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林业生态思想解读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保护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林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回顾我国林业发展的历程发现,毛泽东的林业生态思想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相对于毛泽东其他方面思想的研究来说,学界对毛泽东林业生态思想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试从毛泽东日常谈话的角度,对毛泽东的林业生态思想作一解读,以期一定程度上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

一 “林业真是一个大事业”

众所周知,为了实现“赶超英美”的目标,毛泽东曾在1958年发动了一场全民炼钢运动。而令毛泽东始料不及的是,大炼钢铁造成了林业资源的浪费,使有些山林变成了荒土荒山。因此,一谈到毛泽东的林业生态思想,就总会有人不以为然,觉得毛泽东谈不上有林业生态思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全民炼钢运动中的林业资源浪费决非毛泽东所能预见,而毛泽东重视林业发展的思想却是一以贯之的。我们仅通过对毛泽东日常谈话相关内容的研究就会发现,无论是在中央日常工作中还是去地方视察,也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都强调林业的重要,因而高度重视林业的发展,并由此体现出其丰富的林业生态思想。

早在1919年9月,毛泽东就将林业问题作为要研究的实业问题之一《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00页。。1934年1月,毛泽东看到了林业与农业的关联性,便指出:“森林的培养,畜产的增殖,也是农业的重要部分。”《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页。到1944年,毛泽东把植树作为合作社十大业务之一,在中共中央招待出席陕甘宁边区合作社会议代表时,他说:“合作社的业务主要有十项:工业、农业、运输、畜牧、供销、卫生、信用、教育、植树、公益。”《毛泽东论林业》(新编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他提出“在10年之内每家种100棵树”《毛泽东论林业》(新编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是看到了林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比如1959年6月29日他在谈话中说:“整个经济工作中,综合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有了综合平衡,才能有群众路线。三种平衡:农业本身的农、林、牧、副、渔;工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工业和农业。做好这三种平衡工作,才可能正确处理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在这里,毛泽东将林业放在“农业本身”的五业中的第二位,足见其对林业重视的态度。在别的不同场合毛泽东也多次强调林业的重要性。1956年3月18日,毛泽东在听取林业部副部长李范五等人汇报林业工作时说:“林业真是一个大事业,每年为国家创造这么多财富,你们可得好好办哪!”《毛泽东论林业》(新编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林业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你们回去后,要继续把工作抓好,林业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毛泽东论林业》(新编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1958年3月26日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财经贸易,还有文教历来没有摸过,林业也没有摸过,今年这些要摸一摸,政治局、书记处都要摸一摸。无疑毛泽东这是在表示:不仅是他自己,而且“政治局”和“书记处”都要来关心林业。1958年11月1日,毛泽东在河北邯郸与有关负责人谈话说:“树木经济价值很大,木材是化学原料,可以多种些。”《毛泽东论林业》(新编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6页。1959年6月22日,毛泽东在与中共河南省委负责人谈话时又说:“没有林,也不成其为世界。”《毛泽东论林业》(新编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69页。再次显现出他对林业非同一般的重视。

甚至在与外国来访者交谈时,毛泽东也会论及林业。1958年7月12日,毛泽东在会见黑非洲青年访华代表团时说:“一个国家获得解放后应该有自己的工业,轻工业、重工业都要发展,同时要发展农业、畜牧业,还要发展林业。森林是很宝贵的资源。”《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3页。1958年11月25日,毛泽东在与朝鲜政府代表团谈话时说:“刚才我说,我们用三分之一的耕地种农作物就够了。另一个三分之一可以种草,还有一个三分之一种树。你看!我们这个国家没有多少树,无论坐火车或乘飞机都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我们这样做就可以使它绿化起来,也可以发展畜牧业,农、林、牧业都可以发展起来。”《毛泽东论林业》(新编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63页。由此可见,林业在毛泽东心目中是占有十分重要位置的。

二 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

(一)绿化城市

近代以来的历次战争都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开始关注城市绿化问题,希望实现城市园林化和绿化的目标。

