在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这一部分,毛泽东讲得非常生动,非常深刻,不仅充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学说,而且充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血液病的特点是病种多,缺乏特异性,并且其诊断对实验的依赖性强,这就使得临床血液检验技术具有所涉及的范围广,专业性强等特点[3]。另外由于大量生物现代技术的渗透,对临床血液检验技术的教学也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一支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4]。为此,我们不仅选派进修和鼓励在岗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的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还有计划的吸收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此外,我们还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加强老师工作的考核,鼓励教师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工作当中。

 
沧南
《毛泽东研究》 2018年第02期
《毛泽东研究》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