1958年3月成都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到长江三峡实地考察。在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任白戈的陪同下,毛泽东登上“江峡”号客轮。有关领导把燕汉民引见给毛泽东和大家当导游。“江峡”轮徐徐驶入瞿塘峡。第一次入峡的毛泽东站立船头遥望白帝城时,随口吟诵出李白流传千古的《早发白帝城》。然后对燕汉民说:“李白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那一定是满山树木,才能有猿猴栖息。但从万县东下,我看这两岸多是光秃秃的。你们应该发动群众,多栽树绿化长江!”龙剑宇:《毛泽东的人生旅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349页。燕汉民记下了毛泽东的嘱咐,不久,就在三峡地区掀起了绿化长江的群众植树造林运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953年2月下旬,毛泽东在南京视察期间,在江苏省委第二书记江渭清的陪同下去了中山陵谒陵。2月的江苏,依然寒气逼人,但出了中山门,看到一排排高昂挺拔、整齐有序的法国梧桐和雪松、宝塔松,毛泽东感触良多。随后,他们又去了紫金山天文台参观。在当地,他俯瞰南京城却是一片色灰,颇应了南京的“石头城”之称。这种鲜明的对比,使毛泽东陷入了沉思。之后,他对陪同的江渭清说:“中山陵的树是国民党种的,我们共产党为什么不能把整个城市都绿化起来呢?”接着又说:“渭清啊,这件事你要负责抓,书记挂帅嘛!”《缅怀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36页。江渭清说:“主席,请过几年再来看吧!”毛泽东笑了:“好,这就算我们的君子协定。”《缅怀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36页。1955年,毛泽东再次到南京视察,期间又提到了当年的“君子协定”,特别是又谈到了南京郊区的绿化问题。他问身边的江渭清说:“渭清,上次我们谈过城市绿化的事,依你看这郊区的绿化该怎么搞法?”《缅怀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36页。江渭清回答道:“我们已有部署了,根据具体情况作综合安排,打算搞防风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针对树木品种不同,生产快慢不同,搞长短结合、‘公孙三代’,不久就会见成效的。”毛泽东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原来,毛泽东在第一次向江渭清交代了绿化南京城市的任务后,江苏省委就立刻采取了行动,找了相关领导和专家们共同商量。根据南京城的实际情况,最终决定:以法国梧桐为基本品种,加上雪松和宝塔松,三年育苗、三年绿化,让南京城区凡是能植树的马路、通道两旁,统统都美化起来。绿化的区域逐步扩大到郊区,部分区域也有种植白杨、垂柳等品种。南京城区的一些新辟干道,也陆续种植了宝塔松、雪松等大株植,并且以生长期缓慢的矮小品种龙柏树、冬青树作为城市美化的点缀品。几年之后,南京的绿化初见成效。又搞了几年以后,成效更为显著,南京城的树木已经成行成片了。到20世纪60年代,全国评选绿化先进城市时,南京名列前茅。南京的植树绿化已经闻名于海内外,吸引了国内各大小城市领导前来参观学习,为我国城市的绿化树立了典范。南京在城市绿化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固然是人民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但也离不开毛泽东的远见卓识。他的林业思想造福了子孙后代。

毛泽东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有充分预见。1964年4月,他在与陕西、河南、安徽三省负责同志的讲话中所说:“前几年你们说一两年绿化,一两年怎么能绿化了?用二百年绿化了,就是马克思主义。先做十年、十五年规划,‘愚公移山’,这一代人死了,下一代人再搞。”《毛泽东论林业》(新编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74页。虽然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毛泽东本人无法全程参与到具体的绿化实践中,但他对绿化的重视可见一斑。他站在战略的高度强调了持久绿化的重要,为我国城市绿化指明了方向。

现代科学技术是耕地保护和治理的基础支撑。盐碱地改良要综合利用工程、化学、物理、生物等技术所形成的合力,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采用定制化的技术方案。包括技术方面的创新及有效集成,特别是在技术的研发过程中要注重将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可行性紧密结合,因地制宜。

除城市绿化外,毛泽东还注重城市郊区绿化,并取得显著成效。对北京郊区的绿化,毛泽东不仅关注其环境美化,而且还强调其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1959年9月10日,毛泽东视察了北京郊区的密云水库。站在密云水库东侧松树峪的堤岸上,毛泽东向西面对烟波浩渺的水面,对陪同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和北京市市长彭真等人说:“请你们告诉密云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要认真治理和保护好水库四周的环境,搞好绿化,保持水质,这可是关系到北京市近千万人口身体健康的大问题啊!”邸延生:《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第6-7页。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一定要搞好绿化,不搞绿化不行呢!”邸延生:《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第6-7页。当随行人员都说“主席说得对,一定要搞好绿化”时,毛泽东立即强调和嘱咐说:“不要停留在口头上,要抓落实呢!”彭真说:“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认真抓!”他真正以雷厉风行的作风贯彻了毛泽东的指示,连夜开会,研究措施,分工负责,抓紧落实密云水库的环境治理和绿化。当晚,周恩来对毛泽东说:“彭真同志今天跟主席去了一趟密云,回来就召集北京市委的人开会,传达了主席‘要搞好环境建设’和‘搞好绿化’的指示……”毛泽东赞许地说:“前人植树,后人乘凉,这是句老话么!我们共产党人总得为子孙后代多想一些事!”邸延生:《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第6-7页。由于措施得力,密云水库的绿化很快就取得成效,不仅改善了水库四周环境,而且也解决了影响北京近千万人口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

(二)绿化荒山荒地

毛泽东十分重视荒山荒地的绿化。他每到一地,看到荒山荒地,都会与当地负责人交流,提出自己绿化荒山的想法。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毛泽东绿化荒山荒地的思想得到更进一步的贯彻,取得了显著成效。如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在江苏省委第二书记江渭清陪同下登徐州的云龙山,当看到光秃秃的云龙山时,就说:“渭清啊,你说这石头山上能不能搞绿化造林呢?”《缅怀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37页。江渭清想了想,回答说:“世上无难事,石山绿化一是可以搞人工植被来解决;二是可以在石头上打眼,再向洞眼石缝中填土,播种树种和植小柏树苗,我看总是有办法的。”毛泽东听了高兴地说:“那好嘛,就按你说的办吧。”他还介绍说:“这么大的一座山,荒秃秃的多可惜。我问过专家,种一棵树就可以含吸住一吨水,既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又能美化环境产生经济效益,岂不一举多得。”《缅怀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37页。他强调:“要发动群众,上山栽树,一定要改变徐州荒山的面貌!”《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621页。此后,徐州市立刻将此工作提上日程。他们认真调研,科学谋划,齐心努力,终于彻底改变了云龙山的面貌。如今的云龙山早已柏树满山、青翠一片,加之1958年在山脚下挖的人工湖,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毛泽东认为种植经济林如茶树、果树之类的,一方面可以起到绿化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带来果实,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时,多次向相关负责人强调栽种经济林的重要性,得到了很多地区的积极响应。

1955年5月毛泽东在杭州休假期间对浙江省警卫处处长伍一说:“我们的国家现在还很穷,你看这么多空地,荒着多浪费,应该多种些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不但能观赏,还可有经济收入。这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李大椿:《毛泽东与茶——纪念毛主席百年诞辰》,《中国茶叶加工》1994年第1期。听了毛泽东的话后,警卫员立刻采取了行动,在80多亩荒地上种植了茶树、梨等十几种果树。几年以后,曾经的杂草丛生变成了茶果满园,一片郁郁葱葱。1956年1月11日毛泽东在陈毅陪同下由上海到南京。在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交谈时鼓励大家说:“你们要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荒山变果园,把荒地变粮田。”《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09-510页。1963年毛泽东到湖南视察连队,散步时看到一个荒山坡时说:“这块地荒着多可惜,住在这里的同志应该把它开出来种上蔬菜和水果,既可改善生活,又可美化环境。”《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0页。

得到毛泽东的鼓励后,大泉山人继续苦干,变化更是令人鼓舞。到1990年底,他们真正做到了土不下山,水不出沟。过去的荒山、荒坡、荒沟早已变成年年增值的“绿色银行”。他们用林业的收入启动农、牧、副、工各业,使五业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如今的大泉山正如当地群众传颂的歌谣:松柏杨柳绿满山,层层梯田平展展,村里村外机器响,清清流水绕山间,科技兴农见实效,生产旧貌换新颜,脱贫致富五业旺,文化教育大改观。

(三)绿化江河

旧中国是一个水患严重的国家,不管是长江的洪涝还是黄河的泛滥,都给无数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决心治理水患。在视察长江、黄河的过程中,他多次指出要注重生态保护,植树造林,绿化江河。

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成效。

1952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毛泽东到山东、河南视察黄河,指示说:“要把大坝、大堤修牢,千万不要出事。”“黄河流经此地700多年,泥沙淤积很多,夏秋常常决口,泛滥成灾。乾隆皇帝四次来此,研究治理黄河,没有治好。现在人民当家做主,我们一定要把黄河故道治好,变害为利。山上山下、城市道路两旁,都要多栽树,防风固沙,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治理战争创伤。”龙剑宇:《毛泽东的人生旅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306页。

1.2.2.1 风险识别。由医护人员调查近些年来急诊护理期间出现投诉、纠纷等事件,掌握护理风险事件出现事件,一般护理高风险事件:吸痰护理、吸氧护理、压疮护理、感染护理、输液护理等,时刻注意高风险护理事件,并采取针对性风险管理。

总而言之,基层民主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遵循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又要有政治上层建筑的支持;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又要坚持党的领导;既要有相匹配的文化氛围,又要有科学的制度保障;既要超前谋划,又要立足当前、脚踏实地。

毛泽东曾说一切能够植树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树造林,逐步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并且对绿化提出了明确的愿景:“真正的绿化,要在飞机上看见一片绿。种下去还未活,就叫绿化?活了未一片绿,也不能叫绿化。”《毛泽东论林业》(新编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48页。这些朴素话语里所蕴含的深邃的生态思想,大大推动了我国生态事业的发展。位于河北省的塞罕坝就是在毛泽东林业生态思想指导下,在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所创造的人间奇迹。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国家仍下定决心在塞罕坝建设一座大型国有林场,恢复植被,阻断风沙。如今,历经55年,凭借三代造林人的激情、坚守、奉献和传承,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生态奇迹。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尿酸与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应引起我们大家的关注,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干预,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对减少心血管病发生和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 尊重规律,科学发展林业

(一)鼓励营造经济林木创造经济效益

毛泽东还提出林业发展的多样性问题。1964年9月7日,毛泽东在与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谈话时说:“造林不要只造一种,用材林有杉树、松树、梓树、樟树。桑树湖南不多,湘绣有名,但不产丝。桐油以后搞它一百万担。”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610页。因此,他提倡根据地区特点,种植最有效益的经济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荒山绿化是毛泽东林业思想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他对无树木的荒山地带充满着忧虑,想方设法要解决。如1959年在江西庐山,毛泽东望着那座座绿色峰峦、片片青松翠柏,兴致勃勃地问高智:“高智,你看庐山这么多树好不好?”《缅怀毛泽东》(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72页。高智回答说:“好得很呀!”可毛泽东在赞同和兴奋之余又不无忧虑地说:“要是陕北的山上,也有这么多树就好了。自然条件也可以得到改变。那里多么需要植树造林啊!”毛泽东一面沉思着,一面又自言自语地说:“十年行不行?十年不行,二十年行不行?二十年不行,三十年行不行?”《缅怀毛泽东》(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72页。另一方面,为了改善荒山面貌,毛泽东又积极对绿化荒山的典型进行宣传和推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荒山绿化的高潮。可见其对荒山绿化的殚精竭虑。

1948年4月11日在去西柏坡的路上,出河北阜平县的下关村,毛泽东望着汽车窗外说:“人们都说平山不平,阜平不富,这里有山有水,为什么不能富呢?一个是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更重要的是过去农民没有土地,没有生产资料。今后土地改革了,多打粮食,就有饭吃了。在山上多种树,造果木林,几年之后,收入也会很多的。在山区多种草,发展牛羊畜牧业生产,农民是可以富起来的。以后应当把阜平不富的名声改过来,把阜平改成富平县。”阎长林:《在大决战的日子里——毛泽东生活实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第80页。

这里有毛泽东关注和推广山西省阳高县大泉山绿化荒山的典型一例。大泉山村原名西岭村,这一地区处于农牧交错地带,整体上“地势最高,暮春犹寒,初秋多霜,冬极冷冻”,只能保证“田成一季”。在地形上,各类用地的坡度较大,且黄土覆盖较浅,石质裸露较多,土壤含养分少。因此这里流传着“山山和尚头,处处裂嘴沟,旱天渴死牛,雨天水土流,满野黄土坡,十年九不收”的顺口溜。解放后,大泉山农民张凤林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党支部的领导和群众的集体力量,探索出一条改变大泉山面貌的道路,他们采取挖鱼鳞坑、开渠、培埂、堵沟等四个办法绿化荒山,形成了一整套治理水土流失、化害为利的有效措施。1954年实现合作化后,大泉山面貌改变加快,过去的荒山、荒坡、荒沟成了梯田成排、绿树成荫、溪水潺潺、花果满山的优美风景地。1956年1月,陶鲁茄向毛泽东汇报大泉山绿化荒山的经验。毛泽东听后倍感兴奋,高兴地说:“大泉山张凤林真好啊!你回去后对他说:我们感谢他!我们要在报纸上大量报道大泉山,要写书、写传单,给来参观的人每人发一套。”《缅怀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52页。毛泽东对大泉山经验的充分肯定和对张凤林的赞扬,极大地鼓舞了大泉山人。两年后,他们进一步控制了水土流失,基本上做到了土不下山,水不出沟。而且他们的经验,在大泉山高级社的八个自然村迅速推广。1957年,大泉山受到国务院的嘉奖,很快因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而闻名全国,吸引了大批参观者来到大泉山参观学习,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和苏联水利专家等也到那里参观,并对大泉山的绿化荒山和水土保持工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会议的两次讲话中都提到大泉山和张凤林,一次说“我们的东西都是从群众中来的。用鱼鳞坑的办法绿化荒山,是大泉山的一个和尚创造的。不同群众接近,任何东西都创造不出来”;另一次说“大泉山治理水土流失、蓄水用水的经验,一经在全国推行,更发展了,更系统化了”《缅怀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52-353页。

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视察。3月16日来到郫县合兴乡红光社,看到一大片树林时,他高兴地说:“这里是一片青枝绿叶啊!”《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1页。看到一户农家掩映在竹林中,毛泽东走进院中央,指着几株橘树问社长:“是不是社员栽的?”得到肯定答复后,毛泽东笑着说:“那很好。”他还鼓励社员多栽花果树说:“将来这儿能遍地花果成林,那就好了。”

毛泽东不仅看到了植树造林的生态价值,更看到了种植经济林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他多次强调经济林的经济价值,鼓励人们种植果木、茶等经济树木,改善人民生活状况。

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安徽省委书记和省长的陪同下,视察了舒城县舒城人民公社,查看了公社的展览室和茶叶初制厂。视察快结束时,毛泽东指着周围的山峦说:“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李大椿:《毛泽东与茶——纪念毛主席百年诞辰》,《中国茶叶加工》1994年第1期。毛主席这句话大大调动了我国南方山区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1958年我国茶园面积仅524万亩,1976年增长到近1500万亩,大大促进了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1958年10月31日,在去石家庄的专列上,毛泽东同中共河北省委和石家庄地、市委有关负责人谈话说:“每个人民公社都要种商品作物,如果只种粮食那就不行了,那就不能发工资。山区可以种核桃、梨,可以养羊,拿到外面去交换。”《毛泽东年谱》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81-482页。1964年7月,毛泽东在与汪东兴的谈话中说:“今后庭院里要多种树木,多种果树,还可以种点粮食、蔬菜、油料作物。北京市的中山公园和香山要逐步改种些果树和油料作物。这样,既好看,又实用,对子孙后代有好处。”《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924页。这些简单的话语里,已明显包含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我国当前林业事业的发展,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首先,能推进财务人员加强岗位工作再认识,做到依法理财;可以促进财务人员深入思考本职岗位工作职责,自觉提高依法理财意识;促进财务人员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财务道德观,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防范经营风险。

(二)重视采育结合

为了合理可持续的开发与利用我国森林资源,党中央确定了采育结合、永续作业、青山常在的方针。这个方针既符合我国林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和长远利益,也规划了如何使森林愈采愈多、愈采愈好的林业发展道路。毛泽东在与他人的谈话中就已显现出了他在林业发展中的采育结合思想。

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福建上杭才溪区召开座谈会。会上毛泽东在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时说:“竹子用途很大,能造纸出口,换回盐布,又能编箩筐,每家每户都少不了它,连扁担也是竹子做的,大家要少吃竹笋,保护竹林。”《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536页。还有一次他看到一位老乡在劈柴,就一边帮老乡劈柴一边问:“一担柴卖多少钱?可换多少米、盐、布?你们砍柴,又要烧又要卖,栽不栽树?”《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536-537页。并嘱咐他说:“要有计划砍,今年砍这块,明年砍那块,要边砍边栽,烧柴要节约。”《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536~537页。建国后的1955年8月,毛泽东对来北京参加林业工作会议的毛华初又谈到采育结合的问题。他说:“你搞林业很好,林业要发展,还要靠你们多努力!”“你是林业厅长,你告诉林业部,不要变成砍伐部、毁林部,要变成一个管林部、育林部。”赵志超:《毛泽东一家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毛泽东不仅重视对树木的人为保护,而且还看到了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关联性,呼吁保护鸟类,进而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1948年4月10号,毛泽东在五台山视察台怀镇诸寺庙时看到一副对联: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毛泽东默念着,颇为赏识,便问:“这对联是谁写的?”得知是庙里的和尚所写时,主席略一沉吟道:“这副对联应广为宣传。”又道:“我们不是和尚,虽不从佛家慈悲放生的立场出发,但应知道自然界中的三春鸟捕捉害虫,是保护农作物和树木的益鸟。”牛崇辉:《毛泽东与五台山僧人》,《湖南党史》2000年第4期。毛泽东由护鸟谈到了护林。这些日常谈话实际上都明显包含了采育结合的生态思想。

(三)提出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

毛泽东不仅强调采育结合,还提出了林业与其他各业协调发展、循环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他曾十分形象的阐述了农、林、牧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说:“我认为农、林业是发展畜牧业的祖宗,畜牧业是农、林业的儿子。然后,畜牧业又是农、林业(主要是农业)的祖宗,农、林业又变为儿子了。这就是三者平衡地互相依赖的道理。”《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1页。因此,他注重统筹兼顾,主张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循环发展、协调发展。

1958年8月5日毛泽东在去保定市安国县视察途中,对陪同的保定地委第一书记李悦农说:“农业上去了,工业上去了,渔业也要上去,林业也要上去,牧业也要上去,副业也要上去,要全面发展。”《毛泽东年谱》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02页。1959年6月22日毛泽东在停靠郑州的专列上同中共河南省委负责人吴芝圃、史向生等人谈话,又提出要有计划地造林,强调“没有林,也不成其为世界”《毛泽东年谱》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76页。。1962年12月10日毛泽东在天津听取汇报时说:“房前屋后、公路两旁、铁路两旁、渠道两旁,都可以栽树。树多了,空气中的水分就多了,树还可以防风、防沙,夏天劳动者还可以在树下休息,还可以用材、种果树,还可以吃水果。农、林、牧、副、渔,主要是农、林、牧。这些事情,省、地、县要有个部署,不要搞急了,要一批一批地解决。”《毛泽东年谱》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74-175页。

在毛泽东生态思想的指导下,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绿化率持续上升,林业、农业、畜牧业各业都得到较为协调的发展。

以上所述只是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林业生态思想的一部分,大量的还有待我们继续挖掘。毛泽东林业生态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的宝贵财富,是指导我国发展林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源泉,对当今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轨道基础控制网高程测量时,进行环闭合差和附合路线闭合差统计,并对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和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进行统计分析。高程各项精度统计,如表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高程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07页。他还在国家林业局第六次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道远。”罗贵权:《全面认识塞罕坝林场建设的生态效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7日,第7版。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更特地加上了“美丽”这一标准。这不仅体现了党的新一代领导人对毛泽东林业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展现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奋斗的担当精神。

由于生理学内容广泛、知识点多、复杂抽象;而且与其他兄弟院校的课时相比,生理学理论课时明显较少,仅有32 学时.课时数少、课程内容多、理论知识体系复杂等这些原因,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而且还由于教师受课时所限无法将各章内容进行全面详细地讲授.那在教学学时无法增加的情况下, 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讲授, 使学生更好、更多地掌握解剖生理学知识,就是摆在我们授课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

 
唐正芒,张春丽
《毛泽东研究》 2018年第02期
《毛泽东研究》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